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展的观后感八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画展的观后感八篇
参观画展,一幅幅大型艺术力作给人带来不可替代的启发性东西。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看画展的观后感八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看画展的观后感周六,妈妈带我去文化馆看画展。
进了文化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画和字:有很大一副的“大”字,有美丽的仙女,有勤劳的鸟妈妈给鸟宝宝喂食……最显眼的还是那幅牡丹花了,它是整个文化馆里最大的画了,整整占据了一面墙,比大人还高,上面有形色各异的牡丹花,有怒放的,有含苞待放的,颜色有红色、黄色、还有粉色,真是一片美丽的花海!
突然,我看见很多人围在了一起,我也赶紧跑了过去。原来是位老书法家正要写字,他先拿起一支大大的毛笔,蘸饱了墨,然后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个“舞”字,再换了一支小毛笔落了款,然后拿印章一按,哈!完成了!那个“舞”字就像一位舞者在跳舞一般,四周响起了热烈的赞叹声。
看完了画展,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文化馆。我以后也要好好练字,希望将来也能成为一位书法家。
篇二:看画展的观后感午后太阳醺暖,从地铁口钻出来,一股暖浪扑面而来。真的春天来了,桃花三两枝探出头来,盛开着。我打开手机百度,寻找着目的地。
这一生总是在突破着若干个第一次,就像今天第一次来XX看画展,自己的心里头还笑话自己,装逼装到XX了。来北京办事、看病似乎都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仅仅是为看一场画展似乎很不正常,其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徐志摩的一段话,“固守着一座城池,是因为城池中缱绻着一段美好。”我没有那么执着,但闻到了自己喜欢的气息,不来看难受了自己,还不如满足了自己的那点心里呢!
跟着百度指引的路线走着,陌生的街道里就为寻找一个萦绕在心里千回百转的滋生着仰慕之情的文人画作。热浪一阵阵袭击,我的浑身发热,不是上衣再开澡堂,就连下身也在流汗。这天气,我不就穿了两件衣服吗,看看疾行的人群里,不是还有裹着棉衣的人们,他们莫非不热吗?我双手甩着额头上的汗,上了天桥,站在天桥上,看到了“饮兰山房,老树画画”几个字瞬间打散了所有的疲惫。下了天桥,奔着清晰的目的地走起,心里一阵阵狂热与激动冲向了心脏与眉眼。
阳春里乍放的嫩芽,在阳光下愈发明艳,我站在画展馆外面,息定神情,略去急躁情绪,想着要安静地走向一种高雅的艺术天堂。是的,我看到了那悬挂于墙面的幅幅作品,享受着一种或原生态的乡村田间欢喜,或粗旷难耐的向往情愫,或写生物本能,或书太平盛世……即使是寂寞难耐通过聊聊几笔画于纸上,几字点睛之后,寂寞也不是寂寞了,难
耐也成浪漫了。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期间我真的有点累,坐于藤椅上与一老者闲聊,才知道老者是京城的画家。不问其名,也不说我是谁,只是就老树的才气聊起。老树其实是因为有才才出门,但是有才的人多的去了,出名的去少之又少。老树的画在画家眼里并不是含有多大的金,只是点睛之笔妙如春风拂面。我一下子想到了这似乎就是一场文化革新,就如现在影视界的翘楚,看多了硬汉形象,发现小鲜肉的清新。老树的人肯定不是鲜肉类,但他的作品就是春风拂面。
看老树的作品总是恣意舒展,于心田里我折一枝绿柳,植下,春风入词笔,静倚一池春水,在时光里,绽放这一季春天的明媚。
篇三:看画展的观后感今天下午两节课后,我们全班来到B3幢一楼参观黄原奶奶的书画展。
老师带领我们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四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字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悠悠的古运河水,盛开的牡丹,挺拔的墨竹……中间还镶嵌着几幅书画作品,动静皆宜,相得益彰。黄奶奶的笔法苍翠有力,又行云流水,让人不禁感叹她高超的技艺。我课外也在练习书法,觉得个性枯燥,有时都不想写,看了黄奶奶的作品,我想我必须会坚持下去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就是牡丹争艳图,形态各异的牡
丹竞相争艳,黄的、红的、白的……瞧,上方还停留着两只黄黑色的画眉鸟,时而清脆的鸣叫,时而扑打着翅膀,让人赏心悦目。寓意着我们青少年在老师的教导下用心向上,勇于进取,像花儿一样美。
画展中还展出了一些照片,灵山大佛、江南林园、太湖美景……让人感觉黄原奶奶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活到老,学到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想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就应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去感受美丽的世界。
篇四:看画展的观后感12月18日,我一天参观了两个画展。因为是本市非名流画家群作品展,也就是每年年终照例举行的文化政绩展示。所以我就不邀请朋友同行,只是自己一人随便走走看看。
我先去南溪山看市美术馆的《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然后出来南溪山公园门口乘1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在七星公园门口的桂林市展览馆看《桂林女子书画研究会书画作品展》。观展的人不多,每一个展览场地,走一圈也不过半个钟头。
《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是一幅油画《古镇》,画面是古民居和石板巷道。画面的色调有旧居情调。但是,色彩的明度、纯度缺乏丰富区别,只是在笔触大小和明暗上下了功夫,所以整幅画面就感觉不到纵
深和色彩透视的对比。作者用笔画出的石板路也没有用油画刀画的那种坚硬质感,缺少响亮强烈的虚实对比。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观感。至于画面氛围蕴涵的作者人文历史心态,那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内涵了。对此只能偶遇而不可期待,更不能迷信权威专家的应时高论。
我曾经在一位爱好摄影博友的博文中发过一贴评论:宁愿相信感觉,而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常常陷于自己的感觉之中,而不能宽容并难以理解另类感觉。
这一帖评论的意思就是:学摄影只能跟老师学技术技巧的基本功夫,一但到了艺术处理和创作的层面和领域,就绝不能再迷信老师的指手划脚。老师的指导和建言,只能作为自己终生学习的参考意见之一。一定始终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感觉,才能走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这就像我们对待家中的父母一样,父母虽然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但我们要想获得比父母更成功地自立,那就既要深藏并尊重父母的爱,又要修正甚至背离父母教导的人生经验,才能获得比父辈更大的成功。如果人生永远停留在严父、慈母和恩师的襁褓中,那自己天赋独立的生命就会永无成熟之日。
学艺、为文、做人,其成长、成熟、独立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回味我身的学画历程,大致上有于下几个层次的经历:
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画什么像什么,能得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