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故事的传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山故事的传说
红笛收集整理
割股奉君
春秋时期,晋国献公宠爱骊姬,她一心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

公子重耳遭受迫害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外出流亡。

随行的有介之推、狐僵、赵衰、司空季子、魏武子等人。

他们一行忍饥挨饿,跌跌坎坎来到卫国一个叫五鹿的地方。

此时日已过午,正想找一点吃的,忽见前面一伙农夫正在吃饭,便派随从上前要口饭吃。

谁知农夫却扔给了一块土圪拉。

重耳忍无可忍,挥鞭要去抽打那个农夫。

狐僵却说:“土地是国家的象征,这是天要赐国土给公子了,我等赶快拜谢才是。

”重耳可真听话,果然倒身便拜。

介之推看了觉得十分可笑。

心想,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填饱肚子继续赶路,人都快饿死了,还谈什么国土?于是说道:“如果土块能充饥,我们还用在这里挨饿受罪?再往前走走,也许能找到点吃的。

”狐僵等人无言可对,只好勉强起身。

重耳长叹一声跟了上去。

他们就这一样一步一挪,又往前挪了十几里。

实在走不动了,便东倒西歪地靠坐在一株大柳树下。

重耳一阵阵叫饿。

司空季子年轻力壮还能挺得住,便采了些野菜回来。

重耳看了看直皱眉头。

狐偃、赵衰在一旁嘀咕说:“走到哪儿还不是等死?”
这时,人们才发现不见了介之推。

有人说他撇下主公自己逃生去了。

正说着,只见子推急匆匆捧着一个盂罐走来,罐里散发着阵阵香味。

重耳接过来一看是肉汤,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个精光。

喝完才问道:“从哪里弄的,还有没有?”但一看介之推走路一瘸一拐的,袍子上还渗出了鲜血,才知道是从大腿上割肉熬的。

重耳感动得呜呜直哭,表示日后定要厚报。

介之推坦然说道:“我不求任何报答,只愿您日后能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


渡口思归
重耳一行到达秦国,受到了秦穆公的厚爱。

为帮重耳回国为君,穆出率兵车四百乘护送他来到黄河渡口。

十九年来一直在重耳鞍前马后的壶叔过怕了穷日子,在收拾行李时把用过的破帐旧席都搬入船内,生怕落下一件。

重耳看见后哈哈大笑说“我这就要回国为君了,锦衣玉食还享用不完,要这些破烂做甚?”喝令让壶叔全部扔在岸上。

狐僵此时不仅没有正面劝说,却乘机要挟说是:“渡过河便是晋国了。

公子内有诸臣,外有秦国,我留着也没有用于,就让我从此离开吧!现有白壁一对,是穆公
红笛:山西介休人,是原介休县副县长,晋中地区文化局局长王融亮之笔名。

说明:绵山是作者一生牵挂的地方,是他最钟爱的地方。

绵山文化是作者一生投入巨大精力研究的课题。

今天是(2012年7月24日,阴历6月初六)作者离开人世的第二个年头,谨以他生前的此作作为纪念,缅怀逝者。

送的,留给公子做个念想。


以上情景都被在船中整理行李的介之推看了个一清二楚。

他苦笑一声自语说:“还没有回国就是这样,回去后就更不知是什么样子了。

这些喜新厌旧,贪天之功为己力的君臣,我真不好意思与他们在一起了!”打这以后,子推便萌发了归隐绵山之心。

龙蛇歌
重耳回国即位为文公后,第一件事就封赏与他患难与共的有功之臣。

有的赏给城邑,有的赏给官职,就连鞍前马后跑腿的人也都得到了封赏。

但唯独把“割股奉君”的介之推给忘了。

子推因看不惯那些“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和“上下相蒙”的做法,便悄悄离朝回家侍奉老母亲,过起了打草鞋为生的清苦生活。

邻居解张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写一首《龙蛇歌》挂到官门。

歌中说:有一条龙出行走遍天下,五条蛇跟着为它保驾。

龙回故乡做了君主,四条蛇也都得到雨露,只有一条蛇在荒野槁枯。

晋文公出宫门看到后,心想跟随我出亡的主要有介之推、狐偃、赵衰、同空季子、魏武子五人。

这明明是批评我没有封赏介之推。

于是马上派人去请,可是请了几次,子推就是不肯来见。

介母试探说:“你何不也去请求一下君主?“子推说:“效仿他们的坏样子,那罪过就更大了。

“并且口出怨言,不再吃君主的食禄。

介母又说:“那也让君主知道一下。

”子推说:“话语是身体的装饰,我这身体都要隐去了,还要那装饰干啥?“介母听了高兴地说:“如果真能这样,我和你一起去隐居。


于是,介之推搀扶老母亲一路跋山涉水,来到现在山西介休东南的绵山上,过起了结庐而居,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

圣乳泉
泉水都是流经地面的,有谁见过悬挂着的泉水?悬泉确实有,它就是绵山峰房泉。

您想知道它的来历吗?
传说当年介之推母子二人来到这里,介母口渴难忍,子推左顾右盼却不见一个水滴。

正在犯愁时,忽见迎面绝壁上突出了一双奶头,奶水不断滴落下来。

他喜出望外,马上用罐接了一些捧给母亲。

母子二人喝足了正要起身,又见崖壁上隐隐绰绰现出了一位老妇人的身影。

子推一看:这不是五龙圣母吗?
原来当晋文公烧山子推母子避火时,正好五龙圣母路过这里。

圣母救人心切,便隐身袒乳,舍出了自己的奶水。

子推母子接饮后匆匆离去,而圣母舍出的奶头却被烈火焚烧化为石头,再也没有能够收回。

以后每百年长出一对。

时间过两千六百多年,石乳便成了五十多个。

年深日久,上面都长满了苔藓。

人们为感念五龙圣母的好生之德,便把这个泉叫做“圣乳泉”。

据说泉水可治百病,就连神龙也只能尝尝而不许多贪。

现在过圣乳泉百余步回头望去,峭壁上还留有她老人家的形象。

哀号坡
重耳即位为文公后,封赏有功之臣,竟把介之推给忘了。

后来看到解张等人写的《龙蛇歌》才猛然想起这位贤臣,很是觉得惭愧。

便派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赏。

但去了几次;子推就是不来。

无奈,重耳亲自出马。

当他来到介家时,只见闭门落锁。

问起邻人,方知介之推背着老母亲上了绵山。

于是,重耳又率文武随从上山去找。

但找来找去,却不见一点踪影。

这时有人献计说:“介之推是个大孝子,如放火烧山,他为不牵累母亲定会自己走出。

”重耳一听言之有理,便让人三面举火,网开一面,逼子推母子出山。

谁知母子们宁肯烧死,也不出来。

大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介之推背着老母亲靠在一棵大柳树下被活活烧死了。

又发现子推背靠的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面有几行血书。

意思是: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面对枯木余烟,晋文公触景伤情,老泪纵横。

便命随从捡起一块烧剩的木头砍削成木屐,穿在脚上顿足哀号:“足下啊,足下!“随从人等也都争先效法,哀号声此起彼伏,响彻林野。

于是后人便把重耳顿足哀号的地方叫做“哀号坡”;称尊敬的朋友为“足下”和穿木板鞋的习惯也由此而产生。

人们为避免提起这段伤感的往事,哀号坡也往往写成“艾蒿坡”。

慑神岩
在云峰寺通往哀号坡的途中,有一条在山壁上凿成的长100余米、宽不足1米的鸟道。

踏上这条险径,头顶峭壁高出云表,脚下沟壑深不见底,上下岩壁寸草不生;再加上岩底涧水轰鸣,不由你不心惊胆战,胆小人是说啥也不敢过的。

为此,人们称它为慑神岩。

说起来还有段故事哩。

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寻找介之推烧山后返回这里。

面对绝壁险道,想到子推母子被烧死的惨状,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摔下岩去。

随从们本想改走别的道路,但见天色已晚,山火又从身后扑来,只好硬着头皮过了。

亏得大臣赵衰让人用绢蒙住文公的眼睛,才搀扶他一步一颤地通过。

因晋文公的心灵在这里受到震慑,后人才把它叫成“慑神岩”。

这里上下岩壁寸草不生,一片赤色,据说就是被大火烧的。

思烟台
哀号坡上方有一座高台,人称“思烟台”。

说起它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晋文公为迫使介之推母子出山而下令三面举火。

跟随他的魏武子是个粗人,没有领会主公的意思,便在山前山后放起火来。

当时正是仲春季节,气候干燥经常刮风,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正当熊熊火焰向子推母子扑来时,忽然不知从哪里飞出一群白鸦。

它们有的飞绕着烟火呜叫,有的聚集在子推母子身边,使火不能接近。

火越来越大,白鸦越集越多,终于使母子们免去了火焚之灾。

为纪念这件往事,后来晋国人在此建了这座高台,取名“思烟台”。

以上是介之推母子结局的又一种说法:他们并没有被烧死,而是在烈火中羽
化成仙,得到了永生。

据说后来介之推被玉皇大帝封为“威烈天神”、主管人间的监察御史,介母被封为“介山圣母”、妇女儿童的保护之神,解张被封为“清远正神”、主管人间的监察副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