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凉州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凉州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凉州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和《出塞》两首诗。

2.理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理解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凉州词》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边塞诗,有哪些著名的诗句?2.引导学生回顾边塞诗的特点,如:描绘边塞风光、表现边塞将士的英勇等。

二、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凉州词》的背景。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凉州词》,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边塞风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凉州词》的理解和感受。

2.针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1.背诵《凉州词》。

2.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出塞》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凉州词》。

2.引导学生思考边塞诗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王昌龄及《出塞》的背景。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出塞》,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边塞风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出塞》的理解和感受。

2.针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

五、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比较《凉州词》和《出塞》的异同,谈谈自己的看法。

2.介绍其他著名的边塞诗,如《登鹳雀楼》、《塞下曲》等。

六、作业布置1.背诵《出塞》。

2.写一篇关于《出塞》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新课标
3.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4.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1.教师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谁能描述一下图片中的景色?”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的西湖美景。诗人是如何表达他对这片美景的喜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意境。”
-推荐相关诗歌阅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九天:天空,指很高。古人以为天有九层,最高一层称九天。
(2)“飞流直下”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描写的是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快速地倾泻下来的景象。
(3)“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什么意思呢?
飞速流动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高。
(4)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形象地把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急速飞流而下的气势描写了出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读一读,记一记。
山川名山大川穷尽山穷水尽
烟云烟消云散层叠层林叠翠
作业布置
1.朗读古诗并背诵。
2.完成课后习题。
课堂小结
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诗。《登鹳雀楼》描写的是滚滚黄河之水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暗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则是写香炉峰瀑布飞流急下的壮丽景观,诗人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瀑布飞流急下的形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近景。
非常壮观。
实际看到的景物。
实景。
自己想象中的景物的描写。
虚景。
指人所能看到的最远的景物,也可指眼界宽阔。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语。
精读诗句。
发挥想象。
感悟诗句中存在的哲理。
理解全诗意思。
归纳总结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和深刻哲理。
(9)这两句,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景物?
属于什么样的景物描写?
(10)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串起来说一说呢?
夕阳依傍着山峰慢慢地沉下去,滚滚黄河水向东一直流向大海,不回头。
3.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人又写了什么?(演示第19-22张幻灯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学设计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古诗两首》(春雨、春晓)。

教学目标•能够朗读《春雨》和《春晓》两首古诗。

•能够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意义。

•发现古诗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掌握《春雨》的朗读和理解。

•掌握《春晓》的朗读和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春天的雨景,一张是春天的早晨景象,让学生围绕这两张图片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春天场景,并从中引出《春雨》和《春晓》两首古诗。

学习与理解(20分钟)1.学习《春雨》教师朗读《春雨》一遍,然后让学生跟读几遍,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让古诗的美妙之处展现。

接着,教师给学生解释诗句中的一些生字以及生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古诗中的诗意和美。

2.学习《春晓》教师朗读《春晓》一遍,然后让学生跟读几遍,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让古诗的美妙之处展现。

接着,教师给学生解释诗句中的一些生字以及生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读,感受古诗中的诗意和美。

分组练习(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自己练读古诗,并选择一位代表站在班前朗读。

教师在朗读结束后,让学生选出其中最好的朗读者并给予表扬。

创作(15分钟)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再为《春雨》或者《春晓》一首古诗写一些韵文,可以是自己发挥,也可以是对古诗中某个词语或者句子的联想。

然后让他们分别进行朗读,表现居然优美的创作。

总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强调美的感受和美的表达方式,同时让学生对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教学评价通过以上教学,教师可以简单评估学生掌握《春雨》和《春晓》两首古诗的程度,尤其是朗读能力和对古诗中意义的理解。

此外,在创作环节中,教师也可以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课后作业也是一种评价学生复习古诗的方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诗两首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1、会认十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六个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领会诗人对秋季的赞叹之情。

3、喜爱背诵古诗,并能累积与秋天相关的古诗。

教课重难点:要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六个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难点:领会诗人对秋季的赞叹之情,并能累积古诗教课准备:生字卡片、教课课件、课外古诗教课课时: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1、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有什么好方法记着首吗?首呀仍是我们要写的字呢,真喜爱拿起小手跟老师来书空的同学。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示课件)谁来读读诗的题目。

生:赠刘景文,记忆“刘”猜猜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1、苏轼送了一首如何的诗给刘景文呢?借助拼音,自由读诗(赐予充足的时间)2、会读了能够读给同桌小伙伴听一听3、指名分句读诗——男女学生疏句读诗4、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字请到外面来了,瞧!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认读生字5、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诗歌中去,请你们翻开课文第15 页,边读边看图,划出诗歌中都描绘了哪些事物?还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朗诵激情1、纵观整首诗,作者抓住秋季的哪些特色来写?[出示“荷尽”、“菊残”图]2、他眼中的秋季是怎么样?谈谈原由。

[出示“橙黄橘绿”图 ]3、这么美好的秋季,若是能用我们的朗诵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4、自由有感情地朗诵——个别读——齐读5、读了诗歌,你最喜爱哪一句,能不可以背给大家听6、若是整首诗都能背就更好了(自由练——个别背——配乐朗诵)四、拓展升华1、从古到今写秋季的诗歌还有好多好多比方《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秋夕》等等,老师这里有一首《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季的?都写了秋季的哪些风景?[出示《秋夕》]2、学生自由读诗歌3、沟通报告4、同学们秋季是金色的,秋季是神奇的,秋季是丰产的,秋季是愉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忱来赞叹秋季吧,齐诵《赠刘景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3)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课题表达的内容,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掌握两首诗的背景知识,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1.两首诗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2.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向学生介绍两首古诗的诗人及创作背景。

b.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朗读与背诵a.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b.学生自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c.学生分组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理解诗句意思a.老师讲解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b.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意思。

4.课堂讨论a.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b.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挖掘诗句内涵。

5.拓展延伸a.学生分享其他类似题材的古诗。

b.老师讲解其他相关古诗的背景及意思。

b.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诗人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老师注重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在理解诗句意思环节,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课堂氛围。

5.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其他古诗,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a.对生僻字词的讲解还需加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b.对学生的背诵要求要更高,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c.在课堂讨论环节,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避免一刀切。

六、板书设计1.课题:《古诗两首》2.诗人及创作背景3.诗句及意思4.拓展延伸七、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反思深刻,有利于教师成长。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3.合作探究,共同进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育,全面发展: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5.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古诗配画、诗歌手抄报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感受古诗的魅力,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理解和欣赏他人。
3.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要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4)学生再次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等。
5.研究性学习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古诗的历史价值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6.家庭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朗读比赛,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书写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规范的正楷字体抄写下来,注意字迹工整、美观,体现古诗的韵味。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古诗两首 (《池上》《小儿垂钓》(优秀6篇)

古诗两首 (《池上》《小儿垂钓》(优秀6篇)

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优秀6篇)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古诗两首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古诗两首篇一2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能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学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小池》。

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生字新词的含义和诗意。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荷池美景和稚子学犯错误的形态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课时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3、学生再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的含义。

(2)小组逐句内容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意思。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诗句,边读边想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3、配乐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谈理解。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情趣地朗读。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五、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

2、依据《池上》这首诗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画。

第二课时一、回顾总结学法二、学习《小儿垂钓》1、指导解题。

“垂钓”指钓鱼,“小儿垂钓”即小子学钓鱼。

2、简介作者——胡令能。

3、自学古诗。

4、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1)指名读全诗,读准字音。

(2)齐读诗句。

(3)理解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蓬头:头发散乱。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2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2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2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3.通过朗读、理解等方式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并试着用故事的形式结合实际生活讲讲。

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说说杨万里住宿在新徐公店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初步感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领略一下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出示:草原图】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草原美吗?美在哪里?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出示:草】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出示: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2.抽读古诗。

(随机认识“枯”和“荣”)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读着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理解诗句内容1.“离离原上草”你觉得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你从哪个词想象到的(理解“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2.“一岁一枯荣”给”岁”组词.(岁岁平安、八岁等)理解“岁”字:年。

【课件出示:春、夏、秋、冬的草原图】引导学生看图后说一说,一年四季中草的长势。

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荣”,是哪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又会枯萎?(理解“枯”和“荣”。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播放课件:草原在燃烧】仔细观察: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烧完了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野草又长了出来,这是怎么回事?(非常顽强)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4.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内容?(同桌互说,抽说,互相评议补充)5、【播放古诗朗读】6、齐读古诗。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3)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怀疑,以为;②难以断定;③猜忌。
4.将古诗补充完整。
(1),黄河入海流。
(2)飞流直下三千尺,。
年级
二年级上册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古诗二首》
设计者
学习任务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0个汉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4.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1、在古诗中圈画出来。
2、根据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3、伴随音乐朗读古诗。
通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学生脑海里黄河壮观的景象会越来越清晰。
学习活动三:美读感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介绍庐山美景。
2、你从诗句中的哪一句感受到瀑布的美?
1、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2、练习说话:面对香炉峰上倾泻而下的瀑布,我仿佛看到了______,听到了____.
3、指导生字的笔顺。
1、学生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怎么才能记住?
3、学习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
学习活动二:合作交流,想象画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重点词语解释:白日、依、尽、穷、再。
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白鹅在水中畅游的欢快情景。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达方式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课文,包括《乞巧》与《嫦娥》两篇文章。

第八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乞巧》与《嫦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乞巧》与《嫦娥》动画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乞巧》与《嫦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及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主要板书计划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苦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学设计2 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学设计2 苏教版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春雨》的意思,感受作者赞美春雨的思想感情。

2.“乃”“随”的笔顺要掌握。

教学重难点:掌握“乃”“随”的笔顺。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板书:古诗二首二、自读古诗1、解题:《春雨》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

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2、自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nai sui run乃随润2、指名读:注意润的音。

3、自学生字的开,借助笔顺记住“乃”“随”的笔顺4、在书上描红。

四、品读古诗:1、指名朗读。

2、看图细读。

(1)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

(2)图文对照自悟朗读。

(3)指名朗读试说诗意3、理解生字的意思:当:正当,就在乃:就潜:暗中,悄悄地4、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指名试说诗意。

(3)师:“春雨”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4)诗人为什么说它是“好雨”呢?(来得及时)(5)齐读第一句诗。

(6)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指名试说诗意。

师:春雨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8)齐读这两名诗。

三、指导朗读。

1、指出重点的词语:“好”、“知”、“当乃”、“潜、细、无”2、教师范读后学生练读。

3、指名读。

4、试背古诗。

四、写字: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三个生字。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学会“晓、眠、觉”三个字,知道这几个字在诗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晓的字形。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背《春雨》。

2、默写:乃、随、润。

二、揭题:板书:春晓解题:晓: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三、读古诗,学生字。

1、指名读古诗,其余同学画出生字词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学:春眠不觉晓啼3、检查自学情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共2课时)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中的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灸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

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二、总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观察,借助汉语拼音和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能准确无误认读5个生字,在生生评价中规范书写7个生字。

2.通过自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自学思考、小组讨论,能弄懂诗句的意思。

4、通过思考品味、全班交流、情境学习、多重朗读的方式,能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5、通过品味诗的优美语言和意境,产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思考品味、情境学习、多重朗读的方式,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一、课时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认一认说一说幼儿教案认一认写一写大班教案反思11、能够正确认识8个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的意思。

3、象形字的引入,促进学生对字意理解的。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音形结合,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准“关”“卧” “立”的字音。

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些字之前已认识了部分汉字,因此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有效认字。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动画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入音乐,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课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们切实感受识字是快乐的,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而不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炒冷饭”。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材和学生出发:(一)以教材为本1、有目的复习。

在新授课前,对这八个字中出现的声母和韵母进行复习,然后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即和这八个字有关的音节,请生进行拼读。

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后面的认字突破难点,也是渗透了借助拼音识字法。

2、发挥插图的作用。

学习生字的同时,让生可以看图,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字义,另一方面也渗透了借图识字法。

3、有目的地“动”。

在学完“出、入、立、走”之后,本课的内容应该说是进行了一大半了,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正好需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所以安排了听《中国功夫》这首歌,这不仅是发挥了音乐的放松与熏陶作用,这首歌中也蕴含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坐、卧、立、走”,寓教于唱,何乐而不为?学完这四个字之后,又安排了“举牌子”的师生互动,在巩固字音的同时,渗透和初步强化基本行为动作的要求。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3篇)设计意图: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

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

荷枯,菊败,橙黄,橘绿,**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图。

内容形象生动,**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

两首诗都配有*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请看图。

[出示两幅*图]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为什么?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出示诗句]。

二、初读古诗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

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3)再读诗句。

(个别读——齐读)[出示诗句]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注意荣不要读成y 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 ;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 ī)烧(shāo)荣(r ng);平舌音:菜(c i)宿(s )。

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1/ 2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