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把传统考试方式作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但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研究问题的解决。

目前传统考试方式中存在的抄袭、作弊等问题对学生的诚实信用品质养成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考试改革办法,以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考试;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26-02
一、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
1.诚信及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诚信社会,从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到社会个体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诚信无处不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同时,诚信也是对每一个从业者的基本职业道德要
求,诚信还是社会主义民商法的重要的法律原则。

可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处处离不开诚实信用。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诚信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个体的诚信品德的塑造,而诚信品德的塑造过程就是社会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同样,诚信品德的养成也离不开教育,通过教育,使社会个体形成道德认知,产生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并在行为上得以落实和体现,最终养成道德习惯和树立起自己的道德信仰,使道德行为得到强化和巩固。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道德养成的外部教育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诚信品德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启蒙教育,也会伴随孩子的道德人格形成、成熟的整个时期,但家庭教育一般不是系统的教育,加之一些父母忽视“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效果并不理想。

学校教育是儿童期到青年期最重要的诚信教育形式,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下,受教育者将接受较为系统的诚信教育,如果教育内容设置合理,教育教学方法得当,其效果是最为理想的。

社会教育是最为复杂的,其渠道多,形式灵活多样,但受众面不易把握,其效果也不易评估。

因此,相对来说,学校道德教育我们要高度重视,其对诚信品德的养成尤为重要。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渠道
从教育内容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直接进行诚信教育的课程。

该门课程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自我完善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遵守职业道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个层面,阐释了诚信品德的重要性。

从教育形式看,课堂教学仍然是其主要的形式。

课堂教学以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诚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到诚信对于执政兴国、社会文明、提升民族威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而自觉增强诚信意识,提升诚信品德。

另外,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实践教学形式近些年也备受关注。

从教学手段看,伴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迅速,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普遍采用,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很直观的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
听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从教育目的和教学效果看,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感化学生,提升学生的诚信品质,并在学习、生活中坚守诚信,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教学效果好坏是通过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体现的,现实中大学生不诚信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说明诚信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不利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但考试环节单一和考试方法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不端行为,极大地削弱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考试中的不端行为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期末闭卷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其危害性不容小视,它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在作弊行为不能得到制止和惩罚的情况下,还会助长学生通过违规违纪获取不当利益的投机心理,损害学生的人格健康,为其走入工作岗位后从事不法行为埋下隐患。

二是论文的抄袭剽窃成为常态。

考查课的结课论文一般要求字数在3 000字左右,如果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是必须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的,不然难以按要求上交。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论文的抄袭剽窃或者变相抄袭剽窃变的轻而易举,很多学生能够轻车熟路地利用手机或电脑在互联网上下载资料,然后经过简单修改或者东拼西凑,甚至个别学生不经过修改,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结课论文。

而评卷教师虽然也想制止这种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就考试学生的人数来看,每个学期每个思政教师所教的学生人数少则几百人多则近千人,这么多的论文想要逐一甄别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教师难以逐一甄别,就可能出现抄袭剽窃之作获得高分的情况,于是又会变相助长抄袭剽窃之风,甚至是恶性循环。

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知荣明耻本来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但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无言以对。

三是对试卷中某些问题的回答存在不诚信的问题。

转型期社会的阶层结构日趋复杂,学生成长环境、家教方式、父母社会地位、就业
前景等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加之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导致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大相径庭。

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有些学生的“三观”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在考试的时候,为了获取高分或者为了考试及格,这些学生也会违心地回答问题。

这如同很多落马的官员,在任时把党的先进理论挂在嘴边,大会小会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却“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目的动机不同,但性质相似。

胡锦涛曾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考试中存在的这些不端行为,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构成严重的威胁,也将对党的事业构成巨大的潜在的威胁。

三、消除考试不端行为,加强诚信教育
1.消除期末闭卷考试作弊的问题
第一,变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

这样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的作弊几率。

但为了保证考试的促学功能,我们对答题时间和考试题型可以适当调整,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和思考。

例如,对于客观试题缩短答题时间或增加题量,主观题以材料分析为主,突出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死记硬背失去“用武之地”。

第二,适当缩减试卷成绩所占期末总评成绩的比例,增加学习过程、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考核。

给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即
便笔试考的不理想,但在平时能够表现良好,做到“知行统一”,成绩仍然可以合格。

避免个别学生铤而走险,违纪作弊。

第三,提升教师监考意识,严格监考,建立教师监考的奖惩制度。

一般来说,高校对教师的期末监考都有明确要求,但是在监督检查方面往往做的不到位,导致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宽严程度因人而异。

我认为,“监考必严、违纪必究”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无言的教育”,相反,“监考不严,违纪不究”,对违纪作弊行为的宽松、纵容是对“诚信的亵渎”,更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误导。

第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电子监控设备加强对考试的管理,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惩罚力度,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2.解决考查课结课论文的抄袭剽窃问题
考查课的结课论文的抄袭与剽窃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言之包括:助长了不良学术风气;损害了知识产权法的权威;侵蚀了学生的诚信美德;强化了学生的投机心理;弱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

对于这种行为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

解决的办法是。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强调遵守学术规范要求的重要性。

第二,由教师确定选题范围,对抄袭剽窃的论文更容易识别,便于教师的监督管理,也能增强对学生的约束力。

第三,要求学生查阅10至15篇相关论著并将主要观点整理列出。

强化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增强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敏锐性和深
刻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并认真执行。

例如,对于抄袭剽窃者,一经发现,考试成绩计为零分,取消补考资格。

只有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抄袭剽窃者付出高昂违规代价,才能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

3.避免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诚信的现象
在回答某些问题是,学生想要获取高分或者考试及格,需要“违心”作答,矛盾就会凸显出来,而弄虚作假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养成。

邓小平曾讲到“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果有一点经验的话,那就是这几年来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地讲,少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不认同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要想办法解决,有效实施教育和引导。

“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从考试角度,解决问题的关键的是要提高试题的设计水平,除了出一些要求学生掌握、了解的识记性的试题之外,应多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

例如,考核有关人生观的知识点,如果直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可能出现上述的矛盾,更好的设计是通过一个案例(如丛飞的事迹),让学生谈一谈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综合上述,仅就诚信教育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要尽量消
除不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因素,避免部分学生的行为走向了诚信品德的对立面,即欺骗。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