现代通信系统复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协同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用于优化网络性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降低能耗。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量子通信技术以其高度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将成为未来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量子通信技术
可见光通信技术以其高速、低成本、低能耗等优势,有望在室内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目录
CONTENTS
引言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现代通信系统原理通信系统的未来展望
引言
信息源
信道
目的地
产生信息的设备或物体。
传输信号的媒介。
接收信息的目的地或用户。
利用物理线路传输信号的系统,如电缆、光纤等。
有线通信系统
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的系统,如手机、广播、电视等。
无线通信系统
解调
实现调制与解调,将计算机或终端设备与通信网络连接起来。
调制解调器的功能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通信系统定义
通信系统是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由信源、信道和信宿组成。
调制解调技术
调制解调技术是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关键技术,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频、调相和调幅。
信道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技术通过在信息码元中加入冗余位元,实现差错控制和纠错功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可见光通信技术
工业4.0与智能制造
未来通信系统将广泛应用于工业4.0和智能制造领域,支持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慧城市与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交通
未来通信系统将助力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建设,实现城市各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协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未来通信系统将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技术革新。

现代通信系统第1章绪论new

现代通信系统第1章绪论new
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除了有传递各种 用户信息的业务网之外, 还需要有若干支 撑网, 以使网络更好地运行。
PPT文档演模板
•信令 网
•业务 网
•管理网
•同步 网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
现代通信系统第1章绪论new
(1)业务网
业务网也就是用户信息网, 它是现代通 信网的主体, 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 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 务的网络。
提高通信有效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信源处理技术、信道的利用。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通信系统第1章绪论new
可靠性传输技术——保证通信质量可靠。
包括检错与纠错编码技术、信道改善技 术、保密技术以及高可靠性的调制解调 技术等。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通信系统第1章绪论new
对一个通信系统,从研究消息的传输 来说,有效性和可靠性将是主要的两个指 标。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一对 矛盾,这一点,通过以后的进一步学习, 将会有更深的体会。一般情况下,要增加 系统的有效性,就得降低可靠性,反之亦 然。在实际中,常常依据实际系统要求采 取相对统一的办法,即在满足一定可靠性 指标下,尽量提高消息的传输速率,即有 效性;或者,在维持一定有效性条件下, 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同轴电缆是容量较大的有线信道。常用的同轴电缆 有两种:一种管外径为4.4mm的小同轴;另一种 外径为9.5mm的中同轴。
光纤信道是以光为载波,以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信道。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通信系统第1章绪论new
PPT文档演模板
现代通信系统第1章绪论new
1.2.3 通信网中开放的业务
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 电视电话会议、移动通信、电子邮箱、 遥控、遥测、告警等。

现代通信系统课件: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现代通信系统课件: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低损耗,耐水压,耐张力
高密度,多芯和低、中损耗
2~20
重量轻,线径细,可挠性好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光缆结构形式。
(1)层绞式光缆。它是将若干根光纤芯线以强度元件为中心绞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 如 图5. 9(a)所示。特点是成本低,芯线数不超过10根。 (2)单位式光缆。它是将几根至十几根光纤芯线集合成一个单位,再由数个单位以强 度 元件为中心绞合成缆,如图5.9(b)所示,其芯线数一般适用于几十芯。 (3)骨架式光缆。这种结构是将单根或多根光纤放入骨架的螺旋槽内,骨架中心是强 度 元件,骨架上的沟槽可以是V型、U型或凹型,如图5. 9(c)所示。由于光纤在骨架沟槽 内具有较大空间,因此当光纤受到张力时,可在槽内做一定的位移,从而减少了光纤芯 线 的应力应变和微变,这种光纤具有耐侧压、抗弯曲、抗拉的特点。 (4)带状式光缆。它是将4~12根光纤芯线排列成行,构成带状光纤单元,再将多个 带 状单元按一定方式排列成缆,如图5. 9(d)所示。这种光缆的结构紧凑,采用此种结构可 做成上千芯的高密度用户光缆。
若使光束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5. 4所示。
图5. 3 光的折射示意图
图5. 4 临界角和光线的全反射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如果不断增大θ 0可使折射角达到90°,这时的θ 1称为临界角。如果继续增大 队,则折射角会大于临界角,使光线全部返回光密媒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 射。
因光纤是石英玻璃材料,所以不怕高温,有防火的性能。因而可用于易燃易爆的环境中。 6.光纤通信保密性好
由于光纤在传输光信号时向外世漏小,不会产生串话等干扰,因而光纤通信保密性好。
5. 1.数2字数光纤字通光信系纤统通信系统的组成

现代通信技术(共32张PPT)

现代通信技术(共32张PPT)
2
第15章 现代通信技术
一、无线通信方式
1. 同频单工方式
通信双方使用同一频率。
单工是指接受和发射不能同时进行。 系统图
f
发射机
天线
发射机
接收机
接收机
特点:
接收与发射的转换
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操作不便,不易保密。
3
第15章 现代通信技术
2. 双频双工方式
系统图
发射机 接收机
f1
双 工 器
f2
f1 f2 天线
移动 交换台
制 器
用 器
接收机
有线 市话局
中继线
MTSO
MBS1
有线用户
基站 N 发射机






接收机
MBS N
15
第15章 现代通信技术
2. 网络结构
基站
移动用户台
市话局
MTSO 移动电话交换局
蜂窝式公众移动 系统
16
第15章 现代通信技术
蜂房式公众移动 系统 由三部分组成:
① 移动 交换局(MTSO)
依靠空中电离层的反射进行传播(短波、中波)。
(3) 直射波
直接传播方式传播的电磁波(超短波、微波)。
7
第15章 现代通信技术
三、调制和解调
按调制信号的不同调制方式可分为: 模拟信号的调制
数字信号的调制 按调制参数不同调制方式可分为:
振幅调制(简称调幅 AM) 频率调制(简称调频 FM)
相位调制(简称调相 PM)
城市的多条光缆系统,最长为 2 400 km。
28
第15章 现代通信技术
一、光纤结构
由若干根导线绞制成光缆, 光缆出厂长度为 1~5 km。

现代无线通信原理系统及网络课件

现代无线通信原理系统及网络课件

02
5G系统架构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ITU-R 制定的全球标准,旨在提供更高的数 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 接数。
5G系统采用扁平化网络架构,包括 gNodeB和AMF/SMF/UDM等核心 网元,以及GTP和NG接口。
03
5G关键技术
包括OFDMA、MIMO、高频谱利用 、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这些 技术使得5G系统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 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数。
解调器
从接收到的电信号中提取出原始的模拟信号。
解码器
将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
信号处理单元
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无线通信调制技术
01
调频(FM)
利用载波的频率变化来携带信息 。
03
调幅(AM)
利用载波幅度的变化来携带信息 。
02
调相(PM)
利用载波相位的改变来携带信息 。
04
数字调制
LTE系统架构
LTE系统采用扁平化网络架构,包括eNodeB和MME/SGW/PGW等核心网元,以及GTP和S1/X2等接口。
LTE关键技术
包括OFDMA、MIMO、频谱高效利用、网络编码等技术,这些技术使得LTE系统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 率和更低的延迟。
5G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
01
5G系统概述
无线通信的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自20世纪初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等。
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
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灵活性、移动性、便 捷性等特点,可以实现在不同地点之间 的信息传输。
VS
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势
无线通信系统相对于有线通信系统具有无 需布线、安装方便、可移动等优势。

现代通信技术3(卫星通信)课件ppt

现代通信技术3(卫星通信)课件ppt

卫星轨道类型及特点
地球同步轨道(GEO)
低地球轨道(LEO)
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相对地面位置固定,适合大范围覆盖 和连续通信。
卫星运行轨道离地面较近,通信时延 小,但覆盖区域有限,需要多个卫星 组成星座才能实现全球覆盖。
中地球轨道(MEO)
卫星运行周期较地球自转周期长,但 较低轨道高,可实现全球覆盖和较好 的通信性能。
包括卫星轨道、频段、调制方式等基本概 念和原理。
详细介绍了卫星、地球站、控制系统等组 成部分及其功能。
卫星通信链路分析
卫星通信网络与协议
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以及整个通信链路 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讲解了卫星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协议体系 以及关键技术。
新型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
解密算法原理
加密算法实现
解密算法实现
解释与加密算法相对应 的解密算法原理。
详细阐述加密算法的实 现过程,包括密钥生成、
加密解密流程等。
详细阐述解密算法的实 现过程,包括密钥管理、
解密流程等。
可靠性保障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制定可靠性保障策略
根据卫星通信网络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 的可靠性保障策略。
实施可靠性保障措施
行业应用前景拓展思考
海上通信领域
卫星通信技术可实现海上船舶与陆地之间 的实时通信,提高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和效
率。
A 航空航天领域
卫星通信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飞机导航、无
人机遥控等。
B
C
D
偏远地区通信覆盖
卫星通信技术可解决偏远地区的通信覆盖 问题,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的通信服务。
应急通信领域

现代通信技术3(卫星通信)课件ppt

现代通信技术3(卫星通信)课件ppt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将各自发 挥优势,并在某些领域实现互补,共同推动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的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的融合成 为一种必然趋势,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高速、大容量、 低延迟的通信需求。
融合技术
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卫星通信协议与标准应保证不同 厂商的设备能够兼容和互操作,
促进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
04
卫星通信应用
卫星电视广播
卫星电视广播
通过卫星将电视信号传输到地面接 收站,再由接收站将信号传输给电
视机,实现电视节目的播放。
覆盖范围广
卫星电视广播的覆盖范围广泛, 可以覆盖全球,为不同地区的人 们提供相同的电视节目。
能接入互联网。
高速度连接
卫星互联网可以实现高速数据 传输,满足用户对高带宽业务
的需求。
可靠性高
卫星互联网的可靠性较高,不 易受到地面网络故障的影响。
卫星导航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
通过卫星信号实现定位和导航服务。
高精度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提供 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多功能应用
实时性强
卫星导航定位不仅可以用于车辆、船舶、 飞机的导航,还可以用于地图绘制、地质 勘查等领域。
为了实现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的融合,需要发展一系列关 键技术,如网络融合技术、终端设备兼容技术、信号处理 技术等。
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卫星 通信与地面通信的融合将更加紧密,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 高效的通信服务。
06
案例分析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案例

现代通信系统复习共53页

现代通信系统复习共53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现代通信系统复习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Thank you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PPT课件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PPT课件
2a 2b
18
第 8 章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介绍
2. 光纤分类 1)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即能承受多个模式的光纤。
2) 单模光纤即只能传送单一基模的光纤,
光纤通信的优点。 a.线径细,重量轻;b.不受电磁干扰、防腐和不会锈蚀;c.高温,防 爆、防火性能强;d.光纤通
2020/11/19
19
第 8 章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介绍
sAM (t) cos ct
2.1.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 sDSB(t)=m(t)cosωct
m (t)
s AM (t )
cos ct
2.1.3 单边带调制(SSB) 2.1.4 残留边带调制(VSB)
2020/11/19
m(t)
HVSB( )
sVSB (t)
c(t)= cos ct
(2)信息量
– 比特(bit):度量信息量大小的单位
I = - log2 pi
其中 I 为信息量符号; pi 为每个码元出现的概率。 (消息出现概率越小,它所含的信息量越大)
2020/11/19
14
(3)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现
– 信息传输速率Rb与码元速率RB间的换算关系为:
Rb =RB log2M
24
第3章 模拟信号 的数字化技术
2020/11/19
25
主要内容
➢ 3.1 抽样定理和幅度脉冲调制 ➢ 3.2 脉冲编码调制(PCM) ➢ 3.3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DPCM ➢ 3.4 增量调制(△M)
2020/11/19
26
3.1抽样定理和幅度脉冲调制
3.1.1 抽样定理
所谓抽样就是不断地以固定的时间间隔采 集模拟信号当时的瞬时值。

《现代通信技术》课件

《现代通信技术》课件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和特点。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02
卫星通信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的实践
03
卫星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
THANKS

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 军事、金融、政务等领域,具 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 推动信息安全和保密通信的发 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 更加安全和可靠的保障。
06
现代通信技术应用案例
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 和特点。
局域网
利用以太网等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网络 互联,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05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5G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当前移 动通信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输标02入题
5G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优势,能 够满足人们对高速移动互联网的需求,为物联网、人 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提供更好的支持。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电报、电话的发明,实现了远距 离信息的传输。
20世纪
无线电、电视、卫星通信等技术的 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更加便捷。
21世纪
互联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技 术的普及,推动了通信技术的飞速 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的分类
01
02
03
有线通信技术
包括光纤通信、同轴电缆 通信等,具有传输稳定、 保密性好的特点。
无线通信技术
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 等,具有灵活、便捷的特 点,但易受干扰和窃听。
网络通信技术

第0章 现代通信系统 绪论 6页 0.2M PPT版

第0章 现代通信系统 绪论 6页 0.2M PPT版

返回 下一章
现代通信系统
信息源 换能器
第0章 绪论
发送 设备 信道 接收 设备 换能器
返回
受信者
噪声源
1.信息源 . 信息源是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 2.输入换能器 . 将发信者提供的非电量消息(如声音 景物等)变换为电信号 如声音、 将发信者提供的非电量消息 如声音、景物等 变换为电信号 3.发送设备 . 发送设备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调制,二是放大。 发送设备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调制,二是放大。 4.信道 . 信道是连接发、收两端的信号通道,又称传输媒介。 信道是连接发、收两端的信号通道,又称传输媒介。 5.接收设备 . 任务是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发送端相一致的基带信号 6.输出换能器 将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成原来形式的消息 .
返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章绪论
返回
第一章绪论
返回
返回 下一章
参考书: 参考书: 1 《电子线路 非线性部分》谢家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 非线性部分》 2 《高频电子线路》 张肃文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频电子线路》 2《高频电路原理分析 》 杜武林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高频电路原理分析》 参考软件及参考书: 参考软件及参考书: 1 Electeonics Workbench EDA 5.0 2 《 Electeonics Workbench》 使用指南与电子电工技术 》 EDA 实验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 《现代电子系统设计》 石油大学出版社 现代电子系统设计》

现代通信原理课件课件

现代通信原理课件课件
物联网通信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无线 传感器网络技术、RFID技术、 ZigBee技术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光纤通信的应用包括骨干网、城域网和接 入网的建设,以及光纤到户工程等。
物联网通信技术
物联网通信概述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采 集物体信息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实现物体信息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通信的应用 物联网通信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 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领域。
物联网通信系统组成 物联网通信系统主要由感知层、 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数字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数字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源编 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扩频通信 和多址接入等。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基 站、移动交换局和与公众交换电话网 相连的接口组成。
数字移动通信的应用
数字移动通信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 手机通话、短信、上网、定位服务等。
卫星通信
系统的分类与特性
总结词
系统的分类与特性包括线性时不变系 统、线性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和离 散时间系统等。
详细描述
系统可以根据其特性和性质进行分类, 如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时变系统、 非线性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等。这些 分类和特性对于理解系统的属性和处 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03 模拟通信原理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时域分析是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对信号在时间域上的表现进行分析, 可以了解信号的基本特征,如幅度、频率、相位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信号的传输和处
理具有重要影响。
信号的频域分析
总结词
频域分析是指将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信号的频谱特 征来了解信号的属性和特性。

现代通信技术移动通信PPT37页

现代通信技术移动通信PPT37页
一、 邻道干扰 二、 远近效应 三、 同频干扰 四、 互调干扰
一、 邻道干扰 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相近的频道信号所造成的干扰。 二、 远近效应 当两个移动台距基站的距离不同,而以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功率发送信号时,则基站接收来自远端移动台的有用信号将淹没在近端移动台所发送的信号之中,这种由于接收点位置不同,使得发信机与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不同,而引起的接收功率下降被称之为远近效应。
下图给出了一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二、 组网原则 1.蜂窝组网思路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和可用频道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采用蜂窝组网方式的目的在于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和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
二、 频道间隔 相邻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方式共分为8个时隙,即8个频道(全速率),那么每个信道占用带宽为(200kHz/8)=25kHz。如果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那么每个频道将能容纳16个半速率频道,从而可达到提高频率利用率的目标。
三、 双工收发间隔 双工收发间隔为45MHz。 四、 频道配置 在900MHz频段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等间隔频道配置方式。
5.1.3 移动通信工作频段 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 甚高频(VHF)频段(30~300MHz)和特 高频(UHF)频段(300~3000MHz)作为 其无线通信频率。
5.2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5.2.1 数字移动通信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 5.2.2 抗干扰技术
四、 软切换 软切换是指当一个移动台需要与新基站进行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有基站的联系,因而软切换只能在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进行,这样位于两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的移动台可以在不间断通信的条件下实现业务信道的切换,从而大大减少由于切换所带来的掉话,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

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

03 现代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
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传输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核心,它负责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常见的数据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通过电缆、光纤等物理介 质传输数据,而无线传输则通过电磁波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技术的主要指标包括传输速率、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随着技术的发展, 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快,传输质量也越来越高。
详细描述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和通信需求的增加,网络拥堵问题愈发严重,表现为网络延迟、丢包 和数据传输速度下降等。这主要是由于网络设备处理能力的不足和通信信道的有限带宽所 致。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技术,如高速路由器、交换机和光传输设备等,提高网络设备的处 理能力和通信信道的带宽。同时,采用流量整形、拥塞控制和动态路由算法等技术,优化 网络流量,缓解网络拥堵问题。
信号处理技术
信号处理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关键 技术之一,它负责对信号进行加工、 变换和提取信息。
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通信系 统的性能和推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具有 重要意义。
常见的信号处理技术包括调制解调、 压缩编码、信道均衡等。这些技术能 够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减 小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通信协议与标准
04 现代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5G通信技术
5G技术概述
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 大连接等优势,为物联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领域提 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5G技术的应用场景
5G技术在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02 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类型
有线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通信系统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
——Part C
雒江涛 (Luo Jiangtao)
课程提纲
2
第一章 现代通信系统体系架构
第二章 接入层网络系统 第三章 汇聚与承载层网络系统 第四章 现代通信系统规约与协议 第五章 网络支撑系统
Chap1:内容提要
标准组织:总揽
论坛
IETF 3GPP 3GPP2 OMA 其他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5
标准组织:ISO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或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成立于1947年,总部在瑞士日内瓦 负责多个领域的标准化 电信领域:著名的OSI参考模型 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
著名的标准:
ANSI C ANSI ASCI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 码);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9
标准组织:ETSI
ETSI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3
1.1 通信、通信网络的发展(!!!)
1.2 图、排队论与网络
1.3 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特征
1.4 网络资源及相互关系(!!!)
1.5 通信网络基本结构(!!!)
1.6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7 容易混淆的概念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9 TCP/IP模型 1.A 其它网络体系结构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总部在纽约3 Park Avenue的第17层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8
标准组织:ANSI
ANSI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负责制定美国国家标准的非营利组织,是代表美国 在ISO和ITU-T的成员。
成立于1918年10月19日,最初名称为美国工程标准 委员会,1928年改为现名。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1993年更名为ITU-T,总部在瑞士日内瓦 负责专门制定远程通信相关国际标准 著名的标准:
赵厚麟
1998、2002连任ITU-T局长; 2010年起任ITU副秘书长
七号信令Q系列;
ETSI的标准化领域主要是电信业,并涉及与 其他组织合作的信息及广播技术领域。制定 的推荐性标准常被欧盟作为欧洲法规的技术 基础而采用并被要求执行
1988年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南部的尼斯。 著名的标准:
GSM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0
标准组织:CCSA
CCSA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
标准:
Internet Draft(标准: 互联网协议(RFC 791)
自有下载 RFCs
TCP协议(RFC 793)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2
标准组织:3GPP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语音编码:G.7XX系列,如G.711、G.729等
视频编码:H系列,如H.263、H.264等
电话网的数据业务:V系列等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7
标准组织:IEEE
IEEE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发音:“i triple e”[ai tripl i:] IEEE定位在“科学和教育,并直接面向电子电气工程、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1
标准组织:IETF
IETF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全球互联网最具权威的技术标准化组织,主要任务 是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当前绝 大多数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出自IETF
成立于成立于1985年底
由中国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组成的,开展通信技术领 域标准化活动的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该协会代 表中国参加ITU、3GPP等通讯行业和标准化的国际 组织,并在国内出版《通信标准工作指南》、《通 信技术与标准》等通信标准相关的出版物。
成立于2002年12月18日, 著名的标准:
国家标准(GB) 通信行业标准(YD)
3GPP成立的目标是在ITU的IMT-2000计划范围内制 订和实现全球性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系统规范。 包含对GSM演进,以及4G(LTE,LTE-Ad)标准制定。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6
标准组织:ITU-T
ITU-T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ITU-T是ITU(国际电信联盟)的一个部门,ITU是联合国 的一个下属机构
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的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通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原理研究的组织, 以及相关工程分支的艺术和科学”。
出版全世界电子和电气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30%的文献, 另外它还制定了超过900个现行工业标准。
成立于1963年1月1日,总部在纽约 著名的标准:
802.x系列
会员member:
student , member, senior, fellow
参考书: 1 《Computer Networks》A. S. Tanenbaum或中译本《计算机网络》
2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B. A. Forouzan
1.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4
标准制定组织
ISO ITU-T IEEE ANSI ETSI CCS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