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4古诗两首》春晓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4古诗两首》春晓课件
ɡǔ
shī
shǒu
4.古 诗 两 首
孟浩然
孟浩然 是唐代的 一位大诗 人。
孟浩然
春晓: 春天的 早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朗读时速度稍慢,一边读 一边想象。每一句第二个字 适当拉长,留下想象的空间。 注意读好韵脚。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春眠不觉晓, 晓 眠:睡觉 晓:天亮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亮了
miá n
春天的夜晚,人们睡得 很香甜,不知不觉天亮了。
处处闻啼鸟。
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叫
醒来时只听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想起昨天夜里曾听到 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 儿被吹落了多少。
1、这首诗写了春天 的哪些景物? 2、请你想象一下 诗人生活中的那个春天。
) (
)
声(
) (
)
多(
知(
) (
) (
)
)
处(
忙(
) (
) (
)
)
闻 声

zhī

duō

wén shēng
知 多
读一读
古诗 一首歌
长处 知己
首都
声音
冬眠
多少
ɡǔ
shēng
duō chù zhī shǒu
古 古人 古书 声 声音 名声 多 处 知 首 多心 多半 长处 好处 知己 知音 元首 首位
古话 发声 多少 处处 知心 首长
组词,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古(
春晓
孟浩然(唐朝诗人)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4、《古诗两首》导学案

4、《古诗两首》导学案
流 ①读了这两首诗,你想到了什么?你 是否看到过类似的春景? 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选 择自己重要的感想简要的写在下面) ②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3.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主要从读、背两个方 面) (2)各小组质疑问题, 分小组讨论。
四、拓展阅读 1.主题阅读 搜集其他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来阅读,如《绝句》、 《春晓》、《早春》等。 2.资料袋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晚唐著名的诗人和古文家。他精于诗、赋及古文, 尤以诗的成就最高。他和同时代的另一位杰出诗人 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诗风格明快豪爽, 雄姿英发,特别是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清新,尤为 后人传诵。 程颢(1032—1085):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与其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 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 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他的诗 大都申述理学宗旨和描写山水闲居生活。
3.理解词语、句子 ①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 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莺啼 绿映红 山郭 酒旗 楼台 傍花 谓 ②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这两首诗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5.我能背诵这两首诗。
1.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4、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认识2 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 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 鉴赏能力。
二、自学引导 1.查阅作者杜牧、程颢的有关资料。 2.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①生字我会读。 莺 郭 ②巧辨形近字。 旗( ) 诗( ) 傍( ) 偷( ) 棋( ) 寺( ) 旁( ) 愉(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4《古诗两首》完整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4《古诗两首》完整课件
君 橙橘
橙色 橙子 橘子 必须 忘记
姓刘 菊花 赠送 风景 荷叶
残枝
君子 秋霜 记住 尽情
目录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 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 还要红。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写
我 会 写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 行(杜 牧)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我喜欢夏天 , 因为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橙黄橘绿赞深秋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山 行
杜牧 唐代诗人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tínɡ

tínɡ


笔顺
儿歌
霜字雨头下加相,
lù jiànɡ
寒露过后是霜降;
biàn sì xuě fēi sǎ yán
遍地好像撒白盐,
似雪非雪这是霜。

风霜雨雪 远走高飞
凉亭
停车
远近
车身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我会填
(远 )(上 )寒(山 )( 石) 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 )(坐 )( 爱)(枫)(林 )( 晚), 霜( 叶)( 红)(于 )( 二)( 月)( 花)。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苏轼
宋代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 ng
liú
qí ng
gà i
赠送

姓刘
cá n
擎雨盖
yó u
菊花
jūn
残枝
bì xū
犹有
chéng jú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子

刘 君
jūn
liú


cán


菊 橙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ã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tínɡ chē zuî ài fēnɡ lín wǎn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4古诗两首》春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4古诗两首》春晓

我会读
ɡǔ shī 古 诗 首 shǒu mián 眠 处 duō chù
wén shēng zhī 闻 声 知 多
读一读
古诗 一首歌
长处 知己
首都
声音
冬眠
多少
ɡǔ
古 古人 古书 声 声音 名声
古话 发声
shēng
duō chù zhī shǒu
多 多心 多半 多少 处 长处 好处 处处
知 知己 知音 知心
啼:叫
醒来时只听到外边到处是 鸟儿在叫。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
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请你想象一下诗人生活中 的那个春天。
春晓
孟浩然(唐朝诗人)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春 晓 孟浩然
不 春眠( )觉晓, 处 处 )闻啼鸟。 ( )( 风 )( 雨), 声 夜( 来 )( )( 知 )少。 多 (花 )落( )(
首 元首
首位 首长
组词,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古( ) ( 多( ) ( 知( ) ( ) ) ) 声( 处( 忙( )( )( )( ) ) )
.
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的一位
大诗人。
朗读时速度稍慢,一边读一边想象。 每一句第二个字适当拉长,留下想象 的空间。注意读好韵脚。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春眠不觉晓,天亮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春天睡觉真舒服啊,不知不觉天亮 了也没感觉到。

处处闻啼鸟。
处处:到处
闻:听到

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所见)ppt课件2

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所见)ppt课件2

读题目,想想小池里有些什么?
图上有什么?
蜻蜓
泉水
树阴
荷叶
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chí
小池
杨万里
quán

泉眼无声惜细流,
yīn
qíng róu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 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据说他写的诗 有两万多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 人之一,流传至今的就有四千所首。
诗意
无声的泉眼爱惜泉水,让它细 细的流淌。树阴倒映在水面,像是 爱恋这晴天柔和的风光。荷叶才在 水面上露出尖尖的小角。早有蜻蜓 飞来落在它上面。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晴 柔
请 露

请 露


意欲捕鸣蝉,
bì lì
忽然闭口立。
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chán

chán

简介
蝉又名“知了”。 能发出嘹亮的鸣叫声, 特别是到了夏天中午。 在蝉的身体两侧有一个 大的环型发声器官,身 体的腹部是可以内外开 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 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
蝉 就是由此发出的。
振:振动
林:树林
樾:树荫
意欲:想要
捕:捉
立:停下来站在那儿
根据意思说诗句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 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

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夜雪】【作者】白居易【朝代】唐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重:大的意思,指雪下的很大。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创作背景: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

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

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ppt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7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ppt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7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 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
菊残犹有傲霜枝
•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 吹霜打的枝条
一年好景君须记
• 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 吗 • 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 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示儿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示儿教案

4、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1.能完整的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内心的遗憾和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一:新课导入。

1.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现在,我们继续跟随陆游去感受他那至死不已的爱国情怀。

活动二:作者简介。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活动三:学习全诗。

1.学生分组通过之前的预习自主翻译诗意: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因此,当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了中原失地的时候,家祭时,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诵读诗句,感受遗憾之“悲”。

读诗思考:面对死亡,陆游从容淡定,他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但悲不见九州同,“悲”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

3.哪个字最能代表诗人当时的心情?悲4.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万事皆空”可以看出陆游的乐观豁达的生死观,但是即使死了,仍然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陆游临死之前,告诉儿子,不要忘记告诉他祖国统一的消息,可见他即使死了仍然牵挂祖国,可以看出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你能否结合自己的体验,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一年级下册_4《古诗两首》_PPT

一年级下册_4《古诗两首》_PPT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脚。
风筝
纸鸢 (风筝)
(清朝诗人)
我会读
cūn jū zuì yān
村居 醉 烟
sàn máng tóng
散忙童
读一读
村庄 居住 醉酒 烟火 儿童 散开 忙人
村居
高鼎(dǐng)
草 长/莺 飞/二 月 天, 拂 堤/杨 柳/醉 春 烟。 儿 童/散 学/归 来 早, 忙 趁/东 风/放 纸 鸢。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 物?
请你想象一下诗人生 活中的那个春天。
春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我会写
古声多
(古人) (声音) (古话) (小声 )
(多少) (多数)



堤杨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景 拂堤杨柳/醉春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写了春天的 哪些景物?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
村居
高鼎(清朝诗人)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 古诗 首 眠处 闻 居 醉烟童散 忙
我会写
处知忙
(好处) (知道) (长处) (不知)
(忙人) (帮忙)
春天 古代的诗人也喜欢春天。
ɡǔ shī shǒu
4.古 诗 两 首
孟浩然
我会读
ɡǔ shī shǒu mián chù wén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 隐 约 可 见 。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ãn jiā tínɡ chē zuî ài fēnɡ lín wǎn shuānɡ yâ hïnɡ yú âr yuâ huā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jìng xiã
练习
•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 的意思是( )。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 所看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 描绘了一幅 ( ) 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 的( )之情。
练一练 一、选择 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橙(chén chénɡ) 枫(fōnɡ fēnɡ) 径(jì jì n ng)
正是橙黄橘绿时
• • • • 这是什么样的季节? 成熟 美好 收获
这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第一句 写的是什么?
秋末的景色,写的是荷败、菊残,写出了 秋末的特征。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答案:橙黄.橘绿
山 行
山 行
[唐] 杜牧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jìng xiã
刘 于 菊 残
君 橙 橘 径
斜 枫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二)第4课古诗两首课件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二)第4课古诗两首课件

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cūn jū 村 居 高鼎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fú dī yáng liǔ zuìchūn yān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 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 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 家”。著有《小仓山房文集》; 《随园诗话》

zhèn lín yuè
牧童 振林樾

立正
chán
蝉鸣
huáng
黄牛
bǔ zhuō
课文学习 课堂练习 补充阅读
诗意解析 词语解释
诗意解 析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
嫩绿的新芽,黄莺在天上飞 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 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 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 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 来得早,赶忙趁着暖人的东 风放起了风筝。
词语解释
村居:在农村居住。本文是指诗所 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 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 见)
袁枚[清]
牧(童)骑( 黄)( 牛), 歌(声)振( 林)樾。 ( 意)欲捕( 鸣)蝉, 忽然( 闭)( 口)( 立)。
村居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4 古诗两首

4 古诗两首

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
shī (√) 诗 sī ( ) 村 chūn ( ) cūn ( )
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
gǔ ( 古 kǔ ( ) ) 居 jū ( ) jǖ ( )
4、古诗两首
《春晓》 孟浩然(唐) 春晓》 孟浩然(
多音字: 多音字: júe e 觉 jiào
《春晓》 孟浩然(唐) 春晓》 孟浩然(
同音字: 同音字: 声: 声音 无声 歌声 生: 学生 生活 先生 升: 升旗 上升 升高
《春晓》 孟浩然(唐) 春晓》 孟浩然(
形近字: 形近字:
处: 处处 到处 外: 外面 门外 远处 外国
《春晓》 孟浩然(唐) 春晓》 孟浩然(
反义词: 反义词: 多—— 少 来—— 去
《春晓》 孟浩然(唐) 春晓》 孟浩然(
近义词: 近义词: 落—— 掉 闻—— 听
《村居》 高鼎(清) 村居》 高鼎(
反义词: 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 早—— 晚 忙—— 闲
《村居》 高鼎(清) 村居》 高鼎(
近义词: 近义词: 归—— 回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

(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法(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月光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他抬头仰望明月,又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故乡。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光和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故乡、亲情的独特情怀。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场景为背景,描述了农民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

诗人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深深地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刻反映和深情呼唤。

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它们不仅教育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更要懂得感恩和尊重那些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们。

同时,这两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对我们今天的阅读和学习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诗两首》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吗?
2.指名背。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是哪两首呢?自读课题。

我们首先学习《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

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
说一说。

五、作业: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背诵
3抄写这首诗。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
儿童散学醉春烟杨柳拂堤|
竟放纸鸢早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你读了这首诗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二、初读《宿新市徐公店》
1揭题,简介作者:
2题目是什么意思?同桌讨论。

(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设的旅店时看到的景象)
过渡:诗人住在这家旅店里看到了什么呢?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出不懂之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树头:树的枝头。

未成阴:树叶还不茂盛,还没能形成树阴。

急跑:快跑。

飞入:纷乱地飞进。

3说说句子的意思:
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的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黄色的蝴蝶纷纷飞入金黄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轻读全诗,想想诗人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中就无处可寻了呢?
3读了这首诗,你还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背诵。

五、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路、落花的枝头),还写了(暮春)的景色,展示的是一派田园风光;后两句既写了(儿童追逐黄蝶的活泼),又表现了儿童寻找黄蝶时的天真可爱。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趣盎然。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六、作业

1朗读,背诵。

2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暮春图,涂上颜色,比比,谁画的最能表现出这首诗的意境。

板书:
宿新市徐公店
篱笆稀疏
小路深长
黄碟飞舞儿童急追树头花落叶未成阴融入菜花无处可觅景人
静动暮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