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课题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理解教育课题介绍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1。——雅克·德洛尔,联合国教育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页。

具体地给“国际理解教育”下一个比较理想的定义是比较难的。就笔者肤浅的理解,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或曰是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等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

二、国际理解教育由来与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在交织着冲突、发展、困惑、忧虑和希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经历如下发展阶段:

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1974-1994)——“和平文化的创立”;70年代中期的转折;80、90年代的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1994——至今);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第44届大会,提出全新的教育哲学:“和平、人权、民主”。与之相辅相成的各项决定与宣言,包括Delors Report中提出的“四个学会”。

(一)前国际理解教育时期——谋求和平的希望:2 0世纪40年代的倡导

“国际教育理解”的萌芽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1945年,联合国组织在美国的旧金山诞生。一年以后基于对教育在实现和平的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在英国伦敦成立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首次大会上,其组织法中指出:“既然战争是起于人的思想的,所以必须在人们的思想中树立起保卫和平的信念。”1947年,教科文为了使各国对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统一认识,在巴黎郊区召开了全球社会的教育。

1.缔造一个与联合国宪章精神相一致的社会。1.各成员国无论存在着何种差异,都有权力和义务在国际机构中合作。3.世界文明来自许多国家的共同贡献,所有国家之间都相互依存。

4.不同人们在生活方式、传统习惯、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所不同,但各自都有存在的理由。

5.人类在历史上、道德上、智力上和技术上的进步逐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尽管世界仍被冲突的政治利益和紧张局势所分割,但是人们之间相互依赖日益明显

6.国际组织成员国所制订的条约要各国人民积极的支持,就会发挥重大作用。

7.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在心灵上要有全球和平的责任意识。

8.发展儿童健康的社会态度,为增强国际理解与合作奠定基础。以上八项目标成为以后推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原则,并产生过持久影响。

另外,这个小组还提出在联合国成员国的学校中开展国际协作性的行动方案,被称之为

“联合国教科文联合学校计划”(Unesco Associated School Program,简称为“ ASP”)这项计划从1953年开始,至今仍在进行,我国只要陕西省的一个学校,在参加JIP研究时,进入ASP。ASP在探索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二)国际理解教育时期——50年代的初步实施

50年代早期,国际理解教育具有理想主义倾向,比如提倡教育人类成为世界共同体;“建立世界大家庭”。50年代后期,国际理解教育逐渐带有冲突性的问题,比如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冲突所引起的如何正确妥当地认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成为国际理解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课题。特别是1954年,苏联加入联合国后,以及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发布了新的不结盟协定,使得国际形势发生极大转折,联合国的研究项目,包括国际理解教育计划开始披上“冷战”的政治色彩。

(三)60年代的进一步推进

1960年被人们称之为“非洲年”因为该年许多刚刚独立的非洲国家加入了联合国这对现存的世界秩序和联合国体制来说,不仅是量的变化,而且也是一次质的飞跃和根本结构的转变。第三世界开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显示出力量,“发展”成为联合国的焦点议题和教科文资助项目的优先计划,提出“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放在首位,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点由具有和平演变为两大阵营的政治立场对立和意识形态冲突。60年代后期,国际理解教育的地位转向低落。

(四)70年代中期的转折——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认识到只有和平的理想和人权的要求是不够的,需要把它们具体化的时候,就开始谋求通过教育建立国际理解的观念,实现和平和人权。70年代有关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戒毒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问题成为国际教育的焦点。然而,1972年由“国际教育教展委员会”写的《学会生存》报告并未对国际理解教育和国际和平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197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第18届常务理事会上发表了《为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及与人权和基本自由相联系的教育之建议》成为一个转折点。1.比较明确地界定了“国际教育理解”的内涵,2.使青年一代获得关于世界和世界人民的知识;3.使青年一代养成同情与博爱的态度,能够没有偏见地欣赏与吸收别国的文化,学习外国语;4.使青年一代以理解与合作的精神看待与处理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5.使青年一代树立尊重人权、正确的道德、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为大众谋福利等观念。

该《建议》进一步明确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突出“道德教育、价值教育、公民教育,改变东西方对峙的国际环境”等。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公民与道德方面:自由、平等、人权、消除种族歧视、尊重别人权力以及社会和公民责任。

2.文化方面: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文明遗产,不同生活方式和观点以及学习外语。

3.研究和解决人类主要问题:权力平等和自我选择权、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裁军、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难民、解放运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人口问题、文盲、健康、疾病、饥饿、生活质量、自然资源与环境、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国体制的作用等。

4.其他方面:国际惩罚及解决问题办法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策略等。

1974年的《建议》不仅是理论或学术上的课题设计,而且也是30年来联合国论坛一直探讨的问题。它为以后的国际理解教育拟定了行为框架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它指出教师职前职后教育、教材开发、教学实验与研究、校内外教育结合、成人教育等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上的重要意义;强调积极参与“联合学校计划”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重要性;倡导在历史、地理教学中开展跨文化的研讨与活动;恳请各国政府充分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的作用,并在教育政策、教育观念、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规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五)、80、90年代的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80年代后期,由于东西冷战局面的正渐结束,国际理解教育从政治阴影中走出,迈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