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检测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18204.6-202x第6部分:卫生监测技术规范202x年12月31日发布202x年12月1日实施1范围gb/t18204的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频次与样本量、质量控制、样品送检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与经常性卫生监测,其它场所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测在公共场所营业期内,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进行的监测与评价。
4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测频次与样本量要求4.1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等场所4.1.1空气卫生状况监测4.1.1.1监测频次。
空气质量监测为1d,上午、下午各监测一次;经常性为随机监测。
4.1.1.2监测样本量。
客房数量≤100间的场所,抽取客房数量的3%~5%进行监测;客房数量>100间的住宿场所的,抽取客房数量的1%~3%进行监测;且每个场所监测的客房数量不得少于2间,每间客房布1个监测点。
4.1.2饮用水卫生状况监测4.1.2.1饮用水监测。
按gb5749执行。
4.1.2.2沐浴水监测频次。
随机检测。
4.1.2.3沐浴水监测样本量。
随机选择5间客房,各采集沐浴水样500ml。
4.2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游艺厅、歌舞厅等场所4.2.1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等空气卫生状况监测4.2.1.1监测频次:空气质量监测在场所监测1d,在1d中监测1场~2场,每场开映前10min、开映后10min和结束前10min各监测1次;经常性卫生监测只随机监测1场,开映前10min、开映后10min和结束前10min各监测1次。
4.2.1.2监测样本量。
座位数量1000个的场所布置5个监测点。
4.2.2游艺厅、歌舞厅等空气卫生状况监测4.2.2.1监测频次。
空气质量监测在场所监测1d,在1d中营业的客流高峰和低峰时各监测1次;经常性卫生监测为随机监测。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及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及规范一、背景在当今社会,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学校、医院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这些场所的使用频繁和人员流动性大,其卫生情况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有关部门和机构需要对这些公共场所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测和规范管理,以确保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二、公共场所卫生检测2.1 检测对象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餐厅、学校、宾馆、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
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场所的环境卫生、采取的卫生措施、食品卫生等方面。
2.2 检测标准在卫生检测中,需要制定一些合理的标准来评判场所的卫生状况。
这些标准应包括检测的内容、检测方法、评估标准和安全要求等。
卫生检测的内容应涵盖全面,检测方法应科学可靠,评估标准应合理适宜,安全要求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3 检测建议在公共场所的卫生检测中,相关部门或检测机构应根据检测结果向检测对象提出一些检测建议,以协助其改善其卫生状况。
检测建议应包括其卫生状况存在的问题、改善措施和时间节点以及改善后的效果等。
三、公共场所卫生规范3.1 规范制定为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达到要求,需要制定一些相关的规范。
这些规范应涵盖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卫生措施、卫生队伍和技术规范等方面。
制定规范时,应充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3.2 规范执行对于公共场所的卫生规范执行,应强调落实责任制。
即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到人。
同时,在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规范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四、结论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卫生检测和规范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应发挥参与方的积极作用,将个体的力量与组织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为公共健康和生活品质作出贡献。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前言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GB 9663~9673、GB 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与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相配套的监测规范。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广州市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先仁、黄荣、崔玉珍、高文新。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和监督。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9663~9673—1996、GB 1615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指公共场所的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日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卫生监测,监测卫生状况达标情况,促使卫生状况巩固提高。
4 监测点的选择4.1 选点原则4.1.1 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监测点(以下称监测点)应选择在公共场所人群经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但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4.1.2 监测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
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标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安全要求制定的一套标准,旨在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规定,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具体的标准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而有所不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卫生:包括场所内外的清洁度、垃圾处理、卫生设施的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2. 食品卫生:如餐厅、食堂等公共场所,需要满足食品安全、食品储存和加工环境的卫生要求,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3. 水质卫生:涉及游泳池、浴场、饮用水等公共场所,需要对水质进行检验,确保水质清洁、无菌。
4. 空气质量:特别是对于密闭的公共场所,如地铁、办公室等,需要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5. 消防安全:对于公共场所,需要合理设置并维护消防设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6. 涉及特定群体的卫生标准:如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需要根据儿童、老人、病人等的特点,制定特殊的卫生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目标都是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及规范课件
环境卫生检测
检测项目
温度、湿度、噪声、光照等。
检测方法
使用专业的环境检测仪器进行测量。
检测频次
根据场所类型和环境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检测 频次,一般建议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卫生微生物检测
检测项目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检测方法
采集样本后,使用专业的微生物分析仪器进行培养和鉴定。
检测频次
根据场所类型和人员密度,确定合理的检测频次,一般建议每季度 至少检测一次。
规定了住宿场所的卫生要求,包 括房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洁、床单更换频率、卫 生间清洁等。
交通工具卫生标准
规定了各类交通工具的卫生要求 ,包括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 工具的清洁消毒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制定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制定通常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 关技术规范制定。
02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内容与 方法
空气质量检测
01
02
03
检测项目
二氧化碳、甲醛、总挥发 性有机物、可吸入性微粒 等。
检测方法
使用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 ,定期对公共场所的空气 进行采样和分析。
检测频次
根据场所类型和人员密度 ,确定合理的检测频次, 一般建议每月至少检测一 次。
水质检测
检测项目
余氯、浑浊度、总大肠菌群、细菌总 数等。
公共浴室经营者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浴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同时,经营者应加强 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案例五:图书馆卫生检测及规范
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场所 ,其卫生状况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 验和健康。在图书馆的卫生检测中, 应重点关注阅览室、书库等区域的空 气质量、物体表面清洁度以及图书的 保存状况。
公共场所卫生检查项目及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检查项目及标准1.背景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达到一定标准并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查是必要的。
2.检查项目以下是常见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查项目:2.1.环境卫生- 清洁度:公共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无灰尘、杂物和垃圾堆积。
- 废物处理:废物应妥善处理,包括分类、存放和排放。
- 通风状况:公共场所应保证良好的通风状况,确保空气新鲜流通。
2.2.水源卫生- 饮用水质量:饮用水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有异味、浑浊或污染。
- 水龙头和设施:水龙头和设施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维护与消毒。
2.3.卫生设施- 厕所卫生:厕所应保持干净整洁,提供足够的清洁用具和手纸,并定期清扫和消毒。
- 洗手设施:洗手设施应配备洗手液、纸巾或手干机,并保持清洁。
2.4.食品安全- 存储与处理:食品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储存,并采取防虫、防尘等措施。
- 准备与加工:食品的准备与加工应符合卫生标准,并采用洁净的厨具与设备。
3.检查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检查的标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来制定,具体标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清洁度标准:明确要求公共场所的清洁标准,如灰尘和垃圾堆积程度、清洁频率等。
- 检测指标标准:针对饮用水和食品安全,规定相关的标准指标,如水质检测结果符合的要求、食品储存温度等。
- 设施要求:明确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要求,如厕所的数量、洗手设施的配置等。
- 检查程序:规定卫生检查的具体程序,包括检查的时间、频率以及记录要求。
4.检查结果及处罚卫生检查后,根据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检查结果和处理措施。
如果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未达到标准,相关责任方将面临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或停业整顿等。
结论公共场所卫生检查项目及标准是确保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明确的项目和标准,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检查和处罚,可以有效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保障公众的权益。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视觉检查:对公共场所的整体环境进行观察,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家具设施等是否干净、整洁,有无灰尘、脏污等。
应用卫生专业设备:使用专业的卫生设备,如空气检测仪、细菌计数器、光谱仪等,对空气质量、细菌、污染物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检测样品采集:在公共场所采集样品,如空气、水、表面等,进行微生物和化学指标的检测。
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含量,以及物体表面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化学指标检测:检测公共场所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化学物质的含量,以及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消毒剂残留等。
环境噪声检测:对公共场所的环境噪声进行检测,评估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卫生设施检测:检查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是否齐全、清洁,如洗手设施、卫生间等。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检测可以由专业的卫生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将作为评估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依据,如果发现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制度
1、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要求每年至少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进行检测1次;
2、每年至少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检测1次。
包括面盆、浴盆、马桶、床上用品、口杯、浴巾、理发工用具等;
3、自身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委托具有检测资质并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4、出现检测不合格的情况,应根据不合格项目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立即采取措施整改,使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检测合格后,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首先,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应当包括对卫生设施和卫生管理的要求。
对于卫生设施,包括洗手间、餐厅、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当规定其卫生设施的布局、数量、清洁度、消毒方式等。
对于卫生管理,应当规定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人员的要求、卫生检查频次等内容,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得到有效监管和管理。
其次,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应当包括对卫生指标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公共场所,应当确定相应的卫生指标,如空气质量、水质安全、食品卫生、垃圾处理等。
对于空气质量,应当规定空气中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浓度标准;对于水质安全,应当规定饮用水和洗浴水的卫生指标;对于食品卫生,应当规定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卫生标准;对于垃圾处理,应当规定垃圾分类、垃圾清运、垃圾处理设施的卫生要求等。
再次,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应当包括对卫生检测方法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卫生指标,应当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例如,对于空气质量的检测,可以采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对于水质安全的检测,可以采用水质检测仪器进行监测;对于食品卫生的检测,可以采用食品卫生检测仪器进行监测。
同时,应当规定检测结果的评价标准,以便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评估。
最后,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应当包括对卫生检测结果的处理和应对措施的要求。
一旦发现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应当规定对于卫生问题严重的公共场所,应当进行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处罚,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总之,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得到有效监管和管理,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清洁、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1. 引言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是为了提高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管理的水平,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工作,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方面的规定。
2. 监测内容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2.1 空气质量监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指标,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2.2 水质卫生监测公共场所的水源、供水管网、水质消毒等情况,确保饮用水安全。
2.3 食品卫生监测公共场所餐饮服务的食品加工、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2.4 病菌检测监测公共场所常见传染病菌的存在情况,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确保预防疫情的发生。
3. 监测方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方法应科学合理,具体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3.1 采样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采样方法,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分析。
3.2 分析检测采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和仪器设备,对采样样品进行分析检测,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
3.3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为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4. 监测频率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监测频率:4.1 空气质量对于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如机场、地铁站等,应每周进行一次空气质量监测;对于其他公共场所,如学校、商场等,应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4.2 水质卫生对于供水管网,应每月进行一次水质监测;对于饮用水源和水质消毒设备,应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4.3 食品卫生对于餐饮服务场所,应每月进行一次监测,特殊情况下应增加监测频率。
4.4 病菌检测对于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等,应每月进行一次病菌检测;对于其他公共场所,可根据需要确定监测频率。
5. 监测结果处理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并保存,对于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6. 监测报告每次监测都应生成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及规范概要课件
•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概述 •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技术 •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实施与监督 •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与规范的发展趋势
01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概述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的定义
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 餐馆、健身房、游泳池等人员密集的 场所。
03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和标准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制定具体的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和标准, 包括场所的卫生设施、环境卫生、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监督检查
对各类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卫生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卫生 规范和标准。
培训与指导
对公共场所经营者进行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指导,提高其卫生管 理水平。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的流程
检测
报告出具
采样
结果分析
跟踪监测
02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的定义 01 02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的目的
01
02
保障公众健康
提高环境质量
03 促进经济发展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的内容
卫生设施
规定公共场所应具备的 卫生设施,如洗手设施、
垃圾处理设施等。
环境卫生
规定公共场所的环境卫 生要求,如清洁程度、
检测方法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 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
规范。
检测仪器
选用性能稳定、精度高的检测仪 器,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
确性。
数据分析技 术
数据整理
数据分析
结果评估
04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实施与监督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首先,公共场所卫生检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卫生间卫生、食品安全等。
针对不同的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的重点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对于餐饮场所,需要重点检测食品的卫生安全,而对于医疗机构,则需要关注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医疗设施的清洁情况。
其次,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需要有具体的指标和标准。
比如,空气质量可以通过检测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指标来评估;水质可以通过检测PH值、余氯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来评估;卫生间卫生可以通过检测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霉菌等指标来评估。
这些指标和标准是科学的依据,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地评估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
另外,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还需要有明确的检测方法和流程。
不同的检测项目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测设备和方法,而且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需要采集样品、准备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评估结果等一系列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最后,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监督部门需要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公众也应该增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总之,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检测标准,加强执行和监督,才能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各级监管部门和公众能够共同努力,为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保驾护航。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Rules of 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GB/T17220-1998)1 主题容内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要求监测工作。
2 名词、术语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包括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是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所进行的卫生监测,促使巩固提高。
3 空气质量监测3.1 布点原则3.1.1 布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采样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一米远。
3.1.2 确定采样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
3.1.3 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气压、气温等微小气候采样流量以及采样时间。
3.2 采样3.2.1旅店业表1 旅店业客房采样3.2.2 文化娱乐场所表2 影剧院、音乐厅、录相厅(室)表3 舞厅、游艺厅、茶座、酒吧、咖啡厅3.2.3 公共浴室:表4 更衣室3.2.4 理发店、美发店:表5 理发店、美发店3.2.5 游泳馆、体育馆表6 游泳馆、体育馆表7 游泳池水样游泳池水质项目分析按游泳池卫生标准规定进行。
3.2.6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交通等候室。
表8 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交通等候室3.2.7 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按相应专业特点参照此规范要求进行采样。
4 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监测4.1 采样4.1.1 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4.1.2 采样用具,如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等,必须经灭菌。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1721998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172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6.GB161531996.GB161531996 和 GB16153—1996。
9.2 检验方法见《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10 监测数据整理10.1 数据的表达:测定的数据与监测仪器灵敏度和分辨度有关。
测定结果低于检出限的数值,应记录为低于该检出限,并同时记录方法的检出限。
10.2 在仪器分辨度以下数据的判断和计算数据的判断只能保留一位,且不宜作过细的判断。
10.3 异常值的取舍:在测试分析中一旦发现明显的过失误差,应随时剔除由此产生的数据,以便测定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但在未确定其是否为技术性失误所致之前,不可随意取舍。
10.4 将获得的监测数据归类,分组整理后提出平均值.检出最高值和最低值范围,并与卫生标准比较。
合格率的方式描述。
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必须注意其间的可比性。
10.5 根据监测结果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被监测单位作出卫生质量评价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Rules of 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1 主题容内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要求监测工作。
2 名词.术语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包括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是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所进行的卫生监测,促使巩固提高。
3 空气质量监测3.1 布点原则3.1.1 布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采样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一米远。
3.1.2 确定采样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是指对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保障公众健康。
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餐饮场所、商场、医院、学校、公园、厕所等各类人员密集的场所。
卫生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预防传染病、保障公众健康、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应当包括对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卫生、人员卫生等多个方面的检测内容。
环境卫生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地面清洁程度等;设施设备卫生包括卫生间、食品加工区、医疗设备等的清洁卫生情况;人员卫生包括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健康状况等。
这些方面的检测内容需要综合考虑,全面评估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
其次,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应当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方法。
标准的制定需要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检测方法应当科学合理,包括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方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确保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再次,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透明和规范进行。
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公共场所,相关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检查,直至达到卫生标准要求。
最后,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的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公众有权了解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醒公众注意卫生习惯,促进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的改善。
综上所述,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公众健康、预防传染病、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检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透明和规范进行,同时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提高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公众也应当关注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结果,增强卫生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Rules of Health Monitoring for Public Places
(GB/T17220-1998)
1 主题容内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要求监测工作。
2 名词、术语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包括发证监测,复证监测和经常性卫生监测。
发证和复证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卫生状况,确定是否发放卫生许可证。
经常性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取得卫生许可证之是起,至下次复核卫生许可证之间所进行的卫生监测,促使巩固提高。
3 空气质量监测
3.1 布点原则
3.1.1 布点应该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
采样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一米远。
3.1.2 确定采样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
3.1.3 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气压、气温等微小气候采样流量以及采样时间。
3.2 采样
3.2.1旅店业
表1 旅店业客房采样
3.2.2 文化娱乐场所
表2 影剧院、音乐厅、录相厅(室)
表3 舞厅、游艺厅、茶座、酒吧、咖啡厅
3.2.3 公共浴室:
表4 更衣室
3.2.4 理发店、美发店:
表5 理发店、美发店
3.2.5 游泳馆、体育馆
表6 游泳馆、体育馆
表7 游泳池水样
游泳池水质项目分析按游泳池卫生标准规定进行。
3.2.6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交通等候室。
表8 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商场、书店;
医院候诊室;就餐场所;公共交通等候室
3.2.7 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按相应专业特点参照此规范要求进行采样。
4 卫生用品、用具的微生物监测
4.1 采样
4.1.1 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4.1.2 采样用具,如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等,必须经灭菌。
4.1.3 采样方法
4.1.3.1 涂抹法:将无菌棉拭子蘸取灭菌生理盐水(管内10m1)后涂抹用品、用具,然后将拭子放入生理盐水管中,及时送检培养。
操作时应避免人为污染。
4.1.3.2戳印法:将溶化并冷至50-5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入已灭菌的特制戳印平皿内(使培养基平面比皿边缘高2-3mm),每皿约10m1,待凝固后盖上皿盖(皿盖与培养基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翻转平皿在4℃下保存备用。
将被检物(被罩、枕中等)放平,再将皿盖打开,放在被检物品表面上用手轻按压3-4
秒钟,取下平皿,盖上皿盖,送37℃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计算菌落数。
4.1.3.3 无菌滤纸斑贴法:
4.2 采样数量:
采集公共卫生用品、用具样品的数量,以不超过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数的5%计算。
对各类卫生用品、用具投入使用总数不超过10件的单位,各类物品的采样数量应在1件以上
4.3采样部位:
4.3.1饮(餐)具采样:应在饮(餐)具与口唇接触O.5cm)处的内外缘各一周采样。
4.3.2毛巾、枕中(套)采样:应在毛巾、枕中(套)对折平面中央5cm×5cm 面积上均匀涂抹5次。
4.3.3床单、被罩采样:应分别在床单、被罩的两端中间5cm×5cm处以及床单、被罩的中央部位5cm×5cm面积上均匀涂抹5次。
4.3.4脸(脚)盆、浴盆采样:应在盆内缘1/2高度处涂抹一周。
4.3.5拖鞋采样:应在鞋面与脚趾接触处采样。
一双拖鞋为一份样品。
4.3.6恭桶座垫采样:应在座垫圈前边1/3部位采样。
4.3.7理发推子采样:应在推子前部上下均匀各涂抹三次。
一个推子为一份样品。
4.3.8理发刀、剪和修脚工具的采样:应在使用的刀、剪刃的两侧面各涂抹一次采样。
两个刀(或两个剪)为一份样品。
4.3.9胡刷采样:胡刷应浸泡在50ml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漂洗(或用棉拭子在胡刷内外面均匀地各涂抹2次)。
使用一次性胡刷不采样。
5 送检
5.1采样前或采样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需标记清楚(如名称、来源、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年月日)。
5.2样品(特别是微生物样品)应尽快送实验室。
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的损失或污染,存放样品的器具必须密封性好,小心运送。
5.3送检时,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以供检验人员参考。
6监测项目和检验方法
6.1监测项目见《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6.2检验方法见《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7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
7.1每次监测前应对现场监测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其内容包括监测目的,计划安排,监测技术的具体指导和要求,记录填写以及工作责任感等,以确保工作质量。
7.2现场采样前,必须详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熟悉仪器性能及适用范围,能正确使用监测仪器。
7.3每件仪器应按计量规定定期进行检定。
修理后的仪器应重新进行计量检定。
每次连续监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
7.4采样器的流量于每次采样之前进行流量校正。
校正流量时必须使用现场采样的吸收管。
7.5 微生物采样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8 监测数据整理
8.1数据的表达:测定的数据与监测仪器灵敏度和分辨度有关。
测定结果低于检出限数据,应记录为低于该检出限,并同时记录方法阶检出限。
8.2在仪器分辨度以下数据的判断和计算数据的判断只能保留一位,且不宜作过细的判断。
8.3异常值的去舍:在测试分析中一旦发现明显的过失误差,应随时删除由此产生的数据,以便测定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但在未确定其是否为技术性失误所致之前,不可随意取舍。
8.4将获得的监测数据归类,分组整理后提出平均值、检出最高值和最低值范围,并与卫生标准比较。
比合格率的方式描述。
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必须注意其间的可比性。
8.5根据监测结果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被检查单位做出卫生质量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广州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先仁、崔玉珍、黄荣、高文新、高国强。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