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甬江北岸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127页)2008[同济]

合集下载

镇海区域村庄布局规划(修编)批后公布

镇海区域村庄布局规划(修编)批后公布

镇海区域村庄布局规划(修编)批后公布01、规划背景2008年,《镇海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调整)》(以下简称《布局规划》)经区政府批复,很好地指导了镇海全区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由于镇海区城乡统筹发展、全域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以及全区产城融合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强烈意愿,与原《布局规划》确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合镇海的整体发展趋势;另外,受《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影响,镇海区面临新一轮城乡空间布局优化的契机。

为认真贯彻省《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精神,落实镇海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六个示范区”的目标,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打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合理布局城镇空间,实现全域城市化的建设目标,对原《布局规划》进行修编。

02、总则2.1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村[2000]36号文;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5、《村庄规划编制导则》2006;6、《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2011;7、《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2004—2020)》;9、《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镇海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调整)》2008版;11、《镇海区九龙湖镇总体规划(2010—2030)》;12、《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总体规划(2010—2020)》;13、《镇海城乡空间发展优化方案》;14、其它相关的法规政策。

2.2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镇海区行政区范围。

2.3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编制期限为2013年—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近中期建设期限为2013年—2020年。

2.4 规划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2)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改善人居环境(3)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4)尊重村民意愿,和谐推动新农村建设2.5 规划重点(1)改善村庄建设引导方式(2)完善村庄规划的配套指标体系(3)确定规划的控制性和引导性内容(4)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期建设计划、策略2.6 法律效力本规划经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宁波市甬江东岸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波市甬江东岸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波市甬江东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波市甬江东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07年3月13日经市政府批准。

为监督规划的有效实施,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宁波市规划局一、规划编制目的意义甬江东岸片区位于江东核心区北侧,主要包括甬江以东,通途路以南,曙光北路以西约117.52公顷的用地范围。

该片区是早期宁波城市工业集聚区,目前已趋于衰落,从现状土地使用情况来看,约有34.54%的用地已完成拆迁储备。

当前,为促进城市化战略由重视平面扩张向优化空间组织结构、提升功能的方向转变,实现城市内涵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

按照“中提升”发展战略,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应由从满足生活住房为主向产业集聚、提升服务为主转变,城市建设面临新的选择。

为了深化新一轮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和江东分区规划,落实市委、市政府“中提升”的战略要求,强化该片区公共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引导下一步规划建设的合理实施,特编制甬江东岸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的基本思路1、提升公共功能,塑造空间景观特色规划区作为城市核心区的外延部分,在城市功能方面,应以完善和提升核心区公共功能为主导,并且在功能选择上与城市核心区之间保持有机延续,体现城市功能整体性。

在空间景观方面,应充分利用规划区濒临甬江的区位优势,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滨水区空间景观,并且与三江口核心滨水区保持空间景观的呼应与渗透。

2、强调文化内涵,构筑甬江文化序列三江百里文化长廊对甬江文化作了整体定义,重点突出城市商业文化和港口文化。

规划区所辖区段是三江百里文化长廊的标志性地段,是近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处。

规划在此段岸线的改造中,将文化功能与商业功能结合起来,以公建用地为主,可以设置商业设施、文化设施、或以工业为题材,反映工业变迁的博物馆等设施,来延续城市的商业文化,同时体现源远流长的港口工业文化。

两岸区域相互呼应,打造宁波的甬江公建带,强化商业氛围,共同演绎甬江文化序列中近现代工业文化的经典篇章。

镇海老城区规划

镇海老城区规划
镇海老城更新规划中期汇报•德国e Bestand
镇海老城更新规划中期汇报•德国 SOL 联合事务所• 2006年11月
老城现状分析评价 Analyse Bestand
海堤外延 Merresrückgang
镇海老城更新规划中期汇报•德国 SOL 联合事务所• 2006年11月
镇海老城更新规划中期汇报•德国 SOL 联合事务所• 2006年11月
背景:Hintergrund
和平年代—海上丝绸之路 Friedzeit-Meerseidenstraße
镇海老城更新规划中期汇报•德国 SOL 联合事务所• 2006年11月
背景:Hintergrund
悠久历史—文化之城 Lange Geschichte-Kulturstadt
镇海老城更新规划中期汇报•德国 SOL 联合事务所• 2006年11月
老城现状分析评价 Analyse Bestand 面临的挑战 neue Anforderungen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镇海老城更新规划中期汇报•德国 SOL 联合事务所• 2006年11月
老城现状分析评价 Analyse Bestand 规划设计中的不良案例 Negativbeispiel Entwurf
江滨公园 Uferpark 规划方案 Uferparkplanung
镇海老城更新规划中期汇报•德国 SOL 联合事务所• 2006年11月
江滨公园 Uferpark 博物馆区 Museumgelaende
镇海老城更新规划中期汇报•德国 SOL 联合事务所• 2006年11月
江滨公园 Uferpark 规划细部 Neuplanung
江滨公园 Uferpark 带顶棚的广场 Überdachter Platz

镇海新城南区绿核景观长廊工程设计招标文件126修改稿

镇海新城南区绿核景观长廊工程设计招标文件126修改稿

镇海新城南区绿核景观长廊工程设计招标文件招标单位:宁波市镇海新城南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标代理单位:宁波世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一月镇海新城南区绿核景观长廊工程设计招标文件招标编号:SM10134招标项目名称:镇海新城南区绿核景观长廊工程招标人:宁波市镇海新城南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招标代理单位名称:宁波世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备案意见:备案单位:宁波市镇海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盖章)备案日期:年月日总目录第一章招标公告第二章投标须知及投标须知前附表第三章技术资料及规范要求第四章设计任务书第五章投标文件商务标部分格式第六章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格式第七章评标办法第一章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镇海新城南区绿核景观长廊工程经宁波市镇海区发展及改革局【2010】420号批准建设,项目招标人为宁波市镇海新城南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资金:自筹,项目出资比例为100%。

本项目已具备勘察设计公开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设计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及招标范围、工期本项目位于镇海新城南区合生国际城南侧,北至钟包路,南至汉唐路,西至同心路,总用地面积为197623平方米。

其中:建设景观配套用房18000平方米,地下车库50000平方米,河坎全长3200米。

项目总投资:约78234万元。

本项目实施性方案设计招标,包括:方案(含方案深化)设计;初步(含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

总周期:120日历天。

其中:方案(含方案深化)设计:30日历天;初步(含扩初)设计:30日历天;施工图设计:60日历天。

3.投标人资格要求3.1 本次招标要求投标人须同时具备城市规划编制甲级和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或具备城市规划编制甲级及具备境外具有相应设计咨询营业资格的单位及国内具备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联合单位的联合体(联合体主体为城市规划编制资质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一、规划意义和任务 (1)二、规划范围、性质和期限 (1)三、规划指导思想 (2)四、规划原则 (2)五、规划依据 (3)六、技术路线 (4)第二章基础分析 (5)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 (5)二、镇海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6)三、镇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8)四、镇海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9)五、镇海乡村旅游竞合分析 (14)六、旅游发展SWOT分析 (16)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定位 (21)一、镇海乡村旅游市场基础分析 (21)二、乡村旅游市场目标定位与划分 (22)第四章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 (26)一、镇海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体系 (26)二、发展战略 (28)三、近期主要行动计划 (29)第五章主题形象与市场营销推广 (31)一、乡村旅游形象要素 (31)二、乡村旅游形象定位 (32)三、乡村旅游形象策划 (32)四、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36)第六章空间结构与项目建设要点 (39)一、发展思路 (39)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二、乡村旅游空间结构 (39)三、项目组团 (40)四、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40)五、重点项目策划 (43)六、节庆产品策划 (48)七、乡村旅游线路组织参考 (50)第七章旅游配套设施与环境规划 (51)一、旅游服务基本设施规划 (51)二、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53)三、乡村景观规划 (55)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56)五、旅游交通规划 (58)六、环境保护规划 (60)七、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发展规划 (64)第八章近期建设与规划实施建议 (66)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与依据 (66)二、近期建设优先开发目标 (66)三、近期建设项目的时空安排 (66)四、资金来源分析 (67)五、投资估算 (69)六、旅游业发展效益评估 (69)七、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保障 (71)八、规划实施建议 (71)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宁波东方旅游规划研究院1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意义和任务镇海是宁波的历史名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颇具影响力。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发布日期: 2008-2-21 发布机构: 宁波市规划局规划编审处一、分区规划编制背景镇海撤县建区后,城区发展主要为以城关为中心的县域发展模式。

进入21世纪,这种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宁波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背景下,镇海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时期。

根据新一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镇海行政区域范围分别位于三江片(包括镇海新城南区和北区)和镇海片(包括镇海老城和澥浦片),为了解决长期困扰镇海发展的环境、空间等问题,协调镇海各功能区块的发展,在征得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决定从整个行政区域范围内,统盘考虑,立足总体规划的框架,在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开始镇海区分区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以深化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指导镇海区的城市建设,取得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分区规划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及期限规划范围为宁波市镇海区行政区范围,计入规划填海面积以及镇海新城南区部分江北区范围(世纪大道以东4.18平方公里)后为236.8平方公里,包括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镇海片”的全部范围和“三江片”的部分范围。

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一致,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

(二)分区职能与发展目标1、分区职能承担宁波市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及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等重要职能。

依托临海、临港资源、教育科技资源、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发展大型临港工业、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和教育等第三产业为产业发展主导;建设成为以新城为载体的宁波中心城北部商贸商务中心、以老城为载体的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以宁波化工区为载体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2、分区发展目标建设教育科技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产业技术现代化、交通物流畅通、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区。

宁波镇海甬江北岸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127页)2008[同济]

宁波镇海甬江北岸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127页)2008[同济]

2.过程方案
滨江道路、用地、开发策略的比较
方案比较
甬江滨水区域发展阶段
滨水区的再开发是由于滨水区面临衰败的危险。滨水区的衰败又常常与旧城衰败相关联; 本规划的特点在于,甬江北岸的开发主要是基于宁波城市空间战略的推进,是对原有粗 放式开发的梳理与战略重组,而不仅仅是大规模的推倒重来;应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临江组团段中,沿企业岸线多为人 工石砌护岸,靠近生态带区域有大 片的江漫滩、芦苇,形成景观较好 的自然驳岸。 老城段江堤为人工石砌护岸兼有防 洪堤功能,功能与景观有机结合。
现状分析
滨水岸线及景观分析
1、甬江北岸规划范围内的岸线利用以工业生产岸线为主,生 活岸线为辅; 2、规划范围内尚存在未利用的原生态岸线; 3、除原生自然岸线外,人工堤岸的环境有待整治。
军事 用地
现状分析
现状用地分析与评价 结合现状土地使用和现有规划,整合规划研究范围内的 地块使用情况,归结形成土地使用可变性分析,分为三个 等级: 1、完全保留用地:完全保留现状或者已经有较明确的规划但 还未实施的用地 2、建议保留用地:现状条件复杂或拆迁实施有难度的地块 3、可调整用地: 容易进行规划调整的地块(约310ha)
上位规划解读
本次规划依据与解读对象
规划依据: 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宁波市三江六岸控制规划 其他相关规划 其中,宁波市三江六岸控制规划对本次规划具有直接指导意 义。
经 济 城 市 空 社 会 间
十 一 五 规 划 纲 要
总 体 规 划
分 区 规 划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滨江大道
上位规划解读
上位规划道路交通解读 考虑到未来海河联运的可能性,委托单位要求东外 环路以东(除绕城高速外)所有跨甬江通道均采用 隧道方式,以西则保留跨江桥梁设计,同时桥下净 空高度应控制在30米以上。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宁波甬江滨水公园一期项目为例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宁波甬江滨水公园一期项目为例

2020年第12期现代园艺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宁波甬江滨水公园一期项目为例姚芸(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1)摘要:为避免城市内涝的出现,改善城市人居质量,提升区域公共形象,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以宁波甬江滨水公园项目作为案例,多维度探讨,海绵城市框架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旨在形成完备的景观设计方案,为后续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滨水景观;景观设计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城市自身对环境变化的应用能力,有效防范各类灾害的发生,同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突出了低碳属性,在保障城市景观设计美观程度的基础上,缓解了热岛效应,管控城市噪音,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绿色的生活环境。

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框架,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重构滨水景观,完善城市水循环系统,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1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确保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有效性,促进海绵城市的科学高效构建,在规划建设之初,为保证景观设计的有效性、针对性,有必要在相关原则的指导下,规范各类景观设计行为。

1.1生态性原则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以生态性原则为导向,在保持滨水景观开放性与实用性的同时,还需要确保水资源的持续有效分配,形成生态良好的城市滨水景观[1]。

只有在生态性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海绵城市与城市滨水景观,降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1.2协调性原则海绵城市在滨水景观设计应用的过程中,需遵循协调性原则。

滨水景观作为媒介,在城市与水域之间起到了联系作用,是现阶段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性决定了城市滨水景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城市功能与水域生态的要求,处理好防洪问题及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完整度。

1.3系统性原则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应用的过程中,需遵循系统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线形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滨水区线形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作者简介:黄艾(1979 ),女,湖南汨罗人,硕士,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与教学工作。

E mail:haaimy@ 。

收稿日期:2010-03-10城市滨水区线形景观规划设计探讨黄 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502)摘 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形成时期最早的聚居点、城市繁荣期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城市滨水区线形景观作为一种线形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视线观赏线,它可以提供连续的、以平视透视效果为主的、高潮迭起而富有变化的视觉景观效果。

结合节点分布,可以创造出有特色、给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形象特征的形成和环境功能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以宁波市甬江东岸滨水线形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探讨如何创造一种多功能的、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滨水线形景观。

关键词:线形景观;城市滨水区;空间规划;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 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0)12-0128-04水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城市文明。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形成时期最早的聚居点、城市繁荣期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城市滨水区线形景观作为一种线形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视线观赏线,它可以提供连续的、以平视透视效果为主的、高潮迭起而富有变化的视觉景观效果。

结合节点分布,可以创造出有特色、给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形象特征的形成和环境功能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各地对滨水景观资源越来越重视,营造和谐自然的城市滨水景观,也逐渐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这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在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却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如,滨水景观空间缺乏城市整体性;滨水景观开敞空间不连续;滨水景观缺乏与传统的延续性;滨水景观生态单一化;滨水景观设计缺少人性化等。

现以宁波市甬江东岸滨水线形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探讨。

1 项目背景该地块位于宁波市主要河流甬江的东侧,西南起甬江大桥,东北至中兴桥,沿甬江呈线形分布,为甬江绿化景观生态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波市三江六岸百里文化长廊的标志性地段,具有很强的生态和休闲功能。

【规划案例分析与评述】旧城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景观化的规划探索——以宁波市甬江北工业基地为例

【规划案例分析与评述】旧城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景观化的规划探索——以宁波市甬江北工业基地为例

【规划案例分析与评述】旧城更新背景下⼯业遗产景观化的规划探索——以宁波市甬江北⼯业基地为例【核⼼思想】规划引⼊了“存量规划”的概念,存量规划与增量规划是⼀对相对⽽⾔的概念,是城市规划在不同发展阶段针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种⼿段。

其中增量规划是针对空间扩张的空间规划,⽽存量规划是针对空间优化的空间规划。

旧城更新与改造规划、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交通改善和基础设施提升规划、历史街区和风貌保护规划、产业升级与园区整合规划、⼟地整备与拆迁安置规划等均属于存量规划。

该⽂以宁波市甬江北⼯业基地为例,探讨旧城更新背景下⼯业遗产的保护利⽤问题。

从景观视⾓出发,研究⼯业遗产的景观属性,提出⼯业遗产在城市空间中的“景观化”⽅法。

通过单元保留、要素重组、抽象再现三种⽅式,分别实现⼯业建筑、⼯业构件、⼯业场地三类不同遗产要素的景观化过程,从⽽解决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的⽭盾。

【规划评论】1、优点⽂章给出了⼯业遗产景观化的三条技术路径,即“⼯业建筑景观化”、“⼯业构建景观化”和“⼯业场景景观化”,在今后的⼯业遗产景观规划中值得运⽤。

规划根据其改造利⽤适应性以及空间环境景观塑造的需要,有选择地进⾏建筑构件、构筑物重组,将建筑构件景观化,是规划的⼀⼤创新。

2、不⾜在内容⽅⾯,⽂章仅仅是对甬江北⼯业遗产的改造⽅法进⾏了阐述,如仅仅是提出了将冷库建筑改造成为展览馆或博物馆、华东船舶⼚的景观化过程采⽤局部公园化⽅法等,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改造⽅案,实施性不强。

【规划借鉴】古与今⽤:存量规划是通过城市更新等⼿段促进建成区功能优化调整的规划,⽬前⽇益受到城市政府的重视。

由于国家古与今⽤:严控新增建设⽤地指标的政策刚性约束、中⼼区位⼟地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发掘、建成区功能提升、环境改善的急迫需求、历史街区保护和特⾊重塑等原因,在城市发展空间⾯临紧束的形势下,增量和存量规划并重成为城市规划⼯作的必然选择。

存量规划应该甄别⼀个关键问题是:规划的对象是什么?是存量⼟地还是存量建筑?旧城区⼤规模的拆除重建实际是增量规划的变种,是⼀种“伪存量规划”,甚⾄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城市问题。

宁波湾头休闲商务区沿姚江及运河景观绿化工程设计说明书

宁波湾头休闲商务区沿姚江及运河景观绿化工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1)第二章设计依据 (3)第三章设计原则 (4)第四章设计理念 (6)第五章设计手法 (8)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9)第七章植物景观设计 (12)第八章道路交通设计 (16)第九章景观建筑设计 (18)第十章环境设施规划设计 (20)第十一章防洪与滨水岸线设计 (22)第十二章给排水设计 (23)第十三章绿化灌溉设计 (25)第十四章电力、电讯设计 (27)第十五章技术经济指标 (30)第一章项目背景1. 规划背景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东南翼,宁绍平原东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句章、鄮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一直沿用至今。

宁波在唐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

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

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今天的宁波,是历史宁波的延续与承接,博大精深的浙东学术文化、源远流长的“海上丝绸之路”,造就宁波更以世界的眼光、雍容的气度、非凡的智能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问鼎于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列。

更造就了绚烂多姿的现代都市文化,为三江增添了华丽的乐章。

宁波湾头区块是宁波市三江六岸百里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湾跨海大桥进入宁波中心城区的门户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重点公建区块和重要的中提升区块。

2005年规划部门编制了《湾头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湾头半岛总体面貌呈“九岛一心”。

2009年规划部门对《湾头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九岛一心”的规划结构依然,每一块土地,有了更明确的规划用途。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因素分析,确定湾头区块的功能定位为:以水为基调,以绿色为背景,与三江口CBD功能互补的城市滨水休闲商务区(城市滨水RBD)。

宁波镇海新城北区[ZH07]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波镇海新城北区[ZH07]控制性详细规划

镇海新城北区[ZH07]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 For North District Of Zhenhai Metron█法定文件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结合镇海行政中心新选址的确定,为镇海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3)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5)《宁波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07.10;(6)《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2004—2020)》;(9)各类专项(专业)规划;(10)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的其它法律法规;(11)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

1.3规划范围慈海路以东,望海路以西,镇骆路以南,永茂西路以北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6.70平方公里。

1.4规划建设范围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和《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2004—2020)》为依据,确定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慈海路以东,望海路以西,中大河以南,永和西路以北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5.55平方公里。

1.5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

1.6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地块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最终稿)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最终稿)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 要求,推动宁波市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指导相关规划编制、建 设项目设计及职能部门的技术审查,特制订本导则。 1.0.2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 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 1.0.3 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应贯彻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的理念,海绵城市建设包括“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 术措施,涵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 水径流排放系统。 1.0.4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要求, [wss1]指导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海绵城市相关内容的设计。海 绵城市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使用。 1.0.5 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区排水防涝、水污 染防治和雨水利用的需求。 1.0.6 各类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当体现宁波市的地域特点,并采 用本地化的参数(设计雨型、土壤渗透系数等)和资源进行设计。 1.0.7 海绵城市设施规划设计中,应与项目相应的园林、建筑、给 排水、水利、结构、道路、经济等相关专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1.0.8 海绵城市建设应符合宁波市各层次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优先 采用非工程性措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类工程措施之间应有效协 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其景观效果。 1.0.9 海绵城市的各类工程设施应与市政排水系统合理衔接,且不
1
应降低市政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标准,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 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 1.0.10 特殊污染源地区(地面易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制药厂、 金属冶炼加工厂、传染病医院、油气库、加油加气站等)新建、 改建、扩建项目,应采用以滞蓄、净化为主的海绵城市设施。如 需建设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的,除适用本规划设计导则外,还应开 展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1.0.11 陡坡坍塌、滑坡灾害易发的危险场所;对居住环境以及自 然环境易造成危害的场所;其他有安全隐患场所不适用本规划设 计导则。 1.0.12 海绵城市设施收集的回用雨水宜就地回用,水质应达到国 家、地方相应的规定,并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水质标准。 1.0.13 海绵城市设施应采取确保安全、使用和维护方便的措施。 1.0.14 本导则自批准公布之日起生效。 随着宁波市海绵城市建 设的推进和实践,应及时总结并对本导则内容进行逐步完善和优 化。 1.0.15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除满足本导则要求外,还应符 合国家和宁波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当本导则要求与国 家现行标准、规范矛盾时,以国家现行标准、规范为准。

007、城市新区竖向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姚江新区为例

007、城市新区竖向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姚江新区为例

城市新区竖向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姚江新区为例张昌尧摘要:以宁波市姚江新区为例,探讨了抬高地坪的利弊关系,分析了城市新区竖向标高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防洪排涝、工程经济效益、景观塑造和其他社会效益,并给出了详细的取值确定过程,可为城市其他新区建设的地坪规划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新区,竖向规划,抬高地坪1 前言城市地坪的竖向控制一直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竖向控制直接关系着城市的防洪排涝水平,决定了城市建设时的土石方填挖工程。

近年来随着宁波市屡次遭受台风强降雨影响,城市内涝时有发生,给居民生命财产以及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地块开发时地下空间的大范围开挖利用,地坪标高取值有逐渐抬高的趋势,以减少地下室开挖深度。

目前城市竖向标高取值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基础上,规划控制阶段主要控制低限。

而城市地坪是否应该抬高,整体抬高后将对周边区域产生多大影响?本文以即将开发建设的宁波市姚江新区为例,探讨确定地坪控制标高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论证抬高地坪的利弊关系,并给出地坪合理标高取值,指导姚江新区的开发建设,并为城市其他新建区域的地坪标高控制作为参考借鉴。

2 姚江新区概况2.1区域概况姚江新区位处宁波江北门户,杭州湾大通道与宁波绕城高速交汇处。

东侧和北侧分别为相对成熟的谢家和洪塘区块,南临姚江生态文化长廊,与“新三江口”湾头、甬江北岸将共同打造“两江北岸”城市新兴生活休闲带。

根据相关规划,姚江新区功能定位为城市级体育休闲中心、江北区行政文化中心、低碳型生态宜居新城。

图1 姚江新区及周边区域用地规划图[1]2.2《控规》[1]对姚江新区的竖向控制(1)地块控制标高《控规》确定的姚江新区地块控制标高大部分在3.50‐4.00m之间,其中最低为3.25m (宁波北高速收费站南侧地块),最高为4.15m(规划奥体中心地块)。

在宁波新城新区的地坪控制标高中处于较高水平。

(2)道路控制标高《控规》对城市道路的控制标高一般是对道路交叉口进行控制。

宁波市镇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目录第一章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过程 (1)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1)二、规划编制的过程 (1)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4)一、土地利用的基础条件 (4)二、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5)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6)第三章规划编制的背景 (8)一、区域经济社会概况及发展趋势 (8)二、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9)三、规划基期年后的指标执行情况 (12)第四章规划的基础数据 (14)一、土地基础数据 (14)二、规划基数转换情况 (14)三、人口基数及预测说明 (16)四、城镇化水平预测说明 (17)第五章规划控制指标分解说明 (18)一、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18)二、指标分解总原则 (18)三、规划控制指标分解结果 (18)四、各项指标分解说明 (19)第六章建设用地供需状况分析 (20)一、建设用地指标供需说明 (20)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20)三、建设用地指标供需矛盾分析 (21)第七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3)一、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23)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说明 (23)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说明 (23)第八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5)一、耕地利用状况 (25)二、耕地质量情况 (26)三、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说明 (27)第九章建设用地布局与管制 (29)一、城镇工矿用地规划布局 (29)二、基础设施用地规划布局 (29)三、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布局 (30)第十章生态用地规划 (31)一、生态环境现状 (31)二、生态用地规划布局 (32)三、协调土地利用与地质灾害防治 (33)第十一章旅游用地规划 (34)一、旅游资源概况 (34)二、旅游用地规划布局 (34)三、旅游用地环境风险控制 (35)第十二章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36)一、土地开发复垦潜力分析 (36)二、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36)三、占补平衡方案 (36)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37)一、中心城区发展定位 (37)二、中心城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37)三、中心城区农村居民点规划 (38)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38)五、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8)第十四章土地用途分区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39)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39)二、一般农地区 (39)三、林地用地区 (40)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40)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40)第十五章规划编制方法及规划成果 (41)一、规划的工作方法 (41)二、部门协调与公众参与 (41)三、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42)四、图数一致 (43)五、公众参与 (43)六、规划的主要成果 (43)附表目录附表1镇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表 (44)附表2镇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确认表 (45)附表3 镇海区规划基数汇总表 (46)附表4镇海区城镇建设人口及用地规模对照表 (48)附表5镇海区乡(镇)农居点用地调查表 (49)附表6 镇海区基本农田调整平衡表 (50)附表7 镇海区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 (51)第一章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过程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镇海区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于1997年开始编制,1999年9月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高校文化资源,设置教育展示设施;和滨江 路的底层公建布置休闲商业设施;开发生态农业 和观光农业,建设野趣公园,建设成为城市生态 区,公共设施结合滨江绿地向甬江靠近并沿江展 开。
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控制要求:
交通联系——
景观道路、南北通廊、滨江步行、水上游 览
弱化滨江道路的交通功能,加强垂直于岸线的交 通联系,增强滨江岸线的可达性;沿江改造保留 的码头可作为对工业码头进行选择性保留并改造 水上游览交通的停靠点等。
沿江界面示意图
现状照片
现状评述
1.粗放型用地模式影响用地效率及城市风貌; 2.滨江道路尚未成型,滨江区域可达性差,现状用地对规划路网组织与实施造 成难度; 3.滨江区域岸线功能单一,基本以产业岸线、原生岸线为主,缺少公共活动内 容; 4.滨江堤岸建设需要完善,防洪设施需要加强; 5.绿化景观系统尚未架构,现状缺少联系滨江与城市腹地的绿化景观通廊,滨 江环境需待整治与更新。
滨江大道
上位规划解读
上位规划道路交通解读 考虑到未来海河联运的可能性,委托单位要求东外 环路以东(除绕城高速外)所有跨甬江通道均采用 隧道方式,以西则保留跨江桥梁设计,同时桥下净 空高度应控制在30米以上。
桥梁 隧道
滨江大道
上位规划解读
上位规划控制策略解读 功能布局——
高教科研、生态观光、滨江公共空间
甬江北岸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年7月
设计任务
规划范围:城市设计范围为滨江大道以北 200米,景观规划范围为滨江大道以南至 甬江。北外环以东作为设计与研究重点。 由于滨江腹地对滨江大道选线及滨江用地 调整存在重要影响,在工作中我们将规划 研究范围北拓至宁镇路。
甬江北岸规划区域
新规划商业地块
已改造工业地块
宁波大学 公交停车场
临江住宅小区
现状分析
滨水岸线及景观分析
高教园区段中,宁波大学外修筑了 斜坡式驳岸,往西岸线多被企业、 市场所占据,护岸为直立式驳岸。 湾头区域斜坡式驳岸外侧芦苇荡 漾,白鹭嬉戏,呈现出具有一定原 生态特征的滨水地带。 生态带段中,较多堤岸内侧设置人 工石砌护岸,堤岸外侧呈现大片自 然湿地。沿清水浦村庄,设置了 内外两层堤岸,人工痕迹较为明显。
常 洪 隧 道
东 外 环 路
公交停车场 路林市场 宁波大学
现状分析
现状用地 生态带段 该区段是宁波市区与镇海区的生态隔离带,广阔的田野里点缀着零星的村庄,另有一些工业 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万里国际学校)。
东 外 环 路
绕 城 高 速 路
万里国际学校
现状分析
现状用地 老城段:聪园路以西沿途分布有部队用地、工业用地等。聪园路以东的沿江景观带经过几年 的建设,现已成为镇海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再往东靠近入海口处是仓储用地和港口用地。
上位规划解读
上位规划控制策略解读 景观绿化——
弯头公园、生态景观
弯头处宜留出大面积绿地;加强生态带内自然生 态景观的塑造。
对绿化系统的控制要求:
滨江界面及岸线——
商业、休闲、娱乐
大学城滨江界面宜相对平缓舒展;加强镇海老城 沿江公共建筑区段的滨江岸线的建设,呈现商业、 休闲、娱乐的界面特征等。
对两岸关系的控制要求:
隧 道 路
临江组团段:该区 段现状土地使用高 度混杂,有居住小 区、大工业企业 (电厂、晴纶厂)、 仓库、码头、市场、 村庄等,由于历史 原因,该片区用地 可调整的范围非常 有限,电厂实施油 改气工程后予以保 留,晴纶厂规划远 期进行搬迁。
绕 城 高 速 路
临江组团段
老城段
临江社区 电厂
聪 园 路
晴纶厂
聪园路 隧道路
绕城高速 东外环
常洪隧道
现状分析
现状用地 高教园区段 从东外环至规划梅墟路延伸段仍呈现几分自然风光,该区块有国家粮油储备库和一些零星企 业。绕过秀丽的湾头,便是宁波大学用地。再往西土地使用较为混杂,有工业用地(现代瓷 砖)、仓储用地(三官堂油库)、部队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公交公司停车场)、市场 用地(路林市场)、村庄建设用地等。
军事 用地
现状分析
现状用地分析与评价 结合现状土地使用和现有规划,整合规划研究范围内的 地块使用情况,归结形成土地使用可变性分析,分为三个 等级: 1、完全保留用地:完全保留现状或者已经有较明确的规划但 还未实施的用地 2、建议保留用地:现状条件复杂或拆迁实施有难度的地块 3、可调整用地: 容易进行规划调整的地块(约310ha)
现状分析
滨江建筑空间分析
A B C
高教园区段
城市生态段
临江组团段
老城段
沿江界面示意图
临江组团 段建筑体 量大小不 一,以低、 多层为 主,景观 较为混乱。 电厂建 (构)筑 物气势雄 伟,目前 为整个镇 海甬江北 岸的制高 点。
现状分析
滨江建筑空间分析
高教园区段
城市生态段
临江组团段
老城段
老城段沿江建筑以低、多层为 主,局部高层,空间形态富有 节奏感,基本形成连续、整体 的线性景观界面。
临江组团段中,沿企业岸线多为人 工石砌护岸,靠近生态带区域有大 片的江漫滩、芦苇,形成景观较好 的自然驳岸。 老城段江堤为人工石砌护岸兼有防 洪堤功能,功能与景观有机结合。
现状分析
滨水岸线及景观分析
1、甬江北岸规划范围内的岸线利用以工业生产岸线为主,生 活岸线为辅; 2、规划范围内尚存在未利用的原生态岸线; 3、除原生自然岸线外,人工堤岸的环境有待整治。
对公共领域的控制要求:
公共领域——
两条城市公建发展轴
西侧的发展轴北连高教园区北区中心,向南与片 区节点、科技园区中心相对;东侧的发展轴线由 老城中心延伸至江边。以甬江作为自然景观轴, 沿世纪大道、分区绿化隔离带、绕城高速公路、 骆霞路和雄镇路布置五条防护性绿色廊道,老城 以北布置了古城公园和招宝山公园两座城市级公 园。
现状分析
滨江建筑空间分析
A B C
高教园区段
城市生态段
临江组团段
老城段
沿江界面示意图
高教园区 段建筑整 体高度较 为平缓, 宁波大学 展现现代 教育园区 景观,布 局建筑呈 现较强的 秩序感。
现状分析
滨江建筑空间分析
A B C
高教园区段
城市生态段
临江组团段
老城段
沿江界面示意图
生态带段 建筑全部 为低层和 多层,无 高层建 筑,景观 不突出, 空间形态 平淡,缺 少韵律感。
“ ”
其 它 规 划 与 研 究
上位规划解读
上位规划土地使用比较
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分区规划对总体规划的土地使用有了调整,主要 是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强化利用滨江资源的重要 性以及贴近现实状况、增强可操作性。具体体现 在,依据现状细化用地布局,尊重电厂发展现状 与需要,强化滨江资源,利用原有商业基础,保 留市政基础设施布点等。 三江六岸规划对以上规划有进一步的调整,主要 是强调建设滨江服务功能,对居住组团的不同定 位会引导不同方案,以及市场调整为居住与滨江 发展服务产业而产生的不同导向等。具体表现在 强化滨江的生活服务功能,服务向中心聚拢,建 设滨江居住组团,市场调整为居住用地等。
——必须对甬江北岸的功能定位、区域结构进行剖析与论、三江六岸、镇海城区发展的需要,为区域居民塑造 一条景观优美、服务公众的崭新甬江。
限制条件与工作重点
区域用地整体框架 城市道路基本网络骨架 城市主要公共领域轴线与滨江公共节点 甬江两岸整体控制条件 现状需要保留或动迁存在难度的地块 适度调整、具体落实 确定滨江道路线形 整体架构、细化落实 分析空间、落实地块 因地制宜、合理分期
2.过程方案
滨江道路、用地、开发策略的比较
方案比较
甬江滨水区域发展阶段
滨水区的再开发是由于滨水区面临衰败的危险。滨水区的衰败又常常与旧城衰败相关联; 本规划的特点在于,甬江北岸的开发主要是基于宁波城市空间战略的推进,是对原有粗 放式开发的梳理与战略重组,而不仅仅是大规模的推倒重来;应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上位规划解读
本次规划依据与解读对象
规划依据: 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宁波市三江六岸控制规划 其他相关规划 其中,宁波市三江六岸控制规划对本次规划具有直接指导意 义。
经 济 城 市 空 社 会 间
十 一 五 规 划 纲 要
总 体 规 划
分 区 规 划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三江六岸区域
设计任务
成果框架
规划设计成果包括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
1.现状背景
详细分析基地现状用地、交通、滨江立面、岸线开发利用等问题,解读相关规划,提出规划关键。
2.城市设计
通过规划概念与多方案比较,完成滨江路北侧地块城市设计工作。
3.滨江景观规划
对滨江区域景观绿地与岸线进行规划设计。
4.附录
方案比较
影响规划整体结构的三大因素 A、对近期动迁存在难度的地块的规划态度 B、滨江道路的线型选择与岸线功能的确定 C、重点地块用地与项目的探索
方案比较
包括上位规划解读、滨江开发案例与生态带研究等三个部分,作为规划文本的补充。
1.现状背景
从基地现状与上位规划中认识与了解甬江北岸
现状分析 上位规划解读 问题与任务
现状分析
规划范围及现状区段 本规划所指甬江北岸,东至镇海聪园路,西至常洪隧道,南至甬江,北至宁镇路,总长 约12.76公里,总面积约12.0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设计范围为沿江大道以北约200米, 具体界线根据总体布局结构作适当调整;景观规划范围为沿江大道以南至甬江。北外环 以东作为设计与研究重点。根据规划任务书,区段现状可以分为四段。 1. 老城段:从聪园路至 隧 道 路 , 长 约 0.68 公 里,现状有企业、码头、 部队等; 2.临江组团段:从隧道路 至 绕 城 高 速 , 长 约 3.32 公里,现状为电厂等大工 业企业; 3.城市生态带段:从绕城 高速至东外环,长约3.06 公里,主要是村庄、零星 企业; 4.高教园区段:从东外环 至常洪隧道,长约5.7 公 里,主要有宁波大学、国 家粮油储备库、路林市场、 三官堂油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