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腹地“巴当戎将军”的传说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经典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经典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也有很多,为此,店铺分享了4个长征中的小故事,仅供参考。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披着袈裟当红军人物小传:天宝,藏族,原名桑吉悦希,1935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是最早的藏族党员之一。
“天宝”是毛泽东给他取的汉族名。
在四川省,天宝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当过喇嘛,当过红军,当过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党委书记,而且他的汉名还是毛主席亲自取的。
1917年2月,天宝出生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党坝乡,原名叫桑吉悦希,这个乡是藏族聚居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男孩都要送进寺院当喇嘛,藏语叫“扎巴”。
桑吉悦希有三兄弟,他是老大,很小的时候就进寺院当了喇嘛。
党坝乡位于阿坝地区东南部,交通十分不便,平时很少有外地人来。
桑吉悦希所在的寺院很小,只有22个喇嘛,没有活佛,桑吉等小喇嘛跟着老喇嘛学藏文、经文。
如果不是红军的到来,桑吉也许就会当一辈子喇嘛。
天赐良机,1935年,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苏区,转移到阿坝地区一带,等待同中央红军会师。
“方头圆脑”,“灭族灭教”,“共产共妻”……国民党散布的谣言,在藏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他们对红军误会重重,纷纷逃到山上藏了起来。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桑吉胆子大,加上又是喇嘛,就想留下来看护寺院。
老喇嘛心里没有底,还是让桑吉随大家躲上山去。
藏民们在树林的掩护下,偷偷观察着红军,看他们到底有没有三头六臂。
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发现这支队伍和国民党兵截然不同:不进寺院,不住民房,对藏民态度友好,尽管言语不通,也笑嘻嘻打着手势想同藏民交流,还把土司头人的东西分给穷人。
胆子大些的年轻人,蹑手蹑脚摸下山,慢慢试着接触红军。
他们惊奇地发现,同国民党宣传的恰恰相反,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处处为穷人着想。
渐渐,红军受到了藏民的欢迎,有的送茶水,有的送鸡蛋,有的强烈要求参加红军。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
122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 王新华·地方文史黔东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古镇,是一块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的神圣土地。
而位于木黄镇街上古色古香的水府宫里,红军长征时留下来的一件件文物和一张张图片,都清晰地记载了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那段光辉的历史。
一、红军长征史上的首次胜利会师——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黔东印江木黄水府宫,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l8l6)。
坐东南向西北,系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对称封闭式古建筑,占地面积882平方米,现存有牌楼式大门、戏楼、耳房、前后天井、正殿、后殿等建筑,系砖、木、石结构古建筑。
封火墙通高十米。
牌楼式大门为三重檐四柱三层砖石结构。
大门三层楷体竖书“水府宫”,短檐小青瓦顶饰扇状兵械葫芦宝顶。
双檐式石库门。
戏楼一进为戏楼倒座,石砌底台基,鼓形石柱础,落地柱6根,其结构为抬梁结构,戏楼两侧为单坡式青瓦顶耳房。
戏楼南北翼角高翘,饰云雷纹,周饰卷枝叶纹。
檐下为斗拱式封檐屋顶饰葫芦宝顶,琉璃瓦履面。
前檐两个雕狮,望柱为抱厦,卷棚为正方形藻井重叠呈莲花状。
正面横枋浮雕“空城计”等五幅历史故事图案,两端饰浮雕龙头。
楼底及天井地面皆是扁小的鹅卵石墁铺。
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青瓦顶,明间梁架上用驼峰,花草造型穿插枋。
面壁现已改为木板,大梁题记原为太极八卦图及修建年代,现仅存太极图。
1934年5月,夏曦、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原红二军团)由洪湖地区转战千里,5月14日从四川彭水西渡乌江挺进黔东。
6月1日,红三军攻占沿河县城,接着先后木黄水府宫萧克题“会师纪念馆”匾额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2016 10 .总第 期. All Rights Reserved.占领了沿河、印江、德江、松桃、酉阳、秀山六县毗连地区,收编了活跃在黔东各地的大部分“神兵”,组建了黔东纵队,后改编为黔东独立师。
6月19日,中共湘鄂西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黔东特区,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和各级苏维埃政府,收编神兵为红三军黔东纵队,冉少波(印江人氏、黄埔军校毕业)为师长,熊仲卿为政委。
湘西苗族少将 隆子雍将军
湘西苗族少将隆子雍将军隆子雍生于光绪三十二年(生于1906-逝于1942年),永绥县贵族今湘西花垣县人,地主财主家庭民国前世袭一等云骑尉。
其人聪慧外溢,头脑清醒,目光远大,无需赘述。
思想锐利、具有叛逆精神。
在长沙读书时便是共运农运的积极份子长沙马日事变后回乡被捕,出狱后不忍心苗民疾苦,暗地里准备武装起义。
敢于打破地主阶级封建的传统思想,帮助农民对抗政府和封建势力虽身为富家子弟,性格、见识上却反而与共产党慷慨济世为国为民的宗旨相投。
在党困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党于水火。
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为“当一件事变成天下大事之时,凡天下人都无法置身世外,不论他是否愿意。
”“只有能够理解民为贵的君,才是我们天下的王,只有为人民服务的党才是我们苗族的党”还说“现在没有皇帝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天子皇帝啦,苗人不会出天子,汉人也不会再出天子了。
可是我们苗人还在受欺压,有皇帝时受欺压,没有皇帝了,也还是这样。
你看,我们不是被撵得无处可逃了吗?在我们湘西十万大山里,还有几块土地是我们苗人的?没有,连巴掌大的一块土地都是汉人的,那是我们祖祖辈辈开拓出来的,我们耕种着自己的土地,却要去给汉人服兵役,当屯丁,去杀我们苗人里有骨气的敢和汉人官府作对的人。
我们还要给汉人的军营送草料,无缘无故地挨打……”隆子雍长叹了一声,接着说。
“我们和他们说理,可是谁听我们的呢?说理的结果,我们成了通缉犯,只好躲藏起来,在我们的家族祭拜祖宗的时候,空下我们的位置所以我们才会武装自己和他们做斗争。
”飞扬洒脱,自负自信。
面对其貌不扬的第六战区最高长官陈诚,子雍心道“谁能想到,那传说中传奇般的人物,竟原来是这般模样”,可见他对陈诚盛名不以为然,显出他其实对自己颇有几分自负。
,敢于冒险。
发起革屯,和平诉愿,武装抗屯,历时三年终除屯租弊端,隆子雍自信掌控局面,敢走极端剑走偏锋却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
温文尔雅的子雍偶尔有不成熟不稳重的表现。
1931年任湘西十县联谊中学校长,1932年任湘西有屯七县县参议,生平履历1926年共产党积极分子,1928年成为地下党员,1933年在黔军罗启疆部的独立第34旅任少校参议,1935年任永绥县解除革屯诉愿代表,1935年5月年任永绥抗屯自卫军总指挥,1936年2月任湘西苗民抗日革屯军副总指挥军需处长和参谋长三职,1937年11月川黔湘鄂四省边区革屯抗日军副总指挥湘西苗民革屯外交官,1937年12月任新湖南新编保安一团副团长中校军衔1938年任永绥保靖民众抗日自卫团团长。
苗王城 苗疆上的军事领地之秘
苗王城 】
隐匿在持净山深处 的秘事
苗王城.是苗族东部方言区的王者之城。历史
上 曾有5 苗王在 城 内称 “ 位 王” 。
政策及土司制度。明时,朝廷试图I 的土司制. 实行 “ 改土归流 。遭{
好沿 袭 旧制 。但这 片地 域 实际 上已 { 强化 中 央集 投的 统辖规 划 范畴 。裹 l
3 万大军南征云贵,借铲际盘踞云南的元藏残部梁 D 王之名,对云责高原土著民族进行 。 安抚 与 王 化”。明朝南征大军溯沅江 经湘西进入云贵.沿 途侵占当地土著民族的良田耕地,令百姓怨愤不 堪 为巩固统治.在所征服之地,朱元璋进令部分 军队就地屯守驻扎,修婉军事城堡、营垒,并推行 “ 移民就宽当 的穆民政策.先后强行迁徒官兵家 眷和大量汉地平民、役夫、工匠、犯官等醢军定居 戍边,湘西和黔东北接壤一带的苗族聚居区也纳^ 成边范围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调北征南 和“ 调北I 真南 事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 .隐匿在黔东北莽莽苍苍的武 陵山区, 具体地说 在梵净山向腊尔山过渡丘陵地 带的松桃营旗自治县东南部.一个奇特的领地一 苗王城.开始了它最重要的转型,逐步演变为苗族 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兵寨、军事城堡和战场
f 右 Ⅲ 曲 】苗王 城 .矗 苗 蕞 森 郭 曹 Ⅱ 左 城 自 盘 # ●扭 戚 ,翼 “ ” 墨 撕 l 心 措 . 睫 处 可 见 ■蔽 ∞艳 雌
难挹 路。
外 人 进 入 其
省.长选 10 8 多公里的防御工事_ _ 近年被专家重新命名的 南方长城” 苗王城所在的武陵山区. 在黔 壤处.方圆千里.在唐宋以后巳于j 嘭 族聚居区.历代中央王朝对谊片 “ 1
新寨是苗王城军事城堡的核心组
约 4 方 公地上.现存约有3 0 米长,高3 50 米、厚1
巴身小___夜郎后裔(二)巴身小的由来
巴⾝⼩___夜郎后裔(⼆)巴⾝⼩的由来巴⾝⼩的由来 夜郎是战国末年⾄西汉初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的⼀个国家或者说仅是⼀个部落联盟。
其存在的时间上限,可上溯⾃春秋时齐桓公会盟蔡丘前后的臧克古国,下限⾄汉成帝河平年间,约为公之前27年前后。
其存在的时间,约300多年。
《后汉书》,说它“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也即是说今贵州绝⼤部分,北⾄川南,西北逸滇东北,南抵今⼴西⽥林、南丹,东⾄湘西皆属夜郎过的范围。
据史称,汗武帝平南越时,欲调夜郎精兵10万,直下番禺。
说“夜郎者,临臧克江,江⼴百余布”。
《史记》上记载夜郎民族“耕⽥有笆聚”,说明它已步⼊锄耕农业,并与周边地区有贸易交换。
秦汉时期,夜郎曾创造了古代西南地区较先进的⽂明。
史书说 “西南夷君长以计数,夜郎最⼤”, 故汉武帝平定南越奴⾪主反叛时,也欲借重夜郎的⼗万精兵。
正是夜郎⼀度有过的辉煌,令汉王朝格外看重,才与滇王⼀道受⾦印册封。
虽然以后夜郎县花⼀现的⽂明因其封闭、虚骄和不能与时俱进⽽过早地凋谢,夜郎国亦因其胁迫旁⼩⾢反叛中央王朝⽽遭灭国之灾。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西汉时代成帝河平中公元前25年(距今2030年),夜郎国最后的⼀个王名叫“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攻,汉朝⼤⾂陈⽴带兵到兴管辖的夜郎国同亭,⽤计诛杀了兴,兴的岳⽗翁指与兴的⼉⼦邪务组织22寨苗民造反,被打败后逃到⼤深⼭⾥躲避,夜郎国从此在历史上消失。
照此推算巴⾝⼩苗族应该是邪务的后代。
夜郎王后裔逃到这⽚⼤⼭⾥躲避后,过了250年<东汉末年>⼜强盛起来,与当时统治西南地区的蜀汉政权发⽣严重冲突。
这⽀苗族世代有这样⼀个悲壮的传说:古代因打仗失败后,官⽅强迫族⼈中的强壮男⼦长途迁去很远的地⽅,让⽼、弱、幼、残的⼈住进“活⼈坟”,把吃的放在坟枕边,任其⾃⽣⾃灭。
现在巴⾝⼩苗族也许就是当年侥幸从“活⼈坟”⾥逃出的⼈繁衍⽽来的。
⽽根据《三国志·蜀书》卷⼗三《张嶷传》记载,与⾰利苗族的传说极为吻合。
将军故里:三穗县城今胜昔
在绵延起伏的云贵高原上,在贵州省东出湖南两广的320国道线上,有一个被称作千里苗疆门户的地方,这里气候宜人,物产富饶,人杰地灵,这就是历史上因秋收丰稔,一禾三穗而得名的三穗县。
三穗县,是共和国开国侗族上将杨至成将军的故乡,多少年来的长足发展早已使这里成为黔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逐步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和南来北往、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以及黔东、湘西旅游大板块形成,使三穗成为湘黔两省连接线上理想的游客中转站。
三穗县交通便利,区位独特,320国道、310省道在县城交汇,横穿县境的65号高速公路更是一条连接天南地北、缩短与外界时空距离、标志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高原坦途!多少来三穗及周边的黔东、湘西地区考察投资的人士,观光旅游的人们在这里中转和迎来送往。
三穗县有中国鸭食文化之乡、竹编之乡的美称,这里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三穗县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展前景。
这里有苗、侗、土家等十四种少数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象一杯淳香的老酒令人陶醉!从乡村间那一座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蔡伦造纸作坊,到工艺考究、曾经成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心爱之物的瓦寨斗笠;从侗族珍珠油茶、龙节虎脑翠荷包等民族小吃,到浓香醉人,驰名中外的三穗鸭;从银光闪闪、精美动人的民族服饰,到精犷豪放、情动仙神的芦笙歌舞,无不浓缩着民族同胞聪明的智慧、勤劳的汗水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三穗县城建开发实施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城建开发带动发展战略,如今共和国开国侗族上将杨至成将军的故里--三穗县城今胜昔,旧貌换了新颜!三穗县域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
如今的三穗下城市建设发展在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已经小有名气。
70年代,三穗县城城区狭小,砖房很少,绝大多数木房低矮破旧,一条邛水河将小小的县城分成东西两片,靠一座修建了近百年的石墩木桥将东西城连接起来。
那时的县城,吃水靠几口吊井同,晚上照明还时常靠煤油灯,几条短小而狭窄的府政路、东门南路、新穗街、解放街、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城塘,淤泥裹腿。
格支景点及人物故事
格支景点和故事一、“苗名”来源猴场乡格支喇叭苗寨位于水城、六枝、普安、晴隆四县交界处,是水城县较偏僻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
喇叭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其根源在于喇叭人的先祖是古代湘西南的苗民。
1368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推翻元政权建立明朝后,云南故梁王巴匝刺瓦密尔不肯归附,朱元璋多次遣使招谕均为梁王所害,只好用武力平服。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命颖川候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往征云南(历史上叫“太祖平滇”,喇叭人叫“明洪武祖调北征南”)。
在这30多万大军中,就有5万是宝庆都卫胡海率领的湖广兵。
这支湖广兵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胡海原来的部属;第二部分是强征入伍的苗民;第三部分是镇压苗民起义时收编的苗军。
这就是说,胡海军队中的苗族成分占绝对优势,在整个平滇战役中起到了主力作用。
云南平定后,接着又相继发生各地土目的叛乱。
其中越州土目阿资的反叛对于湖广兵的留屯普安和成为今日的喇叭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阿资率众攻打普安军民府,烧毁府治,抢夺财物。
傅友德率兵进攻,阿资退守罐子窑普纳山(现普安兴中区龙吟镇境内)倚岩壁为寨,坚守不出。
普纳山高万丈,四周悬崖绝壁,仅一小径可通步,不能容骑。
山顶宽平,纵横数十里,盘江对岸有成子洞(今名曰“大硝洞”),洞广而深,可藏万人。
傅友德陈兵山下,屡攻不克,无计可施,只好调湖广兵来攻打。
传说,湖广兵攻打普纳山,三年未下,每次进攻都被山上的矢石滚木打退。
年长月久,他们想出了个方法,用竹子扎成笆摺,笆摺内夹着干草,以减轻着力点。
攻山时,根据笆摺的大小,由几名或几十名士兵揽着走在前面,大队伍则跟在后面进攻,这样终于顺利地接近了敌人的关卡。
此后,双方夜战、近战,争夺得十分激烈。
有一天山上的人捉住了一个湖广号手,他们对号很感兴趣,经常叫他吹号取乐,日子久了,彼此混熟了,号手也不受管束了。
于是,他一有机会就偷偷观察山上的地形,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后崖上有棵干香藤可以攀缘上山,就借吹号取乐为名,用号音告诉上下的伙伴们说:“前头陡陡岩,后头有路来,岩上有棵干香藤,吊得千千万万人。
红星照耀中国彝族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彝族故事从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热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提拉巴,两人都有拔山之力,没有人能够摔倒他们。
斯热阿比听到阿提拉巴是地上的大力士,很有本领,就从天上下来,和他比试。
那天阿提拉巴正好出门,临行时,他对母亲说:“天上的大力士来找我,请老人家抬一块铁块招待他,就说这是我吃的东西,请他尝尝。
让他等一会儿,我马上回来找他摔跤。
”说完,阿提拉巴就走了。
一会儿,斯热阿比来了,阿提拉巴的母亲真的抬了一块铁块给斯热阿比,斯热阿比咬了一口,怎么也咬不动。
他想:阿提拉巴吃铁块,他的力气一定比我大。
想罢,他急急忙忙回去了。
阿提拉巴回来以后,他母亲把经过说了一遍,阿提拉巴听说斯热阿比咬不动铁块,就知道力气一定没有自己大,所以,他便跑去追斯热阿比。
斯热阿比刚刚要上天,就被阿提拉巴追上了。
“不要走,你既然找我来摔跤,那咱们就比试比试吧!”斯热阿比听了他的话,就张开双手,猛地抱住他,两人就开始摔跤了。
他们的力气真的非常惊人,大地被他们震得格格地响,那些山峦、树木都抖动起来。
斯热阿比抱住阿提拉巴一摔,阿提拉巴踉跄一下,被斯热阿比压在地上。
但他的背脊还没有着地的时候,阿提拉巴一个挺身,从斯热阿比头上翻过来压在他的身上。
斯热阿比脊背落了地,但他不服输,还要求再摔一次。
这一次。
阿提拉巴站成一个骑马式,斯热阿比用力摔他,他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也不动。
阿提拉巴乘对方不留神,抓住对方的一只胳膊用力一摔,斯热阿比被摔出两丈多远,趴在地上动不了了。
阿提拉巴走近一看,斯热阿比口吐鲜血,已经死了。
阿提拉巴回到家里,哪知天菩萨知道斯热阿比被摔死的事以后,非常生气,但又没有办法对付阿提拉巴,便派来大量的虫子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提拉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许多松树,领着人们烧虫子,把天菩萨派来的虫子都烧死了,保护了庄稼。
从此,彝族百姓就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
西藏珞巴人的传说
西藏珞巴族的传说黑错·达布老(གཙོ་བོའ་རྟམ་ལོ།)西藏米林县、隆子县的珞巴族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是空空的,地是秃秃的。
后来,天与地结了婚,大地怀了孩子。
但小孩还未坠地,便变成血水流掉了。
这血水成了雨,滋润了地上各种生物。
后来,地又生一个孩子,这孩子又生下两个小孩,他们起名为达绕和达尼。
珞巴族认为达绕就是自己的祖先,达尼便是藏族的祖先。
达绕和达尼两人,有一天比赛射箭,达绕力气大,射得远,箭飞到深山密林之中,于是达绕便落脚到米林山区,而达尼却生活在工布地区。
这个传说,说明了一个问题,珞巴族和藏族是同宗同族,主要是达绕后裔珞巴人长期生活在深山密林中,而达尼后裔蕃人(藏族)生活在工布地区。
遂语言和风俗有了一定的差异,所以,珞巴人被认定一个单一的民族。
旧藏语中“珞巴”解释为“野蛮人”,现在解释为“南方人”。
珞巴人有自己的语言,使用藏文,珞巴语属藏语系。
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
珞巴人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被定名为珞巴族。
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
藏文典籍《红史》在记述松赞干布时代的吐蕃疆域时就讲到:“南自珞与门,西自香雄,北至霍尔,东自咱米兴米等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
1680年,五世达赖发给梅惹喇嘛的文书中,明确指出:“珞渝人等亦入我治下”。
西藏地方政府以封赠、委派等方式,通过属下宗、奚谷组织对珞渝一些地区实行行政管理。
19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政府曾一度把珞渝地区划归波密土王管辖。
波密土王于1881年在地东村(今墨脱县境)建立地东宗,委派宗本辖五“错”、六寺。
20世纪初,波密土王为进一步巩固对珞渝的统治,将地东宗的达岗错扩建为宗,即嘎朗央宗,并在此先后委派过八任宗本。
西藏地方政府也经常派人到珞渝地区巡查。
1927年,西藏地方政府同波密土王发生矛盾,罢黜波密土王割据势力,将嘎朗央宗仍划属地东宗,恢复达岗错建置。
贵州岜沙苗寨的导游词
贵州岜沙苗寨的导游词传奇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
当年蚩尤被黄帝战胜,率领部落开头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
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
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
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常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
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
他们非常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超群,还特殊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男人特别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
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
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深厚的爱好,由于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
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致,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非常耀人眼目。
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漂亮的树皮。
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稳得意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
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殊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
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
”贵州岜沙苗寨的导游词篇2友爱的游客伴侣们:大家好,很兴奋今日能和大家缘聚在此,我是即将带你们巡游古朴苗寨的能说会唱的小黎导游啦。
我代表__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欢迎来到我们漂亮的贵州。
在今日岜沙一日游中,我会给远到而来的伴侣们供应优质的导游服务,盼望大家旅途开心!在即将进入漂亮而奇妙的岜沙,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它。
岜沙苗寨距县城7.5公里,属从江县丙妹镇,由5个自然寨组成。
全村四百多户两千多人。
中国历史上的将军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将军故事中国古代将军的故事1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
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身高:身高1.89米。
出生地:下相(今江苏宿迁市)故都:徐州(古称彭城)年少生长以及起兵地:会稽郡吴中(今苏州)妻子:宋凝父亲:项超母亲:龙氏爱姬:虞姬儿子:项隆(此人物存有争议,在《项氏族谱》老版本里,项隆是项庄之孙、项明的次子,而不是项羽之子,更没有项还、项迪这两个人)。
坐骑:踢云乌骓(青白色带黑毛的骏马)兵器:楚戟(演义为虎头盘龙戟,一或天龙破城戟)铠甲:乌金甲(在锻造中加入乌金强化坚固性,乌金甲为黑色)、虎皮红战袍特征:中国史书上记载项羽目有重瞳。
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
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
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
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
22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岁自刎乌江。
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
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
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敬仰。
中国古代将军的故事2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
中越作战被俘 原始森林做了13年压寨丈夫
中越作战被俘原始森林做了13年压寨丈夫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本文的主人公在支援前线时不小心被俘,被“押”入了茫茫的原始森林,当起了“压寨丈夫”,于是,开始了长达13年的离奇原始生活,欲知详细,请看下文。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被俘,落入她手,被“押”入了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叫黄干宗,家住在中越边境的一个小村子里。
1979年1月17日,震惊世界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
我和我的同村人报名参加了民工队跟随军队开到了前线,帮助运送弹药、食品和伤员。
1月25日晚,民工队的住宿地突然遭到炮弹的袭击,没有经验的民工们像炸了窝的马蜂四处奔跑。
由于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也不知往哪个方向跑,我一口气竟跑了好几里山路。
突然脚下被绊了一下,我立即被人反绑了双手,架起飞跑着上了山。
天渐渐地亮了,醒来时我才看清昨晚俘获我的原来是两个越南女兵。
她们会说很简短的中国话,告诉我她们不会伤害我,只要我不乱跑。
高个子叫黎氏萍,性格活泼开朗;矮个子叫阮氏英,比较内向,不爱说话。
这两个越南女兵完全不像传说中那么凶狠强悍,而是很和气,我紧张的心放松了,从交谈中得知,她们是边境北太省那代县人。
国家持续了几十年的战争,她们那里几乎没有青壮年男人。
她们18岁就应征入伍,在抗美战争中打了5年仗。
1976年战争胜利后,又爆发了与中国人的边境战争。
阿萍和阿英自忖年已26岁,不知越南与中国的边境战争会不会扩大,她们厌倦了战争,不愿再把青春扔到战火中。
当然,她们不敢回家乡,因为战时对逃兵的惩罚是严厉的,再说家乡也摆脱不了战争乌云的笼罩,只有到远离人世的原始大森林中去,才能过上平静的生活。
当夜幕降临之际,她们一前一后把我“押”入了茫茫的原始森林。
不知走了多远,前面豁然开朗,是一片没有树木的小草地。
当我得知她们要我在这里与她们定居时,我一时慌乱起来,大闹着要回去,回到自己的祖国。
阿萍很耐心地劝说,外面的战争很残酷,何必呢?并警告我千万不要逃跑,否则会出危险。
★遭马蜂围攻……在原始森林实现了返璞归真的愿望。
巴虺的故事
巴虺的故事在那遥远又神秘的古老世界里,有一个被黑暗与神秘笼罩的传说,那便是关于巴虺的故事。
我听闻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是个在村子里听长辈们闲聊的小毛孩呢。
巴虺啊,可不是一般的存在。
据说它身形巨大,大到你只要看上一眼,就会觉得自己渺小得像一只蚂蚁站在大象面前。
它的模样,嘿,那可真是恐怖至极。
全身布满了黑色的鳞片,每一片鳞片都像是一块冰冷的黑色石头,在黑暗里还会隐隐地发出幽光,就像夜晚墓地里闪烁的鬼火。
它的眼睛呢,像两个巨大的灯笼,红彤彤的,透着一股让人胆寒的凶光。
村子里的老猎人阿伯曾经说过,他有一次在深山里打猎的时候,差点就遇到了巴虺。
他说那时候,周围的空气突然变得冷飕飕的,那种冷不是普通的冷,而是一种能钻进你骨头缝里的冷。
他的猎狗突然就开始狂吠,然后夹着尾巴不敢往前走了。
阿伯当时就觉得不对劲,他抬头往四周看了看,就看到远处的树林里有个巨大的黑影在晃动。
阿伯心里一惊,他知道那深山里有很多危险的东西,但是这个黑影给他的感觉特别恐怖。
“我当时就想啊,这不会是巴虺吧?”阿伯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着,“我可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地送了命,我就赶紧带着猎狗往回跑。
那一路啊,我感觉背后就有什么东西在跟着我,吓得我冷汗直冒。
”我好奇地问阿伯:“那巴虺到底住在哪里呢?”阿伯敲了敲烟袋锅子,说:“这巴虺啊,据说住在深山里一个巨大的洞穴里,那个洞穴深不见底,里面还弥漫着一股腐臭的味道。
周围的树木啊,都长得歪歪斜斜的,好像被什么邪恶的力量影响了一样。
”村里的老巫师也知道巴虺的事情。
有一次我生病发烧,迷迷糊糊中听到老巫师在和我阿爹说话。
老巫师说:“这孩子的病啊,可能是被巴虺的邪气影响了。
巴虺身上带着一种黑暗的力量,它所到之处,都会带来厄运。
”阿爹着急地问:“那怎么办呢?”老巫师就开始念念有词,然后在我的床边撒了一些奇怪的粉末,还点上了一种有特殊香味的草药。
老巫师说:“巴虺虽然强大又邪恶,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来对抗它的邪气。
贵州岜沙:探秘中国最后的抢手部落
贵州岜沙:探秘中国最后的抢手部落作者:越声来源:《小演奏家》2017年第04期很多年前看到一张照片,几名黑衣男子背着枪、梳着发髻、穿着黑衣站在山寨的前面,照片的题目是“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地点是贵州黔东南的岜沙,那张照片一直让我记忆深刻。
年前,我带着学生寻访了这个闻名中外的神秘的枪手部落。
尽管岜沙距离从江县城只有不到八公里的路程,但古朴苗寨的生活方式至今没有被改变,村民怡然自得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与世无争。
古老的岜沙苗寨依山而建,古树参天,藤蔓连连。
成年男子常年头挽发髻,身挎腰刀,肩扛火枪,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颇有几分神秘的色彩。
一曲迎宾的芦笙曲刚停,六七个汉子便一字排开,举起枪朝天齐鸣,随着几声巨响,白色的烟雾弥漫林间。
村民告诉我,这是岜沙人迎接客人进寨的最高礼仪。
“岜沙”用苗语念叫“分送”,是草木繁多的意思。
寨子由五个小苗寨组成,房屋是传统的吊脚楼。
穿过寨门,顺着一条林间小道来到一座小亭子前,亭子中央摆放着一蔸需要几个大汉才能抱住的树根。
据说在毛主席逝世时,岜沙人把这棵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香樟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在砍伐这棵被奉为神灵的古树时,两千多名岜沙人长跪不起,敬拜古树。
此事深深感动了中央,国家之后专门拨款在古树树根处建亭,取名“神树亭”。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
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地区的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中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
基于生存环境的恶劣,他们枪不离身,刀不离腰。
这里的男人虽然个头不高,但个个都非常精悍,他们身着青衣,腰间佩刀,肩上扛枪,十分像古代的武士。
有人说岜沙武士颇有几分日本武士的神韵,其实应该说日本武士与岜沙武士有许多相似之处。
据传,曾有日本的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
岜沙人以树为本民族的图腾,他们敬仰树神,认为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祖先的灵魂,因而他们爱护树木、崇拜树木,相信这些树木也在庇护着岜沙。
世界屋脊戍边人
龙源期刊网 世界屋脊戍边人作者:宋小理王乾罗凯来源:《百姓生活》2019年第03期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巍峨而圣洁,因为圣洁令人心生向往,因为巍峨叫人望而却步。
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已驻扎了45个年头。
一营驻守的喜马拉雅山北麓岗巴县,平均海拔4810米。
作为全军驻地海拔最高的建制营,一营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
从红旗飘过喜马拉雅山麓的那天起,一茬茬官兵用血肉之躯捍卫边防稳定,守护祖国安宁。
一营驻地岗巴,每年有200多天的8级以上大风,把黑色深深刻入战士的面庞,形成高原边防军人特有的“岗巴黑”。
有一年,上士黄立的未婚妻晏甲,进藏到部队成亲,却在火车站台闹了笑话。
原来,接站的黄立与晏甲记忆中的男神相去甚远,几番比对暗号确定未婚夫身份后,晏甲心碎了,她捧着黄立紫黑的面庞泣不成声。
还有一年秋天,列兵王强强结束在查果拉哨所半年的驻防,当他下哨返回连队行至营门口,因容貌变化太大,竟连战友也没认出他来,被值勤的同年兵边敬超拦住。
士官刘亚第一次从边防回乡探亲,却躲进宾馆不敢见爸妈。
原来,他白天争着执勤巡逻,晚上也要抢着上岗值班,脸上布满晒斑和冻疮,和刚入伍时换了模样……这样“青春易老”的故事,不止是岗巴,在这个边防团,你都能听到。
作为六连的一名老兵,中士吴杰已在边防坚守2099天。
入伍第3年,他第一次探親休假。
在火车站,把吴杰一手带大的外婆竟认不出外孙。
相见后,外婆抚摸着吴杰黝黑的脸,心疼得直落泪:“你是去当兵,还是去挖煤了,咋黑成这样了?”这种埋怨,直到吴杰第二次探家带回来刊有自己事迹的报纸才停止。
那天,大姨当着全家人的面,念出吴杰在珠峰下巡逻的故事。
听罢,外婆脸上乐开了花:“当了兵就是不一样!”临归队时,外婆再三嘱咐吴杰:“把身体养壮,为国家站好岗、放好哨!”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是登山爱好者向往的圣地。
登山者来到这里,是因为山在这里;官兵们巡逻到这里,是因为祖国的边防线在这里。
珞巴族流行的民间传说
珞巴族流行的民间传说珞巴族流行的民间传说导语:珞巴族民间故事:米日珞巴人来历的传说我们珞巴人狩猎为生,兼营农耕。
狩猎是离不开猎狗的,我们相依为命,长年吃住在一起。
一天,两珞巴族民间故事:米日珞巴人来历的传说我们珞巴人狩猎为生,兼营农耕。
狩猎是离不开猎狗的,我们相依为命,长年吃住在一起。
一天,两个猎人牵20只猎狗进入林中狩猎。
猎狗围住一棵大树狂叫不止,时而扑上去,时而退回来。
猎人赶到后发现是一个大树洞,有半间房子那么大。
一个猎人说:“咱们射箭吧。
”另一个则说:“看看动静再说。
”他们在洞口大喊大叫。
不久,从树洞中窜出一头母野猪,奔向茫茫林海。
一个叫珞扎的猎人钻入洞中,看见一堆干草上躺着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孩。
他抱起小孩,对大家说:“这是一个野人的小孩,他长大后要吃人的,养着他不如杀了为好。
”一个叫达仁的猎人说:“是鬼也好,是神也罢,反正我没有后代,我收留他了。
”达仁的妻子亚姆是个善良贤惠的妇女,她给捡来的孩子喂乳汁,喂鸡蛋,喂鸡爪谷甜酒。
儿子天天见长,到十二岁时就能跟随大人上山狩猎了,而且他的箭法百发百中,猎获了很多很多野兽,都平均的分给了大家。
到他十八岁时,聪明过人,占卜技巧超人,深受大家的夸奖和尊重。
他结婚后在米日建家立业,后来成了米日大氏族。
代代米日珞巴都说,他们的祖先是野猪,视野猪为他们的图腾,从不猎获野猪,还有不少祭祀活动。
所以,至今,米日一带野猪兽害最为严重。
珞巴族民间故事:珞巴五兄弟的传说听祖辈们讲,汉人、藏人、珞巴、门巴和亻登人原来是同父同母的五兄弟。
很早以前,世界上到处都是水,浩瀚的海洋中有一个顶天的孤岛,叫“白马岗”,是隐秘的莲花蕊的意思。
那个时候,天上有九个太阳,热的地上冒火,水在减少,慢慢露出了好多平原和丘陵。
世界就是这样形成的。
一个暴雨天,太阳的儿子达西和月亮的女儿亚姆同时降落下来。
那时,地上没有树,也没有庄稼,更没有人和动物。
他俩住在岩洞里,看天是蓝的,看水也是蓝的,景色美极了。
红军长征过宣威田坝的故事
⽑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次,长征是宣⾔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失败⽽告终。
”今年是中国⼯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纪念长征,就是要继承长征精神!为了缅怀⾰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弘扬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我们后辈不忘历史要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我们事业前进的动⼒。
我多次到村中进⾏调研和考察了历史,查阅资料将红军长征过⽥坝的故事收集整理,传承后⼈,不忘历史。
1936年3⽉23⽇,贺龙、任弼时等同志指挥的宣威虎头⼭战⽃,在当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事迹。
这⼀组故事是根据(宣威市史志办何道勋、云南省⽥坝煤矿周⽟伟的资料和本⼈调研搜集资料整理编发的)。
⼀、贺龙元帅长征住宣威⽥坝在翠峰村睡⼋仙⼤供桌的故事在宣威⽥坝每当提起红军长征时,第⼀个想起的就是翠峰村黄初信家那⼀⽅古铜⾊的⼋仙⼤供桌。
据介绍宣威虎头⼭战役后,1936年3⽉24⽇,红⼆、六军团继续向东转移,经龙场分别进抵宝⼭、格宜⼀带宿营。
25⽇,分别进抵⽥坝、海岱等地宿营。
26⽇,两军团均于原地休整,国民党中央军郭汝栋纵队追⾄宝⼭、格宜⼀线,红军指挥部令⼆军团⼀部前往阻击,双⽅对峙于四⾥座格⾹河两岸。
此间,红军在宣威⽥坝、海岱等地开展⼤量的⾰命宣传和打⼟豪活动。
⼆军团军团部还在⽥坝⼩学等地组织演讲和演出⽂艺节⽬,在这⼀带写下了不少抗⽇反蒋的标语⼝号。
听上辈⽼⼈介绍:1936年3⽉25⽇(农历三⽉三)红军从宝⼭到⽥坝(四⾥座、翠峰、龙德、回龙寺⼩河湾、湾⼦),正逢回龙寺赶三⽉三庙会,当地百姓,⾸先是躲,后来偷偷地看这些⼈,这些⼈到了村⾥打扫卫⽣,砍柴,挑⽔,刷标语等。
后来百姓陆陆续续回到村⾥,红军进⾏了⾰命宣传,打⼟豪,分⽥地。
红军总指挥部设在恰租戛村(现名翠峰村),贺龙军长住在翠峰村黄初信家。
苗疆腹地“巴当戎将军”的传说
苗疆腹地“巴当戎将军”的传说在湘、黔之交的湘西花垣县两河乡正岗寨,峰峦重叠,道险崎岖,绕膝越岭,时上时下,幽深险阻,凳涉艰难。
就在这险峻雄浑的苗疆腹地有一岩石,俨然一位身穿铠甲,巡视苗疆的大将军。
将军目光炯炯,翘望冥思,似顿悟释怀。
其神态栩栩如生,鬼斧神工,苗族人称为将军岩,苗语叫“巴当戎将军”。
说起“巴当戎将军”岩的来历,因历史久远,当地苗族人已记忆模糊,但从上辈人的故事传说中,是乎要追溯到上古时期神话时代的洪水滔天,中原问鼎。
要追忆苗族几千年来历经劫难、勇武抗争、悲泣沧桑的历史。
一、问鼎中原、涿鹿败北在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矗立着一座由海内外中华儿女捐资建成的中华三祖堂,殿内供祭着三位中华先祖,居中的黄帝气宇轩昂,右侧的炎帝睿智儒雅,左侧的蚩尤勇武彪悍。
他们合称中华人文三始祖。
究其他们间的关系则要上溯到5000年前的中原问鼎和涿鹿之战。
它反映了历史上数千年来苗汉间的族际关系。
据史籍记载及苗族“心史”传说,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南北是平原肥沃的地区,有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集团都想迁来居住,因此,黄河流域便成了各氏族斗争的舞台,成了不同族际文化相互影响的场所。
而其中最为强大的则属黄帝、炎帝和蚩尤所统领的轩辕氏、神龙氏和蚩尤九黎部落集团。
这些部落集团为生存计,相互间不时发生部落争战。
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最早占领黄河流域中部的是炎帝和蚩尤。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
“炎帝姓姜… …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
迁居黄河中部后,蚩尤九黎部族和炎帝神农部族杂居相处于中原,是当时两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大部落联盟,期间曾有过一段和平相处的时期。
即“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无有相害之心”。
“以日为市、致天下民、聚天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说明两大部落的关系还比较密切,尚能和平相处,互通有无。
只是到了“神农氏衰微”,“政失常轨”时,才发生了羌苗两族的战争。
战争十分激烈,蚩尤部族勇猛剽悍,骁勇善战,而且又善于制作精良坚利的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疆腹地“巴当戎将军”的传说在湘、黔之交的湘西花垣县两河乡正岗寨,峰峦重叠,道险崎岖,绕膝越岭,时上时下,幽深险阻,凳涉艰难。
就在这险峻雄浑的苗疆腹地有一岩石,俨然一位身穿铠甲,巡视苗疆的大将军。
将军目光炯炯,翘望冥思,似顿悟释怀。
其神态栩栩如生,鬼斧神工,苗族人称为将军岩,苗语叫“巴当戎将军”。
说起“巴当戎将军”岩的来历,因历史久远,当地苗族人已记忆模糊,但从上辈人的故事传说中,是乎要追溯到上古时期神话时代的洪水滔天,中原问鼎。
要追忆苗族几千年来历经劫难、勇武抗争、悲泣沧桑的历史。
一、问鼎中原、涿鹿败北在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矗立着一座由海内外中华儿女捐资建成的中华三祖堂,殿内供祭着三位中华先祖,居中的黄帝气宇轩昂,右侧的炎帝睿智儒雅,左侧的蚩尤勇武彪悍。
他们合称中华人文三始祖。
究其他们间的关系则要上溯到5000年前的中原问鼎和涿鹿之战。
它反映了历史上数千年来苗汉间的族际关系。
据史籍记载及苗族“心史”传说,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南北是平原肥沃的地区,有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集团都想迁来居住,因此,黄河流域便成了各氏族斗争的舞台,成了不同族际文化相互影响的场所。
而其中最为强大的则属黄帝、炎帝和蚩尤所统领的轩辕氏、神龙氏和蚩尤九黎部落集团。
这些部落集团为生存计,相互间不时发生部落争战。
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最早占领黄河流域中部的是炎帝和蚩尤。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
“炎帝姓姜… …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
迁居黄河中部后,蚩尤九黎部族和炎帝神农部族杂居相处于中原,是当时两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大部落联盟,期间曾有过一段和平相处的时期。
即“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无有相害之心”。
“以日为市、致天下民、聚天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说明两大部落的关系还比较密切,尚能和平相处,互通有无。
只是到了“神农氏衰微”,“政失常轨”时,才发生了羌苗两族的战争。
战争十分激烈,蚩尤部族勇猛剽悍,骁勇善战,而且又善于制作精良坚利的兵器。
“以金作兵”,战斗力很强。
炎帝所屬的共工氏虽“振滔洪水”奋抗蚩尤,但结果蚩尤还是得胜并占据了共工氏所属九个氏族之地。
炎帝地盘大部全失,被迫撤离“九隅”,向西北败退。
共工氏部族并入了蚩尤九黎集团。
共工在湘西苗族传说中称“果戎”,其部落是最先由炎帝部落集团融入蚩尤九黎集团的苗族氏族。
也许是此原故,《遁甲开山图》才有:“蚩尤者,炎帝后裔也”的记述。
炎帝被蚩尤逐出九隅向西北面败退后,遇到向东拓展的黄帝部族集团,于是又发生了炎黄之间的阪泉之战。
《史记·五帝本纪》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塾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战争结果以以黄帝胜利而告终。
此后,炎黄两个部落连同他们的从属部落一起形成华夏部落联盟集团。
据《国语·晋语四》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也就是说,炎帝与黄帝均源于少典氏的兄弟氏族,他们合并结盟后,黄河流域便形成了西部以炎、黄为代表的华夏集团,中部以蚩尤为代表的九黎苗夷集团。
此间大的战事不多,彼此暂时和睦相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处和交流后,原松散的部落集团便逐步形成了以语言、习俗和原始宗教信仰为部族特征,并具有很强内聚力的利益部族文化体系。
远古时代,人类虽没有现今意义上的民族问题,但部族生计利益之争却是永恒的,因领地利益之争而进行战争是常态。
九隅、阪泉之战后,相安而居的三大部落集团又因部落利益之争而重燃战火,直致一场惨烈的中原问鼎大战—涿鹿之战的爆发。
对此次战争,《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使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也有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已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管子·地数篇》云:“黄帝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对于涿鹿之战的性质,汉籍主流学者按照“胜者为王,败者寇”的逻辑将蚩尤形象进行边缘化与妖魔化,但在苗族口承文学与民间故事中,蚩尤却是民族大英雄。
流传于苗族地区的《蚩尤神话》认为苗族的先祖蚩尤是一位文武双全、艺高胆大,嫉恶如仇,仁慈信义的部族首领。
蚩尤遵奉其父的教导:“带领苗家男耕女织,造精良武器,防异族来犯,保卫苗家过太平日子。
”因而在苗族人心目中,黄帝与蚩尤之战,性质上是一场蚩尤保卫家园,反抗侵略的民族自卫之战。
二、舜禹征苗、族迁武陵涿鹿之战后,黎苗集团瓦解,一部分黎民臣属黄帝,融入炎黄集团,大部分苗民南渡黄河撤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一支沿颖水、涡河到达豫东平原,而后溯颖水及其支流贾鲁河到达豫中的平顶山、许昌、郑州等地,继而西进到达豫西的伊洛地区,而后他们又从豫西迁到鄂西北的七里河一带,形成了新的部族。
数百年后一个新的部落联盟集团“三苗”开始出现在华夏族的视野中,至此,这部分九黎族完成了从东夷到南蛮的变化,九黎族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三苗开始出现并活跃于历史舞台。
三苗,文献又称有苗、苗民、南蛮、亦称三苗国。
《尚书·吕刑》载:“三苗,九黎之后”。
梁启超在《太古三代载记》中说:“三苗九黎,一族两名”。
而对于三苗的属民,《国语·楚语》载:“三苗、九黎之后也。
苗族史学家伍新福先生认为:蚩尤九黎部落集团在同炎黄华夏部落战争中遭到失败之后,其中相当一部分部落成员向南退却,在江淮、江汉和洞庭、彭蠡间形成新的部落集团—三苗国。
对于三苗国的疆域,《战国策·魏策一》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彭蠡”一般指鄱阳湖,“洞庭”指洞庭湖,“衡山”是在长江以北,即今河南南部的伏牛山,“文山”大致应在鄱阳、洞庭间靠南部的湘、鄂、赣境上。
三苗兴盛于尧舜时期,期间,三苗部族曾参加尧的华夏联盟,并成为联盟成员之一,首領驩兜曾代表三苗国参加华夏联盟议事会,尧征询驩兜意见,故史称“驩兜尧臣”。
说明三苗与尧、舜为首的华夏集团曾有过一段和平时期。
后来,三苗势力发展很快,尧为了巩固自己的联盟帝位,借故“三苗”又复九黎之德,向三苗发起战争。
往后再经尧、舜、禹三代的不断“征伐”,三苗集团被瓦解,余下主要部分被迫迁入鄱阳、洞庭两湖以南的江西、湖南崇山峻岭之中,史称为“南蛮”、“荆蛮”或“荆楚”。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为:“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鯀于羽山,以变东夷。
四罪而天下咸服”。
窜于群山之苗民溯湘江而上,进入苍梧。
舜继续“御驾亲征”。
遭苗民奋起反攻,舜仓皇间败阵而亡。
即“舜征三苗,道死苍梧”。
舜死后,葬于九疑山深处,后来叫“零陵”。
禹继位后,继续实行征剿且大有灭绝三苗之势。
传说战争持续七十天左右,三苗大败。
《古本竹书纪年》说:“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沂及泉,青龙(蛇)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
”《论衡》云“三苗之亡,五谷变种,鬼哭于郊。
”杀戳之惨可见一斑。
如果说黄帝与蚩尤之战,苗族大部未被歼灭。
南渡黄河后还崛起为“三苗”,并与华夏集团相抗衡的话,那么,夏禹伐三苗之战后苗族有生力量基本被歼灭,自此,苗族一撅不振,余下苗民一部分被俘虏或充当牺牲品,另一部分则继续向南、西逃窜到江西、湖南,便在崇山峻岭之中隐居下来,经过若干年以后,又以“南蛮”、“荆楚”等名称出现在汉文献资料中。
商、周、春秋战国至汉,在川、黔、湘、鄂一带的山溪江谷间,已经布满了南蛮之族。
他们中的大部分沿澧水,溯沅江散居于武陵、五溪地区。
此间,汉籍又称“武陵蛮”、“五溪蛮”。
唐、宋、元、明清以后,苗族继续向西、南迁徙,民国以后基本稳居于现今的湘、黔、鄂、川、滇、桂、琼等省区。
部分迁到东南亚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七十年代苗族在印子战争中沦为政治难民而陆续迁到欧、美、澳等十几个国家,形成世界性民族。
三、创巫鬼教、超度亡灵苗族巫教,或称巫鬼教,是苗族地区民间一种古老的传统宗教,流传广,影响深。
追溯渊源,则要从蚩尤九黎时期说起。
据《国语》载:蚩尤九黎“民神杂糅”,“家为巫史”,“民匮于祀”。
可见,苗族巫鬼教在蚩尤九黎部落时期就已形成。
蚩尤九黎何以巫风盛行?据说,这与涿鹿之战蚩尤战败有关。
湘西苗族古歌《古老话》和川南地区苗族口承文学有如此传说:远古时苗族的首领叫蚩尤,同炎帝、黄帝本是兄弟,后因黄帝错怪蚩尤偷吃了“龙心”,双方发生战争。
蚩尤先胜后败,后因假魀婽狞所害,被黄帝杀害。
蚩尤死后,其八十一个氏族部落中的强支望族之一,苗族宗支大姓芈姓氏族部落首领阿剖果龙芈,他能说会道,智慧超群,五十五岁创立苗族巫鬼教成为大祭司(巫祝),六十六岁成为大银匠、铜匠师,七十七岁娶妻生子。
其掌管仡芈、仡僚(现今苗族龙姓人)两大宗支二十九个氏族,十二名大将。
其中最勇猛的大将叫巴贵当戎(汉籍称夸父),其带领苗民由北向南转移。
途中巴贵当戎又被黄帝大兵用箭射伤,后医治三月不愈而亡。
阿剖果龙芈悲痛欲绝,在南撤的过程中与其门下的“路师”们,在埋葬蚩尤、巴贵当戎的地方,创巫祭鬼,吹芦笙、敲战鼓、吹牛角,祭奠尤祖、巴贵当戎和超度死者亡灵。
然后率余部又继续迁徙。
自此,苗族人民每逢离土迁徙,祭鼓结社,重大庆典都要兴巫作法,祭拜先祖,超度亡灵,消灾祈福。
四、魂巡苗疆、化石启悟苗族涿鹿败北南迁后,阿剖果龙芈作为上通仙班,下达鬼神的苗巫鬼教大祭司,其部族每到一地安居后,便组织其芈姓子孙设坛做法,阴渡亡灵,随部族迁徙并世代相袭。
被渡的先祖亡灵也在阴间魂巡苗疆,庇佑部族消灾避难。
相传芈氏龙姓苗民离开吉务水乡,历经千辛万苦迁到现今的花垣县两河乡正岗寨后,巴贵当戎夜巡苗疆来到此寨,他稍息站立,瞩目远望苗族始祖神仙果本的塚坟,苗族那宏大悲壮的奋斗史便一一呈现在面前。
湘西苗族口传史诗《古老话》将上古史分前朝和后换两个时期,前朝的果索和果本本是表兄弟(老庚),上神安排果索管天,果本管地,后因利益矛盾而斗法导致洪水滔天,前朝人类灭绝,只剩下果本的一对儿女躲进南瓜葫芦而幸存下来,后来果本施仙法神力,戳退洪水并使兄妹婚配,繁衍人类,便是后换。
兄妹便成了苗族的人类始祖奶农巴农,汉籍称伏羲女娲。
后来,果本的凡体死后,为使果索找不到他的塚坟,雷劈他,便嘱托祖奶农巴农在凡间埋九十九座塚坟。
而其中有一座便在正岗寨正面东向的摩天岭山脉上,史称“古老坟”巴贵当戎魂巡苗疆,站在正岗寨后山岗上,望着屹立于崇山苗岭中的苗族始祖果本的塚坟——“古老坟”,想着人类本是同根同源,苗汉本是同父同母,为什么苗族几千年来,其生存境遇竟如此凄惨悲烈?这千年魔咒究竟是什么?他冥思苦想,猛然顿悟,原来苗汉在远古分宗立氏,分割财产时,汉民趁苗人渔猎未归之时将父母的十二本好书智册拿走了十一本,只给苗人留下一本巫书,由此注定了苗族几千年的悲壮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