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现实生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论文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些都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使数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数学教学要立足学生生活经验。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
为此,构建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灵魂”。
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如,教学“体积的概念”这一节内容,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诚然,这个实验的内容与“乌鸦喝水”的现象并无二致。
为让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思考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乌鸦聪明,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有的说放进小石子,瓶子里的水面升高了……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我又重点设疑:为什么瓶里放进石子水面会升高?为什么放了许多石子后乌鸦才喝到水?经我这么一问,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说石子重,会往下沉;有的说石子占了一定空间,把水给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只有放了足够的石子,才能把水挤出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逐渐理解了体积的含义。
二、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例谈
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例谈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应试教育观点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应试化的,而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今天的知识学习和储备是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服务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所以我们要认真展开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更开放的数学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百分数”是小学数学中学习的一种数,也是我们生活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数,它最能体现生活于数学之间的鱼水关系。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这节课中是如何体现数学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现实情境中体悟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所以教师应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在“百分数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我在讲台上摆出了伊利酸酸乳、三一牛奶、天友炼乳三种牛奶,然后请两名学生担任超市营业员,我以消费者的身份来购买牛奶,请两名“营业员”给我推荐一种牛奶。
两名“营业员”从价格、数量、口味上给我推荐了伊利酸酸乳。
接着我请两名“营业员”从营养的角度(蛋白质指标)给我推荐牛奶。
两名“营业员”才拿起牛奶,仔细阅读上面各项营养指标。
然后我把三种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写在黑板上:伊利酸酸乳2.5克三一牛奶2.3克天友炼乳4克。
我引导全班同学讨论,在讨论没有结果的时候,我出示第二组数据。
牛奶总重量:伊利牛奶250克、三一牛奶100克、天友炼乳100克。
数据的出现,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快通过已有的知识求出了各种蛋白质占总重量的几分之几。
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分数改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最后比较出了三种牛奶营养成分的高低,从而得出应向消费者推荐哪一种牛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
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
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
新课标下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让数学回归生活摘要: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因此,我们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关键词:建构新知;创设生活情境;感受生活;联系生活;新课程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化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用数学的眼光在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的魅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因此,我们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新课标理论下如何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一、课前收集有关生活方面的信息,为建构新知创造条件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小学生自身累计的生活经历有限,所处家庭、社会与外部环境的不同存在差异。
对于有些新的数学知识模型的建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课前去体验、熟悉一些生活原形,为建构数学新知创设必要条件。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组织教学;巧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让所学的数学知识回归自然,用以指导生活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为他们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
1、整合教学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因此,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
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整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安排了这样的环节:“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时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的比大约时1︰1……”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同时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
2、捕捉生活素材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北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教“千克和克”时,让学生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重量,如:方便面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味袋和包装重5克。
这样,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3、创设生活情境《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小数应用题”时,针对传统应用题教学题材内容封闭,人为编造问题情境,尤其时脱离农村小学生活实际的现状,因此,教学时有必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境。
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才能使孩子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数学课程课标数学家H.Freudenthal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
”新《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如:储蓄、邮政编码、自行车原理、节约用水等,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和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紧密联系着的”,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基于以上认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一、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在自主探究中创造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儿童更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强烈。
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他们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
那不是破坏,那是研究与探索,那是求知的欲望与胆略。
让小学数学从生活情境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让小学数学从生活情境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说到数学很多人的反应就是没完没了的数字、公式,和无穷无尽的计算、解题,无聊极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串串的枯燥数字,等待他们的仿佛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
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从而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
然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学到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并能够较好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个人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有趣的数学、鲜活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所以情境创设要追求真实有效。
比如我在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时先布置学生在家称一称自己有多少千克?并带一千克的苹果或一千克的盐,和一枚2分的硬币。
这就激发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去认识“克与千克”,第二天在班上交流时个个都非常有精神。
这种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求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千克与克”的表象,突破了教学难点。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寻求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来创设情境。
让数学回归生活 提高教学质量
让数学回归生活提高教学质量【摘要】教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与生活融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联系教学质量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1.数学和生活联系的必要性1.1 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学龄期儿童。
他们的理解能力受到年龄的制约。
正由于这一点令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虽然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不是实体的复现或忠实的复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取新的知识。
数学学科的许多定律、法则都是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
对于学生来说过多的机械背诵和记忆,会使他们厌倦,同时会使思维受到禁锢。
将数学内容还原于生活,有助于学生探究和寻找规律,而且将抽象的公式、定律和法则具体化,形象化,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2 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见,新课标非常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结合。
2.利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来提高教学质量2.1 在课上体验——在生活中抽象数学,因此,它有时也是枯燥的、有难度的。
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摘要】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的眼光洞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把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关键词】小学数学回归生活教学策略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的眼光洞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和你的父母一起查找镜子的资料。
这项工作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后理解。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走向日常生活,增加了许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扩大了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思考的空间。
2 把握“生活味”的“度”数学,对儿童来说,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重庆 市 江 津 区高 牙小 学 胡 在 良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我认为应 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 。通过创设生活的教学情境 ,挖掘生活 中的例子。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 内 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 :数 学教 学 生活 化
一
、
活实际 ,首先老师 可以用 多媒体 出示 到超市 购物 的 画面 ,引起学 生的注意 ,问学生 : “ 我们 去超市买 东西会 用到是什 么?”这 时 有 学生就会 说是人 民币 。这 时候老 师可出示课题 :认识 人民币 。 并说: “ 我们买东 西就要用 到人 民币 , 今 天这节课 我们 就一起来 认 识它 。”这样课 堂就活跃 起来 了,学生发现数 学就在 身边 ,生 活 中充满 着数学知识 ,从 而体会到学 好数学 的重 要性 ,无 形 中就 激 发了学 生学 习数学 的兴趣 和调动 了他们的积极性 。 2 . 在 教材例 题中创 设生活情境 教 师在设计教 学时 ,不 能受教材 的束 缚 , 要 学会灵 活处理教 材 。把教材 内容和 生活实 际有机 的结 合起来 。例 如 :教 《 乘法应 用 题与常 见的数量关 系 》时 ,可 以让 学生课前 收集超市 购物结 帐 时的清单 , 从 清单上 找到单 价 、数量 、总价 ,知 道 已知单 价和数 量 用乘法就可 以算 出总价来 ,让学 生认 识到 “ 单 价x 数量= 总价 ” 这 个数量关 系式 ,这 样就把 生活 中的数学原 型生 动地展 现在课 堂 上 ,使学 生眼 中的数 学不再 是简单 的枯燥 的数学 公式 ,而是富有 情 感 、贴 近生活 ,具 有活力 的东西 。因此 ,把 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 置 于教 学 情境 中 ,不 但有 助 于学生 学 习兴 趣与 思 维积 极性 的激 发, 而且 也有助 于提高 学生发 现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3 . 在 练习中创设生 活情境 在 练习过程 中创 造性地对 教材 内容进行 还原 和再创 造,将 数 学 练习融合 于生活 中 ,就可 以使原有 的练 习为我 所用 。如 教 《 认 识 人民币 》 一 课 ,在 学生对人 民币有 了比较深 的认识后 ,练习 中 创 设超市购物 的生 活情境 ,组 织学生进 行小组活 动 ,用学 具 ( 人 民币 ) 按 出示 的物 品标价付 给小组 中的收银员 ,收银员按 标价收 钱 并负责找钱 ,其他 同学评价 他们 的交 易是否正 确。这样 用模 拟 的生活体验把 人 民币的应用掌 握起来 ,让 学生通过 买卖物 品 ,在 生 活中体验知 识 ,起 到 了巩 固知识 的作 用。这就是从 生活 中让 学 生 提炼数学知 识 ,然 后在情境 中巩 固所 学的新知识 ,感受 到数 学
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增加了第3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一、技能训练“生活化”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一年级的“圆柱、正长方体、球的认识”,通过看一看(看圆柱有什么感受?)、找一找(学具盒中哪个是圆柱)、摸一摸、比一比(它们是圆柱体吗,鸡蛋、灯泡等的形状是球吗?)、想一想(生活还有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玩一玩(玩玩圆柱,你发现了什么?)等活动,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这样组织教学:出示一个圆形铁圈后,师问:看了这个铁圈,你们想知道什么?(周长)要知道周长,有什么办法?生1:用绳子绕铁圈一圈,再量出绕铁圈一圈绳子的长度,可以知道铁圈的周长。
生3:用铁圈在桌子边沿滚一圈,再用尺子量出滚过的长度,同样可以得出铁圈的周长。
师:你们真聪明!都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现在用你们所研究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小铁球转一圈的周长是多少?(师边讲,边演示)生:(疑惑数秒,犯难了)怎么求呢?刚才的方法都不管用了。
如上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整个学习过程是亲切、自然、具体、现实,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记得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分米的认识”感触颇深。
“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含个体和群体)在课堂中“活”起来。
如: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我先出示一份学生日记:今天早晨,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做到了4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的听课。
我刚读完,一些学生就开始笑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呢?生:怎么会有4米那么高的凳子啊!师:那改成4厘米呢?生:4厘米不行,太小了!师:看来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对,怎么办呢?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由此引出课题:分米的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长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来认识分米、建立对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然后联系生活,我问:“你能找出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吗?(学生有的仔细观察教室有的在认真思考……,不一会儿都举起手来。
)生:讲台上粉笔盒的高度、我的文具盒的宽度、我这支(用了一些)铅笔的长度、我们家用的水杯的高度……。
然后再出示1米长的小棒,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来知道米和分米的关系。
随后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课桌的长度,学会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
在学生认识了分米,知道了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自学教材例3,在小组里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研究如何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 教学研究 * 如何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发布时间:2022-08-23T17:42:39.75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2期作者:郭海妙[导读] 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数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较为紧密,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要点,鼓励学生站在专业的角度分析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老师需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合理利用,将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融为一体,坚持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明确前期的教学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有效设置来揭示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让学生在主动分析的过程之中。
郭海妙广西岑溪市马路镇车垌小学 543200【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数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较为紧密,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要点,鼓励学生站在专业的角度分析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老师需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合理利用,将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融为一体,坚持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明确前期的教学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有效设置来揭示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让学生在主动分析的过程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023-01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新课标进一步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其能够进一步应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激发自身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发现数学课堂的魅力,进而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以实现全面发展。
一、在生活中挖掘素材,提高课堂效率。
要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生活为导向,关键是教师要懂得如何挖掘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并将其与课堂教学灵活结合。
小学数学知识的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对小学生来说仍然很困难。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帮助,挖掘生活现实与数学理论的密切关系,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智慧课堂1232019年第34期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杜霜梅/吉林省榆树市第二实验小学校...摘要:在最近几年里,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一直在进行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现在小学学校采用的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有着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
同样,在生活当中也到处都有数学。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来自生活,也为生活而服务。
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题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引导出数学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的生活和数学互相关联。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
我觉得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是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特点,这是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发展趋势。
一、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因为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解答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难题,所以数学和生活是离不开的。
在以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太枯燥,小学生们每天面对一连串的数字和不计其数的抽象图形,根本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就这样一直下去,学生们会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从此就不再喜欢去学习数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放入课堂中,让课堂内容与学生更接近,使数字向生活化转变,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更深的了解数学,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增加学习兴趣,能够自主的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难题。
二、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因为以前小学的教学太过于传统,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直接传授书本内容的,老师教的乏味,学生学得也累,学生并且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今时代我们就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从教学的观念、行为等入手,来表现出现代教育模式的价值和重要性,使现代教学走近实践生活中,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小学教育事业创造条件和打下基础。
回归生活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越 高 。所 以 , 教师 要 善 于 挖 掘数 学 内容 中 的 生活 情 境 , 数 学 贴 让 近生活 , 要尽 量去创 设一些 生活情境 , 从中引 出数学 问题 , 并以 此让 学生感受到数 学问题的存在 , 引起 一 种 学 习 的 需 要 , 而 从 使 学 生 能积 极 主 动 地 投入 到 学 习 、 索 之 中。 探 三 、 归生 活 的小 学 数 学课 堂不 可 走 失 了 自己 回
一
、
数 学 是基 础 教 育 的核 心 课 程 , 学 教 育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直 接 数 影 响 着 教 育 的质 量 , 才 素质 的 培 养 。 我 国 目前 的教 学 改 革 就 人 小 学 数学 来 说 , 主要 是转 变 教 师 的 知识 传 授 方式 和 学 生 的 学 习 方式 , 促进 学 生 的 发 展 。数 学 既是 认 知 的 , 是 社会 的 ,数 学课 又 ( ( 程标 准》 出 :数 学 是人 们 生 活 劳动 和 学 习必 不 可少 的工 具 。” 指 “ 生 活 离 不 开 数 学 , 学 离 不 开 生 活 。 《 学 课程 标 准 》 出 :数 数 数 指 “ 学 是 人们 生活 劳 动 和 学 习必 不 可 少 的工 具 。” 活 离不 开 数 学 , 生 数 学 离 不 开 生 活 , 然 数 学 来 源 于 生 活 , 么 我 们 的数 学 课 堂 既 那 就 应 该 遵 循 源 于 生 活 , 于 生 活 的理 念 , 重 数 学 在 生 活 中 的 富 注 应运 , 数 学 知 识 更 贴近 于 学 生 的 生 活 。许 多 数 学 知 识 在 我 们 使 的 生 活 中都 有 原 型 , 为教 师 在 课 堂 上 就 要十 分 重 视 学 生通 过 作 日常 生 活 所 形 成 的数 学 知 识 和 经 验 , 加 以 正 确 引 导 、 掘 和 并 挖 利 用 , 数 学 的 眼光 关 注 现 实 生 活 , 强 “ 校 数 学 ” 现 实 生 用 加 学 与
试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
一
、
4 .运用 多媒体 创设情 境 。多媒体 具 置学生用硬纸板做 一个 长方体模型 ,学生 活化的前提 教学树立服 务意识 ,是教学活动 中教 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 的形状 是长方体 ,长 有直观 、形象 、具体 、生活化的特点 ,运 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 ,有利于突 出教师 的 方体有什么特征 ,怎样做才美观大方 。第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
声”地引导学生探究 、获取知识 ,学会思
维。
活 化 的基 本 途 径
三 、善于创设教 学情境是数 学课堂生 步加 减的应 用题 ”时 ,要求每个小组的同 学可 以邀请别组 的同学参 加 ,小 组人数可 创设教 学情境是模 拟生活 ,使课 堂教 以比原来的人数多 ,也可以比原来 的少 。
例如 ,推导长 方体的体 积公式 ,首
第 一小 组 :我这 组 原来 6 ,走 了2 人 先取 一排4 个棱长是 1 厘米 正方体拼成的长 学 更接近 现实生活 ,使学生如身 临其境 , 人 人 方体 ,长宽高与体积( 1)立方厘米 , 如见 其人 ,如闻其声 ,加强感知 ,突 出重 人 ,来了4 ,现在有8 。 4l 4 问 :谁能把 第一小组人 员变化情 况列 然后取三 排同样长 方体摆 3 一层 ,长宽 点 ,突破 难 点 ,激发 思 维 。课 堂教 学 中 排 6 2 4 8人) 如 何创设 教学情 境呢 ? 下面 是几种 常见做 成式子?— + = ( 高与体积( 1 立方厘米 ,再取6 同 4 3 1)2 排 法: 问 :淮把它编 成求 “ 现在有多少人 ” 样长方体摆渊 E层 ,长宽高与体 积( 2 4 2 3 1 .运 用实 例创 设情 境 。如 教学 循环 的应 用题 ? )4 2 立方厘米 。经过 操作 、观察 、思考 , 第-." :我这组 原来6 ,先来了2 Td 组 人 学生发现长方体 的体 积等于长 、宽 、高的 小 数概 念 时 ,让 学生 讲 永远 讲 不 完的 故 从 ・ 人 1 乘积 。此过程 ,教师指 导学生操 作 ,引导 事 , “ 前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 老和 人 ,后面又来 了3 ,现在有 l人。…… 从 通过若干个小组 的汇报 训练 ,学生在 学生观察和有 意识板 书就 是对活动主体的 尚在说 : ‘ 前 ,山上有座庙 …… 一 ’, 通过实例初步 感知 “ 不断重复” ,再举 出 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 的应 用题学习 。 服 务。 水一汽一云一水 ”的循环 , 总的来说 , 教师要 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二、 善于研 究生活 中的数学 是数学课 自然现象 “
让数学学习回归现实生活
、 江数学学 通州 小学 一 0) 曹 迅 习 回归现实 生活 江苏 南 通市 ( 一
是 一 个 东 西 ,不 是 两个 东 西 ” “ 们 ;我
陶 行 知 先 生 曾 说 :教 育 与 生 活 “
解 决 现 实 中 的 问题 , 仅 激 发 了 学 生 学 习的 兴 趣 , 提 不 还 高 了学 生 用所 学 知 识解 决实 际 问 题 的能 力 。
知 识 , 学 生 感 受到 数 学 知 识 就 在 自 使
己 身边 , 自己 的生 活 中 处 处 都 有数 学 问题 , 自己 的 生 活 实 际 与数 学知 识 本 身就 是 融 为 一体
的。
例如 , 在教 学 “ 的 认 识 ” , 过 反 复 挖 掘 教 材 , 圆 时 经
深 信 生活 是教 育 的 中心 ” 。小 学 生 应
学 习生 活 中 的 数 学 , 习 “ 学 自己 的 数
如 有 一教 师 在 教 学 “ 分 数 的 意 义 ” , 让 学 生 百 时 先
说 说 生 活 中 见 到 的 百 分 数 ,然 后 再 出示 一 组 生 活 中 搜
学 ” 自新 课 程实 施 以来 ,数 学 源 于 。 “ 生 活 , 用 于 生 活 ” 一 思 想 已被 越 又 这
问题 有一 个 清 晰 的认 识 。” 学生 带 着 寻 求 问题 答 案 的 急 切 心情 进 入 了 对新 知 识 的 学 习 。
生 活 化 , 现 了在 获 得 数 学 知识 , 步 形 成 良好 的 思 维 体 逐 品质 和 运 用 数 学 知 识 的 同 时 ,让 学 生 在 丰 富 多 彩 的 现
来越 多的 教 师 所 接 受 , 逐 渐 成 为 广 并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不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
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乐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和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
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
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
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回归现实生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才会更有激情。
一、创设实际情境,激活数学热情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教学中应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用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教学《利息和利率》时:课前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银行进行参观、调查,特别要注意的是银行利率,将自己的压岁钱进行储蓄,亲身体验一下储蓄、取钱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问题自然而然就来了,“利率是什么啊”?“怎样计算利息”?“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
上课时,再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学生会把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交流。
这些成果来自于学生的实践,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就会感觉到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同
在!
二、积累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数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学“确定位置”时,在课的开头设计了“向老师介绍你自己”这样一个感兴趣且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参与的欲望,使他们感受到:要确定一个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知道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再设计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新座位这样一个环节,游戏规则是:我说数对,指名叫学生迅速地到那个新位置上去。
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迅速而愉快地找到了新位置。
再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的。
学生经过细致的观察,有的说,我们坐的
学桌就是对称的;我们人体本身就是对称
的……;大大丰富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就在我们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有了这些设计,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
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而应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积累、升华、自悟自得。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要感到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原来是如此的熟悉,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三、体验实际数学,运用领悟数学
数学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在生活中验证,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
从具体生活实例中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
如:下午放学回家,路上大约用了40分钟,回到家正好是5时30分,推算出放学时间是几时几分;再如:到超市买物品,用去4元5角,口袋里还剩3元,推算出去超市时口袋里原有多少钱等等。
再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日常购物问题等等,均发生在身边,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总之,让数学回归实际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