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信力.PPT

合集下载

新闻媒体公信力的探讨

新闻媒体公信力的探讨
1 机构公信力的来源
理论 架构 ,针对 理论 指涉 的政 治文 化 分配 这些 社会 价值 。换 而言 之 ,新 闻
内容 ,说 明其 概念 与操作 化 定义 ,再 媒体 可被 视 为是一 种政 治机 构 ,正 因 关于机构公信力 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进一 步检 验政 治文 化对机 构公 信力 的 为新 闻媒 体在公共政策 的产出过程 中 , 过去理 论界 所发 现新 闻媒 体 的政 治 效果 ,也 印证 了上述 的看 法 。举 例
果 ,以了解新 闻媒体在政治体系的角色 可被视为两个关键性的长 、短期 因素 。
闻媒体在规则 、 程序 与组织 的制度化 ,
功能 。然而 , 新 闻媒体得以对政治运作 根植 于社会大众对新 闻媒体的公信 力。
究 竟政 治 文化 与机 构表 现对 机构 同时也 强调新 闻媒 体在 现代 生活 中 的 造成显著的影 响 , 其主要原因之一应是 公 信力 的效 果 为何 ?通 过分 析过 去文 重 要性 。然而 ,如果 要 突显 出新 闻媒
不 同的理论 。首先 ,文化理论 ( c u l t u r a l 影 响。正 因为 研究 者对政 治 文化 的定 扮演 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 t h e o r y )认 为民众 的机构公 信力来 自于 义 有所不 同,且选 择 的各 国案 例 背景
早期 的政治社会化 ,通过家庭传承 、学 殊异 ,所 以研究发现也就不尽相 同。
s e t t i n g ) 效果决定 了人们会想些什 么
( w h a t t o t h i n k a b o u t ),同时也成为特定 旦某 项议 题进 入公共 议 程 ,政 治菁
论传统。其次,机构理论 ( i n s t i t u i t o n a l

公信力、媒体、网络媒体

公信力、媒体、网络媒体

所谓权威,是指新闻媒体的报道客观公正,没有偏见或不因谋求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媒体的权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媒体时刻关注国是民生,对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度的剖析力,为受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敢于针砭时弊,伸张正义;媒体所作的新闻报道公正客观,真实可靠,高瞻远瞩,令人信服;媒体对重要新闻事件能作出见解独特的独家报道;媒体拥有名牌栏目和知名主持人、评论员、编辑和记者,等等。[4]总之,媒体一旦树立了权威形象,就以其特有的自身魅力强烈地吸引和感染受众,其公信力也将大大增强。当然,媒体公信力决不仅仅体现在媒体自身,媒体从业人员在信息传递、观点渗透中所体现的权威性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媒体人知识丰富,见解深刻,他们自身的魅力和权威也使媒体公信力大为增强。
二是网络传播中传受关系的特殊性也容易影响到网络媒体的声誉。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是那些受过专门训练的职业新闻工作者,他们掌握新闻传播的理念、规则和要求,对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的把握比较规范。而在网络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作为受者的公众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以传者的身份出现,成为新闻信息和评论意见的发布者与传播者。这些人大多以分散的个体形式出现,他们不属于哪个组织,也不受任何人的限制,可以作为一个完全的“自由人”在网上任意传播他们想要传播的任何信息,这就导致网络媒体传播的内容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而公众对某一网络媒体的评价必然要涉及对其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的评价,这样,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其网民的传播行为的影响。
3、公信力是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媒体的公信力与舆论导向作用是紧密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信力决定着媒体舆论引导作用能否发挥及发挥的程度。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只有不断提高公信力,才能充分发挥这种作用。

浅析自媒体的媒体公信力和品牌营销力资料

浅析自媒体的媒体公信力和品牌营销力资料

摘要“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这句话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但自媒体发展还未成熟,目前自媒体平台信息推送存在的问题是信息同质化严重,用户反馈缺乏专业性的数据分析,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自媒体的公信力缺失和品牌营销力的下滑。

媒体公信力和品牌营销力对自媒体运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媒体公信力决定了自媒体的用户数量,品牌营销力决定了自媒体运营者能从其中获取多少收益。

本文首先对当前的社会媒体环境和自媒体平台发展状况进行描述,阐述研究选题的意义和目的,随后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综述,运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阐述,探讨自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字:媒体公信力;品牌营销力;可持续发展Analysis the Credibility and Brand marketing strength ofWe MediaAbstract"In the We Media age, everyone can become a journalist", this sentence has become a recognized fact,but since the We Media development has not yet mature.At present,information from the We Media platform to push the problems are serious homogeneity of information, lack of professional data analysis, as a result, the We Media credibility and brand management is declined. Media credibility and brand marketing strength oper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the Media credibility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users from the We Media, the brand marketing strength determines the media operators can get how much revenue from one. This article use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and to elaborate.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e We Media platform, the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opic selection, then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f related theory,and discuss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We Media.Keywords:Media credibility;Brand marketing streng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录绪论 (4)1自媒体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5)1.1自媒体定义 (5)1.2自媒体的表现形式 (5)2自媒体公信力现状及其对策 (6)2.1把关人缺失造成的公信力问题 (6)2.2 如何加强自媒体公信力 (7)2.2.1自媒体运营者提升业务能力 (7)2.2.2政府加强监管,制定相应政策 (7)2.2.3培养公众媒介素养 (8)3 自媒体如何提升品牌营销力 (9)3.1 以原创内容为主进行分享 (9)3.2 品牌拓展、互动交流、明确定位 (9)3.3 信息交流个性化和信息提供的精准化 (10)4 媒体公信力和品牌营销力对自媒体发展的意义 (11)4.1 公信力对自媒体发展的意义 (11)4.2 品牌营销力对自媒体的发展的意义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论媒体公信力

试论媒体公信力

试论媒体公信力【摘要】:在1982年北京受众调查之后,尤其是随着假新闻、有偿新闻问题的凸现,新闻价值、新闻法制监管、新闻伦理等问题的出现,大众媒介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长足进步,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及对媒介的认知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我国大众传媒公信力这一兼具现实与理论的话题,开始被各界所关注。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新闻1. 媒介公信力研究概况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媒介公信力是指媒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在受众和社会中积淀、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公信力集中体现了媒介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公信力已成为传播市场最主要的竞争力,是树立媒介品牌的关键”,是衡量媒介“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新闻媒介公信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塑造媒介品质的过程。

喻国明教授还认为,媒介的公信力评价,是受众通过其自身的社会体验所形成的、对于媒介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只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认同基础上的评价,而媒介公信力则是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和能力。

媒介公信力的外延包括这么几个部分:媒介总体公信力、媒介渠道公信力、消息来源公信力、媒介组织机构公信力、新闻从业人员公信力。

在传播学术界,学者们基本上是沿着媒介和消息来源两个外延来进行公信力的判断维度探讨的。

2. 媒体公信力流失的原因2.1 过分强调经营,弱化了新闻媒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当前,在一些新闻媒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围着创收办节日,节目要给创收让步。

尤其是全员搞创收,采编经营不分家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日常节目稿件的质量,导致宣传水平的下降。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报纸、期刊随意扩大版面,软硬广告一起上,降低了新闻标准的选扦门槛,捡到篮里便是菜。

电视、广播一味加大广告时间,拉大广告长度、随意插播广告,严重破坏了节目、栏目的整体性,人为割裂开节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受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公信力 PPT课件

公信力 PPT课件

2020/3/31
8
郭美美事件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洗心革面的 浴火重生还是其失去公信力走向崩溃 的拐 点?我们现在还无从作最后的 判断。然而,郭美美事件至少告诉了 我们这样几个问题。
2020/3/31
9

公 募 基 金
业 化 面 孔
2









10
公募基金
• 在法律形式上,中国红十字会面对社会募 捐是以公募基金的面孔出现的。中国法律 规定,民间个人、公司或社团要从事公募 性公益慈善事业,必须挂靠在红十字会下 面作为二级专项基金,且没有独立账户和 法人资格,资金使用要受到红会的严格控 制。红会垄断了公益慈善的牌照,手中又 掌握着大量的政府资源,给权力寻租创造 了可能。一些商人打着公益慈善的幌子与 红会合作,将本应用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公 募资格进行商业变现。
微博中声称,“出于无知在新浪微博上自称‘中
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对此愚昧行为给中国
红十字会造成的名誉损害和公众误解深表歉意!
本人从未在中国红十字会工作,身份完全本人杜
撰。”“决定用更多时间来自我反省和自我教
育”。红十字会也作出相应申明:红十字会中没
有红十字商会的机构,也没有商业总经理的职位,
更没有郭美美其人。
2020/3/31
6
2020/3/31
负面影响
• “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红十字会 置于无比尴尬的境地,公众和媒 体为什么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声 明较劲?这是因为作为承载着中 国慈善事业名誉的社会公益机构, 从万元帐篷到虚假发票再到天价 公务餐事件,中国红十字会遭遇 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微博上,红 十字会“非典型”的一面正在被 网民“暴晒”。一位电视台记者 透露,两年前他到某级红十字会 采访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项 目,红十字会某领导很不客气地 跟在场的十几家媒体说,“我们 不是让先心病儿童到我们这里报 名的啊,我们让你们报道是为了 要社会捐款!!”中国红十字会 的形象正在滑坡,谁都想一窥其 黑洞。这一次,无论基于何种目 的,“犯傻”的郭美美最初利用 “红十字会”的标签正好炫出了7

公信力 PPT课件

公信力 PPT课件

2020/3/31
15
重建公信力
这些问题都使得红十字会的公信力越来越低, 群众对红十字会的质疑声越来越大,爱心 人士虽多却不知道捐出去的款项会流向何 方也渐渐不敢捐款,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 会影响。对公益形象也有极大损害,原本 是积极的正能量的标榜,如今变成人人议 论的负能量。因此如何重建红十字会等公 益组织的公信力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2020/3/31
12
商业化面孔
• 王鼎、中红博爱、心动中基等依附于红十 字会的公司浮出水面,勾勒出红十字会的 商业化面孔,他们的运营手法是利用红十 字会公益慈善的招牌,获取最大的商业利 益。比如注册资金仅10万元的王鼎公司, 却试图做一个投资上千万的项目。2008年6 月,王鼎公司组建了中红博爱资产管理公 司,招聘信息显示将在2015年之前分期分 批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社区0亿人民 币,管理团队将超过10万人。
2020/3/31
14
无法仔细查账
• 红十字会的账是查不清的,搞清每一笔小额捐款的去向, 在现实操作中也很难做到的。比如说,你我各捐了十块钱 给红十字会,这些钱进去以后就好比进了一个大池子,如 果红会告诉你,你的钱是用在一个学校项目上的,我的钱 是用在一个医院项目上的,这些都是它可以随口说的,事 实上是分不清楚的。即便是一个项目重复报N次,你也是 不可能搞清楚的。账面上说不清楚的,还可以用财政拨款 许可做挡箭牌(比如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的“万元餐”, 仅仅是招待费的超标准而已,没什么大问题的。吃的是公 款,不是老百姓的捐款)。没有透明,没有诚信,没有信 仰,没有道德底线,不可能有普世意义上的不求回报或不 求感恩的公益慈善。
2020/3/31
4
郭美美事件
郭美玲,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湖南人。

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构建

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构建

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构建第一章:前言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政府的信息公开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文本报告逐渐转向数字化平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政府的信息传递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然而,在新媒体的这个时代,如何保持政府的公信力,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政府的公信力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息息相关,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构建。

第二章:新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传统的媒体平台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控制和管理。

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政府信息在公开透明、互动反馈、快捷便利、多元化表达等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以微博为例,公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获取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政策信息,以及反映问题和建议。

这种开放透明的态度使得政府的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促进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

然而,新媒体也存在着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的泛滥,这给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些人利用新媒体散布不实信息和谣言,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甚至出现了政府消息被伪造的情况。

因此,政府需要在新媒体中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实信息和谣言,以保持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第三章:政府公信力的建设1.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政府需要主动将政策、预算、公报、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同时,政府在公开信息时,需要体现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以免造成误解和矛盾。

2.制定科学详实的政策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政府需要制定科学详实的政策,通过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验证政策、检验政策。

政策的制定应该体现特定社会现实和特定问题,符合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和公平正义,避免特定群体的利益受到侵害。

3.提高政府效率政府的效率是衡量其公信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需要提高效率,加强协调机制,加大对重大事件的回应和处理,确保并维护公共利益。

在新媒体时代,政府需要更加主动与公众沟通,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

专题:媒介公信力

专题:媒介公信力

专题:媒体伦理专题一:媒体公信力1、媒介公信力概念:●(以受众的媒介期待为出发点)公众对大众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之间的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

●本质:受众对媒介的评价。

受众接触某一媒体长期、大量的资讯,是以“格式塔”形式储存在记忆里,然后以整体思维或总体印象方式来评判这一媒体的信誉度,媒介公信力实际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美誉度的延续、叠加和累计,最后表现在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上。

2、公信力: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观察相比较,我国的大众媒体在当下具有普遍较高的公信力水平,导致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之一是我国媒体的体制传统。

在这一体制下,公众对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的信任往往与政治权威的信任纠结在一起,是对媒体政治身份的信任(喻国明、张洪忠,2007)。

3、社会功能:●媒体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媒体与其他社会建制之间的认知,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媒体与政治权威之间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媒体被定义为公权力的”看门狗“,因此与政府之间保持着一种表演性的对抗关系,以体现其监督政治运行的功能。

●我国媒体功能定位呈现主线清晰、稳中有变的特点。

其中清晰的主线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媒体担任的政府代言人的角色始终不动摇(喻国明,2005)喻国明等指出,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公众的媒介公信力的考评存在着权力和专业取向两者并存的状况。

●未能履职的后果:对媒体认同的流失直接影响人们对其可信度的评价。

4、公众对媒体评价的方式:通常源于自身的生活体验。

就构成认知而言,这种体验包括两方面,1.社会生活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规范性语言表达;2.在多元分层社会,各群体都期望在公共和政策话语建构的过程中,媒体能代表他们所属的阶层发声并维护其利益,成为判断媒体是否反映不同阶层利益的参考(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关涉它们如何呈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总体媒体没有很好地代表弱势群体,相反,媒体对优势群体过分呈现)媒介公信力与他是否呈现社会各阶层利益有关。

媒体公信力之“源”

媒体公信力之“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7月/1日/第002版综合新闻客观真实准备公正全面反映事实真相媒体公信力之“源”伊人媒体公信力,即媒体使社会公众对自己信任的能力,是社会公众对媒体报道真实性、公正性的信任程度,对媒体记者编辑责任感、正义感、是非观的认可程度。

媒体用自己独有的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向思想、意识形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宣战,为人民伸张正义、匡正道义。

媒体为社会提供精神食粮,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是仅仅符合某个团体或个体利益的需要;必须满足社会受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而不是迁就消极、落后、低级趣味的需求。

在满足受众高尚需求的过程中,打造自己的竞争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优良的公共产品。

随着社会转型期问题越来越复杂、媒体的商业化运作程度越来越深入,加上媒体数量和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一时间,很难避免的鱼龙混杂的局面出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的真实度、公正性客观上在广大受众的心目中打了折扣,可以说,媒体的公信力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肩负着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的媒体,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公正、全面反映事实真相的基本原则,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真实性媒体的生命媒体的生命是什么?那就是真实性。

对于媒体而言,真实性就像空气对于人那么重要。

换句话说,引起媒体信任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虚假新闻。

真实性,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但是近年来,新闻真实性不断受到冲击。

一些媒体在不择手段的“竞争”中,放松甚至淡忘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使得媒体应有的公信力遭受损失。

真实性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应当包含这样几层意思: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须真实可靠;新闻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言语和动作、原因和结果必须准确;新闻引用的资料,如背景材料,引用的数字、史实、语录必须确切;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也必须真实。

进一步说,新闻的思想、观点、认识以及事物发展的程度,都要实际,要有分寸,要杜绝绝对化。

浅谈媒体的公信力

浅谈媒体的公信力
保 信 用 的 对策
体想树立起 一定 的威 信 , 并不是一 日的言
行就够 的 , 常常要经过受众漫长 的观察和
要保证新闻的可信度 , 首先要保 证消
2 年 o 21 o 第l期 n 3
从场域视角解读 《 非诚 勿扰 》
■晏 国俊
【 要 】 非诚 勿扰 是 江 苏卫 视 2 1 摘 O 1月全 新 推 出的 一档 婚 恋 交 0年
点, 也就是新 闻。 我们知道 , 由于现代人 的
如 此看来 ,大众 比起政 府和媒 体来 说, 既无 前者 的政 策制定 能力 , 也无后 者
生活压力增大 , 多媒体越来越倾 向于娱 许 乐化 , 但娱乐并不 能带 给媒体公信力 的提
升 , 因就在于它并非 是人们作 为公 民生 原
直 至群众抗议 呼声强烈 , 国会专 门为其成
政府不 同程 度的控制 之下 , 不可能凌驾于 政府之 上 , 政府因具有 以国家为支撑 的行 政权力 , 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对媒体进
这就是媒 体公信力 的危机所在 , 也是为何
连默 多克本人都未 意识到窃 听事件后 果
行干预。 政府利用媒体 的传播属性寻求群 众最大化的支持 , 利用媒体 的社会属性保
证 国家信息 畅通 。 而媒体则生存于政府之 下实现 自身 的事业理念 、 通过 向大众传播 各种讯 息来 寻求 自身 的经 济利 益。 而大众 与其它两个 主体 间的关系是 : 大众利用媒
严重程度 , 以致几乎波及整个英 国传播业
的原 因 。
因此 , 作为媒体 , 时刻坚守 住 自身 的 媒体公信力 , 才能保证 自政府 、 媒体 及大众。 首先政府与
消化 才能逐渐形成 。 反之 , 一旦媒体 在不 经意 问出现损 害其 公信力 的行 为 ,一 开

公信力

公信力

公信者,公众信赖之谓也。

媒体的公信力,就是指新闻媒体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能力。

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

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作为 社会公器 ,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它们各自在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社会公众对自身的评价:例如导向是否正确,新闻是否有偿,信息是否可信,格调是否高尚,广告是否可靠,记者是否诚信等等。

年长日久,积以时日。

诸多问题答案的融合,就会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对某一媒体的总体印象和对它的信赖程度,进而对它的宣传采取完全信任、大部分信任、小部分信任、不太信任,还是不信任的态度。

这就是公信力在起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广告客户决不会向自己不信任的媒体投放广告,读者不会去订阅那些公信力低的报刊,而普通网民也决不会去点击那些缺乏诚信、充斥垃圾信息的网站。

这就是说,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高低,事实上就是媒体自身贯彻执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状况的一种综合反映,它会直接影响到媒体自身的宣传效果,影响到它的辐射力、号召力和感染力,影响到它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所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真正形成一种既权威又亲和的良好形象,就应当成为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长时期不懈追求的目标。

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呢?笔者以为,当前在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应当将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当作新闻界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入进行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它至少得从如下几个方面同时入手:导向要正确,不能偏离在对受众心理调查时,我们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虽然部分受众对某些俚俗的新闻有所偏爱,但是他们对刊播这类新闻的媒体并不那么信任。

在最初的好奇、消遣或者说鄙俗心理被满足以后,那部分受众还是倾向于接受那些导向正确的媒体的宣传。

媒介公信力 2014.2.27

媒介公信力 2014.2.27
理念、媒介信用论、媒
介诚信论
• 4,本教材引用了8个学者的定义,有喻
国明郑保卫等,
•喻国明:“指媒介所具
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 业品质与能力。”
• (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
• 人民出版社,2006)
•5,台湾学者陈嘉爵:认
为是一个多维度判断,
包括公平、偏见、完整、
正确、值得信任。
•本人的观点:
• 基本共识(即公信力构成的多维多向,5
个转变)
•从强调媒介到重视
受众
•从简单假设到细
分概念
•从单一维度转为多
维度和宽口径
•从聚焦于个体传播者
到考察机构及体制的
品质
第三节 我国研究者对媒介公 信力的基本解读
•1,由民间研究到官方的
认同与倡导 (胡锦涛)
•2,注重媒介与外部互
动及利益关系的考察
1417760988 江老师的课来自•本课程采取3T学习方法:
•Think on paper——强调用纸笔
思考;
•Team work——团队协作,在
课堂上划分学习小组;
•Talk show——请同学多上讲台
做自我见解的主题陈述。
•本课互动环节
•本课成绩考查
到课率 小组 和参 讨论
与课程 及课 积极 堂秀
允许的错误。换句话说,中国人所相信的 人就只是他们自己的家庭成员,对外人则 是极度不信任。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 缺乏普遍信任的机制。在此基础上,福山 指出,中国传统的低信任文化阻碍了中国 现代商业的发展,进而他对未来中国社会 经济的繁荣提出了质疑。
•3,渐进。80年代的“新
闻真实性”讨论、媒介
概念替代喉舌论、工具
小论文 写作

社会公益活动与媒体公信力探讨

社会公益活动与媒体公信力探讨

社会公益活动与媒体公信力探讨社会公益活动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社会的福祉而自愿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

而媒体公信力指的是媒体在报道和传播信息时所具备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社会公益活动和媒体公信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互动。

社会公益活动需要媒体的宣传和报道来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通过报道社会公益活动的实际落地、成果和影响,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关心。

媒体的报道能提高公众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知晓度,促使更多人参与其中或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增强社会公益活动的力量和效果。

媒体的公信力和准确性对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推广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公益活动在传播过程中必须依赖媒体的报道来传递信息,如果媒体没有足够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会导致信息失真、信息泛滥或信息不被信任,最终可能会使社会公益活动的影响力有限。

媒体在报道社会公益活动时应当坚守新闻伦理,客观准确地报道事实,避免虚假宣传和夸大事实,提高报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媒体的监督和报道能够推动社会公益活动的规范和发展。

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可能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或滥用公益之名谋取私利的情况,这些问题需要借助媒体的曝光和舆论监督来揭露和解决。

媒体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监督报道可以提醒公众关注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且促使公益组织和志愿者规范行为,有效提高社会公益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媒体的宣传和报道也可能对社会公益活动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媒体常常倾向于报道和宣传一些较为轰动和具有争议性的社会公益活动,而忽略了一些默默无闻但实际效果卓越的公益行动。

这种选择性报道可能会导致公众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认识产生偏差,以及对公益组织和行动的关注不均衡。

媒体在报道社会公益活动时,应当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类公益活动的真实情况,以提高公众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全面了解。

如何建设公众信任的传媒socialmediatheim

如何建设公众信任的传媒socialmediatheim

Great, so long as you don’t mind quite how they phrase it.
/supportforums/
It turns out, the kids are crazy for Linux. (but consider, how representative is the audience?)
New Gatekeepers emerging: iTunes, google etc.
Network effects matter (more than ever) … how strong is your community?
If, right now, all of your customers could be having a great big conversation with each other…
Social media and the new conversations of e-commerce
3rd Annual Visa E-Commerce Summit Toronto, On
Thomas Purves, April 22, 2007
Customers are getting smarter
Photo by denkrahm /photos/station_nord/10340948/
What might they say?
Photo by presta /photos/presta/101334755/
NewMindSpace Pillow fight Flash Mob NYC
Ipod in a blender: 3.3 Million views
I really want this blend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对媒体的各种排行的可信度低
2.外国媒体公信力 外国媒体公信力
中国人对西方媒体的公信力评价相差很大。那些对中 国媒体强烈不满以及对西方媒体报道缺乏直接感受的中国人, 对西方媒体的评价更为乐观,而那些在西方社会学习、工作 过的中国人对西方媒体的总体评价却低得多。 美英等国, 政治立场是影响公众评价的重要因素 在电视媒体中,CNN可信度最高,BBC可信度最低。 在映刷媒体中,《华尔街日报》可信度名列第一。 在新闻网站中,美国人最信任Google和Yahoo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 逐渐恶化的福岛核电站危机吸引了更 多人的关注。无疑,比起地震、海啸, 与核事故紧密相联的“生化危机”更 令人恐惧。 “核泄漏”说法的甚嚣尘上大约 从3月15日开始。当天,福岛核电站 1、2、3号机组均已丧失冷却功能。 据广州媒体报道,这时,很多广州市 民纷纷接收到了一则据称是来自 “BBC新闻”的短信。短信内容告诫 人们:日本已经证实核泄漏,所有亚 洲国家应该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首 批污染物质下午4点就会到达菲律宾。 此后,北京、西安等地居民也陆续在 当天和第二天接收到类似短信。
伊拉克战争时期的美伊
四.媒体公信力提升对策
1.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 公开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 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 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其所控制的信 息。政府的信息公开,会直接有助于媒体提 供真实、全面的新闻信息,提升媒体的公信 力。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对媒体的新闻报道 都在实行有效的管理,在诸多报道领域都有 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在2003年中国非典疫情 爆发的前期,媒体支支吾吾,集体失语,就 与政府因素直接有关。其后果就是公众对媒 体的信任度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了公众 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温家宝 对政府的信任度。因此,在我国媒体要提供 真实、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政府增加透 明度势在必行。
2.媒体担负起责任 媒体担负起责任
一个主流传媒负有正确传播社会价值观的责 任。这种对于新闻原则的执着态度就是它的公 信力的来源。 一个社会的主流媒体并不只是以 吸引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 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 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而更 应该是面对最广大受众的媒体。中国媒体正在 一步步尝试着能够真正为公众说话。 媒体要负 起社会责任,离不开其从业人员的努力。公众 对新闻从业者即记者和编辑的起码要求是提供 真实客观的新闻。人们对新闻的要求除了快速、 客观、真实之外,还越来越要求深度。20世纪 内,西方新闻界相继兴起了不同潮流的“深度 报道”运动,这中间包括调查性报道、解释性 报道、评估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等多种形式。 这些不同类型的深度报道使新闻记者成为社会 中的一种力量,一种正义和勇敢的标志。
4.健全自律和他律机制 健全自律和他律机制
在媒体与社会共生的前提下考察中国媒体公信力的提升,有一 个媒体自律和他律的问题。无论是公众、政府官员或是业内学者, 都对作为舆论监督者的媒体自身的被监督问题思考起来。没有被监 督的媒体,其权利被滥用的机率极大,无法保证公信地位。 在走向法治社会的中国,人们日益认同应以法律作为共同的行 为规范,但常常忽视道德规范的意义。其实,法律只是行为规范中 的一种。学界数一直在讨论有关新闻法治的问题。法律是权利的保 障,但对新闻记者乃至整个新闻界而言,首先考虑的应是自律机制。 这可能是比包括法律、政策、纪律在内的他律机制都更具价值的选 择。特别是在中国新闻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强调行业自 律,提倡自我约束,反对不择手段、包打天下、低级趣味、搞有偿 新闻等不良道德因素的影响,这将有利于整个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提升新闻事业的社会公信力 。
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Accountability,意
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 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 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 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为何关注媒体公信力? 为何关注媒体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 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 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 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 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媒体公信 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 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 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 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提高新闻媒体 的公信力,使舆论引导更加可信、可亲、有力,这是新闻 舆论传播工作的基本原则。
9.职业道德要素 职业道德要素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 范和行为准则,其基本内容是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 团结协作、严守法纪。抓好新闻业务建设,解决好业务水平低下 的问题。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塑 造队伍的良好形象,塑造媒体的良好形象,使一度受损的媒体公 信力得以恢复和增强。
• 时事亮亮点20110110-媒体公信力下降 原 因何在.flv
三.媒体公信力国内国际情况
1.中国媒体公信力 中国媒体公信力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力远远低于其国内公 信力。在2008年3.14拉萨骚乱事件和北京奥运会议题题上, 西方媒体的立场暴露无遗。当时《德国之声》一位读者说, 现在无论中国说什么,这里没有一个人会相信。 在国内,中国媒体的公信力也不容乐观。 从事新闻、传播研究与实践的人士对中国媒体的评价低 于平均水平。换言之,“业内人士”对中国媒体的表现更不 满意。近期网络上对中国官方媒体的批判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大众传媒、亲身经历和社会交往是人们认识环境的主要信息 来源。当从媒体获取的信息与自己的亲身感受或其他可信赖 的信息相违背时,受众便可能转向其他信源。当对同质信源 普遍感到失望时,受众便会转向异质信源,譬如境外媒体、 小道消息等。
2011年3月中旬,中国人蜂拥买盐成为一大景观
事态的发展开始走向荒诞: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盐没了。 3月17日下午,家住北京南三环的李女士出门买盐却遭遇 尴尬。最后,她终于成功从淘宝网抢购到了最后两袋“台湾 统一生机海盐”。“真是贵啊!平时都是30多元一袋,我都 舍不得买。”李女士对《国际先驱导报》抱怨说,“我只想 做饭吃,哪知无盐可买。”
6. 情感亲和要素
7.品牌特色要素 品牌特色要素
各个媒体都很注意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和 特色,多姿多彩,五光十色。
8.新闻精品要素 新闻精品要素
一个媒体的形象好,公信力强,与多出精品有很大关系。精 神产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思想观念、社会意识和审 美情趣的直接载体和物化形态。新闻精品是一个媒体、一个地方、 乃至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从非典到日本地震,十年来,我们因何而慌: 从非典到日本地震,十年来,我们因何而慌: 公共安全和未知世界 食品安全和商人良知 权威失信和多元传播
媒体公信力
一.媒体公信力概念理解 二.媒体公信力构成要素 三.媒体公信力国内国际情况 四.媒体公信力提升对策 五.媒体公信力调查 六.有关媒体公信力的书籍
一.媒体公信力概念理解
二.媒体公信力构成要素
1.思想高度要素 2.舆论主调要素 3.新闻真实要素 4.高雅格调要素 5.舆论监督要素 6.情感亲和要素 7.品牌特色要素 8.新闻精品要素 9.职业道德要素
1.思想高度要素 思想高度要素
导向正确是前提、是根本,思想高度是水平。高度产 生影响力,高度决定公信力。思想高度来源于理论高度, 没有理论上的高度,就不可能有思想上的高度。
4. 格调高雅要素
作人讲人品,办报讲报格。作为媒体,人们把它当作 “良师益友”;作为新闻工作者,人们称他为“人类灵魂的 工程 师”,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降低 品位,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以此来换取购买率、收视 率。我们需要正确的导向指引整个社会。失实不可信,低俗 也不可信。
5. 舆论监督要素
按心理学上的解释,“恐慌心理下出现的从众行为,主要是 看见别人买什么就买什么,没有太多理性判断,即使冷静判断后 也会跟随大众选择,觉得更保险。”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钱铭怡 分析说。 朱磊认为,除了“从众行为”,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谣 言造势的可能。 据媒体报道,未经证实的消息是,浙江部分游资起初“在股 市大量买入云南盐化等股票。继而到杭州当地超市抢盐,然后通 过网络散布消息。 事实上,正是在解读日本核危机带来的可能后果时,有专家和 媒体的误导乃至语焉不详加重了民众的不信任感。比如,有学者称 “喝碘酒可以预防辐射”;还有专家称“戴上围巾就可以防核辐 射、最坏的结果是核爆炸”…… 然而就在“抢盐”风波到来之初, 来自浙 江的某学院的教授还公开引导大家“碘对辐射有防御作 用。 此外,“恐慌心理”下,与政府和传统媒体说了什么相比,人 们更容易相信来自手机短信上的、经由自己信任的亲友的说法。
2.舆论主调要素 舆论主调要素
主调也指主旋律。一个媒体的主旋律突出,它在读者 心目中的地位就高,公信力就强。一个媒体能否唱响主旋 律,关键看媒体的决策层是否胸中有大局。
3.新闻真实要素 新闻真实要素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不仅使媒体失去了信誉, 而且给社会舆论造成了混乱,甚至在政治上、经济上、思 想上、精神上造成严重的后果 。
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 作、维护稳定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忙作用,同时也可大大提 升媒体的公信力。
情感亲和,实际上讲的是“三贴近”。“三贴近”的功 夫在于“贴”,就是要深刻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的道理,正确反映群众意愿,用真情为受众服务, 并善于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读者喜闻乐见对受众的研究
受众是媒体公信力的评价主体,他们的特点和需求直接制约媒体的 公信水平。加强对受众的研究,是目前中国媒体公信力提升的现实路径 之一。西方传播学十分重视对受众的研究。在所有传播学家的经典传播 模式中,信息的接受者都是一个必须被考虑的因素。 中国新闻理论领域,众多学者对受众问题都做了本国式的精彩思 考。新闻学者陈崇山研究员在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上,论 证了受众在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受众本位”所体现出的以人 为本的思想,重申满足受众需要是新闻媒介的天职 媒体和受众密不可分。受众研究和针对受众 的各种措施已经被纳入了整个新闻事业的轨道之 中,成为新闻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 环。在中国,除了学界对受众进行理论上的探究 之外,大众媒体越来越重视对受众市场的研究, 并根据受众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传播内容和经营 政策。有不少媒体已经学会运用市场营销的规则, 细化受众市场,准确市场定位,从而追求有限条 件下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