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一材料作文同步训练周测第251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选一材料作文同步训练周测 2020.03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
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
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
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疑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古人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你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就要事先做一定准备。
准备不是目的,而是通往成功的一个过程。
请以“小议准备”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8年9月22日,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
12岁,他成了盲人。
…………
30岁,他幸运地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
35岁,他获得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奖。
39岁,他推出《浪漫曲》,以崭新的演绎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雄踞荷兰、比利时、瑞典、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流行榜。
45岁,他拥有了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
54岁,他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
58岁,他以5种不同语言呈现17首经典电影金曲的专辑《光影之歌》发行。
2018年9月14日,60岁的他与张惠妹合唱的单曲《If Only》上线。
他就是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支撑他直面人生的是一句来自父亲的劝慰:虽然,你看不见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答案】君子以自信修身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如是说,面对前方风雨阻挠和无尽的未知,他只是豁达一笑,扶起长袖,继续坚定的前行,留给世人自信傲然的身影。
其实,困难亦无所惧。
君子以自信修身
材料中的小柯是个个性鲜明的天才棋手,他狂傲不羁,蔑视对手,更有甚者,他竟在决赛前夕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手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然而这位年仅18的选手,却拥有我喜欢的洒脱和率真,都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我却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很多棋迷都认为小柯是过于自大狂妄,年纪尚小,没有任何阅历,不可能赢得对手,而他们却忘了古时韩愈便说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年龄不是问题,连弟子都能超过师傅,为何小柯就不能战胜对手呢?
被誉为“汽车大王”的福特,从小就生活在美国的一个牧区。
福特的父母经营这一片肥沃的田地,他们从小就没对福特有过什么奢望,只希望他能继承父业,安稳平凡的生活下去。
然而,富有激情的福特却不甘于平庸,他厌倦了这种简单重复的生活,希望能做有挑战的事,直到一天。
他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法国人发表了一种不需要马匹就能奔跑的消息,于是萌发出大胆的想法,为何我不尝试做一辆同样的车?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没想到却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可是,不甘寂寞的心已然被梦想的激情点燃,他开始狂热的投身于机械制造,在那个时代,造汽车无异于痴人说梦,人们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而福特却天生一副傲骨,他渴望激情与挑战,历经8年的努力,他终于制造出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激情是生活的调味剂,挑战与拼搏使人生更加精彩,成功是给那些对生活充满激情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勇者,唯有傲然于天下的自信才有成功的先机,毛主席曾说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就应该要对生活充满激情,不甘于平庸,以自信焕发生命的光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
关键信息构思立意。
注意题干中对文体作了要求,要求写成记叙文,写作时应当明确文体特征,不能写成四不像。
这是一则社会新闻材料,材料主要内容是广大棋迷围绕“天才棋手决赛前口出狂言”这件事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题目要求考生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立意作文。
材料关键分析如下:天才棋手柯洁决赛前口出狂言。
一种是自信的表现,毕竟“艺高人胆大”,“没有五山斧,不砍六山柴”“没得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敢口出狂言。
同时在赛场上,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战术,这是小柯智慧的表现,当然这种战术和智慧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赛场上,小柯口出狂言,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常言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如果“赢了金牌,丢了人品”,也会被人所不齿。
尊重规则,尊重对手是比赛的前提。
德艺双馨,德才兼备才是大众心中真正的王者,因此生活中不可轻狂,要低调做人。
第三种作为天才的父母当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同时也要因势利导,给出合理的建议,毕竟孩子年纪尚轻,在为人处事上也会有一定的不成熟,作为父母,要正确的引导,不断完善孩子的个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答案】小议准备
以前看到“未雨绸缪”这个成语,不晓得是什么意思,翻词典才知道是做什么事要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的意思。
用雨来形容意外事情的发生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你想想,雨尤其是夏天的雨来得那样突然,如果你走在路上,没带雨伞,那肯定麻烦了。
不是成为落汤鸡,就是耽误了
事情,一直记得小时侯家里双抢晒谷子的事。
那时家里把稻谷放在家里晒着,又要在外面打禾插田什么的。
夏天的天气变化特别快,有时眼看着还烈阳高照,转瞬就大雨倾盆。
家里经常来不及把那些正在晒着的谷子收起来,有几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雨水打湿。
有些坏掉,有些发芽,常叫父母唉声叹气。
这样下去总是叫人提心吊胆的。
后来,家里就去街上买了一块很大的帆布。
碰到类似的情况,谷子就暂时不收,用那帆布盖着。
从此,再没了谷受雨泡的担忧。
下雨的时候,相对那些没有准备的人家,就没再必要手忙脚乱地骂老天的娘了,轻松了很多。
可见,有无准备去应对问题尤其是突发的情况是大不同的。
因此,兵法上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又说什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古文里,“准备”两字以“预”的面貌出现。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它更加强调了准备的重要性:如果你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必须事先做一定准备。
在打上商业烙印的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的不可确定性与不可把握性,各种事情防不胜防,天灾祸,常常是不请突来,准备的重要性就更无可言喻。
这种准备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
那些笑到最后的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也许有些人会凭借运气与巧合,没什么准备取得了成功。
我想那也只是一时的,不能长久。
因为缺少了准备,就像房屋缺了基石,垮是时间问题;不垮就是奇迹。
毕竟,这个世界上奇迹很少。
话说回来,如果奇迹多了,还能称作奇迹吗?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
所给材料“古人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你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就要事先做一定准备。
准备不是目的,而是通往成功的一个过程。
”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这是准备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二个是“准备不是目的,而是通往成功的一个过程。
”强调准备的过程解析材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立意。
一是功夫在平时,凡事要提早准备。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它更加强调了准备的重要性:如果你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必须事先做一定准备。
这种准备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
那些笑到最后的成功者,往往是有所准备的人。
二是功夫在平时,做好准备方能抓住机遇。
李嘉诚说过:人的成功离不开机遇,但最要紧的是充实自己,机遇来的时候才会有能力去抓住它。
三是功夫在平时,有备方可无患。
作为一名医生,你是否做好了充分消毒才去手术室?作为一名司机,你是否把车辆消除了安全隐患才上路?作为一名学生,你是否提前复习好课程内容才走进考场??如果你能提前做好准备,那么你一定会事事顺心如意,不会失败。
有备方可无患,做好准备,是聪明人取得成功的保证,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闪光钥匙,也是治国者治理国家的法宝。
四是功夫在平时,我们要走好今天的路。
时刻走好今天的路,便是为明天做好准备。
点睛:提示语加题目的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提示语和题目两部分都要分析透彻,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
补题作文一定要审清题目,看清题目的意向,做好最为关键的一步,即补题,为自己的作文打开思路。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
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
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
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
3, 【答案】让这世界看见你
谁不曾期待破茧成蝶的曼妙飞舞?谁不曾艳羡灯火辉煌下的万众瞩目?谁不曾梦想流光溢彩的锦绣前程?沉默也许胜过无实力的愤怒,可蝶舞天地间,拥有最华美的身姿;人行灯光下,是最出挑的装扮;这个世界所关注的你,理应有值得欣赏的光芒;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必然要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表现自我,不是叛逆嚣张,而是懂得如何“张扬”。
乔布斯带着他个性十足的“苹果”啃了全世界所有“苹果”一口;俞敏洪用他十足不一般的英语授课铸就了中国学生的雅思光荣榜。
有多少人曾潦倒穷困,委身车库;亦有太多人,曾沉默寡言,碌碌无为。
假如没有那一份张扬劲儿,“苹果大王”、"留学教父"也只是凡夫俗子罢了。
表现自我,不是横冲直撞,而是执著于心中的梦想。
“前途很远,也很暗,可是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
”周树人先生如是说,一路山高水长,一生缓缓流淌。
鲁迅的高傲,鲁迅的梦想,让他站在山顶,俯视人间,用他的威严,赢世人瞩目,为世人指路。
可他反对“请愿”式的宣扬,他痛惜横冲直撞的牺牲。
明晓世事,身居高位,而不莽撞,路长水长。
表现自我,不是盲目前往,而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
“向中国传递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
”是芮成钢给自己的定位。
年轻的记者游走于中国与世界之间,成为中国最光芒耀眼的主持达人。
将星巴克赶出故宫的斗士,唯一两次采访奥巴马的亚洲人,澳大利亚总理的忘年交挚友……他用标准的英文将友好的中国展示给了世界,用字正腔圆的中文将繁华的世界传递回中国。
那个上课偷看英文著作的少年,因适合的定位,成就了辉煌锦绣的前程。
歌德说:“壮志与热情是伟业辅翼”;雨果说:“敢于冲撞命运的才是天才”;托尔斯泰说:“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生命的阳光在引吭高歌时才能谱成灿烂的阳光乐曲;人生的水墨在纵情挥洒下才能绘成绝美的画卷。
起身面对世上万千风景,俯首淡看这世界惶惑苍凉。
一季橘红柳绿,一年春夏冬秋,人都在这世上站立,而若想破茧飞扬,就让这世界看见你,看见这张扬而自恃的光芒万丈的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
材料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安德烈•波切利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是说支撑他直面人生的话“虽然,你看不见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题干提供了“阅读材料”“写作导语”和“写作要求”,阅读内容有所增加,但阅读难度不大。
从材料来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他父亲的一句话“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关于“让”,根据题目,“让”的主语应当是“你”自己,而不能是其他人。
关于“这个”:“这个世界”即“你”生活的当下的世界。
“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
如果“你”不存在,那便边是“过去”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
它们都是“那个”。
关于“世界”:在本题中,“世界”一词可以包括多层含意。
第一,是我们生活的整个时空,即天下、人间、世间。
如材料中的安德烈•波切利成为世界级的名人。
它包含着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到成名成家的奋斗、成功让世界逐步关注他。
第二,是我们生活的当下的时空,即一个人生活的小圈子。
即使是在小圈子中,一个人也需要存在感。
这一
点对于多数人更有意义。
题目中所包含的世界就有“残疾人”“健全人”“家庭”“乡村”“城市”“国家”“全球”“音乐”(行业)、“商业”“公益”等。
关于“看见”:“看见”包括知道、认识、关注、了解、尊重、崇拜等一系列的含意。
关于“你”:这是一个“对话型”题目,要求考生与自己选定的“你”进行对话。
以第二人称写作。
当然,考生也可以把“你”转换成“我”,写自己和“内心”进行对话。
关于“联想和思考”:阅读材料只是写作的引入点,而不是写作分析的重心。
考生只需要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思考”从阅读材料中哪里来即可。
写作的重点是“联想和思考”。
关于“主题”:“主题”不是标题。
当然,考生可以把它直接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考生需要围绕这个中心写作。
因为题目中的主题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引导,而不是具体内容的确定,所以,考生仍然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
比如,“如何”让这个世界看见你、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这个世界看见你的“什么”等。
本题不限于写积极奋进的主题,考生也可以进行揭露、讽刺和批判。
比如,考生可以动员一名犯罪嫌疑人直面媒体,“让这个世界看见你”,以“你”的假恶丑来呼唤社会的真善美。
从文体上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有充足的论据;如写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如下:
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寻找自己的位置,展现个人的风采
个人与世界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