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特点及启示

合集下载

2024年意识形态主要做法及成效总结

2024年意识形态主要做法及成效总结

2024年意识形态主要做法及成效总结2024年的意识形态主要做法及成效取决于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做法及其可能的成效:
1. 政府在教育体系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政府可能会加大投资和资源用于教育,以推广和强化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

这可能包括在学校教材中强调特定的思想,组织宣传活动和教育项目等。

成效可能包括加强对意识形态的传承和信仰,推动人们接受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社会舆论引导和言论管控:政府可能会加强对媒体和互联网的监控和控制,以确保舆论能够符合特定的意识形态。

这可能包括审查和过滤互联网内容,限制媒体自由和言论自由,以及打击异议声音。

成效可能包括减少对异议观点的传播,加强对特定意识形态的宣传和认同。

3. 社会组织和社群的意识形态传播:政府可能会鼓励和支持特定意识形态的社会组织和社群,以推广其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可能包括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促进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声誉。

成效可能包括加强特定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和凝聚力,形成有利于意识形态传播和推广的社会氛围。

4. 国际影响力的塑造:政府可能会通过外交手段和国际合作来塑造自己的意识形态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这可能包括借助国际组织和平台推广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加强与相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组织的合作,以及扩大软实力的影响力。

成效可能
包括在国际事务中塑造和倡导自己的意识形态,加强国际认同和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做法和成效是根据假设情景提出的,并且可能受到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具体的成效可能因国家的政策实施和社会反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及其应对

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及其应对

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及其应对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影响力和竞争也日益加剧。

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干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其挑战。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例如,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媒体和机构经常发表一些关于中国的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试图抹黑中国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一些西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也往往蕴含着一些不利于中国发展的思想价值观念。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中美之间的互信和理解,也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需要加强对于西方国家和媒体的信息审查和监管力度,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需要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落实,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二、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削弱中国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这些新手段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

美国利用其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领域的优势,通过大量发布虚假信息、煽动性言论和恶意攻击等方式,试图误导中国公众对国家形象和政策的看法。

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还频繁使用“人权”、“民主”等借口,对中国内政进行干涉和指责,加剧了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

利用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进行思想渗透。

美国通过派遣文化机构、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派遣留学生等方式,试图向中国传播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削弱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国外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剖析与镜鉴

国外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剖析与镜鉴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国外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剖析与镜鉴∗王 浩1,2(1.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2.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摘 要: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较早,网络社会发展较为成熟。

这些国家在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中,注重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注重治理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对网络内容的管制、注重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注重对网络主体的教育,以及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的传播规律,潜移默化的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的传播等具体做法,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我国网络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镜鉴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81(2021)01-128-007作者简介:王浩,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较早,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率、普及率较高,网络社会发展较为成熟。

这些国家在网络社会治理、网络具体运用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有效”做法和“特色”经验。

尽管我们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有重大区别,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总结并吸收借鉴这些国家在网络社会治理、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的有益做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搞好我国网络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一、注重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互动发挥政府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协调引领作用。

当前,不论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政府指导下的行业自律模式,还是以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在网络社会治理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尤其在网络安全日趋凸显的当下,各国都越来越强调政府在网络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9·11”事件后,由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凸显,美国政府随即成立国土安全办公室、国土安全委员会和信息安全协调办公室,建立了一体化的国家信息安全领导和协调机构。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政党政治,各种类型的政党空前活跃,政党政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

随着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控制强制力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公众自我选择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加上政党竞争的压力,各国执政党都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保持意识形态继承性的同时,又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努力重塑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形象,以增强其竞争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几种理论思潮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当代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

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一、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在现代西方国家中执政的政党主要有自由党、保守党、基督教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其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西方自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发轫于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政治体制构建和政治策略取向,代表了当时社会进步的理性主义传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实践的主流意识形态。

澳大利亚学者安德鲁,文森特认为:“自由主义是诸意识形态中最为错综复杂与难以理解的”。

但是,自由主义在其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仍然有其核心原则与价值取向。

英国学者乔治·克劳德认为:“自由主义的观念是复杂的和有争议的,但人们一般都同意自由主义包含对以下四种主要价值或原则的信奉:个人的同等的道德价值,个人自由和权利,有限政府和私有财产。

”作为西方近几百年里占主导地位的伦理和政治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文艺复兴到英国以洛克为高峰的早期自由主义,从法国的启蒙思想和苏格兰启蒙运动所强调的放任自由主义到英国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古典自由主义,这一思想不仅成了以英国为基地的西欧伦理、经济和政治哲学的主流,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乃至美国的政治。

西方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西方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思想等为核心的政治观念,成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基础。

西方各国政党都高度重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其主要做法是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以政府主导掌控意识形态、以思想教育引导意识形态、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识形态、以各种组织推广意识形态等,表现出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包容性、增强意识形态实用性、模糊意识形态阶级性、强调意识形态普适性等特征。

总结和借鉴西方各国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1.不断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面对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和政党政治进化的趋势,执政党都被迫对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调整,以消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多元化的社会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塑造一种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意识形态。

近年来,西方国家和执政党一般都在保持意识形态继承性的同时,努力扩大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美籍德国政治学家奥托·基希海默提出了“兼容型政党”(或称“全方位政党”)概念,即为争取尽可能多选民支持和整合各种利益的需要,照顾各类选民利益,包容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实践证明,执政党使自己的意识形态保持一定的弹性和张力,以适应社会整合的需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不同利益集团的对立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2.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实用性。

冷战时期,各执政党大多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来处理国际关系。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各国都意识到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从本国自身利益出发,而不去计较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换言之,虽然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构成中意识形态因素仍占相当比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异同的冷战思维已经很少为人接受,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根据政治需要灵活地变换和调整策略。

加强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加强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加强意识形态心得体会从古至今,意识形态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价值观和理念体系的集合,意识形态在塑造着人类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行为。

在当今社会国际格局动荡不安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以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体会和看法。

首先,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非常必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许多声音不断涌现,但并不是每个声音都值得听取。

一些不良的声音甚至会引导人们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和观念。

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明确自身的价值观,掌握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避免被异常的思想所影响。

其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遇到影响心情的事情时,最容易发泄的方式就是愤慨、吐槽和攻击。

这样的情绪容易扩散,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上的恶劣舆论。

而如果我们在平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也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良好的意识形态建设也是国家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多元化的发展,各种文化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互相交汇。

但在这样的交流和冲击中,必然会出现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

这时,如果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不够牢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就会降低,甚至可能被异化和侵蚀。

而如果我们在平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就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的独特性和整体性,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越来越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加强家庭教育、完善教育体系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

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

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引言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或信仰体系,它在塑造一个群体或国家的价值观、政策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西方和中国都有各自独特的意识形态。

本文将探讨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的特点、差异和影响。

西方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影响西方意识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它源自古希腊的哲学和罗马法律的传统,并在基督教、人权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影响下不断演变。

西方意识形态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平等,鼓励个人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

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西方国家领导的世界体系在殖民主义时代达到巅峰,西方意识形态被传播到各个殖民地,并对当地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媒体、科技和国际组织等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影响和挑战。

中国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影响中国意识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注重家庭、社群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中国意识形态强调集体利益、社会和谐以及政治稳定。

中国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一直是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基础。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宽容、治国有方、民众自愿奉公等理念,对中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差异虽然西方意识形态和中国意识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西方意识形态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体的自由,而中国意识形态更注重社会和谐以及集体利益。

其次,西方意识形态在政治体系方面强调民主和自由选举,而中国意识形态更强调稳定和集权。

此外,西方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变革能力,而中国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持久稳定的特点。

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挑战西方意识形态和中国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

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力,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024年加强意识形态心得体会模板

2024年加强意识形态心得体会模板

2024年加强意识形态心得体会模板在2024年这一特殊的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影响之深远。

以下是我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心得体会模板,供大家参考:一、意识形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202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实力的提升并不能完全保证国家的发展壮大。

只有拥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统一的意识形态,才能真正树立起国家的威望和地位。

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唯物辩证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武器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和研究唯物辩证法,我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辩证关系。

只有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才能够找到更加科学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因此,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原则,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

在2024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始终保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要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上下功夫,提供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信仰和崇高追求。

在2024年,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风尚的正面向上发展。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更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践行。

美国掌控意识形态的途径及启示

美国掌控意识形态的途径及启示

美国掌控意识形态的途径及启示作者:夏禹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3期摘要:美国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掌控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

美国政府十分强调意识形态掌控策略、途径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在掌控实践中成效非常明显。

掌控意识形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维护美国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攻击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最终实现其统治阶级利益和美国国家利益的真实目的。

美国政府掌控意识形态的具体途径及做法,对于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意识形态掌控;途径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031-02从美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现实来看,美国政府对内意识形态掌控是较为成功的,其一些具体掌控举措对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美国掌控意识形态途径概述在长期的意识形态掌控实践中,美国政府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意识形态掌控方式方法,对于维护美国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重视发挥传媒在意识形态掌控中的主导舆论宣传的作用。

美国强调言论自由,大部分媒体在所有权上并不从属于政府。

但美国政府仍能通过各种途径控制媒体,使其充当了政府的宣传工具。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美国政府掌握了媒体的信息来源,因而能够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媒向美国公众宣传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政治思想意识等理念,并贯彻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诋毁的一贯态度。

目前,美国利用技术优势,使其无线电台网络占据了全球媒体宣传的大部分份额。

美国政府直接及间接控制的跨国媒体在西方对外宣传媒介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其次,美国政府利用自身影响,积极开发和利用大众传媒对内引导、教育和塑造国家及政府正面形象的功能。

虽然政府与媒体经济上联系较少,但政府通过颁布相应法律法规的方式,限制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容,实现维护其公众形象及在公众中贯彻政府的执政理念。

在对“9·11”恐怖袭击事件、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上,美国公共媒体的新闻报道倾向性十分明显,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媒体新闻报道的严厉管制。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启示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启示

哲学912020.1 | SOCIAL SCIENCES DIGEST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启示文/李丽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不断随着社会历史和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20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渗透的不断增强中,意识形态的理论和实务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借鉴。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问题是20世纪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是“意识形态终结论”。

意识形态终结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阿隆、贝尔为代表人物。

1955年,阿隆出版《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强烈批判完全政治化的意识形态。

阿隆的主要观点是:政治或政治化的意识形态充满了暴力,它认为自己完全服务于历史的真理和绝对的真理,因此变成了一种惨无人道的东西。

20世纪以来许许多多的罪恶和苦难,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问题。

阿隆强调指出,这种以正义或科学为幌子的意识形态必须终结。

阿隆的批评引起了强烈反响,争论广泛展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1960年,贝尔出版《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对意识形态终结论进行了新阐述。

贝尔认为,意识形态的终结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

美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和阶级结构变化,使过去那种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衰落,丧失了它们一直具有的真理性和说服力。

因此,很少有一本正经的人还会坚持,人们仍然有必要通过制定蓝图和进行社会工程来实现一个社会和谐的新乌托邦。

20世纪90年代之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意识形态终结论变换面目,再起波澜,其代表人物是弗朗西斯·福山和亨廷顿。

福山连续出版了两部著作《历史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把终结论推向高潮。

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福山大谈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把共产主义看作与君主制和法西斯一样的意识形态,并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已经终结了这类意识形态。

浅析东欧共产党意识形态演变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浅析东欧共产党意识形态演变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浅析东欧共产党意识形态演变的经验教训及启示作者:徐文文傅秀云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直接体现社会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从东欧共产党衰落的意识形态因素及教訓中汲取有益经验,这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东欧执政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主张和基本意图;是其执政活动的理论形态和理论支撑;是其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政策制定和开展工作的基本理念。

在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东欧共产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彻底失败,东欧剧变是其标志性的事件。

因此,东欧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经验教训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给予了重要启示,应当引起全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东欧共产党衰落的意识形态因素从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东欧共产党共执政40多年。

最终引起这些党变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政治的原因。

但是东欧一些共产党忽视意识形态的建设是他们走向解体的重要因素。

具体而言,包括意识形态内容、意识形态传播形式和意识形态领导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的理论内容上,离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东欧各国表面上重视马克思主义,但实质上要么是照搬苏联的理论和模式,要么是在意识形态的发展道路上标新立异,偏离、背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可以看出缺乏正确的价值选择,东欧各国共产党没有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价值观,没有形成稳固的社会文化。

同时,东欧党的大多数没做到实事求是,不能按照本国的实际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老大哥”的教条主义、学理主义、形而上学和学霸作风充斥了东欧国家的思想战线,导致整个社会科学战线萎靡不振,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疲惫不举,致使执政党思想理论极为贫乏,内外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

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以及启示

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以及启示

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以及启示1.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力求中间化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如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前后可分成两个显著不同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多极化的,不同政党的意识形态有天壤之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本身的新变化和冷战的结束,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政党的意识形态,在没有消除相互对立的同时,开始由基本上互相排斥向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方向发展,产生出意识形态的中间化趋势。

应当说,面对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和政党政治进化的趋势,执政党都被迫对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调整。

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中间化是一条比较好的应对措施,它是政党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发展自己的一种调节行为。

2.扩大党的纲领和政策的包容性,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一个政党信仰的意识形态往往是一个政党政治行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理念。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达国家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组合,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随之改变。

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逐步打破传统框框的束缚,其纲领和政策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包容性。

一些典型的资产阶级政党打出了维护劳动者社会福利和公民权利的旗帜,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地位。

意识形态中间化反映了政党对变革时代的回应,它是政党在遭遇环境压力和权力吸引力双重影响下作出的一种选择。

在现代社会,执政党越来越像社会“总管家”,要以为全民谋利益的姿态出现,展示一个开放、开明、宽容、合作的形象。

西方国家的执政党比较注重整合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其中尤其要尽力兼顾多数中间阶层的利益诉求,增强纲领和政策的包容性,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3.通过媒体宣传党的政策,消除负面影响和化解社会矛盾西方国家标榜新闻自由,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种权力”。

处理好同新闻媒体的关系,从中挖掘执政资源成为各国执政党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调控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思想,促进社会共识,保持社会稳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途径。

国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新举措及启示

国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新举措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政党政治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重塑期,是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涵的重要视角,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在社会新形态、互联网新技术、政治新力量等冲击下,国外政党普遍面临“发展困境”“价值困境”“组织困境”等多重挑战。

面对压力,国外政党纷纷变革图强、着力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其相关经验举措为我们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与借鉴。

国外政党在政党政治调整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深度发酵,世界经济低速发展态势并未获得根本性好转,原有经济危机蔓延至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牵引各国社会政治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政党政治也由此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重塑期。

传统政党格局被打破,新兴政治力量快速崛起,政党政治非理性化、极端化日益突出,成为世界政党政治演变的突出特点。

在全新形势下,政党传统功能、组织结构、动员方式等均面临深刻挑战。

一、政党传统功能面临消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产业分工的细化调整,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愈发明显,民众利益诉求更加分散。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阶层内部裂痕日益扩大。

传统上以经济基础为划分标准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日益被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双重标准的网格化结构所取代。

在实施竞争性民主体制的国家中,政党为获取更多选票,日益向中间靠拢,以“全民党”自居,反而无法国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新举措及启示季 思【内容提要】世界政党政治正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重塑期,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深入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提供了重要视角。

当前,政党传统功能面临消解、政党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弱化、政党组织结构面临重塑、党群关系日益疏离,是国外政党在调整重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此背景下,国外政党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夯实群众根基、着力正风肃纪等方式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心得体会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世界的观念、价值和信仰的总和,是一种对人们行动和决策具有指导作用的思想体系。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个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探讨意识形态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等方面,加深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

一、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基本构成意识形态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出现,是人们对世界认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思想性。

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世界问题的思考、反思和认识,它体现了人们的理性和智慧。

2. 价值性。

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它体现了人们的道德和伦理观。

3. 指导性。

意识形态是人们行动和决策的指导原则,它指导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做出选择和判断。

意识形态的基本构成包括认识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认识论是对世界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方法,它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

价值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评价标准,它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理想。

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行动和行为的准则,它规定了人们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

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个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凝聚力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可以作为一个组织的精神核心,凝聚力量,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

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意识形态能够使得组织内部的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形成强大的力量,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2. 引领力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具有指导行动和决策的作用,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方向和目标。

一个具有引领力的意识形态能够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

3. 社会稳定性的重要性。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可以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特点及启示

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特点及启示

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特点及启示【摘要】西方各国执政党高度重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当前,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主要是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以政府主导掌控意识形态、以思想教育引导意识形态、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识形态、以各种组织推广意识形态,表现出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包容性、增强意识形态实用性、模糊意识形态阶级性、强调意识形态普适性等特征,总结和借鉴西方国家和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外政党主流意识形态趋特点经验启示1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做法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正经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为民主权”思想等为核心的政治观念,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当前,西方国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

西方国家通过法律对意识形态进行规范和强化的基本做法就是以法律规范言论,西方国家大都宣扬言论自由,一般在宪法中把新闻出版自由确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新闻媒体可以批评政府及官员是其言论自由的主要表现。

控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在法律上一般都承认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作为一种价值观、信仰已经深深根植于西方人的头脑,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真理。

但是,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也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和限制,正如一些激进的美国人所说,在表面“自由”的幌子下“新闻传播将各种观念灌输到美国人民脑子里,人民耳濡目染的、该看到什么、该听到什么,全都由那些控制传播工具者来决定。

”[1]西方国家的宪法在规定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又规定了许多限制条款,例如,联邦德国1949年《基本法》第18条规定:“如任何人混用自由表达的权利,特别是出版、教育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通讯、邮政、电讯秘密权,财产权和避难权,此种滥用法定权利与自由、民主的基本法令相抵触,即丧失了上述各种基本权。

关于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

关于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

关于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1、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

他们首先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另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发展。

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德的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由、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17至18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反封建革命运动。

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思想为核心的学说。

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所体现的人权原则和包括的公民基本权利,构成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各项权利,诸如自由权、平等权、参政权、财产权等,均说成是一切人的、普遍的权利。

所有这些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2、古典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转变就意识形态分野而言,自由主义始终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对手。

从一般意义上讲,自由主义是维护个人自由、市场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和社会的自然状态高于国家权力的政治思想。

20“罗斯福新政”是对自由主义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所谓“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新中产阶级精英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发动的一场重大改革,其目的是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重新确定以中产阶级为核心的美国现代化道路。

查韦斯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及启示——以委内瑞拉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为主线

查韦斯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及启示——以委内瑞拉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为主线

马克思 、 恩格 斯 、 列 宁 以及拉美 解 放者 玻 利 瓦尔 和委 问 ,并 于 2 0 0 9年 4月 对 中 国进 行 一 次 T作访 问 。 内瑞 拉 共 产 主 义理 论 家萨 莫 拉 诺 等伟 人 的名 字 , 开 他 六次到访 中国 , 是迄今 为止对 中国访 问次数 最多 的 始熟 悉并喜 欢 上共产 主 义和社会 主 义理 论 ,尤其 崇 拉 美 国家总 统 。1 9 9 9年 1 O月 , 刚就 任 总统 8个月 的 拜 玻 利瓦尔 。2 0世 纪 6 0年代 , 中苏关 系 的破 裂推动 查 韦斯 就专 门访 问中 国 ,并 特 意参 观 了毛 主席 纪 念 着 毛 泽东思 想作 为一 一 种 明显 不 同于 苏联 共 产主 义 的 堂。 他很 自豪地多次公开宣称 : “ 我崇拜毛泽东 ! ” “ 我
毛泽 东 , 将 毛 泽 东思 想 作 为建 设 “ 2 1 世 纪 社会 主 义 ” 流 淌着革 命 血液 。我 的血 液里 继 承 了玻利 瓦 尔革 命 的指 导思 想 ,其灵 活 运用 毛 泽东 思想 超 过 了很多 中 斗争 的精神。 ” , I ] 1 2 岁那年 , 查韦斯来到了巴里纳斯
( 一) 特 别喜 欢研 读毛 泽 东著作 。查 韦 斯全 名乌
拉斐 尔 ・ 查韦斯 ・ 弗里 亚 斯 , 1 9 5 4年 7月 2 8日出 略联盟 , 以及 自己在 中 国触 发 的对 已故 总 统乌 戈 ・ 查 戈 ・
韦斯 的怀 念之情 。再加 上他 此 前多 次强 调 要继 承 查 生 于一个普 通 的教 师家 庭 ,全 家祖 孙三 代 的生 活相
[ 中图分类号 ] D 6 1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1 7 5 ( 2 0 1 4 ) 0 1 — 0 0 2 5 — 0 6

2024年意识形态主要做法及成效总结

2024年意识形态主要做法及成效总结

2024年意识形态主要做法及成效总结2024年,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各国纷纷推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意识形态主要做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通过对2024年意识形态主要做法及成效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做法的积极影响和取得的成果。

一、推进多元价值观的共融与对话在2024年,各国开始更加重视多元价值观的共融与对话,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各国政府加大对公民教育的力度,鼓励尊重差异和包容多元。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国际交流项目和高校间的学术合作,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得以深入展开。

这一做法的成效在于增进了各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缓解了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张关系。

人们的心理距离缩小,相互间的认同感增强,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二、弘扬正能量和公共道德2024年,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致力于弘扬正能量和公共道德,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推广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育公民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这一做法的成效是显著的。

社会公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人们的行为更加遵守规则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同时,正能量的传播推动了社会的积极发展和良性变革,激励人们追求进步和改善自身生活状况。

三、加强科技与意识形态融合2024年,各国政府提倡科技与意识形态的融合,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信息传递和意识形态传播的高效性和智能化。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社交媒体和其他数字化媒体,各方可以轻松获取和传播信息,形成多元的观点和声音。

这一做法的成效在于提高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和传播的广度,人们更容易获取到全球各地的各种意见和观点。

这种多元化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提高判断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同时,科技对于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创新和新型思维的涌现。

四、突出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2024年,各国更加强调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创意产业发展、传统技艺传承等方式,推动本土文化的繁荣和传统意识形态的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特点及启示【摘要】西方各国执政党高度重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当前,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主要是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以政府主导掌控意识形态、以思想教育引导意识形态、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识形态、以各种组织推广意识形态,表现出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包容性、增强意识形态实用性、模糊意识形态阶级性、强调意识形态普适性等特征,总结和借鉴西方国家和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外政党主流意识形态趋特点经验启示1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做法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正经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为民主权”思想等为核心的政治观念,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当前,西方国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

西方国家通过法律对意识形态进行规范和强化的基本做法就是以法律规范言论,西方国家大都宣扬言论自由,一般在宪法中把新闻出版自由确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新闻媒体可以批评政府及官员是其言论自由的主要表现。

控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在法律上一般都承认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作为一种价值观、信仰已经深深根植于西方人的头脑,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真理。

但是,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也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和限制,正如一些激进的美国人所说,在表面“自由”的幌子下“新闻传播将各种观念灌输到美国人民脑子里,人民耳濡目染的、该看到什么、该听到什么,全都由那些控制传播工具者来决定。

”[1]西方国家的宪法在规定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又规定了许多限制条款,例如,联邦德国1949年《基本法》第18条规定:“如任何人混用自由表达的权利,特别是出版、教育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通讯、邮政、电讯秘密权,财产权和避难权,此种滥用法定权利与自由、民主的基本法令相抵触,即丧失了上述各种基本权。

”英国1911年颁并至今沿用的《官方秘密法》规定如果告诉没有得到授权的人或者没有得到授权而获得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信息,都是一种犯罪行为。

1982年美国前总统里根签署的一项限制《新闻报道自由法》的行政命令,允许政府官员随意把已经发表的消息重新例入保密范围。

因此,西方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建设以达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是其掌控意识形态的重要做法。

1.2以政府主导掌控意识形态。

西方国家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面的做法是加强政府的主导和控制作用,在指导思想上,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亨廷顿所说,国家利益既包括物质和安全方面,也包括道德和道义方面,因此,维护和推广国家意识形态成为西方国家的基本内外政策。

政府为控制新闻舆论,有的直接出资建立新闻媒体机构,例如“美国之音”就是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国际广播局。

有的通过参与制作节目、撰写文章和发布新闻影响舆论,在塑造政府首脑和高级官员的形象、宣传政绩的同时隐瞒、掩盖不利于政策实施和政府形象的资讯的传播,以达到影响和控制新闻舆论的目的,由此形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和新闻界的矛盾和相互利用关系,新闻界通过“揭露丑闻”、“新闻暴光”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实施监督,另一方面,新闻界也承担着政府内外政策的打击报复义务,对社会稳定起着“安全阀”、“排气阀”等作用,但无论如何,政府决不允许新闻界超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否则就要追究法律责任。

1.3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意识形态。

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西方国家不存在类似我国这样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课程,但实际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认同,在各国教育发展规划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突出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及公民教育的内容。

例如,原美国联邦教育部长在1988年向里根总统递交的教育改革总结报告中强调,为使学生增强“民族精神”、“富有爱国精神”,必须在“道德课”、“纪委秩序”和“勤奋学习”三方面“取得显著改进”。

乔治·布什在《重视俦教育》中强调:“必须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庭参与重新纳入教育计划”,并相继成立了“品德教育联合会”、“重视品德同盟会”等机构和组织。

911事件以后,美国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2007年工作要点”重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期负责任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公民。

利用一切形式强化美国中小学生的“美国意识”,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物在种类学校随处可见,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中都有唤起美国民众爱国主义精神的格言警句。

利用“二战博物馆”中的英雄雕像以及战争遗物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述做法和举措把资产阶级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自然而然地参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控制作用。

1.4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识形态。

在本文国家宗教意识已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影响着国家意识形态。

《美国的本质》一文认为美国社会与基督教新教具有密切联系,基督教新教为个人主义、自由民主人权等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历史学家戴格勒曾说:“如果说美国人今天是个人主义者,那么,清教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2]由此可见宗教对西方价值观和政治信仰的重大影响。

据统计,当代美国人去教学的次数远远超过去球场和电影院的次数,可见宗教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1.5以各种组织形式推广意识形态。

西方国家为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利用各种组织和形式宣扬、传播其意识形态。

从组织看,主要通过政党、学校等影响和塑造意识形态,从形式上看,主要通过电影电视、实物场所等传播宣扬意识形态。

当代西方国家的执政党经常举办演讲、培训等活动,吸引民众参与政党组织的活动,扩大本党的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影响力。

政党为获得民众支持,总是以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姿态出现,许下动听的诺言,甚至为社区居民主动提供某些服务以换取对自己的支持。

西方国家的学校教育也高度重视对意识形态的推广,例如在法国小学一年级就通过“对法兰西共和国的了解”、对三色旗、《马赛曲》和国庆节等“共和国象征”的了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宣传形式上,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利用文物或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对社会成员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例如,美国非常强调通过《独立宣言》、《解放宣言》和《联邦宪法》等重要历史文献进行政治观教育,宣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专门投资兴建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等规模宏大的场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把“自由女神像”看作美国精神的象征,赋予其自由、民主、平等的含义,向大量国内外游客灌输美国意识,培养人们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2西方国家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特点2.1不断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和人们思想的多样化的现实,促使西方国家执政党必须消解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和冲突,对多元化的社会利益进行整合,塑造一种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意识形态。

近年来,西方国家执政党一般都保持在意识形态继承性的同时,努力扩大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正如美籍德国政治家奥托?基希海默提出的“兼容型政党”(或称“全方位政党)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选民支持和整合各种利益的需要,照顾种类选民的复兴,包容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如德国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英国的保守党和日本自民党都属于这种“兼容型政党”。

实践证明,执政党使自己的意识形态保持一定的弹性和张力以适应社会整合的需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被誉为“奇迹”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达60多年,应该说与该党强调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有很大关系。

革命制度党以“墨西哥革命的意识形态”自居,自称是人民全部价值观的代表,有资格占领一切重要的思想政治领域,把革命的、保守的、早间的等各种意识形态兼收并蓄,充分吸纳,从而掏了各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

而有学者认为,印度国大党的最大失误就在天没有能设计出一套能够凝聚不同社会集团的思想文化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因而导致社会的分裂。

2.2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实用性。

冷战时期,多数执政党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来处理国际关系,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党都意识到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从本国自身利益出发,而不去计较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换句话说,虽然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构成中,意识形态因素仍占相当比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异同甚至片面地把意识形态问题看作唯一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已经很少为人接受,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采取衫主义态度,根据实际政治需要灵活地变换和高速策略。

例如,英国保守党和工党在社会福利和国有化问题上长期牌对立态势,而近来保守党越来越不自己的政纲,迫使工党也不断改变自己的执政理念,逐渐淡化原有意识形态色彩,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实用主义特点,在理论上吸收了不同政治力量的价值观,在实践上采取灵活笾的政策,因此,而莱尔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第三条着重点步仅仅是左派和右派之间的妥协,“它设法要吸取中间派和中间偏左派的基本价值观念,将这些布依应用于一个有着根本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的世界。

“[3]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使用性凸显,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越来越不爱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使自身的政策、纲领日益与大众的需要吻合,惟有如此,才能得到选民的拥护和支持,实现其执政的目标和理想。

2.3不断模糊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随着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中间阶层越来越吸引中间力量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保证不失去原有基本选民的情况下,尽可能广泛地顾及中间阶层的利益和愿望,寻求不同社会利益之间的妥协与调和。

这样就便利西方国家各种类型的政党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相互影响和接近,在政策主张上区别日益缩小,左右翼政党的政策向中间靠拢,出现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趋势和特点。

这种特点和趋势使政党的阶级性日益模糊和淡化,阶级界限日益不明显,意识形态的反差越来越消失。

应该看到,淡化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中间化倾向是西方政党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形式和调节行为,并不意味着各政党的阶级本质和意思形态趋同。

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西方国家政党之间的联合,导致中左联盟、中右联盟甚至左中右联盟联合执政局面,另一方面又使选民对政党进行选择的余地大为缩减。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政党的行动纲领与其说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如说是为了招徕更多的选民,它带有浓厚的调和色彩。

”[4]2.4不断强调意识形态的普照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