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第51-55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同时包含着人地关系的协调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对聚落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学习。采取探究、讨论、展示作品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难点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教学突破

聚落的形态,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当地素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借此阐明人地协调的理念。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建议教师创设一种较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利用一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堂组织讨论。

2.搜集大量图片、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分组搜集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要求能体现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并查

阅相关的文字资料。

2.查找本地不同时期的地图或景观图片(要求能体现聚落的变化)。

3.课前分组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1.思考聚落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对聚落的认识。2.观察图片讨论、归纳聚落的不同形态。

3.组织学生展示所查找的资料,结合课本活动题,了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3.展示所查本地不同时期的地图或景观图片及课本活动练习,分析了解聚落的演变过程。

4.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每组推选代表展示。4.分组交流讨论资料,并挑选最具特色的民居图片派代表展示给大家,以更好的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世界聚落的有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到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的,根据不同民居的分布,了解地理事物既存在地域性,又存在着综合性的特点,在人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保持协调发展的人地关系。

聚落的形成:早期的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点。如图所示: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1)聚落的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南方的聚落多分布在河湖的两岸,山区的聚落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和谷地。

(2)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沙漠、高山、雨林、极地等地区聚落稀少。

(3)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我国北方的聚落多团块状,南方的聚落多条带状。

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因此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如:

北非的房屋我国南方地区的房屋

窑洞竹楼冰屋

a. 北非的房屋是平顶的,且墙厚、窗小。因为北非气候干燥,降水少,所以房屋是平顶的;墙厚、窗小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炎热环境,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b.我国南方民居为尖顶屋,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是因为我国南方降水较多,尖顶有利于排水。

c.窑洞是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黄土高原堆积了很厚的黄土层,而气候相对比较干燥,黄土具有直立性,粘性强。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窑洞建筑,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

d. 竹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栏式建筑的一种。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e.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住冰屋。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作为建筑材料。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的概念

2.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城市和乡村聚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现在的城市就是过去的乡村。请观察下面两幅图,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在说一说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及其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乡村居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及其与乡村景观的关系。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观察思考问题。

2.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

产资料

3.利用课本活动练习引发学生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利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些文物古迹的去留问题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分角色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更好的认识和体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3.学生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表意见。分角色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