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展史观后感改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意义展观后感
10月23日这天窗外下起了淅淅小雨,灰蒙蒙的天空让我想起一首读过的诗:窗外下着小雨,淋湿了的情感在空中摇摆,风吹散了浓浓的爱,想和雨一起飞到永远。

记忆的竹篮有太多的遗憾,总不能把想要的装满。

期盼被云层层遮盖,留给大地只是白茫茫的一片。

窗外下着小雨,飘浮着的尘埃没有了往日的欢快,远去的已不能再回来,捡些岁月的残片捂在胸口,好给自己一个理由怀念。

夜静的让人胆颤,只有细雨的沙沙声陪伴着心辗转......
我内心深感沉重,因为这天我们参观了我校的生命意义展室。

在这不大的面积里陈列着满满的是对生命的注解——橱窗中陈列的是那些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的人生前写下的一篇篇遗嘱,陈列的不是一页页泛黄的纸,而是朴实无华的高尚的精神魅力。

留下这些遗嘱的人们生前从事的工作并不相同。

其中,有为新中国的建立立过战功的革命老前辈,有在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精神财富的知识分子,有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工人、农民,也有为他人的健康兢兢业业奉献了一生的医务工作着。

但是他们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的嘱托是相同的,他们的遗嘱反映的崇高的道德境界是相同的。

他们把自己的遗体奉献给医学事业的同时,也留下了崇高的、不朽的精神。

崇高的精神的魅力是永恒的,崇高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一位老干部的遗嘱是这样写的:
“我参军时才17岁,还是孩子,不懂得许多革命道理,是共产党教育我长大成人的。

我本应做更多的工作以报答国家,但因为历史上发生不该发生的事,使我平庸地度过了后半生。

现在唯一的补偿方法只有将遗体献给祖国。

我当兵走时家里只留下一位年过花甲的妈妈。

参军一去十多年不能在妈妈的身边行孝,欠妈妈的太多了。

现在妈妈已经离我而去,无法补偿。

我想将从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奉还给祖国母亲,也算是给妈妈一点补偿。


我的心灵被强烈的震撼了,您“将国家视为母亲,补偿妈妈的恩情”的崇高的道德境界当永远激励我们。

“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在我坟上安放悲哀的安琪儿是不公正的。


一位知识分子在自己的遗嘱中这样写道:
“和你们永别了,请别哀恸,人就像一支蜡烛,当它燃烧到芯灰脂竭的时候,自然就熄灭了,我生在祖国灾难的年代,也正是中华民族突破黑暗黎明的前夕,多少祖国的好儿女,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甚至宝贵的生命,才赢得祖国今天的光明,我侍奉此伟大献身年代,但却辜负了历史赋予我的使命,为能放出自己应有的光和热,怀志未申,已逾古稀之年,回顾年华,肝胆憔悴,为舒平内疚计,以死后献尸,以利科研之用,略畅失志之情。


一位老工人这样写道:
“我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奉献给医学事业,为祖国的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的防治工作水平的想法已有多年,兹因我是贫苦出身,我的一切都是敬爱的共产党给我的,而且我也是党的一份子,但是我没有给党和人民做出一点贡献就退休了,很遗憾,只有最后一份微薄的力量,奉献给敬爱的党。


面对这些遗嘱,我们扪心自问,我为社会做了些什么?我为他人做了些什么?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学习?将来以怎样的态度为他人服务?当我们的学
习、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的利益与他人的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想想这些遗嘱体现的精神,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了。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疗系霍泉金
5月17日下午,我们接受党课培训的所有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天津医科大学生命的意义展室,作为我们入党培训的重要一课,这是一个全国首创的不平凡的展室,它朴实无华却散发着高尚的精神魅力;它陈设简单,却无言地昭示着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

生命意义展室面积不大,但是这里的每个字句都是对生命的注解。

展室还陈列着一份特殊的展品——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所捐献的部分脏器标本。

朱宪彝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学校,在他的感召下,天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他学习,自愿捐献遗体,至今已有200多个身份各不相同的名字留在这间展室,但遗嘱都感人肺腑,更让人领略到生命和人生的真谛。

他们以自己最后的奉献铺就了人类健康和医学进步的阶梯,向社会树立了无私、无畏的人性美的典范,台湾学者师哲雄写下的“无语良师,感恩至深”恰当的表达了这里的震撼。

我对这里的感受是——申明的意义在于奉献,人的生命很短暂,可以说是转瞬即逝,所以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他所创造的和遗留的,展室所陈列的那些高尚者不仅是用他们的无私奉献推动人类健康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俄且更多的是留给后人的奉献精神,影响着更多的人对生命的认识。

共产党员的更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不正体现着一种风险吗?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种种奉献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我想这也是学校为我们安排这一课的目的。

这次瞻仰生命的意义展室相信对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都是一次震撼,他将指导又一批人奉献自己,积极工作,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中。

真得很感谢这为无语良师,简朴、奉献从此将融入我的生命中。

2008年6月5日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疗系郝美娜
这周二我们医疗系的同学们在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室。

在这一间并不宽敞的展室内,却存放着以老校长朱宪彝为代表的一批高尚的灵魂。

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把自己最珍贵的遗体奉献给社会,奉献给那些探索生命奥秘的医生们。

正因如此,他们超越了自己的躯体,超越了个体的价值,扩展了社会生命,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所在,懂得人文内涵。

朱宪彝老校长生前为了医学事业兢兢业业,救死扶伤,在生命的结束还将自己的遗体贡献于医学事业,贡献于我们的社会。

看着这一封封自愿捐献遗体者的亲笔遗书,一句句诚恳,感人至深而又朴素的语言,一个个字都敲击在我们青年一代的心弦。

“我参军时才17岁,还是孩子,不懂得许多革命道理,是党教育我长大成人的。

我本应更多工作以报答国家,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使我平庸地度过了后半生。

现在唯一的补偿方法只有将遗体献给祖国。

我当兵走时家里只留下一位年过花甲的妈妈。

参军一去十多年不能在妈妈的身边行孝,欠妈妈的太多了……我想只有将从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奉还给祖国母亲,也算是给妈妈一点补偿。

”这些感人的遗嘱,无不让我们在场的人的心灵一颤,是无声的教育,却胜有声,生命的价值在这个展室里处处体现。

这一页页泛黄的纸,让我一直默默的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目的就在这字里行间,就在这无私的奉献。

那么我们又能怎样体现自我价值意义?
由于对生命的理解的差异,导致人的活动迥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可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处处彰显生命的价值。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与浩渺的宇宙相形之下,人的医生不过须臾之间,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争取创造无限可能。

是的,不管是否准备好,有一天一切都会结束,不再有旭日东升,不再有灿烂白昼,不再有一分一秒的光阴。

你的财富,名望,抑或是嫉恨,冤仇;挫败终将消失。

你的美貌,你的才华,你的性别,肤色,种族,一切一切都不重要。

重要的不是你买到的,而是你所创造的;重要的不是你得到的,而是你付出的;重要的不是你的成功,而是你的价值;重要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且在你离开时,有多少感到这是永久的损失。

让我们的一生不是因为偶然而重要不是因为环境而变得重要。

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选择让我们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坎坎坷坷,但都丰富多彩。

过程中平淡的人不经意中却透着伟大,而那些为人也在他的人生过程中显示着他的平凡。

人生短暂,在人生追求中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吧,人生的意义也在与发现、理解。

正如:让我们用心想去追求完成某件事时,我会不遗余力的,认认真真的,哪怕花费我很长时间,我都要完成它,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充满艰辛、痛苦,不被别人理解甚至误会,但是我更会感到心情舒畅,很快乐,认为自己做的的却很值,我认为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体味。

就我将来职业而言,我生命的意义,可以用我所学的医学知识帮助更多需要我的人。

不仅仅是医生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更重要的是成为患者的心中的太阳,帮助他们驱赶身上和心中的阴露,即使无力回天,也应该送给他们尘世的最后一缕阳光,这样才配得上“白衣天使”的称号。

我们的先辈们早已提出“大医精诚”,只有高德之人才配做悬壶济世的医生。

做为一个医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要实现人生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努
力打好基础,做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为了中医药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明天,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2008年6月8日
此时心中依然沉重,那一篇篇遗嘱无不深映脑海,那朴实无华的话语,感人至深的言词,每个人的心灵都被剧烈的震撼。

他们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过战功的革命老前辈,有在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精神财富的知识分子,有默默无闻的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工人,农民,也有为他人健康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医务工作者,但他们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的嘱托是相同的,他们遗嘱反映的崇高的道德境界是相同的。

他们把自己的遗体奉献给医学事业的同时,也留下了崇高的,不朽的精神,崇高精神的魅力是永恒的,崇高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个退休老干部在遗嘱中这样写道:“我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了,一九四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教育多年,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为了发展祖国的医学事业和提高防治疾病工作水平,我愿贡献我最后一份力量,死后将遗体奉献给天津医学院。

”他将一生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党,无论是生与死,他都在奉献,而这些奉献在他眼里仅是‘应该做的事’,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我震撼,让我重新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扪心自问,我为社会做了什么,我为他人做了什么?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生活,什么样的状态学习?
“和你们永别了,请别哀恸,人就像一支蜡烛,当它燃烧到芯灰脂揭的时候,自然就熄灭了,我生在祖国灾难的年代,也正是中华民族突破黑暗黎明的前夕,多少祖国的好儿女,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甚至宝贵的生命,才赢得祖国今天的光明,我侍奉此伟大献身年代,但却辜负了历史赋予我的使命,为能放出自己应有的光和热,怀志未申,已逾古稀之年,回顾年华,肝胆憔悴,为舒平内疚,以死后献尸备科研用,略畅失志之用”这是一位知识份子的忏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迹成灰泪使干,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终将会死,保尔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这仅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当你老了回想往事,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我们又何尝不应该珍惜时光,珍惜生命,奔放出自己的光和热。

一位老工人这样说道:“我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奉献给医学事业,为祖国的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的防治工作水平的想法已有多年,兹因我是贫苦出身,我的一切都是敬爱的共产党给我的,而且我也是党的一份子,但是我没有给党很人民做出一点贡献就退休了,很遗憾,只有最后义愤微薄的力量,奉献给敬爱的党”。

是党和人民养育了他,一位退休的老工人老党员,让我明白什么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我来次农村,深深感觉到党和人民的关怀,98年洪水淹没了我们整个村子,是党跟政府帮助我们重建家园。

我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理想,不段的奋斗,不段的努力,为社会,为党和人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为医学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老院长写道:“因念生和死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生是起始,应多贡献,少索取,死是归宿,应补充生前贡献之不足,如此则死而无憾”。

他悟透人生真谛,多贡献,少索取,他是一名医务工作者,
在医学事业的发展中,耗尽了一生的心血,生命之光最后依然闪耀,我们还很年轻
,我们是他们的后备军,我们要继承创新,进德修业,使医学事业发展更快更好,发挥传统中医的优势,补其不足,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

此次参观,让我感悟到遗体捐献者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生命的意义。

“我为欢乐而生,我为欢乐而死,在我的坟上安放悲哀的安棋儿是不公平的”这是一位诗人在遗嘱里说的,很幽默的道出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2008年6月14日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疗系钟源芳
6月3号,我去到天津医科大学,参观了“生命意义”展览室。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展览室,没有宽敞的大厅,耀眼的灯光,精致的装饰。

但是,正式这样一个简朴得省去了所以修饰的地方,却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感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本是自然之规律。

长眠于青松翠柏之间固然可以得到安详,但,将“死亡”升华为“永恒”,把生命的终点化为奉献的崭新旅程,是否更有价值呢?
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之一,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便是一位用无私,用奉献谱写出生命赞歌的人。

朱老一生节俭,克己奉公,把他的全部都献给了医学和教育事业。

在朱老的弥留之际,他留下遗嘱:献出全部存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朱宪彝奖学金;献出全部图书;献出一座私人住宅楼,供学校使用;献出遗体,为人体解剖学标本。

中国人厚葬的礼俗文化延绵几千年,难得全尸甚至曾是最为严酷的刑罚之一。

人们,不管活着时经历国多少磨难,死了,也渴望获得一处最完整,最体面,最安详的归属。

但,我们的朱教授却选择了冲破封建伦理的束缚,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最后的所有。

他的脏器标本被陈列在“生命意义”展览室,他的骨架被陈列在人体解剖实验室,都不再完整,也不再是一体了。

可是他的精神却紧紧汇聚为一股,一股大爱,永垂不朽!
年越耄耋,却不为夭寿,“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在展览室里,还存放者许多其他遗体捐赠者的遗嘱,也是简单的文字,也是朴实无华。

但,字里行间的冷静笔调却折射出人生最光彩的颜色。

在这些人里,有医大的教师,有离休的干部,有军人,有工人,有作家——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生前也从事着不同工作,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朝着同一个方向:牺牲小我,铸就大爱!无论,他们在世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大还是小,而他们在生命最后的这一抉择却足以另后人敬仰万代。

正是因为有这样默默奉献的人们,我们的医学事业才得以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足够温暖。

在这些遗嘱中,有这样两份特别感动我。

“敬爱的党组织:
我的尸体很有科研价值,做过8次手术,身上有10个刀口,为了后世人的幸福,早日攻克癌肿……我死后将尸体献给天津医学院。


“我为党工作几十年,处处受到党的关怀,尤其近年来身体多病,单位组织积极为我治疗,耗费了许多资金。

我无法报答党对我的关怀,我去世后,将我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天津医学院。


作为党员,全心全意,毫无保留。

这就是党员,他们化哀思为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共产党党员”这一称号的真谛,也让自己短暂的一生在无限的时空中化为永恒的星辰。

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选择了这个光荣的称号,便是选择了奉献,我们都还年轻,还无需大言遗体捐赠,要做的就是从现在做起,继承发扬前辈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去做好自己,再小的光芒凝聚到一起也会散发出无限的光辉;再小的力量凝聚到一起,也会拥有创造大爱的无限可能。

就让我们用转瞬即逝的生命,去舞动起岁月长河的惊涛骇浪;用热情如火的青春,去打造出党旗下动人心弦的诗篇乐章。

2008.6.4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张少强
2008年6月3日,在我校老师带领下,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天津医科大学解剖楼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基地,观看了以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家朱宪彝教授为代表的遗体捐献者感人事迹的介绍。

走进展室,最先进入视线的便是朱宪彝教授器官捐献的展台。

展台上陈列着朱教授的心脏、肺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标本,在展室两侧展出的是部分遗体志愿捐献者的的遗嘱。

通过这次参观,在这些遗体捐献者身上,我想了很多,也学到了许多,现尤其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实现生命的意义首先要热爱祖国。

大部分遗体捐献者都在遗嘱中写到: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没有祖国这个大家就没有我们个人的成就,因此为了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自愿捐献遗体。

他们几乎都是出生在解放前,经历了中华民族由争取民族独立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过程。

他们生前在祖国社会的各个岗位上辛苦奋斗,死后依然为了祖国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生生死死都想着祖国的发展。

这种超越了生死的伟大思想正是我们要学习的真理。

今后,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我都要把祖国,把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将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来报答祖国。

二、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在这次参观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为医学事业奉献了一生的朱老教授在他临终之际,把自己的遗体、三万元存款、多年的学术资料书籍、居住多年的别墅都献给了天津医科大学,为辛勤耕耘多年的学校、为深爱的医学事业尽了最后一份力量。

除了朱教授,捐献者中还有科学家、诗人、工人等,包括的范围很广。

不一样的人,其所受教育不同,修养不同,但在此时,他们却升华于同一思想境界,展示给人们他们崇高的奉献精神。

看着这些朴素而包含深刻道理的话语,有谁能不为其感动?这是最无私的最后一次奉献,同时也是新的奉献的开始,因为我相信无论是我们之前的参观者,还是以后的参观者都会和我们一样被这些捐献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一定会以这些捐献者为榜样,积极贡献,回报社会。

他们的精神必将为我们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青春短暂,生命有限,他们的奉献精神使我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只有在积极贡献,回报社会的过程中,
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

这也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因此,我愿将我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投入到党的事业当中去,永远跟党走。

三、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奋斗。

人,就是应该具备一种精神,一种勇于斗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一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信心!
遗体捐献者们生前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却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于是希望用捐献遗体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他们做的是终身奋斗的行为,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觉得不够,希望自己能用尽全部力量,达到生命的无憾。

尤其像朱校长这样,一生奉献于医学教育事业,死后也要用自己的身体来进行医学教育。

由此我想到,一名医务人员,治好了一位患者,如果能想到世界上还有无数的患者需要救治,而且还有许多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等待着后人的探索,从而奋发图强,钻研医术,为生命之完美而不停奋斗,那么,他会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啊。

参观过后,我依然心潮澎湃,思绪如潮,不光是因为遗嘱上的豪言壮语,以及遗体捐献者飘逸洒脱,更重要的是他们破除成规的勇气和他们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奉献一切的崇高理想。

人生有限,而为社会贡献之精神无限,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医学专业学生,我将以这些捐献者为榜样,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2008年6月7日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张秋月
2008年6月3日,我参观了天津医科大学生命的意义展示室。

这里存放了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任校长、临床内分泌专家朱宪彝教授的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标本。

在这个展室里,还展览着许多捐献遗体志愿者的遗嘱,他们之中有老师、学者、诗人、画家,老军人、医务工作者。

天津医科大学自建校以来,已收到类似的捐赠遗嘱300余份,展厅里陈列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而陈列馆中的一面党旗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共产党员们崇高的思想境界!
朱宪彝教授是我国临床内分泌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医学教育家,天津医学院的创建人。

他1930年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历任天津医学院院长,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河北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地方病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碘缺乏病专家组组长,全国一至五届人大代表,天津市一至九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委员,天津市科协一届副主席。

于1984年12月逝世。

在他临终前他写下了遗嘱,决定在死后向学校“四献”:
1、献出自己的全部存款作为朱宪彝奖学金,奖励勤奋刻苦的医学生。

2、献出自己的全部藏书
3、献出自己的一座私人住宅楼供研究使用
4、献出自己的遗体做医学研究
这是真正的“无私奉献”!生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站在科研的最前线,不断的攻克难关,为世界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始终不忘对下一代的培养,孜孜不倦,桃李满天下。

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