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与女性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更年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I . 1 一般 资料 选 取我 院 2 0 1 1年 1 2月—2 0 1 3年 1 月 临床 拟 诊为冠心病 的女性患者 3 6例 ,年龄 3 9— 5 6岁 ,行冠状动脉造 影。其 中绝经前期 2 l例 ,症状 主要有 :月 经周期不 规则;月
・
5 0・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 s e ,J u l 丫2 0 1 3 ,v 0 I . 6 N o . 7 C
・
疗 效 分 析 与 评价 ・
小 剂 量 雌 激 素 治 疗 更 年 期 冠状 动 脉供 血不 足 示 ,采用 ‘ 检验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 果
随着治疗前后 E 2水平的巨大变化 ,更年期冠状 动脉供血 不足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
力 ;( 6 )据推测 ,雌激素拥 有排斥钙离 子的作用 ,有效地降 低心肌 中钙离子的含量 ,从而有 效地促使心肌纤维弛缓 ,有效
地实现冠状动脉扩张 ,有效地 延缓冠状 动脉 粥样 硬化 的过程 ;
( 7 )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 白原 含量、减少凝血因子Ⅶ的浓度 、 抑制纤溶酶的产生等方式 ,有效 地改善血凝状态,从而达到抑 制粥样斑块的形 成的 目的; ( 8 )有效 地针对更年期后妇女冠 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 关键词】 冠心病 ;雌激素 ;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号】R 5 4 1 . 4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6 7 4 — 3 2 9 6( 2 0 1 3 )0 7 — 0 0 5 0一 O l
绝经女性胱抑素 C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绝经女性胱抑素 C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任朋;许邦龙【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女性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185例疑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绝经女性被纳入研究,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ysC 水平,从冠心病病情程度、病变支数和 Gensini 评分3方面探讨绝经女性血清 CysC 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1)病变组血清 CysC 水平高于对照组;(2)随着血清 CysC 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逐渐加重,病变支数和 Gensini 评分逐渐增加;(3)血清 Cys C 水平与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r =0.643,P <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HDL 等因素之后,CysC 与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β=0.266,P <0.05)仍然独立相关。
结论在绝经女性中,冠心病患者血清 CysC 水平升高,随着血清CysC 升高,患者病情程度、冠脉病变程度也更加严重。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cystatin C(CysC)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in postmenopausal women.Methods 185 patients suspected with CHD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selected in the study. Serum levels of CysC were measured by nephelometric immunoassa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CysC and the pathogenic condition of CHD ,the number of diseased vessels and the CHD Gensini scores was evaluated.Results (1)The serum levels of CysC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HD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2)With the increase of serum levels of CysC,the pathogenic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 CHD became more serious,the number of diseased vessels and the CHD Gensini scores increased.(3)The serum levelsof CysC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ensini scores(r =0.643,P<0.05).After adjust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age ,HDL and so on,multivariab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ysC also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CHD Gensini scores(β=0. 266,P<0.05).Conclusion The serum levels of CysC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CH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With the increase of serum levels of CysC,the pathogenetic condition and degree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oronary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CHD became more and more serious.【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6(020)003【总页数】4页(P492-495)【关键词】胱抑素 C;冠心病;冠脉造影;Gensini 评分【作者】任朋;许邦龙【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女性冠心病的特点

女性冠心病的特点本研究拟探讨女性冠心病的特点。
总结分析了女性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特点。
目前,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冠心病的诊断特点、心电图表现以及发病机制特点存在性别差异。
现代临床应增强对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女性对心血管病的认识,从而促进女性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
[Abstract]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mmarize the 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fema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There was an upward trend in the incidence of fema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diagnosis,ECG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genesis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d gender differenc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wareness education,improve the recognition of female cardiovascular disease,which ha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female health.[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Female;Characteristics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中国女性死因排序中,心脏病已成为首位原因,特别是冠心病已成为全球女性的主要杀手。
近年来,由于诊治水平的提高,男性冠心病的病死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女性冠心病由于一直被认为少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与男性冠心病有所不同,以及由于文化水平、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原因的影响,致使对女性冠心病的重视不够。
植物雌激素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关系

而 接 受 P 治 疗 的绝 经 后 妇 女 , HD 的 发 病 率 与 病 死 率 均 E c 明显降低。
存 在 于发 芽 阶段 的植 物 中 ;4 真菌 雌 激 素 类 , 泛 分 布 于 () 广 植 物 界 , 要 见 于 豆科 、 科 、 香 科 等 植 物 中 。在 人 类 饮 食 主 菊 芸 中 , E主 要 来 自豆 类 食 物 及 豆 制 品 ( 粉 、 腐 、 奶 等 ) P 豆 豆 豆 。
类 型 。低剂 量 时 , 与 雌 激 素 竞争 结合 E 表 现 为抗 雌激 素 其 R, 样作用 ; 中等 剂 量 时 , 生 一 定 的 雌 激 素 活 性 ; 剂 量 时 , 产 高 其 可 以 活 化 因 剂量 不 足 未 能 活 化 的 E 产 生 雌 激素 增 强 效 应 。 R, 动 物 实 验证 实 : 实 验 动 物 喂 饲 异 黄 酮 , 能 刺 激 其 子 宫 肥 给 则 大 , 现 出雌 激 素 样 作 用 ; 饲‘ 黄 酮 的 动 物 , 给 雌 二 醇 表 喂 异 再
马 孝湘 , 罗兴 林
关 键 词 : 状 动 脉 疾 病 ; 物 雌 激 素 类 ; 经后 期 冠 植 绝
大 量 流行 病 学 资 料 显 示 , 心 病 ( 冠 cHD) 发 病 率 与 病 的 死 率 存 在 明 显 的 性 别 差 异 。绝 经 前 的 妇 女 c HD 发 病 率 显
著 低 于男 性 , 绝 经 后 妇 女 c 而 HD 的 发 病 率 与 病 死 率 均 明显 升 高 , 同 龄 男 性 相 近 , 可 能 与 绝 经 后 妇 女 体 内雌 激 素 水 与 这
雌激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雌激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的发病率在男性和绝经前女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3-10倍,女性绝经后这一差异消失。
接受替代治疗者可以将冠心病的危险降至绝经前的水平。
与绝经前的女性比较,手术绝经而没有接受替代治疗的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增加2倍。
冠心病男女患病率差异极大,绝经期前女性发病率与男性相比为1:3~1:10,绝经后女性与男性趋于一致。
这种差异不能完全由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来解释,提示与雌激素(E)的水平有关[1-5]。
雌激素与动脉硬化(AS)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引起AS的主要脂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与脂质的转运和清除,从而阻止AS斑块形成。
研究表明停经女性血浆代谢及LDL-c 上升5%-10%,LDL-c颗粒变小,致AS作用增强;而HDL-c降低,HDL亚组HDL2降低,TC/HDL 升高。
停经后妇女血脂的这些变化与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无关,手术停经后血脂的变化与自然停经相似。
有研究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联合参龙宁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明显好转,TC、TG、LDL-C、Lp(a)显著下降(P<0.05),HDL-C、APOA1显著上升(P<0.05)。
[6]许多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均证实调脂治疗能减少AS发展和降低急性冠心病事件,动物实验也显示降脂治疗能减轻或消退AS斑块。
因此以往人们就把E的抗AS作用完全归结于它对脂蛋白的有益作用。
但是,Manming在切除卵巢的猴,Haerb在切除卵巢的兔模型均发现E治疗组AS程度显著受抑制,而E治疗组与未用E组的总血脂、脂蛋白并无差异。
而且在已往的研究中,在分析停经后妇女的基础血脂水平后业已发现E的脂蛋白效应并不能完全解释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的减少,并发现即使没有高胆固醇血症或其它常见危险因子,使用E妇女的心血管病发生危险性也明显下降。
绝经后女性性激素、血脂变化与冠心病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性激素水平和血脂变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
方法检测绝经后女性CH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进行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
结果绝经后女性CHD患者较对照组的E2、E/T、HDL C明显降低,TC、TG、LDL C增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两组T、P 无显著性差异(P>0 05)。
绝经后女性CHD患者的E2与TC、TG、LDL C均呈显著负相关(P<0 05),与HDL C呈显著正相关(P<0 05);E/T与TC、TG亦呈显著负相关(P<0 05)。
结论绝经后女性CHD患者血脂异常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有关,它们共同参与绝经后女性CHD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冠心病;性激素;血脂;绝经妇女近年来研究证明女性绝经后发生性激素改变的同时可引起血脂异常。
已知CHD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血脂异常是公认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妇女绝经期开始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绝经前的4倍〔1〕。
性激素替代治疗对CHD的防治效果目前报道不一致。
本研究旨在观察绝经后女性CHD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探讨绝经后女性CHD 的临床防治。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入选标准:绝经1年以上,无服性激素治疗史。
实验组符合WHO 的CHD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及生殖系统疾病,亦无急性感染及严重肝病等。
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经门诊体检或住院检查无心、肝、肾、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疾病。
实验组:2000年8月~2004年8月住院的3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CHD患者,年龄50~89岁,平均(67 10±10 99)岁;绝经2~40年,平均(17 96±10 72)年。
中老年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的 相关性研究

中老年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对我院2011 年2 月至2013 年2 月收治的50 例中老年妇女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E2 水平较低,FSH 、LH 水平均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二者在P 水平和E2/FSH、E2/LH 值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C、LDL-C 水平、TC/HDC-C 值均较高,HDL-C 水平和HDL-C/LDL-C 值均较低,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二者在TG 水平方面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2 水平和TC、TG、LDL-C 呈负相关关系,和HDL-C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中老年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予以充分重视。
关键词:中老年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 年2 月至2013 年2 月收治的50 例中老年妇女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有一处以上官腔狭窄,均没有服用类固醇激素和雌激素或避孕药,均没有服用或4 周以上没有服用降血脂药物;将有肝肾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年龄在51~7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8±0.83)岁。
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中老年妇女无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在49~7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0.5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各指标测定方法1)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E2(血清雌二醇)、P(孕酮)、 FSH(促卵泡刺激素)、LH 促黄体生成素,运用天津九鼎生物医学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运用上海合富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 SN-682 型放射免疫γ计数器和微机系统作为测定仪器。
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引发的血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缺氧等类型心脏病。
冠心病的疾病范畴较为广泛,其中也涵盖了炎症、血栓等导致的官腔狭窄或阻塞等。
冠心病属于人群多发性疾病,属于现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近几年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却呈现上升趋势。
为对冠心病的发病率进行控制,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正确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该文中将以冠心病为核心,展开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标签: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冠心病在早期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而随着近几年的相关调查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有逐渐上升趋势。
基于冠心病发病率的逐渐上升,此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相关措施已经成为现代临床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其中对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掌握对控制冠心病发病率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
该文主要以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几个方面,将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1 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冠心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灌装硬化病变所引发的一系列血管腔异常情况,最终导致缺血或缺氧性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多因情绪过于激动或重体力劳动时突然出现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左肩或手指的疼痛,在休息或服用适当药物后可有所缓解[2]。
冠心病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或夜间比较容易发生疼痛,也被称之为心绞痛。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疼痛感会逐渐增加,同时发病频率也有所提升。
冠心病患者在发病时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控制,如发病较为突然或病情较重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发生血压急剧下降、休克或心衰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冠心病也属于威胁系数较高的疾病類型。
另外冠心病的一个主要临床特点为疾病范围广泛,且发病人群较为广泛,据相关研究显示冠心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引起了医疗领域与社会公众的关注[3]。
更年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性心脏病临床分析与治疗

更年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性心脏病临床分析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36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为行冠状动脉造影,给予小剂量雌激素,观察其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液学相关指标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更年期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小剂量组织选择性雌激素早期应用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有益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并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但对冠心病二级预防获益不大。
【关键词】女性更年期;冠心病;雌激素女性更年期是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
更年期到达的标记是出现更年期症状,或更严重的发生更年期疾病[1]。
目前,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cho)的研究报道较少。
为探讨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本文以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依据,对临床拟诊cho的36例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36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为行冠状动脉造影,年龄在40~55岁,发生在绝经前期21例,伴有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减少、经期缩短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绝经期8例,绝经后期7例。
全部病例均无长期服避孕药史。
1.2治疗方法患者月经第4天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采用olympusau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b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
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内皮素-1(et-1)。
给予17b-雌二醇(妇舒宁)5 mg 1/2贴片, 2次/周,连用6块(共3片);同时服用替勃龙(利维爱)2. 5 mg1/2片至4周停药。
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

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雌激素是一种非常重要性激素,属甾体激素,其基本结构是甾体核,动物的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及睾丸分泌,包括雌二醇E2、雌酮E1和雌三醇E3。
雌激素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植物雌激素、人工合成雌激素衍生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1]。
最近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除了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乳房等第二性征发育外,对心血管系统也有重要的作用,现将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综述如下。
1 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大多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发挥生物活性作用。
ER不仅存在于细胞核内,而且也存在于胞浆内和细胞膜上,属于激素依赖的转录因子,分子量为67kD,由高度保守的6.2kb的cDNA序列编码而成。
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管平滑肌细胞、心肌和生殖系统,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有大量的分布.ER有多种亚型:ERа、ERβ和其他膜表达受体。
ERа和ERβ同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都具转录活性和特征性的基序,包括DNA结合区、核定位信号区、配体结合区以及一些转录活性区。
ERа基因是介导雌激素促血管内皮细胞NO生成的主要受体。
ERβ由1590个碱基的开放解读框和一般非翻译区组成,编码53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9.2kb[2]传统认为雌激素与位于胞浆或胞核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雌激-受体复合物,在核内影响基因的转录而发挥其生物效应,此即雌激素的基因效应雌激素。
雌激素的非基因效应则由细胞膜上的雌激素受体介导雌激素或不依赖雌激素受体而直接作用于膜信号转导系统,通过调节关键酶的活性和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磷酸肌醇激酶(PL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途径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非基因途径。
2 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对血管的作用2.1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的进展

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的进展周香;曾力群(综述);曹波(审校)【摘要】Women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of estrogen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so that they are rarely likely to suffer coronary ath -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so there was minimal attention paid to women suffering from CHD.However with the improvement concerning the awareness and therapeutic levels of CHD , the mortalityrate of CHD patients has gradually declined .This showed an imbalance between the sexes as women CHD mortality rates increased yearly ,an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men.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d on the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 ,in order to enhance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D in women .%女性心血管系统因有雌激素的庇护而极少患冠心病,因而人们放松了对女性冠心病的警惕。
随着人们对冠心病认识和诊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这种趋势在性别之间表现并不平衡,女性冠心病病死率逐年上升,且有许多异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特点。
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研究进展

1202017.08临床经验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研究进展张连鹏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 河北省沧州市 061100【摘 要】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了解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对13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利用男性、女性对照分析。
结果: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几率更大,闭经后发病率明显提升,并且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非常差,普遍生存率较低。
结论: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较为明显,就诊时危险因素多、病情重,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关键词】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女性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每年世界上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女性都多于男性,在过去的多年中男性冠心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女性却并未得到充分关注。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2/3的女性猝死患者均死于未曾发现的冠心病[1]。
随着近年来女性冠心病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冠心病的发生方面女性与男性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主要从女性角度探析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2016年7月~2017年5之间在我国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有130例,均符合WHO 诊断标准,其中男性86例,女性44例,男性在总数中占66.2%,女性占33.8%,其中男性的年龄在33~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1±1.22),女性年龄在38~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1±3.12)岁,男性超过60岁患者占总数的66.23%,女性占71.43%。
男性组、女性组患者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显著,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利用回顾分析的方式比较男性组、女性组基线资料、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心电图、血糖血脂等。
1.3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两组数据对比采用t 检验,以P 值为检验标准,若P<0.05证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低HDL-C与冠心病关系的

低HDL-C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 朱铁兵
目前公认: 低HDL-C是冠心病独立的 危险因子
HDL-C异常的原因
遗传:Tangier病,LACT缺乏等HDL低下。CETP基因突 变HDL部分增高。 高TG血症 药物 体重 饮食 运动 雌激素 吸烟 饮酒
HDL抗AS的机制
可能的原因
较大、较松,HDL3颗粒较小,较紧密。此外,HDL2 含apoA-1颗粒较多,不含apoA- HDL脂蛋白复合物 有2个主要亚类:HDL2颗粒11。而HDL3含apoA-1 及apoA-11两者的颗粒较多。晚近研究提示HDL颗粒 的心脏保护作用可能因它们的大小和apo组成而改变。 现部分学者认为HDL3的保护作用比HDL2更强。 其他因素参与:PON活性,PLTP,肝脂酶,清道夫受体 等。
研究结果
HHSS诺衡4000中年男子5年。非致命性MI或冠心病 死亡34%,HDL升高>10%,LDL降低10%,TG降 低 43% 。 结 果 表 明 , HDL 每 升 高 1mg/dL (0.3mmol/L),CHD降低2-3%,与LDL改变无关。 VAHIT诺衡600mg;HDL水平<40mg/dL,LDL,TC正 常的男性CHD2500人。5.1年。平均HDL水平高6%, 总TG低31%,而LDL无改变,降低致命和不致命性 CHD 22%,明显降低卒中的相对危险29%。 BIP3090 名 发 生 过 MI 或 稳 定 性 心 绞 痛 <50 岁 、 TC4.7-6.5;HDL≤1.2;TG≤3.4mmol/,6.25 年 。 HDL 升 高 18% , TG 降 低 21% 。 但 只 降 低 小 亚 组 TG(≥2.3mmol/L患者致命和不致命性MI和猝死。
冠心病的年龄与性别差异研究

冠心病的年龄与性别差异研究引言: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为特征,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心血管疾病。
该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对患者以及社会经济都造成了巨大负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冠心病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年龄与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以期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年龄差异:1. 发病年龄分布: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呈现一定的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在40岁后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女性则在50岁后逐渐增加。
这一差异可能与性别激素、生理特征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2. 危险因素影响:年龄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年轻人群中,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而随着年龄增加,糖尿病、肥胖和缺乏运动等非传统危险因素开始发挥更大作用。
3. 心血管事件风险:年龄对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有明显影响。
研究表明,年轻患者在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事件中风险较高,而老年患者则更容易出现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症状。
二、性别差异:1. 发病率差异:冠心病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长期以来,冠心病被认为是男性疾病,但近年来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逐渐超过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更容易被忽视症状、更晚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关。
2. 病情表现差异:冠心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病情表现也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病情被忽视,进而增加了心肺功能损害和死亡的风险。
3. 生理特征影响:性别差异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产生一定影响。
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一般在更年期之前较少出现冠心病。
然而,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开始递增,甚至超过同龄的男性。
三、冠心病防治策略:1. 年龄特异性预防: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冠心病预防策略。
对于年轻人群,重点应加强控制吸烟和改善生活习惯。
2024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专家共识(全文)

2024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专家共识(全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防治策略具有特殊性,患者知晓率及社会关注度较男性低。
近年,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牵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组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旨在提升对女性冠心病特殊性的认识,加强并促进我国女性冠心病防控工作。
一、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2015—2018年数据显示,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为6.2%,男性为8.3%。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年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城市:126.4/10万,农村:134.12/10万)高于女性(城市:116.63/10万,农村:126.03/10万)。
《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报告2021》源于2020年医院质量检测系统的5 311 42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位年龄68(59~76)岁,女性占44.1%。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注册研究显示女性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例更低,院内死亡风险为同龄男性患者5.8倍;出院患者中,年轻女性较同龄男性2年死亡率更高(3.8%比1.4%,P<0.05)。
二、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妊娠、避孕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性别特异性危险因素。
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超过同年龄男性,导致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女性收缩压阈值低于男性。
高血压严重程度与卒中风险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卒中风险随血压升高明显增加。
女性高血压患者对盐负荷更敏感,与代谢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相关性更强,这可能是女性治疗反应较差和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的原因。
冠心病与性激素关系研究进展

雄 激素具有广泛的生 物学效应 , 对 心血管 系统起 调节 作
用 。其作用 是通 过主要位于睾丸间质细胞 、 神 经系统 、 肾及 肾
上腺 、 心房及心室肌 、 主动脉及冠状动脉 中的雄激 素受体实 现
雌激素通过对 肾上 腺素 系统和前 列腺素 系统 的影 响 , 可
素和雄激 素与冠 心病 的发生 发展有着 密切关系 , 它有抗 动脉 粥样硬化作 用 , 但 是 目前有 效 的证据 难 以支持 长期 的激 素替 代治疗 能够显著减 少冠心病 患者 的心 血管事件 , 同时 雌激素
水平 明显 减 低 , 同 时促 性 腺 激 素 水 平 增 高 ( 促 卵 泡 生 成 素 F S H和黄体 生成 素 L H) , 并且 具 有统 计学 意 义 , 血清 中有 效 的睾酮和雌二 醇水平都 低于对照 组 , 并 且随着病 变的严 重程 度 而不同 , 病变程度越 重血 清睾酮 水平越低 。提示 可能低 血
2 3 0 0 3 1 ) ( 解放军 第 1 0 5医院 心 内一 科 , 安徽 合 肥
关键词 : 冠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心绞 痛 ; 睾酮 ; 雌二醇
诱 发的心肌缺血 。
过去认为高雄激 素水平 与增 高 的冠心病 风险有关 , 然而 冠心病 的发病率存 在着性别 差异 , 绝经前女 性冠心病 发 病率低 , 绝经后男女性冠 心病 发病 率接近 , 反复发作 的心绞痛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Ma y ; 1 7 ( 5 )
雌激素治疗和冠状动脉钙化

雌激素治疗和冠状动脉钙化【摘要】目的研究雌激素治疗冠状动脉效果和资料,更好地指导冠状动脉的治疗和雌激素的使用。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4年70名已绝经女性冠状动脉患者,平均分成A 、B 两组,A 组为治疗组,采用雌激素治疗方法;B 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安慰剂进行治疗。
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A 组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低于B 组,冠状动脉钙化危险因素低于B 组,有效率高于B 组,不良反应率低于B 组。
结论采用雌激素治疗冠状动脉钙化,能够有效减少钙化程度,减少钙化危险概率,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Estrogen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effects and information to better guide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and the use of estrogen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hospital in the past four years, 70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coronar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B), group A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use of estrogen therapy; group B for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placebo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sLower thangroup B group A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risk factors of group B, there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group B,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B group ConclusionEstrogen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calcific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calcification, reduce calcification dangerous probability, high efficiency, low rate of adverse events, with a high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Estrogen ;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 Comparative analysis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选择的70名冠状动脉患者,均为已经绝经的女性患者。
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

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标签: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成为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1 。
以往的研究,一直强调冠心病在老年、男性多发,女性被认为有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是冠心病的低危人群,往往忽略了对女性冠心病群体的研究。
在一些先前的临床试验研究中,男性往往作为试验的研究对象,据此得出的结果作为标准写入指南,指导不同性别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女性是否适合这些标准,却一直缺少系统的评价 2 。
流行病学资料已经证实,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确实较男性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绝经前女性不会发生冠心病3 ,更不能忽视了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生率的急剧升高的现象。
与男性冠心病相类似,女性多数冠脉事件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且往往存在一个或以上的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因此,提高人们对女性冠心病的认识及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有很大的必要 4 。
尽管这些研究有许多新进展,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探讨。
1 高血压有文献报道高血压是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尽管高血压在年轻女性中少见,但高血压却是最强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之一。
其作用机制在于高血压引起血管内膜上皮细胞层的机械性损伤,进而导致功能丧失,发生动脉粥样硬化5 。
妇女健康研究证实,高血压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10倍6 。
2 糖尿病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资料证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7 ,其严重程度可减弱甚至抵消女性雌激素的保护作用。
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起着重要作用。
Kannel8 报道,对于冠心病的发生,<45岁的糖尿病女性人群冠心病死亡率高于男性。
3 血脂异常冠心病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目前一致认为,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不是高水平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预测女性冠心病更重要的因素9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既能起到“清道夫”的作用,又能够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且还具有抗氧化的功效,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其对女性的重要性大于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雌 激 素 与女性 冠 心病 关 系 的研 究进 展
何 文彬 秦 勤
HD L亚类 分布与 C HD有很好 的相关性 , L亚类 分布受 营养 、 HD 体重 、 血脂、 激素等多种 因素影 响 , D H L是 转运 胆 固醇 的重要 脂 蛋白, 血脂水平的变 化必然 会影 响 HD L亚类 的组 成 与含 量 。 Svn e ya n 等 用梯度凝胶 电泳研究 2型糖 尿病和 C HD患者血 中 HD L亚类 分布情况时 , 把研究 的人群按 照血浆 T G水平 分组 , 发 现高 T G水平可 引起 H I b含 量 升高 和 HD2b含 量降 低。黄 D_ 3 I 安文等 选取 4 0例冠状 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 照组 ,1 1 8例冠状 动脉造影病变者 为观察组进 行 比较 , 观察组 L LC H LC水 平 D -/ D — 高 于正常对照组 ( 0 0 ) 且 冠状 动脉狭窄 程度越重 , 变血 P< .5 , 病 管越 多 ,D —/ D — L LC H LC水平越 高。雌激 素对血 管 内膜 的保 护作 用 已经得到大量实 验研究 的证 实和肯 定 , 雌激 素主要作 用 于肝
进展作一综述 。
一
、
雌激生 , 人类机 体 的主要成 分是 雌二 在 醇( 2 , E )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 成熟 以及形成 女性 的副性特征 , 并对 心血管 具有保 护作 用。经过 大量 的基础 和临床研 究证实其作用机 制包括 : 1 雌激素 可增强 肝对乳 () 糜微 粒的清除 及增 加极低 密 度脂 蛋 白 ( e w dni ior— vr l —e syl po yo t p
D M相关肝损 害可呈 急性或慢 性经过 , 长期 I 高血糖 状态 导 R及 致 的肝脏慢性损 害 , 其病理变化和发 病机制更加 多样 复杂 , 缺乏
( 文参 考文献见光盘) 本
( 收稿 日期 :0 20 -5 2 1-40 )
( 本文编辑 :马超 )
纪安来 , 吉敏 , 崔彦. 糖尿病相关肝损害的研 究现状 [/ D] 中华临床 医师杂志 : ]C . 电子版 ,02,( 5 :4 34 0 2 1 6 1 )4 0 -4 5
21 0 2年 8月 第 6卷 第 1 5期
C i Cii asEet ncE io )A gs 12 1 , o. , o1 hnJ l c n( lcoi dt n , uut , 2 V 16 N .5 ni r i 0
肝 损 害仍 可复 发 J 。
五 、 望 展
特异性诊断方法 。 目前 国内外相 关研究 存在样 本量 小 、 选样 欠 严格 、 能充 分区分各 暴露 因素等 不足 。随着 国 内外 D 发 病 未 M
tncoet o, L L C 和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o —esyl ort n e hls rlV D — ) i e 1w dni ppoe t i i
和血管壁而影 响脂代谢 , 前者与肝细胞上 的雌激素受 体结合 , 产
生影 响脂代谢 的酶类 , 增强肝对残 留乳糜微粒清 除率 ; 高肝对 提 残留 VD L L摄取 ; 通过 L LC的负反馈调 节 , D— 上调 L L受体表达 D 来增加 L L摄 取 ; D 促进 胆 酸分 泌 , 除体 内胆 固醇 ; 加 A o 清 增 pA 合成 , 同时伴有血浆 HD — LC的升 高 。 肖刚生 - l 通过对 3 9例 绝经后 C D女性及 4 H 0例绝经后无明显冠 状动脉狭 窄女性 雌激 素及血脂水平 的研 究 发现 冠 心病 组 E 、 2 卵泡 刺激 激 素 (oi e f ll lc s m lt ghr o e F H) 黄体生成 素 (ue i n om n , H) t uan om n ,S 、 i i 1ti z ghr oe L ni 水平低 于对 照组 , T T 、 D - 、 p - 而 G、 C L LC A oB水 平均 高 于对 照 组 。 王夜 明等 选取 8 2例于华 中科 技大学 同济医学 院行冠 状动脉
大规模 的流行 病学 研究 表 明: 心血 管系统 疾病 的发病 率及 病死 率存 在 明显性 别差 异 。绝 经前 女 性冠 心病 ( ooa er crnr h a y t
dsae C D) i s, H 发病率 与男性 比例 为 1 ( e : 3~l ) , o J绝经期女性与
男性 趋于一致。存 在这 种差 异的原因可能是 由于雌激 素对于心 血管 系统 有保 护作 用 , 文就雌激 素与 女性冠 心病 关系 的研究 本
co s rlL L C 的摄取 ; hl t o, D — ) ee 增加胆酸分泌 , 除体 内的总胆 固醇 清
(o lcoet o, C) 增 加 载 脂 蛋 白 A1 aoi poe , t a hls rlT ; t e ( pl o r i A1 p tn
A o 1的合成而伴 有高密度脂 蛋 白( i —e syl ort nco pA) h hdni ppoe h— g t i i l tr , D — ) e eo H LC 的升高 J从而可促进血脂 的降解 和排 泄 。( ) s l , 2 雌激 素可能通过受体结 合 的方式直 接作 用于血 管壁 , 响脂质 影 在血管壁的沉着。 ( ) 3 雌激 素 的受 体能直接 激活 内皮细胞 一氧 化氮 ( O) N 合成 和分 泌 J然后雌激素 可通过 N , O和环磷 酸鸟苷 依赖方式打开钙通道 使血管 舒张 , 而改善 粥样硬 化冠 状动脉 从 的舒缩反应 , 并能增加冠状动脉 的血 流量 。( ) 4 雌激 素具有抗炎 作用 , 能抑制炎症带来 的血管损伤 J 5 雌激素可抑制血管 紧 。( ) 张素转化酶 ( C ) A E 的活性 , 从而降低 C HD发病的危险性 。 二、 雌激 素及相关 因素 与女性冠 心病 的关 系 1 雌激素及血脂水 平与女 性冠 心病 的关 系 : . 动脉 粥样 硬化 是缺血性心血管病 的重要病 理基 础 , 质代谢 紊乱 在动 脉粥样 脂 硬化 的发生和发展 中 占有重要地位 。张润军等 将 3 7例 患者 3 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 心病组 与非 冠心 病组 , 结果 表 明冠 心病组甘油三酯 (r l eie T 、 D — tgy r , G) L LC水平 较非 冠心 病组升 i c d 高, 与冠状 动 脉病 变程度 呈 正相关 , D — H LC水平 较非 冠 心病组 低, 与冠脉病变程度及支数呈 负相关。近年大量研 究表 明 , 血清
D 与肝脏 之间关 系复杂 : 1 D 可引起 肝损 害 ; 2 肝 脏 M ()M () 疾患又可 引起 糖代 谢 紊 乱 即肝 源 性 D 有 学 者 称 之 为 3型 M,
率不断增加 , M相关肝 损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已逐渐引起 了学 D
术 界 的重 视 。
D ; 3 D 和肝 脏 其他 病 变 可 以并 存或 具 有共 同病 因。 M[驯 (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