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课件
医院传染病上报护理课件
![医院传染病上报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a324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d.png)
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
建立健全医疗资源储备和调配机制, 确保在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响应。
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发现、报告 和处置能力,加强基层防控队伍建设 。
医院传染病防控发展方向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 ,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案例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上报与处理
总结词
高度警惕、严密防控
详细描述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的疾病,需要医院在发现病例后立即上报。医院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监测 ,提高医护人员对埃博拉的认知和警惕性,采取严格的隔离和治疗措施,同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病毒在医 院内部传播。
案例三: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上报与处理
02
医院传染病上报制度
上报流程与要求
01
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 应立即上报至医院感染 管理部门。
02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基 本信息、上报方式为纸质报告和 电子报告两种,纸质报 告需加盖公章。
04
上报时限为发现疑似病 例后2小时内完成。
报告内容与格式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 等。
隔离与防护措施
隔离
将传染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以减 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 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等,以降低 自身感染的风险。
患者护理要点
01
02
03
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 吸、脉搏等生命体征,以 及病情变化情况。
基础护理
保证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如饮食、排泄、个人卫 生等。
鼠疫、霍乱等,需强制性隔离治疗,控制 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与控制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fe8182bd64783e08122b02.png)
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编身辑版免pp疫t ,有的还可感染。
•5
传染病感染过程示意图
患者
死亡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生长繁殖 排出
病 传播途径 原 体
易感者
获得免疫者
携带者
•编辑版ppt
•6
冰山现象
•编辑版ppt
•7
传病原播体途从径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
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主要有: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 经血液及性传播、动物源性 及虫媒等
•编辑版ppt
•17
甲类传染病:鼠疫法、定霍乱传。染 病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 肝炎、脊髓灰质炎、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 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 虫病、疟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甲型、 乙型、 丙型、 戍型、 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主要疾病:乙肝 丙肝 艾滋病 梅毒等
•编辑版ppt
•15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虫媒)
机械携带 生物性(吸血)传播 主要疾病:疟疾(蚊子) 黑热病(白蛉) 乙 脑(蚊子)丝虫病(蚊子) 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 流行性出血热
•编辑版ppt
•16
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39种: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2bb5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7.png)
血液传播传染病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血液传播疾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 液传播。
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血液传播疾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 液传播。
03
传染病上报标准及流程
上报标准
法定传染病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法定传染病进行上报,包括甲、乙、丙类传染病。
总结本次汇报内容要点
1 2
常见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对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进行 定义和分类,明确其危害程度。
上报标准与流程
详细阐述传染病上报的标准、流程和时限,确保 及时、准确的上报。
3
防控措施与建议
针对不同传染病,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如疫苗接种、隔离治疗等。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监督与考核机制
监督检查
定期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 实。
考核评估
对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根据 评估结果进行奖惩。
信息明度和公信 力。
06
总结与展望:提高传染病防控 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分类
根据传播方式和病原体类型,传 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 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 染病等。
传染病的危害
01
02
03
危害人体健康
传染病可导致人体不同组 织和器官的损伤,甚至危 及生命。
传播速度快
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 、接触等多种途径迅速传 播,短时间内可感染大量 人群。
社会影响大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会对 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等 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甚至 引发社会恐慌。
上报流程
03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ppt课件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242fc8c281e53a5902ff4e.png)
3、责任疫情上报人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和其他传染病病 人时,应于24小时内上报感染管理科,报卡日期必须与门 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本确诊日期相符合,否则视为迟报。10来自精品课件谢谢!
1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6
精品课件
传染病的上报要求
概念
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 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
7
精品课件
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主 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 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 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 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5
精品课件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39种)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手足口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8
上报时限
➢ 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甲管传染病 2小时之内 电话
➢ 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 2小时之内 电话
➢ 乙类、丙类传染病
24小时内 卡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ppt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0c3e3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9.png)
相关文件解读
1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传染病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
2
《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传染病 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
3
《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的通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Leabharlann 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03
违法行为处罚
• 未按照规定报告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已造 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
02
传染病上报标准
上报对象与范围
1 2
责任报告人
包括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均为 责任报告人。
报告病种
包括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结核病等37种法定传染病。
3
报告范围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病原 携带者、疑似病原携带者,应立即报告。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ppt
目 录
• 常见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上报标准 • 病例汇报 • 疫情上报 • 防控措施 • 相关法律法规
01
常见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类型,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 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上报程序
上报时间与方式
明确规定上报时间与方式,如每日定时报告或随时报告,以 确保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ppt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2953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2.png)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中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该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常呈周期性流行。
详细描述
历史悠久、慢性传染病、人人易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历史悠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结核病传染性强,人人易感,但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
对于特别重大或者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当立即上报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病例类型和风险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
上报流程和时限
上报内容和要求
病例的现住址和发…
包括现住址、工作单位、学校名称、家庭成员等。
病例的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等。
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等传播方式,是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
食物和水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通过皮肤、黏膜等接触污染的物体或表面而传播,如手足口病。
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如痢疾。
通过蚊虫、蜱虫等生物媒介传播,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
结核病
总结词
全球性威胁、免疫缺陷、预防为主
详细描述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全球性的威胁。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感染后潜伏期长,发病后免疫系统受损严重。预防艾滋病是重中之重,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艾滋病
04
传染病上报的监测与控制
在各级医疗机构设立监测哨点,对特定人群开展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318b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3.png)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可以有 效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对确诊的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和 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并保障患 者生命安全。
预防接种 个人防护
疫情监测与报告 隔离与治疗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的发 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 之一。
《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常见传染病介绍 •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 传染病的治疗与药物选择 • 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与免疫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传染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 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
细菌性痢疾、伤寒等细菌 性疾病
预防和控制措施
0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Chapter
传播途径
水传播
病原体污染水源后,通过饮水 或接触疫水而感染,如霍乱、 痢疾等。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 触(如共用毛巾、餐具等)而 传播,如手足口病、性病等。
空气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在空 气中传播,如流感、麻疹等。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防止 疫情扩散。
02
常见传染病介绍
Chapter
流行性感冒
01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 类及特点
02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
03
流感的症状、诊断 和治疗
04
预防和控制措施
病毒性肝炎
01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df79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9.png)
传播途径
• 梅毒患者的皮肤、粘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 皮肤或粘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
• 获得性梅毒 (后天),95%是通过不洁性交传染,少数通过接吻, 握手、 输血、接触污染的内衣湿毛巾、茶杯、烟斗、哺乳、尿布等传染。
• 胎儿梅毒(先天 ):孕妇体内螺旋体,一般在妊娠3—4月通过胎盘感染婴 儿。
丙肝流行现状
全球现状: 全球HCV感染率约为 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300-400万,约有1.5亿慢性丙肝患者 估计每年有35万人死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 全球HCV传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静脉注射吸毒和医源性感染。
我国丙肝的人群感染率和估计数
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抗体阳性率为 3.20%; 2006年结合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抗体调整阳性率为 0.43%。 如果据2006年流调结果,结合高危人群及其感染率估计HCV抗体阳性者约760万。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
〉 定义: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 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 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多发,病毒感染性腹泻则秋冬季发
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 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脑脊液检查、组织病理检测(有条件者开展)
实验室梅毒检验结果分析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抗体阴性(RPR、TRUST) 梅毒螺旋体试 验抗体阳性(TPPA等) --既往感染→病例分类:疑似病例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抗体阳性(RPR、TRUST) 梅毒螺旋体试 验抗体阳性(TPPA等)--现症感染→病例分类:确诊病例
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ppt课件
![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96af38102de2bd9705887d.png)
+ 梅毒、淋病(我院不具备上报性病的资 格):只填传染病登记簿
“创卫”要求-市卫生计生委
+ 独立设置预检分诊台(3分);有人值守 (3分);门口、分诊台处提示语明显、正 确,有流程图(2分);专用预检分诊登记 本(2分),登记连续、规范(1分);用品 齐全(4分)(口罩、体温计、免洗手等)
信息报告
+ 8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 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 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 名称;无“工作单位”者填写“无”。
+ 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 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
信息报告
+ 9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与 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 – Ⅰ 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 – Ⅱ 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 居民。 – Ⅲ 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 居民。 – Ⅳ 外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 – Ⅴ 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 – Ⅵ 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
+ 18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 (初次报告不用填写)
+ 19退卡原因: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 写其原因。
信息报告
+ 20报告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 位。(武汉普瑞眼科医院)
+ 21联系电话:85856699 + 22报告医生: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 + 23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 + 24备注:
传染病上报知识课件
![传染病上报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f0a5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6.png)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传染病上报的重要性和现状
传染病上报的要性
及时发现、控制和预防传染病,保障 公众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上报的现状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高 度重视传染病上报工作,不断完善相 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技术手段和 信息化建设,提高上报的及时性和准 确性。
展望:未来传染病上报的发展方向
要求
上报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不得漏报、错报、瞒报。同时,要按 照规定的方式和格式上报,确保信息 的可追溯性。
上报的时限与方式
时限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传播风险,规定了不同的上报时限。对于甲类传 染病,应在2小时内上报;对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上报。
方式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上 报病例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快速报告。
传染病的症状与后果
总结词
传染病的症状因病原体和感染部位不同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头痛 等。传染病的后果包括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详细描述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头痛、肌肉疼痛等。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表 明身体已经感染了病原体。传染病的后果不仅包括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如导致死亡、残 疾等,还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如导致医疗资源紧张、社会恐慌等。因此,及时发现
03
传染病上报案例分析
案例一:流感疫情上报与控制
总结词
及时发现、迅速控制
详细描述
流感疫情上报是及时控制疫情扩散的关键。通过建立高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 病例,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案例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上报与应对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PPT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33c55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5.png)
百日咳 猩红热
丙类传染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流行性感冒(季节性流感)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风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麻风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包虫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丝虫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 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PART 03
白喉
甲类传染病
百日咳
猩红热
乙类传染病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乙类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乙类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
1
狂犬病
2
流行性乙型脑炎
3
乙类传染病
01
登革热
02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03
肺结核
乙类传染病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白喉
乙类传染病
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
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等结果。
PART 04
传染病防治措施
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应 采取隔离措施,以减少其 与他人接触的机会,防止 疾病传播。
追踪接触者
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及 时发现并隔离疑似患者。
疫区封锁
在疫情暴发时,对疫区进 行封锁,限制人员流动, 以遏制疫情扩散。
乙类传染病
发现后12小时内必须上报至省 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丙类传染病
发现后24小时内必须上报至省 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其他传染病
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相关规定 及时上报。
上报内容
常见八种传染病的诊断标准PPT专业课件【28页】
![常见八种传染病的诊断标准PPT专业课件【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c4f46b3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c.png)
乙肝
• 1.4 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 • 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 b)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他原
因)。 • c)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A/G蛋白
比例失常,γ-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 d)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见附录A(标准
10
甲肝
• 3.2 亚急性重型 • 3.2.1 以急性肝炎起病,临床上有极度乏力,严重食欲不振,黄疸
迅速加深,出现腹水及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病程在10天以上, 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肝性脑病)。 • 3.2.2 肝功能明显异常,胆酶分离,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正 常值】1.5~2.5:1),胆固醇降低(成人胆固醇2.86~5.98mmol/升), 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正常值为70-100%)。 • 3.2.3 HAV标志检测;同1.1.5。 • 3.2.4 肝脏病理学特点:可见新旧不等的亚大片坏死和桥形坏死 。 • 疑似病例:3.2.1+3.2.2。 •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或3.2.3加3.2.4。
11
乙肝
• 1.1急性肝炎
• 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 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 • (1)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 • (2)抗-HBC 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 •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
传染病上报知识ppt
![传染病上报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015b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5.png)
03
传染病上报的注意事项
上报前的准备
确认感染
收集个人信息
对疑似感染者进行病毒检测,以确认其是否 感染;
收集疑似感染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 别、年龄、职业等;
收集接触史
制定初步防控措施
了解疑似感染者接触史,包括接触时间、接 触地点等;
根据感染者的病情和接触史,制定初步防控 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危害
传染病的传播不受国界限制,可跨国界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 威胁。同时,传染病的爆发也可能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 和发展。
02
传染病上报的目的和流程
上报的目的
1 2
控制疫情传播
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可以帮助控制疫情的传播 ,减少感染人数,降低疫情对社会的危害。
监测疫情变化
通过上报疫情数据和信息,可以及时监测疫情 的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等传播,如流 感病毒、结核杆菌等。
食物传播
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如霍乱弧菌、痢疾 杆菌等。
接触传播
通过皮肤、黏膜等接触传播,如狂犬病 毒、钩端螺旋体等。
血液传播
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如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等。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大规模流行、医疗资 源紧张和社会恐慌。
02
尊重患者隐私权,不得非法获取、传播患者个人信息
03
上报信息需按照规定程序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
上报中的违法行为与处罚
在疫情报告中提供虚假或者失实 信息
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 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违法行为
传染病报告制度课件
![传染病报告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db634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2.png)
•9
哪些病种需要报告?
• 39种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人、临床诊断、 实验室诊断病例。
• 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 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采供血机构 艾滋病检测阳性检测结果。
•10
怎么填写?
• 必填项11项
–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人属于、现住址 – 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 – 疾病名称、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
• 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报告的疾病名称。 以前报告的疾病如需订正为其它疾病,则 在纸质报告卡表头选择订正卡,在疾病名 称栏填写现在诊断的疾病名称,订正病名 栏填写原来诊断疾病名称。
•13
病例分型
•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 告。
•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
•17
谢谢大家
•18
疫情管理制度
• 疫情值班与报告制度; • 自查与奖惩制度; •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 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化验登记制度; • 网络直报制度。
•1
法定需报告的传染病
• 第一类 甲类传染病 2种 – 鼠疫(Plague)【WS 279-2008】 – 霍乱(Cholera)【WS 289-2008】
•15
传染病报告时限
•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 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 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 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 通过网络报告;
传染病报告及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
![传染病报告及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99c68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8.png)
传染病报告及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传染病报告及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第一部分:传染病报告一、传染病报告的意义和原则1、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疫情,保障公众健康。
2、依据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二、传染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1、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海关、边防等。
2、报告时限: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时,应在规定时限内报告。
3、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转归等信息。
4、报告方式:采用电子报告系统或纸质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1、接到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开展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患者、消毒等。
3、对疫情进行跟踪监测,直至疫情得到控制。
第二部分: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一、流感1、症状:发热、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等。
2、实验室检查: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流感病毒。
二、肝炎1、症状: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
2、实验室检查:血清ALT、AST升高,血清或肝组织中HBsAg或HBcAg 阳性。
三、肺结核1、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
2、实验室检查:痰液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
四、麻疹1、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2、实验室检查:咽部分泌物中检测出麻疹病毒RNA。
五、腮腺炎1、症状:腮腺肿痛、发热等。
2、实验室检查:血清或唾液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抗原。
六、脊髓灰质炎1、症状:发热、头痛、呕吐、肢体疼痛等。
2、实验室检查:粪便或脑脊液中检测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七、百日咳1、症状:咳嗽、咳痰、呕吐等。
2、实验室检查:痰液中检测出百日咳鲍特菌。
以上是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仅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某种传染病。
如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2024版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
![2024版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6b5c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a.png)
临床医生在传染病防治中作用
疫情监测和预警 临床医生是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 过日常诊疗活动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为相关部门 提供重要信息。
患者管理和治疗 临床医生负责传染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他们根据患 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02
传染病的特点包括有病原体、传染 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免 疫性等。
传染病分类与传播途径
传染病可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按照 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按照传播途径可分 为呼吸道、消化道、血液、体表等。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 播等。
时更新信息。
04
CATALOGUE
实验法及原理
免疫学检测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检 测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或抗原,
判断病原体感染情况。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术,检 测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片段,具有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细菌学检测方法
通过培养、分离和鉴定病原体, 确定感染类型和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在传染病防治中作用
临床医生职责与要求
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和诊断标准
临床医生需要熟悉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 便能够准确识别传染病患者。
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
临床医生在发现传染病患者后,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以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疫情。
提供专业治疗和建议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仅仅大三阳或小三阳又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为携带,不用报告。 • 急性疑似诊断上报标准: • (1) 、HBsAg阳性+症状、体征(6个月以内,复诊除外) • (2)、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ALT>40U/L )(6个月以内,复诊除外)。 • 急性确诊乙肝诊断上报标准: • a、在急性疑似基础上+以下任一项 • (1)抗HBc-IgM1:1000以上 • (2)肝穿刺为急性病理变化 • (3)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 a+(1), a+(2), a+(3),都可以报急性确诊病例。
慢性确病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如果有其中的任一条更能确诊。
9
• 丙肝流行病学史: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 或器官移植;有血液透析史,不安全注射史或其他有创操作史,如手术、腔 镜、内镜、穿刺、导管、插管、口腔诊疗、针灸、美容、纹身、修脚等;既 往有偿供血史;有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史;职业暴露史;与他人共用牙刷、剃 须刀等日常生活接触史;有与HCV感染者无保护的性接触史;出生时其母亲 为HCV感染者。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长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
1
• 梅毒:报告疑似或实验室确诊。不允许报临床。 • 一期梅毒: • a、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或性伴感染史, • b、临床表现:硬下疳:外生殖器部位,直径1-2cm圆形或椭圆形硬节节,
表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凸出皮面,无痛。附近腹股可有沟淋巴结肿大, 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溃疡增大流脓及疼痛等症。 • C、实验室检查:(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后6周实验阳性, (2)、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后4周实验阳性。备注:非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实验感染不足6周实验可为阴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感染不足4 周实验可为阴性。
• 丙肝临床表现:
•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 和右季列部不适或疼痛。急性少数患者有肝脾肿大、低热或黄疸,部分慢性 患者有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黄疸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以及肝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 丙肝流行病史和临床表现在诊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4
。 • 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上。 • b、临床表现:晚期良性梅毒: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
结节性梅毒疹,皮肤、口腔、舌咽树胶肿,也可发生骨梅毒及其他内脏梅毒, 眼梅毒,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 • 上报标准:1、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与一期二期上报标准一样, • 一期二期三期区别在临床表现、病史上。
10
• 三、乙肝,报告疑似或确诊病例,没有临床报告,
• HBsAg(1) 、抗-HBs(2)、 HBeAg(3) 、抗-Hbe(4)、抗-HBc(5) • 大三阳:1、3、5 (HBsAg 、HBeAg 、抗-HBc) • 小三阳:1、4、5(HBsAg、抗-Hbe、抗-HBc) • 大三阳+慢肝体征(肝功能异常)—慢性乙肝确诊病例(复诊病例不报告), • 小三阳+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可诊断为:急性(或慢性)疑似乙肝 • 肝功能异常是指ALT>40U/L,在这个异常情况下如果有其他异常更能说明。
也可以确诊,如果符合其他其中一条更好确诊。
8
• 3、慢性确诊丙型肝炎:抗-HCV 及HCV RNA均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 一项:
• a)、HCV感染超过6个月,有流行病学史; • b)、临床表现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c)、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d)、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e)、流行病学史或感染时间不详,已排除急性丙型肝炎。 • f)、丙型肝炎肝硬化以慢性确诊病例报告。 • 总结一句话:抗-HCV 及HCV RNA均阳性有没有以下几条也可以诊断为
:主要是无临床表现,上报标准单阳报疑似,双阳报确诊, :母亲为梅毒患者,上报标准与以上几期一样。 • 总结以上几期梅毒:一般都是临床表现不明显,大多是实验室诊断,单阳报 疑似,双阳报确诊。
5
梅毒报卡几项没有带红星,尽可能完善
6
• 丙肝:报告临床和实验室确诊,没有疑似, • 1、临床诊断病例: • 抗--HCV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 a)、有流行病学史中任一项 • b)、有临床表现, • c)、有生化学异常检查结果(ALT、AST升高)。 • (1)、 抗--HCV阳性+a , • (2)、抗--HCV阳性+b, • (3)、抗--HCV阳性+c ,
2
• 一期梅毒疑似报告 • 符合a+b+c(1)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 • 符合a+b+c(2)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 • 一期梅毒确诊报告 • (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
色检查或核酸扩增实验。(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 可查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扩增实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 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 (2)、符合a +b+C:(1)+(2)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7
• 2、急性确诊丙型肝炎:HCV RNA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 a)、6个月以内的流行病学史, • b)、临床表现呈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c)、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 d)、其他辅助检查呈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肝功) • e)、 抗--HCV阴性,且排除免疫抑制状态。 • 符合HCV RNA阳性,能确定在6个月以内发病者,没有其他几条,
3
• 二期梅毒:
• 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 b、临床表现: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疹及脓疱疹,皮
损一般无自觉症状,也可有瘙痒,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可出现梅毒性骨关 节损害、眼损害、神经系统及其他内脏损害。 • C:实验室(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阳性,(2)、梅毒螺旋体血清学 实验阳性。 • 报告疑似:a+b+C(1) a+b+C(2) • 确诊病例:与一期梅毒确诊标准同。 • 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检查或核酸扩增实 验。(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扩增实 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 2、符合a +b+C:(1)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