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石墨粉尘——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固有不安全性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石墨粉尘——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固有不安全性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放射性石墨粉尘——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固有不安全性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20xx年4月1日,互联网上登出了一篇题为《再探球

床式反应堆(PBR)安全性》的文章。作者摩曼(Rainer

Moormann)先生长期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工作,是一

位具有丰富球床高温气冷堆研发经验的专家。该文语出惊

人,开篇第一句话就概括说:“PBR的安全性能并不象人

们较早时想象的那样美好”。于利希研究中心20xx年6月

发表的一项新的关于20多年前关闭的德国球床堆AVR运

行经验的研究指出,未来的PBR要增加安全措施,还需要

投入相当大的研发努力。该文的观点在核电界内不胫而

走,引起广泛的重视。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摩曼先生是

个高温气冷堆的坚决反对派。笔者不知就里,不予置评,

但坚信,赞成或反对的观点都只能建立在科学依据上。因此,本文想就其中涉及到而又普遍关注的PBR的共性安全问题从技术上进行探讨。

1 高温气冷堆发展概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美国和德国开始研发高温气冷堆。1964年,英国与欧共体合作建造的世界第一座高温气冷堆龙(Dragon,20MWth)堆建成临界。其后,德国建成了15MWe的高温气冷试验堆AVR和

300MWe的核电原型堆THTR-300。美国建成了40MWe 的实验

高温气冷堆桃花谷(Peach-Bottom)堆和330MWe 的圣符伦堡(Fort. St. Vrain)核电原型堆。它们大多采用钍-铀燃料。日本于1991年开始建造热功率为30MWth 的高温气冷工程试验堆HTTR,1998年建成临界。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高温气冷堆发展进入模块式阶

段。有潜在市场应用前景的两种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设计是:德国Siemens/Interatom公司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HTR-Module和美国GA公司的柱状燃料元件模块式高温气冷堆MHTGR。前者单堆热功率200MWth,电功率80MWe,其示范电厂拟采用2个模块;后者热功率为350MWth,采用蒸汽循环,示范电厂拟采用4个模块。1994年GA公司又提出更先进的热功率600MWth、采用氦气直接循环发电的GT-MHR设计。

2 关于球床高温气冷堆安全性的再认识

2.1 流行的球床高温气冷堆安全设计

已经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介绍球床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特性。在球床高温气冷堆的各个发展阶段,燃料元件均采用包覆颗粒燃料球。典型的元件球直径为60mm。其中直径为50mm的中心石墨基体内均匀地弥散包覆燃料颗粒,元件外区为5mm厚的不含燃料的石墨球壳。目前最新的包

覆颗粒技术是全陶瓷型三重各向同性包覆(TRISO)。TRISO包覆颗粒的燃料芯核直径为0.5mm,其外首先包覆一层疏松的多孔低密度热解碳,用来贮存裂变气体、缓冲温度应力、吸收芯粒的辐照肿胀,及防止裂变反冲核对外层造成损伤;第2层为高密度热解碳层,用来防止金属裂变产物对SiC层的腐蚀,及承受部分内压;第3层SiC层是承受内压及阻挡裂变产物外逸的关键层;第4层高密度热解碳层,主要用来保护SiC层免受外来机械损伤。包覆后的颗粒直径约为1.0mm。每个球形燃料元件中包含有约12,000个包覆燃料颗粒。

包覆燃料颗粒的包覆层形成了阻止裂变产物释放的第一道屏障,其良好性能是球床式高温气冷堆设计成功的基本保障。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后包覆燃料颗粒在160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即使经过长时间加热,裂变产物的释放率仍非常低。在1700-2000℃时释放率才有明显增加,而

碳化硅层的老化现象要到2100℃时才会发生。因此,通常将1600℃选为燃料球最高温度限值。设计计算得出的正常运行燃料球最高温度通常不超过1000℃,故认为有相当大的设计安全裕量。

高温气冷堆普遍采用加压氦气做冷却剂。氦气是单相惰性气体,不存在与相变有关的传热极限。反应堆堆芯具有很大的热惯性,预计瞬态过程中不会出现局部温度大幅上升的情况。由于球床高温气冷堆具有低的功率密度、高的燃料和慢化剂负温度系数、大的热容量等特性,使得有可能设计出一种具有大的高径比的堆芯、功率适中、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反应堆。它在任何瞬态和事故情况下,不需借助能动安全系统,就可保证燃料最高温度不会超过1600℃的限值,不会出现堆芯熔化、放射性大量释放的严重后果。

与偌大的堆芯相比,单个燃料球的确是太小了,正常

运行时堆芯要装入几十万个燃料球。上述所有的计算结果都是宏观地针对堆芯整体而言,无法考虑燃料球本身。前文已讲到,决定裂变产物释放与否,是单个球体的温度而不是它者。显然,整个安全性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在整体正常的运行工况下,单个燃料球的最高温度究竟可能会有多高?它可不可能超过设计限值?

2.2 德国球床高温气冷堆的安全实践

如前文所述,德国在1967年建成其第一座高温气冷试验堆AVR(45MWth、15MWe)。该堆的氦

气(He)冷却剂出口温度高达990℃,原则上适用于高温裂解水的工艺热之需。1985年,利用钍作燃料的高温气冷堆THTR300(750MWth、300MWe,出口氦气温度750℃)投入运行。但是1988-1989年间这两座反应堆相继被关闭至今。特别是THTR300机组1989年关闭时,仅折合运行了1.2个满功率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