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地土壤水文生态特征

合集下载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1.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1)比例尺种类:A详比例尺:1:200-5000,适用于小型的农林牧试验场、村级调查工作、小型试验地等,制图单位为变种;B大比例尺:1:1万-2.5万,适用于国营农场、乡级镇或县级的调查工作,制图单位为土种(复区);C中比例尺:1:5万-20万,适用于县级、市级及中等河流流域的调查工作,制图单位为亚种(复域);D小比例尺:小于1:20万,适用于省级、全国级、大河流流域的土壤调查工作,制图单位为土类(复域)。

(2)影响因素:①服务对象、农业经营方向和技术水平;②地形和景观的复杂程度;③调查面积的大小。

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1)地形图:地形图是草图测制和转绘成图的基础图件,是遥感影像中解译、纠正、转绘的基础。

其选择主要有两个因素:①比例尺:通常野外(地形图)的比例尺比最后地形图的比例尺要大②数量:土壤调查所用地形图的份数决定于成果要求的数量。

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两份,供草测和清绘使用。

(2)遥感资料:其主要要素为光谱、时相和色别,具体可分为①航片:比例尺划分与地形图不同,数量至少为一套半,多数情况下是以接触晒印航片及由此镶嵌的相片略图作为调查地图②卫片:中小比例尺MSS、大比例尺TM、法国的SPOT、快鸟,多时片卫片等。

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①图件的准备②遥感资料的准备③调查工具的准备7.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A.气候因素研究调查内容1.近代气温;光、温、水2.湿度系数=年降水量/年蒸发量水热系数=降水量/0.16*活动积温干燥度=0.16*活动积温/降水量3.古气候:第三纪,温暖,湿润,形成红土状堆积物第四纪:早,炎热,湿润,古城黄土中,干热,离石黄土晚,寒冷,马兰黄土,颜色为灰棕色调研方法1、地理景观研究法(分析资料)气候带→气候型→气候亚型2.小气候的观测与调查3.相关分析法B.地形因素研究调查内容㈠大地型地貌1.高原:由于内营力作用使大面积抬升,形成高原(>1000M)边缘山地,剥蚀山地,坡状高原2.山地:地壳运动上升再经外营力风化,剥蚀,形成山地(>500M)山地由海拔高分为低山 500-1000,中山1000-3500高山3500-5000,极高山﹥50003.丘陵,处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切割破碎,无明显分异,线沟谷宽阔,坡度缓﹤500m4.平原: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低据成因分:山麓平原(山前平原),冲击平原,滨海平原㈡二级地貌类型1.河流河漫滩,阶地(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台地、山地白洋淀:交接洼地研究调查的方法先宏观分析大地貌类型再逐步深入中小地貌类型(画断面图)C.母质研究研究内容母质类型残积→残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运积:水(河流、湖泊、海岸)冰川(冰渍物)风(沙漠、黄土)重力(重积物)岩浆岩:喷出:流纹岩(隐晶质)浅层:花岗斑岩,角闪石,黑云母深沉:花岗岩(浅色),颗粒粗大—冷却时间影响形成过程岩浆岩的分类:超级性岩、基性岩、中性盐、酸性岩(石英含量高)沉积物:陆相沉积:砾岩、砂岩、页岩、泥岩海相沉积:石灰岩(灰色、暗灰色)胶结物: Si 坚硬 Ca 盐酸冒泡Fe 颜色发红(砖红色)粘土(暗棕色)变质岩(高温压):片麻岩板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研究方法㈠分析资料㈡实地考察、与地貌类型、地形相结合判断D.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调研研究内容㈠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1.河流(河流数量,流域范围)类型:季节河(北方地区),洪水河:在洪水期河里才有水间歇河:雨季有水、旱期无水常年流水:排泄性:地下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低补给型:地上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位高排泄-补给型:随季节变化不对称性河北:海河水系,渡河水系㈡地下水北方:①浅位地下水:1-2m,易造成盐渍化,潜育化②中位地下水:2-3m,有盐渍化,潜育化威胁①深位地下水:3-5m,不会造成潜育化,渚育化河水:①滨海地区:地下水位<10m,矿化度:5-10g/L②冲积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到二十几m,矿化度:1-5g/L③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米,矿化度:<1g/L④坝上地区:地下水位:十几米到二十几米,矿化度:1-5g/L 调查方法㈠分析资料(河流名称,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㈡实地调查㈢间接推断法(地下水)如锈纹锈斑(潜育化过程又叫氧化还原过程)E. 生物因素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㈠.植物:生物累积量,化学成分不同,植被类型㈡对指示植物: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为敏感㈢对农作物:作物水平,产量高低研究方法1.植被的野外调查方法2.土壤动物研究法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4.土壤微生物研究法F.人为活动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㈠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㈡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㈢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调研方法1、群众调查2.区域对比法(选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3.年度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8.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一、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长江大滩洲土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长江大滩洲土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长江大滩洲土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城市发展,自然灾害频发,长江流域的大滩洲地区成为了中国防洪治灾和生态调节的重点地区。

而生态保护和防洪治灾的关键之一便是了解该区域的土地水文地质特征。

本文将针对长江大滩洲地区的土地、水文、地质特征作出分析。

一、土地特征长江大滩洲地区涵盖面积大约有22万平方公里,其土地特征可概括为低平、肥沃、湿润。

这里是长江流域最大、最古老的滩地,沉积层深厚,土质肥沃,非常适合农业和林业发展。

同时,长江大滩洲地区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大面积的湿地和沼泽地以及天然的湖泊和水库,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防洪治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水文特征长江大滩洲地区被多条河流穿越,是典型的水文地质交汇区。

其中,长江是最为重要的一股河流,河长6300公里,是全球第三长的河流,其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

此外,长江流域内还有其他大小不一的河流,如川江、湘江等,这些河流与长江交汇,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

在降雨方面,长江大滩洲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1600mm之间,且夏季雨水较为集中。

在洪水方面,长江大滩洲地区既受到上游水文境遇的影响,也受到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地区洪水灾害频发,给沿岸居民和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地质特征长江大滩洲地区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滩地沉积、湖泊沉积和夹砂岩地质。

在滩地沉积中,长江大滩洲地区特征明显,这是由于长江持续性地向外泄洪,沉积物沉积层积累,形成了长江大滩洲地区的滩地。

而在湖泊沉积中,该地区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地图上,其中洞庭湖面积最大,当地人们也称之为“华南水乡”。

此外,该地区还有夹砂岩地质,这是由于长江古河道的侵蚀作用和青藏高原隆起的造山作用形成的。

夹砂岩地质的形成给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上分析了长江大滩洲地区的土地、水文、地质特征,对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以及防治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退耕还林 生态林标准

退耕还林 生态林标准

退耕还林生态林标准
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于种植农作物(如玉米、小麦等)的土地重新种植树木,以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导功能的森林。

根据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标准,退耕还林的生态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造林作业设计需按照实现主导生态功能目标要求进行,能体现生态区域(立地条件)重要性和脆弱程度。

2. 造林整地需有环保措施,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能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植被。

3. 造成林树种以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固土力强,抗逆性好,具有优良生态特性的乡土树种为主或造林初植密度比较合理。

4. 树种配置模式基本符合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比例达30%或造林的第二
年灌草覆盖度达到以上,混交方式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5. 造林后,对林地不采取全面垦复、全面割灌除草等集约经营措施,主要依靠自然地力形成林分植被。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国家林业局发布的退耕还林政策文件或咨询当地林业部门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黄河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是重点

黄河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是重点

黄河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是重点作者:肖金成来源:《小康》2022年第31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廊道,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黄河生态治理和保护作为治国兴邦的大事来抓,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区”)地处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接壤地区。

受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陡坡开垦、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大,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对于维系黄河安澜、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持续开展了以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水土保持理论、技术研究和水保试验站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治理措施和治理手段,实现了治理理念由人工治理向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转变,治理方式由分散治理向国家主导的规范治理转变,治理区域由全域治理向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转变。

通过实施梯田和淤地坝建设、小流域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等重大工程,历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林草覆盖率由不到20%提高到63%,梯田面积由1.4万公顷增加到5.5万公顷,入黄泥沙从16亿吨减少到2.5亿吨左右,昔日山光水濁的黄土高原正向“绿水青山”迈进。

受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陡坡开垦、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大,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从营造梯田、修建淤地坝、植树造林等单一工程治理向以小流域为单元强调坡面、沟道联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

接坝农牧交错区沙化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因子与植被特征分析

接坝农牧交错区沙化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因子与植被特征分析

势种 , 出现频度 , 计算重要值。草本重要值 ( 相对
高度 +相对盖度 +相对多度 +相对频度)4 / 。物种 多样性指数选用 S ann Wi e 指数和 Ma a f hn o — e r n r l ge
指 数 [l 6。
该地区北连坝上草原 , 南接冀北山地丘陵, 是高原 山
梅花状 设置 5 1 个 m×1 草本植物样方 , m 调查记 载每种植物的多度 、 株数 、 高度 、 覆盖度等 , 并分析优
试验地设在河北 丰宁县小坝子乡, 距丰宁县城 西北 4 m 的接 坝 山 区。地 理 坐 标 位 于 北 纬 5k
4 28~4 46 , 经 161 9 ~192 0。 r2 r3 东 1。24 1。93
维普资讯
为主 , 主要种类 为针茅 、 羊草 、 线叶菊 、 冷蒿和地椒
等, 灌丛种类以小 叶锦鸡儿 、 花柳 、 黄 沙棘 为主。山
地坝缘为山地植被 , 有片状天然 白桦林 分布 。长期 以来由于开垦 、 放牧等人为的不合理利用 , 小坝子乡 原本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 日趋退化 , 水土流失 、 植被 破坏 、 土地荒漠化加剧 。据 2 0 0 2年调查 , 小坝子乡
沙化土地44 86h 2其中流动沙地262h 2半 0 . m , 1 . m , 固定沙地3 6 m , 0h 2 固定沙地7 24h 2另有潜在 4 3 . m ,
沙化 土地 98 8 9hn。 0 . r2
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与土壤环境 因子 的关系 , 希望其
结果能对认识该地 区植被恢复的过程 , 促进退化生 态系统功能的重建产生影响。
12研究方法 .
12 1 野外调 查 于 2 0 .. 0 4年 7 ~9月对 小 坝 子 植

塞罕坝调研报告

塞罕坝调研报告

塞罕坝调研报告塞罕坝调研报告一、概述塞罕坝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是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地曾经是贫瘠的草原地带,但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通过大规模人工造林,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沙漠绿洲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塞罕坝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二、造林情况塞罕坝通过大规模的人工造林,种植了大量的杨树、油松、松树等森林植被。

据调研数据显示,塞罕坝总面积超过一千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80%。

这些森林不仅有助于保持土壤的稳定和防止水土流失,还起到了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

三、生态环境保护塞罕坝的造林工作不仅改变了地表的植被状况,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保护作用。

据相关数据统计,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洪水和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大大降低。

此外,塞罕坝还建立了完善的生态保护区和监测系统,确保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四、经济效益塞罕坝通过经营林业产业,如木材、果品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该地人均年收入由改革前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万元以上。

塞罕坝还成立了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参与林业经营,进一步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五、社会影响塞罕坝的发展不仅对当地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此外,塞罕坝还积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福利水平。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虽然塞罕坝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林业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市场需求不稳定和产业链不完善的挑战。

其次,生态保护仍需加强,包括加大生态监测力度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最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社区和农民参与林业经营的支持,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生产能力。

综上所述,塞罕坝的发展经验不仅对中国林业事业具有借鉴意义,也为全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与生态修复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旱地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貌特点:黄土高原的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相对平坦,呈现出一片片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

这些黄土丘陵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形成于数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和地表风蚀作用。

2. 地质条件:黄土高原地层中的黄土是由风化后的黏土沉积而成,因此具有很强的透水性。

然而,由于地表植被稀疏,降雨时黄土表面很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3. 气候特点: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多风。

降水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干旱。

这种气候条件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措施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问题,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生态修复措施:1. 植被恢复:通过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侵蚀。

同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提高空气湿度。

2.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止和减缓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修筑沟渠、架设护坡、建设防护林等措施,以阻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进程。

3.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修建水库、水利灌溉系统等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4. 生态补偿政策:政府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参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农民和牧民进行补贴和奖励。

这可以激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并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坝上草原简介介绍

坝上草原简介介绍

自然景观
坝上草原拥有壮丽的草原 风光,蓝天白云、绿草如 茵,还有蜿蜒的河流和起 伏的山丘。
人文景观
坝上地区历史悠久,文化 底蕴深厚,有许多古老的 村落、寺庙和历史遗迹。
生物资源
草原上生物多样性丰富, 有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 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生态 体验。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与建议
多元化旅游产品
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如草原观光、文化体 验、生态探险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划定自然保护区
划定自然保护区,将具有重要生态价 值的草原区域纳入保护范围。
限制放牧
限制放牧强度,避免过度利用草原资 源,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 物多样性。
推广生态养殖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对草原生态 系统的破坏和污染。
草原生态恢复与治理
退耕还草
植被恢复
将过度开垦的土地恢复为草原,促进草原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结合坝上草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打造一些具有民俗 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加强对坝上草原民俗文化的宣 传推广工作,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05
坝上草原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
未来发展目标与规划
旅游产业升级
0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具有坝上草
分布范围
坝上草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 德、秦皇岛等地区,包括张北、 沽源、尚义、康保、围场等县。
自然环境特点
01
02
03
地形地貌
坝上草原地势起伏,草深 林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 富。
气候特点
坝上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 季凉爽,冬季寒冷。

【高中地理】流域内协调发展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高中地理】流域内协调发展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澜沧江—湄公河干流上修建的水电站分为两种类型:蓄水式水电站(即水库库容较大的水电站,如小湾和糯扎渡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即没有水库或水库容量较小的水电站,如漫湾和大朝山水电站)。

下图示意澜沧江部分水电站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开发,实现流域整体效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流经国家经济落后,资金短缺B.缺乏权威性的开发合作组织C.沿岸森林密布,环保要求高D.基础设施不足,开发成本高2.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修建蓄水式水电站对下游的影响有( )①增强农业灌溉能力②改善鱼类生存环境③减轻旱涝灾害④增加淹没面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1浙江温州高二期末)我国黄土高原最新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6亿吨减少到21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

据此完成3~4题。

3.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反映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A.水资源综合利用B.上游水能开发C.中游生态建设D.下游堤坝加固4.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有利于(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减轻B.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C.华北平原洪涝灾害的缓解D.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下图为澜沧江干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下列关于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可行的是()A.大力进行河流梯级开发,发展内河航运B.大力开发水电,促进经济发展C.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D.开发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能耗工业6.为降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综合污染程度,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快梯级电站建设,提高防洪能力B.扩大沿河地区水稻种植规模,提高水稻产量C.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D.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18年7月3日下午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

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集中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北方林业生态环境,必须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1. 林地面积减少北方地区的林地面积在长期的开发利用中面临严重的减少,主要原因包括森林砍伐、土地扩张、林地退化等。

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很多林地被非法砍伐或者非法占用,导致北方林地面积急剧减少。

2. 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北方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破坏和破坏的威胁,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

特别是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某些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增加,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品质。

3. 林业资源浪费严重北方地区的林业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砍伐后未及时进行合理的利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方面。

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林业资源,还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北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加强林地保护为了有效保护北方地区的林地资源,政府应该加强林地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林地管理体系,加大对非法砍伐和占用的打击力度,确保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倡生态恢复,加大对林地退化的治理力度,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2. 提倡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和消耗。

应该鼓励农民种植果树和竹子,开展经济林和旅游林的开发,增加农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北方地区的林业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各类濒危物种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关注。

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切实保护好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4. 加强环境监测与宣传教育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掌握。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 禁樵禁采 生态移民 合理用水
工矿交通建设
建草沙障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 北大部分地区。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 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 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同:都是土地荒漠化; 异:自然:前者在湿润环境下,流水侵蚀形成;后者在干旱环境下,风力侵蚀形成。
人为:前者开山取石、毁林开荒;后者上游过度用水。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 失巨大。(经济)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
.
土地荒漠化
(二)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1.说一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二)荒漠化的成因
1.说一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植被稀少, 土壤裸露
冬春季 多大风
动力条件
气候 基本条件
干旱
多沙质性土壤ຫໍສະໝຸດ 物质基础(二)荒漠化的成因
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
风能开发:削减风力,减弱风力侵蚀,从而保护植被。 太阳能开发:遮挡阳光,减少地表水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从而保护植被。 提供新能源,减少樵采,利于保护当地植被。
(1)在地图上找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位置,说明该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地理位置:位于河北承德北部坝上地区。 地形:当地以高原和波状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气候:当地气候属于半 湿润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区;水文水系:河流稀少;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土壤、植被变化谈河北坝上的草原利用方向

从土壤、植被变化谈河北坝上的草原利用方向


要 : 以在 河 北 省 丰 坝 } 区 的 野 外 数据 为 依据 ,着 蕈训 分 析 了 当地 土 壤 随 水 热梯 度 的 变化 , 以及 植 物 群 落 j : 地
的 时 结构 和 态 梯度 变 化 ,并 从 ,现 相应 规 伴 , 以指 坝 卜 区 的 土 地 利用 卡式 。 戍 地 ; i 关键 词 :坝 卜 植物 群 落 : 土壤 ; 梯 度变 化 ;土 地 利 用 ; 中 图分 类号 :x14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7 .0 02 1)30 6—3 6 32 3 (0 00 .0 20
62
状钙存在 。典型的草原架 钙土 应观 察剑钙 积层 ,但 是在东部几 乎无法观 察到钙 积层 ,说 明历 史 该处 可能 I现 L } J 过较强烈 的淋溶作用 ,造 成钙离子全 部淋 失。而 四线 因为降水较 少 ,淋溶 作用弱 ,钙 元素存 留存淀平 中。 j J
24_ . 七壤水分 含最 利用 从剖研取得 的士样 ,经过试 验处理 得到在 东部 地区 的七壤水分 丛本都 高于西部地 区。这主要 与东部地 区
22 结构 . 考察 东线 七壤结构 为强团粒或 中团粒 ,西线 为弱团粒或无结 构 。一・ 地利用好的条件 下 ,土壤结构一般 为 般七
强团粒 ;根据放 牧 的强度 ,士壤结构逐 渐演变为弱 团粒或无结构 。
23新 生体 .
东线幅殖质 层 为过渡 或淀积层 ,鲜 见钙积 层,有铁锈 、铁 锰胶膜等 新生体;西线 则有少量钙粉 、 ,主要通过在地形 、水文 、植被 、母质有变异 的地段 ,按照 中等地形或微地 形的不 同部位 设置土壤 剖丽点 ,挖掘并记录 士壤颜色 、质 地、结构 、松 紧度 及新生体状 况;植物方 听,采用植物 群落最 小面积调查法及 植物 群落时字结 构、生态梯度调 查方法 ,通过样 方进 行数据采 集 。

塞罕坝环境报告分析

塞罕坝环境报告分析

塞罕坝环境报告分析1. 引言塞罕坝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红松林,也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

作为生态建设的典范,塞罕坝的环境状况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塞罕坝的环境报告,评估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面临的挑战。

2. 背景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总面积超过1,700平方公里。

红松林的种植始于1962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丰富的植被和动植物生态系统。

然而,塞罕坝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水资源紧缺和生态平衡破坏等。

3. 环境报告分析3.1 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环境报告,塞罕坝的植被覆盖率为80%以上。

这一数字显示了塞罕坝植被生长良好,但仍有改善空间。

3.2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塞罕坝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过度的农业活动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了土壤侵蚀的加剧。

环境报告指出,塞罕坝的土壤侵蚀面积在近年来有所增加,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措施。

3.3 水资源管理塞罕坝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林地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导致了水资源供需失衡。

环境报告呼吁加强水资源管理,包括提高节水意识和建设水利设施,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4 生物多样性保护塞罕坝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但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

森林采伐和非法猎捕等行为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破坏。

环境报告建议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4.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改善塞罕坝的环境状况,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4.1 植树造林计划植树造林计划是塞罕坝生态建设的核心措施。

政府投资资金和人力资源,大规模种植红松等树种,加速塞罕坝森林的恢复和发展。

4.2 生态修复为了减少土壤侵蚀和改善土壤质量,政府推行了生态修复项目。

通过种植护坡植物、修复水土流失区域和建设防护林带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4.3 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措施。

高中地理_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塞罕坝为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塞罕坝(生态脆弱区)开发过程的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合思维:(1)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分析认识塞罕坝(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学会整体性思维;(2)能够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塞罕坝(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理措施,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区域认知:认知塞罕坝(生态脆弱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其影响。

地理实践力: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探索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塞罕坝植被退化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探究式(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片断、学案(图文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半个多世纪,三代人的耕耘,沙地变林海,荒原变绿洲。

201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被联合国环境署总部授予“地球卫士将”。

塞罕坝一时间成为了世界级网红。

知识铺垫: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外界干扰能力低、自身稳定性差的生态环境区域。

其显著的特点是对外力作用的承受力差,生态环境遭破坏后自身不易恢复。

一般分布在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动物种类少的不同生态系统的过渡带。

生态脆弱区的类型多样且分布广泛。

新课讲授:播放视频:300年前的塞罕坝和解放前的塞罕坝对比300年前的塞罕坝“松柏蔚然不见天日、泉水清沏曲折如带”,山鸟依人,麇鹿往来,猿鹤相亲,野芳馥郁。

解放前的塞罕坝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退化为草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引出问题:塞罕坝遭遇了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学生回答:植被退化知识铺垫:塞罕坝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明确地理位置的过渡性,意识到脆弱性。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的研究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的研究

张家 口市 坝上地 区属 典型 的寒温 带半 干旱 大陆
性 季 风气候 区 , 降水 少 , 蒸发大 , 大 部 分 河 流属 于蒙
古 高原 内陆 河流 域 , 河流源短, 水量少, 生态 环 境 极 其脆 弱 。九十 年代 以来 , 水 浇地 的 面积迅 速扩 大 , 地 下水 开采量 总 体呈增 加 趋势 ( 图 1 ) 。地下 水 供水 量 占总 供水 量 的 比例 由 5 0 增加到 9 9 以上 。可见 ,
地下水开采剧烈 , 导 致 了 张 家 口市 坝 上 地 区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的 变 化 。本 文 就该 区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的 变 化 进 行 了 简 要 论
述, 为坝上地区今后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关键 词 坝 上地 区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地 下 水 开 采 变 化
地下 水 赋存条 件 的变化 主要表 现在第 四系和新
近 系 的浅层含 水层 疏干 。
由于坝 上地 区多数 的农供 机井 没有 采取止 水措
施, 造成 了多 个含 水层 的水 力 连 通 , 致 使深 、 浅 层 水
剥 蚀残 余 山地 、 波状 平 原 、 熔 岩 山地 、 熔 岩 台地 四个


பைடு நூலகம்
张 家 口市 坝上 地 区 大部 分 区域 属 于 内 陆 河 水 文 地 质 单 元 , 生态 环境极 为脆弱 ,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也 相 对
复杂 。该 区地 广 人 稀 , 历史上以牧业为主 , 由于 近 些 年 的人 类 活 动 的加 剧 , 特别是 2 0 0 0年 后 农 业 比重 的快 速 增 长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1 2 - 0 5 ; 修 订 日期 : 2 0 1 5 0 i - 1 2 ; 编辑 : 张 丽 疆

塞罕坝林场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塞罕坝林场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塞罕坝林场生态环境保护分析塞罕坝林场生态环境保护分析一、引言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人工造林区,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防护林区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塞罕坝林场不仅是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成功范例,也是北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本文将从塞罕坝林场的历史背景、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塞罕坝林场的历史背景塞罕坝林场创建于1962年,是为了治理塞罕坝地区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建立的。

当时,这一地区沙漠化严重,长期的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导致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崩溃。

为了挽救这一局面,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恢复了塞罕坝一片生机盎然的森林。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林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万公顷的人工森林,拥有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

它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附近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和风力阻挡。

因此,塞罕坝林场被誉为“北方的绿色明珠”。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尽管塞罕坝林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森林面积的扩大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影响也有所加强。

过度的商业开发、旅游开发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对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人工森林规模的扩大,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增加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也增强了。

此外,气候变化和水土流失等因素也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了有效保护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塞罕坝林场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

同时,还应加强对商业和旅游活动的限制与引导,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其次,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暴发和大面积扩散。

此外,塞罕坝林场还应与周边地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水土流失等挑战,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事业。

地理

地理

建筑物的选址注意1.电视转播塔:建在地势较高处。

2.气象站:地势适中,地面开阔。

3.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民居区应考虑: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

4.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

5.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6.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一般是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断崖,滑坡、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7.引水线路的选择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利用地势从高处向低处使水自流。

8.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2.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一、工程技术措施1.打坝建库——调蓄径流,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增加库区蒸发量和云量、降水量2.跨流域调水——改变径流的流向和流量,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3.引水灌溉——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变化,增加土壤水含量4.修建梯田——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变不稳定径流为稳定径流5.加固堤防——防止决口泛滥,防止径流变为漫流;减轻洪涝灾害6.疏通河道——增加入海径流量,防止决口泛滥,减轻洪涝灾害7.雨季回灌——改变地下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稳定补充地下水源8.裁弯取直——加快洪水下泄,减轻洪涝灾害9.海水淡化——人工增加蒸发量,变咸水为淡水10.人工增雨——人工促进水汽凝结,增加降水量11.合理开发地下水——稳定地下水量;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12.滴灌、喷灌——节约水资源,防止土壤盐碱化13.沟壑治理——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14.调水调沙——人工增加径流量,冲沙减淤二、生物措施1.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减缓流速,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减缓流速,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径流3.营造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可以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水土保持林能够保持水土;护坡林防护大堤4.恢复沼泽、湿地——涵养水源,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河流的水文特征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r c T p p s o a e s o n e t a e h e o h d oo ia e e t a wa e c n e v t n ta t he ur o e f p p r i t i v si t t e e — y r lg c l f c s nd g tr o srai o f ncin o ol a e s f di e e t v g tto y e o he o e ta d c n e td fo N r ln s n t e u to f s i ly r o f r n e ea in t p s n t f r sl n s o v re r m m a d i h f Ba h n a e u. By t e fed s mp i g a d lb r tr e t h olp ril ie d srbu in s a g plta h l a ln n a o a o y ts ,t e s i a t e sz iti t s,s i wae i c o ol tr p y ia p o e te h sc l r p ris, a d o l n lr to c a a trsi s f n s i i f tain h r c e itc o Hipo a Rh m n i e fr s , Ca a n i p ph e a od s oet r ga a
王 富。 ,甄 宝艳 ,董 智 ”,李 红 丽 ,贾志 军
( .山 东 农 业 大 学 林 学 院 , 东 农 业 大 学 农 业 生 态 与环 境 重 点 实 验 室 , 1 山 山东 省 土壤 侵蚀 与 生 态修 复 重 点 实 验 室 2 1 1 , 7 0 8
山 东 泰 安 ;. 北 省 水 利 技 术 试 验 推 广 中心 ,5 0 1石 家 庄 ) 2河 006 ,
21 0 0年 8月
8( : 116 4) 6 _ 6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inc fSola d W a e n e v to c e e o i n t rCo s r ain
Vo . NO 4 】8 .
Aug 2 0 . 01
坝 上 地 区 退 耕 还 林 地 土 壤 水 文 生 态 特 征
耕 林 地 生 态效 应 的 评 价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关 键 词 退 耕 林 地 ;土壤 水 文 生 态 特 征 ;土壤 物 理性 质 ; 上 地 区 坝
Ec - y o o i a h r c e itc f s i n t o e ta o h dr l g c lc a a t r s i s o o lo he f r s l nd c nv r e r m a m l n n Ba ha g p a e u o e td fo f r a d i s n不 同植 被 类 型 土 壤 层 的 水 文 生 态 效 应 及 其 水 源 涵 养 功 能 , 过 野 外 取 样 与 室 内 测 试 的 方 通
法 , 封 育 草 地 为 对 照 , 量 研 究 坝 上 地 区典 型 区域 张北 县 沙 棘 林 、 条 林 和榆 树 林 等 退 耕 林 地 的 土 壤 颗 粒 粒 径 分 以 定 柠 布 、 分 物 理 性 质 和 人 渗 性 能 等水 文 生 态 特 征 。 结 果 表 明 : 同 植 被 类 型 同 一 土 层 间 土 壤 密 度 、 L 度 与 持 水 性 能 水 不 孑隙 差异显著 , 同一 植 被 类 型 内不 同 土 层 间 各 指 标 差 异 不 明 显 ; 草 地 相 比 , 地 能 较 好 地 改 善 土 壤 结 构 , 壤 水 文 生 与 林 土 态 效 应 好 于 草 地 ; 植 被 类 型 的 土壤 颗 粒 粒 径 分 布 主 要 集 中在 1~ . 5m 范 围 内 , 占 6 . 8 ~ 1 1 % ; 地 4种 0 0 m 约 4 0 % 7 .3 林 土 壤 密 度 小 于 草 地 , 树 林 、 棘 林 和 柠 条 林 的 土 壤 密 度 分 别 比草 地 的 减 小 2 . 6 、4 9 % 、6 4 % ; 壤 孔 隙 榆 沙 5 2 % 2 . 8 1 .9 土
S a d n r v n il Ke b r t r fS i a d Ec lg c lRe t r t n ,2 01 h n o g P o i c a y La o ao y o ol n o o i a so a i o 71 8, T i a a ’ n, S n o g; ha d n
Wa gF h n Bay n n u ,Z e o a ,Do gZ i,L n l ,JaZ i n n h iHo gi i hj u
(1 Colg fF rsr Ke a oaoy o r utrlEc lg n n i n n ,S a d n rc hua iest . l e o oe t e y, y L b rtr fAgi l a oo y a d E vr me t h n o gAgiu rlUnv ri c u o y
2 He e E tnina d E p r e t e t o Wae T c n l y 0 0 6 ,S iah a g hn ) . b i xe s n x ei n C ne fr t e h oo , 5 0 1 h i u n :C ia o m r r g jz
度 以 及 土 壤饱 和 持 水 量 、 效 持 水 量 表 现 为 沙 棘 林 >榆 树 林 >柠 条 林 >草 地 ; 渗 速 率 与 人 渗 时 间 遵 从 f:a “的 有 入 t
幂 函 数 关 系 , 条 林 、 棘 林 和 榆 树 林 的稳 渗 速 率 分 别 为 草 地 的 4 9 、 . 8和 2 8 柠 沙 .6 3 1 . 8倍 。研 究 结 果 可 为 坝 上 地 区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