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二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23460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3.png)
第四单元导学【单元导教】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沟》四课,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能够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热情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
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
《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的泡泡提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再次实践运用。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借助字典验证,促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
《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安排了仿写练习,《古诗二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课中有词语积累内容,并安排了内容背诵。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写话”环节安排了学写留言条。
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也是我们生活交流的需要的同时,掌握写留言条的基本格式。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63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2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3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4.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5.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阅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2.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3.背诵风景名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4.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表达: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2.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
写作:1.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
2.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与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古诗二首【课前解析】《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述了作者登鹳雀楼的所见所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4e4d4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b.png)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同时,引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在讲授古诗意境和情感表达时,我尝试通过图片展示和情景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似乎还不错。他们能够逐渐体会到诗中的美感和情感,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古诗中一些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讲解还有待加强,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我发现这种形式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内向,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朗读与背诵:正确朗读《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注意古诗的韵律、节奏和语气,熟练背诵两首古诗。
-词语理解: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鹳雀”、“瀑布”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
-诗意感悟: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如《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中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ccd148f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5.png)
8、《古诗二首》1、《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课文中心梳理总结:《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二、生字组词lóu楼(城楼)(楼房) yī依(依旧)(依然) jìn尽(尽力)(用尽)yù欲(欲望)(随心所欲) qiónɡ穷(穷苦)(穷人) cénɡ层(楼层)(云层)pù瀑(瀑布)(飞瀑) bù布(公布)(布局) lú炉(香炉)(火炉)yān烟(紫烟)(香烟) yáo遥(遥远)(遥看) chuān川(山川)(川流不息)huánɡ黄(黄瓜)(黄山) zhào照(日照)(照片)ɡuà挂(挂号)(挂念)楼 lóu(楼房)(上楼)(下楼)(楼梯)(顶楼)(茶楼)(楼兰)(楼市)(木楼)依 yī(依靠)(依然)(不依)(皈依)(依托)(依傍)(依法)(依旧)(依次)尽 jìn (无尽)(尽头)(尽量)(尽快)(尽力)(尽心)黄 huáng (黄色)(黄河)(米黄)(杏黄)(蛋黄)(黄昏)(黄山)层 céng(一层)(云层)(层次)(中层)(冰层)(土层)(分层)(地层)照 zhào(照亮)(光照)(照顾)(照看)(照料)(对照)(照相)炉 lú(香炉)(火炉)(炉子)(电炉)(炉灶)(出炉)(炉火)(手炉)烟 yān(烟火)(烟花)(云烟)(油烟)(松烟)(烟土)(烟叶)(香烟)挂 guà(挂在)(挂住)(挂念)(记挂)(挂失)(挂号)(挂名)川 chuān(山川)(大川)(川菜)(川贝)(四川)(川流不息)(河川)(川剧)。
4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4古诗二首(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f5eb97943323968011c92f5.png)
《宿新市徐公店》课案《宿新市徐公店》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之《宿新市徐公店》执教时间:2010年5月执教班级:海安县海陵小学五⑽班执教老师:徐拥华实录整理:梅德平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师:同学们,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春天已经来临了,能背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吗?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后两句也不错,谁补一下。
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师:这些诗句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景象。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齐读《宿新市徐公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时由春的古诗导入,由对春的喜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介绍作者,解释题意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的哪些情况呢?生: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生:江西吉安人。
师:与陆游等四人号称为“南宋四大家”。
这首诗是的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
他与陆游等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他一生为官清廉,后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诗如其人”,了解了诗人的简历和他的诗歌特点,对学生理解诗歌、读懂诗歌很有帮助。
】杨万里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咱们先从诗的题目来推敲推敲。
你理解题目中的哪些词?生:我理解“宿”。
生:我理解“公”。
师:把这些词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三、品读古诗,深化情感师:作者住宿在新市徐公店,看到怎样了一幅景象让他诗兴大发呢?自由读古诗,同桌合作自学古诗(出示自学要求)。
1.把古诗读准确、读流畅。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3.思考:诗人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学生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师:这里有两个生字注意一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9518b4f12d2af90342e623.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冀教版第一课时《望洞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2.能力目标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第4课《古诗二首》一课一练(附答案)
![第4课《古诗二首》一课一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8a43d8f111f18582d05a27.png)
4. 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hánlěng zèng sòng júhuā shíjìng xiéyáng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银行.()步行.() 2.“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到处()处理()五、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划“√”,错的划“×”.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众织布.( )3、“挑促织”的意思是“捉蟋蟀”.( )4、“篱落”就是指“篱笆”.( )六、我是小诗人,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山行》,完成习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八、补全古诗《夜书所见》,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清:冷清B.碧:碧绿C. “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澄鲜”的意思是 .3.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里:十五公里B.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C. 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作品题为“秋月”,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寒冷赠送菊花石径斜阳二、1.②①②2.①②①三、石径经过下霜露水残阳深浅斜阳抖落挑水跳高四、1. (4) 2. (1)3.(2)4. (3)5. (5)五、1、× 2、×3、√ 4、√六、1.停车坐爱枫林晚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七、1.唐杜牧秋 3、42.石径人家白云霜叶3. D.八、1. 秋2.夜晚所看所想3.宋叶绍翁家乡4.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1.A2.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3.B4. 悠闲清静的心境5.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教案冀教版(最新整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教案冀教版(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dfd4aa336c1eb91b375d91.png)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洞庭(一)整体读,感知美.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
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PPT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0bbfdd02d276a200292e90.png)
登鹳雀楼
试着读一读吧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你是怎样识记 这些生字宝宝
的?
更上一层楼。
带着节奏能 登/鹳雀楼 读得更好呦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有哪些读懂诗意的好方法?
结合注释理 解句意
看图片,展开 想象理解画面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自学提示 请你来说一说吧
(1)自主读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古诗 的意思。
看看这瀑布像什么? 在李白的眼里,它又
像什么呢?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拓展阅读
走进“语文主题图书ˮ《自然妙 趣》,学习《远山》《咏华山》。
自学提示
和你的小组同学 一起交流一下吧
咏华山
宋 寇准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只有天在上, 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太阳显得那么低,山 间上飘着朵朵白云。
写字指导
黄 尽
观察生字步骤: 一看结构; 二看占格; 三看笔顺。
写字指导
黄
上中下结构,上部扁、 宽,中下部长、窄;长 横位于横中线上侧,下 部的撇、点底部持平。
你能结合注释 理解句意吗?
[注释] ①欲:想要 ②穷:穷尽
和“依ˮ有关的词语通常表
示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亲密的
感情。你看,他们挨得多紧呀!
那太阳是怎样依着群山慢慢下沉
的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句意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一做这个动作吧
2019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10首)
![2019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10首)](https://img.taocdn.com/s3/m/004b16beec3a87c24028c487.png)
2019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10首) 4.古诗二首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感恩的词句1.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2.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土能生白玉,地可产黄金。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听张立本女吟【唐】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明日歌【明】文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题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6.古诗二首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梅花陈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梅花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催试官考较戏作【宋】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有关“花”的花红柳绿花好月圆含苞欲放出水芙蓉有关“根”的根深蒂固根深叶茂刨根问底叶落归根描写水果驰名中外逗人喜爱绚丽多彩晶莹透明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描写山峰峦雄伟连绵起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描写水波澜壮阔水光潋滟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描写溶洞雕镂精巧玲珑剔透光怪陆离色彩绚烂描写真情情真意切深情厚谊风雨同舟甘苦与共肝胆相照一往情深志同道合亲密无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孔子学琴毕恭毕敬席地而坐运用自如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激情洋溢如醉如痴戛然停止炉火纯青抑扬起伏观潮天下奇观人山人海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浩浩荡荡齐头并进人声鼎沸一年一度风平浪静若隐若现昂首东望描写企鹅小巧玲珑飘飘欲仙一身绝技初来乍到一分不差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发号施令附送:2019年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一、读拼音,写词语。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_古诗二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_古诗二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https://img.taocdn.com/s3/m/f6b1323b89eb172dec63b79d.png)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二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知识达标1. 看拼音写词语。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3. 选一选。
4. 连一连。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A.杜甫B.苏轼C.苏辙“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怜”表示的是什么意思?()A.可怜B.爱惜C.珍惜“青苔”是什么植物()A.蕨类植物B.木本植物C.苔藓类植物“柴扉”表现了园得什么特征()A.豪华B.庄重C.简陋五、课内阅读巩固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泊船瓜洲》②《游园不值》③《题西林壁》④《静夜思》⑤《示儿》⑥《春夜喜雨》⑦蕙崇《春江晓景》⑧《早发白帝城》(1)苏轼________(2)王安石________(3)李白________(4)陆游________(5)杜甫________(6)叶绍翁________。
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蕙崇《春江晓景》中,静态描写的事物是________,作者联想出来的事物是________,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
(2)《游园不值》中“不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而“一枝红杏”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
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
(2)应怜________印苍苔,小扣________久不开。
________关不住,一枝红杏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________,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特点展开。
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________,讴歌春雨________之功。
(2)《游园不值》中诗人是怎样的一个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诗中最后两句暗含了怎样的哲理________。
十、课外拓展阅读阅读。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望天门山优秀课件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望天门山优秀课件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5428c610a6f524cdbf8598.png)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天门山六大谜团】 天门洞开、天门翻水、天门转向、鬼谷显影、
野拂藏宝、天门瑞兽。
拓展积累
洞庭湖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以产鱼和湘莲著称, 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湖中君山独秀,东岸有岳阳楼,为风景名胜区。
背诵课文:略。
欣赏古诗与所配的插图,说说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望洞庭》感受: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 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望天门山》感受:在诗人笔下,楚江仿佛成 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一切都难以阻挡的神 奇力量。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赏名山胜景时心旷神 怡的情状跃然纸上。
u 核心问题: 《望天门山》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望天门山》语言强劲、自然豪放,表现了天门
山的雄奇壮美,意境宏大。
u 串珠问题: 1.读书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重点字词的意思。 “回”:回旋,打转。
2.借助重点字词,理解句意,从而理解诗意。 《望天门山》诗意:天门山被波涛汹涌的楚江从中间断
开,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被天门山阻隔)湍急的水 流回环旋转。两岸的青山耸立相对着出现,一只小船 在江上扬帆而行,仿佛从太阳旁边驶来。
了解古诗的意思,有时需要查阅一些背景资料。读下面 的资料,看是否对你理解《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帮助。
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之间, 耸立于长江 两岸,为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西梁山夹江对峙,犹 如一扇天然的江上巨门。长江至此而向北流去,因山势中 分,水流湍急,景象犹为壮观。“两岸青山”指的就是东 梁山和西梁山。
三、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 ) A.湖光/秋月/两相和 B.湖光秋月/两相和 C.潭面/无风/镜未/磨 D.潭面/无风/镜/未磨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ef05e777232f60dccca138.png)
精读引领课——《古诗二首》+《古诗二首》(《远山》《咏华山》)一、教学目标1.运用自由练读、同桌互读等方式读通古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黄、尽”2个生字。
2.借助关键词朗读并了解诗意。
3.想象画面背诵古诗,能简单描述古诗的画面,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体会《登鹳雀楼》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了解诗题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
同学们,山西省永济市有一处著名的景点——鹳雀楼(1997 年重建),此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王之涣(出示王之涣图片),大家对他一定不陌生(简要介绍王之涣),他当年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一首诗:《登鹳雀楼》。
(板书: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相机认读“楼”字。
2.师诵读。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读出诗中画,品出诗中情。
(二)品读诗文,学习《登鹳雀楼》1.初读,读通古诗。
【流程:学生自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请拼音或请同桌帮帮忙,指名朗读,交流“楼、依、尽、欲、穷、层”识字方法。
】2.再读,读出节奏。
同学们,读古诗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对于五言诗,采用 2 / 3 的节奏停顿,可以这样读(师范读)。
请你试着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吧。
登 / 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 / 依山尽,黄河 / 入海流。
欲穷 / 千里目,更上 / 一层楼。
【流程: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3.三读,读出诗意。
同学们,要想把古诗读得更美,我们还得了解其中的意思。
在以前的学习中,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A.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B.看图片,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难字释意。
欲:想要。
穷:穷尽。
【流程: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过程中相机指导。
(1)巧借生字,指导学生将画面想丰富,想生动。
教师出示图片:人穿的衣服和人是贴在一起的。
和“依”有关的词语通常表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亲密的感情。
古诗二首预习
![古诗二首预习](https://img.taocdn.com/s3/m/e3eafb0f01f69e314232946e.png)
cūn jū
村居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仁和(今浙 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 之后,一般人提到他,就是因为他写了 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
村居 【清】高鼎
草 长/莺 飞/二 月 天, 拂 堤/杨 柳/醉 春 烟。
儿 童/散 学/归 来 早, 忙 趁/东 风/放 纸 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
万条垂下绿丝绦
从树上垂下无数条好像 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 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 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咏柳》通过描绘 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 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 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描写春天的诗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 二月早春。
拂堤杨柳醉春烟
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孩子们放学回 来得很早,一个个 急忙借着东风愉快
状元成才路
地放起了风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村居》这首诗描写 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 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 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介绍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 少年就以文章出名。他写景的诗,文字 通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偶书》 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碧玉妆成一树高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二首》(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二首》(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7402b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d.png)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二首》(Word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教材为《古诗二首》,分别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静夜思》。
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讲述了诗人在离别之时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静夜思》则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2. 教材目标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听读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静夜思》;•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意识。
3. 教材重点•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朗读古诗。
4. 教材难点•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教学投影仪、板书、课件、PPT等;•教学材料:《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古诗作品以及相关教材插图等;•学习用品:学生必备的学习笔、纸、书等。
2.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小故事或动画视频的方式介绍古诗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此单元的教学内容。
(2)讲解教材在讲解本单元教材时,一方面可以通过绘画、配音等方式让学生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讲解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水平。
(3)课内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4)课后延伸老师可以布置古诗朗读作业,让学生针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朗读,同时也可以组织课外阅读、写古诗或绘制古诗插图等活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
3. 教学方法•经验法: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古诗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解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教材的感性体验和认识;•课堂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古诗教学,把抽象的诗歌世界可视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古诗内容;•课外活动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古诗基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比如朗诵、阅读、写作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7f845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1.png)
《古诗二首》(优秀6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
(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法(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名称】江南春
• • • 【年代】晚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言绝句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精通兵法, 有政治才能,诗文都 写得很好,诗以七绝 最为出色。与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 杜”。
云淡、风轻、花红、柳绿、近 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
三四句抒情:
• 时人不识余心乐, • 将谓偷闲学少年 。
身处宜人的春色,诗人完全陶醉。
写作方法
• • • • • •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写景
情景交融
抒情
春日偶成
[译文] 将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 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 着, 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 走过了前面的小河。 人们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 快乐, 还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 偷偷跑出来玩耍呢!
6. 7.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 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 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 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 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 这两句写了江南春色无边。 • (注意具体的景色)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这里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 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 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 本文抒发了诗人郊游时欢 乐、高兴的心情。
***
回顾两首诗
• 4、《江南春》是 唐 代诗人 杜牧 写的。其 中,怀古的 是南朝四百八十寺 ,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诗句中,“映”的意思是 掩映 , “郭”的意思是 。 依山而建的城墙 《春日偶成》的作者是 程颢 , • 他是 宋 代诗人,题目的意思 是: 春天偶然写成的诗。其中写景 的是 云淡风轻近午天 , 傍花随柳过前川 • 。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 2. 3. 4. 啼:叫。 山郭:靠山的城墙。这里说城外。 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 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 时建立了大批和大 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 市)大建佛寺。据《南史· 循 吏· 郭祖深传》说:“都下佛 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 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楼台:原指亭台楼阁。这里 指寺庙。
春日偶成 程颢
• yún dàn fēng qīng jìn wǔ tiān ,
云 淡
风
轻
近
午
天
,
bàng huā suí liǔ guò qián chuān 。 傍 花 随 柳 过 前 川 。 shí rén bù shí yú xīn lè ,
时 人 将 谓
不识 偷
余 心 闲 学
乐, 少 年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相关题目:
• • • •
• 染。 1: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所感染?
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 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 诗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 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 中可以看出来。
了解
•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 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 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 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 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 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 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 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 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 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 《古诗两首》
• yān yǔ lóu tái 烟 雨楼 台 • tōu xián • 偷 闲 jiǔ qí 酒 旗 tí jiào 啼 叫
huáng yīng 黄 莺
• yìng shān hóng 映 山 红
yún dàn qīng fēng 云 淡 清 风
bàng huā suí liǔ 傍 花 随 柳
①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 天:中午。 ②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依傍,靠近。 随,沿着。 川:河流。
• 余心:我的心。余,我。
•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春日偶成
•
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 兴所致而写成诗。
一二句写景
•云淡风轻近午天, • 傍花随柳过前川。
具体写了哪些春景?
jiāng wèi tōu xián x ué shào nián
春日偶成
程颢
(1)偶成:偶 然写成。(
1、近:接近
2、傍:靠近。
3、时人:当时过 路的 人。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4、川:河流 5、余:我 6、将谓:要说, 还以为
• • • • •
江南春
杜牧
• qiān lǐ yīng tí lǜ yìng hóng , 千 • 里 莺 啼绿 映 红 , 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qí fēng 。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 南 朝 四百 八十 寺, duō shǎo lóu tái yān yǔ zhōng 。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 “谓”的意思是:以为 。“时人” 过路的人 的意思是: 。这首诗表达 欣赏春景时高兴愉悦的心情 了诗人 。 • * 形容春意很浓的成 春深似海 (春意盎然) 语: 。
考考你
• 4、《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 春日到郊外游玩时偶有所感写成的 一首 诗 , 。 , 。抒发了诗 人郊游时 的心情。
•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 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 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程颢hào
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 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 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 (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hù 鄠县主 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 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 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在政治 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 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 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 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 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 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译诗】 1.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 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2.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 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 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 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 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 中。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3.
4.
•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 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 • 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 了它的广阔、深邃suì和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