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江苏语文卷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
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
【答案】A
【解析】“以身许国”褒义词,指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用在仁人志士身上合适。

“以身试险”是贬义词,意思是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用在仁人志士身上不当。

“多难兴邦”意思是,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与“野火沃土”意思一致。

恰当。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与“野火沃土”相差甚远,不当。

“不屈不挠”意思是,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与“奋斗”搭配恰当。

“不卑不亢”意思是,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一般形容对别人的态度,与“奋斗”搭配不当。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
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
⑤又在另一拱门中
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对于空缺处第一句的选择有两种意见,或②,或④。

空格前面的“瘦西湖的景妙在巧”是概括句,没有涉及具体地点,这样若填②“回视小金山”,就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

而④句中的“最巧”与前面的“巧”衔接自然,故排除A、B。

认真分析①句和⑤句,很明显⑤句“又在另一拱门中”肯定在①句“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后面,据此可以排除D。

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
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
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
【答案】D
【解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明显是讲中老年。

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
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
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
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通过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
至有所超越。

【答案】B
【解析】“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错。

原图中显示是“物与物互联”。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

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

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太夫人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

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

”遂命方伯公委禽焉。

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

自有妇ト.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

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

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投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

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

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

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

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乙卯,方伯公领乡书。

丙辰,成进士。

已未,官比部郎。

太夫人相从京师,居四年,不
置一鲜丽服。

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

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

”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寻由河エ超迁河南右辖。

未几,转左。

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

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

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

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

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

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泣且拊.曰拊:抚摩
B.自有妇卜.太夫人卜:选择
C.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适:出嫁
D.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风:劝说
【答案】C
【解析】“适”在古汉语中经常解释为出嫁,但此处因为后面是“舅姑”因而解释为“出嫁”是讲不通的,应解释为“使……满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

C.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时,困于公务繁杂、后顺从妻子的意愿而选择了辞官归里。

D.作为外孙,撰写外祖母的行状,袁宗道既不敢虚美外祖母,也不愿隐瞒外祖母的美德。

【答案】B
【解析】C项中“烧得一手好菜”错。

原文说“因悉太夫人勤慎状”,并未提到“烧一手好菜”的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平!
【参考答案】(1)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都要请来)。

(2)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以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头,让我们的家族的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解析】(1)句的难点是“姑”“婴”“斥”“鞶珥”“俾”。

这些词语比较生僻,但根据我们的积累和文章的上下文可以推知。

“姑”在我们学过的《近试上水部》中出现过:“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其中的“舅姑”
就是公婆的意思。

“婴”在《陈情表》中出现过,“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婴”即缠绕,也就是被疾病缠绕。

“斥”根据上下文推测就是“交给”的意思。

“鞶珥”根据山下文推测应是“首饰”的意思,不过在这里可以不用翻译。

“俾”是“使”的意思,可根据成语“俾众周知”推测。

(2)句的难点是“识”“绝”“肠”。

都要根据上下文意推断。

后面的“附谱后”,应该是“附在家谱的后面”,因而推断“识”应该是“写”“记”的意思。

“绝孙曾他肠”就是“断绝后世子孙其他的想法”的意思。

8.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要点】①心系幼孤,疼爱后辈;②不忘祖德,推惠及人;③珍惜生命,宽仁善良;
④关心丈夫,淡泊名利。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只要基本读懂原文就能答出。

作者幼年丧母,得到赵太夫人的关爱;赵太夫人铭记婆婆的关心别人的美德,并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劝说丈夫不要通过酷刑博得一时之快;看到丈夫工作辛劳,对身体伤害很大,劝他要淡泊名利。

【参考译文】
外祖母赵太夫人事略
袁宗道
天啊,天啊!为什么突然就让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呢!不肖子孙宗道,幼年丧母,外祖母每次见到我,总是戚然泪下,边哭边抚摸着我说:“孩子饿吗?感觉冷不冷啊?”并且总是取来衣服食物,给我穿,让我吃。

所以我虽然是一个孤弱的孩子,但跟生活在母亲膝下没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长到成年了,可我的外祖母在哪里呢?悲痛啊,悲痛啊!
太夫人赵氏,祖先是江陵人,景泰年间迁徙到公安,就落户在那里,消息向四外传播被一位处士所知晓。

赠中宪东谷公跟那位处士同住在一个胡同,平素关系很好,于是了解了太夫人勤快谨慎的表现,说:“她真像是我家的媳妇啊。

”于是就让方伯公下了聘礼。

赠中宪东谷公非常喜欢喝酒,每天跟许多喝酒的朋友一起游玩,但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每次都无法痛快饮酒。

自从选择了太夫人做了自家的儿媳妇之后,每次饮酒都是鲜美柔滑的食物摆满一桌子,并且很快就能置办好。

诸位老酒友吃惊地相互告诉说:“以前跟这个人一块喝酒,总是缺少下酒菜,现在怎么突然到了这么大方的地步了呢?”遍看他家的仓库和箱子,跟原来一样,什么都没有,以后才知道太夫人是在饿着肚子两手龟裂着侍奉公婆满意,尽心尽力地做事。

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并且很紧急,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方伯公,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婆婆不吃饭,我外祖母也绝食。

婆婆一病不起,太夫人哀伤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到现在五十多年了,而她谈起来还要流泪。

平常的时候曾经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生活富裕了,所以能帮助人,比不上我那去世的婆婆,她在贫穷的时候也能帮助人。

你们之所以有今天,没有她的美德是不会有这么好的生活的,子孙们不要忘记她。


乙卯年,方伯公在乡试中考中。

丙辰年,又考中进士。

己未年,升任比部侍郎。

太夫人跟从他来到京城,住了四年,没有置办过一件鲜美的衣服。

丙寅年,方伯公担任江西佥宪,当时掌管法制的人喜欢动用刑法,公堂上嚎哭声不绝于耳。

太夫人听到后,悲伤地说:“他们的盛怒是容易消解的,可是生命没了却难以再续,那么为什么用别人的彻骨之痛,来博得自己一时的快乐呢?”方伯公听了此话深沉地说:“请让我把这句话记在心中作为警策。


戊寅年,方伯公以参政的身份到通州、泰州管理驻军,不久由河工越级提拔为河南右辖。

不久又转为左辖。

日夜埋头工作于各种簿册文件之中,身心日渐消耗。

太夫人经常劝方伯公:“暂且停下吧!就算不能饱餐山珍海味,难道还不能吃野菜喝凉水吗?”方伯公说:“人们所说的辞官归隐的人难在养活妻子儿女方面,你如果这么说,辞官归隐又有何难呢?”从癸未年开始,按次序调养滋补身体,最终上疏请求告老还乡,顺从了太夫人的意思。

太夫人平常告诉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积攒下的俸禄,会稍微置办一点田产和房舍,但是不会全部分给你们,而是要拿出一部分赡养宗族里的人,只有这样才算是追念你们祖父留下的恩德,不能独享福禄。

你们应该把这个意思记录在家谱的后面,杜绝后世子孙其他的想法,让我们家族的人能够世世代代靠这块土地生存下去,不也还好吗!”他平日里就像这样谈论和理解大义。

不肖子孙宗道是外孙,坚守大义,不敢粉饰我外祖母的品行,但也不敢有所隐瞒。

只是激动地记下她贤惠的美德,来感谢她对家族的恩情,那样的话,舅家幸甚,宗道幸甚。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谵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

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

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要点】①由“沟塍半废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②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员不断更换,但都不体恤百姓;③由“荆溪两岸春'可知常州自然风景优美。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从题目可知这是诗人送朋友沈康到常州赴任,因诗人自己曾经在常州任过职,因而自然要跟朋友介绍一下常州的情况。

在诗句中涉及到常州风俗的主要有四句:“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最忆荆溪两岸春”。

其中“沟塍半废田畴薄”和“常恐劳人轻白屋”比较好分析,“最忆荆溪两岸春”是诗人感到不能给友人太大的压力,因而利用常州风景优美来鼓励他。

最难理解的就是“厨传相仍市井贫”,“相仍”是连续不断地招待的意思,“厨传”是车马客店的意思。

由“市井贫”可以推知百姓的生活是贫困的,但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当然就是“厨传相仍”,在加上注释中“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可推知,这里的官员调动频繁,官员们都来不及或没有心思体恤百姓,导致百姓生活贫困。

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案要点】①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②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③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盼之情;④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解析】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常恐”“忽逢”“惆怅”“最忆”来分析。

“常恐”说明诗人对百姓牵挂之情,同时对后面沈康到任起到反衬作用;“忽逢”明显是替百姓得到一个好官的欣喜心情;“惆怅”表现出对过去官员未能很好治理长州而感到遗憾,同时也是对沈康此去能做出成绩的期盼之情。

最后是对长州美景的喜爱之情。

【参考解析】
送沈康到常州任知州
王安石
我曾经客居常州,不过那已经是去年的事了,为了向你介绍一下当地的风俗又忆起了那里的百姓。

那里的沟渠田塍一半已经荒废,田地非常瘠薄,常州就像一个连续不断地招待匆匆过客的旅店一样,官员走马灯似的更换,百姓生活一直十分贫寒。

常常担心劳苦的百姓会舍下自己的贫寒的家到处逃荒,忽然遇到一位优秀的官员乘车前来上任。

情谊深厚地谈论到这些仍然觉得惆怅满怀,不过长州最令人回忆起的还是荆溪两岸的春天。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2) ,金石可镂。

(葡子《劝学》)
(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4)秦爱纷奢,。

(杜牧《阿房宫赋》)
(5)起舞弄清影,。

(苏轼《水调歌头》)
(6)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投我以木桃,。

(《诗经・卫风・木瓜》)
(8)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答客诮》)
【答案】(1)纫秋兰以为佩(2)锲而不舍(3)剑阁峥嵘而崔嵬(4)人亦念其家(5)何似在人间(6)波涛如怒(7)报之以琼瑶(8)怜子如何不丈夫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少男
刘庆邦
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

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棵苦楝树下。

从远处很难分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

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

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订亲的事。

姐姐订亲,就意味着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

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皱着眉头。

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的时候,就由姐姐领着他玩。

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

若是谁敢
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

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

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

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

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
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

河生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的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

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

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

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

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

河生赶紧躲到了一从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

”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

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

他热得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

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

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

河生一声不吭,装作没有听见姐姐的话,装作被太阳晒得有些头蒙,躺在床上闭着眼,连嗯一声也没嗯。

过了一会,河生悄悄起来,从窗户里侧往外一看,姐姐正独自坐在树阴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

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知石榴叶是何叶的样子。

河生想,他对姐姐做得是不是过分。

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说一句话,又想不起说什么好,只好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

河生说不要,连姐姐还没舍得做一条洋布裤子,他怎么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呢?姐姐又说,学校里那么多女同学,别人家笑话呢。

布买回来,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地缝制。

河生看见姐姐缝裤子,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愁……
到了秋后,原来跟姐姐订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让家里人替他退亲。

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亲的事,只是发现姐姐做好了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刚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

在听准了退亲的事之后,他就像被当头砸了一砖头,头发空,腿发软,小脸顿时变得苍白。

河生觉得,这件事不仅对姐姐是一个侮辱,对母亲、对他、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

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竞有人这样无理地对待姐姐,实在让人愤恨。

河生真想为姐姐出这口气,出气找不到对象,他就转向了委屈。

他无端地想,父亲去世后,一切责任都是他这个长子担着,他这个长子当的是什么!
这回轮到河生不吃饭了。

母亲问他心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说不饿,不想吃。

母亲气得要打他,没打成,自己先哭了。

母亲哭的时候提到了父亲,对父亲有所埋怨,说他们父亲要是还活着她哪至于遭这么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个大包,母亲的话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虽然咬着牙对自己说,我是长子,我不哭,可他到底没能咬住,嗷的一声就哭倒在地。

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
(选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暗示了河生
听说姐姐订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人”,也
因为自已没有逮到鱼而越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腻的情感变化,
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答案】C
【解析】“也因为自已没有逮到鱼而越到自卑”错。

河生根本就没有下水,因而不可能为没逮到鱼而自卑。

13.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

(6分)
【参考答案】①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②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③从订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一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基本内容。

命题者没有让分析主人公河生,而是分析姐姐,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

分析人物主要抓好人物的言行分析其内心品质就可以。

姐姐的性格主要体现在爱弟弟、爱家庭、向往爱情上。

14.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6分)
【答案要点】①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②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
③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解析】要特别注意的是;题干是问“作者”的情感态度,而不是河生的情感态度。

河生想替姐姐出气,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无论如何是办不到了,只能委屈得哭,这明显表现出作者对河生的同情。

其次,河生如果一直哭下去,就成了一个令人可怜的对象了,所以作者让他停止了哭声,定下了读好书,努力上进的目标,这反映出作者对河生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其担当意识的赞美。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谈诗歌朗诵
朱光潜
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调的声调和姿势,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

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

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未,却有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