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1. 引言
本章节介绍了该文档的目的和范围,以及适用对象。
2. 定义与缩写词解释
本章节列出了在整个文档中使用到的相关定义和缩写词,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3. 常见传染病概述
这一部分提供了关于常见传染病(如流感、麻风等)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起因、临床表现等内容。
同时还会涉及这些传染病可能引发并发症或后果。
4. 上报标准要求
a) 确定性案例判定:描述确定一个人是否为确证感染者所需满足条件。
b) 可能性案例判定:说明当存在可怀疑情况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确认一个人是否有可能被感染。
c) 报告时间限制:规定从初步嫌测到最后正式向卫生主管机构提交报告之间允许耽误多长时间。
5. 数据收集与管理指南
描述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包括信息来源, 收集方式(纸质或电子), 数据存储和保护等。
6. 传染病上报流程
a) 确定性案例的上报流程:详细描述了当一个人被确定为确
证感染者时,应该如何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上报。
b) 可能性案例的上报流程:说明在怀疑情况下如何采取措施
来确认是否有可能发生感染,并相应地进行数据收集与管理。
7. 监测与评估指标
提供监测常见传染病以及对其影响因素所需使用到的各种指标。
包括但不限于患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
8. 法律法规及注释
这一章节列出了本文档中涉及到的所有法律名词并提供相应解释,以便读者更好理解其中内容。
9. 附件
10. 结束语
在这里添加以下内容:
-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相关文件;
- 文中所述之法律名词已经做出适当注释;。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各国都制定了传染病的上报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二),包括诊断标准、病例上报要求、上报流程、信息要求等内容,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正文内容:一、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标准- 传染病的临床症状标准是上报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传染病的症状标准也各有不同。
例如,流行性感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等;麻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咳嗽、结膜炎等。
2. 实验室检测标准-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标准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样本的检测,可以确定病原体的存在和类型。
例如,对于流感,可以通过呼吸道样本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3. 流行病学调查标准-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确定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也是上报标准的一部分。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确定传染源、传播途径、暴露史等信息,为传染病的上报提供科学依据。
二、病例上报要求1. 上报对象- 传染病的上报对象通常是医疗机构、执法机构、卫生部门等,根据不同的传染病和地区,上报的对象和部门也有所不同。
2. 上报时限- 传染病的上报时限是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和应对的重要保障。
通常,上报时限遵循“发现即上报、收到即处理”的原则,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将病例信息上报到相关部门。
3. 上报内容- 传染病的上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结果等。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传染病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上报流程1. 数据收集- 传染病的上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
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表现等数据的获取和整理。
2. 数据录入-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录入,通常使用电子化的信息系统进行录入,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数据传输- 录入的数据需要及时传输给相关部门,通常采用电子传输的方式,以减少传输中的数据错误和延误。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血液传播传染病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血液传播疾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 液传播。
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血液传播疾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 液传播。
03
传染病上报标准及流程
上报标准
法定传染病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法定传染病进行上报,包括甲、乙、丙类传染病。
总结本次汇报内容要点
1 2
常见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对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进行 定义和分类,明确其危害程度。
上报标准与流程
详细阐述传染病上报的标准、流程和时限,确保 及时、准确的上报。
3
防控措施与建议
针对不同传染病,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如疫苗接种、隔离治疗等。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监督与考核机制
监督检查
定期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 实。
考核评估
对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根据 评估结果进行奖惩。
信息明度和公信 力。
06
总结与展望:提高传染病防控 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分类
根据传播方式和病原体类型,传 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 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 染病等。
传染病的危害
01
02
03
危害人体健康
传染病可导致人体不同组 织和器官的损伤,甚至危 及生命。
传播速度快
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 、接触等多种途径迅速传 播,短时间内可感染大量 人群。
社会影响大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会对 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等 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甚至 引发社会恐慌。
上报流程
03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03
具体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流行性感冒上报标准
总结词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上报标准
当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发现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或出现发热、 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呕吐、腹泻、结膜炎等症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时, 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
根据病原体类型,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 等;根据传播途径,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性 、虫媒等。
传染病的特点
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性
传染病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可在适 宜条件下迅速传播。
流行性
传染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广泛传播, 形成流行。
水源传播
通过水源污染传播,如伤寒、细菌性痢疾 等。
02
各类传染病上报标准总述
甲类传染病上报标准
鼠疫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报告,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霍乱
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采取 隔离治疗等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上报标准
流行性感冒
发现流行性感冒患者或疑似病 人时,应当立即向当地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采取必
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或疑似 病人时,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 行政部门报告,同时采取隔离 治疗等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风疹
发现风疹患者或疑似病人时, 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
病毒性肠胃炎上报标准
总结词
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轮状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 道传染病。
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旨在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防止疫情的扩散。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的标准格式,包括上报内容、上报流程和上报要求等方面。
一、上报内容1. 疫情基本信息:包括疫情发生地、发生时间、病例数量、病例类型等。
2. 病例特征描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症状、病程等。
3. 传播途径分析:包括病毒传播的途径、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
4. 防控措施:包括已采取的防控措施、隔离措施、医疗救治情况等。
5. 疫情趋势分析:包括病例增长趋势、传播速度、疫情预测等。
二、上报流程1. 数据采集:各级卫生部门设立专门的数据采集部门,负责采集各地的疫情数据,包括医院、社区、学校等。
2. 数据汇总:数据采集部门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形成疫情报告。
3. 疫情报告:各级卫生部门将汇总的疫情报告上报给上级卫生部门,并按照规定的时间频率进行上报。
4. 数据分析:上级卫生部门对收到的疫情报告进行数据分析,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
5. 决策和指导: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上级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向下级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发布指导意见。
三、上报要求1. 及时性:疫情数据应在发生后的24小时内上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准确性:上报的数据应真实可靠,不得进行虚报、漏报或者误报。
3. 完整性:上报的数据应包括所有必要的信息,确保上级卫生部门能够全面了解疫情情况。
4. 标准化:上报的数据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和标准进行填写,以方便数据的比对和分析。
5. 保密性:上报的数据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四、数据分析与利用1. 趋势分析:通过对疫情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疫情走向。
2. 风险评估:根据疫情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一)2024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传染源传播给其他个体并引起相应感染的疾病。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蔓延,各国制定了相应的传染病上报标准。
本文将介绍常见传染病上报的标准(一),包括病例上报要求、上报对象、上报时间、上报方式以及相关数据要求等内容。
正文:一、病例上报要求:1. 上报范围:病例上报的范围应涵盖所有确诊和疑似传染病病例。
2. 上报的指标:病例上报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和治疗情况、传染源相关信息等。
3. 上报标准:上报病例应符合国家和地区规定的传染病上报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上报补充材料:根据需要,病例上报还应补充相关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二、上报对象:1. 单位上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规定负责上报各自管辖区域内的传染病病例。
2. 级联上报:根据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相关信息。
3. 职责分工:在病例上报过程中,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分工应明确,并建立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机制。
三、上报时间:1. 实时上报: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例,应立即上报,确保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2. 按期上报:对于确诊传染病病例,应按照规定的上报周期上报,通常为每周或每月一次。
3. 特殊情况上报:对于重大或疫情爆发性传染病,应立即上报,并按照规定的频率持续上报。
四、上报方式:1. 电子上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电子传染病上报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上报和汇总。
2. 纸质上报:在电子上报系统暂未建立或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纸质上报方式,确保及时上报传染病病例。
五、相关数据要求:1. 数据准确性:传染病上报数据应准确无误,避免错误数据对疾病监测和预防工作的影响。
2. 数据完整性:传染病上报数据应包含病例的所有关键信息,确保全面了解疫情。
3. 数据分析:上报的传染病数据应能够进行有效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传染病上报标准对于疾病监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正文:
一、背景与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和有效应对常见传染病的发生情况,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本标准旨在规范传染病上报流程和要求,提高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二、传染病上报流程
1:传染病发现:任何机构、个人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立即上报给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2:上报内容:传染病上报内容应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病情描述、病例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3:上报方式:传染病上报可通过方式、、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应根据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进行上报。
4:上报时限:传染病上报应及时进行,一般要求在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完成上报。
三、传染病上报要求
1:确诊病例的上报:任何已经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应立即上报给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2:疑似病例的上报:对于存在传染病疑似病例的情况,应立即上报给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群体感染的上报:对于出现群体感染的情况,应立即上报给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以便控制传播范围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疫情防控措施的上报:对于已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应及时上报给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以便统筹协调和信息共享。
附件:
1:传染病上报表格: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表格,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
2:相关法律法规:附录《传染病预防控制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供参考使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传染病预防控制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梅毒诊断上报
• 二期梅毒:
• 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 b、临床表现: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疹及脓疱疹,
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也可有瘙痒,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可出现梅毒性 骨关节损害、眼损害、神经系统及其他内脏损害。 • C:实验室(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阳性,(2)、梅毒螺旋体血清 学实验阳性。 • 报告疑似:a+b+C(1) a+b+C(2) • 确诊病例:与一期梅毒确诊标准同。 • 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检查或核酸扩 增实验。(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 扩增实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淋病史。 • (2)临床表现:男性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女性宫颈口或阴道
内有脓性分泌物,新生儿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 • (3)实验室检测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或淋球菌培养阳性或淋球
菌核酸检测阳性。 • 符合(1)+(2)报告疑似, • 符合(1)+(2)+(3)报告确诊。
.
其他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 八、手足口: • 临床和确诊 • (1)、流行病史 • (2)、临床表现 • (3)、实验室检查:病毒分型比较多,有的患儿可同时有一种
.
其 • 三他、甲常肝(见疑传似或染实病验室诊确断诊,标)准
• 疑似病例 • 有症状,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 实验室诊断病例(确诊) •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并且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
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双份血清IgG诊断应在备注中注明) • 注意:只有疑似和实验室诊断,没有临床诊断!!! • ALT不高的不能诊断,无症状不能诊断 • 四、戊肝(疑似或实验室确诊), • 戊肝和甲肝相似,报疑似和实验室确诊,没有临床诊断,1、疑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2023-10-28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常见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标准 • 上报流程及注意事项 • 预防与控制措施
0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 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包括空气、水、食物、接触等,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地方性 的特点。
手足口病
上报标准为10岁以下儿童,出现发 热、口腔溃疡、手足疱疹等症状, 且在1周内发生聚集性疫情。
流感
上报标准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 、身体疼痛、头痛等症状,且在1周 内发生聚集性疫情。
水痘
上报标准为出现发热、头痛、咳嗽 等症状,且在1周内发生聚集性疫情 。
传染性肝炎
上报标准为出现恶心、呕吐、厌食 、乏力等症状,且在1周内发生聚集 性疫情。
细菌感染
猩红热
上报标准为出现发热、咽痛、头痛等症状 ,且在1周内发生聚集性疫情。
结核病
上报标准为出现发热、咳嗽、盗汗、乏力 等症状,且在1周内发生聚集性疫情。
痢疾
上报标准为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 状,且在1周内发生聚集性疫情。
淋病
上报标准为出现尿道口溢脓、宫颈炎等症 状,且在1周内发生聚集性疫情。
社区防控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社区管理
加强社区管理,做好疫情监测和报 告,及时发现和场所
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 把手、电梯按钮等。
做好隔离和防护措施
对于确诊的患者和接触者,及时采 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避免传染病的 扩散。
1. 及时上报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二)2024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二)引言概述:传染病的上报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识别、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二),包括上报的时间要求、上报的内容要求以及上报的途径。
正文:一、时间要求1.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24小时内将发现的疑似个例上报至上级部门。
2. 一旦确诊为传染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12小时内将确诊病例上报至上级部门。
3. 若病例出现群体感染,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在2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
二、内容要求1. 上报疾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 提供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情况,如症状、确诊时间、病程、治疗情况等。
3. 详细描述疫情传播的情况,包括可能的传播途径、传播范围、接触史等。
4. 提供疫情监测数据,如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康复人数等。
5. 上报疫情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如隔离措施、消毒措施、疫苗接种情况等。
三、上报途径1. 通过健康信息系统进行在线上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和报告。
3. 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各类媒体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
四、小点11. 监测疫情动态,及时上报疫情变化。
2. 加强疫情监测网格化管理,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提升信息上报的技术能力,建立合理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
五、小点21. 及时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传染病上报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3. 定期评估传染病上报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结:传染病上报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二),包括时间要求、内容要求以及上报的途径。
通过规范的上报流程和准确的信息传递,能够更好地有效应对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流行病学分析、疫情趋势预测 等,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上报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系统维护
定期对上报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系统升级
根据实际需要和技术发展,不断对上报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提高上报工作的效 率和准确性。
04
特殊情况处理
03
传染病上报的信息化管理
上报系统的建设
建立专门的上报系统
采用专业的软件系统,如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医院感 染报告系统等,实现传染病的及时上报和有效管理。
确定上报流程
明确从疑诊到确诊的上报流程,包括医生填写报告卡,审核 员审核报告卡,录入员录入数据等环节。
上报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据整理
对上报据进行整理、核对和筛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肺结核
总结词
慢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
详细描述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等。肺结核具有慢 性、隐匿性等特点,患者可能长期不自觉感染。上报标准为确诊病例、疑似 病例或可能感染者。
登革热
总结词
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可致命
详细描述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 行,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致命。上报标准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可能感染者 。
密接人员隔离观察
密切接触者
01
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但未采
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
隔离观察
02
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观察,观察期间按规范进行核酸检
测和症状监测。
解除隔离
03
隔离期满且核酸检测阴性、无症状且解除隔离后,可解除隔离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人类生活和疾病紧密相连。
传染病是指由感染源传播给易感人群的疾病,其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控制和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各国都制定了常见传染病的上报标准。
本文将从概念、重要性、标准内容以及实施难题等方面来探讨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概念解析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是指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公共卫生安全需求,制定出一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传染病疫情得到及时、准确地上报。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迅速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趋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重要性分析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及时上报可以帮助卫生部门了解疫情,进而制定与其关联的公共卫生政策与规划。
其次,上报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有助于揭示疫情的变化趋势和传播途径,从而提醒公众和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及时上报还有助于减少传染源的扩散范围,遏制传染病的蔓延。
标准内容那么,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应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标准需要明确规定需要上报的传染病种类和要求。
通常情况下,标准会包括所有国内外公认的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
其次,标准还需要明确各级卫生部门的上报要求和时限。
例如,疫情上报应该在发现后的24小时内完成并通报上级部门。
标准还应该包括上报时所需填写的表格和相关信息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实施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信息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标准实施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条件普遍较差,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受到限制。
其次,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制约了标准的全面实施。
此外,一些疾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这也为上报工作带来了困难。
结语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防控传染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5
精选课件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39种)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手足口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精选课件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XX人民医院XX科 XXX
1
精选课件
目录 2
精选课件
分类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3
精选课件
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39种)
➢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4
精选课件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病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骨髓灰 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 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 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10
精选课件
谢谢!
11
8
上报时限
➢ 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甲管传染病 2小时之内 电话
➢ 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 2小时之内 电话
➢ 乙类、丙类传染病
24小时内 卡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 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 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报告感染管理科,节假 日报疫情电话:13378823697,由感染管理科组织专家组 会诊后以最快方式(2小时内)上报芒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 报。
日常工作中常见传染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标准
一、流感1、流感样病例,即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2、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
3、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1)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疫情暴发单位及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核实。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疫情事件的相关信息。
(2)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经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暴发疫情的标本信息应与疫情事件进行关联,并按照要求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3.标本采集和运送。
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鼻拭子标本,必要时可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每一起暴发疫情一般应当采集10份左右咽、鼻拭子标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应当尽量全部采样)。
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
样本采集后应当在2-8℃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血清标本可暂时冻存在-20℃以下冰箱。
二、手足口病1、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3、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4、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并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见附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1、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传染病种类及其上报时限的详细信息。
及时准确地上报传染病对于防控传染病的扩散至关重要。
2、传染病种类及分类
2.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传染源引起的疾病,可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2.2 常见传染病分类
2.2.1 性传染病:如流感、登革热、艾滋病等。
2.2.2 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结核、痢疾、伤寒等。
2.2.3 真菌性传染病: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等。
2.2.4 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各类传染病上报时限
3.1 疫情发生地上报时限
3.1.1 疫情发生地较小范围传染病的流行:立即上报。
3.1.2 疫情发生地较大范围传染病的流行.12小时内上报。
3.2 单个病例上报时限
3.2.1 乙类传染病:立即上报。
3.2.2 甲类传染病.4小时内上报。
3.3 聚集性疾病上报时限
3.3.1 发生聚集性疾病的单位或社区.2小时内上报。
3.3.2 发生重大聚集性疾病的单位、社区或地区:立即上报。
4、附件
附件1:传染病上报表格(示例)
附件2:传染病病症诊断标准(示例)
注释:
1、单个病例:指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某个特定地点报告的一个
感染个体或患者。
2、乙类传染病:指按照国家规定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上报的传染病。
3、甲类传染病:指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立即上报的传染病。
4、聚集性疾病:指多个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的疾病。
小学传染病上报制度模版
小学传染病上报制度模版一、引言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接触、飞沫、血液传播等方式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疾病。
为了及时掌握和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我校制定了小学传染病上报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传染病的上报程序和责任,确保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二、传染病上报的范围和对象1. 传染病上报的范围包括:(列举相关传染病)(例如:手足口病、流感、水痘、麻疹等)2. 传染病上报的对象包括:(列举相关传染病的上报对象)(例如:学校管理人员、教职工、家长等)三、传染病上报的程序1.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的第一时间内,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a. 隔离患病学生:确保患病学生与其他学生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传染扩散。
b. 启动传染病上报流程:立即上报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的初步确认,包括症状、发病时间和与其他学生接触情况等信息。
2. 学校管理人员接到上报后的处理流程:a. 确认疑似传染病病例:根据上报的信息,核实学生的病情,与校医进行沟通,确诊是否为传染病病例。
b. 通知学生家长: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告知学生病情和隔离措施,要求家长接回学生进行治疗。
c. 启动传染病防控措施: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包括消毒、通风等措施,防止传播扩散。
3. 学校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a. 上报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卫生部门要求,将疑似和确诊传染病病例上报给当地卫生部门,与其进行沟通和协调,获取最新的防控指导和政策。
b. 通报学校内部控制情况:及时将学校内部的传染病防控情况上报给学校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保持信息畅通。
四、传染病上报的责任1. 学校管理人员的责任:a. 确保学校内部的传染病上报制度贯彻执行,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b. 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控培训,提高教职工和学生家长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 教师的责任:a.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立即上报学校管理人员,协助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的确认和处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期梅毒疑似报告 符合a+b+c(1)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 符合a+b+c(2)可报告一期梅毒疑似病例 一期梅毒确诊报告 (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检
C:实验室(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实验阳性,(2)、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实验阳性。
报告疑似:a+b+C(1)
a+b+C(2)
确诊病例:与一期梅毒确诊标准同。
1、在诊断疑似病例基础上符合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检查或核酸 扩增实验。(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 或核酸扩增实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其他异常更能说明。
仅仅大三阳或小三阳又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为携 带,不用报告。
急性疑似诊断上报标准: (1) 、HBsAg阳性+症状、体征(6个月以内,复诊除外) (2)、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ALT>40U/L )(6个月以
内,复诊除外)。 急性确诊乙肝诊断上报标准: a、在急性疑似基础上+以下任一项 (1)抗HBc-IgM1:1000以上 (2)肝穿刺为急性病理变化 (3)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a+(1), a+(2), a+(3),都可以报急性确诊病例。
2、符合a +b+C:(1)和(2)
。
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 上。
b、临床表现:晚期良性梅毒: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头 面部及四肢伸侧的结节性梅毒疹,皮肤、口腔、舌咽树胶 肿,也可发生骨梅毒及其他内脏梅毒,眼梅毒,神经梅毒 ,心血管梅毒等,
上报标准:1、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与一期二期上报标准 一样,
2、急性确诊丙型肝炎:HCV RNA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a)、6个月以内的流行病学史, b)、临床表现呈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c)、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d)、其他辅助检查呈急性丙型肝炎的特征(肝功) e)、 抗--HCV阴性,且排除免疫抑制状态。 符合HCV RNA阳性,能确定在6个月以内发病者,没有其他几条,
慢性疑似乙肝: 1、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ALT>40U/L )(病程6个月以上),
慢性确诊乙肝: (1)大三阳+慢肝体征+肝功能异常 (2)慢性疑似基础上+血清 HBeAg阳性+慢肝体征 。 (3)慢性疑似基础上+HBV DNA 阳性+慢肝体征 。
断为慢性确病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如果有其中的任一条更能确 诊。
丙肝流行病学史: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 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有血液透析史,不安全 注射史或其他有创操作史,如手术、腔镜、内镜、穿刺、 导管、插管、口腔诊疗、针灸、美容、纹身、修脚等;既 往有偿供血史;有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史;职业暴露史;与 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日常生活接触史;有与HCV感染 者无保护的性接触史;出生时其母亲为HCV感染者。
大三阳:1、3、5 (HBsAg 、HBeAg 、抗-HBc) 小三阳:1、4、5(HBsAg、抗-Hbe、抗-HBc) 大三阳+慢肝体征(肝功能异常)—慢性乙肝确诊病例(
复诊病例不报告), 小三阳+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可诊断为:急性(
或慢性)疑似乙肝 肝功能异常是指ALT>40U/L,在这个异常情况下如果有
查或核酸扩增实验。(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 毒螺旋体,或核酸扩增实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可诊断为确 诊病例。 (2)、符合a +b+C:(1)+(2)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二期梅毒:
a、流行病学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b、临床表现: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疹及脓疱 疹,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也可有瘙痒,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可出 现梅毒性骨关节损害、眼损害、神经系统及其他内脏损害。
丙肝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 减退,恶心、腹胀和右季列部不适或疼痛。急性少数患者 有肝脾肿大、低热或黄疸,部分慢性患者有肝病面容、黄 疸、肝掌、蜘蛛痣、黄疸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以及肝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三、乙肝,报告疑似或确诊病例,没有临床报告,
HBsAg(1) 、抗-HBs(2)、 HBeAg(3) 、抗-Hbe (4)、抗-HBc(5)
常见传染病上报标准
长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
梅毒:报告疑似或实验室确诊。不允许报临床。
一期梅毒:
a、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或性伴感染史,
临床表现:硬下疳:外生殖器部位,直径1-2cm圆形 或椭圆形硬节节,表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凸出皮面, 无痛。附近腹股可有沟淋巴结肿大,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 溃疡增大流脓及疼痛等症。
也可以确诊,如果符合其他其中一条更好确诊。
3、慢性确诊丙型肝炎:抗-HCV 及HCV RNA均阳性,且符合下列任 何一项:
a)、HCV感染超过6个月,有流行病学史; b)、临床表现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c)、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d)、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 e)、流行病学史或感染时间不详,已排除急性丙型肝炎。 f)、丙型肝炎肝硬化以慢性确诊病例报告。 总结一句话:抗-HCV 及HCV RNA均阳性有没有以下几条也可以诊
一期二期三期区别在临床表现、病史上。
:主要是无临床表现,上报标准单阳报疑似,双 阳报确诊,
:母亲为梅毒患者,上报标准与以上几期一样。
梅毒报卡几项没有带红星,尽可能完 善
丙肝:报告临床和实验室确诊,没有疑似, 1、临床诊断病例: 抗--HCV阳性,且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a)、有流行病学史中任一项 b)、有临床表现, c)、有生化学异常检查结果(ALT、AST升高)。 (1)、 抗--HCV阳性+a , (2)、抗--HCV阳性+b, (3)、抗--HCV阳性+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