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学科语文 课题《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学科语文 课题《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
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
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设计意图: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附:课堂检测:
背一背,写一写
送元二使安西
(),
()。
(),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古人。
情深意长
作业设计
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学科语文课题《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1小语六上《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案

1小语六上《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案
这是一个怎样的方塘?谁能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生答后板书:清]
谁能说说诗中哪几句写了它的清?
【生答后出示一、二句】
(2)理解鉴,“鉴”是个生字,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出示)①照;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③仔细看。你认为应选哪种?为什么?
“鉴”字怎么写?古代镜子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古代铜镜不用时常常用布盖着,用时打开,这里的“开”为打开。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
[生读,相机正音:鉴、徘徊。]
(2)边划分节奏边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3)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读得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重在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两句诗意。
(1)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写的哪里的景物?(板书:方塘)
看插图想象说话:诗人坐在塘边,放眼望去,方塘的水真清啊,( )。
师:如果没有活水,方塘会怎样?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小结: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5.引导生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6.读背全诗
1.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再读全诗。
2.出示填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
带着问题自读古诗。
读中感悟,深入理解诗意。
生口头完成填空。
讨论交流。
口头完成填空。
齐读所填古诗句。
一、课前自主预习
1. 读一读:认真练读《古诗两首》课文。
2.查一查:作者朱熹的资料。
二、课内精讲精练
教学步骤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简介诗人
二、理解诗意
三、理解哲理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板书课题。

5、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1、提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2)指名读古诗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四、疏通诗句1、理解“半轮”(看图):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影:指月影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5、教师描述: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友人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指导朗读,读出思念之情,语调低缓:范读指名读指导背诵五、拓展阅读:《洞庭湖之旅》六、小练笔:《洞庭美景》。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能背诵这两首诗2、感受古诗意境之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二、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检查复习1、指名4人背诵《村晚》这首诗2、指名说说《村晚》所描绘的景象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3、解释题意,指导读题4、初读课文A、出示自学题读准字音”毕”;查字典理解“毕竟”的意思;读顺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月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5、细读课文,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A、学第一,二行诗句指名读(板书:西湖六月风光)第一行诗中的“毕竟”是什么意思?第二行里的“与”和“四时”是什么意思?教师提示: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齐读第一二行两句诗过渡:那么西湖六月的风光和其他时间不同在哪里呢?请学第三、四行B、学习第三四两行的诗句指名读(板书:莲叶接天无穷碧荷花映日)什么叫“无穷碧”?什么叫别样红?点示:这两行对仗,工整异常,韵律铿锵,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反映了西湖六月风景之美。

看图,体会诗的意境齐读全诗C、齐读第三四句诗句6、指导背诵A、教师引背B、分两大组,一组背一组听,交换C、全班齐背三、课内练习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写《村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四、指导写字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2、学生用钢笔描红五、板书设计:草塘水陂满山衔落日浸寒漪村晚归去牧童横牛背吹短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西湖六月风光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背诵《江南春》,并说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春日偶成》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初读解疑
(1)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2)解疑:
“傍”“随”“过”“川”怎么理解?
“时人不识”怎样理解?
“偷闲”是什么意思?
3、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品读三、四句
“时人”为什么“不识”?
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为什么?
(3)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下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深入体会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可轻声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理解“异乡、异客”的意思。
教具学具
课件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因倍感孤思念亲
独寂寞人兄弟
少一人
预习
要求
1."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2.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复备
一、激趣导入,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复习《夜书所见》
全班背诵、男女比赛背诵。
教师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引出课题。
全班背诵《夜书所见》
学生各种形式自由朗读古诗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教学反思
(2)交流学习收获。(提示:诗句的意思,诗人表达的情感)
(3)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5)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3、书写生字。
双石镇双石小学备课案
年级三学科语文第三单元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古诗两首
指导教师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日期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喜欢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学习过程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备注
一、回顾导入。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赠刘景文》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自学古诗《山行》。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古诗。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来自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四、诵读古诗。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回顾《赠刘景文》。
自学古诗,进行理解。
练习朗读古诗。
感受诗中美景,进行理解,帮助背诵。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词句,很快判明《山行》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并且可以重点解释一下“坐”字。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亦”、“妆”等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巩固
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有关西湖的照片。

学生准备: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教学过程: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

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

组内交流)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

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

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 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 没有长得茂盛浓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着、快追。 无处:没有地方。 寻:寻找。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 中,再也找不到了。
思考问题:

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哪些 景物? 篱落,径,花,黄蝶,菜花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尽:完。 生:生长。
野火是烧不尽这些小草的,来年的春风一 吹,它们就又生长出来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尽—— 完 岁—— 年
反义词:
生——死 枯—— 荣
离—— 聚
动脑思考:
为什么“野火烧不尽”?
野火烧掉的是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 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 会长出来,说明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小结
1、本节课我们从《宿新市徐公店》 中感受到儿童在菜花中捕捉黄蝶的 乐趣,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热爱 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小结 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草》, 从中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留宿 住宿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篱落:篱笆。 一径:一条小的路。 树头:树枝头上。 未:没有。 疏疏:稀稀疏疏。 深:深远。 花落:花落下。 阴:树叶茂盛浓密。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复习
1、背诵古诗
2、 听写生字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草》,感受小草 顽强的生命力,和儿童在花丛 中捉黄碟的乐趣。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第2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2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 这无边的美景。
与《咏柳》进行对比,想想两首诗的异同。
相同:都写了春风,都写了对春 天的喜爱。
异: 《咏柳》写柳树来赞美春 天;《春日》写万紫千红 的景象来赞美春天。
让我们一起再读这首诗,都来做一回 朱熹,去感受这阳光明媚的春天、焕然一 新的春天、春风拂面的春天、万紫千红的 春天吧。
胜日:好日子。
泗水:河流名称,在山东省东部, 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从“寻”字,发现了作者是用心欣 赏春天的变化。
从哪些词能品味到春光的美丽?
胜日
寻芳 泗水滨
“胜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 你能 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阳光明媚;春光灿烂;暖暖的阳光…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 泗水河边观赏花草。
返回
返回
1.自由朗读诗文,疏通 字词障碍。
2.初步理解诗意,感知 诗文韵律美。
3.同桌互相读读生字词。
返回

bīn

泗滨 紫


返回
你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春天?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风景优美、万物复苏、万紫千红、 繁花似锦的春天…
“胜日”是什么意思? “泗水”在哪里?
从“寻”字,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阳光明媚、春光 灿烂的春天,你能美 美地读一读吗?
你从哪个词语中品味到春光的美丽?
无边
一时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呢?
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 都换了新颜。
1.同桌间相互读一读第三、四句,讨论 这两句诗的意思。 2.你从哪个词语中品味到春光的美丽?
等闲
东风面
万紫千红
诗的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的推敲, 让我读过后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意境,你能 把凝练的古诗展开,用优美的现代语言来 描述诗里的意思吗?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首诗中字、词、句的意思。
背诵两首诗,默写《静夜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情境美。 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其良好的诗文素养。
朗读指导
针对学生在朗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 方面。
通过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更好地表 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课堂延伸
结合两首古诗的内容和主题,进行相关的拓展和延伸。可以 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 古诗的内涵。
0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往 边疆的不舍与担忧。
掌握两首诗中运用的意象与意境
第一首诗通过黄鹤楼、烟花、长江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第二首诗通过朝雨、轻尘、客舍、柳色等 意象,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前往边疆时的不舍与担忧。
03
教学过程包括生字词、朗读、诗 意等。
通过简单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深入理解
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 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其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二)展示
交流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练习反馈
1、比一比,再组词。
异( ) 佳( )遥( )
导( ) 挂( )摇()
2、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喜欢的诗句。
利用古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讲点拨
(一)自主
探究
1、我能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将古诗读准确,读通顺,读好节奏。
(2)对照文中注释和老师补充的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我能品词析句,想象感悟诗歌的感情。
3、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4、我不明白的是
1、引导学生自主探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课 型
新 授 课
年级
三 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
读懂古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多彩的古诗。
黑白红黄
月()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日依山尽,()河入河流。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测评提高
背诵古诗
通过测评、练习形成能力,达到一课一得。
学习收获
(学生)
教学反思
(老师)
预习准备: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春日》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形。

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生活,那个地点指天气晴朗的生活,风和日丽的生活,阳光明媚的生活,阳光辉煌的生活。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查找优美的景色。

春游时心情确信专门快乐。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漂亮的河,在如此漂亮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服吗?(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不优美的地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欢乐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奇、兴奋、兴奋。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

诗人悠闲自得,不记得了苦恼。

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点是专门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识得:感受到,领会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有一个词语叫“春风中意”,春风来了,中意洋洋。

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那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确实是说,那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

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鲜艳。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快乐吗?(10)总是春——确信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沉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生活,诗人津津有味,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受。

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顺: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充满着春的气息。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课目标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诗歌,领会诗人对秋季的赞叹之情.3.背诵其余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教课挂图。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产的秋季令人惊喜,秋季的山林又是一番如何的景像呢 ?3.出示教课挂图。

4.讲枫林美。

(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5.诗人是如何描述这美景呢?6.自由读诗《山行》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石径斜坡枫林于是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状况。

4.指导书写。

于首枫(注意“首”字下边是“自”而不是“白”)三、学习诗歌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泊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曲折曲伸向深山的状况。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季的深山。

(2)发问:秋季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 )有严寒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3)诗人登上严寒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4)引:可否出人看林的句:停坐林晚,霜叶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叶比。

?叶比二月花 (春花 )。

(6)认识“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季。

(7)教在学生后意。

沿着弯曲折曲的小道,登上秋季的深山,在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是因夜晚的林,秋季的霜染的叶比春季的花。

(8)出示平的叶与霜的叶行比.霜叶的原因。

5.朗歌。

(1)候的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么美的林怎么?(出快、喜⋯⋯) 6.歌。

注意重以下:寒山石径斜生林晚二月花7.背祷歌。

四、拓展学一、背诵课外收集的写秋的侍。

学科语文 课题《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学科语文 课题《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个案补充
(体现分层、小组合作)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学科语文课题《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发展性目标
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要注意进行“用我口说我心”的训练。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春日》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

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

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

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

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

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
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

(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着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二、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