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超越的历史_从康德到当代的民主和平论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至今读来依旧发 人深省。首先, 康德第一次明确否定了战 争作为国家天赋的权力。因为/ 国际权利 的概念作为进行战争的一种权利 , 不是根 据普遍有效的、限制每一个个体自由的外 部法律, 而只是根据单方面的准则通过武 力来决定权利0 ½ 。根据理性, 权利只能是 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要求。由此, 康德谴 责那种凭借国力恃强凌弱的国际不公正行 径。他并不是一般地谴责这类国际无政府 状态下的行为, 而是 特别指出 了/ 欧洲野 人0 对世 界其 他部 分如 美洲 、非洲 、中 国、日 本的殖民行为。国家不是可以恣意妄为的 / 利维坦0, 国家应当具备理性。
º 熊彼特:5 经济分析史6 ( 第一卷) , 商务印 书馆 1996 年版, 第 63 页 。
# 14 #
欧洲 1998 年第 5 期
来否证民主和平论者的范式 ¹ 。 在理论渊源上, 民主和平论者总要上
溯到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那里 º 。康德写 于 1795 年的5永久和平论6 无疑为他们提 供了最深刻的思想来源。这种理论上的继 续与比附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同属于国际 政治思潮中的自由主义流派, 都认为随着 历史的线性发展, 人类群体的演进终将到 达这一地步, 以致国际舞台上的战乱纷争 成为过去, 永久和平降临大地, 人类历史宣 告结 束。 弗朗西 斯# 福山5 历史 的终 结?6 一 文的标题即明确指出此意, 认为从此之后 自由民主将独霸天下。其次, 他们都在国 家层面( st at e level) 上展开分析, 都认为国 家之组成国际群体 » 正如个 人之组成社 会。道德人组织成和平的社会, 而道德国 家 ) ) ) 在康德那里是共和制国家, 在民主 和平论者那里是民主 国家 ¼ ) ) ) 组 织成 好的国际社会。可见, 二者都是由内到外, 即由国内机制到国际关系的外溢式思维逻 辑。其三, 民主和平论者的理论内容与康 德的永久和 平理念/ 异曲同 工0。他们 认 为, 和平的达成 是由于爱 好和平的/ 好 国 家0不断增加, 渐次扩大, 而这应当属于爱 好和平的/ 人民0的要求和意志的体现。虽 然我们知道, 历史上和平却并不爱好人民。
共和制就国家而言是/ 由一个民族全 部合法的立法所必须依据的原始契约观念 而得出的唯一体制0 ¼ 。在国家间, 因为进 行战争的艰难困苦要由一国公民负担, 而 共和制 国家的战争 与否又决 定于公民 本 身, 因此, 共和制国家就不会从事战争。它 们集合为/ 各民族的联盟0。在该联盟下, 国家放 弃它们曾经 自以为拥 有的战争 权 利, 而保有在自然状态下的诉讼权利。同 时, 国家公民作为世界公民获得访问世界 各个角落的权利, 此时, 永久和平状态终于 得以建立。它的内涵是共和制国家群体缔 结国际契约后进入的国际法治状态; 外延 则为不断扩大着并最终覆盖全球的多民族 联盟。这一契约由大自然担保并强迫它迟 早实现。康德强调大自然通过一恶一善来 构筑通往永久和平的桥梁, 即: 战争与商业 精神。前者使人群组成国家, 使国家相互 斗争, 构成波澜壮阔的国际政治历史; 后者 则通过互利来培养和平精神。
的毗邻国家的分别存在 , 其本身已经就是 一种战争状态了0 ¾ 。因此, 一切前契约状 态的国际舞 台就处于 自然状态 或战争状 态。战争因而就是/ 自然状态之下的一种 可悲的, 以武力来肯定自己的权利的必需 手段0 ¿ 。战争本质上是各国的自然权利。
¹ 前者 如王 逸 舟, / 国 际关 系 与国 内 体 制 ) ) ) 评- 民主和 平论. 0 ,5 欧 洲6 , 1995 年 第 6 期, 第 4- 13 页; 后 者 则许 多文 章 或多 或 少有 此弊。 其实, 种种 例外 并 不能 够真 正 地驳 斥 一个 理论。 按卡尔# 波普尔的说法, / 只有 可证伪 的陈述才 是 科学的陈述, , , 它 ( 科学 的 陈述 ) 禁止 越 多, 它 的经验 含 量也 就 越 多, 也 即知 识 的 含 量 越 多。0 ( 见卡 尔# 波普 尔: 5 猜想 与 反驳 ) ) ) 科 学知 识 的 增长6 , 上海译文 出版社 1986 年 版, 中译 本序, 第 3 页) 。因此, 当爱德华#曼斯 菲尔德在/ 民主 化与 战争0 一文中提出成熟 的民主 国家具 有和平倾 向 的时候, 批评者似乎 就无从 置喙了。( 见 张健雄, / 也评- 民主 和平 论. 0 , 5 世界 经 济与 政 治6 , 1997 年第 3 期, 第 11 页。)
# 理论 研讨#
难以超越的历史
) ) ) 从康德到当代的民主和平论者
吴 强 梅文革
内容提要: 以弗朗西斯#福山为代表, 师法康德的民主和年论者, 企图以/ 民 主制国家0是通向历史终结之路的/ 好国家0 这一暗含命题来建立和平世界的理 论。康德从自然法思想出发提出的/ 永久和平0的历史终结论, 在哲学上不是完 美无缺的。他把国际社会等同于国家这个道德人, 从契约论的假设而不是从社 会的内部, 将之既当作为一种自然的必然, 又当作人所建立的, 使其结论只能成 为一部/ 哲学的规划0。民主和平论者的理论则仅以经验事实来例证, 缺乏一以 贯之的理论基础, 因而更显虚弱。代议民主制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发展证明, 民主制并不是通向历史终结的好国家政体形式, 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性、国性 和世界性, 也不能带来永久和平。历史难以超越, 战争似难避免。
吴 强: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梅文革: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通讯地址: 上海市松花江路 2500 号 16 楼 103 室( 200437)
民主和平论者决不乏理论勇气。但除 此以外, 这一派的观点无论在事实层面还 是在逻辑层面都显得捉襟见肘。克林顿将 民主国 家/ 从未打过仗0 这一 论断写入 其 1994 年的国情咨文, 直接服务于美国冷战 后的新干涉主义行为, 激起了强烈的批评。 很多批评者认为/ 民主和平论0带有浓厚的 意识形态色彩, 是冷战思维的继续 ¹ 。然 而, 对性质的 判定并不 能取代理 论批 判。 约瑟夫#熊彼特曾经尖锐地写道: / 人们往 往容易 , 把自己不喜欢的一整套命题简单 地称之为意识形态, 加以一笔勾销。 , , 但逻辑上这是不允许的0 º 。因此, 在认识
» 这里之所以避 免称/ 国际 社会0 , 是因 为 在康德等人 看来, 在一 个国 际 契约 订立 之 前, 本 来就不存在什么 国际社 会。参见马 丁# 怀特: / 国 际关系理论剖析0 ,5 现代外 国哲学 和社 会科学 杂 志6 , 1988 年第 11 期, 第 33 页。
¼ 需要指出 的是, 康德 的共 和制即 类似 于 当今的民主制。因 为康德 讲/ 共 和主义 乃是行 政 权力( 政府) 与 立法 相 分离 的国 家原 则0 , ( 康德, / 永久和平 论0, 5 历 史理 性批 判文 集6 , 商 务印 书 馆 1996 年版, 第 108 页) , 而这正是当代分权制下 民主制度夸耀的 地方。民 主与共和, 在 古希腊 政 治学中, 在亚里斯多德那儿, 本来是有区 别的。
一
理解康德的/ 永久和平论0需从其和平 观与战争观出发。在康德看来, 和平决不 是没有战争的状态。如果将和平定义为没 有战争, 正如将/ 好0定义为/ 不坏0一样, 是 不可思议的。康德认为, 和平就是在国际 法治状态下各国放弃依据单边决定行使武 力以保障其权利的状态。它/ 没有一项各 民族之间的契约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或者得 到保障0 ½ 。它既是人类理性的至高要求, 又得到大自然的保证。而/ 许多互相独立
其次, 康德在设想永久和平社会时没 有堕入世界政府的窠臼。康德反对世界政 府的出现, 尤其反对一国通过征服行为来 实现这样的霸权统一。在他看来, 永久和 平状态并非要使全体世界公民臣服于一种 专制。语言和宗教的不同会导致民族或国 家之间的敌视和战争, / 但也会引向一种对 和平 的谅 解0 。 他 特 别 强 调 永久 和 平 的 世 界并不是单调乏味、死气沉沉的景象, / 它 不象那种专制主义( 在自由的坟场上) 那样 是通过削弱所有的力量而是通过它们在最 生气勃勃的竞争的平衡之中产生出来并且 得到保障的0 ¾ 。康德承认多样性并存发
½ 康德:/ 永 久和 平论0 ,5 历 史理 性批判 文 集6 , 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 第 112 页。
¾ 康德, 前引书, 第 126 页。 ¿ 康德, 前引书, 第 102 页。
难以超越的历史
各国对该权利不受制约的行使, 只会导致 此起彼伏的战争行为; 所以, 自然状态中的 和平不是康德意义上的和平。它只能是暂 时的, 是战争的喘息, 是在蕴酿和准备下一 次战争。
¹ 霍布斯: 5 利维坦6, 商 务印 书馆 1996 年 版, 第 95- 96 页。当然, 虽然同为契约论者, 洛克 与霍布斯、卢 梭尚 有 区别。 他的 自然 状 态是/ 和 平、亲善、互助0 的; 但 由于 自 然法 是由 每 一个 人 来执 行, 便 使该状态也 很仿佛于国 际舞台上 的现 实了。( [ 英] 洛克, 5 政 府 论6 , 下 篇, 商 务印 书 馆 1996 年版, 第 5- 7 页。)
这一理论的干涉主义表现和实质之后, 我 们更应该做的是追根溯源, 检验其立论基 础, 枚举其理论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说, 国 内现有的批评文章尽管见仁见智, 各有高 明之处, 但总体上要么误解了民主和平论 者使用的语汇而没有在理论上针锋相对, 要么只是亦步亦趋地试图以种种事实例外
¹ 代表 性文 章 可见 李 少 军, / 评民 主 和 平 论0 ,5 欧洲6 , 第 4 期, 第 4- 8 页。
º 康德, 前引书, 第 111 页。 » 康德, 前引书, 第 112 页。 ¼ 康德, 前引书, 第 105 页。 ½ 康德, 前引书, 第 114 页。 ¾ 康德, 前引书, 第 127 页。
# 16 #
欧洲 1998 年第 5 期
展的和平竞争权利。 第三, 在方法论上康德横跨现实主义
和自由主义两大流派。他的立论出发点是 人性本恶, 并从而/ 国性0 本恶。这正是经 典现实主义立论的基本点。汉斯# 摩根索 就认为, 人性本恶, 冲突是自然状态 ¹ , 只 有强权才能保障和平。康德却认为强权只 会导致更多的战争, 强权活动是一种自然 历史过程, 它导致自身的丧失。/ 大自然在 不可抗拒地要求着权利终将保持其至高无 上的权力0 º 。虽然/ 国性0是恶的, 但国际 契约的缔结却足以除恶扬善, 国际法治状 态将有效地保证每一个国家的真正权利。 因而, 现实主义的起点就推导出了理想主 义的结论: 多民族联盟可以实现; 沟通这两 极的正是人类身上有助于不断/ 向善0的纯 粹理性。这的确开辟了一条沟通现实主义 和理想主义的沟渠。
康德永久和平思想的基础是流行于欧 洲的契约国家观念。契约使人们摆脱了人 与人如狼的悲惨境地而进入了和平 ¹ 。在 很多人是逻辑起点的前契约状态( 自然状 态) , 在康德这里却是国际政治现实的历史 起点, 所谓/ 人性的卑劣在各个民族的自由 关系中可以赤裸裸地暴露出来0 º 。然而, 正如人有理性, 受道德律令约束一样, 国家 也具有/ 如今还沉睡着的道德秉赋0 » 。这 种道德秉赋将使国家抛弃自然状态下疯狂 的自由, 获得国际法制状态下的理性的自 由, 并使其权利得到真正保障。康德告诉 人们, 大自然已经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计 了最美好的体制 ) ) ) 共和制。
º Michael Doyle, / Kant, Liberal Legacies, and Foreign Affairs0, P hilosophy a nd Public Af 2 f a ir s( Summer, 1983, pp. 323 - 53 ) ; C. Layne, / Kant or Cant, the Myth of the Democratic Peace0, I nter national Secur ity, Vol. 19, No. 2 ( Fall, 1994, pp. 5-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