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运动:缘由和启示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的论文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提要:20 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危机、政府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同时又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各国进入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
在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中,“ 新公共管理”的政府管理模式成为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改革;效率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涵义“新公共管理”最早是由胡德于1991年在一篇名为《一种普适代写论文性的公共管理》的文章中提出的。
胡德将20 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纷纷掀起的政府改革运动称作“新公共管理”运动。
胡德将“新公共管理”看作是一种以强调明确的责任制、产出导向和绩评估,以准独立的行政单位为主的分权结构(分散化),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技术、工具,引入市场机制以改善竞争为特征的公共部门管理新途径。
胡德所归纳的新公共管理的七大理论原则都可以为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思想指导和价值归属。
这七大理论原则包括:1、政府部门内的职业化管理。
2、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
3、更加强调对结果的控制。
4、政府部门内单位的分散化。
5、在政府部门内引进竞争。
6、强调在政府部门内运用私有工商管理的方法。
7 、强调成本概念。
新公共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如“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企业化政府”、“重塑政府”、“后官僚制典范” 、“新公共管理”等,这反映了人们对正在发生的行政改革的不同看法。
尽管如此,他们确实存在着某些共识:“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中的效率转变到极大地关注管理结果以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按照波立特在《管理主义和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一书中说的,“新公共管理”主义主要是由古典泰勒主义的管理原则所构成,即强调的是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因此“新公共管理”也被称为“新泰勒主义”。
浅析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浅析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摘要】:文章对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兴起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公共管理并非是传统管理模式的简单修补,而是一种新范式的结论。
【关键词】:管理主义; 新公共管理; 结果导向在当今社会,政府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成为控制社会、影响社会的最大两股力量。
我国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政府也在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体系。
对于公共行政的研究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产生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公共行政几乎涉及人类事务的各个领域。
但就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公共行政主要是在管理学意义上被理解的,即是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协调人们的活动,分配社会资源。
公共管理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内容:结果、过程、公共性,而这三方面内容是相互矛盾的。
基于解决矛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公共管理区分为两派:即传统管理和以政府再造、政府革新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90年代初开始,新公共管理开始在美国受到重视。
与传统公共管理的发源相类似,这一新途径主要也是为了改革政府以面对各种难题。
当时西方政府面临有以下危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
这三种危机中,财政危机是最主要的。
西方的财政危机源于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质疑,凯恩斯依据三大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必须改变自由放任和财政平衡预算原则,加强政府干预,实行赤字预算,通过扩大政府开支以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复苏,即“举债支出虽然‘浪费’,但结果倒可以使社会致富”。
[1]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政府实施了赤字财政政策,即不以当年财政收支平衡为目标,政府有意识利用财政盈余和赤字调节经济。
解决财政压力有三个基本途径:税收、借款和印制钞票。
如果政府希望维持币值的稳定,就不能无限量的印制钞票,否则通货膨胀就是必然的结果,而借款必须支付利息,这会造成必须增加未来的预算来偿付。
世纪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于
世纪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于世纪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批判和改革。
本文将从新公共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以及对公共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公共管理的概念新公共管理,简称NPM,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一种改革思潮。
它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和经济效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追求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新公共管理的特点1. 简化行政程序:新公共管理强调简单、高效的行政流程,减少冗长繁琐的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2. 强调结果导向:新公共管理注重工作成果,以绩效为导向,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机制,激励公共机构的绩效改进。
3. 强调市场化运作:新公共管理强调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原理来管理公共事务,引入竞争机制、外包和特许经营等手段,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4. 重视市场信息:新公共管理认为市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强调服务导向: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要以市民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三、新公共管理的原则1. 市场原则:强调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绩效原则:以绩效为导向,强调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
3. 去中心化原则:通过下沉决策权,推动更多的决策权下放到基层,提高行政效率。
4. 去除重复原则:减少公共机构之间的重复工作,提高效率。
5. 市民参与原则:强调市民的参与和合作,提高公共事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新公共管理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 影响公共管理的指导思想: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机制和市场导向的管理方式,影响了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
2. 促进行政效能的提升:新公共管理倡导简化程序、结果导向和绩效管理,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3. 增强公共服务的质量:新公共管理注重市民参与和服务导向,推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的提升。
4. 改善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新公共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罗森布鲁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评价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罗森布鲁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评价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1.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臃肿、人浮于事,而使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这一思想是值得借鉴的。
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
尽管政府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或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并不完全合适,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
将企业管理的讲究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增强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3.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
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领域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财政的压力。
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
4.新公共管理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尚处于法制不健全,制度供给不足的阶段,建立健全法制,完善规章制度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5.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进行。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涵义指取代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力图将企业管理和私人管理方法运用于公共部门,及进行改革政府或重塑政府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2、公共部门的涵义指为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严重财政危机、预算赤字,失业及经济增长停滞。
(2)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3)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
(4)西方国家间的(与日、德)产业竞争。
(5)传统官僚体制低效、缺乏弹性、僵化。
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内容(1)注重科学管理、绩效评估和管理效率。
(2)引进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部门间的藩篱,构建网络型组织。
(4)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5)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5、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1)采取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时注重战略管理作用(中国梦)。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分离,并承担相应责任。
(3)改变组织结构,改革官僚体制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大部制)。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来评价组织绩效,使组织绩效可测量(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 。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从传统公共服务方式,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进行组织变革。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型的公共组织,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机构提供。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1、影响范围这场运动肇始于英国,随后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而扩大至欧美发达国家,然后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
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邓伟志教授在浙江省行政学院的讲演二十年来,尽管“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受到各种指责和批评,但它还是像一股旋风,从现代政治理论的发源地英国,渐渐刮遍了大半个地球,成为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时代潮流。
对今天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理论上讲,“新公共管理运动”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模式,引进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
西方人做事大概总是爱考虑成本和收益,最后把这一套做法干脆也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令人耳目一新。
邓伟志讲演者小传1938 年生于安徽萧县。
1960 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海分社从事理论研究。
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协委员、上海市作协理事、全国政协常委。
著有《天体的来龙去脉》、《学派初探》、《伪科学批判记》、《中国家庭的演变》、《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家庭的明天》、《妇女学呐喊》、《我的家庭观》、《我的社会观》、《家庭社会学》、《思想之旅》、《我就是我》、《邓伟志杂文集》、《新三家村札记·邓伟志卷》等20 余部书,论文百余篇。
社会学著作曾获中国图书奖,杂文曾获林放杂文奖。
20 世纪80 年代,从英美国家开始,着手进行政府改革,延至21 世纪初。
二十多年来,一场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浪潮正汹涌澎湃,奔腾向前。
这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或称“政府再造运动”。
公共管理是涉及保障公民权利、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处理社会冲突、化解社会危机的大事。
毫无疑问,这是全社会的大事,同时也是政府的份内事。
一般来说,在和平时期,经济发展的年代,政府的公共管理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追求的是尽量不造成大的社会动荡,所以政府的公共管理和行政机构天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不会主动去追求自我改革。
新公共管理运动:缘由和启示
新公共管理运动:缘起、内容和启示黄立波【摘要】:20世纪后期,西方各国相继步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大工业时代形成的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许多国家面临着僵化的官僚体制所带来的财政、管理与信任危机。
为了解决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弊端,使陷于困境的行政活动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行政改革的浪潮。
综观各国的行政改革,尽管由于国情的差异,其在改革的内容、策略、规模和力度等方面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即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重塑政府,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以一种新公共管理行政模式(NPM)取代传统的官僚制行政模式。
在全球互动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的时代,当前中国即将进行的新一轮行政改革不可能不受到这一潮流的影响,而且,借鉴西方行政改革最新的理念与方法向来是我国行政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20世纪后期这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改革浪潮进行分析和介绍,并结合中国国情探讨其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改革/新公共管理/启示ABSTRACT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started from the late 20th century and was the result of certain social, political, econon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in western countries. To some extent, it also reflects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odern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 theory of private sectors, the NPM intends to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 to public organization and emphasizes the customer-orientation service.In additional to these, it claims to adopt managing methods of private sector to improve standar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illustration to the backgr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NPM, tries to research on its applications to Chinese conditions. In the period of “global village”, Chinese administrative reform will inevitably be influenced by the NPM, moreover,to study the western experience is the hot topic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So the research of this article has grea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 administive reform, new public management, revelation1 公共行政发展的新趋向1.1 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1.1.1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关系面面观在学术界,对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和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的关系存在诸多的争议。
_新公共管理_运动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天府新论2003年第4期(总112期)“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刘 力1 张 源2[摘要]“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观点是:政府公共政策化;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等。
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对“新公共管理”这一早已引进中国的西方行政改革模式重新加以审视和解构。
结合我国行政改革的现实状况,分析其主要观点,借鉴其做法,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改革;官僚制;公共行政[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3)04—067—04[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法律与政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教师 北京 100875一、“新公共管理”的模式概念“人们经常说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因而,理论应当出现在实践之前。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加常见的是先出现一个社会实践,然后才出现理论。
‘新公共管理’(如果我们能将其称为一种理论的话)的产生也是如此。
”〔1〕“新公共管理”最早据说由胡德(Christopher H ood)在1991年提出。
在一篇名为《一种普适性的公共管理?》的文章中,胡德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以及其它经合组织国家纷纷掀起了政府改革运动。
胡德将这些改革运动称作“新公共管理”运动。
我国学者方克定根据西方学者的论述,将当代西方政府改革实践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地处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不同程度上推行新公共管理的改革(其中,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堪称系统化的改革,美国属于渐进式的改革,加拿大居于二者之间);二是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实行连续或不连续的渐进主义改革,它们都受到新公共管理的影响(其中,有合作主义传统的瑞典有时被列入第一类,而德国则具有明显的渐进主义特征);三是南欧半岛国家意大利、希腊的为争取行政合法性或强制性制度化的改革,西班牙似乎兼有二、三的特点。
第四章:新公共管理范式
小结
( 1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理性 经济人”范式,然而由于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 个人的合理选择必须依赖于其他人选择的合理 性。这就是公共选择理论所关注的理性的人如 何协调各方的选择以实现它们的互利。 ( 2 )公共选择理论要求关注如何制定正确的 策略和机制,以使社会能够从个人的各种合理 选择中产生一个单一的合理而公正的选择以实 现公众利益最大化。
(2)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 1)里根政府的意识形态重塑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近50年历史的民生主义意识形态。 “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政府就是问:
市场至上、个人自由、政府最小化与社会最大化。
开展“政府收缩计划”:推行福利制度改革、 放松管制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第四章
新公共管理范式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管理主义运动” “市场化的行政改革” “企业型政府” “重塑政府运动”
1、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原因 (1)西方国家出现的三大危机 “凯恩斯主义”的失败 财政危机、效率危机、信任危机
“在10年里,财政赤字失去控制,全国的债务超 过了4万亿美元,平均每位男人、女人和小孩16600美 元。但赤字还只是冰山一角,在其下面,美国人相信, 还存在巨大的看不见的浪费。联邦政府简直就是破产 了” ——戈尔
)
•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 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 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 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基本假设:经济人 经济市场 消费者与厂商 货币 经济决策 政治市场 选民、利益集团、 政治家、官员 选票 政治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 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 (1)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 不论是经济行为还是政治行为,其结果都应从人类 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2)人的经济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一样的,无论 处于什么位臵,追求私利和个人效用的最大化都是 最基本的动机。 (3)交易政治学:认为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一样, 其行为的基础仍然是交换行为,是利益的互换。
新公共管理概念对中国政府管理改革启发
新公共管理概念对中国政府管理改革启发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1.新公共管理理论定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针对政府公共行政效率低下,高额财政赤字,以及高昂的社会成本等问题,在公共部门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采用商业管理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绩效化、分权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为三大核心主题。
2.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念。
(1)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政府管理引入市场化机制,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转包的方式促进竞争,削减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2)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将大量决策托管给专家,避免政客、官僚为了自身和集团的利益而产生的随意决策。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要采取授权或分权的方式来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改变绩效考核方式方法,从注重考核遵守规定而负责的体制向为取得成果而负责的体制转变。
新公共管理认为要加强以3E(即Economy经济、Efficiency效率、Effectiveness 效益)为标准的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通过评估,对政府部门的业绩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现状自改革开放,我国公共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政府本身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的改革不彻底;领导者的素质制约管理效率的提高;政府部门预算体制薄弱,监督和管理手段不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不全面。
三、新公共管理模式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1)依据国情,建构官僚制为主,新公共管理为辅的行政模式。
官僚制刻板僵化,新公共管理灵活,建构官僚制新公共管理相结合的行政模式,可协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消除官僚制弊端彰显两者长处。
【推荐下载】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探究
[键入文字]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探究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文章通过总结新公共管理理论,结合我国公共管理实际,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一起启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
这场运动对西方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不强调集权、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
而关键也是最具有质感的口号是用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来代替受同志结构羁绊的官僚政府,以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腿功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
根据西方行政学者们的论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以下主要观点:
1。
欧美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相关举措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相关举措,以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和运动,它起源于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范式的转变。
如休斯所说:“新公共管理的采纳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新范式的出现。
”总体而言,新公共管理具有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困境,都实行了政府改造运动。
虽然这一改革浪潮在各国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将私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原理和技术运用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
本文主要通过列举不同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的举措来总结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美国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摇篮,自罗斯福政府开始。
美国积极采用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政策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管理者则,但随着经济坠入长期的滞胀中,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赤字,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时候的人们意识到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职能,通过政府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里根政府时期,人们认识到“政府不是处理问题的办法,而是问题的本身”,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日益突出,公众对政府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因此对行政的改革迫在眉睫……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自里根政府时期开始,到了克林顿政府时期,这种改革显露出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变革特征。
1.在里根政府时期,其主要采取的是大规模削减政府机构和收缩公共服务范围的政府收缩计划,当时负责推行其改革措施格鲁斯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将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以提高政府的效率。
其做法主要有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如1984年联邦政府把原来由联邦政府主管的食品券,未成年家庭儿童补助等44项福利项目改由州和地方政府管理,明确财政收支划分管理权限,对社会福利实行分权管理。
另一项做法是放松管理制度,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干预的范围和程度,实行更大的市场化,如1981年里根政府对工商业管理规则进行改革,极大的放松了管制对象和管制内容…2.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史称再造政府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更加进取和勤政的政府,并坚持顾客导向,结果控制,简化程序和一削到底的原则。
第二章新公共管理运动解析
– 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评价
----与西方工业社会的政府管理相适应的, 这种模式曾在公共管理中发挥过重要的、 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西方世界由工业化社会向后 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转变,传统的公共 行政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它的基本原 则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并在实践中逐渐失 效或过时。
• 公共行政模式----区分决策者和执行者 • 管理主义模式----对产出和结果负责
-------管理者与政治权威、及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必然 变化 • 本质:NPM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它表现为 要求公共部门转换机制并改变其与政府和社会的关 系。(欧文.休斯)
六.“新公共管理”的不同模式
A.“企业化政府”模式 –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或译《重塑政
• 新公共管理学者认为:以官僚制为基础的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将被以市场为基础的 新公共管理范式所取代。
• 各种私人机构和社会团体也参与到公共产 品的提供中来,不同政府机构也为提供相 同的公共产品而展开竞争。
Hale Waihona Puke 四.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战略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行政 过程的政治》: •精简----缩小政府规模 •重建----变革组织流程提高效率,自上而下 •不断改进----职员合作以改进质量回应顾客, 自下而上
改革的战术:元工具
• 绩效预算 • 灵活绩效框架 • 竞标 • 公司化 • 企业基金 • 内部企业化管理 • 竞争性公共选择制度 • 凭单制和补偿计划 • 全面质量管理 • 企业流程再造 • 选择退出和或特许制度 • 社区治理机构
改革的战术:新工具
市场化工具 • 民营化 • 使用者付费 • 放松管制 • 合同外包 • 分权 • 内部市场 • 产权交易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
革的一种催化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建立起灵
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发展的表现:
(1)网络化使政府人员大幅精简,极大地提高政府的 行政效率
(2)政府公共职能转变和重新定位
(3)政府与公民交流的方式更为直接
(4)地方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
(5)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改善经济方面负有更强大的责任
新公共管理理论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 重视的不是管理中严格的程序、过程、规章制度等 的投入,而是管理活动的产出与效绩,应关心公共部 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能够主动、灵活、 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 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 政府管理中资源配置应与管理人员的业绩和效果相 联系;在酬金上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传统的任务来 付酬;在对财力和物力的控制上,强调采用根据效果 而不是根据投入多少来拨款的预算制度,最终体现 的是对管理效益的关注。
遍性。
——温森特·怀特
以管理而非政策为焦点,以业绩评估和效率为焦点;将公共
官僚机构分解成各种建立在使用者付费基础上的处理事务的机
构;准市场的使用和合同承包以培育竞争;一种强调产出目标、
限制性项目合同、金钱诱因和自由裁员的新管理风格。
——罗德斯(W. Rhodes)
(一)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
1、以效益为主要的价值取向。
包括向职业化管理的转变、标准与绩效测量、产出控制、
单位的分散化、竞争、私人部门管理的风格和纪律与节约七个
方面。
——胡德(C. C. Hood)
强调职业化的管理、明确的绩效标准和绩效评估;以结果
而不是以程序的正确性来评估管理水平;看重金钱的价值;对消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摘要】: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开创了公共管理的新视角,该理论所倡导的管理主体多元化,把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等新观点对于我国公共管理有诸多借鉴意义。
文章通过总结新公共管理理论,结合我国公共管理实际,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一起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第三部门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
这场运动对西方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不强调集权、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
而关键也是最具有质感的口号是用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来代替受同志结构羁绊的官僚政府,以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腿功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
根据西方行政学者们的论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以下主要观点:第一,区分”掌舵”与”划桨”职能,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只是起到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的作用。
这样可以形成小规模、成本低的有限政府。
在公共管理事务中,除政府外,还有应有非政府组织、非盈利驻足、社区组织、公民自治组织等第三部门和私营机构。
政府应该是多元管理主体的组织者、协调者,是多元管理主体的核心。
第二,政府应以顾客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提出顾客导向,要求政府在管理中把公民当作顾客,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各种具体措施给公民提供”用脚投票”自由选择服务机构的机会,并定期广泛征求公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
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政府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这场席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运动有诸多称呼:“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或“企业型政府”。
到90 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这场运动从两个方面看是国际性的:首先,它已经从起初欧洲几个国家扩展到了蒙古、瑞典、新西兰和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其次,改革范围很广,政府已经利用管理改革来重塑国家的作用及其与国民间的关系。
一.英国的改革1.1 撒切尔改革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
它们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是撒切尔改革的思想基础。
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三项:第一,国有企业私有化。
这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率提高。
第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住房私有化,减轻政府的住宅支出,增加财政收入。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补贴标准,减少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改革英国社会保障中的一些惯例。
例如:1980年,政府宜布津贴只能和物价挂钩而不能和工资挂钩;对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私有化。
私有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国民医疗保健的改革上。
第三,教育改革:实行代全国统一课程,和“全国统一测试”;扩大家长择校权;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让私人企业参与教育。
第四,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雷纳评审与下一步行动计划。
撒切尔的改革有效遇制了英国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恶化,井使之有所好转,引领了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革的浪潮,减少预算赤字,提高政府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
但同时,公共开支井没有得到有效削减,失业率居离不下,贫富差距拉大,机构庞大导致协调控制困难。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困境,都实行了政府改造运动。
虽然这一改革浪潮在各国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将私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原理和技术运用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
它对以往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采取了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要求建立与以往不同的公共行政模式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管理组织。
虽然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条件,但是其独特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对世界任何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文试图在对西方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和特征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挖掘可供当前我国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借鉴的经验。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涵及实质“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和运动,它起源于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范式的转变。
有如休斯(O Hughes)在《公共行政与管理》一书中所说:“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已发生了转变,曾经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那种刻板(僵化)、层级官僚体制形式逐步转变为一种灵活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形式。
后者并不是一种改革事务或管理方式的微小变化,而是政府作用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的一种深刻变化。
传统的公共行政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受到怀疑。
新公共管理的采纳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新范式的出现。
”总体而言,新公共管理具有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和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其理论支点的话,那么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行动都是为追求自身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利益)的假设中获得政府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益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对比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
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一种旨在改革和改善公共部门管理的运动。
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
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通过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本文将探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原则、方法以及对公共部门管理的影响。
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面临着公共部门效率低下、财政紧缩和公众对政府效能的不满等问题。
此时,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盛行,主张减少政府干预,鼓励市场竞争和私有化。
与此同时,管理学领域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即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将市场原则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技巧引入公共部门,以期提高效率和绩效。
原则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原则是市场导向、客户导向和结果导向。
市场导向意味着公共部门应该模仿市场机制,引入竞争,鼓励创新和效率。
客户导向强调公共部门应该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结果导向意味着公共部门应该关注实际成果和绩效,以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
方法为了实现新公共管理的原则,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分权和去中心化。
这意味着将权力下放给较低级的组织和个人,以提高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引入市场机制,例如竞争性招标和合同管理。
这样可以引入市场竞争,促进效率和创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绩效评价和目标管理,用于评估和监督公共部门的绩效。
影响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共部门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公共部门的改革和现代化。
公共部门开始采用更灵活和有效的管理方式,以提高效率和绩效。
其次,它改变了公共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传统的垂直管理结构逐渐转变为扁平化和分权的组织结构。
第三,它促进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伙伴关系。
公共部门开始与私营企业合作,通过外包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最后,它引入了一系列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如绩效评价、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用于监督和管理公共部门的绩效。
然而,新公共管理运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公共管理运动:缘起、内容和启示黄立波【摘要】:20世纪后期,西方各国相继步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大工业时代形成的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许多国家面临着僵化的官僚体制所带来的财政、管理与信任危机。
为了解决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弊端,使陷于困境的行政活动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行政改革的浪潮。
综观各国的行政改革,尽管由于国情的差异,其在改革的内容、策略、规模和力度等方面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即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重塑政府,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以一种新公共管理行政模式(NPM)取代传统的官僚制行政模式。
在全球互动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的时代,当前中国即将进行的新一轮行政改革不可能不受到这一潮流的影响,而且,借鉴西方行政改革最新的理念与方法向来是我国行政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20世纪后期这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改革浪潮进行分析和介绍,并结合中国国情探讨其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改革/新公共管理/启示ABSTRACT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started from the late 20th century and was the result of certain social, political, econon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in western countries. To some extent, it also reflects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odern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 theory of private sectors, the NPM intends to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 to public organization and emphasizes the customer-orientation service.In additional to these, it claims to adopt managing methods of private sector to improve standar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illustration to the backgr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NPM, tries to research on its applications to Chinese conditions. In the period of “global village”, Chinese administrative reform will inevitably be influenced by the NPM, moreover,to study the western experience is the hot topic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So the research of this article has grea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 administive reform, new public management, revelation1 公共行政发展的新趋向1.1 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1.1.1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关系面面观在学术界,对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和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的关系存在诸多的争议。
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1)公共管理等同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支。
(3)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模式。
1.1.2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差异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两者在词义和内涵上有着不同的含义。
(1)两者在词义上的差异在英文中,“公共”有公有的、公众的、公立的、公用的、公开的等多种含义,而“行政”与“管理”是有不同的含义的。
“行政”有控制事务的方向、运用合法权力处理事务等含义,“管理”有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特别是指商业活动项目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控制等执行功能。
一般认为,“管理”的范围比“行政”更加宽泛和具有综合性。
在本文中,我们更倾向于这样界定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公共行政是公共权力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处理公共事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两者在内涵上的差异在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
也就是说,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在狭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是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
由于现代政府是公众权力的执行者,承担着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上的管理人角色,因而如何保持公众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是政府管理或公共行政必须考虑的问题。
公共管理力求动员一切可以调动和利用的力量,构建一个以公民社会为背景,以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多元参与和合作为特征的新格局。
1.2 管理主义发展的新趋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大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了一场时间跨度、改革力度都空前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学术界对这场改革运动有不同的称谓,诸如“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企业型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后官僚制典范”等等,但人们更经常地冠以这场行政改革运动以新公共管理的标签。
新公共管理的出现被称为公共行政管理范式的转换,体现了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方向性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各国面临着经济、政治、社会困境以及政府自身所面临的种种弊端,迫使政府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开始寻求有效的治理工具以替代过时的传统行政模式。
管理主义再次引起了政府的关注,成为政府改革和再造的新工具。
但是,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中重新出现的“管理主义”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主要包括:1.2.1 市场价值的回归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不仅能纠正政府的种种弊端,而且市场的价值要远远超越政府自身的价值。
一是市场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是市场可以带来更多的“自由”,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的选择。
1.2.2 新的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主义体现了一种新的治国理念和政治主张。
新公共管理运动采用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中的一些理念来改革政府,并被西方各国普遍运用,成为政府改革的思想理念。
1.2.3 政府管理技术的创新“企业再造”的示范作用深刻影响了处于困境中的政府管理者,西方各国在行政改革中纷纷采用企业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这些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成为政府再造的“主要武器”。
2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社会动因新公共管理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动因,概括而言,这种社会动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2.1 全球化的推动全球化是各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外在压力之一。
主要表现在:2.1.1 全球化的“世界规则”的要求全球化是各国政府公共行政面对的新环境,它形成了一种面对和解决全球性社会问题的新关系。
这种新关系使本土性在全球化的逻辑框架内运行,并意味着世界各国都要根据这种新关系进行改革,使本国政府管理的理念、政府职能和运作方式与之相适应。
为了和国际惯例接轨而实行公共部门管理改革,是近年来许多国家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2.1.2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全球化内容甚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全球化运动的核心。
经济全球化使经济资源超越政治上的国界而自由流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这就要求各国必须提高自己在资源配置与使用上的效率,才能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家政体的竞争力。
同时,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政府必须提高自己正确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能力。
为此,要改革政府的决策程序,改造政务信息流程,改变行政官员的观念,提高行政官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合作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经济活动超越国家主权界线。
为了协调、处理经济上的纠纷与矛盾,各国政府必须将原有的一部分权力让渡出来,交由国际机构执行。
同时,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国内公共事务将更多受到国际干预和制约,政府也必须要有一些与他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外国公民和跨国公司相对应的部门,以加强政府与其他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2.1.4全球化条件下传播效应的影响全球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国界产生模糊,各国政府能够随时了解其他国界的新情况,这无疑为引进和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同时,公众对其他国家行政改革的情况也有比较多的了解,他们不会希望本国政府在行政改革浪潮中无动于衷。
全球化产生了学习其他国家有效改革措施的压力。
2.2 政府面临的困境政府面临的困境无疑是公共行政改革的内在动因之一。
当代西方各国政府的困境可以归结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
这些危机被认为是前期政府职能扩张和规模膨胀的必然结果。
2.2.1 财政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福利观念的推动下,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张,政府的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世界各国政府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规模都空前扩大,政府规模的扩大,不仅体现在政府机构和人员方面,也体现在:(1)政府管理范围不断扩大。
(2)政府开支剧增。
加上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的经济衰退,导致西方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不堪重负,并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
正如基克特所言:“毫无疑问,当代西方世界的行政改革主要是由严重的财政赤字引起的”2.2.2 管理危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是建立在韦伯式官僚制理论基础之上的。
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积极的功效。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僵化、部门主义、形式主义、信息失真、协调困难等负面效应逐渐突显,引发了人们对政府的强烈不满。
“打破官僚制”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共行政改革的口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