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 人 毛 泽 东
写作背景
《沁园春· 雪》写于是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 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 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 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 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 呵成写下了这首名词。
“俱往矣”包含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风流人物指的是哪些人物?
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 人民大众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 立业的英雄人物。当时毛泽东确立 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 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 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 的英雄豪情。
来自百度文库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折腰〕 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文采〕 和下文的“风骚”,指的都是文学才华。这
里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 化在内。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 里的《离骚》。 〔俱往矣〕 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这几句写的是否是眼前所见实景?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原指妇女的艳装,这 里指红日照耀大地。
这几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象,是虚写. 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用拟 人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 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写出了英雄之间 激烈的争斗
“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 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 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3、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了波 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 水结冰之快。
4、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含蓄地表达出对历史人物肯定中寓 有批判的情感。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 x 到“分外妖娆”( ) 2、 “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 ( √ ) 3、本词上阕在表达方式上是描写与议论 相结合( x ) 4、“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 x “风流人物”( )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 沁园春是 词牌名 。 雪是 题目 。
(1893-1976) 他不但是伟大的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缔造者和领导人,而 者,无产阶级革命 且在文学上有很深的 家、战略家和理论 造诣,他的诗词有一 家,中国共产党、 种宏伟壮阔的气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情和民族自豪感,鼓 和领导人。 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冰:封---(静) 雪:飘---(动)
北 国 风 光
壮 静景 阔 江 黄河:顿失滔滔 山 雄 望 奇 多 群山:银蛇舞 娇 动景
高原:蜡象驰
长城:惟余莽莽
想象 红装素裹 ---艳丽动人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惜
秦皇 略输文采 汉武 短于 唐宗 稍逊风骚 “文治” 宋祖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1、赏析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 雪覆盖的群山宛延曲折,伸向向远方, 仿佛一条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 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
2、“文采”、“风骚”、“弯弓射 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 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 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 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 雪》。当即, 《新民晚报》登载了此词,重庆整个 山城都轰动了。 蒋介石气急败坏,要求他的御用 文人日夜埋头写作以写出一首在气势 上、意境上胜过这首的词。然而,那 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没 有写出来。于是这首词就更加响彻祖 国的大江南北。
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 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 用“折腰”?
鞠躬 倾倒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 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 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起过渡作用。 “折腰”一词很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为之倾 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差、失 唐宗/宋祖, 原指《诗经》中的 稍逊/风骚。 《国风》和《楚辞》
(二)下列句的朗读节奏判断正确的 一项( C )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判断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 •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夸张、 E借代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D)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ABC ) 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 BE
指导: 北国„„望„„须„„ 江山„„惜„„数„„
看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 武略
上阕 描写北国风光 融情入景, 沁 热爱祖国山河 情景交融 园 春 写景、抒情、议论 。 雪 紧密地集合 下阕 评论历史人物 谈古论今 抒发革命豪情 议论抒情
小结: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 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 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 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 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 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 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 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里的《离骚》,这里 指文学才华。
•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 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褒有贬,肯定了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 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 足的弱点。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都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懂得 往矣, 拉弓 指能建功立业的 数/风流人物, 英雄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迄今为止,已公开 发表了68首。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 个世纪的革命岁月,蕴含着深刻的思 想内容。他的诗词于雄浑豪放之间, 自有一股扭转乾坤之势。他以这一鲜 明的艺术个性,领一代革命诗词之风 骚。毛泽东诗词将历史、现实、理想 的内容超时空地融汇在一起,组合成 一个完整的新境界。
1949年月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 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长城内外, 么怎 舞 望 像会 银 ” 惟余/莽莽; 白像 蛇 字
•“
“望” 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是对山河雄伟景观的描绘。 “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 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欲与天公试比高”,生动写出了 它们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须/晴日, 看等到 /红妆素裹, 原指妇女的淡妆,这 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分外/妖娆。
• 分(fèn)外妖娆(ráo)
• 稍逊(xùn)风骚(sāo ) • 数(shǔ)风流人物
〔北国〕 指我国的北方。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 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
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 跑。蜡象,白色的象。 〔须〕 等到。 〔红装素裹〕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 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 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拽白雪覆盖着 大地。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 写天空 千里/冰封, (动态) 万里/雪飘。 写出祖国幅员广大,
后两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 景物有何特点?
写地面 (静态)
反映诗人视野辽阔。
象银 , 统 无边无际 只剩 在蛇 原 大河/上下, 领 奔在 驰 到 跑舞 蜡 顿失/滔滔。 哪 ?动 象 一 山舞/银蛇, ,” 句 高, ? 原驰/蜡象, 原山 “ 怎脉 山 欲与/天公/试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