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态恢复

合集下载

采矿业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采矿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矿区环境现状、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深入了解、探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矿区环境现状矿区环境现状是进行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采矿活动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一方面,矿区内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采矿活动产生的尾矿、废弃物等对水质、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环境保护措施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采取合理的开发方案,通过科学矿山规划,选址布局,降低矿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强化矿山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矿区环境变化,防止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此外,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与执行,增强法律意识,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合力。

三、生态环境恢复除了环境保护外,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采矿活动结束后,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

这包括植被恢复、土地修复、水域修复等工作。

植被恢复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环节,通过植被的重新绿化,可以有效修复因采矿活动而破坏的生态系统。

土地修复是指对因矿区开采活动所造成的土地破坏进行修复、恢复。

水域修复是指对采矿活动中受到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使其水质回升到规定的标准。

总结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采矿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与资源开发紧密结合,通过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

同时,在采矿活动结束后,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重建生态系统,修复受损的土地和水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矿区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采矿业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采矿业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采矿业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采矿业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如土地沉降、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矿业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采矿业中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措施,并探讨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 采矿业的生态修复意义采矿业的生态修复是指在矿区开采完毕后,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技术手段来修复和重建破坏的生态系统。

这对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改善水质、保护土壤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至关重要。

生态修复不仅可以减缓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矿区提供新的经济价值。

2. 完善法律法规为了促进采矿业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国家应加强对采矿业的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应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闭坑制度、资源保护制度等,以确保采矿业在进行生产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推行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环境友好型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矿山建设包括矿山区域的植被恢复、水质治理、废物回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达到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4. 开展科学监测与评估科学监测与评估是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监测污染物排放、水质状况和植被恢复情况等指标,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并进行评估,以确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5. 强化企业责任采矿企业应增强环保意识,加强企业责任。

企业应制定并执行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同时,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使得企业环保工作能够得到全员参与和执行。

6. 加强国际合作采矿业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能够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国际性的环境组织和相关机构也应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促进全球采矿业可持续发展。

7.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于推动采矿业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措施研究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措施研究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措施研究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对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修复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深入探讨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修复措施。

一、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土地破坏矿山开采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包括露天开采直接挖损土地和地下开采导致的地表塌陷。

这不仅使得大量的耕地、林地和草地被占用和破坏,还改变了土地的原有地形地貌和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

2、水资源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矿坑水、选矿废水和尾矿库废水等,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悬浮物和化学药剂。

这些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边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3、植被破坏矿山开采会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同时,开采活动产生的粉尘和废气也会对周边植被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使其光合作用受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4、生物多样性减少矿山开采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导致许多动植物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些珍稀物种甚至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二、矿山开采生态环境修复措施1、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矿山开采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露天开采造成的挖损土地,可以通过回填、平整、覆土等方式恢复土地的原有地形地貌,并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

对于地下开采导致的地表塌陷,可以采用充填法、联合法等技术进行治理,恢复土地的使用功能。

在土地复垦过程中,要根据土地的破坏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复垦方法和植被种类。

例如,对于轻度破坏的土地,可以种植一些适应性强的草本植物;对于重度破坏的土地,则需要先进行土壤改良,再种植乔木、灌木等植被。

2、水资源治理(1)废水处理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水应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近年来,随着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矿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与压力,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矿区采矿活动过程中进行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1. 矿山生态系统的破坏在采矿活动过程中,矿山生态系统常常面临着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植被覆盖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矿山开采导致了大量土地的破坏和废弃物的积累,使矿区的土壤贫瘠,难以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

此外,采矿活动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石,使周围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给水生生物带来威胁。

同时,由于采矿场地的开放性,原有的植被被覆盖物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无法维持平衡。

2. 矿山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矿山生态系统保护是保护矿区环境、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保护矿山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稳定,减轻对大气、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压力,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促进矿山地区可持续发展。

3. 矿山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措施(1)合理规划矿区:在矿山开发前,应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合理规划,避免对生态系统的不必要破坏。

同时,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需要充分考虑,确保矿业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采用环保技术:在采矿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采用水位下降追采技术可以减轻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消耗,避免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采用矿山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可以减少废弃物的堆放量,降低对土地的占用。

(3)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全面、长期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矿山对环境的影响,对矿区的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矿山开采活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同时,监测数据也可以为矿山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4)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偿和恢复。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恢复策略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恢复策略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恢复策略摘要: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矿产开采企业逐渐加大生产进度,但在开发矿产资源时,如果方式不合理就会破坏周围地质环境。

所以矿产开采企业如何在不破坏和影响矿产地质环境前提下进行开发和采用,显得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对已经遭到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使开发与治理同步进行。

关键词:矿山开采;环境影响;生态恢复;策略1矿山环境破坏的具体表现1.1地表破坏通常来说开采矿山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第一,井下开采。

该种开采方式不会对地表直接产生严重影响,不过极易引发地面裂缝与塌陷等问题,还会对地表植物的生存生长产生影响,极易出现坑洼地水源流失、地表河流改道等情况。

第二,露天开采。

该种方式需要砍伐地表植被、开挖岩体,产生许多固体废弃物,在地表堆积严重破坏到原有地表,引发裸地、陷坑等问题。

1.2水污染在开采矿山时通常会有许多尾矿废水与矿井水排出,严重污染到矿区周边的地下水与地表水。

开采逐步深入,采矿区的面积也在逐渐加大,如若地质结构出现改变,容易致使地表水径流降低,导致地下水、地表水与降水间的平衡受到破坏,形成以矿井为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从而导致地表裂缝、地面沉降,还有滑坡等灾害。

1.3地质灾害开采矿山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地面裂缝、采空区沉降、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

通过对相关数据统计,每年由于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在几十亿元以上。

1.4大气污染在开采矿山时,特别是在进行采石场作业时往往会产生许多烟尘废气,从而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2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2.1对植被造成破坏在矿山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植被与天然景观,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由于开发方式不合理,对矿山的植被与景观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影响矿区生态平衡。

长期以来,矿山采场与城市距离不远,与交通干线关系密切,这些废弃的矿山采场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近几年来,人们对于矿山环境的治理工作逐渐重视。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矿区生态修复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矿区生态修复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矿区生态修复矿山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整个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素:占用和破坏土地、污染水资源、造成生物多样性损害等。

从政策和技术层面分别探讨矿区生态修复问题,旨在恢复矿区的生态平衡。

标签:矿山开采;生态环境;生态修复中国有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1]。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我国矿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一、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占用和破坏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然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场破坏土地、废渣堆放破坏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区修路及建设厂房占用破坏土地等,矿山对土地的破坏存在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

在采矿前,主要是对矿区土地进行勘察和三通一平工作,这个阶段主要造成地貌被破坏,规模相对较小。

在采矿中,露天开采时,要剥离矿层上的覆盖层,挖损大量土地,地表植被将完全被破坏,这个过程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我国大部分露天矿目前均采用外排土场方式开采。

露天开采外排土压占的土地约是挖掘土地量的 1.5~2.5倍,平均为2倍。

露天矿正常生产后,每采1万t煤排土场压占土地0.04hm2~0.33hm2,平均为0.16hm2。

目前,露天矿排土场压占土地达16 300hm2,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大量压占。

我国94%是井下开采,井下开采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主要是地表塌陷,在矿产资源被大量开采出以后,岩体原有的平衡状况将会受到破坏,资料表明,对于井工开采,每采1万t煤炭就有0.01hm2~0.29hm2的土地塌陷;平均为0.2hm2的土地塌陷,截止到目前,受煤炭开采下沉影响(以下沉大于10mm为标准)的土地面积达40万hm2左右。

其中,因积水造成减产或绝产的,我国中东部矿区面积为13万hm2,而西北、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南地区受塌陷影响区的面积约为27万hm2[2]。

采矿业中的矿山资源环境保护与修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资源环境保护与修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资源环境保护与修复随着人类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不断增长,采矿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大规模的矿山开采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源破坏和大气污染等。

为了保护矿山资源和生态环境,矿山资源环境保护与修复成为了采矿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土流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壤和岩石被移除和堆放,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对河流和水源造成污染和破坏。

2. 水源污染:采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排水,其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水源会对地下水和河流产生严重影响。

3. 大气污染:采矿过程中使用的爆破和破碎机械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细小颗粒物会危害空气质量,对周围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4. 生物多样性丧失: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的生态系统,导致土壤侵蚀、栖息地破坏,进而影响到许多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二、矿山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矿山资源环境保护对于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保护矿山资源和修复矿山环境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资源保护:有效的矿山资源环境保护可以延长矿山资源的使用寿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

2. 环境维护:矿山资源环境保护可以预防和减轻环境问题的发生,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维护地方生态环境的健康。

3. 社会效益:矿山资源环境保护有助于改善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提高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三、矿山资源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为了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矿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1. 有效规划和管理:采矿企业应在矿山开采前进行充分的环境评估和规划,合理规划开采区域、生态恢复区域和废弃物堆放区域,减少环境破坏。

2. 废弃物管理: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严格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减少废弃物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可以采用垃圾填埋、尾矿库建设等方式进行处理。

我国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我国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我国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我国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矿山开采;环境保护;恢复治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生态恢复、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生态建设的新阶段。

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目前主要采用露天、地下两种方法开采矿产资源。

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进步,露天开采所占比重正在迅速增加。

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平衡系统,改变了周围的环境质量,因而产生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去年5月,历时五载一线调查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与成果集成》已经全面完成。

通过对所调查的矿山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评估,发现所有矿业活动都对矿区地质环境造成影响,而以严重影响和较严重影响为主。

其中严重影响的矿山多达8457个,影响区域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

在划分出的86个矿产资源主要开发区域中,地质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的区域就有14个,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

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造成大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地方发生大范围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在建矿、采矿过程中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导致矿区及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植被枯死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这些不仅仅威胁到人类生存安全,而且成为制约城市、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矿山开采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占用和破坏土地和植被资源。

矿山开采占用、破坏大量的土地和植被,主要用地有矿山开采区、矿山公路、工业广场、排渣场、工棚等。

全国因采矿累计占用土地约586万hm2,破坏土地157万hm2,且每年仍以4万hm2的速度递增。

采矿业的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

采矿业的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

采矿业的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近年来,随着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矿山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问题的现状采矿业的发展给矿山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采矿活动导致土壤贫瘠化和水源污染,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其次,矿区开采带来的噪音和尘埃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此外,大量的废弃矿石和尾矿的堆积也对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危险。

2. 矿山环境修复的重要性矿山环境修复不仅是对自然环境负责,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负责的举措。

通过对矿山进行环境修复,可以恢复土壤肥力、改善水质,重建和保护生态系统,达到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

3. 矿山环境修复的主要方法矿山环境修复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过程,包括土壤修复、水体净化、植被恢复等多个环节。

常用的修复方法有:(1)土壤修复:采用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肥料等方法,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水体净化:通过人工湿地、沉淀池等方式,净化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

(3)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重建矿山周围的生态系统,并增加土壤的保持能力。

4. 矿山生态恢复的重要性矿山生态恢复是矿山环境修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重建植被,恢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此外,矿山生态恢复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尘埃污染,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5. 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的挑战与机遇矿山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不仅面临技术上的挑战,也需要在政策和经济层面寻找解决方案。

政府应该加大对矿山环境修复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此外,企业应该积极采取环保措施,提高环保意识,推动矿业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采矿业的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土壤修复、水体净化和植被恢复等,可以有效修复矿山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采矿业中的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

采矿业中的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

采矿业中的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采矿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矿区的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采矿业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的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与措施。

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采矿业成为了全球经济的支柱之一。

然而,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挖掘矿石、开采矿井和排放废水等活动都会对土壤、水资源和大气造成污染。

此外,采矿活动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二、环境修复的重要性环境修复是恢复被矿业活动破坏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环境修复可以恢复受损的土壤和水资源,促进植被的再生,并提供栖息地给野生动物。

只有通过环境修复,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对采矿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三、环境修复的方法和措施1. 沟通与协作:采矿公司应积极与当地政府、环保组织以及当地社区进行沟通与协作,了解其环境修复的需求和期望。

这有助于制定可行的环境修复计划,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应用现代技术:采矿公司应引入先进的环境修复技术,例如土壤修复技术和水资源处理技术。

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显著降低环境修复的难度和成本,并提高修复效果。

3. 矿区整体规划:在采矿活动开始之前,采矿公司应制定全面的矿区规划。

矿区规划应考虑到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包括恢复受损的土地,恢复水资源以及保护当地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

4. 种植植被与生物介入:在进行环境修复时,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植被可以防止土壤侵蚀,提供氧气,改善空气质量,并为当地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此外,生物介入也可以采用,例如引入适宜生态系统的物种来恢复生态平衡。

四、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保护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

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

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和破坏后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问题。

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措施的落实。

本文将就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矿山环境修复矿山环境修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对矿山地区的土壤、水源、植被等进行恢复和改善,使其能恢复到原生态或者接近原生态的状态。

具体的方法包括:1. 土壤修复:矿山开采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土壤严重污染。

土壤修复可以通过土壤调理剂的施用、土壤改良、植物修复等手段进行。

例如,可以使用生态补土、砂石覆盖等方法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2. 水环境修复:矿山开采会对周围的水源造成污染,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修复。

可以建设一些人工湖泊或者湿地,帮助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适度控制矿山排放废水的量和质量,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 植被恢复:矿山开采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

因此,植被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采用植物种植、造林绿化等方式,使植被重新覆盖被破坏的地区,恢复生态平衡。

二、矿山生态保护矿山生态保护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维护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具体的措施包括:1. 合理规划和设计:在矿山开采前,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合理安排开采区域和矿石堆放区,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也要合理控制矿山的开采容量和速度,以免对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

2.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水质、土壤和噪音等方面的指标。

3. 加强管理和监督:对矿山开采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执行。

同时,也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三、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矿山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浅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态恢复

浅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态恢复
科 技论 坛 J I I
刘男男 周 欣 荣

浅谈矿山开采 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态恢复
( 黑龙江省 齐齐哈 尔矿产勘 查开发总院, 黑龙江 齐齐哈 尔 1 1o ) 6 0 6
摘 要 : 资源开发 已成 为我 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 手段 , 矿产 但矿山开采又引发 了一 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导致矿 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 严重 制约 了矿 区 社会 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 系统分析 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 据典型矿 区生 态恢复的成功经验 , 并根 总结 了适合我 国矿 区生态恢复的 典型技术 。 主要从矿 区废弃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区植被的恢复, 矿 水土流失的 ; 态环 境 效 应 ; 态恢 复 矿 生 生
水土流失 , 区生物多样 性的维 持都 施进行 防护 。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 同而采用石 对矿 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 , 以致 矿山开采长 与污染 、 期 占用、 坏、 破 污染土地 , 改变 了区域水系结构 , 是致命打击 , 严重威胁 了动植物生存。 砌 护坡或植被护坡。 2 矿区生态恢 复的典型技术 破坏了动植物区 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 2 . 土地整治 工程 。 .4 3 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 2 矿 区土壤污染的治理 . 1 生 的大 量废石堆 、 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 取 采 态环境问题 ,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 问题之一。 我国矿 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 , 土 211 区土壤重金属污染 的治理 。国内外 排 蓄结 合的办法, ..矿 排水拦渣 。 解决“ 有效 三废 ” 污 地复垦率较低 ,迫切要求探碧 适合我国国情的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 、化学 染 。 } 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 渣场、 尾矿库采取复垦 土地复垦技术 , 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 力。 本 和生物治理技术三类 。 中, 其 生物治理技术包括 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 。 文将在系统分析矿 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 微生物修 复技术 、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 2 .植被恢复工程。 .5 3 对各类裸露面, 分别采 上。 总结适 合我 国矿 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 , 以 术。 设施简便 , 资少 , 投 对环境扰动也少 , 被认为 取不 同的措施, 加速植被恢复。 3结论 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是最有生命力 的。 l矿山开采 的生态环境效应 21 矿 区土壤培肥改 良技术 。 .2 . 土壤培肥改 矿 山开采极 大地改 变 了原 生景 观生 态系 1 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 , . 1 地面及 良技术就是对土壤团粒结构 、 H值等理化性质 统 , p 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 。 针对矿 区生 边坡开挖影 响了山体 、 斜坡的稳定 , 导致 地 的改 良 往往 及土壤养分、 有机质 等营养状况的改善 , 态环境特点。我 国当前矿区生态恢复 的典型技 面塌陷、 开裂 、 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 山 这是矿 区生态恢复的最终 目 标之一 , 具体包括 : 术体系主要包括矿区土壤污染 的治理及土壤环 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 ,废石 与泥土 混 表 土转 换 : 在采 矿前先 把表层及亚 表层 土壤 境质量的改善 , 矿区植被的恢复 , 水土流失的综 合堆放 , 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 , 透水性变小而 出 取走并加 以保存 , 待工程结束后再放回原处 , 这 合治理等。 现渍水 , 在暴雨下也极易诱 发泥石流。 样虽破坏 了植被 , 但土壤 的物理性质、 营养条件 必须强调的是 , 区生态恢复不仅仅是一 矿 1 . 2水文地质 条件发 生变 化与水质 污染 。 与种子库基本保持原样 , 本土植物能迅速定居。 个技术工程层面的问题 , 而且与矿区的社会经 矿 区塌陷、 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 , 山开采地 b 使矿 . 客土覆盖 : 废弃地土层较薄 时, 可采用 异地熟 济发展密不可分 , 是一项结合 了社会 、 经济 、 资 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 , 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 井 土覆盖 , 直接固定地 表土层 , 并对土壤理化特性 源与环境 的系统工程。 因此 , 矿区土地复垦是以 泉干涸, 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 地表径流 的变 进行改 良,特别是引进氮素、微生物 和植物 种 人类发展为核心 , 对土地 自 、 然 经济与社会属性 更, 使水源枯竭 , 利设施丧失原有 功能 , 水 直接 子 , 为矿区重建植被提供 了有利条件。 . c 土壤物 的综合整治 ,在消除环境危害的同时重建生 态 影响农作物耕种。 同时 , 矿山开采过程 中产生 理性状改 良: 土壤物理性状改 良的 目 标是提 高 平衡 。 的矿坑水 、 废石淋滤水等 , 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 土壤孔 隙度 , 降低土壤容重 , 改善 土壤结构 , 短 参考文献 水排放标准 ,严重影响水生生物 的生存繁衍与 期 内可采用犁地和施用农家肥等方法 。d . 土壤 【 夏星辉 , l 】 陈静生. 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 土壤 人畜生活饮用。 p H值改良 : 于 p 对 H值不 太低 的酸性土壤可施 究进展I . J环境科学 ,9 7 1 ( )7 ~ 6 】 19 ,83 :2 7 . l _ 3土壤退化与污染 由于表 土被清除采矿 用碳酸氢盐或石灰来调节酸性 , 增加土壤 中的 【 彭建 , 2 】 蒋一军, 吴健 生, 刘松. 我国矿山开采的 后留下 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 ,加上大型采矿设 钙含量 , 改善土壤结构。e . 营养状况改 良: 生态环境效应 及土地 复垦典 型技 术叨. 土壤 地理科 备的重压 , 往往使土壤坚硬 、 板结 , 有机质 、 养分 主要包括化学肥 料、 有机废弃物 、 固氮植 物 、 绿 学进展 ,05,4 2 :8 2 20 2 ( )3 I. 与水分缺乏。 而地面塌陷导致 地下水位下降 、 土 肥、 微生物等 。 【】 3康海成. 宝鸡市矿 山水土流失特 点与防治措 壤裂隙产生。 土壤中的营养元 素也随着裂隙 、 地 2 矿 区植被的恢复。 . 2 根据矿区的气候和土 施明. 中国水土保持’ o ’3 ~ 4 2 37 2 3 . 0 : 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 ,造成许多地方土壤 壤条件, 被筛选 应着 眼于植 被品种的近期表 [】 , 福海 , 富平. 植 4 阎敬 扬 李 冶金矿 山土地复垦综 养分短缺 , 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 渣( 煤 现 , 兼顾其长期优势 , 植物品种 的选择首先要根 述L. 玎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9 9 2 ( 19 , 1 增刊) 14 . : -7 4 矸石等 ) 经雨水冲刷 、 淋溶 , 极易将其 中的有 毒 据生物学特性, 考虑适 地适 树原则, 以选择根 【 矫旭 东; 国. 国矿 山环境保护与 管理对 尤 5 】 滕彦 我 有害成分渗入土壤 中, 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 ( 主 系发达 、 固土 固坡效果好 、 成活率高 、 生的乡 策评述啊. 速 国土资源科技 管理 ,O 7 1 . 2o( ) 要是强酸性污染 ) 、有机毒物 污染与重金属 污 土植物 。 【 扬平平. 6 】 煤炭开采对 土地 的破坏分析叨. 山西 染。 而土壤 的纳污和 自净能力有限 , 当污染物超 在配置植物时要考虑边坡结构 、种植后的 建 筑. 0 () 2 79. 0 过其临界值时 , 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 , 自 管护要求 、 其 自然条件等, 以决定 种植的形式和品 『 戚开静, 海明, 海周. 业开发环境 问题与 7 】 姚 郝 矿 身的组成结构与功 能也会发生变化 , 终导致 种。 最 同时要考虑与设计 目的相适应 : 附近的植 对策m. 与 资源与产业, 0 ( . 2 6) 0 2 土壤资源的枯竭 。 并且 , 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 被和风景等条件相适应 。 [] 8王纲英. 发展循环 经济. 实现可持 续发展 【. J资 】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 , 害毗邻 危 23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 源与产业,o 56. 2 o () 地 区的环境质量 ,受污染的农 产品则会通过食 2 . 固体废弃物拦挡工程 。 .1 3 在堆弃场地建 【 魏 建兵, 9 】 肖笃宁, 菊. 类活动对 生态环境 解伏 人 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 设 挡渣墙 、 渣坝 和排水工程等 , 拦 进行拦 挡与防 的影响评 价与调控原 则【. J地理科 学进展, 0 】 26 0 1 . 4水土流失 加剧。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 漏处理 。 () 2. 表植被 ,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 地下水使矿 区 232坡面排水工程 。对影 响矿 山安全的坡 .. 地 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造成土地 贫瘠 ,植被退 面, 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 、 排洪渠等工程, 并 化, 最终导致矿 区大面积人工裸地 的形成 , 极易 配 以防护林 草带, 增加植被覆 盖, 减少坡 面径 流 被雨水冲刷 ; 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 , 形成地面 对地表的冲刷, 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 的起伏及沟槽 的分布 , 增加了地表水 的流速 , 使 2 . 边坡 防护工程 。 .3 3 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 水土更易移动 , 冲刷加剧。 边坡, 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 复植被外, 根据边坡 1 . 5生物多样性损失 。植被清除、 土壤退化 稳定程度及对周 围的影响,采取相应 的工程措

煤矿开采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煤矿开采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煤矿开采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煤矿开采作为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煤矿开采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煤矿开采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废弃渣石和矸石堆积,严重破坏土壤和水源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煤矿的排水、废气和废渣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煤矿开采的生态恢复为了解决煤矿开采带来的生态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态恢复措施。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通过植被恢复和堆积物治理等手段,尽快恢复破坏的植被和土壤。

此外,还可以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园区,促进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和保护。

三、煤矿开采的环境保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首先,可以引入环境友好的矿用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

其次,加强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废水和废渣的处理,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此外,还可以提倡节约用水和资源的意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四、创新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实现煤矿开采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我们需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和自动化设备等,实现煤矿开采过程的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

例如,可以采用无爆破开采技术、矿井温室气体回收技术和尾矿综合处理技术等,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五、加强法规与监管最后,为了确保煤矿开采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需要加强法规与监管。

在国家层面,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煤矿开采的环境保护力度。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煤矿企业按照规定进行开采,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六、结语煤矿开采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进创新技术应用和加强法规与监管,我们有望实现煤矿开采的可持续发展,使煤矿开采与环境保护真正实现良性循环。

探究矿山开采生态环境影响与恢复治理策略

探究矿山开采生态环境影响与恢复治理策略

探究矿山开采生态环境影响与恢复治理策略文章主要对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与恢复治理策略进行了相关阐述,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以便同行借鉴参考。

标签:矿山工程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一、矿山开采主要生态环境影响1.占用土地资源尧破坏植被和损毁土地1.1对土地利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在采矿工程中开挖井田、建设铁路、产地和辅助系统等工作的设施所使用的土地都具有永久性,这样就会使土地丧失原有的功能和作用,对当地的农、林、牧用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同的开采工作会给开采区域内的土壤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以及钻粒,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所翻出的土壤在堆放和回填后会使得其余的土方发生松散,使得土壤的营养成分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的环境。

1.2破坏植被和损毁土地矿山开采中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塌陷区、废渣堆存区及其它矿山地质灾害破坏的土地面积,矿山开采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石、尾矿、残渣,经雨水冲淋,砂石横流,不仅破坏采矿区下游区域植被和山坡土体,劣化土质,而且淤塞溪沟河道,损毁农田,造成植被破坏和土地损毁。

2.引起地表变形矿山开采的时候生态系统会形成强烈的变化,由此引得地表变形,主要有地面塌陷、沉降、裂缝等现象,这些位置的地表形态、地貌状况和植物生长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对生态景观和林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地表变形区域是耕作区,就会对土地的使用和农业生态化发展产生影响。

假如地表变形区水库尧河流、民用井泉等,出现生活饮水困难,并使得隧洞塌陷区的裂口进入到矿山地下开采垌道,对矿山的安全性产生不良作用曰矿山开采会使得地面塌陷,对农林业形成一些影响,对生态环境、土地使用、植物生长都会出现不良影响。

3.引起崩塌、滑坡、水土流失因地形、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矿山开采和堆放的废渣会出现坍塌、滑坡、土壤侵蚀以及水土流失多方面的危险。

地表塌陷除了会影响建筑以及交通等设施的稳定程度,还会对土地条件和其基本的资源价值有所影响,使得区域内的土地失去使用作用。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是当前采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矿山环境现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保护与恢复措施等方面来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一、矿山环境现状1.1 矿山开发对环境的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矿活动对土地、水源、生态系统等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土地矿石露天垦采导致了土地破碎、植被破坏;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矿、废渣、废水等会污染周边水源,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采矿活动还会导致地震活动、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的增加。

1.2 矿山尾矿库安全问题矿山尾矿库是矿山开采后处理尾矿的集中堆放区,尾矿中包含有害物质和金属元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潜在风险。

尾矿库的溃坝事故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污染物泄漏,还会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并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与质疑。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1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保护与修复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人们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保护自然生态的需要,也是维护采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在当今社会中,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采矿企业来说,积极参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不仅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相关政策法规3.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矿山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明确了矿山环境保护责任的划分和企业的法律责任。

对于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3.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该规划提出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划分和措施。

通过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可从整体上推动矿山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开展。

矿山开采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矿山开采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绿色开采技术
总结词
绿色开采技术是未来矿山开采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改进采矿工艺和设备,降低对环境 的破坏和污染。
详细描述
绿色开采技术包括优化采矿设计、减少废石排放、提高矿石回采率、降低能耗等方面的 措施,旨在实现采矿活动的环境友好和资源高效利用。
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
要点一
总结词
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是实现矿山开采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手段,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能量回收,降低对自然 资源的消耗。
详细描述
矿山开采过程中,废水的产生不可避免,因 此水资源治理是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 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废水处理、水体净化等, 目的是减少废水排放,保护水资源安全。同 时,水体生态修复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生 态工程技术,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提高水 体的自净能力。
大气污染治理
总结词
通过控制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降低矿山对大气的污染,保障公众健康。
详细描述
矿山开采过程中,噪声的产生不可避免,因 此噪声治理也是必要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 降噪、隔声等,目的是减少噪声排放,降低 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对于 噪声的治理,还需要根据噪声的来源和特性 ,选择合适的降噪和隔声技术和设备,确保
治理效果达标。
04
矿山开采的环境监管与政 策
法律法规体系
矿山开采的环境 保护与生态修复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 矿山开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 矿山开采的环境监管与政策 • 矿山开采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01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破坏
土壤侵蚀
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土壤受到 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矿业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对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保护与恢复的策略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措施等方面,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一、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采矿业对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过度开采: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过度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结构的破坏,地表塌陷等问题,进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 污水排放:采矿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同时,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也会对地表土壤造成污染,进而有害农作物种植和人类健康。

3. 气体排放:矿山中所使用的燃煤设备和工业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气,其中包含有害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物质。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空气质量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产生消极影响。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策略为了解决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矿山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并采取预警措施。

通过科学的监测数据,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推行清洁生产:采矿企业应积极采取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引入高效矿山机械设备、优化生产工艺,以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

3. 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在矿山开采结束或者阶段性开采完成后,应进行生态恢复与修复工作。

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和水体治理等,以回复矿山区域的自然风貌,并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措施为实现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是必不可少的: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采矿业进行规范。

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措施

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全球合作: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矿山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共享经验和技术:各国可以分享在矿山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提高国际影响力: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提高我国在矿山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土壤污染: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等受到严重污染
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
生态破坏: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减少污染:减少工业排放,提高环保标准
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地
垃圾分类:分类处理,减少污染
生态修复: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矿山生态恢复的技术手段
生物修复:通过微生物、植物等生物手段修复土壤,如生物降解、生物固氮等
物理修复:通过物理手段如土壤翻耕、土壤改良等改善土壤结构
化学修复:通过化学手段如添加化学物质、化学淋洗等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动物保护:通过建立保护区、人工繁殖等措施,保护矿山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多样性
生态监测:通过监测矿山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等指标,评估生态恢复的效果
环境保护的工程手段
烟气脱硫技术: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烟气脱硝技术:去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烟气除尘技术: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
烟气净化技术: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实现烟气净化
监管措施: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的监管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

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采矿业的蓬勃发展,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和植被丧失等问题。

首先,采矿业需要大面积占用土地,导致土地的破坏与破碎化,使原有的植被和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其次,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废石渣、废弃物和粉尘等,对周边的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地下水的开采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周边地表水的供应。

二、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必要性面对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保护与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破坏生态景观,减少生物多样性。

其次,污染矿山废弃物将影响周边土壤与水体的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势在必行。

三、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措施1. 矿山设计阶段的生态规划在矿山规划与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地质、生态等因素,合理划定保护区、修复区和开采区的范围与比例。

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恢复,修复区应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最大限度地修复植被并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

2. 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矿物品位的回收率、减少采矿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是降低采矿对环境影响的关键。

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废弃矿山的修复与重建对于已经废弃的矿山,应采取相应的修复与重建措施。

首先,对于已开采完毕的矿山,应进行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使其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其次,对矿山水体进行治理,提高水质,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

修复与重建矿山的生态环境,对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一、引言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带来土地破坏、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

制定科学合理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成为了当代矿山开采活动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现状评估1. 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矿山开采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广泛的。

矿区土地被大量开垦,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随着矿石开采,挖掘、爆破和运输工序会产生大量扬尘,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

矿山废水和尾矿也会直接排放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

2.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现状目前,我国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在政策法规制定上尚不完善,管理层对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

另由于监管力度不够,一些矿山企业在治理上存在漏洞,对环境造成了进一步破坏。

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可行的治理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科学完善的政策法规,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纳入法律范畴,强化对矿山企业的监管与处罚力度。

采取措施鼓励环境友好型矿山开采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并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基金,用于矿山环境生态修复和治理。

2. 建立生态环境修复基金建立专项的生态环境修复基金,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销售利润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

这样可以确保矿山企业在盈利的也需履行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 推进矿山生态复绿矿山生态复绿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通过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修复开采后的矿区土地,恢复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提高土壤肥力,达到保护和改善土壤、水保持、水源保护等效果。

推动矿山复绿的过程中,应注重培育当地的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公众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Lw-02266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
其生态恢复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of mining and it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
态恢复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

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生态恢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主要从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字:矿区生态环境效应生态恢复
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

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一)诱发地质灾害。

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

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

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

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

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

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

并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危害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受污染的农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四)水土流失加剧。

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
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

(五)生物多样性损失。

植被清除、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生存。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
(一)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
1.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国内外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三类。

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

设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扰动也少,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的。

2.矿区土壤培肥改良技术。

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就是对土壤团粒结构、pH值等理化性质的改良及土壤养分、有机质等营养状况的改善,这是矿区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之一,具体包括:(1)表土转换:在采矿前先把表层及亚表层土壤取走并加以保存,待工程结束后再放回原处,这样虽破坏了植被,但土壤的物理性质、营养条件与种子库基本保持原样,本土植物能迅速定居。

(2)客土覆盖:废弃地土
层较薄时,可采用异地熟土覆盖,直接固定地表土层,并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改良,特别是引进氮素、微生物和植物种子,为矿区重建植被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土壤物理性状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良的目标是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短期内可采用犁地和施用农家肥等方法。

(4)土壤pH值改良:对于pH 值不太低的酸性土壤可施用碳酸氢盐或石灰来调节酸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5)土壤营养状况改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有机废弃物、固氮植物、绿肥、微生物等。

(二)矿区植被的恢复。

根据矿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植被筛选应着眼于植被品种的近期表现,兼顾其长期优势,植物品种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生物学特性,考虑适地适树原则,尤以选择根系发达、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

在配置植物时要考虑边坡结构、种植后的管护要求、自然条件等,以决定种植的形式和品种。

同时要考虑与设计目的相适应;与附近的植被和风景等条件相适应。

(三)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固体废弃物拦挡工程。

在堆弃场地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

2.坡面排水工程。

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并配以防护林草带,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

3.边坡防护工程。

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边坡,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外,根据边坡稳定程度及对周围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

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同而采用石砌护坡或植被护坡。

4.土地整治工程。

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堆、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采取排蓄结合的办法,排水拦渣,有效解决“三废”污染。

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渣场、尾矿库采取复垦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5.植被恢复工程。

对各类裸露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速植被恢复。

三、结语
矿山开采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生态退化
与环境污染。

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特点。

我国当前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及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

必须强调的是,矿区生态恢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层面的问题,而且与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耦合了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工程。

因此,矿区土地复垦是以人类发展为核心,对土地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的综合整治,在消除环境危害的同时重建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环境科学,1997,18(3):72~76.
[2]彭建,蒋一军,吴健生,刘松.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38~42.
[3]康海成.宝鸡市矿山水土流失特点与防治措施.中国水土保持,2003,7:32~34.
[4]阎敬,杨福海,李富平.冶金矿山土地复垦综述.河北理工
学院学报,1999,21(增刊):41~47.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