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的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9课《古诗二首》,其中包括王昌龄的《采莲曲》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们将深入理解这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和用词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两首古诗,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并能够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理解诗文内容,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诗中的意境,并能够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文的感悟。

2. 课堂讲解:先讲解王昌龄的《采莲曲》,解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然后讲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样解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这两首诗,并解释诗中的重点字词。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采莲曲》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七、作业设计1. 背诵这两首古诗。

2. 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们对诗文的背诵和理解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对诗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同时,我也会尽量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教学内容部分,我选择了王昌龄的《采莲曲》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进行教学。

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分别描绘了采莲的场景和西湖的美景。

【主题教研】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主题教研】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主题教研】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烟、川”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丽。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上节课我们随王之涣学习了《登鹳雀楼》,知道古诗的学习是有小窍门的(板书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跟随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游山赏景学古诗。

1.知诗人:他就是享誉千古的诗仙——李白。

李白,唐朝诗人,字太白。

李白一生喜欢旅游。

足迹遍布18个省,攀过80余座名山,涉60多条江河川溪,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有一千多篇诗作流传。

李白五次登庐山,写下了数十首描写庐山的诗作,最脍炙人口就是《望庐山瀑布》了。

2.释诗题:和《登鹳雀楼》一样,两首诗都是写景的,题目都由“动作+景”组成。

注意停顿,读好题目。

(生读:望庐山瀑布)〖设计意图〗:《望庐山瀑布》顺承《登鹳雀楼》同为写景诗,复习《登鹳雀楼》学到的古诗学习方法引出《望庐山瀑布》,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信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通过“知诗人”、“释诗题”两个环节,用轻松的语调跟学生聊聊诗人李白在诗坛上的地位和他性情豪爽,好交友、爱旅游的个性,能加强学生对李白的认知,也为引出庐山瀑布做好铺垫。

二、朗读古诗,读出韵味1.勾连旧知: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拍手歌》。

带着拍子读,可以让我们把诗歌读得更流利。

2.拍手读诗:让我们一起一边拍手一边读这首古诗吧!3.教师范读:拍手的节奏可以让我们很容易记住诗歌的内容。

但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韵律,请大家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4.学生练习:哪位同学也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行读一读,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微课脚本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烟、炉”等5个字。

2、借助图画,引导学生想象,初步感知古诗中的意境。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一、复习引入,瀑布激趣PPT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深圳市宝安区宝城小学的赵茹老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二首》PPT2:上节课,我们登上了山西的鹳雀楼,欣赏了辽阔雄浑的美景。

这节课我们将前往美丽的庐山,去看一看气势磅礴的瀑布,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诗题。

望庐山瀑布注意瀑布的读音,请跟着老师再读一遍。

瀑布是要求会读会认的词语,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停顿2秒)我们先来听听小伙伴的分享。

PPT3:老师,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瀑,三点水加一个暴字,就是瀑。

(张家鸣)老师,我在生活中见过“布”,我还知道有的路牌上写着呢。

(郑雅婷)是的。

我们的食品包装袋,广告牌上都会有这个字。

PPT4:那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瀑布?老师,我的老家在重庆,那里有著名的万州瀑布,还被称为“亚洲第一瀑布”呢。

(翟诗彤)PPT5:老师,我去过黄果树瀑布,我还知道壶口瀑布也很壮观。

(张鸿熙)是的!自然界很多瀑布,壮观雄奇,然而,在诗仙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PPT6: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先听老师读古诗,圈出本课的生字。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通过练习,相信同学们都能把字音读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PPT7:出示生字:炉、烟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炉和烟,都是火字旁,火字旁的字,多与火有关。

火字旁的字还有很多,灯、灿、炒、烤等PPT8:烟字,我们可以组词烟云,意思是烟气和水雾,当烟雾都消失了,就是烟消云散。

PPT9:我们一起把词语读熟。

烟云烟消云散PPT10:另外两个字是遥和川PPT11:遥是走之底,意思是远,课文中的遥看,指的就是远远地看。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11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yáo
chuān
遥看瀑布挂前川。
zhí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12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13
日照香炉生紫烟,
庐山的香炉峰 紫色的云雾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8、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1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2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 瀑布》。 3.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人对大自 然的赞美之情。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3
李白,字太白,号 清莲居士。号称 “诗仙”。唐代著 名诗人,一生中写 下了上千首诗歌, 其诗风格豪放,想 象丰富,语言流畅, 富有积极浪漫主义 精神。
18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19
拓展:
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 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20
飞流直下三千尺,
垂直 虚数,形容极高
疑是银河落九天。
怀疑,以为
九重天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21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中呈现
出的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
“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
24
诗意: 太阳的照射下,
庐山的香炉峰生起 紫色云雾,远远看 去,瀑布像一条大 河挂在山前。水流 从三千尺的高处直 泻而下,好像是从 九重天上的银河落 下来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件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件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苍①青色:苍天。②草色,
深绿色:苍松。③灰白色: 苍白|两鬓苍苍。
茫①对事理全无所知,找
不到头绪。②形容水势浩 渺。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苍①青色:苍天。②草色,
深绿色:苍松。③灰白色: 苍白|两鬓苍苍。
茫①对事理全无所知,找
不到头绪。②形容水势浩 渺。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Hale Waihona Puke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学习提示: 小声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年级 语文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二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注释 ①﹝见﹞同“现”, 显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二首【第2课时】《暮江吟》白居易》课件全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二首【第2课时】《暮江吟》白居易》课件全篇

(2)“时鸣.春涧中”中“时鸣”的意思是( B ) A.偶尔、不时地鸣叫 B.一起鸣叫
C.时常鸣叫,叫个不停
课后作业
➢ 完成《点拨》“阅读方法练”。 ➢ 完成《典中点》“基础与提高” 。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道残阳铺水中,
品析:“铺”形容“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 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情景,“铺”字很形象, 写出了秋日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半江瑟瑟半江红。
理解: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 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 景象。
声鸣叫回荡在春日的山涧中。
中切换成画面;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暮江吟》: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中,晚
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鲜红色。九月
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
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则像一把精巧的弯弓挂在空中。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国学诵读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李白) 月白庭空树影稀,鹊栖不稳绕枝飞。 (《月下》陆游)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天狗食月等。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
教参考师答点案拨::《首鸟先鸣要涧》把:这在两寂首静诗没读有熟人声练的,深读山明里白,;细然碎的后桂 想花轻一轻想地每落首着诗,中夜都静得描好写像了整哪座些山景全物都是,空抓的住。了月景亮物从的东边哪的 些山头特上点升;起再来充了分,展惊醒开了合山理林的中想的象鸟,儿,将它诗们的不意时境发在出头的一脑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梳理文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PPT教学课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PPT教学课件

上下结构
尖角
语文小学

语文小学

语文小学


语文小学

语文小学
作业
1.读读下面的词语。
ruǎn
泉水 流水 柔美 柔软 爱护 荷花
露水 牛角 一角钱
2.照样子,写好下面的生字。
3.把《小池》背给家人听。
语文小学
小池
宋 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ɡ xī
泉眼 x ì liú 无 声 惜 细 流 ,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ɡ
树róu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xiǎo hé cái lù
小 荷 才露 尖 jiān jiān jiǎo 尖 角,
zǎo yǒu qīnɡ tínɡ lì shànɡ
偷 采 白 莲 回。 bù jiě cánɡ zōnɡ

不 解 藏 踪 迹,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浮萍一道开。
语文小学
小池
宋 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ɡ xī
泉眼 xì liú 无 声 惜 细 流 ,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ɡ
树róu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早tóu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语文小学
语文小学
泉眼无声惜细流, 小荷才露尖尖角, 树阴照水爱晴柔。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语文小学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语文小学
12. 古诗二首
语文小学
爱无树 尖角
语文小学 独体字

爱 上中下结构
树 左中右结构

19《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望庐山瀑布》和《绝句》。

通过这两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加强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两首古诗,掌握生字词,理解古诗大意。

2. 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理解和部分生僻字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两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画中的美景,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课文学习(10分钟)(1)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大意。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用彩色笔画出生字。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一首古诗,分析诗句中的对仗和韵脚。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平仄规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一首古诗的对仗和韵脚。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5. 小组讨论(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美。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书写两首古诗,用不同颜色标注生字词。

2. 在旁边列出两首古诗的对仗和韵脚,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并分析其中的对仗和韵脚。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了解古诗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教学
内容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敕勒歌》。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草原的无比壮阔,体会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教学
重难点
朗读并背诵古诗《敕勒歌》,在朗读中感受草原的无比壮阔,体会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与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修 改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能用说不完的话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时期却有人用简单的27字就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似、庐、笼、盖、苍、茫)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从诗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品读古诗,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阴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描写了图中的内容?(指名说3)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
敕勒是种族名,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一下语文六单元《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

一下语文六单元《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

一下语文六单元《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朗读古诗,圈出生字生词。

2.完成本课预习卡。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会写“无、角、爱、树、尖”5个字。

理解“惜、树阴”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并背诵积累。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荷花池的美丽、和谐。

教学过程:一、背诵《池上》,引入新课1.学生齐背《池上》。

2.出示《小池》的插图,激趣导入:白居易的《池上》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娃,杨万里的《小池》又会为我们展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3.教师板书课题“小池”,学生书空并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出示初读要求:第一遍: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第二遍: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三遍: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2.逐句检查朗读,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第一句,教学“泉眼”。

①出示词卡“泉眼”,指名读并正音。

②图文结合,解释字理。

出示“泉”的甲骨文,讲解:“泉”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水从洞中流出的样子。

“泉眼”的意思就是流出泉水的洞穴。

③学生齐读词卡,并组词:泉水、清泉……(2)检查朗读第二句,教学“柔”。

请学生认读“柔”,教师正音:“柔”是翘舌音。

(3)检查朗读第三句,教学“露、尖尖角”。

①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露”。

②教学“尖尖角”。

出示词卡“尖尖角”。

让学生用手指演示“尖尖角”的样子。

③出示“角”的汉字演变,认识“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字理、“加一加”、动作演示等多种方法识字,既能激发学生识记的兴趣,降低识记的难度,又能为古诗的理解作铺垫。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精选

1古诗二首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柳》,背诵古诗《咏柳》。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领略春天的美,体会诗人借柳树歌咏春天的情感。

三、导入新课,初感诗境1.课前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2.齐背古诗《村居》。

3.导入:同学们,春天来了,这轻快飞行的黄莺,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随风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5.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6.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

7.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8.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这些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四、交流切磋,诵读感悟1.指导学习第1、2句。

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生齐读。

(2)(出示从远处看柳树的图片)你们看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它就像什么呢?(碧玉、丝绦)(4)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3、4句。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和同桌一起读第3、4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4句诗的课件)让学生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暮江吟》这首诗 作者通过对深秋时江 水夜晚景色的描写, 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爱 怜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 “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 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 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 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 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作业超市:
背诵默写古诗。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瑟瑟:碧绿 颜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阳柔和地映照在江 水之上,阳光铺洒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 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呀,岸边草茎树 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冉冉升 起的新月好似一把精巧的弯弓。
1、体会诗句中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诗歌朗读
暮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字词解释
残阳: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帖:通假字,同“现贴”。
蓝蓝的天空广阔无边 , 碧绿的草原无边无际 , 风儿吹过,草弯下腰 , 显现出一群群肥壮的 牛羊。
《敕勒歌》整首古诗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
壮丽富饶的风光,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 个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了,抒发了 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sì shì 似乎 似的
sì shì 似乎 似的
yīn
sì shì 似乎 似的
yīn
阴天
sì shì 似乎 似的
yīn
阴天

sì shì 似乎 似的
yīn
阴天

田野
似 = 亻+ 以 阴 = 阝+ 月 野 =里+ 予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美丽辽阔的敕勒大草原,铺展在阴山脚 下,多么广阔,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笼盖 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弯弯的月亮似小船 。
天风 苍吹 苍草 ,低 野见 茫牛 茫羊 ,。
苍老
天风 苍吹 苍草 ,低 野见 茫牛 茫羊 ,。
苍老 苍茫
天风 苍吹 苍草 ,低 野见 茫牛 茫羊 ,。
( 艹 )+( 仓 ) = 苍 ( 艹 )+( 汒 ) = 茫
天当苍窗苍理,云野鬓茫,茫, 风对吹镜草帖低花见黄牛。羊。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学习内容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课件

笔画:3 部首:丿 组词:山川 四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古诗学习三步法: 一、读(熟读能诵) 二、看(借助插图) 三、想(想象画面)
望庐山瀑布
形声字 氵+暴=瀑
望庐山瀑布
形声字
氵+暴=瀑
布,字典里有四种解释: ①用棉纱、麻纱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 其它物件的材料。(布料) ②宣布,宣告。(发布) ③散步,分步。(阴云密布) ④布置,安排。(布局)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lú 香炉
lú 庐山
香( 炉 ) 火( 炉 )
三顾茅( 庐 ) ( 庐 )山
笔画:8 部首:火 组词:香炉 炉子
猜字谜 因火而起——烟
笔画:10 部首:火 组词:烟火 烟雾
笔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部首:灬 组词:照射 光照
遥看瀑布挂前川
笔画:9 部首:扌 组词:挂钩 挂包

古诗二首示范课件第二课时-人教统编部编语文二上课件

古诗二首示范课件第二课时-人教统编部编语文二上课件
瀑布从高空飞速奔 腾着倾泻而下,好像银 河从九天降落一样,真 是太壮观了!
语气舒畅豪放,惊 叹新奇,语调激昂
(课后第一题)
朗读指导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参考“【情境 课文】望庐山瀑布情境课文(诵读版)”。
朗读指导
模仿老师来再读一读吧,看看谁的停顿更自然。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迁移运用
说一说:你能运用夸张的手法也来写个句子吗?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这个柠檬酸得我的牙都要掉了。
精读课文
小声读一遍这两句诗,再说一说诗意。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精读课文
读完这两句诗后,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随文识字
互动课堂
从外面看,鹳雀

楼有(三)层。
“层”还可以这样用:
一层(薄雾) 一层(白云)
互动课堂
小声读一遍这两句诗,再说一说诗意。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意: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 的一层城楼。
背诵指导
学完全诗后,让我们听听这首诗的歌唱 版,看谁能先背诵出来。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互动课堂
欣赏了这么多庐山瀑布的美图,你是不是 被它的景色所震撼了呢?快一起来看看大诗人 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吧!
整体感知
读一读诗的题目,说说题目意思。 pù bù
从远处看庐山的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新市徐公店》课案《宿新市徐公店》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之《宿新市徐公店》执教时间:2010年5月执教班级:海安县海陵小学五⑽班执教老师:徐拥华实录整理:梅德平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师:同学们,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春天已经来临了,能背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吗?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后两句也不错,谁补一下。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师:这些诗句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景象。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齐读《宿新市徐公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时由春的古诗导入,由对春的喜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介绍作者,解释题意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的哪些情况呢?生: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生:江西吉安人。

师:与陆游等四人号称为“南宋四大家”。

这首诗是的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

他与陆游等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他一生为官清廉,后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诗如其人”,了解了诗人的简历和他的诗歌特点,对学生理解诗歌、读懂诗歌很有帮助。

】杨万里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咱们先从诗的题目来推敲推敲。

你理解题目中的哪些词?生:我理解“宿”。

生:我理解“公”。

师:把这些词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三、品读古诗,深化情感师:作者住宿在新市徐公店,看到怎样了一幅景象让他诗兴大发呢?自由读古诗,同桌合作自学古诗(出示自学要求)。

1.把古诗读准确、读流畅。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3.思考:诗人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学生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师:这里有两个生字注意一下。

(课件)篱落lí:篱笆疏疏shū黄蝶dié指名读,生齐读。

师:篱落什么意思?生:篱笆。

师:蝶是什么旁?生:虫字旁。

师:通过自学,讨论,你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先说你读懂了哪些?生:深的意思是悠长。

生:一径是一条小路。

生:走是跑,急走是奔跑。

生:疏疏是稀疏的意思。

生:处是地方。

生:未是没有。

生:阴是树荫。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生:怎么会未成阴?师:说明叶子多不多?这说明是什么季节?学生汇报,齐读诗歌。

2师:说到诗歌,我们常想到诗情画意这个词,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写了哪些迷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出示第一二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指名读▲A师:先看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篱笆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篱笆一径(加点)师:我们常说古诗的语言意境深远,这个“深”字,让你感受到什么?生:悠长。

师:我想到一句写小路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也给我们这样意境深远的感觉。

我们理解理解诗句时,常常要把诗中词的顺序“调”一下,理解起来就方便了:这一句变一下,谁能说说句子的意思。

(出示)疏疏篱落一径深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方法的指导,比帮助孩子理解诗意更重要。

】▲师:作者杨万里非常善于细致观察,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作者从深远的小路收回视线,又看到了什么呢?B.指名读第二句,师:这一句又描写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的枝头花落:花朵飘落。

未:没有阴:树荫师:从这一句看出树的枝头是怎样的景象呢?师: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花朵飘落了,叶子还没长大,没长茂密)。

所以我们理解诗句时还要补上诗人省略掉的内容,这一句怎么理解呢?生:树枝上的花已经飘落了,新叶还没有长大,长得茂密起来,所以还没有形成树荫。

C.(出示画两句)同桌互说这两句诗意——指名看图说。

D.师小结: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抽出的新芽,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田园图,我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E.师: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伸向远方的小路两边又会有怎样的风光,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两句诗,边听边想象。

师范读。

师: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在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小路两旁,蜜蜂在金黄的油菜花上忙着采蜜,一棵大树叶片稀疏,没能形成树荫。

生齐读这两句。

师:冰心奶奶曾经说过“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有了儿童就有了更浓更美的春意。

三四两句,作者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活泼生动的图画呢?【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

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4、理解三、四句:A.师:理解这两句要先理解哪些词?想到什么?生:急走。

生:边跑边喊。

出示: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他们在心里暗暗说道:“”嘴里还在不停地叫喊:“!”师:他们追到没有?你从哪里知道答案的?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B.指名读第4句:师:为什么找不到了?生:颜色一样,菜花繁茂,无边无际,一片花的海洋。

师: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师:再读读这两句诗,诗中儿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齐读。

生:儿童顽皮、可爱。

师:哪个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儿童的天真无邪与可爱呢?为什么?生:急,体现了孩子的急切。

生:寻,给人更多的遐想,更看出儿童的天真可爱。

生:追师:会怎样去追呢?生:紧追不放,飞到哪,跟到哪,嘴里喊叫。

生:寻。

如果是大人,也许就放弃了。

师:这几个孩子会放弃吗?会怎样?结果如何?生:满身满脸花粉。

生:没有,他们会跑得满头大汗。

生:他们自己的衣服上也会变成金黄的啦。

E.师:指名说这两句诗意——(多媒体出示动画)看动画说句意,指名读这两句,读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师:这两句写了儿童捕蝶的有趣情景,属于动态描写(板书:动)。

哪些词语是描写动作的?生:走、追生:入、寻F.师:儿童急走,四处追逐、飞入菜花,不停寻找……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师:儿童,常常是田园诗的创作素材,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儿童的诗句,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诗人们眼中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

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浪开。

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生: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自由读全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对儿童的喜爱。

生: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师:眼前新抽的嫩芽,延伸的小路,金黄的菜花,纷飞的蝴蝶,天真活泼的儿童,让诗人的感到了春天的气息,童真的可爱,他心中是多么的欢喜呀!读出诗人心中的欢喜。

指名读。

师:诗人不再当官,远离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争名夺利,不用在皇帝身边整日提心吊胆,此刻,他又是多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啊!师:古人咏诗经常会摇头晃脑,那是为了读出节奏,抒发感情。

老师给诗歌标好节奏,请大家再摇头晃脑,自由自在,满心欢喜地读一读。

四、设计情境,练习写话师: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充满了童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请大家看动画,边想象画面边自由背诵古诗。

齐背(动画配乐)师: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更是一首歌。

古诗最后两句,寥寥数字,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其实要想写好文章,除了要像杨万里一样善于观察外,还要善于发挥想象,出示写话要求:请根据这首诗三、四句的意思,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发挥想象,描写儿童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写具体,写生动。

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写出你的喜爱,你的趣味来。

交流评讲。

【给孩子想象的平台,表达的空间,进行拓展练习,锻炼了孩子的写作能力。

】五、布置作业,学科整合师:全诗不仅有静有动,而且有声有色,情意盎然。

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出示课后作业:请依照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画一幅画,并题上诗。

【作业设计,既可以把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表达出来,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还注意了学科的整合。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刚看到这篇古诗,觉得它内容十分简单,并没有什么难点需要突破,意境也并不有多深远,没有多少深意可挖,想上出点新意很有难度。

按照古诗的一般上法,读通,读懂,读美,也就是能把古诗读得正确,流畅,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和诗句大意,并能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读出情感也就行了。

但是这样的课堂作为公开课,是捧不上台面的,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上出点新意呢?思来想去,找到了几个着力点:一是加入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二是加大听说读写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三是注重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四是课后作业的设计注意学科的整合。

一、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意思是说教学最好的方法是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就会运用这些方法,自行学习,这样的方法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古诗教学,理解诗意是教学重点之一,除了正常的“连词成句法”外,我在教学中还渗透了两种理解诗句的方法。

一是填补诗人省略的空白,把意思说完整,如理解“树头花落未成阴”这一句,词语的意思学生都理解后,我顺势问:“为什么未成阴呢?”学生回答:“花落了,树叶还没有长茂盛。

”但诗句中并没有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在理解句子意思的时候,老师就提醒:“我们在解释句子的意思时,还要把诗人省略的这个意思补上去。

”于是,学生就知道这一句要解释全:“树枝上的花已经飘落了,新叶还没有长大,长得茂密起来,所以还没有形成树荫。

”二是调整诗中词语的顺序。

在理解“篱落疏疏一径深”时,我又告诉孩子,古人写诗为了韵律感与节奏美,常常把诗中词语对调,我们在理解诗句时,有时把词语对调,更容易理解,“篱落疏疏一径深”这一句调整成“疏疏篱落一径深”,解释就更方便了。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孩子很轻松就能解释出来。

二、语言文字训练的安排与穿插。

语文教学,讲究的是语文味,听说读写思,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果一堂课没有一定的训练点,那这样的课堂是空洞的,华而不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