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课件-腹部CT诊断(很经典)

合集下载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目录
•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腹部脏器的CT影像 • 常见腹部疾病的CT影像表现 • 腹部CT影像的解读与诊断 •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01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腹部CT影像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腹部CT影像是指通过CT(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扫描, 获取的图像信息。
胰腺常见病变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会呈现相应的密度和形 态变化。
胰腺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胰腺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 的性质。
肠道的CT影像
肠道CT影像特点
肠道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弯曲、管腔较大的器官,其内容物对密 度有一定影响。正常肠道的轮廓清晰,管壁光滑。
肠道常见病变
类似病变的鉴别
一些病变在影像上可能表现相似,如胰腺癌与胰腺炎,需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设备与参数的影响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对影像 解读产生影响。因此,在解读影像时需要注意设备与参数 的差异。
05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 值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要性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 要价值,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脏 器的形态、位置及病变情况,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影像的扫描范围
01
02
03
上腹部
包括肝脏、胆囊、胰腺、 脾脏等器官。
下腹部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 等器官。
全腹部
包括整个腹部的所有器官。
腹部CT影像的成像原理
X射线
CT设备利用X射线对腹部进行多 层扫描,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腹部CT影像诊断》PPT课件

《腹部CT影像诊断》PPT课件

2021/3/26
3
2、增强扫描
①、增加正常肝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质。
③、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④、了解病灶形态:园形或卵园形,恶性 边缘不清,良性边缘光滑。
⑤、病灶大小、数目:单发肝肿瘤、多发 肝转移瘤。
2021/3/26
4
螺旋CT三期扫描
使用螺旋CT分别在肝动脉期(通常为 20-25秒)、门脉期(60秒)进行全肝扫 描,称为肝脏的双期扫描。然后再加作延 迟(肝实质期)扫描,则称为三期扫描。
2021/3/26
39
2021/3/26
40
2021/3/26
41
肝硬化
• 肝硬化早期,肝体积多增大,质地稍硬;
晚期肝脏体积缩小,质地硬,表面光滑呈 结节状,可伴有门静脉高压。
2021/3/26
42
CT表现
• 早期:患者CT可为正常。 • 中晚期:肝脏缩小,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
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门及肝裂增宽, 脾脏增大,可伴有腹水。
肝脓肿:(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肝脓肿 )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肝肿大、肝区 疼痛。
2021/3/26
20
CT表现:
1、平扫为园形低密度区,脓腔密度稍高于 水,脓肿壁轮廓光滑,厚度均匀。
2、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动脉期脓肿周围 正常肝实质由于反应性充血呈轻度一过性 强化;早期—病变区楔形或斑片状强化; 形成期和成熟期,脓肿壁强化,
2021/3/26
9
正常增强
• 肝动脉期
2021/3/26
10
2021/3/26
11
2021/3/26
12
2021/3/26
13
门静脉期
2021/3/26

腹部CT诊断 ppt课件

腹部CT诊断  ppt课件

腹主 动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ppt课件
19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ppt课件
20
肝血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ppt课件
45
肝右 叶
肝左 叶 胰腺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胰腺体 积缩小
左肾
ppt课件

46
ppt课件
47
脾外伤 腹部钝伤最常累及脾,导致脾的血肿或撕裂。 脾损伤有三种: 1、完全性破裂:脾实质和包膜均撕裂,较多血液进入腹腔。 2、中心破裂:实质内破裂,形成脾髓内血肿,脾短期内增大。 3、包膜下破裂:包膜下脾实质破裂而包膜完整,形成包膜下血肿。
ppt课件

42

胆囊
胃 胰腺

下腔
右肾
静脉
腹主 动脉
急性渗出性胰腺炎 CT平扫

肾前筋 膜增厚
ppt课件
43
胆囊
胃 胰腺

下腔 右肾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渗出性胰腺炎 CT平扫

肾前筋 膜增厚
ppt课件
44
胆囊 增大
胰腺 扩张 胃 胰管

左肾 静脉

右肾
右肾 腹主 静脉 动脉
左肾
慢性胰腺炎CT增强 扫描示:胰管扩张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横膈
肝右 叶
肋骨

腹部CT解读PPT课件

腹部CT解读PPT课件
观察病变特征
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和边缘等信息,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结合临床资料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CT图像,得出诊断结论。
常见腹部CT图像的解读要点
肝脏病变
观察肝脏大小、形态、边缘和密 度变化,注意鉴别肝囊肿、肝血
管瘤、肝癌等不同病变。
胰腺病变
观察胰腺形态、边缘和密度变化 ,注意鉴别胰腺炎、胰腺癌等不
肾脏的CT解读
肾脏的CT平扫
正常肾脏形态规则,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盏清晰可见。异常时, 可出现肾脏增大、缩小、形态不规则或肾实质密度不均。
肾脏的增强扫描
正常肾脏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皮质和髓质强化程度相近。 异常时,可出现不均匀强化或延迟强化。
肾脏的常见病变
肾结石、肾囊肿、肾癌等。
脾脏的CT解读
定期培训
医生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对腹部CT图像的 解读能力。
集体讨论
对于难以判断的病例,可以组织集体讨论,集思 广益,提高诊断准确性。
借助影像学软件
利用先进的影像学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有 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THANKS
图像质量
腹部CT图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扫描参数、设备性能等, 影响图像质量,给解读带来困难。
病变复杂性
腹部脏器众多,病变复杂多样,需 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才能准确判断。
辐射剂量
腹部CT扫描涉及多个层面和角度, 辐射剂量相对较大,需要注意控制 辐射剂量。
如何提高腹部CT解读的准确性
05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挑 战
腹部CT解读的注意事项
确定扫描范围
在解读腹部CT图像时 ,要明确扫描范围,避 免遗漏病变或误判。

腹部CT诊断医学影像学课件PPT课件

腹部CT诊断医学影像学课件PPT课件
CHAPTER
腹部CT影像学原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利用X射线束对腹部进行逐层扫描,获取各层断面的图像信息,再通过计算机重 建技术形成三维图像。
腹部CT影像学原理
通过X射线的穿透作用,检测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差异,从而形成图像对 比,以显示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腹部CT影像学表现与正常值
率和血管成像方面更具优势。
腹部CT诊断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辐射剂量问题
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
动态观察能力不足
发展趋势
腹部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剂 量,需要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 提下尽量降低辐射剂量。
相对于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 ,对一些细小病变的显示能力 有限。
腹部CT只能获取某一时间点的 图像,无法像MRI或超声一样 进行动态观察。
肝癌
CT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增 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 下降。
胰腺疾病的CT诊断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为胰腺肿胀、密度 不均,胰周炎性改变,胰 周积液等。
慢性胰腺炎
CT表现为胰腺实质钙化, 胰管扩张及胰周炎性改变 等。
胰腺癌
CT表现为胰腺实质内低密 度肿块,增强扫描不强化 或轻度强化。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腹腔内其他疾病的诊断
腹部CT能够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 尿系统器官的结构,对于肿瘤、结石等疾 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腹部CT还可以用于腹腔内其他疾病的诊断 ,如腹膜后肿瘤、腹膜腔脓肿等。
腹部CT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01
与超声相比
腹部CT能够更全面地观察腹腔内各个脏器的结构和病变,不受气体和
重要性
腹部CT诊断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地 位,能够提供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信息,辅助医生对腹部疾病进 行诊断、评估和治疗。

经典腹部CTppt课件

经典腹部CTppt课件
62
-
63
-
64
-
慢性胆囊炎
可由急性胆囊炎演变而成,也可以为原发 的慢性炎症
基本病理为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呈弥漫性 增厚,肌层萎缩,可伴有钙化,囊腔变小, 收缩机能减退
多为老年病人,症状为不典型消化功能减 退、间歇痛、腹胀
65
-
慢性胆囊炎CT表现
平扫:
①、胆囊缩小
②、胆囊壁增厚
③、胆囊壁钙化(形成所谓“瓷胆 囊” )
为海肝绵血状血管管瘤瘤,极少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
瘤。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多见于肝右叶后段。 病理改变为肿瘤外可见结缔组织被膜,与周围肝
组织分界清楚,其内由充满血液的血管囊腔构成, 囊腔间有纤维性间隔,囊腔壁衬以扁平内皮细胞。 肿瘤可发生纤维化、钙化及血栓形成。
42
-
平较扫大肝血为海管类瘤圆绵者形状中低心密血常度管伴区瘤有,低边C密界T度清表区楚现(,纤密维度化均、匀血。
- 环结”缔。组慢织性 包肝膜脓,肿脓由肿于壁脓呈肿边周界围清3形晰4成的血显管著丰环富形的强
35
-
36
-
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及多囊肝,单纯性肝囊肿可单
发、肝多囊发;肿多囊肝常合并肾、胰等其他脏器囊肿。
囊肿多数内衬立方上皮细胞,外被以纤维组织包 膜。囊肿可大可小,大小相差很大 临床一般无症状,多于体检B超时偶然发现。本 病具有女性多、高龄者多倾向

-
侧支循环形 29
30
-
31
-
32
-
肝脓肿
是肝内常见的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前者主要继发于胆道、腹腔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 染,而后者常继发于肠道阿米巴病。
肝脓肿病理改变为三层结构,中心为组织液化坏 死区域,充满了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形成 的半液体残渣。坏死区域周围为中间层,由胶原 纤维少的肉芽组织构成。外围为向正常肝组织移 行区域,为伴有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的肉芽层。

腹部CT图解PPT课件

腹部CT图解PPT课件

要点二
肝脏常见病变
在肝脏的CT图像上,常见的病变包括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这 些病变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 现,如密度改变、形态异常等。
要点三
肝脏病变鉴别诊断
对于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需要根据 不同的病变特征进行鉴别。例如,脂 肪肝和肝炎在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降 低,但脂肪肝的密度降低较为均匀, 而肝炎的密度降低不均匀;肝硬化和 肝癌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异常,但 肝硬化的边缘较为圆滑,而肝癌的边 缘较为毛糙。
腹部CT的局限性
辐射暴露
分辨率限制
腹部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暴露,可能对 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腹部CT的分辨率有限,对于较小的病变或 细微结构可能难以准确显示。
伪影干扰
费用较高
由于腹部CT扫描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 影响,如胃肠蠕动、呼吸运动等,导致图 像出现伪影,影响诊断准确性。
腹部CT检查通常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技 术,因此费用相对较高。
胰腺在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形 态较规则,边缘清晰。正常胰腺的CT 值约为30-50HU。在胰腺的CT图像 上,可以观察到胰管、胰头等结构。
在胰腺的CT图像上,常见的病变包括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 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如密度改 变、形态异常等。
胰腺病变鉴别诊断
对于胰腺病变的鉴别诊断,需要根据 不同的病变特征进行鉴别。例如,胰 腺炎和胰腺癌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 异常和密度改变,但炎性病变通常伴 有周围渗出和肿胀,而癌肿则呈浸润 性生长;胰腺囊肿和胰腺癌在CT图像 上表现为形态异常和密度改变,但囊 肿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而癌肿则呈 不规则形状。
肾脏CT图像解析
肾脏常见病变
肾脏病变鉴别诊断

《腹部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腹部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表现
CTU
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表现
腹腔动脉CTA
影像观察与分析 MRI检查
正常表现
T1WI
T2WI
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表现
正常肾脏
MRI增强检查
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表现
MRU
影像观察与分析
2. 肾脏肿块:
肿瘤、囊肿、脓肿和血肿。
基本病变
1. 肾脏数目、大小、形态和位置。
3. 异常钙化:
CT
T1WI
T2WI
增强
肾钙乳囊肿。
疾病诊断 多囊性肾病(多囊肾)
(polycystic renal disease)
囊肿
为遗传性疾病,成人型多见,常合并多囊肝。 中年后囊肿增多、增大,表现为腹部肿块、血 尿、高血压,晚期发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毒症。 尿路造影:呈“蜘蛛足”状改变。 CT和MRI:1.双肾布满大小不等囊肿; 2.部分囊肿伴出血。 3.残余肾实质难以识别。
4. 肾肿瘤和膀胱癌的CT表现。
检查技术
CT增强检查
动脉期——皮髓质期(40s左右)
实质期——平衡期(150s左右) 排泄期——肾盂排泄期(5’后)
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
MRI检查
1. 平扫检查:常规用SE序列。 2. 增强检查:顺磁性造影剂——Gd-DTPA。 3. MR尿路造影(MR urography, MRU)
少数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部分肾功能异 常等,可无任何异常所见。
不同检查方法因病变类型而价值各异,应注意 适应症。
肾与输尿管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1. 腹部平片 2. 尿路造影

腹部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腹部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空肠
回肠 27
(2)判断梗阻部位的高低
空肠下段梗阻(小肠高位):左上中腹部有 为数不多、扩大的空肠袢,其中有少数液平 面,中下腹回肠内很少或没有气体。
空肠下段梗阻立位
空肠下段梗阻卧位
医学影像学 桑玉亭 康复
28
技术
回肠下段梗阻(小肠低位):可见充气扩大的 空、回肠肠袢充满全腹,其中可见较多液平面 ,结肠内无或少量气体。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桑 玉亭
肝血管瘤MR表现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均匀、界清 、轮廓光整,浅分叶。
MR双回波(SE),其信号随TE时间延长而更 高,呈“灯泡征”对鉴别诊断有价值。
《医学影像诊断 学》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桑 玉亭
肝血管瘤(MR)
《医学影像诊断 学》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桑 玉亭
肝囊肿
多囊肝多囊肾
肝癌分型
肝细胞癌
大体形态分型 巨块型:大于5cm 结节型:小于5cm 弥漫型:弥漫均匀分布细小结节 小肝癌 单个病灶 < 3cm 2个以上病灶,其最大之和 < 3cm
原发性肝癌
临床诊断
• 影像学
–B超:方便、经济、实用、诊断率—设备、医生水平 –CT:平扫+增强、诊断率高并可了解病灶周围情况、用于随
《医学影像学》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桑 13 玉亭
胃的粘膜皱襞
形态:条状透明影,变化大 胃体:4-6条纵形皱襞,宽度<5毫米 胃窦:平行或斜行 胃大弯:横向或斜向走行,边缘呈锯齿状 胃底:粗而弯曲,网状、脑回状
《医学影像学》
15
《医学影像学》
16
《医学影像学》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桑 17 玉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 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 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 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 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 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 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肝血 管瘤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3、螺旋CT 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 (四) 造影CT:肾动脉造影(CTA)、下肢造影CT等
腹部CT解剖
肝脏
肝脏正常表现
1 肝实质:密度均匀脾脏等。
2 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 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 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胆囊癌
1. 病理 多为腺癌,少数为鳞癌。 2. CT表现 (1)平扫 ①腔内结节型:从胆囊壁突入腔内的单发或多发乳 头状软组密度结节,胆囊腔仍明显可见。
②胆囊壁增厚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③肿块型:表现为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实性软组织肿块 ,胆囊腔大部或完全消失,此型多为晚期表现。 ④阻塞型:肿瘤侵犯胆囊管造成阻塞,胆囊积液扩大, 肿瘤小常不易发现。 (2)增强扫描:病变可中度强化。
胆囊
一、正常表现 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示,肝总管表现为肝门区
环状影,位于门静脉右前方。 胆总管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内的环状影,位于下腔静
脉前方,直径不超过10mm。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呈卵圆形或圆形,横径2.5-
3.5cm,大于4.5cm为增大;胆囊壁光滑,厚约1-2mm, 厚薄均匀,超过3mm为异常增厚。
3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4 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肝分叶及段的解剖标志
肝左、中、右静脉 肝内三条裂隙:肝圆韧带裂(左叶间
裂)、叶间裂、静脉韧带裂.
肝脏的常见病CT表现
一、脂肪肝
病理:脂肪在肝细 胞内过度沉积, 又名肝脏脂肪浸 润。
CT 表 现 : 平 扫 : 肝 体积正常或增大, 肝密度弥漫性或 局灶性减低,低 于脾脏密度。
腹部CT的检查技术
(一)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 葡胺或温开水800-1000ml,下腹部及盆腔应待膀胱充 盈后扫描。上检查台前再口服200ml。
(二) 平扫 仰卧位,扫描时宜屏气。
(三) 增强扫描 1、团注非动态扫描;
2、团注动态扫描(1)进床式动态扫描
(2)同层动态扫描;
病理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或退行性病变。由 胆小管扩张演变而成,囊壁衬以分泌液体的上皮细 胞。临床多无症状。
CT表现 平扫肝内圆形、类圆形水样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锐利,大小不等,数目不等; 增强后不强化,肝组织强化使得囊肿显示更清晰。
七、肝脓肿
CT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或 不均匀 ,边缘清楚或不清楚。 ②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称为环征 或靶征。 ③病灶有气体时诊断可肯定。 (2)增强扫描:脓肿壁环状强化。
增强扫描 (1)病灶边缘强化。 (2)病灶均匀强化。 (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边 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又低于肝实质 (中心低密度为坏死区,最外层低密度带为 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 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 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 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肝血管瘤CT表现
胆囊炎
CT表现 (1)急性胆囊炎 ①平扫 A.胆囊增大,横径大于4.5cm。 B. 胆囊壁厚,大于3mm,边缘模糊,周围 环状水肿带。 C. 胆囊穿孔形成脓肿:正常胆囊周围脂肪 间隙消失,出现局限性低密度区。 D. 可合并有胆囊结石。 ②增强扫描:胆囊壁和脓肿壁强化。
胆囊炎
(2) 慢性胆囊炎 ①胆囊缩小。 ②胆囊壁增厚。 ③胆囊壁钙化。 ④常合并胆囊结石。
增强扫描:脂肪肝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
持相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分布
正常。
二、肝硬化
CT表现: 1、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① 肝脏体 积缩小,各叶比例失调,常表现为右叶 萎缩,尾叶或/和左叶增大。②肝表面凹 凸不平,呈波浪状或分叶状。③肝裂增 宽,肝门区扩大。 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不一。 3、继发性改变:①脾大;②腹水; 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侧支血管 扩张,扭曲,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三、原发性肝癌
病理 肝癌分三型:①巨块型:直径≥5cm;②结节型 :直径<5cm;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均匀。
CT表现 (1)平扫: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型低
密度灶,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②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晕圈征”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有肝硬化表现。
增强扫描: 1 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密 度超过肝实质; 2 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 3 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
肝血 管瘤
腹主 动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肝血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六、肝囊肿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形成:受累门脉扩大,增强后充盈 缺损。 ②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形成:表现为静脉 扩大,增强后内有充盈缺损。 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④肝门内及肝内胆管扩张:系肿大淋巴结或位于 肝门的癌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四、转移性肝癌
平扫为肝内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不等,常为多发, 亦可单发。分布趋向均匀,边界清晰,亦可不清晰。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部分病例可出现钙化,如结肠粘液癌、胃粘液癌、 卵巢癌、骨肉瘤等的转移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