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两个生字:径、斜;学会5个生字: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感悟诗意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古诗《赠刘景文》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赠刘景文》(二)初读古诗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品味1.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什么?2.学生说,教师画。
并在诗中找依据。
(重点理解“径”)3.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4.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5.后两句诗6.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7.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理解“坐”的意思。
8.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9.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四)熟读背诵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
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五)书写指导1.出示生字:枫、于。
学生认读,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
小组点评。
六、作业布置1.书写本课学习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广州市荔湾区珠玑路小学吕绮霞。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案
4、背诵
1、这首诗描写了夜间停船枫桥时凄清、幽静的环境,抒发了作者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
2、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不少描写秋天的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背诵
2、齐读课题
3、记笔记
1、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认读生字,并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字,朗读诗句。
3、学生描红
1、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看画面,交流:向上是看残月、寒霜,向低处看,是江枫、渔火。
3、诗人孤身一人在外,孤独、寂寞;诗人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
4、学生讨论后回答: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寒意,江边的枫树黑糊糊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动,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睡。
5、学生思考后回答
妻子:“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你什么时候回家团聚呢?
母亲:孩子,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你一人孤身在外一定要保重身体。
朋友:张继兄,祝福你高榜提名,名满九州!
孩子: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再陪我去放风筝啊?
6、读诗,理解
7、说说后两行的意思。
1、交流并回答:描写了残月、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古寺、客船。这些景物组合在一块,勾画了一幅意境独特的秋江夜泊图,抒发了作者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
3、提问:在这清冷、幽静的晚上,诗人此刻的心情怎样?使学生理解“愁”。诗人因为什么而愁呢?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前面两句诗的意思。
5、诗人望着渐渐西沉的明月,独伫船头,迎着清冷的江风,望着远方,难以入眠。此时还有谁可能也难以入眠呢?他们会为诗人祝福什么呢?
6、指名读三四行。解释“姑苏”“寒山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注意荣不要读成y 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 ;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 ī)烧(shāo)荣(r ng);平舌音:菜(c i)宿(s )。
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左右结构:枯、徐、烧上下结构:宿、菜上中下结构:荣1/ 2半包围结构:追、店(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 2。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能背诵这两首诗2、感受古诗意境之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二、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检查复习1、指名4人背诵《村晚》这首诗2、指名说说《村晚》所描绘的景象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3、解释题意,指导读题4、初读课文A、出示自学题读准字音”毕”;查字典理解“毕竟”的意思;读顺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月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5、细读课文,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A、学第一,二行诗句指名读(板书:西湖六月风光)第一行诗中的“毕竟”是什么意思?第二行里的“与”和“四时”是什么意思?教师提示: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齐读第一二行两句诗过渡:那么西湖六月的风光和其他时间不同在哪里呢?请学第三、四行B、学习第三四两行的诗句指名读(板书:莲叶接天无穷碧荷花映日)什么叫“无穷碧”?什么叫别样红?点示:这两行对仗,工整异常,韵律铿锵,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反映了西湖六月风景之美。
看图,体会诗的意境齐读全诗C、齐读第三四句诗句6、指导背诵A、教师引背B、分两大组,一组背一组听,交换C、全班齐背三、课内练习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写《村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四、指导写字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2、学生用钢笔描红五、板书设计:草塘水陂满山衔落日浸寒漪村晚归去牧童横牛背吹短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西湖六月风光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9月12日总课时数:8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6.朗读训练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9.齐读全诗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
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回顾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自读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
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 不要发成 be 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
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
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
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感悟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
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
如:含东吴[(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
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年级下语文1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1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
2、会写“首,采”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情感目标: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行几句话。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第一项:分析《池上》1、分析题目池上:池子上面2、了解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学生一起读第一行:小娃撑小艇。
撑:撑着,小艇:小船一个小娃撑着一艘小船。
4、男生读第二行:偷采白莲回。
回:回来,偷偷地采别人家的白莲回来。
5、女生读:不解藏踪迹。
解:懂得。
藏:隐藏。
踪迹:行踪。
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
6、学生一起读:浮萍一道开。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
道:水道,开:荡开船行水面,浮萍荡开一条水道。
7、《池上》写了夏天哪些景物?白莲、浮萍8、老师总结:这首诗写的是夏天“偷采白莲回”的情趣。
写写娃娃偷采别人家白莲,不懂得藏匿行踪,写了小娃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
第二项:分析《小池》1、分析题目小池:一个小水池2、了解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挺秀,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诗人。
3、学生一起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惜:珍惜。
从泉眼中无声地流出一道细流,似乎非常珍惜细细的流。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江红丽)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上课班级二(1)、二(3)主备教师江红丽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5年3月6日星期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略知诗意。
2.通过背诵,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法运用朗读法交流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背诵《草》。
2.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教师归纳学习古诗四步法:了解诗人,解释题意;初读古诗,感知诗意;抓住字眼,感悟诗境;背诵诗歌,勤于积累。
3.教师:这节课将继续用四步法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带领大家去领略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发言,尝试归纳学习古诗四步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二、了解诗人,解释题意,感知诗意1.学生读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
2.读古诗的题目,了解题意。
3.教师: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4.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读资料,了解题意,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老师的提问。
初步感知诗的大意,体会全诗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三、赏析诗句,把握诗意1.出示第一、二句诗。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2.交流汇报。
3.出示第三、四句诗。
齐读这两句诗,思考: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交流汇报。
5.全班带着喜悦地、赞美地心情朗读全诗。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师引导,学生尝试带着赞美、喜爱的心情朗读全诗。
古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古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古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一」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
(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6.自由读诗《山行》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石径斜坡枫林于是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
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三、学习诗歌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
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
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1)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2)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6.齐诵诗歌。
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一、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侍作业设计一、背诵古诗二、看拼音写词语。
【教学设计】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具准备:教学插图教学过程: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
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
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
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
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
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
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⑺、诵。
感情朗读并背诵。
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比一比,组词语。
芦( ) 借( ) 放( ) 蒌( )户( ) 惜( ) 牧( ) 楼(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教学过程: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
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
组内交流)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
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
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m0ng行h2ng泊b$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春天。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
(欢唱)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窗含:从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
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
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2、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A、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
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
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
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B、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3、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C、学习第三句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2、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默写《示儿》。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首诗。
1、指名读诗,让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1)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说。
(2)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并说明自己是怎么知道题目的意思的。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诗的内容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习第一句。
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②让学生看注解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词句,试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③当学生对不易理解的词语,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诗句弄懂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④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诗。
让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大家讨论。
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1)学生各抒己见,逐字逐词理解后,连起来说题意。
(2)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是。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习第一句。
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②让学生看注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诗句的内容,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
③引导学生试讲诗句的意思。
对的充分肯定,错的及时纠正。
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可见诗人当时十分激动,是通过“初闻”、“涕泪满衣裳”等词句表现出来的。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①学生读第二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③引导学生试讲第二句意思。
④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句诗。
①指名读第三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理解词意。
③理解第三句的意思。
④体会诗人此时的情感。
通过“放歌”、“纵酒”等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体会诗人当时如痴如狂的情态。
(4)引导学生学习第四句诗。
①教师让学生读这一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理解词意。
③理解第四句意思。
④体会诗人此时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体会诗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2)引导学生说说整首诗的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找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点。
作业布置:
背诵并会默写两首古诗。
完成本课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