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贸易、经济、复苏、结构调整.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更进一步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国内经济,使其走出经济低谷。目前,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的降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大幅减少,中美贸易关系再次紧张。而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受美国经济复苏走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形势。
到目前为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美国经济从低谷反弹的走势,中美贸易总额曲线相应地也大致成V字型,但中国对美出口比较进口而言,下跌幅度更大,反弹幅度更小。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产品凭借其廉价的竞争优势,就依然有可能继续活跃在美国市场上。同时,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扩大内需,这又将会减少对美国的出口。可以说,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将同时受到这两种力量的作用。
对美国而言,进口中国产品的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本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表现为大量的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大量进口中国廉价产品,对于其国内资源配置、国民经济福利等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只要美国经济开始走向复苏,开始逐渐退出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对中国产品就依然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数据显示,2000年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国实际GDP增长速度浮动在3.5﹪左右的范围内,增长速度相对稳定,中国对美贸易总额也保持在高水平。可以预期,随着美国经济走出低谷,中国对美出口额就依然有可能保持在高水平上。
对中国而言,向美国大量出口的意义。
从2001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被投资贡献率超过以后,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的下滑就成为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趋势。2000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最终产品的消费对GDP的年均贡献率只有44.7﹪,通过国际比较发现,这一消费贡献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高投资贡献率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低附加值的加工出口产品,这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底子薄、一方面采取了靠大量引进外资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紧密相关。目前我国人口数约占全世界总人口数的20﹪,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满足我国高就业率的需求,促进GDP的高速增长。可以预期,至少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初期,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仍会具有依赖性。
美国经济走出低谷的趋势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华尔街成了千夫所指,认为其泛滥的金融衍生品就是罪魁祸首,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美国金融系统可能将陷入长期的低迷停滞状态。但是要客观认识到,到目前为止,华尔街的金融系统是最具有创新的,最具有效率的。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金融危机会周期性的发生。金融创新本身就会有风险,不能因为风险的发生,就否定美国金融系统的有效性。随着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加大对美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美国金融系统也应会逐渐走出低迷状态。另外更重要的是美国强大的实体经济是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基础的,而科学技术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决定性要素,那么,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不会因为一次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就此走向衰退,而是会重新走向发展的轨道。有数据表明,美国即使在经济低谷,其产能利用率也仍然达到68﹪。危机以来,美国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了进出口的V字型反弹。所以应该对美国经济的继续回升持有信心,也就可以说,未来如果发挥继续发挥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美国市场就会充分利用。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是指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由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转向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经济;减少低附加值的加工产品的出口,扩大内需,使经济平衡、健康、持续地发展。
中国GDP目前一跃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但同时,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外贸,国内经济发展呈现二元化。随着GDP的高速增长,我
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日趋显现,其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阻力作用也越来越大。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种阻力作用开始走向顶点,中国经济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是顺应经济规律、顺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是稳健的、渐进式的。中国人口总数约占全世界总人口数的20﹪,短期内就业率的大幅变动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将产生很大影响;此外,即使是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也还是要遵循一定经济规律、保持一定的经济连续性。这些也就决定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稳健、渐进式发展趋势。
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迫使中国调整经济模式的各种强劲力量的分析。
后危机时代,全球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复苏,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降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而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2009年中国出口仅占全球约9.6﹪,而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却约占全球的40﹪,反补贴案例占全球75﹪左右,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例的43﹪。少数国家将全球气候问题及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失败主要归结于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异常紧张,中国出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在国内,我国政府在抵制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结果也出现了信贷膨胀,和与之伴随的通货膨胀,本来就难以控制的房
地产业又有走高的势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发展的显著不平衡:内需相对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过低,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两极化趋势日渐明显。我国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信息软件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明显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日益受到挑战。
总结来说,美国经济将从低谷逐渐走向复苏,中国经济结构的稳健、渐进式调整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再此过程中,中国对美贸易----主要是出口,将很可能在一个新的、较低的水平上进一步逐渐减少。中美目前紧张的贸易关系也将会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日渐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