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中华诗词之美题库--拼音排序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描述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一句出自(杜甫)。
“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出自(《离骚》)。
“总把春山扫眉黛,雨中寥落月中愁”用了下列哪位诗人的典故?(李商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哪一时期?(北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作者是(晏殊)。
《词选序》由谁所作?(张惠言)
《东轩笔记》的作者是哪一位?(魏泰)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著,其作者是(司空图)。
《花间集》的词主要取材于(美女、爱情)。
《花间集》共收录了多少位词人的作品?(十八)
《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是什么意思?(贤士)
《木兰花慢》的体制是什么?(长调)
《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颂)
《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关于它的上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四句三平韵)。
《饮水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谁美志不遂而叹息?(应玚)
词牌名《鹊踏枝》又名(以上都对,《黄金缕》、《卷珠帘》、《一箩金》)。
词为什么被称为“小词”?(词既不言志,也不载道)
词学最早来源于(宋人笔记)。
杜甫的《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赋)
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下列选项属于六根的是(身意)。
关于《尚书》的翻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ook of Documents)。
关于柳永的词,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接受美学流派兴起于(德国)。
李清照用“学际天人”评价的是下列哪一位?(苏轼)
李商隐《九日》中“空教楚客咏江离”一句,与下列哪一位文人相关?(屈原)
莲花何旖旎,“旖旎”是什么意思?(娇美的样子)
柳永的《定风波》的体制是什么?(长调)
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清乐)。
南唐词人的代表“一冯二李”不包括(李昪)。
菩萨蛮是词牌名,又称为(《子夜歌》)。
清代王鹏运属于哪个词学流派?(临桂词派)
诗歌要有神韵,下列提出“神韵说”的评论家是哪一位?(王士祯)
提出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观点的是(王国维)。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一观点出自(王国维)。
晚年的刘永济,别号(知秋翁)。
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中的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的思想受到哪些哲学家的影响?(叔本华、康德)
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哪一位?(李煜)
韦庄共写了几首《菩萨蛮》?(五首)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中主指的是(李璟)。
下列不属于新批评流派的观点是(读者反映论)。
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尚书》)
下列哪一本著作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大学》)
下列哪一本著作中有“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之说?(《人间词话》)
下列哪一部著作最早收录《长门赋》?(《昭明文选》)
下列哪一位“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之句相关?(杨贵妃)
下列哪一位才子吟出“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之句?(纪晓岚)
下列哪一项不是宴乐的构成要素?(雅乐)
下列哪一项关于市井俗曲的描述是错误的?(当时传唱度低)
下列选项中,由曹丕著述的是(《典论·论文》)。
姚斯《接受美学》认为,读诗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反思的说明性阅读)。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是(戏曲小说)。
以下哪一位被司马迁描述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
由物及心指的是下列哪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兴)
与辛弃疾的“西北浮云”之句中的典故相关的人物是下列哪一位?(曹丕)
元好问的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引用了谁的典故?(李商隐)
在《离骚》中,下列不能用来喻托美德、才能的选项是(苍天)。
在晚唐五代时期,“山”有多种意涵,其中不包括(发型)。
张惠言认为,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表达的是什么?(朝廷党争)
中国古诗词中的“一晌”是什么意思?(时间的长短)
中国语言文字有何特质?(以上都对(独体单音、单音四声、破音字))
周敦颐认为,自李唐以来世人都比较偏爱哪一钟花?(牡丹)
多选
对于词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产生背景是歌台舞榭、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
关于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可以称为曲子词、可以称为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关于黄山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号山谷道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晚号涪翁)。
关于秦观,以下选项正确的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是王国维对他和欧阳修作品的评价。
、被尊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关于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是一篇抒情写志的作品、作品具有词的美感、是一首诗化的词)。
关于燕乐,下列正确的是(集合了清乐、胡月和法曲、供娱乐欣赏的歌舞音乐、艺术性很强)。
关于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的三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关于中国古代伦理观念中的“三不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立德、立功、立言)。
4
关于周邦彦的《六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是一首“中吕调”曲、共有一百四十字、前片九仄韵,后片八仄韵)。
下列关于周邦彦的词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声音拗折、前后句子好像不相干、有出人意表之妙处)。
判断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这句的修辞手法是用典。
(√)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出自冯延巳。
(√)
“菡萏”经常在中国诗歌中,指的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花。
(×)
“花落春犹在”这句诗出自鲁迅。
(×)
“举头西北浮云”的“浮云”指的是天上的云朵。
(×)
“历尽艰辛愁句在,老来思咏中兴篇”中的“兴”指的是赋比兴的修辞手法。
(×)
“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一句出自李商隐的《钧天》。
(√)
“诗言志”的“志”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
“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托”是入声字。
(√)
“望海潮”是中国诗词传统中的一个词牌名。
(√)
“为政必先放郑声”的“放”指的是放纵。
(×)
“向晚幽林独自寻”之句,为了押韵特用“寻”字而不用“行”字。
(×)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之句出自《阿房宫赋》。
(×)
“欲寄彩笺兼尺素”中“兼”字的使用是不合逻辑的。
(√)
”自添沉水烧心篆,一任罗衣透体寒”一句出自顾随的《鹧鸪天》。
(√)
《沧浪诗话》评唐宋诗歌“唯在兴趣”。
(×)
《尔雅》是辞书之祖。
(√)
《芬尼根守灵夜》的作者是詹姆斯·乔伊斯。
(√)
《花间集》是配合宴乐的唱词,由当时的诗人文士所作。
(√)
《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集。
(√)
《花间集》收录了一部分南唐词。
(×)
《花间集》中的作品都是由男性写作的。
(√)4《花间集》与南唐词的写作风格完全相同。
(×) 《浣溪沙》是唐代教坊名曲(√)。
《兰陵王·柳阴直》这首词压入声韵。
(√)
《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指的是离开、离别。
(×)
《妙法莲华经》是儒家经书。
(×)
《南吕·一枝花》是词牌名。
(×)
《拟采莲曲》仿乐府诗而作。
(√)
《诗经》中“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
(×)
《诗经》中的《硕鼠》用了比的修辞手法。
(√)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贵族中的著名诗人的作品。
(×)
《水龙吟》创作于苏轼官运正盛之时。
(×)
《水龙吟》是豪放词的代表之作。
(√)
《硕人》是《诗经》豳风中的一首。
(×)
《虞美人》的前六句两两对比,表现了永恒与无常。
(√)
词能够为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
(√)
词往往能够表达一种感情的本质。
(√)
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变化是有心而为的。
(×)
敦煌曲子词里就已经出现长调。
(√)
冯延巳被称为“花间鼻祖”。
(×)
冯正中曾官至宰相。
(√)
冯正中的词侧重于表现官能感觉。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因为柳树是“留”的谐音,能够表达相思的感情。
(√)
汉语四声中的仄声,包括平、上、去、入四声。
(×)
贺拉斯的《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论著。
(×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认为作品的生命是读者的阅读活动赋予的。
(√)
旧诗仅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
(×)
孔子讲《诗》注重诗歌中的丰富联想,并且强调联想与诗的本意要完全吻合。
(×)
李清照认为苏轼的《水调歌头》堪称词之鼻祖。
(×)
李商隐的《锦瑟》也可以作为悼亡诗来理解。
(√)
李商隐的《九日》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
(×)
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都是一样的。
(×)
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促进小词的发展。
(√)
欧阳修的《蝶恋花》收录于《花间集》。
(×)
判断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光的《史记》。
(×)
普通话中一声和三声都是平声。
(×)
清朝各词派中数临桂词派影响最大,时间最久。
(×)
诗词中的境界出于外,由外在景物营造。
(×)
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心及物。
(×)
诗是体物写志。
(×)
诗是作者集体无意识的活动。
(×)
诗与词的区别在于词之言长,诗之境阔。
(√)
叔本华赞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体现了婉约低回的审美特征。
(×)
苏轼认为词是不可以诗化。
(×)
苏轼只能写出诗化的词,却无法写出美感充沛的词。
(×)
陶渊明的《饮酒》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被誉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
(√)
王国维对“境界”二字理解地非常透彻,并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的观点。
(×)
王国维认为,“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之句与屈原的《离骚》具有互文性。
(×) 王国维认为,词能够表达出诗所不达的意念。
(√)
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
(√)
王国维认为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
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有一定的境界,堪称独绝。
(√)
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一首是描写美女追求爱情的。
(×)
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不一定要合乎自然。
(×)
西方归纳出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有明喻、隐喻等八种。
(√)
小词的描写对象多为怨妇和思妇。
(√)
小词之妙在于超乎语言文字之外,言有尽,意无穷。
(√)
新批评将文学批评的焦点从作者转移到作品。
(√)
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背离”是新批评流派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观念保守的妇女注定是思妇的命运。
(√)
在中国传统中,“斜阳”是朝廷衰败的象征。
(√)
张惠言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屈原《离骚》中“初服”之意。
(√)
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乐府之音。
(×)
长门宫指的是冷宫。
(√)
长调作为诗调体式之一,字数大概为六十字以上。
(×)
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的“莲”通“怜”字,怜爱之意。
(√)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直抒胸臆,主观感情充沛。
(×)
周济是临桂词派的继承人。
(×)
最初“词”的概念是指配合乐曲的演唱的歌词。
(√)
一.词的产生及背景
词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最早的音乐是雅乐,雅乐由国家制定,主要用于宗庙朝堂之上的祭祀事宜。
到了南北朝时期,“清乐”流行,也就是当时的民间音乐,以乐府诗为代表。
到了隋唐,经历了民族大融合,清乐结合少数民族的“胡曲”以及部分佛教宗教音乐“法曲”,形成了当时的“宴乐”,流行于民间市井,而配合宴乐歌唱的就叫做词。
最初的词因为言辞低俗,错字百出,因而其价值被人们所忽视,无人整理与刊刻流传。
敦煌曲子词中就记载的是当时配合宴乐所写的歌词。
五代后蜀人赵崇祚编写了历史上第一部词的汇编《花间集》,收录了晚唐五代词人的作品“用资羽盖之欢”。
此时的词绝大多数还只是描写香艳的美女爱情,并无多少实际的价值。
但在古代观念保守的情况下,儒家传统提倡文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直接以诗的形式创作爱情的题材会受到道德的压力,词的出现,使得文人们可以用歌女的视角来写作男女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为他们提供了大胆创作的机会。
二.从词中看中国的性别文化
在中国古代,男子讲究建功立业。
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自孔子时代便周游奔走,以图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生前力图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使在身后,也要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
司马迁曾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存一家之言。
”即使无法实现所有生前的抱负,也要留下自己的著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但古代女子的处境就大不一样了,在讲究三纲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全部人生意义就是嫁得良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室其家”、“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所以女子的人生价值就在于她的容颜和青春。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人们自然提倡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男子若与妻子终日缠绵,也会被认为不务正业。
“商人重利亲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更是说明无论社会的那一个阶层,男子都会为生计而离家远行。
此时的妇女便成了“思妇”。
《西厢记》中崔莺莺道张生:“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若是离家的男子果真沾着了那“异乡花草”,闺中的思妇就要变为“怨妇”了。
有意思的是为何男子爱写被抛弃的女子?这与中国古代文人与君主不平等的人身依附有关。
古代文人由于所受的儒家教育,认为“学而优则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当其得不到君主的重用,在朝堂上受到对手的排挤,自然会生发出一种类似于弃妇的感情。
所以男性作者需要通过对闺中思妇的描写,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怀。
这种文化背景并非随词一道产生,早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曾出现。
屈原以女性的视角写自己所遭受到的嫉妒,用香草美人的意象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格。
例如“众女忌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审美。
三.《花间集》及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词
花间集收录的多为歌筵酒席上伴唱助兴的歌词,其内容大多淫靡,格调不高,但这其中有两个例外,那就是温庭筠和韦庄。
以温庭筠《菩萨蛮•小楼重叠金明灭》为例,可以看出温庭筠的词能给人以更深层次的联想。
其中的镜、花、衣、容等都是传统诗词当中的常见元素,具有一种语言符号的功能。
闺中女子独自一人的梳洗弄妆,也可以理解为文士寂寞不得志时的洁身自好。
清代张惠言评此词有“离骚初服之意”。
韦庄词《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表面上写他因国家的分裂而无法回到家乡,所以思念妻子。
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韦庄在后蜀官至宰相,而家乡被敌对的篡位者朱温控制着,就可以体会出这词中深深的凄凉,后人因此而评其“有思唐之意”。
可见无论温庭筠还是韦庄,其词都有丰富的言外之意,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这一点使其在花间词中脱俗不群,堪称典范。
到了南唐,词较《花间集》,意境得到了拓展,并不局限于具体的美人和景物,而多了许多言外的兴发和感动。
其中冯延巳和李璟的词又较为突出。
冯延巳与南唐皇室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但南唐国力衰微,偏安一隅,面对着北方的强敌苟延残喘,这令冯延巳心中郁郁。
饶宗颐曾评价他“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
以《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为例,冯延巳的词中透露着一种难以言说,难以排遣的惆怅,蕴含着无尽低回婉转的言外之意。
李璟词以《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为代表。
其中的“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更是被王国维誉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四.王国维对境界的认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就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谈词,推崇境界。
虽然受过西方美学的教育,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并不是一部逻辑性的文学评论,所以对于境界的解读还有些许的凌乱。
王国维认为境界“有造景,有写镜,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之故也。
”王国维在这一点上受到了康德美学有我无我之分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思辨色彩。
王国维认为,境界有大小而无优劣之分。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与此同时,他还指出,不光是景物,人内心的喜怒哀乐也可作为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但感情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
叶嘉莹先生认为,境界之内涵不应当局限于王国维的定义,境界是内心的意识,接触到人的感官(六根)之外的事物,而在意识上产生的一种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在论证它的“境界”含义时,大量地引用诗作为例证,不由得让人心生疑问:词独特的意境和美感在哪里?它有什么区别于诗的美感特质和价值意义?这涉及到词发展的历史。
五.词的美感特质
王国维认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总的来说,小词的妙处,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
诗可以写得朴拙,但词必须幽深微妙,注重营造特有的深微幽隐美丽的意境。
而诗的创作,不论是言志还是写情,都属于显意识层面的表达。
张惠言认为,小词当中的美女爱情,句句都有比兴寄托之意。
王国维批评他:“固哉皋文之为词也”,认为他对词的解读“深文罗织”,是一种对词刻板的过度解读。
事实上,张惠言的读词方法代表了传统词学的方法,传统词学注重对词深度的解读和“比附”,“概诗之比兴,变风之意,骚人之歌,则近之矣。
”
西方的语言学认为评判文学作品应当从两个轴线入手,叙写的轴线和联想的轴线,在联想的轴线上,文本(text)的信息是通过语言符号来传递的,西方的接受美学也主张:文本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可能性。
文本被不同的人所品味,会有不同的体会,这取决于这个人的阅读背景、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因素。
这种丰富的理解上的可能性,就叫“potential effect”,翻译过来就叫做“潜在的效果”。
词中典雅的语句可以具有特殊的表意功能,所以叶嘉莹先生从这样的理论出发,认为张惠言理论不一定可取,但有其合理的基础。
关于王国维的“词的境界”,《人间词话》中并没有阐释清楚,她认为用这种“potential effect”来注解是可以的。
解决了关于词美感特质方面的困惑后,关于词的另一个困惑也就变得容易。
词学在产生之初,文人们并不知道写美女爱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王国维对此在《人间词话》中强调“境界是文学作品中不属于表面现实的情事”,“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写香艳的美女爱情,有的词典雅有的词淫靡。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但能否体会出艳语之下的丰富意蕴,则完全在于读者自身的积累、素养和理解能力了,读者与作者的阅
读背景越相似,就越能接近作者的原意。
六.《花间集》之后词的发展轨迹
词在经历了隋唐五代的发展后,虽有温庭筠、韦庄、冯承巳、李璟等优秀的词人,但终究无法登大雅之堂。
直到李后主亡国之后,用词的形式来排遣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和自身命运的悲哀,这本是李煜无意之举,但在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上确有独特的意义。
此后,词才逐渐开始脱离原先的尴尬境地。
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在词学发展的历史上,李清照对词的认识可谓独具一格。
作为一个女子,李清照注重语句的锤炼,力图在语句的新鲜感上下功夫,与男子一争高下。
她认为秦观、柳永的词句粗俗,即使有好的内容,也如同“贫家美女”。
以其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例,一下用了十四个叠字,可谓突破传统,许多文士都不曾如此大胆。
但在词的认识上,相比于苏东坡,李清照却显得谨慎。
李清照一生流离蹉跎,饱受战乱离别之苦,她的许多诗都写得豪迈激荡,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但李清照认为词是柔性的,有其特殊的美感特质。
她批评苏东坡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耳”。
因为苏东坡用写诗的笔法来填词,改变了词的特质。
苏东坡在词的创作中提出要“自成一家”,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以写诗的风格笔法填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其代表作。
但是否将词诗化就会损害词特有的美感质地呢?其实不然,《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中最后一句“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写出了依依惜别时无尽的低回婉转之意,也暗示了苏轼此次回到朝堂之上时凶险难测的前途。
可谓意蕴丰富。
苏东坡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提出了“诗化之词”,可谓创新,大大的拓展了词的题材与境界。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人士,他的词也多慷慨激昂,抒发对于收复河山、驱逐鞑虏的豪情壮志。
但是他与以往豪放词有很大的不同。
以陈同甫的《水调歌头•送章茂德大卿使虏》为例,后人评说其词慷慨激昂,可以用来作军队呼号的誓词,但作为一首词它是失败的。
因为词讲究低回婉转、言外之意、要眇宜修,过于直白的感情的抒发破坏了词的特质。
同属于豪放派,辛弃疾的词就明显高出一等。
以辛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为例,词中既用到了典故(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也用到了寓托,“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暗示朝堂之上主和派的汹汹之势;“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暗指自己内心激荡的爱国之志无处施展;“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则隐喻国家的衰败。
整首词一波三折,意蕴丰富,形象饱满,使人反复玩味而爱不释手,虽是豪放词,但在意境和传达的丰富言外情思上,显然是一首佳作。
辛弃疾的词的特点在于善于用典,但举重若轻浑然天成,使人不觉,用典大大的拓展了词的内涵。
另外一个特点在于抑扬顿挫,在行文的感情上一波三折,极尽低回婉转之妙。
这样,经过苏轼的“诗化之词”以及辛词对豪放词的拓展,词的题材不再局限于美人的簪花照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升华。
长调本来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刻录,但是创作长调对词人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
柳永之前词多为小令,在柳永尝试以长调进行创作之后,长调的创作才多了多了起来。
柳永不光在词的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有拓展,在内容上,柳永之前的词多以女性视角,描写伤春的情怀,女性伤春意味着对自己美好容颜衰老的惋惜。
柳永以男性的视角将悲秋的情怀引入词中,“春女善怀,秋士易感”,男子的悲秋大多源于自己老之将至而人生抱负没有实现,感到人生年华的蹉跎。
但长调的创作也带来一个问题,长调如何才能写出小词那种要眇宜修,意蕴无穷的美感呢?
在词的发展历程中,词经历了苏东坡的“诗化”,到了南宋又出现了周邦彦的“赋化之词”。
一般而言,诗是“感物言志”,多处于对所写之物的直接感发,而赋没有这么强势的主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