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完整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 课件
![古诗两首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b62be6998fcc22bcd10da5.png)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 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 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 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道出了世 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
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
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 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令人 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 身处庐山之中。
感悟: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 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 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 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 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 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 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 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 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 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 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现存有诗歌 9300多首,内容覆盖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 面。陆游诗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 死不辞的牺牲精神。陆诗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 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陆诗的基本特征是现实 主义。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 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 诗概括性、抒情性强。陆诗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还 极富浪漫主义情调。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
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
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 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令人 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 身处庐山之中。
感悟: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 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 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 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 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 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 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 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 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 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 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现存有诗歌 9300多首,内容覆盖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 面。陆游诗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 死不辞的牺牲精神。陆诗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 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陆诗的基本特征是现实 主义。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 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 诗概括性、抒情性强。陆诗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还 极富浪漫主义情调。
《古诗两首》课件1-1-2-3-4-5-6-7-8-9-10-11-12-13
![《古诗两首》课件1-1-2-3-4-5-6-7-8-9-10-11-12-13](https://img.taocdn.com/s3/m/993e4c44fad6195f302ba625.png)
因为春天庄 稼最需要雨水, 所以诗人说春雨 是好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雨是在夜间, 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 随着春风洒落,细密 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一起来 读一读
春雨
好雨 / 知 / 时节。 当春 / 乃 / 发生。 随风 / 潜入 / 夜, 润物 / 细 / 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 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 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流 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 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 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 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 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儿也黄了。”
古诗两首
春雨
春雨
杜甫 是唐代的 一位大诗 人。
fǔ 杜甫
听课文朗读,要求: 1、借助拼音朗读古诗。 2、不懂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3、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nǎi suī
qiǎn
乃
随风 潜 入
rùn xì
时节 润
细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雨像知道 时节似的,当春 天一到,它就下 起来了。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 “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 下得及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三个字表现了春雨的美好品 格。
你能背
这首古诗吗? 赶快试试吧!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 没了的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 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 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 底是什么颜色的?”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上册第二十课 古诗两首(课件)公开课课件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上册第二十课 古诗两首(课件)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74963bdd36a32d737581e0.png)
课堂练习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 是(唐 )代诗人( 李白 )。这首诗写的
是他送别好友(孟浩然 )的情景。诗的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着意描写诗人目送 友人乘船离去时的( 惆怅和留恋 )。
课堂练习
2.《送元二使安西》的唐代诗人( 王维 )。 这首诗先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时间、环境 ),
史之乱前。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 作的诗。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之命 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 在渭城送别。
精读感悟 送元二使安西
解诗题
元二是作者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 府,唐朝在西域的政府管理机构。题目意思就是: 送元二到安西。
精读感悟
明诗意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湿润。 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 的地方。 更:再。
精读感悟
明诗意 故人:这里指老朋友。
辞:告别。
孤:孤单 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精读感悟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明诗意
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 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 往扬州。
精读感悟
孤帆远影碧空尽, 明诗意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 流。
精读感悟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完本课,不仅让我们体会了 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让 我们了解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精读感悟
回忆学习古诗 词方法: 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初读感知
宿舍 shè jūn 君子
初读感知
读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两首》课件
![《古诗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528f0eb52acfc789ebc9a6.png)
• 异乡:他乡。 •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 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 的茱萸的习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遥”,远;“兄弟”,哥 哥和弟弟;“登高”,民 间风俗,重阳登高。这句 话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 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 登上了高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节日 里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说说自己的收获,弄懂了些什么。
• 浓浓的思乡之情,有趣的民间风俗, 对比的写作手法,简练的语言风格 等。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思乡 诗,除了这首诗外,你还 能想起哪些思念家 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静夜思》
《相思》
关于思乡的诗句:
d.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 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 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 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 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 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 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 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 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 无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 忽然看见夜晚稀疏的篱 笆旁有一盏孤灯亮着, 知道是孩子们在捉着蟋 蟀。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思乡念亲、怀想故园 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夜 书 所 见 板 书
夜书所见
梧叶——送——寒声 郁闷、孤独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亲切之感 篱落——一——灯明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夜 书 所 见
宋家沟小学:杨艳飞制作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 互 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 意 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 解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4古诗两首》春晓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4古诗两首》春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4f0d176bd97f192279e956.png)
ɡǔ
shī
shǒu
4.古 诗 两 首
孟浩然
孟浩然 是唐代的 一位大诗 人。
孟浩然
春晓: 春天的 早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朗读时速度稍慢,一边读 一边想象。每一句第二个字 适当拉长,留下想象的空间。 注意读好韵脚。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春眠不觉晓, 晓 眠:睡觉 晓:天亮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亮了
miá n
春天的夜晚,人们睡得 很香甜,不知不觉天亮了。
处处闻啼鸟。
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叫
醒来时只听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想起昨天夜里曾听到 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 儿被吹落了多少。
1、这首诗写了春天 的哪些景物? 2、请你想象一下 诗人生活中的那个春天。
) (
)
声(
) (
)
多(
知(
) (
) (
)
)
处(
忙(
) (
) (
)
)
闻 声
首
zhī
眠
duō
处
wén shēng
知 多
读一读
古诗 一首歌
长处 知己
首都
声音
冬眠
多少
ɡǔ
shēng
duō chù zhī shǒu
古 古人 古书 声 声音 名声 多 处 知 首 多心 多半 长处 好处 知己 知音 元首 首位
古话 发声 多少 处处 知心 首长
组词,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古(
春晓
孟浩然(唐朝诗人)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shī
shǒu
4.古 诗 两 首
孟浩然
孟浩然 是唐代的 一位大诗 人。
孟浩然
春晓: 春天的 早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朗读时速度稍慢,一边读 一边想象。每一句第二个字 适当拉长,留下想象的空间。 注意读好韵脚。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春眠不觉晓, 晓 眠:睡觉 晓:天亮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亮了
miá n
春天的夜晚,人们睡得 很香甜,不知不觉天亮了。
处处闻啼鸟。
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叫
醒来时只听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想起昨天夜里曾听到 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 儿被吹落了多少。
1、这首诗写了春天 的哪些景物? 2、请你想象一下 诗人生活中的那个春天。
) (
)
声(
) (
)
多(
知(
) (
) (
)
)
处(
忙(
) (
) (
)
)
闻 声
首
zhī
眠
duō
处
wén shēng
知 多
读一读
古诗 一首歌
长处 知己
首都
声音
冬眠
多少
ɡǔ
shēng
duō chù zhī shǒu
古 古人 古书 声 声音 名声 多 处 知 首 多心 多半 长处 好处 知己 知音 元首 首位
古话 发声 多少 处处 知心 首长
组词,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古(
春晓
孟浩然(唐朝诗人)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课件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7ca8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2.png)
创作背景
01
《赠刘景文》创作于北宋元祐五 年(1090年),苏轼时任杭州知 州,此诗是他在送别好友刘景文 时所作。
02
《山行》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 (767年),当时杜牧在长安城 南的樊川别业,此诗是他秋日行 经山间时所见所感。
古诗主题
《赠刘景文》主题为友情,苏轼以诗 赠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勉 励之情。
秋日山景
描绘了秋日山间的红叶、清泉、白云等景物,表现出清新、自然、宁静的氛围 。
闲适心情
通过对秋日山景的描绘,诗人表达出闲适、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 的赞美与向往。
意境对比
情感对比
赠刘景文表达出感伤、凄凉的情感,而山行则表现出闲适、宁静的情感,两者形 成鲜明对比。
景物对比
赠刘景文以秋末残景为主,而山行则以秋日山景为主,两者在景物选择上也有所 不同。
赏和赞叹。
两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快,用词 精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3
古诗意境
赠刘景文意境
秋末残景
通过描绘枯荷、败叶等秋末残景,表 现出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 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之情。
人生感慨
通过对秋末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出 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 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不舍。
山行意境
文字素材
对山行路途的描绘,以及 作者对山行的感受和思考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素材对比
两首诗的素材风格不同,赠刘景文更注 重展现秋天的美丽和丰收,色彩明快; 山行则更注重展现秋天的壮美和宁静,
色彩深沉。
两首诗的音频素材也不同,赠刘景文以 秋风、秋雨等自然声音营造氛围,山行 则以山间的鸟鸣、溪流声等声音营造氛
围。
《古诗两首》的课件
![《古诗两首》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c7f0315727a5e9856a619f.png)
山行:在山里走。
(第二课时)
2015-1-20
配乐
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 层林尽染 • 天高云淡 • 秋高气爽 • 五谷丰登 • 春华秋实
2015-1-20
叠翠流金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一群大雁排成大大的“人” 字往南飞。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2015-1-20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上具有锯齿基 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色,秋季变为黄 色至橙色或红色。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015-1-20
ß
荷 尽
2015-1-
残
2015-1-20
荷尽菊残道寒秋
2015-1-2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第二课时)
2015-1-20
配乐
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 层林尽染 • 天高云淡 • 秋高气爽 • 五谷丰登 • 春华秋实
2015-1-20
叠翠流金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一群大雁排成大大的“人” 字往南飞。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2015-1-20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上具有锯齿基 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色,秋季变为黄 色至橙色或红色。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015-1-20
ß
荷 尽
2015-1-
残
2015-1-20
荷尽菊残道寒秋
2015-1-2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共22张PPT)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fada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1.png)
学校、生播活放等范方读面录选音择自,己引熟导悉学的生材认料真,这听样读能,够感更受好古地诗把握的主韵题味,和写情出感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二、初步感知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场景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小学升初引中导的学作生文回选忆材技已巧学如过下的:关于送别的古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二首》 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介:绍对《于送小元学二升初使中安的西学》生的来背说景,选和择作自者己王熟维悉的的材生料平非,常引重导要学。生可以进从入家学庭习、情境。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是一杯
的酒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qì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唐】岑参
渭城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6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感受诗人送别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深情厚谊。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场景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小学升初引中导的学作生文回选忆材技已巧学如过下的:关于送别的古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二首》 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介:绍对《于送小元学二升初使中安的西学》生的来背说景,选和择作自者己王熟维悉的的材生料平非,常引重导要学。生可以进从入家学庭习、情境。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是一杯
的酒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qì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唐】岑参
渭城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6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感受诗人送别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深情厚谊。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苏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 4 古诗两首》公开课课件_0
![苏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 4 古诗两首》公开课课件_0](https://img.taocdn.com/s3/m/5b089dc5770bf78a6529546e.png)
在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 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 沾湿了衣裳。
表现出诗人喜欲狂的词语: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和孩子 胡乱、随意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平日的 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 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 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 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一生写下了 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请同学们课外 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们会 有更多的收获。
这是诗人面临国破家亡的泪水。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悲陈陶》 这是诗人渴望官兵收复失地的泪水。
青白 春日 作放 伴歌 好须 还纵 乡酒 。,
白日:白天。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地喝酒。 青春:明媚的春光。 作伴:陪伴。
思乡心切 归心似箭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 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 而愁)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天边行》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生离死别而发愁)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 壮心惊。 《岁暮》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报国无门而发愁)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天边行》 这是诗人与亲人别离的泪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峡, 河 蓟北
便下襄阳向洛阳。 北
河
巴峡 巫峡 南 洛阳
东
四
襄阳
海
川
剑外
长
江
总结
此诗是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的佳作。诗人因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而欣喜 若狂,痛快地流了一次开心的眼泪!作者用 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 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 致。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 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表现出诗人喜欲狂的词语: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和孩子 胡乱、随意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平日的 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 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 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 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一生写下了 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请同学们课外 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们会 有更多的收获。
这是诗人面临国破家亡的泪水。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悲陈陶》 这是诗人渴望官兵收复失地的泪水。
青白 春日 作放 伴歌 好须 还纵 乡酒 。,
白日:白天。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地喝酒。 青春:明媚的春光。 作伴:陪伴。
思乡心切 归心似箭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 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 而愁)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天边行》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生离死别而发愁)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 壮心惊。 《岁暮》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为报国无门而发愁)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天边行》 这是诗人与亲人别离的泪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峡, 河 蓟北
便下襄阳向洛阳。 北
河
巴峡 巫峡 南 洛阳
东
四
襄阳
海
川
剑外
长
江
总结
此诗是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的佳作。诗人因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而欣喜 若狂,痛快地流了一次开心的眼泪!作者用 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 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 致。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 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人教科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课件
![人教科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cc3a1d55270722192ef7d1.png)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 水绕,花团锦簇,春光 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 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 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 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岭重叠,溪水迂 曲,远望好像前面已 经没有路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近前才知道在垂柳掩 映山花烂漫的地方又出现了 一个山村
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表现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 光和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 县人)。早年中进士,以 文章知名。他在诗、词散 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 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 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 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著有《东坡全集》。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陆游 ,号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平生 作诗近万首,是古代 诗人中创作作品最多 的,有《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莫笑农家腊酒浑
(你)莫因农家 的腊酒浑浊而笑 话他们
丰年留客足鸡豚
(他们)是用丰足的 菜肴款待你,没有把 你当成外人
烟云
远眺庐山
观音听琵琶 皇冠峰
龙虎山
锦绣谷
题: 书、写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ຫໍສະໝຸດ 只缘:只因为此: 这
身:自己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 山岭;从正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 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4古诗两首:示儿|苏教版共2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4古诗两首:示儿|苏教版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c9d63cf242336c1fb95e35.png)
忧虑。
写作背景: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 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 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
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陆游出生两年 后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 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 滥杀无辜,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 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 种子。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送给同学们的爱国诗句: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书怀》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 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 化宝库中一颗明珠 ,读诗可以使人灵秀,也可
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诗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示 儿》。 “示儿”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呢?相当于
什么呢?作者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Biblioteka 你的父亲。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 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在陆游86岁高龄,重病在床, 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一首诗,这首诗堪 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地压卷之作,也下了耀照千古 的绝唱。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
写作背景: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 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 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
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陆游出生两年 后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 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 滥杀无辜,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 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 种子。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送给同学们的爱国诗句: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书怀》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 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 化宝库中一颗明珠 ,读诗可以使人灵秀,也可
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诗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示 儿》。 “示儿”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呢?相当于
什么呢?作者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Biblioteka 你的父亲。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 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在陆游86岁高龄,重病在床, 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一首诗,这首诗堪 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地压卷之作,也下了耀照千古 的绝唱。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
四年级-第二单元-《古诗两首》课件
![四年级-第二单元-《古诗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112ebfcaaedd3382c4d370.png)
2021/4/14 星期三
7
介绍诗人
陆游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 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在他的诗歌 中,基本都是表现自己抗金复国的决心和 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021/4/14 星期三
8
*诗人朝代 *诗题的构成形式 *诗句的朗读节奏 *诗歌的形式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类:由四 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 称七言绝句。 *都是诗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有感而发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1/4/14 星期三
5
*诗人朝代
2021/4/14 星期三
6
介绍诗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 画家。 他对诗、文、书、画 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被合称“三苏”。苏轼一生坎坷,屡 遭贬谪,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 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 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题:书写,题写。西林,指西林寺。 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题西林壁” 的意思就是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题 壁诗也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同学们在 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常会发现古人在墙 壁上留下的诗歌。这和古时印刷业的落 后有关。
2021/4/14 星期三
11
(1)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查资料、看注释、看插图想象、联系上 下文或生活经验、反复诵读等 (2)轻声读诗,结合你学习古诗的方法, 想想全诗大概是什么意思? 通过自学古诗的前两句,你都知道了什 么? 明白了诗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横、 侧、远、近、高、低,联系上下文还看出 了“横看”就是从正面看。
2021/4/14 星期三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二)第4课古诗两首课件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二)第4课古诗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84f134763231126edb1182.png)
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cūn jū 村 居 高鼎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fú dī yáng liǔ zuìchūn yān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 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 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 家”。著有《小仓山房文集》; 《随园诗话》
mù
zhèn lín yuè
牧童 振林樾
lì
立正
chán
蝉鸣
huáng
黄牛
bǔ zhuō
课文学习 课堂练习 补充阅读
诗意解析 词语解释
诗意解 析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
嫩绿的新芽,黄莺在天上飞 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 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 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 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 来得早,赶忙趁着暖人的东 风放起了风筝。
词语解释
村居:在农村居住。本文是指诗所 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 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 见)
袁枚[清]
牧(童)骑( 黄)( 牛), 歌(声)振( 林)樾。 ( 意)欲捕( 鸣)蝉, 忽然( 闭)( 口)( 立)。
村居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021/1/10
ß 荷尽
2021/1/10
菊 胜
2021/1/10
菊残
2021/1/10
荷尽菊残道寒秋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 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 还要红。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021/1/1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橙黄橘绿赞深秋
2021/1/10
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 此时你又有什么感受?
2021/1/10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首刘 枝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会写
我 会 写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 行(杜 牧)
寒
,
。
停
,
霜
。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 层林尽染 • 天高云淡 • 秋高气爽 • 五谷丰登 • 春华秋实
叠翠流金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2021/1/10
一群大雁排成大大的“人” 字往南飞。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2021/1/10
4 古诗两首
2021/1/10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2021/1/10
赠刘景文
题目什么意思?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liú
jú cán
刘 菊残
jūn chéng jú
君 橙橘
2021/1/10
橙色 橙子 橘子 必须 忘记
姓刘 菊花 赠送 风景 荷叶
残枝
君子 秋霜 记住 尽情
目录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首 首长 首先 首相 刘 姓刘 刘海 枝 树枝 枝叶 枝头 记 记住 记者 记分
(第二课时)
《山行》
山行:在山里走。
2021/1/10
配乐
山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由于。 于:比。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上具有锯齿基 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色,秋季变为黄 色至橙色或红色。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021/1/10
ß 荷尽
2021/1/10
菊 胜
2021/1/10
菊残
2021/1/10
荷尽菊残道寒秋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 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 还要红。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021/1/1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橙黄橘绿赞深秋
2021/1/10
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 此时你又有什么感受?
2021/1/10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首刘 枝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会写
我 会 写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 行(杜 牧)
寒
,
。
停
,
霜
。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
于 于是 对于 由于 枫 枫叶 枫树 枫林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 层林尽染 • 天高云淡 • 秋高气爽 • 五谷丰登 • 春华秋实
叠翠流金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2021/1/10
一群大雁排成大大的“人” 字往南飞。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2021/1/10
4 古诗两首
2021/1/10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2021/1/10
赠刘景文
题目什么意思?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liú
jú cán
刘 菊残
jūn chéng jú
君 橙橘
2021/1/10
橙色 橙子 橘子 必须 忘记
姓刘 菊花 赠送 风景 荷叶
残枝
君子 秋霜 记住 尽情
目录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首 首长 首先 首相 刘 姓刘 刘海 枝 树枝 枝叶 枝头 记 记住 记者 记分
(第二课时)
《山行》
山行:在山里走。
2021/1/10
配乐
山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小径
斜坡
枫叶
停车 远近 于是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着缕缕炊烟。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由于。 于:比。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枫叶为掌状,有五个“手指”,上具有锯齿基 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色,秋季变为黄 色至橙色或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