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通信测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网络配置和通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作为服务器,计算机B作为客户端,交换机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参数我们首先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 搭建局域网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3. 配置服务器在计算机A上搭建服务器,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服务软件,如Apache、Nginx 等,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4. 配置客户端在计算机B上配置客户端,选择一种合适的浏览器软件,如Chrome、Firefox 等,并设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
5. 进行通信测试打开浏览器,在客户端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
观察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数据传输情况,检查是否能够成功建立连接并获取到服务器上的网页内容。
五、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网络连接正常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交换机成功建立了物理连接,网络连接正常。
2. IP地址配置正确计算机A和计算机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配置正确,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3. 服务器配置成功在计算机A上搭建的服务器配置成功,能够正常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4. 客户端配置成功在计算机B上配置的客户端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获取到正确的网页内容。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过程,掌握了网络配置和通信测试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总结报告(4)

实验总结:
MAC(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或称MAC位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MAC位址。因此一个网卡会有一个全球唯一固定的MAC地址,但可对应多个IP地址。
MAC(Medium/Media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是烧录在NetworkInterfaceCard(网卡,NIC)里的.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是由48比特/bit长(6字节/byte,1byte=8bits),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24-47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其中第40位是组播地址标志位。网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烧入网卡的EPROM(一种闪存芯片,通常可以通过程序擦写),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电脑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
点击窗口中ARP请求分组所在的行,展开下面的EthernetII。分析MAC帧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2.分析IP数据报格式
点击ICMP报文所在的行,展开Internet Protocol。分析IP数据报。如下图所示。
2023大学生计算机实验总结报告(3篇)

2023大学生计算机实验总结报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不同于以前做过的C语言上机实验和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后两者都是编程的,要求的是个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的应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战场。
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则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时候它更要求我们注重团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而不是独自完成。
第一次实验是双绞线的制作,通过这个实验让我学到了如何制作双绞线,也是我大学期间第一次做操作性这么强的实验。
以前的实验都是编程,而这一次的实验却是完完全全地让我们自己动手。
剥皮->排序->理直->剪齐->插入->压线,虽然实验过去了有一段时间,但是还是能清楚地记得做法。
虽然最后我们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收获。
第二次的实验是Linu____的使用与DN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在课堂上,由于机子的问题,Linu____不能成功打开。
于是就学习了一下DNS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如何添加DNSZone,如何添加主要区域,正向搜索和反向搜索,添加DNSDomain,如何设置DNS服务器的动态更新,如何修改区域传输的通知列表等等。
关于Linu____,下课后仍然不死心,自己在网上下了个Linu____,然后在同学的指导下一步步地装好了。
虽然说最后没怎么用,自己也不会用。
但是当打开操作系统的那一瞬间,那个华丽丽的界面还是让我深深地震撼了一把。
不得不感叹Linu____真的好高级。
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可以熟练操作Linu____系统的。
第三次试验是有关聊天软件和点歌软件的配置和运用。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开始有了更明确的分工,一个同学做客户端,一个同学做服务端,在做这些之前,要首先修改我们的IP。
但是后来我想,其实根本没必要修改IP,实验课程里面要求我们修改IP,不过是让我们对此更熟悉而已。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扮演的是服务端的角色,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地操作,我们成功地用RT____软件语音聊天。
小型局域网组建以及网络故障排除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网络工程实训学生姓名:刘永福学号:8001509087专业班级:软件技术092班2011年9月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刘永福学号:8001509087 专业班级:软件技术092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1.09 实验成绩:(以下主要内容由学生完成)一、实验项目名称组建中小型局域网以及排除网络故障二、实验目的掌握规划、组建、配置、测试局域网的全过程基本方法,全面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50台计算机,网线,10台交换机,10台路由器。
四、实验步骤首先通过交换机将五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然后ipconfig出自己的IP地址小组同学分别ipconfig出自己的计算机IP地址然后利用ping 分别测试五台计算机连接是否有故障Ping 172.29.8.41Ping 172.29.8.44Ping 172.29.8.46Ping 172.29.8.41测试五台计算机连接没有问题,则表示这台交换机小组下的计算机连接正确同样,对面小组五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然后交换机直接再连接起来相互Ping 测试网络故障截图如下`同样原理将计算机连接起来,ping其他组Ip测试完毕,全部计算机ping没问题,证明50台计算机已经组成了一个小型局域网一些常用命令五、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ipconfig命令用于测试当前所有的TCP/IP网络配置值、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域名系统(DNS)设置。
使用不带参数的ipconfig/?命令可查看ipconfig的所有参数,执行ipconfig/ALL 命令后,屏幕将详细显示TCP/IP协议的相关配置信息。
该命令最适用于配置为自动获取IP 地址的计算机。
它使用户可以确定哪些TCP/IP 配置值是由DHCP 、自动专用IP 地址(APIPA) 和其他配置配置的,如果adapter 名称包含空格,请在该适配器名称两边使用引号( 即"adapter name") 。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

1.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介绍1.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简介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随着南昌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于2006年底建成。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分布在计算机系实验中心大楼B305、B306室,面积近400m2,其中B305室主要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的专业基础实验,可同时容纳64人进行实验;B306室则主要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的进阶实验和开放实验,可同时容纳32人进行实验。
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置了美国CISCO公司的网络设备,使学生能接触到当今世界主流网络产品。
实验室配备了核心交换机、支持IPV6的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络设备、IP语音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各种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美国CISCO公司提供的全球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CCNA、CCNP等),为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很好的帮助。
1.2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组成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按照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层次结构进行架构。
其中核心层配置了一台Cisco Catalyst 3560交换机;汇聚层(接入层)则采取分组的方式,每组包括一台汇聚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支持IPv6)Cisco Catalyst 3560和一台接入交换机(二层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50。
每组的三层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直接相连,而二层交换机则与组内的三层交换机连,这样就构成了典型的核心-汇聚-接入的三层网络结构。
每组配备了4台PC机,每人1机。
如图1-1所示。
图1-1 实验室一瞥为了进行广域网实验,每组还配置了一台路由器Cisco 2801连接在组内的三层交换机上。
组与组之间配合可以模拟多种广域网实验。
例如两组通过路由器互联,就可以构成点对点互联的广域网实验;一组与另两组以上通过路由器互联,则可以构成典型的总部-分支机构的广域网实验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网络配置、数据传输、协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具备以太网卡。
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网线若干。
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
网络配置工具(如 ipconfig 命令)。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利用网线将计算机与交换机连接,构建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检查物理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网络设备的指示灯显示正常。
2、 IP 地址配置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设置,手动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使用 ipconfig 命令查看配置是否成功,验证网络连接的有效性。
3、网络连通性测试使用 ping 命令测试不同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记录测试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连接问题并进行排查。
4、数据捕获与协议分析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并运行 Wireshark 工具。
启动捕获网络数据包,进行网络通信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停止捕获后,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查看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等信息。
5、网络服务配置与测试配置一台计算机作为 Web 服务器,安装 Web 服务软件(如 IIS 或Apache)。
在其他计算机上通过浏览器访问该 Web 服务器,验证 Web 服务的可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与 IP 地址配置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物理连接正常。
手动配置的 IP 地址能够正确生效,通过 ipconfig 命令显示的网络参数与设定值一致。
2、网络连通性测试在进行 ping 测试时,大部分计算机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少数出现丢包现象。
经过检查,发现是网线接触不良导致,更换网线后问题解决。
3、数据捕获与协议分析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了丰富的网络数据包,包括 TCP、UDP、HTTP 等常见协议。
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报告范文-图文

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报告范文-图文实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安全信念1314LOVE网络间谍088-1-目录一、实验一3二、实验二11三、实验三四、实验四2327-2-南昌大学实验报告一学生姓名:信念学号:1314LOVE专业班级:网络间谍088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一、实验名称DES算法的实现二、实验目的通过用DES算法对实际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来深刻了解DES的运行原理。
三、实验基本原理和内容1.DES算法详述DES算法把64位的明文输入块变为64位的密文输出块,它所使用的密钥也是64位,其功能是把输入的64位数据块按位重新组合,并把输出分为L0、R0两部分,每部分各长32位,其置换规则见下表:58,50,12,34,26,18,10,2,60,52,44,36,28,20,12,4,62,54,46,38,30,22,14,6,64,56,48,40,32,24,16,8,57,49,41,33,25,17,9,1,59,51,43,3 5,27,19,11,3,61,53,45,37,29,21,13,5,63,55,47,39,31,23,15,7,即将输入的第58位换到第一位,第50位换到第2位,,依此类推,最后一位是原来的第7位。
L0、R0则是换位输出后的两部分,L0是输出的左32位,R0是右32位,例:设置换前的输入值为D1D2D3D64,则经过初始置换后的结果为:L0=D550D8;R0=D57D49 (7)经过26次迭代运算后,得到L16、R16,将此作为输入,进行逆置换,即得到密文输出。
逆置换正好是初始置的逆运算,例如,第1位经过初始置换后,处于第40位,而通过逆置换,又将第40位换回到第1位,其逆置换规则如下表所示:40,8,48,16,56,24,64,32,39,7,47,15,55,23,63,31,38,6,46,14,54, 22,62,30,37,5,45,13,53,21,61,29,36,4,44,12,52,20,60,28,35,3,43,1 1,51,19,59,27,34,2,42,10,50,18,5826,33,1,41,9,49,17,57,25,放大换位表32,1,2,3,4,5,4,5,6,7,8,9,8,9,10,11,12,13,12,13,14,15,16,17,16,17,18,19,20,21,20,21,22,23,24,25, 24,25,26,27,28,29,28,29,30,31,32,1,单纯换位表16,7,20,21,29,12,28,17,1,15,23,26,5,18,31,10,2,8,24,14,32,27,3,9,19,13,30,6,22,11,4,25,在f(Ri,Ki)算法描述图中,S1,S2...S8为选择函数,其功能是把6bit数据变为4bit数据。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协议,理解网络通信的过程和原理,掌握网络配置及故障排除的方法。
实验一:局域网搭建和配置1. 实验内容在实验室内搭建一个局域网,并配置好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
2. 实验步骤a.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所需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b. 连接设备,使用网线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路由器。
c. 配置设备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
d. 测试连接,确保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
3. 实验结果成功搭建并配置了局域网,并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信。
实验二:网络协议介绍和抓包分析1. 实验内容了解网络协议的常见类型,学习使用抓包软件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
2. 实验步骤a. 选择一款合适的抓包软件,如Wireshark。
b. 打开抓包软件,选择适当的网络接口进行捕获。
c. 进行网络通信,观察抓包软件中捕获到的网络数据包。
d. 分析数据包的内容,了解各个协议的作用和通信过程。
3. 实验结果成功使用抓包软件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了解了常见的网络协议和通信过程。
实验三:网络故障排除1. 实验内容学习基本的网络故障排除方法,能够通过诊断工具找出网络中的问题并解决。
2. 实验步骤a. 排查网络故障的可能原因,如网线接触不良、设备故障等。
b. 使用诊断工具进行网络故障排查,如ping命令、tracert命令等。
c. 根据诊断结果判断问题所在,进行相应的修复措施。
3. 实验结果成功通过诊断工具找出并解决了网络中的故障,恢复了网络的正常工作状态。
实验四:远程访问和安全配置1. 实验内容学习远程访问的方法和安全配置的重要性,实现远程管理网络设备的功能。
2. 实验步骤a. 配置网络设备的远程访问功能,如SSH、Telnet等。
b. 使用远程访问工具连接网络设备,并尝试进行管理操作。
c. 学习安全配置的方法,如设置密码、防火墙规则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7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7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2023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4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刘厚辉学号:8001510019 专业班级:软件技术101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以下主要内容由学生完成)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4:DHCP、WINS服务的安装与配置二、实验目的①了解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概念及DHCP的执行过程.②了解WINS名字解析方法及过程,WINS客户机,掌握如何配置WINS服务器.三、实验基本原理DHCP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它是一种TCP/IP标准,主要用于通过服务器计算机来集中管理用户网络上使用的IP地址和其他相关配置信息,以减少管理地址配置的复杂性。
简单地说,DHCP就是一个申请IP地址的客户机与提供地址的服务器间的四线会话。
WINS(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ice),也被称为Windows Internet 命名服务.由于在混合网络的环境中,低级客户机,如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或Microsoft Windows NT 4.0的计算机,使用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NetBIOS)名字进行通信,因此在带有低级客户机的Windows 2000的网络就要求有一种方法,能够把NetBIOS名字解析成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而Microsoft版本的TCP/IP包括应用程序接口(API),它使应用程序能够构成一个使用NetBIOS名称的网络申请,并把该名称翻译成IP地址.这样,可以使用TCP/IP协议写出用于通信的NetBIOS应用程序.WINS正是这样的程序,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增强的NetBIOS名字服务器,它注册NetBIOS计算机名字并把它们解析成IP地址.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①安装与配置DHCP与WINS的服务器、客户端。
五、实验步骤Ⅰ.DHCP的设置ⅰ.新建作用域DHCP服务器提供客户端来要求使用IP地址,因此第一个管理工作,就是新建一个发放IP地址范围的作用域。
南昌大学 曾庆鹏班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计算机卓越工程师091班2011年 12 月 14 日目录一、实验一………………………………………………………二、实验二………………………………………………………三、实验三………………………………………………………四、实验四………………………………………………………南昌大学实验报告---(1)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使用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计算机卓越工程师091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1-11-03 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学会使用多种方式访问和管理交换机/路由器二、实验内容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验环境有个初步的了解。
对交换机/路由器进行配置。
访问和管理交换机/路由器。
三、实验设备本实验中每一实验组配置的实验设备如下:PC机4台(已配置好网卡和安装好Windows XP操作系统);交换机 Cisco 3560、Cisco 2950各1台;1台路由器Cisco 2801;四、主要实验步骤及结果(1)实验环境本实验指导书的第1部分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组成和实验设备作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在本次实验前首先必须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认真阅读。
本次实验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求学生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本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组成、分组情况和网络的连接等。
(2)如何进入对设备进行配置的界面运行IE,出现网络实验管理软件主界面(若未出现,则在IE地址栏中输入IP地址:http://172.16.100.1/)如下所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教师名.学生名”的形式,如er1;初始密码为1234),点击“登录”即出现以下界面:点击“开始实验”,出现如下界面:输入要配置管理的设备编号,即可进入相应的设备配置命令行中。
例如,要对1号机柜的2950交换机进行配置,则输入2950C1,便出现如下窗口:以下便可对2950进行配置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19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19篇)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3、掌握文件的查找;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三、实验检查内容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解决网络问题的实践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多台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并安装了相关的网络模拟软件和工具。
操作系统:Windows 10网络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1、打开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网络拓扑结构。
2、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将它们连接起来。
3、配置设备的端口、IP 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确保网络的连通性。
(二)网络协议的配置与分析1、配置 TCP/IP 协议,包括 IP 地址分配、子网掩码设置、网关配置等。
2、观察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使用 Wireshark 工具捕获数据包并进行分析。
3、研究 ARP 协议、ICMP 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三)网络服务的配置与测试1、配置 DNS 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功能。
2、搭建 Web 服务器,发布网站内容,并从客户端进行访问测试。
3、配置 FTP 服务器,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功能。
(四)网络安全的设置与验证1、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网络中的访问权限。
2、配置防火墙规则,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3、进行端口扫描和漏洞检测,评估网络的安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网络链路状态稳定。
通过 Ping 命令测试,不同网段的设备之间能够相互连通,证明 IP 地址配置正确,子网掩码设置合理。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的数据包分析,深入了解了 TCP/IP 协议中数据封装、传输和控制的过程。
ARP 协议在获取目标设备的 MAC 地址时发挥了关键作用,ICMP 协议在网络故障诊断中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全)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2013年 06月 08日目录实验1 网线制作及对等网配置 (3)实验2 安装与管理Windows 2000 Server (12)实验3:虚拟局域网(VLAN)综合实验 (25)实验4:广域网综合实验 (29)实验5: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 (36)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3-24 实验成绩实验1 网线制作及对等网配置1、实验目的以实验1组建的小型局域网为基础熟悉和掌握:(1)组建一个基于IP协议的对等网及其测试方法。
(2)在对等网中实现共享硬、软件资源的配置、管理与使用。
2、实验设备每实验组PC机2台,集线器1台,打印机1台。
3、实验要求(1)实验任务:①规划IP参数,完成基于Windows98的模拟IP对等网的组建和参数设置。
②模拟进行网络环境下软、硬件资源共享的设置与使用。
③进行IP网络连接和IP参数的测试。
(2)实验预习①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与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基本环节。
②复习IP协议及其基本工作参数的概念。
③复习对等网的概念。
(3)实验报告①简要描述组成IP对等网的主要方法,需要哪些条件,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以及本人的收获与感想。
②回答后面的实验思考题。
4、基础知识与实验原理对等网络(Peer to Peer)也称工作组模式,其特点是对等性,即网络中各计算机功的能相似,地位相同,不存在专用的服务器,每台计算机对网络中其他的计算机而言,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端,相互可以共享各自管理的软、硬件资源。
本实验是在实验室的环境下构建一个基于IP协议和Windows98的对等网,每一实验组的计算机组成一个工作组网络,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IP子网,其中的用户可以相互共享硬盘、打印机和应用程序等。
5、实验步骤(1)规划网络工作参数①各实验组的工作组名、计算机名、用户名的格式与实验1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慧
验证□
、实验步骤与结果
③实验组内接入同一VLAN的机器相互Ping,查看结果;实验组内接入不同VLAN的机器
郭慧
验证□
监测清单2-4 路由器配置
郭慧
验证□
按照下表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计算机终端。
接口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F0/110.1.1.1255.255.255
.0
S0/3/0192.168.0255.255.255
三台路由器都使用相同的配置将自己的直连网络加入到
间后可观察到路由表中学习的路由表项。
的路由表如下图所示,路由表学习到了192.168.1.0/24,
学习的路由表项。
学习的路由表项。
台计算机的连通性。
在PC3分别ping PC1和PC2。
路由协议
实验的拓扑图,在连接好的拓扑图中进行配置。
在路由器中先用命关闭rip路由协议,再配置OSPF协议。
Network 192.168.0.0 255.255.255.0 area 0
Network 10.1.1.0 255.255.255.0 area 0
Router-id 10.1.1.1
协议,命令show ip protocol.
其他两台路由器按照相同的命令进行配置,将直连的网段加入协议之后,查看路由表。
下图为R3的路由表项。
路由表已经有所有网段的路由表项,在PC3上PING通PC1和PC2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熟练掌握路由协议的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基本配置方路由协议的时候,没有把交换机与路由器连接的接口配置在下面,所以造成了ping 不通网关。
此后配置完成,路由器总是学习不到其他网段的路由信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路由表才有其他网络表项。
郭慧
验证□
2).配置
RouterA:
RouterA# conf t
RouterA(config)# no ip domain lookup
RouterA(config)# int s0/2/0
RouterA(config-if)# 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 ip nat outside/*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
RouterA(config-if)# int f0/0
RouterA(config-if)# ip add 10.1.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 ip nat inside/*指定连接网络的内部端口
RouterA(config-if)# exit
RouterA(config)# ip route 152.1.1.1 255.255.255.0 s0/2/0
RouterA(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1.1 192.168.1.3/*
在内部本地地
址与内部合法地址之间建立静态地址转换
4).测试结果
2.配置多对一的NAT (PAT)
PAT可以把内部的TCP/IP映射到外部一个注册IP地址的多个端口上。
PAT 可支持同时连接64500个TCP/IP、UDP/IP,但实际可以支持的工作站个数会少一些。
1)端口NAT适用的环境:
3)配置
RouterA# conf t
RouterA(config)# no ip domain lookup
RouterA(config)#int s0/2/0
RouterA(config-if)# 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 ip nat outside/*指定与外部网络相连的外部端口 RouterA(config-if)# clock rate 64000
RouterA(config-if)# int f0/0
RouterA(config-if)# ip add 10.1.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 ip add 10.1.1.2 255.255.255.0 secondary
RouterA(config-if)# ip add 10.1.1.3 255.255.255.0 secondary
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 ip nat inside/*指定与内部网络相连的内部端口
RouterA(config-if)# exit
RouterA(config)# ip route 152.1.1.1 255.255.255.255 s0/2/0
RouterA(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natpool overload/*
5.测试结果
五、实验体会
通过此次实验,主要完成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通过NAT把内部地址翻译成合法的IP地址再在Internet上使用。
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