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超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开题报告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具有极高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然而,传统的纤维素来源主要是木材和棉籽等天然资源,存在产量低、市场价格不稳定等问题。
相对而言,细菌纤维素则是一种来源广泛、产量较高的生物基材料。
细菌纤维素在天然状态下结晶度较高,分散性较差,导致其在应用上存在较大局限。
因此,如何制备高分散性的细菌纤维素,并开展其改性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选择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改性研究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究细菌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改性途径以及应用前景,旨在为细菌纤维素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文将通过文献调研、实验研究等途径,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方法研究,包括静态和动态发酵法等,探究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2. 细菌纤维素的表征与分析,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得到细菌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3. 细菌纤维素的改性方法研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改性途径,探究各种改性方法对纤维素性质的影响,并开展改性后的细菌纤维素的性能评价。
4. 细菌纤维素的应用前景分析,包括生物医学领域、生物基复合材料领域等。
通过对细菌纤维素在各种领域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细菌纤维素制备与改性研究的深入探究,揭示其结构和性质特点,并探讨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同时,为生物基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文献调研:对细菌纤维素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进展进行文献搜集和综合分析,提高对研究对象的认知。
2. 实验研究:采用静态或动态发酵法制备细菌纤维素,利用XRD、SEM、FTIR等方法对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评估其原有的性能指标。
3. 改性研究: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改性方法,对细菌纤维素进行改性处理,并评价其性能指标的变化。
以纤维素为基体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纤维素为基体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其主要成分是聚合物。
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更加环保、安全、稳定,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可再生性和广泛的来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将纤维素和表面活性剂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一种理想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合成以纤维素为基体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探究其在表面处理、分散剂、稳定剂、乳化剂等领域的应用。
3. 研究内容3.1 合成以纤维素为基体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本文计划采用改性纤维素为原料,在引入亲水性基团的同时,引入疏水性基团,通过控制疏水基团的含量和分布,制备具有表面活性和分子分散性能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3.2 表征和评价合成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本文将采用多种手段对合成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进行表征,包括表面张力测试、浊度测试、粘度测试、形态观察等,初步评价其表面活性、分散性和稳定性。
3.3 应用研究本文将选取适合的应用领域,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进行性能评价和比较。
初步探究其在表面处理、分散剂、稳定剂、乳化剂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4.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制备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对其性能的研究和应用探究,可以开拓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意义。
5.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化学合成法进行纤维素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采用表面张力测试、浊度测试、粘度测试、形态观察等手段对合成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进行表征和评价,采用乳化、分散、稳定等实验来探究其应用性能。
复合超细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复合超细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一、项目背景和意义超细纤维材料具有高特性表面积、高过滤效率、高强度等优点,在环境保护、能源储存、传感器、医疗用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旨在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复合超细纤维材料,通过在超细纤维中添加特殊功能材料,提高其性能,并研究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开发复合超细纤维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控制材料比例、温度和转速等参数,实现合成高质量的复合超细纤维材料;2.研究不同功能材料对超细纤维性能的影响,探索最佳功能材料添加量;3.通过表征分析和性能测试,评估复合超细纤维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4.探索复合超细纤维材料在环境保护、能源储存和医疗用品等领域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和计划1.设计制备工艺:根据已有经验和文献研究,设计超细纤维制备的工艺,考虑到材料比例、温度和转速等因素的影响;2.制备复合超细纤维材料:按照设计的工艺,制备复合超细纤维材料,并优化制备过程;3.物性测试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拉伸测试机等仪器,对复合超细纤维材料进行物性测试和分析;4.应用研究:将制备好的复合超细纤维材料应用于环境保护、能源储存和医疗用品领域,评估其性能和应用效果;5.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1.成功开发一种复合超细纤维材料的制备工艺,实现高质量的复合超细纤维材料的合成;2.研究得出不同功能材料对超细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找到最佳添加量;3.评估复合超细纤维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为后续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4.探索复合超细纤维材料在环境保护、能源储存和医疗用品等领域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五、经费预算本项目的预算主要包括实验材料费用、设备使用费用、人员经费和其他费用等。
预计总经费为XXX万元,其中实验材料费用占60%、设备使用费用占20%、人员经费占15%、其他费用占5%。
纤维素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纤维素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一、项目背景和意义纤维素纤维是一种以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新型纤维材料。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可再生特性和环境友好性,因此其纤维制品在纺织、造纸和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的立项旨在通过对纤维素纤维的可行性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项目评估、发展战略和决策参考,推动纤维素纤维产业的发展。
二、项目内容和方向本项目拟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纤维素纤维的生产工艺研究:研究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纤维素采集、纤维素提取和纤维素纤维制备等环节的技术研究。
2.纤维素纤维的性能测试研究:对纤维素纤维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湿气性能和耐化学性能等进行测试,评估该材料的优缺点和应用潜力。
3.纤维素纤维的应用研究:探索纤维素纤维在纺织、造纸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分析。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纤维素纤维作为一种天然、可降解的纤维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需求。
预计未来几年内,纤维素纤维市场需求将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2.技术可行性分析:目前,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工艺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项目的研究方向与已有的技术基础相符合,并具备较好的技术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分析:考虑到目前纤维素纤维产业的市场前景和技术水平,该项目具备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但是也需要注意到,该项目在初期投资和生产成本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四、项目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本项目的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梳理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和应用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第二阶段:开展纤维素纤维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的实验研究,探索最佳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调控方法。
第三阶段:对纤维素纤维的应用前景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提出推进纤维素纤维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战略。
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完成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工艺研究和性能测试,形成相关的技术报告和分析报告;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相关企业提供项目评估和决策参考。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学院:纺织学院专业:纺织工程(纺织品检验与商务)姓名:李尚德 __ 学号:090400625指导教师:李发学二0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技和创新成了各个领域所关注的中心问题。
纺织科技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迅猛发展,新型特种纤维和纺织新材料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Modal纤维、Tencel纤维、氨纶弹力纤维、大豆纤维、甲壳素纤维等就是纺织新材料的突出代表。
如何将纺织企业的设备、工艺加以改造,开发生产迎合世界纺织品发展潮流的高新纺织产品,是我们技术创新的重要工作内容。
Modal纤维系列产品就是采用新型纺织材料开发生产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纺织新产品。
Modal纤维融合了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的长处,湿强较高,超过普通的粘胶纤维。
根据市场需求,研究开发Modal纤维及其混纺纱系列府绸产品,制成织物后,具有手感柔软,质地滑爽和良好的透气性能,经过染色整理后,吸湿放湿性好,手感滑爽,保形性和悬垂性好,布面平整,光泽自然,穿着舒适,是加工高档服饰的理想面料。
该产品花纹突凸感强烈,色泽靓丽,手感柔软、滑爽,成品服装轻柔飘逸,悬垂性好,光泽感强烈,穿着舒适自由,透气性好,深受广大时尚女性及儿童消费者的喜爱。
二、课题研究内容通过对Modal纤维性能及其纱线规格、纺纱工艺的主要关键技术、织物产品规格及织部工艺流程、织造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的研究,对其以下的工序进行改进。
三、技术路线1.I络筒工序由于Modal纤维回弹性差,蓬松性大,抱合力差,静电现象严重,成纱毛羽较多,最大限度地减少络筒工序对原纱质量的不利影响1.2整经工序整经工序应从减摩保伸出发,减少经轴间的差异,保证张力、排列及卷绕均匀,减少单纱间和片纱间的张力差异1.3浆纱工序1.3.1浆料的优选新型的Modal纤维,过去没有生产经验,所以对织造各工序生产必须深入研究,尤其是浆纱工序更要认真探索。
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现今世界,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限储存量以及它们的生产对地球和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促使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得以大力发展。
其中, 尤以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和木质纤维素的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最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和关注, 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天然资源价廉易得, 既可收获又能再生, 且具有生物可降解特点。
此外, 纤维素是一多羟基葡萄糖聚合物, 可以经由一系列的化学改性反应, 制取不同用途的功能材料。
并且, 纤维素可以粉状、片状膜、纤维以及溶液等不同形式出现, 这便进一步提高了纤维素功能化之灵活性和功能材料应用的广泛性。
要获得功能材料, 必须进行功能设计。
所谓功能设计, 就是赋予高分子材料以功能特性的科学方法。
其主要途径有通过特殊加工改变纤维素的物理形态;通过分子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官能团设计是使高分子材料获得具有化学结构等特征性功能团;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表面处理等方法等(既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
纤维素纤维的功能化使纤维具有了抗菌、防紫外线、除臭、吸水、吸油和过滤等功能,具有功能化的纤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利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具有特异功能的新型纤维素功能材料将得到开发和利用,纤维素功能材料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功能化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主要途径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表、界面化学修饰方法等。
化学方法:通过分子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官能团设计是使高分子材料获得具有化学结构本征性功能团特征的主要方法。
物理方法:通过特殊加工, 使纤维素的物理形态发生变化, 如薄膜化、球状化、微粉化等, 赋予纤维素新的性能。
表面、界面化学修饰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以获得新功能。
本实验采用化学的方法在纤维素纤维上负载钴酞菁,使得纤维素纤维具有催化氧化功能,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最终通过实验得出最优的负载路线。
PAMAM改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卫生性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PAMAM改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卫生性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超细纤维合成革是一种使用聚氨酯粘合材料、经过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合成革,与传统真皮具有相似的质感和手感,但成本更低、生产更环保。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卫生性能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如易滋生菌类、易生霉变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因此,研究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改性方法,提高其卫生性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改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卫生性能的方法,具体任务包括:1、采用聚酰胺-胺(PAMAM)作为改性剂,研究PAMAM与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2、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PAMAM改性后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3、评价PAMAM改性后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卫生性能,包括抗菌能力、抗黄变能力等指标。
三、研究方法1、实验材料: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聚酰胺-胺(PAMAM)、乙醇、二甲苯等。
2、实验步骤:(1)基布的表面处理:将基布按规定尺寸裁剪并清洗,置于65℃的烘箱中烘干30min,使基布表面无气泡;(2)PAMAM改性:将一定量的PAMAM溶于乙醇或二甲苯中,经过超声或搅拌均匀,然后将基布固定于容器底部,加入适量的PAMAM溶液,10min后将基布取出并置于烘箱中干燥。
(3)表征PAMAM改性后的基布:包括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基布表面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4)评价卫生性能:通过菌落总数、糖化细菌、黄变等指标评价PAMAM改性后的基布卫生性能。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探讨PAMAM作为改性剂改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卫生性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明确PAMAM改性后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3、评价PAMAM改性后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卫生性能,为超细纤维合成革产品的提升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的特性及生物医用功能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的特性及生物医用功能化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的特性及生物医用功能化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纤维是生命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身体内很多重要的组织都由纤维构成。
超细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组织工程、药物传递系统、人工皮肤、医用绷带等。
静电纺技术因其制备高效、成本低廉、可控性高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静电纺技术制备了多种材料的超细纤维,如聚合物、天然聚合物、纳米纤维素等。
其中,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广泛运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医用功能化材料的研制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因此,研究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的特性及其生物医用功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制备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并对其结构、形态、力学性能等物理化学特性进行表征;通过化学修饰或生物活性物质的添加,实现其生物医用功能化;考察其在组织工程、药物传递、皮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1. 制备聚合物超细纤维选择合适聚合物材料,采用静电纺技术制备超细纤维。
优化实验参数,如聚合物浓度、静电场强度、纺丝距离等,控制纤维形成。
2. 物理化学特性表征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纤维结构、形态、力学性能等物理化学特性进行表征。
3. 生物医用功能化通过化学修饰或生物活性物质的添加,实现纤维的生物医用功能化,如控制药物释放、细胞黏附促进、促进伤口愈合等。
4. 应用研究将功能化超细纤维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组织工程、药物传递、皮肤修复等,考察其应用效果和可行性。
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制备了聚合物超细纤维,并对其物理化学特性进行表征。
通过化学修饰或生物活性物质的添加,实现了纤维的生物医用功能化。
应用研究表明,功能化超细纤维在组织工程、药物传递、皮肤修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结果可为超细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PA6复合超细纤维染色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TT/PA6复合超细纤维染色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纤维材料在纺织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超细纤维作为新型纤维材料,因其细度小、质量轻、柔软度高等特点,在纺织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TT)和聚酰胺6(PA6)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超细纤维材料。
而复合超细纤维的研究即是以PTT和PA6为主要原料,将其复合在一起制作出的新型超细纤维材料。
在纺织品染色方面,有着许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染色不易均匀;其次,纤维的色泽易于褪色。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超细纤维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染色性能。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复合超细纤维PTT/PA6的染色性能,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研究不同染料对PTT/PA6复合超细纤维的染色效果;2.研究不同染色条件(如染色时间、温度、浓度等)对PTT/PA6复合超细纤维染色效果的影响;3.探究PTT/PA6复合超细纤维染色后的色牢度和耐褪色性能。
三、研究方法1.制备PTT/PA6复合超细纤维。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TT/PA6复合超细纤维。
2.染色试验。
根据不同的染料和染色条件,对PTT/PA6复合超细纤维进行染色实验,通过取样、色度计等工具对染色效果进行分析。
3.测试色牢度和耐褪色性能。
使用色牢度测试仪对染色后的PTT/PA6复合超细纤维进行耐洗、耐磨、耐汗、耐摩擦等测定,以测试其色牢度和耐褪色性能。
四、研究意义复合超细纤维材料的应用前景广阔,因此探究其染色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次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优化PTT/PA6复合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提高其染色效率及色牢度,并且为复合超细纤维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开题报告

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开题报告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开题报告摘要:本文将介绍纤维素作为基础材料,加入CU2O纳米颗粒从而制备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
通过分析复合材料的性质,可发现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柔韧性,能够满足一定的外力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CU2O纳米颗粒,纤维素,复合材料,稳定性,柔韧性1.研究背景传统的复合材料是由合成材料或者天然材料构成的材料,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等。
因此,研究开发新的复合材料,满足各种应用要求,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纤维素作为一种常见的天然材料,自身具有的优异性质催生了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研究。
同时,纳米技术为研究新型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
CU2O纳米颗粒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质,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对象。
因此,研究将纤维素和CU2O纳米颗粒进行合成,制备出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利用纤维素作为基础材料,加入CU2O纳米颗粒,制备出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
在对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CU2O纳米颗粒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将其与纤维素进行复合,制备出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
为了考察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和柔韧性,使用扫描电镜(SEM)和万能试验机进行分析测试。
在此基础上,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探究其应用前景。
4.研究进展通过将CU2O纳米颗粒加入纤维素中,制备出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
在复合材料中,CU2O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与纤维素基质有良好的结合作用。
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形貌比较稳定,具有均匀的表面粗糙度和形状。
另外,研究人员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
因此,CU2O-纤维素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降解及抗菌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降解及抗菌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纳米纤维素是一种由纤维素纤维制备而成的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食品工业及纸浆制造等领域。
同时,纳米纤维素也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抗菌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食品细菌污染。
因此,深入研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降解和抗菌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分析其降解性能和抗菌性能,并研究其在生物医学、食品工业和纸浆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具体内容包括:(1)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工艺参数的优化。
(2)纳米纤维素的降解特性研究,探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情况。
(3)纳米纤维素的抗菌性能研究,分析其对不同细菌的抑制效果。
(4)对纳米纤维素在生物医学、食品工业和纸浆制造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论述和分析。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制备纳米纤维素。
采用化学水解和酸水解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并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技术分析纳米纤维素的形貌和结构。
(2)降解性能研究。
将纳米纤维素置于不同环境中,如酸性环境、碱性环境、微生物环境等进行降解性能的研究,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技术分析其降解产物。
(3)抗菌性能研究。
采用滴定法或胶板法对纳米纤维素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和分析纳米纤维素对不同细菌的抑制效果。
(4)应用前景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和市场调研等方法,分析纳米纤维素在生物医学、食品工业和纸浆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4. 预期结果(1)成功制备纳米纤维素,获得其稳定的形貌和结构。
(2)研究纳米纤维素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特性,探究其降解产物和降解动力学。
(3)研究纳米纤维素的抗菌性能,分析其对不同细菌的抑制效果。
(4)分析纳米纤维素在生物医学、食品工业和纸浆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纤维素超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纤维素纺丝原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背景
自然界中储量最大、分布最广、 可再生且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 子,草本和木材中约含 20 %~53 % 纤维素,亚麻等韧皮中含 60% ~85 %纤维素,棉中纤维素高达 90 %。 由 D- 葡萄糖重复单元通过 β-1,4 糖 苷键连接成的大分子多糖,其每 个结构单元都含有 3个醇羟基,极 易形成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这 对纤维素的溶解非常不利。
3.1.4 离子液体
1、种类:1-烯丙基-3-甲基乙酸
咪唑( AMIMAc ); 1- 烯丙基 -3甲基氯化咪唑( AMIMCl ); 1丁 基 -3- 甲 基 乙 酸 咪 唑 (BMIMAc) ;1-丁基-3-甲基氯 化咪唑( BMIMCl ); 1- 乙基 -3甲基乙酸咪唑( EMIMAc ); 1乙基 -3- 甲基氯化咪唑( EMIMCl ) 2 、制备: N- 甲基咪唑、溴丙 烯(冰浴 1h 、 50 ℃回流 1h ),得 AMIMBr ;加入乙酸银或乙酸铅 饱和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旋 转蒸发),得AMIMAc。
3.1.3 LiCl/DMAc
1、原理:
2、优势:可溶解不同来源、不同聚合度的纤维素而没有副反应,
制得较高的纤维素浓度,而且溶液体系较稳定。 3 、 缺 点 : 价 格 昂 贵 , DMAc 具 有 强 刺 激 性 及 一 定 毒 性 , LiCl/DMAc较难分离、提纯、回收(沉淀滴定)。纤维素溶解前 需要活化。 4、可纺性:可室温纺丝,得到的纳米纤维几乎为非晶态。
电场强度、毛细管 内径、溶液输送速 率、收集距离、收 集器形式。
温度、湿度和气氛 流速等。
制备纤维素材料的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制备纤维素材料的方法及其性能研究纤维素材料在生活及工业中广泛应用,如制备纸张、纺织品、木材板材以及生产生物质燃料等,因此其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制备纤维素材料的方法和其性能研究的相关内容。
1. 常规制备纤维素材料的方法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其结构包括葡萄糖单位结合而成。
纤维素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1)机械法机械法是通过打浆、磨浆等机械作用将纤维素原料制备成纤维素材料。
机械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污染,但纤维素晶体的破坏程度较大,影响制备材料的力学性能。
(2)化学法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纤维素原料转化为纤维素材料。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硫酸盐法、亚硫酸盐法、氧化法等。
其中硫酸盐法是最为常用的制备纤维素材料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浓硫酸将纤维素原料处理成纤维素材料,可制备出高强度、高韧性的纤维素材料。
但该方法存在环境污染、能耗高等问题。
(3)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生物酶或微生物对纤维素原料进行处理转化为纤维素材料。
该方法操作简单,无环境污染,但生物法制备出的纤维素材料性能较差。
2. 纤维素材料的性能研究纤维素材料的性能研究涵盖了材料力学性能、热物性能等方面。
(1)力学性能纤维素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韧性以及耐磨性等。
其中强度指纤维素材料在受拉、压等加载后的承载能力;韧性指纤维素材料在加载过程中能够承受形变而不断裂;耐磨性指纤维素材料在受摩擦、磨损等力矩作用下的抗磨性能。
对于纤维素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磨损试验等。
(2)热物性能纤维素材料的热物性能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
其中热膨胀系数指在温度改变下,纤维素材料长度、宽度等维度发生的变化程度;热导率指纤维素材料传导热能的能力。
对于纤维素材料热物性能的研究,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膨胀率测试、热传导性能测试等。
3. 纤维素材料的应用研究除了上述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对于纤维素材料的应用研究也是常见的。
纤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纤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纤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建筑、医疗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纤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纤维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提出一种新型纤维材料的设计方案和应用。
二、研究背景纤维材料在纺织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纤维材料主要包括棉、麻、丝和毛等天然纤维,以及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
然而,传统纤维材料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方面。
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纤维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应用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目的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设计并开发一种新型纤维材料,以满足特定环境下的需求。
通过对纤维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探索新型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为纤维材料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研究内容1. 纤维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分析首先,对纤维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纤维材料的原料、纺纱工艺和加工工艺的研究,了解纤维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制备方法。
2. 纤维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价其次,对纤维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
包括纤维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测试,以及对纤维材料的耐热性、耐腐蚀性、阻燃性等特殊性能的评价。
3. 新型纤维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进一步,通过对纤维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设计一种新型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案。
结合现有的纤维材料制备技术,考虑纤维材料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一种创新的制备方法。
4. 新型纤维材料的应用研究最后,对新型纤维材料的应用进行研究。
探索新型纤维材料在纺织、建筑、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分析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和局限性。
五、研究方法本次毕业设计将采用实验研究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对纤维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详细的测试和评价。
同时,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纤维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为设计和制备新型纤维材料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离子液体法纺制纤维素纤维及中空纤维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离子液体法纺制纤维素纤维及中空纤维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离子液体法纺制纤维素纤维及中空纤维膜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和化学纤维对健康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纤维素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纤维素纤维具有生物可降解、可再生等优点,同时具备化学纤维的高强度和耐磨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制备纺织品、纸张、医疗敷料等领域。
离子液体是一类具有无机盐或有机盐离子对的液体,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化学合成等领域。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和可控性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因此在离子液体中纺制纤维素纤维和中空纤维膜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采用离子液体法纺制纤维素纤维及制备中空纤维膜,实现纤维素的高效利用和增加其在生物医学和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现离子液体对纤维素分子的调控、有机溶剂对溶液的影响,探究纤维素溶液的特性、纤维素纺丝的可行性、纤维素纤维性能的测试、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等内容。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1、纤维素的制备与性质测试(1)采用化学法从植物原料中制备纤维素;(2)对制备的纤维素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
2、离子液体溶液中纤维素的溶解性和可控性研究(1)筛选适合纤维素溶解的离子液体;(2)探究溶液中离子液体的浓度对纤维素分子的调控情况。
3、纤维素纺丝与中空纤维膜制备(1)探究有机溶剂对溶液的影响;(2)纤维素纺丝过程中温度、气流速度、纺丝距离等参数的优化;(3)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4、纤维素纤维及中空纤维膜的性能测试(1)对纤维素纤维和中空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2)对纤维素纤维和中空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孔径、渗透性进行测试。
四、研究预期结果预计可以得到纤维素纺制中采用离子液体法的最佳方案,制备出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纤维素纤维和中空纤维膜,并实现其在生物医学和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
五、研究进度安排1、整理相关文献,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预计用时1周。
二醋酸(SCA)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的开题报告

二醋酸(SCA)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纳米纤维是一种直径在10纳米到1微米之间的超细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度的孔隙率和成分纯度等特性,可以被广泛用于能源存储、生物医学、环境清洁等领域中。
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与发展潜力。
目前,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主要包括静电纺丝技术、旋转纺丝技术、导向组装技术等。
而二醋酸(SC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皮革、纺织、涂料、药品、塑料等行业中。
二醋酸因其低毒性、安全、环保、生物可降解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生物基材料。
而采用纳米纤维技术制备二醋酸纳米纤维,则有望进一步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
因此,开展二醋酸(SCA)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醋酸(SCA)纳米纤维,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拉力测试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研究纯二醋酸(SCA)纳米纤维和掺杂纳米银等材料的二醋酸(SCA)纳米纤维的抗菌性能等。
2. 研究方法:(1) 制备二醋酸(SCA)纳米纤维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醋酸(SCA)纳米纤维。
首先,将二醋酸(SCA)溶解在甲醇和水的混合物中,制备成质量分数为10%的二醋酸(SCA)溶液。
然后,将溶液装入注射器,并利用高压泵将溶液从直径为0.4mm的针头中喷出,与空气相互作用并形成二醋酸(SCA)纳米纤维。
(2) 性能表征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拉力测试等手段对制备的二醋酸(SCA)纳米纤维进行表征,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
(3) 抗菌性能测试采用高浓度菌液接种于制备的纳米纤维上,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纯二醋酸(SCA)纳米纤维和掺杂纳米银等材料的二醋酸(SCA)纳米纤维的抗菌性能等。
三、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预期研究成果有:(1) 成功制备二醋酸(SCA)纳米纤维,并对其进行表征,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等。
(2) 研究二醋酸(SCA)纳米纤维的抗菌性能,为探讨其杀菌作用和应用前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作为基因控释体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作为基因控释体系的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基因治疗的发展,控释技术已经成为基因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之一。
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控释载体,具有对药物的
高效载荷能力和控制释放速率的优点,应用于基因控释体系研究中具有
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作为载体构建基因控释体系,评价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资料收集和阅读:通过文献检索和阅读,了解静电纺聚合物超细
纤维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 载体的制备:选择适合基因控释的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并采
用电纺技术制备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载体。
3. 基因载荷的制备:采用化学合成法将目标基因转化为载药质,制
备出基因载荷。
4. 基因控释的研究:将基因载荷与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载体复合,形成基因控释体系,通过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
研究其结构特性及释放规律。
5. 细胞实验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方法,评价基因控释体系的转
染效率、细胞毒性及基因表达情况等指标。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拟构建基因控释体系,采用静电纺聚合物超细纤维作为载体,具有高效载药和控制释放的优点,可望对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
用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纤维素超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4 离子液体
1、种类:1-烯丙基-3-甲基乙酸
咪唑(AMIMAc);1-烯丙基-3甲 基 氯 化 咪 唑 ( AMIMCl ) ; 1丁 基 -3- 甲 基 乙 酸 咪 唑 (BMIMAc) ;1-丁基-3-甲基氯 化 咪 唑 ( BMIMCl ) ; 1- 乙 基 -3甲 基 乙 酸 咪 唑 ( EMIMAc ) ; 1乙基-3-甲基氯化咪唑(EMIMCl)
2、制备: N-甲基咪唑、溴丙
烯(冰浴1h、50℃回流1h),得 AMIMBr;加入乙酸银或乙酸铅
饱和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旋 转蒸发),得AMIMAc。
3、优势:强极性、不氧化、
强溶解性和对化学试剂稳定等 优良特性;溶解时间短、溶解 温度低、可回收。
4、缺点:不挥发;制备过程
繁琐,效率较低;一般需要一 种原料过量,而在反应结束后 需要利用有机溶剂除去未反应 的原料。
2、优势:溶剂便宜且无毒,所得纤维素溶液稳定,不发生凝胶
化。
3、缺点:溶解前纤维素需要复杂的预处理,难度较大。 4、可纺性:可纺性较差,极易存在串珠缺陷。
3.1.2 NMMO/水
1、原理:
2、优势: NMMO无腐蚀性、环保,
其 回 收 率 达 到 90 % 以 上 ; 不 会 在 溶 解 过程中与纤维素形成离子络合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Quan等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BMIMCl)溶解纤 维素进行静电纺丝,用水浴接收纤维,成功制备出了平均直径在 500-800nm之间的纤维素纤维。
万和军等采用LiCl/DMAc体系溶解棉纤维素,并且在静电纺丝过 程中对样品管喷头和接收板之间进行加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成功 地制备出纤维素纤维,也探讨了纺丝电压、纺丝液浓度及流速对纤 维形貌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叶君(Ye J),赵星飞( Zhao X F),熊犍(Xiong J) .化学进展(Progress in Chemistry),2007,4 : 478-484.
[21] Quan S L,kang S G,Chin I j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e fibers electrospun using ionic liquid[J].celloluse,2010(17):223-230.
2.纤维素的溶解:
加入一定质量的LiCl配制8~12%的LiCl/DMAc溶解体系,再将经过高温活化的纤维素加入其中低温搅拌,使纤维素溶解。
3.纤维素溶液静电纺丝:
调节控制静电纺丝参数:控制电压、毛细管内径、纺丝速率、毛细管到收集器距离、收集温度、环境湿度等,将步骤2中得到的纤维素纺丝原液进行静电纺丝。
2、研究内容、试验设计方案
1、研究内容
1.1研究目的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以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得到可纺性较高的具有一定粘度的纤维素纺丝原液,然后调节静电纺丝参数制备孔隙率高、精细程度高、均一性高、比表面积大、长径比大纤维素超细纤维。
1.2研究内容
(1)纤维素的溶解条件探究:讨论纤维素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LiCl/DMAc的组分比对纤维素溶解度的影响。
学号
XXXX大学XXXX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书
专业
姓名
入学时间
导师
拟定的论文题目
报告日期
研究生院
1、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1、研究背景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大、分布最广、可再生且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相比,具有无毒、无污染、易于改性、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但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大量的氢键,造成天然纤维素很难溶于常规溶剂,加工困难。而作为纤维素材料的传统制备方法,黏胶法和铜氨溶液法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严重污染环境。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纤维素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近年来,随着新型高效纤维素非衍生化溶剂的开发,纤维素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制备纤维素超细纤维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水解、物理机械法、生物细菌合成、化学人工合成和静电纺丝法。相比于其他方法,静电纺丝是一项能直接连续地制备纳米级或微米级纤维的技术,此技术更加的方便、简单、灵活,制备的纤维更细。
[14]Viswanathan G,Murugesan S,Pushparaj V,et al .Biomacromolecules,2006,7 : 415 -418.
[15] s R D,et al . J . Am. Chem.Soc.,2002,124 : 4974 -4975.
[11]万和军,李海祥,李丹.棕棉纤维素LiCl/DMAc溶液的静电纺丝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27(3):397-396.
[12]刘备备.细菌纤维素的溶解与静电纺丝工艺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
[13] Kulpinski P.J. Appl. Polym. Sci.2005,98 :1855-1859.
Kim等[10]对纤维素/LiC1/DMAc体系的静电纺丝进行了研究,该体系的突出特点在于存在无机盐成分,有利于形成稳定、干燥的纤维,但也会在纤维交叉的地方吸水形成一些小液滴。即使纤维素的浓度只有3wt%,体系的黏度也相当大。纤维素在溶解前需要进行活化,可以室温下进行纺丝,提高温度、加大浓度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万和军等[11]采用LiCl/DMAc体系溶解棕棉纤维素,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及冷冻甲醇/水凝固浴后期处理,成功制备出了形貌良好且黏附小的棕棉纤维。
[6] Turbak.Albin E Proc ess for forming shaped cellulosic prod uct.US.4352770.
[7] M cComi ck,Charles L.Novel cellulose solutions.US,4278790.
[8]王岩,何静路婷,蒲俊文.木材纤维素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的溶解特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6:114-116.
[16] Kadokawa J I,Murakami MA,Kaneko Y. Carbohydr. Res.,2008,343 : 769-72.
[17] Zhang H,Wu J,Zhang J,et al . Macromolecules,2005,38 :8272-8277.
[18] Wu J,Zhang J,Zhang H,et al . Biomacromolecules,2004,5 :266 -268.
[9]朱振华等.竹纤维素在LiC1/DMAc体系中分子量大小和分布的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25(3):248-251.
[10] Kim C W,Kim D S,Kang S Y,etal. Structureal studies of electrospun cellulose nanofibers[J].polym polymer,2006,47:5097-5107.
⑴LiCl/DMMAc体系
N.G.Tsygankova等人[3-7]指出,LiC1/DMAc体系中,LiCl的含量有一个最佳值,仅当DMAc中LiC1的含量为10%时对纤维素有最大溶解能力,即DMAc:LiC1的摩尔比为4:1。王岩等人[8]研究表明,带结晶水LiCl/DMAc体系对纤维素只溶胀不溶解,不含结晶水的LiCl/DMAc体系能良好地溶解纤维素,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只有加热放置冷却后才能形成透明纤维素溶液的“溶解过程中生成中间络合物”溶解机制。朱振华等人[9]比较了3种纤维素的活化方法,得出采用加热法活化溶解纤维素比甲醇/DMAc置换法的溶解速度快,欲在短时间内溶解纤维素,宜采用加热活化法。
在NMMO/水体系中,纤维素含量范围非常窄,纤维素溶解温度接近NMMO的分解温度;由于纤维素比较容易被氧化,在溶解纤维素的同时会导致纤维素的热分解,聚合度下降,且在高温下有爆炸的危险。离子液体成品相当昂贵,而其合成过程繁琐,效率低,一般需要一种原料过量,而在反应结束后需要利用有机溶剂除去未反应的原料,这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会带来额外的污染。LiCl/DMMAc体系可溶解不同来源的、含量范围很大的纤维素而没有副反应,所得溶液具有较高的纤维素浓度,而且溶液体系较稳定,可以室温下进行纺丝。因此本研究采用LiCl/DMMAc体系。
本课题主要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以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为溶剂,得到纤维素纺丝原液,进而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纤维素超细纤维,并对纤维素的活化条件、溶解参数;纺丝原液的粘度、电导率等;静电纺丝参数控制等展开研究。用静电纺丝法制得的纤维素无纺布具有孔隙率高、精细程度高、均一性高、比表面积大、长径比大等优点,使得静电纺丝纤维素纤维在过滤,组织工程,超敏感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⑶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具有接近零蒸气压、低熔点、高热稳定性、宽液相范围和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已经作为纤维素良溶剂被广泛应用。在目前报道的以离子液体作为绿色溶剂的有关溶解纤维素的实验研究[14-18]中,均体现出溶解温度低、溶解时间短、溶剂可以回收等显著优点。张军等[17-19]发现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AMIMCl)能很好地溶解纤维素,纤维素无须活化就可与其直接混合溶解。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多种不改变纤维素的结构的能直接溶解纤维素的离子液体[20]。
3、参考文献
[1]李翠珍,胡开堂,施志超.纤维素的新溶解体系[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2,10(4):60-64.
[2]赵小龙,刘太奇.天然纤维素静电纺丝及竹纤维静电纺丝的可行性研究进展[J].新技术新工艺,2013,6:113-116.
[3] N G Tsygankova,D D Grinshpan.A O Koren.M ndo modeling of complex form ation in N,N-dimethylacetami de-lithium chloridecellulose dissolving system. Cellul Chem Technology,1996(3O):357-373.
[22]Xu S S,Zhang J,He A H,etal. Electrospinning of native cellulose from nonovla tile solvent system[J].polymer,2008,49:2911-2917.
[23]候其东,李维尊等.一种可在室温条件下溶解纤维素的溶剂体系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03554552,2014.
(2)纤维素纺丝原液性能探究:讨论纤维素聚合度、纤维素浓度,LiCl含量,温度等对纤维素纺丝原液粘度、电导率等的影响。
(3)静电纺丝参数的探究:讨论电压、毛细管内径、纺丝速度、毛细管到收集器距离、收集温度、环境湿度等对纤维素超细纤维直径和结晶度的影响。
2、试验设计方案
1.纤维素的活化:
将纤维素加到DMAc中,控制温度、时间以及搅拌速度对纤维素进行高温活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纤维素是以D-吡喃式葡萄糖基为结构单元通过β-1,4苷键连接起来的具有线性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大量的氢键。同时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复杂,具有高结晶度,使纤维素的可及度低,一般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难以溶解纤维素,阻碍了纤维素及其利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从确认纤维素分子结构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努力寻找和开发适合的能使其溶解的溶剂体系[1]。目前使用的纤维素常规溶剂有:NaOH/尿素/水体系、NMMO/水体系、LiCl/DMAc体系和离子液体,赵小龙等人[2]指出只有LiCl/DMAc体系、NMMO/水体系和离子液体溶解的纤维素具有可纺性。
[4] Albin E Turbak.Recent developments in cellulose solvent systems.TAPPI,l 984(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