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要求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

一、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

现有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由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简介》中的地质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合并而来的,包括了金属、非金属、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层气等矿产资源的地质及勘探领域。本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为各类矿产资源的探明而服务的复合性专业。它既涉及到勘探方法、勘探理论、勘探技术等工科学科,又涉及到基础地质理论数理统计、实验分析等理科学科。可以说它又是一个理工高度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中国的地质教育起步于19世纪末期。1895年在天津开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就已开设了地质学的相关课程。1909年,京师大学堂开设格致科(理科),创办了地质学门,从而开创了我国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大学,格致科改称为理科。1916年大学自行开办地质科,1919年改地质学门为地质学系。1952年全国实行院系大调整,大学的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北洋大学地学系、铁道学院采矿系合并组建地质学院。

工科地质系高等教育开始较晚,1909年路矿学堂(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成立,当时为了培养采矿、冶金、铁路人才,开设了地质、矿物等课程,开创了我国工科地质高等教育的历史。

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地质工程教研室,并在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专业招收大专生。1952年地质学院增设了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勘探专业、煤田地质及勘探专门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及勘探专业。1953年中国矿业学院搬迁,更名为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此外,1952年中南矿冶学院成立,设立了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后于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1952年,以1951年组建的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工学院部分基础科教师合并,成立了东北地质学院,并于1953年开始招生,后于1958年更名为地质学院。此后,地质学院、石油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河海大学、地质学院、钢铁学院等也先后开展了工科地质的本科教育,随之开始了全国围的普通高等工科地质教育的大发展时期。至今,据不完

全统计培养工科地质本、专科的普通高等学校约有60所。

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各个学校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本专业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培养方向:固体矿产勘查、能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勘查、铀矿地质勘查。

2. 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

本专业是一个野外实践与室理论研究高度结合的专业。所以,其主干学科方法论应包括以下基本容: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是研究地质作用和成矿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应用数理化和生物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有以提高对研究对象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遥感能力;在丰富的地质现象和众多的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论研究,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这种“将今论古”和“以古论今,谈未来”的地质思维是本专业的重要的两大方法论。

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21世纪人类社会也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世界性问题的严重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的道路,是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阶段,发展的方式属于粗放——扩型。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也伴随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如人口压力、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等。此外,我国的一些重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

因此,未来的地质工作将实现4个转变:

(1)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2) 涉及的学科将由传统的地质学科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

(3) 由单一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向资源环境的联合勘查评价转变;

(4) 由国市场向国际、国两个市场的转变。

为此,资源勘查工程学科教育与研究必须实行以下转变:

(1) 从陆地资源向海洋资源并重转变。随着大陆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2) 从国资源向国际资源转变。资源作为国家发展之基础,无疑将成为世界各国相互竞争或合作的热点。资源科学必须通过综合分析,为我国制定有效的资源战略提供依据。从而可以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3) 从自然科学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转变。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单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必须选择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角度和新的视点,进行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目

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深层次危机。

(4) 从常规手段向高科技应用转变。加强成矿与找矿理论的深入研究,探索找矿的新技术、新手段,使资源勘查工程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向现代化迈进。

3.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地球科学的拓展对本专业教育的影响

地球科学正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革命,它将对现代地质工科教育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求广大师生建立新的地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培养目标上,要注意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认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并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在教学容和课程体系上,应该不仅反映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和地学知识精髓,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关键,而且要更新原有地球科学知识体系,按现代地球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包含更多现代社会、人文和管理的知识与精神,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适应现代地球科学发展和地质工程技术革新的需要。在教育方法和方式上,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和批判精神培养,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 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应把学术、人品和责任感共同作为衡量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关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要坚持实事、理论联系实际、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3) 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是工科地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实践包括课堂实验和野外实习两个方面。因此,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各类具有代表性的野外实习基地将是直接影响本专业教育的重要因素。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和设计教学环节。要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现科研带动教学,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4)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必须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考核方式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的考察,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他们该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