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2章第1节神经调节.复习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2章第1节神经调节.复习ppt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 线粒体可提供合成新递质所需要的三磷酸腺苷。
2、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 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触后膜有两种:
① 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②树突膜
突 触
问题:上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是怎样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 呢?
第二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第1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功能:受刺激 兴奋 并传 产生 导 兴奋 。
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神经元 突起 轴突:一根,把冲动传离细胞体,传到神经末梢
树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思考
树突
反射的发生必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反
射弧的任何一个部位受到破坏,反射都不能发生。
思考:.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有两个神经元,即传入神经
元和传出神经元。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
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大多数反射弧
的神经中枢中还有一个中间神经元(又称联络神经元)如 缩手反射。 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 例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 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 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 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 B ) 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受体
兴奋
突触 突触小泡 小体

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注: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有一层鞘,组成 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 神经。

(2)神经元的 功能: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并 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 调控效应。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 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低等动物 偉履虫,变描虫八 植呦反射:高等动物〔昆虫.鱼类.哺寻⑻輒爬行动物)及人J 非条件反射*先夭的,俺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编手反射,排尿反肘) i 祭件反弗 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觥〔望梅止渴,惊弓之鸟,淡虎芭变)(2)反射的种类(3)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反射弧(1)反射弧组成:①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④ 传出神经;⑤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轴究}神经纤维早中绘未梢WE -3啓中蟆应激性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 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 答反应。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1) 传导方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神经冲动。

(2) 传导过程:声息状赣未受刺澈町 丁兴奋狀恋〔受至恻激后) 丁静息狀态:外正內贡K 外渝 U 1外頁內正1V 内療 U 1外正內貞Nf 外涼 管息电傥 謝作电住 欝息电傥 ■腿外|未先苗部位=> 兴奋部住局小电流[膜內:买奋部位 0 未兴奋咅附〔与传导方向相同)向不定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 1、传递方式: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 突触实现的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 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到达突触间隙,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 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

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目标】1、能解释反射弧各部分作用并对其异常进行分析2、阐述兴奋的神经纤维传导机制与特点3、区分突触传递及于神经传导的不同4、兴奋传导方向(电流表指针偏转)、特点的判断分析与探究设计5、能说出人脑高级功能【复习线索】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基本功能单位→神经系统的功能(兴奋传导)→神经元内部兴奋传导→神经元间兴奋传递→神经系统的分区、分级调节【复习过程】一、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 、 和 三种方式,其中 起主要作用。

问题 1.神经系统由什么细胞构成?与普通的体细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1、结构 树突2、功能:能够接受刺激, ,并 。

问题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由什么结构来参与完成(结构基础)?与神经元的关系?(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的概念:它是指在 的参与下,动物和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提醒】 单细胞动物、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对应右图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1、 ,2、 ,3 ,4、 ,5、 。

思考:判断传入和传出神经的依据是什么?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身体的什么部位,有什么作用?问题3.写出反射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路径。

如果反射弧中某一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能否完成,为什么?小结:反射弧中各部分功能与受损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② ④③① 神经元典例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有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 的形式传导,也叫 。

问题4. 神经纤维是什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如何传导?特点是什么?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活动: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箭头处接受刺激后,膜电位发生的变化,并注明兴奋传导方向。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包 括 感受器 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传导兴奋
神经中枢
分析判断
传出神经
传导指令
效应器 执行指令
4、反射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条件
⑴ 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⑵一定条件的刺激
注意: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 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
思维拓展 4、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 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 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课堂反馈
1、神经元结构(了解)
树 突
神 经 元
细胞体 细胞核
轴 突
髓 鞘
轴 突 末 梢
神经元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问题思考
1、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 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 式是什么呢?
反射
2、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
①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
于反射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神经系统
提示:“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反射弧中若传出 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受损都不能产生感觉。 而无运动功能则是反射弧的任意一环节受损都不能产生。
5、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 突(多条,呈树枝状分布 )和轴突(一条,长而少分 枝);神经元长而突起外表(轴突)大都套有一层鞘, 组成神经纤维。
+ 图3

专题15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1年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专题15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1年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专题15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1)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神经纤维:轴突与髓鞘(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

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如:膝跳反射。

无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

➢三元反射弧: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有反射吗?不一定,接着往下看:4.反射发生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①反射弧结构完整;②适宜强度的刺激5、反射种类:1.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刺激: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铃声食物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如光,声音等)非条件反射:眨眼、吮吸、缩手、膝跳、搔扒、排尿、分泌消化液条件反射:食物(非条件刺激) + 铃声(无关刺激)→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条件反射包括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信号)动物和人都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人类特有二者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 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 由于K 离子大量外流, 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 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 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大, 钠离子外流 ,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 称为动作电位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如“刺指缩手”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如“谈癌色变”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如“惊弓之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课件(00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课件(001)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 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小结:兴奋的传导
传导形式: 神经冲动=电信号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特点: 双向传导
2、细胞间的传递 结构: 突触
传导形式: 化学信号—神经递质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恢复 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 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
2、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 元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 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
C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D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 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 膜
大脑皮层功能区 顶部
躯体运动中枢
书写语言中枢

运动语言中枢
听觉中枢
底部
中央沟 躯体感觉中枢 听觉语言中枢
视觉语言中枢后
视觉中枢
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 学习:神经系统 不断地接受刺激, 获得新的行为、 习惯和积累经验 的过程;
❖ 记忆:将获得的 经验进行储存和 再现;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概念: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分为非条件反射(先天的)和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3.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4.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①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②受到刺激时: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1)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者胞体膜。

①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突触的结构特点
(1)突触小泡的形成主要与哪种细胞器有关? 提示:高尔基体。 (2)两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内存在的是什么物质?神经递质 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说明理由。 提示:①突触间隙内的物质是组织液。 ②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因为神经递质要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 间隙,因此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探讨下列问题:
(1)若利用该图示测定静息电位,能测到吗?说明原因。 提示:不能。因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
外正,图示灵敏电流计的两极与神经纤维的连接处都是正电位,
不存在电位差,因此测不到静息电位。
(2)若利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应对图示
怎样改进?
提示:应将上述灵敏电流计的一极连接在膜外,另一极连接在 膜内。
1.反射活动的判断 结合反射的概念,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反射,并说明理由。

含羞草属于植物,没有神经系统 草履虫虽然属于动物,但没有神

经系统
反射是指机体要对内外环境的变 化作出规律性的应答,针刺后感 否 觉到疼痛,但没有作出相应的应 答 直接刺激肌肉,肌肉收缩,但没 有完整经历反射弧的五个结构, 否 即没有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是 一个反射活动
1.(2011·浙江高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 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曲线图中,a~c段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电
【典题训练】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B )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编写人:宋艳梅刘准梅时间:2010年3月8日一、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记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问题导学1、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2、反射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什么?方向是怎样的?在神经元之间呢?【预习检测】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人体内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有什么不同?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有怎样的关系?三、学习过程:(一)神经调节的基础和反射看书P16-17 ,填写下列空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它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它的结构基础是。

举例:1.反射举例:2.反射弧由组成。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结构:神经元回答P17思考讨论题例1.课后练习1.(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冲动是。

2右图刺激神经纤维的a点,则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次。

3.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受刺激时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电流的流向:膜外:膜内: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在下图中画出甲处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的变化、膜内外电流的方向及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例2.人体内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是A轴突→树突→细胞体B细胞体→轴突→树突C树突→轴突→细胞体D树突→细胞体→轴突(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18-19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指出右图中各部分的名称2.说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导的单向性的原因.注意: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膜,也可以是肌肉细胞或腺细胞的细胞膜。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反射弧的结构示例
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 神经。(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
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神经节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后角(狭 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前角 (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 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静息电位

电位表现:外正内负 形成原因(离子基础):
钾离子外流(协助扩散)
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它有从 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但钠离子能否进 入细胞是由细胞膜上的钠通道的状态来决定的。 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 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 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当膜电 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 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 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 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 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当膜内 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钠离子的进一步内 流时,也就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时,钠离子停 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
F
P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内的钾离子高 于膜外,膜内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低于膜外,即胞内为 高钾、低钠的环境。此外,有机阴离子仅存在于细胞 内。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钠离 子通透性很小,仅为钾离子通透性的1/100~1/50。 因此,细胞静息期主要的离子流为钾离子外流。 钾离子外流导致正电荷向外转移,其结果导致细胞 内的正电荷减少而细胞外正电荷增多,从而形成细胞 膜外侧电位高而细胞膜内侧电位低的电位差。可见, 钾离子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推动钾离子外流 的动力是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 钾离子外流并不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因为随着钾 离子顺浓度差外流,它所形成的内负外正的电场力会 阻止带正电荷的钾离子继续外流。当浓度差形成的促 使钾离子外流的力与阻止钾离子外流的电场力达到平 衡时,钾离子的净移动就会等于零。此时,细胞膜两 侧稳定的电位差称为钾离子的电位。

人教版教学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18

人教版教学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18
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 射
非条件反射 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 就有的反射。如:吮吸反 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 等。
条件反射 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 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 天性反射。如:狗听到铃 声流口水、人听到叫声回 头、望梅止渴等。
传入 神经
感受器
传出 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神经系统的分阶调节:
大脑皮层 大脑 下丘脑 垂体 白质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脊髓
脑干
大脑皮层的言语功能区:大脑皮层一 定区域损伤,将失去相应的功能。书写语言中 Nhomakorabea(W区)
受损则患: 书写障碍 (能看、 能听、能 说、不能 写)
返回
运动性语言中枢 受损伤则患:运动性失 语症(能看、能写、能 听、不能说)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受损则患: 视觉性失 语症 (能听、 能写、能 说、看不 听觉性语言中枢 懂)
受损则患:听觉性失 语症(能看、能写、 能说、不能听)
外界信息输入
瞬时记忆
注意
遗忘
大脑 的记 忆功 能
短期记忆
重复
遗忘
长期记忆
永久记忆 所以在学习中,要经常复习,对学过的知识多加 注意,才能把学过的知识转变为长期记忆,不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
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非条件反射
反 类型: 条件反射 细胞体 射 结构 轴突 神经纤维 突起 结 神经元 树突 (神经末梢) 基 构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 本 单 基 位 传导兴奋 础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细胞体
神经元
突起
树突
轴突
细胞体
神经纤维 髓鞘 树突 突起
轴突
神经末梢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 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 高级中枢的调控
疼痛
逃避反射
高级 中枢
上行传导束
较高级中枢
感受器 下行传导束
低级中枢
神 经 系 统 的 分 级 调 节
效应器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 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 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
7、未受刺激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 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方向
速度
双向传导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 特定的生理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
大脑:分别具有管理 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 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 动,如步行、奔跑等, 并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 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答案】D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及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如果
把电流计的两个指针分别放在神经纤维的两个部位。
2.对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 (1)两接头处同时兴奋,则指针不偏转。 (2)两接头处不同时兴奋,再分析哪个接头先兴奋,电流的 方向就由未兴奋的接头传向到兴奋的接头,指针也由未兴奋的 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 3.归纳
图 2-1-1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反射的过程:感受器―→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效应器 传出神经―→③_______。
【探究与学习】尝试用橡皮锤(没有的话可以握紧拳头)轻轻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感受一下膝跳反射,并归纳膝跳反射的 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提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脊髓)—— 传出神经
贮存 (2)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____和再现。 【探究与学习】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 A.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 B.学习过程中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 C.大脑皮层位于大脑表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D.大脑皮层 S 区受损,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解析】大脑皮层 S 区受损,患者看得懂文字,听得懂别 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为运动
【解析】由于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的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 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
【答案】D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 小脑 脑干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和 脊髓 _____。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最高级 (1)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______中枢。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必修三第2章 人体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

必修三第2章 人体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程标准】1、理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重难点】 阐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请在A 图标出各部分名称)3、兴奋是指动物体和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 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 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4、神经元的基本功能: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6、反射弧通常由(感觉神经末梢)、 、 、 、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或 等)五部分组成。

(请在B 图中标出各部分名称)7、反射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常见的例子有 、 、 、 等。

8、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 个神经元完成。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试一试】1、自己做一个膝跳反射并写出其反射弧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脑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脊神经大脑 小脑 脑干脑B 反射弧结构模式图2、下图是膝跳反射的一部分,若在箭头处施予强刺激, 探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过程:【实验】1、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2、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变化:〖〗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小结】1、传导过程:()()()()2、传导形式: 信号(神经冲动)3、传导方向: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标出右图突触中各部分的名称:B DCA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或的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突触突触前膜:的膜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属于内环境。

【小结】(右下图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1、传导过程:() ( ) ( ) ( ) ( )( ) ( ) ( ) ( )2、传导形式: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 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 或 ,或者是从只能从突触_______传递到突触_______。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 • 实验现象
+
+
a
b
(1)
-
+
a
b
(2)
+
-
a
b
(3)
+
+
a
b
(4)
现象:受刺激后,ab之间的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结论: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 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相关知识
(1)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不同 膜外:Na+ Cl-浓度远高于膜内;膜内:K+ A-浓度远高于膜外 (2)细胞膜上有Na+ ,K+ 等离子通道 以及Na+/K+泵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小结 未受刺激时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受刺激时: 受刺激兴奋部位 产生电位差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临近的未兴奋部位 (外正内负)
局部电流
又刺激相邻部位:电位变化 产生电位差 局部电流
(兴奋传导)
….
总结: 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又刺激相 邻未兴奋部位→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六、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书写性 言语区
视觉性 言语区
运动性 言语区
听觉性 言语区
思考讨论: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 H 区出现问题?
S区:运动性失语症 (Speak) (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Hear)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短期记忆: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 的联系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rite
失写症
听、说、读、不能写 视觉性失语症
V区(视觉性语言区) 受损 View H区(听觉性语言区) Hear
听、说、写、不能读懂
受损
听觉性失语症
说、读、写、不能听
3、学习和记忆
(1)学习:神经系统接受刺激,获得新行为、习 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将获得的经验储存和再现。
(1)感知、控制反射活动 排尿是由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若大脑皮层相应 部分受损,会出现( ),若脊髓受损会出现( )
A.尿失禁
B.不能排尿
(2)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
2、语言——听 说 读 写
S区(运动性言语区) 受损
sport
运动性失语症
听、读 、写 、不能说
W区(书写性语言区) 受损
开,造成K离子外流。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离子的通透性增
加,造成Na离子内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过程
静息状态
未兴奋:膜电位外正內负
刺激 电位变化 局部电流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 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 膜外,未兴奋区→兴奋区 膜内, 兴奋区→未兴奋区
未兴奋区变为兴奋区, 兴奋区恢复成静息状态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作用部位 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 6.去向
3、过程
轴突
突触小体 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释放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 触
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当神经末稍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出前 膜内的突触小泡接受刺激,释放神经递质, 经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 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叫受体蛋白。
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1)产生
未刺激(未兴奋): 静息电位 外正內负
刺激(兴奋): 动作电位
外负內正
为什么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而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神经元内K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离
子浓度膜内比膜外低。
静息时,K离子通道打开,Na离子通道未打
动物和人体生 命活动的调节
概述: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 脑干、下丘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
感觉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细胞体 神经元 (神经细胞) 突起 轴突 树突 髓鞘
神经胶质
神 经 纤 维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的轴突、树 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Na
4、方向:单向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 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 触后膜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最高级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中枢 脑干:呼吸中枢
下丘脑:体温、水平衡、节律调节中枢
脊髓:躯体运动低级中枢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的作用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1)定义: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 对内外环境界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先天 直接刺激 后天
反射
信号
反射
非条件反射: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
吮吸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 惊弓之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
(2)过程
一定刺激
(被针扎)
感受器
兴奋
传入神经
兴奋
神经中枢 (对信息分析和综合)
兴奋
传出神经
兴奋
效应器
一定反应
(缩手)
二、兴奋的传导
细胞间 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 在神经元间的传导 上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方式:电信号 (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
1、结构基础 —— 突触
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的一个分支 ) 突触小泡(內含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2、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1.本质 2.产生 3.存在 4.作用
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高尔基体产生(线粒体参与供能) 突触前膜(突触小泡) 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被分解
2、完成反射的结构—— 反射弧
(1)组成: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神经元群,脑或脊髓 )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腺体)
3、兴奋:
(1)定义: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
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 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