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板书课题。

5、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1、提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2)指名读古诗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四、疏通诗句1、理解“半轮”(看图):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影:指月影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5、教师描述: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友人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指导朗读,读出思念之情,语调低缓:范读指名读指导背诵五、拓展阅读:《洞庭湖之旅》六、小练笔:《洞庭美景》。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爱国诗篇《示儿》。

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二、学习《示儿》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1)说说诗的意思。

(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三、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4.全班读5.指名背诵四、综合品读1.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相同,它们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通过学习比较我们都知道这两首诗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那么他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不同点:《示儿》示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

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喜悦和急切的心情。

2.分组朗读两首古诗。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五、作业。

朗读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示儿万事空悲九州定中原告乃翁。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上课时间:总课时数:一、知诗人1.出示朱熹名言,感受诗人的学习思想。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宋朱熹活到老,学到老。

──宋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宋朱熹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宋朱熹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宋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宋朱熹课件再出示诗人名字,师:看,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指导我们学习的至理名言都出自一个人的言论,那就是朱熹。

关于朱熹,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

2.出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

他的一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二、解诗意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为”“活水”,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交流自学情况(1)第一个要求,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2)理解一、二句诗意学生先讲解:“鉴”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生说,(半亩方塘就像一面被打的镜子,清澈明净。

)补充。

3.点拨: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清澈透明。

“徘徊”是什么意思?(人在一个地方来回慢步地走)诗中指谁在哪儿来回地走?(天光和云影一起在水中来回地走,或者说他们在散步。

在这明净的镜子中映着天光和白云的倒影,他们正在一起散步。

)这是用拟人的方法阐述了这句诗的意思,你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吗?把这两句诗读好。

24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24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24、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对照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六月西湖的另一番美景。

教学过程:一、以旧知导入新知回忆背诵《西湖》过渡: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活动一:读题释题,了解作者。

预设:题目的意思:诗人在清晨时走出净慈寺,送别自己的挚友——林子方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并称“诚斋体”三、活动二:熟读诗文,理解诗意。

预设:毕竟:到底。

接天:与天相连。

无穷碧:一望无际,碧绿碧绿。

映日:与日相映。

别样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诗句大意: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你看:莲叶与天相连,一望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曽见过这样的鲜红?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

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侵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 (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 (学生朗诵古诗)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

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也是杨万里诗风的精妙之处吧四、活动三:对比阅读,加深理解。

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2、古诗两首
教学
目标
1、会让生字,会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重点
难点
会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教具
录音机、挂图
教学设想
指导学生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学习检测
1、指导写字: 出示“未、店、枯、荣、宿” 等生字,学生展示。
2、你能从课外积累的古诗中选一句描写春景的写下来吗?
3、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和
布置作业
一、作业:
1、背诵古诗。
2、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二、板书设计:
景 美丽
宿新市徐公店
人 可爱
教学
后记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背诵《江南春》,并说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春日偶成》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初读解疑
(1)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2)解疑:
“傍”“随”“过”“川”怎么理解?
“时人不识”怎样理解?
“偷闲”是什么意思?
3、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品读三、四句
“时人”为什么“不识”?
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为什么?
(3)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古诗两首
指导教师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日期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喜欢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学习过程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备注
一、回顾导入。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赠刘景文》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自学古诗《山行》。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古诗。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来自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四、诵读古诗。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回顾《赠刘景文》。
自学古诗,进行理解。
练习朗读古诗。
感受诗中美景,进行理解,帮助背诵。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词句,很快判明《山行》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并且可以重点解释一下“坐”字。

人教一年级下册语文_第13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张东莲)

人教一年级下册语文_第13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张东莲)
13.古诗两首
小池
quán yīn
chí
杨万里

qíng róu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南宋诗人。他一生写过 2万多首诗,保留到现 在的有4200多首。他对 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 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诗。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泉水的出口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
刚刚出水的嫩荷叶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儿
2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 眼 无声 惜 细 流 ,
树阴照 水爱 晴柔。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晴蜓立上头。
可惜
qíng

quán
róu
泉眼
温柔
yīn

晴天 露出
阴天 小池
chí
我会读
chíxī yīn qí ng róu lù
池 惜 阴 晴
柔 露
露 柔




泉水的出口 爱惜 细小的流水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蜻 蜓 立 上 头 。
huánɡ

黄牛 黄色 炎黄子孙


站立 立正 起立

请 闭 池 晴 阴 蝉 露 立 柔 牧 惜 情 所

晴 阴 蝉 露 立 柔 牧 惜 情 所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再自由读诗,结合图片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
3、小组内汇报。
5、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爱吗?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赞美、喜爱)
6、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三、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用学习《草》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2、读了这首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2、春风吹又生①生存,活②生长
3、篱落疏疏一径深①径直②小路
4、儿童急走追黄蝶①行走②跑
二、我会背

离离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教学反思(学后反思):
主备人
徐阳
审批人
授课人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第二课时
流程
具体内容
检测
小草是很不起眼的,但它很顽强、快乐地来的来到我们生活中,每一年的春天都因小草而生机勃勃。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古诗。


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法指导
"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


1、学习古诗:草
说一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说一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读了这首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

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
2简介作者。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

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

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

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

(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

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

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

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

因此失去了信心。

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亦”、“妆”等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巩固
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有关西湖的照片。

学生准备: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眠:睡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上课时间
2011年月日
总课时
总第课时
主备人
课题
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6、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1.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教学
重难点
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 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 没有长得茂盛浓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着、快追。 无处:没有地方。 寻:寻找。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 中,再也找不到了。
思考问题:

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哪些 景物? 篱落,径,花,黄蝶,菜花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尽:完。 生:生长。
野火是烧不尽这些小草的,来年的春风一 吹,它们就又生长出来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尽—— 完 岁—— 年
反义词:
生——死 枯—— 荣
离—— 聚
动脑思考:
为什么“野火烧不尽”?
野火烧掉的是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 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 会长出来,说明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小结
1、本节课我们从《宿新市徐公店》 中感受到儿童在菜花中捕捉黄蝶的 乐趣,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热爱 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小结 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草》, 从中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留宿 住宿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篱落:篱笆。 一径:一条小的路。 树头:树枝头上。 未:没有。 疏疏:稀稀疏疏。 深:深远。 花落:花落下。 阴:树叶茂盛浓密。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复习
1、背诵古诗
2、 听写生字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草》,感受小草 顽强的生命力,和儿童在花丛 中捉黄碟的乐趣。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二)展示
交流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练习反馈
1、比一比,再组词。
异( ) 佳( )遥( )
导( ) 挂( )摇()
2、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喜欢的诗句。
利用古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讲点拨
(一)自主
探究
1、我能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将古诗读准确,读通顺,读好节奏。
(2)对照文中注释和老师补充的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我能品词析句,想象感悟诗歌的感情。
3、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4、我不明白的是
1、引导学生自主探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课 型
新 授 课
年级
三 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
读懂古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多彩的古诗。
黑白红黄
月()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日依山尽,()河入河流。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测评提高
背诵古诗
通过测评、练习形成能力,达到一课一得。
学习收获
(学生)
教学反思
(老师)
预习准备:

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预习要求1.自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全诗的意思。

2.同桌交流已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①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教师总结归纳:这清晨如酥的小雨把细小的尘埃湿润,让柳叶更加清新。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教师总结归纳:这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野草,所以王维劝元二再喝一杯酒。

元二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3.再读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本课的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预设:①都在春天送别。

在这美好的季节中,送别了朋友,更让人伤感。

②两首诗中都有“故人”“尽”。

无论在诗的开头还是结尾,老朋友都已离去。

③都有描写景色的诗句,有表达情感的诗句。

④两位老朋友去的地点不同。

一南一北,路途遥远,牵动朋友的心。

(三)课堂练习1.读、背古诗。

2.积累有关人间真情的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李白 王维烟花三月 柳色新孤帆远影 无故人教学反思: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情景,简要介绍扬州在古代的繁华景象,由“孤帆远影碧空尽”来引导学生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导学《送元二使安西》一、二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凄凉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我补充了安西的图片来辅助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课后习题答案习题2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句的意思: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03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0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02
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语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0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 通过复习所学《静夜思》导入新课。 • 新课学习 • 教师范读《望庐山瀑布》和《绝句》,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大意。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语言,并体会诗人情感。 • 知诗人,解诗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01
理解两首诗中不懂的词的意思
02
了解两首诗的诗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03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
通过拓展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1
体会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02
掌握两首诗的艺术手法
两首诗均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不同的景色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
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诗意
由于两首诗的背景不同,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也不同,学 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感受两首诗的韵味与美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来感 受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与美感。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小组探究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历 史背景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 思维深度。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图片展示
利用图片展示古诗中涉及的场 景、人物和事物,帮助学生形 象化理解。
音频播放
播放古诗的配乐朗诵或诗歌吟 唱,增强学生对古诗韵律和节 奏的感受。
视频呈现
通过视频呈现古诗的创作背景 、历史事件等,帮助学生深入 了解古诗内涵。
01
壮丽景象
香炉峰、紫烟、瀑布、银河等。
02
豪放情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03
分析
通过对《望庐山瀑布》中的壮丽景象和豪放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
生感受李白在诗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象和豪放情感,以及如何通过景象来
表达情感。
两首诗的对比与联系
对比
两首诗的主题、情感表达方式、意象选择等。
联系
两首诗都是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指出彼此在课堂 上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和共 同进步。
教师点评与指导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古诗的理解、课堂参与度、表达能力等 方面,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教师指导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掌 握知识和技能。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 。
作业要求
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 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讲解字词
教师对古诗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和难点字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
80%
分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描写春景的古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师巡视。

【设计意图】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下面理解故事意思打下了基础。

三、指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
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通过描写这些景物,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设计意图】朗读诗句,并能结合文中的插图,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

再次赏析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深化理解:
1.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3.自由动手绘画。

(配乐)
4.评析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内容用画画出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两首
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