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系列版)
人教版物理《第七章-力》 复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第七章-力》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817d24915f804d2b16c155.png)
图7—4
3.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的力拉它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 各施一个3 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7-5所示。此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B )
图 7—5
A.0
B.3 N
C.6 N
D.无法判断
【解析】 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应保持静止。把 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墙面上,用3 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 另一端墙面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力是3 N,把墙面换为另一个 力拉弹簧测力计与墙面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也是一样的,使弹 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所以读数也是3 N。
期末复习系列课件
┃思维感悟成体系┃
力的相互性 弹 力 力 力的 分类 重 力 三要素 定 义 应 用 弹簧测 力计
三要素
力的作用 效果 力的描述— 示意图
公式和定义
┃回眸教材析知识┃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比如,我们推墙壁或小车, 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我们都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我们也 受到了物体给我们的反作用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2.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用力推门,力的 大小 不同、推门 的 方向 以及推门的 作用点 不同,都能影响推门的效果。拍 皮 球 时,力 可 以 使 皮 球 由 静 止 变 为 运 动,改 变 物 体 运动状态 ,也可以改变皮球的 形状 。 的 3.弹力:手按订书器的压力、提物体的拉力、推墙时手受 到的推力等都属于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 的力,弹力的大小与 弹性形变 的大小有关。
4.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簧的 弹性限度 范围 内,弹簧的伸长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如果超出弹性形 变的范围,它就要损坏。 5.质量和重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单元教材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cf20c1580216fc710afd4f.png)
万有引力不需要物体接触:万有引力大小与互相吸引的物体的质量有关;人类探索宇宙首先要摆脱地球引力,必须加大飞行速度,上一章给出第一宇宙速度(7900ms)即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神舟系列)
【作业设计】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解析
【板书设计】
第三节重力
介绍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说明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5)用质量相同密度(或体积)不同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其受重力,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密度(体积)无关;用橡皮泥改变形状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形状无关;将铁环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酒精灯加热使其温度变化,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温度无关……
2、教师: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是同一种力。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在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二、重力是怎么产生的?
让学生看课文第55页图13.2-2从高处拍摄的蹦极照片。
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去后总是向下落?
还有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让学生将上述现象概括为:因为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教师:人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地球上物体的吸引产生的。
单元目标
1、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2、会测量力的大小
3、通过常见实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
4、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重点、难点与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说课稿)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说课稿)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7de995be87101f69e3195f2.png)
《力》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
本节是力学开始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构成。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及画法。
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二、教法学法分析物理教学的特点是“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对本节教法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情境教学法;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学生分析八年级下学期学生情况是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对探究活动充满渴求。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及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所以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
评价方式:使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及时的语言和量化评价。
四、学习目标分析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依据课标的具体要求这是我设置的三维目标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五、教具准备: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讲授之前我需要准备实验器材:拉力器、直尺、弹簧、橡皮泥、磁铁、铁球、轨道、扳手、旱冰鞋六、教学过程我的教学内容包含了新课的引入,教学内容,达标检测和小结。
教学内容包含了四个探究点(一)引入课题教师投影“力”字,请同学用这个力字组词。
这样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探究点一:什么是力初二的学生对力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如何从感性认识中概括出力的概念呢?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力的事例,再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有关“力”事例中有什么共性。
201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7.3《重力》(系列版)
![201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7.3《重力》(系列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12bd6258fafab069dc021d.png)
2.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 录在表格中 质量 m/kg 重力 G/N
进行实验„„
3.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 (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G /N
实验结论:
(1)物体受到的重 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关系 (2)物重跟质量的 10 N/kg 比约等于_______。
m/kg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想想议议 你知道以下这些现象吗?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什么呢?
抛出去的物体往下掉
水往低处流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 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 到重力的作用。
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证 明重力的存在吗?
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 会是什么样子?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 的重力不同。举起他们的感受也不同。 我们如何找出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 质量之间的关系呢?
实验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 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 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已知: m=3 t=3 000 kg g=10 N/kg 求: G 解: 由重力计算公式得 G = mg =3 000 kg×10 N/kg =30 000N 答:质量为3 t的汽车重力是30 000 N。
想想议议 如何描述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三、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铅垂线
铅垂线
水平仪
想想议议
我们平时说的 “下”,到底指 的是什么方向?
201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7.1《力》(系列版)
![201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7.1《力》(系列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4b73e6e009581b6bd9eb1d.png)
运动状态改变
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呢?
除了力的大小、方向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呢? 想想做做 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 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 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A
B
C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如何简单方便的表示力呢?
四、力的示意图
起点表示力 的作用点
标出力的符 号(大小和 单位)
沿力的方向画一 条线段,用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小实验
将质量相等的磁体和铁块分 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 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 手,观察现象。
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受力,向前运动;磁 铁也向前运动,说明磁铁也受到了力。
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 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力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 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
人推车 人用了力 车受到了力
双手拉弹簧 人用了力 弹簧受到了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
人提水桶 人用了力 水桶受到了力
人举杠铃 人用了力 杠铃受到了力
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 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本课小结
• 什么是力
• 力的作用效果
• 力的三要素 • 力的示意图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新人教版第七章-《力》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第七章-《力》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4c4adcd0d233d4b04e6929.png)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观察物体运动状态及形状的改变,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
教学用具:演示:两个条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条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
学生:60把刻度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
人推车……(学生举例)(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课件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68f0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3.png)
力的合成与分解
总结词
描述如何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分力或将几个 力合成一个力的方法
详细描述
力的合成是通过将几个力等效为一个合力来 描述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 分解为几个分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力 的作用方式。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力学问 题的重要方法。
05
力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生活中的力
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它们影响着我 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02
重力与重心
重力的概念与性质
01
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02
重力的性质
重力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且在不同纬度或 高度,重力加速度有所不同。
重力的计算与测量
重力的计算
利用重力公式$G = mg$,其中$G$为重力, $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的测量
通过使用重力测量仪或弹簧秤等工具测量重力。
当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作用时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则这些力相互平衡。
滑轮组:滑轮组受到的拉力在各 段绳子上相互平衡,使物体匀速 上升或下降。
THANKS
感谢观看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总结词
掌握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VS
详细描述
静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 ,其大小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相等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滑动摩 擦力发生在两个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其 大小与正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有关,方向与 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平衡力的概念与条件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 》课件
目录
• 力与运动的关系 • 重力与重心 • 摩擦力与平衡力 • 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 • 力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01862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7.png)
七 物理
10.(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第23题)在弹性 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 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 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 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 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B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七 物理
说
这个力是
一
多少N?
说
F= 1.4N
七 物理
七 物理
概念辨析训练
• 例题1.下面对弹力的理解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 A.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能产生弹力 • 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产生了弹力 • C.弹力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反抗自身的形变 • D.弹簧越长弹力越大,弹簧越短弹力越小
A错。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B正确; C正确; D错。弹簧在伸长情况下,伸得越长弹力越大;在压缩 状态下,缩得越短,弹力越大。
是( B )
A. 8N B. 4N C. 0 D. 8N或0
注意:弹簧测力计无论怎样使用,它的
示数都应该等于作用在挂钩上拉力的大小, 与施加在吊环上的力无关
七 物理
9、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几种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
在“0”刻度处。 C、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
七 物理
七 物理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
1、会使物体发生形变;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1)形状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外形发生变化。
如弹簧被压缩,弹簧的长度有长变短
2)体积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acadc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9.png)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大全本文档将介绍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点。
该章节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1.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 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合成力的力矢量的代数和。
- 合成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确定。
2.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 分解力的大小等于原始力在分解方向上的投影。
- 分解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确定。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 航空航天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用于飞行器的稳定与控制。
- 运动员在体育项目中通过合成力与分解力来提高运动效果和技巧。
- 工程师在设计建筑物和桥梁时需要考虑合成力与分解力对结构的作用。
4.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包括向量法和三角函数法。
- 向量法适用于力的大小和方向已知的情况,通过向量加法来求解合成力或分解力。
- 三角函数法适用于已知力的大小和夹角的情况,通过三角函数的计算来求解合成力或分解力。
5. 相关公式和定理- 力的合成公式:若力 $ \mathbf{F_1} $ 和 $ \mathbf{F_2} $ 的合成力为 $ \mathbf{F} $,则有 $ \mathbf{F} = \mathbf{F_1} +\mathbf{F_2} $。
- 力的分解公式:已知力 $ \mathbf{F} $ 在 $ x $ 和 $ y $ 方向的分解力分别为 $ \mathbf{F_x} $ 和 $ \mathbf{F_y} $,则有$ \mathbf{F_x} = F \cos \theta $ 和 $ \mathbf{F_y} = F \sin \theta $。
- 平行四边形法则:根据已知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平行四边形上进行绘制,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为对角线的大小和方向。
人教版第七章 第一节 力教学课件(19张ppt)
![人教版第七章 第一节 力教学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f166337a300a6c30c229fac.png)
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问题提出】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呢
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猜想】: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因素有关。
【任务】:分小组利用 一把直尺、一辆小推车 分别设计实验验证上述 猜想。
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思考】 1.你将运用什么方法研究?
2.改变力的哪个作用效果进行研究?
作业布置
1、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 ____,受力物体是 _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__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3)挤压气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物体的?
(4)接住传回来的气球,说明力可以改
板书设计
1、什么是力? 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符号及单位:一般情况下用F,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 2、力可以产生两种效果: (1)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力的作用效果受力哪些因素影响? (1)力的大小 (2)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点,物理上把它们称作力的三要素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人举重、马拉车、手压弹簧、推土机推土事例中,人、马、手、推土机只能作施
体,不能作受力物体。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 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 代。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 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 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 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 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 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 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9b1b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9.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
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能够说出力的三要素
5、熟练画出力的示意图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讲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
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
1。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f5a453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c.png)
知识点1:力1.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2.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和表示符号:(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
托起一个鸡蛋大约是1N。
(2)力的表示符号:F。
4.补充:(1)一个力的产生必需有两个物体,即肯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接触力:推力, 拉力, 阻力, 摩擦力等),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非接触力:磁力, 重力)。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1.意义: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推断力的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 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例子: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例子: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1.内容: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4:弹力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越大。
(弹力大小的定性)4.补充:(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复原原来形态的形变;(2)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复原原来形态的形变。
知识点5:弹簧测力计1.概念: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即在肯定的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3.种类:盒型弹簧测力计, 圆筒型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物理《第七章-力》复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第七章-力》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5864e2f8c75fbfc77db255.png)
力的示意图
1.力的示意图
2.力的示意图的作法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到作用点(用一小圆点表示); (3)判断力的方向画线段; (4)标箭头和力的大小。
【跟踪训练】
(2012·眉山中考)如图,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 验时,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 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请你画出橡皮受到的重力和 拉力的示意图。
双基检测1
力的定义:①
力的作用效果:② 力 力的三要素:③ 力的示意图:④ 相互作用力:⑤ 参考答案: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大小、方向、作用点 ④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线段末端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⑤等大、反向、共线、不共体
F支
V G F压
G
双基检测5
3. 一铁球,用绳子吊在天花板上,画出球受到的 力的示意图. 4.当球靠墙静止不动时的受力图
F拉
F拉(2011·攀枝花中考)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 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 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______发生改变;如图所示 是某运动员在滑下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 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_______发生改变。 【解析】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 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 运动员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 了改变;标志杆在力的作 用下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答案:运动状态 形状
复习课
双基回顾
一、力及其测量 1.力 (1)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特点: ①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②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力的空间性: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如磁场力。 (3)单位:牛顿(N),托起一个鸡蛋用力约0.5 N。 2.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01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力》达标测试题及其答案
![201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力》达标测试题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51b5d5ad51f01dc281f141.png)
第十章力单元综合训练达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关于力,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B.力不一定总有受力物体.比如,一个人用力向外推掌,用了很大力,但没有受力物体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D.地面上同一地点,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受到的重力也越大2、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3、对力的问题有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4、有一把弹簧测力计,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 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A.4.2 N; B.4 N; C.3.8 N; D.无法判断.5、若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上安装一挂钩,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悬挂,对新安的挂钩上施加5 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A.大于5 N; B.等于5 N; C.小于5 N; D.不能确定.6、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7、有人认为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B.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C.使用时避免弹簧、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D.不能测量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力8.如右图,一个球形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9.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0.关于重力的叙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所以物体的重力是由物体的质量产生的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C.放在支撑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11.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对弹簧测力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NB.弹簧测力计受到三个力作用C.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ND.弹簧测力计受到两个力作用12.投篮球时,当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篮球受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只受到手的推力 B.受到重力和推力C.只受到重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人教版新人教版《7.1力》PPT课件4(共28张PPT)
![人教版新人教版《7.1力》PPT课件4(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1ee11c0066f5335a8121fc.png)
课堂练习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 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答:不正确,例如磁铁可以隔着一定 的距离吸引铁钉,产生力的作用。
课堂练习
5.超级飓风“迪安”于2007年8月21日凌 晨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登陆,飓风给当 地造成巨大破坏。狂风把大树吹弯了腰, 这是风力使树发生了 形变 ;狂风把地 面上的一些物品吹得漫天飞舞,这是风 力使地面上物品的 运动状态 发生了 改变。
课堂练习
8.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 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 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B) A.船桨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课堂练习
9. 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 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 果与力的 ( C )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 书放在桌面上,是书在压桌面还是桌面在 支持书?
课堂练习
1. 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 形。这表明两点: 形变 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__________ , 相互 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 的。 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 和速 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 运动状态 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答:从竹竿中间拿起来,改变用力的 位置,即改变力的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由此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为
• 力的大小 • 力的方向 • 力的作用点
描述一个力就是描述它的三要素, 物理学上使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复习教案【推荐】.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复习教案【推荐】.doc](https://img.taocdn.com/s3/m/881f9eab910ef12d2af9e7f6.png)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3)该弹簧原长是cm,若用该弹簧
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N。
(4)小李作出了下图5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作业
P14检测与评估
(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____刻线位置。若不在此处,应请老师调节后再使用。
(3)弹簧测力计上最大刻度值就是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______,用弹簧测力计所测量的力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超过这个值。
25、小罗同学做探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 力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100 牛B、200牛C、0牛D、400牛
13、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 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
A.4.2 N B.3.8 N C.4 N D.无法判断
14、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难点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
方 法
本课以梳理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
授
一、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点,把空白补充完整。
1.什么是力,他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是的,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画出放在斜面上重5牛长方体物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什么叫弹性、塑性、脆性、什么教弹力?
6、一质量为0.2kg的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N,方向总是。(g取10N/kg)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 超详细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 超详细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a52c734afe04a1b171de8c.png)
重力
1、大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在地面附近 g=9.8N/kg
重力三要素
2、方向
竖直向下
3、作用点
重心
注意区分竖直向下 和垂直向下,竖直 向下与接触面无 关,垂直向下与接 触面有关,如果接 触面倾斜,垂直向 下和竖直向下不同
关于重心的几点说明:
1、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 心。
三要素共同影响力 的作用效果,若其 中一个要素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也会 改变,所以描述一 个力必须指明三要 素
第七章 力
力的概念易错点: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没有物体 或只有一个物体不会有力存在。
(2)当我们研究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施力 物体和受力物体。
(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不一定接触, 例如:磁体吸引铁钉。相互接触的物体 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例如:静止在水平 面上的两个小球相互接触,它们之间就可 能不存在力的作用。
1、沿弹簧轴线轻拉几次,确认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有无过大摩 擦
2、确认量程、分度值
使用方法
3、指针调零,若无法调到零刻度线上,记好零点误差
测量中
4、拉力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避免弹簧、挂钩与外壳产生过大摩 擦
5、读书时视线与指针所对刻度线垂直
概念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只要在地球周 围,无论是地面上,还 是在空中(地面附近), 无论是静止,还是运 动,物体都要受到重 力作用
2、一般情况下,重心都在物体上,但并不是所有的物 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就在圆环的圆心 上,而圆心却不在圆环上。
3、重心的高低影响物体的稳定程度,重心越低,物体 越稳定。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就是因为其重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述几对 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是( )。 A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例 一个铅球重30 N,在图中画出它 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A)
(B)
(C)
(D)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明什么道理?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例 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D )。 A.桨对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5.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1 000 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 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B )。 A.2 000 N B.1 000 N C.0 D.500 N
6.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的是( C )。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行的汽车 B.汽车匀速转弯 C.正在空中匀速下降的伞兵 D.钟表来回摆动
例
想一想:这三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力学知识?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地球上的物体 都受到了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例 如图,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 桌面( B ) A.右面高,左面低 B.左面高,右面低 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左
右
例
对于g=9.8 N/kg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进行实验„„
3.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像。 (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实验结论:
1.物体受到的重力 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关系 2.物重跟质量的比 10 N/kg 约等于____。
例
一个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质量为5 kg,用重力
的示意图,表示出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G =49 N G=mg=5 kg×9.8 N/kg=49 N
·O
G=30 N
二、弹力
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 所产生的力。
弹力
力 重力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 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 法。
例
下图中,所表现的力不是弹力的是(
C
)。
例 下列几种测量工具中,哪种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的工具( B )。 A.刻度尺 B.弹簧测力计 C.天平 D.温度计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B )。 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B.在太空运行的飞船中不能使用弹簧测力计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 例
3.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 的施力物是( D )。 A.水桶 B.水 C.手 D.绳子 4.一个弹簧测力计在钩上挂了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示 数为G,若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将钩码挂在吊环上,手提 测力计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 )。 A.大于G B.等于G C.小于G D.无法确定
练 习
1.关于重力的正确说法是( C )。 A.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B.空中飞行的飞鸟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是此物体的重心 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2.铅球被推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飞行时受 到那些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答: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例
下面各图可以说明力改变了 物体的运动状态 。
守门员接住球,球由 运动变为静止。
足球运动员踢球,球由 静止变为运动。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 球的方向改变了。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 长了。
用力弯锯条,锯条变 弯了。
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 上面各图说明了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发生形变 。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第七章《力》 复习课
一、关于力
力的定义 力的单位
弹力 力 重力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时,也就是力产生效果时,可以判断物 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二、重力
弹力 力 重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 引而受到的力 大小:G =m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物理量
概念 方向
质量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没有方向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使物体受到的力 总是竖直向下
区 位置
对大 小的 别 影响 单位 符号 测量 工具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同一物体在地球不同 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 地方或不同高度,重 力大小略为不同 质量不变。 千克 (kg) m 天平
7.在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时,李翔和 蒋宇同学进行如下的猜想:蒋宇说“物体所受的重 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李翔说“物体所 受的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所受的 重力越大”。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现象和 结论。
本课小结
注重概念的理解
)。
A.在地球上,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为9.8 N B. 1 kg =9.8 N C.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 N D.以上说法都可以. 例 对于重力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A.重力的大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B.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C.空气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牛顿(N) G
弹簧测力计
联系
G=mg
重点复习实验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 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 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2.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 记录在表格中。 质量 m /kg 重力 G / N
注重受力分析
2.想一想:这两幅图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真费 力
真轻松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 的作用点有关。
例 如图,使用一薄钢条的下段固定,现分别用不同 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 变,如果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B 和 D ;能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 A 和 B ;能说明力的 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B 和 C 。 F2 F3 F1 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