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讲 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 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
导入: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政策,经历了由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所谓"二不政策")的转折。
如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经普遍地持一种默许的态度。
大学生自身的态度亦随之转变。
因此,尽管官方一直没有提倡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但在上述大气候下,校园爱情越来越普遍。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恋爱呈现“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的特点。
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
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有人称之为:爱就爱得轰轰烈烈。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同学仍徘徊在爱情的伊甸园中,寻寻觅觅他们的恋人……他们崇尚爱情,渴望爱情降临……
第一节: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1. 爱情的含义
所谓爱情,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
是两颗心灵相互向往、吸引、达到精神升华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
2. 爱情的实质
2.1爱情的三因素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柏格教授提出了爱情成分理论,认为人类的爱情基本上
由三种成分所组成:动机成分;情绪成分;认知成分。
爱情三因论认为,两
性间的爱情形式,因人而异,很可能所有情侣间的亲密关系和热烈程度各不
相同,但在基本上都是这三元素彼此不等量的配合而演化出来。
斯腾柏格进
一步将动机、情绪、认知三者各自单独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
为热情、亲密与承诺。
意思是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热情的,以动机为主
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守约的。
2.2 爱情与友谊
人际关系发展图:
上面的人际关系发展图使我们看到,友谊是爱情的基础,爱情常常从友谊而来。
而友谊和爱情之间又没有截然的界限,所以有时很难辨别异性间是不是友谊和爱情。
一般来讲,爱情的产生也有一个发展的阶段,先是好感,然后是喜欢,最后到达爱情。
好感和喜欢多停留在友谊的阶段,而爱情就是到了亲密关系的层次。
2.3 爱情与性
爱情与性的关系是大学生们难以回避而又敏感的一个问题。
性是爱情的生理基础,同时性的满足又是爱情的一种渴望。
爱情以性生理发育为基础,爱情渴望有身体的亲密接触,但是有爱不一定有性,有性不一定代表就是爱。
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爱情,比如不分场合的拥抱、接吻甚至更亲密的行为,并不说明一定有爱和彼此爱的多深。
大学校园里一些大学生接吻,但没有美感,想来是那些行为是缺少发自内心的爱情。
3. 恋爱发展的阶段及心理过程
3.1 恋爱发展阶段
对异性的敏感期;对异性的向往期;恋爱择偶期
3.2 大学生步入恋爱的心理过程
大学生爱情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说,大致要经过好感、爱慕和相爱等步骤。
4. 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和影响因素
4.1 情投意合
一些大学生认为爱情是最纯洁、最真挚的感情。
4.2 外在形象
外在形象仍是男生们所考虑女友的重要标准,而女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更看重学识、性格等。
4.3 来自父母的影响
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初对男人、女人的认识,以及与男人、女人关系的建立,就是从父母开始的。
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会受自己对父母的印象和态度的影响
4.4 心理需要的满足
选择什么样的恋人也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特殊的心理需要有关。
4.5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是选择恋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性格特点,如内向、外向等,另一个重要的关于性别特征的研究,反映了对恋人选择的影响。
4.6 社会时尚
由于人在一定社会上生活,特别是每个时代有着各自的特点,大学生也会受时代和社会时尚的影响。
现代社会崇尚的开放、竞争、务实等特点,也会成为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
“男孩不坏女孩不爱”,“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等带有争议性的讨论,多少反应了现在大学生的选择恋人的心态。
第二节恋爱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1. 学习建立亲密关系
恋爱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建立起的一种亲密关系。
这种亲密关系能否稳固、发展、走向成熟,其实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
学习建立发展亲密关系,是在学习如何去爱另一个人;是在学习如何和一个人长期相处,学会包容、体贴、关心、尊重,接纳失望、痛苦、不满等;是在学习保持恰当的关系距离,不会因为怕失去爱过度的依赖,或过于的疏远,享受安全感、亲密感;是在学习体会在关系中满足自身及相互的心理需要。
2. 培养发展爱情关系
恋爱会使人有许多的情感体验。
被爱是一种幸福,爱别人也是一种幸福。
爱情要巩固与发展需要不断的培养。
由于爱情中有激情的成分,激情却不能总保持在一个高度的状态。
所以,爱情是一个平淡的过程。
以为爱变了,其实是爱情的成分在爱中变化,少了激情,更多了亲密和承诺。
爱情在产生的瞬间不是就此停止,爱情是要发展,不断更新充实。
3. 恋爱是自我认识与成长的一个过程
通过恋爱,更好地认识自己。
恋人对一个人来讲是一个重要人物,重要人物对自己的看法无疑是了解自我的重要途径,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恋人就象一面镜子会照出自己的许多东西,从中发现自己。
第三节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1.1自主性强
大学生可以讲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社会群体,有着文化层次高,思想比较开放,易接受新观念,独立意识强等特点。
在恋爱问题上,个性比较突出,不太受他人尤其是长辈的影响。
1.2 注重情感
大学生谈恋爱对精神层面看得比较重,注重情感体验和交流。
1.3 比较重形式
比较重形式,有些表面化。
也许你很容易发现某个大学生是否在谈恋爱,因为在一起上自习、吃饭,在校园散步、看电影,所有常见或流行的恋爱方式上,都不自觉地在谈恋爱的人身上出现。
只是让人思考的是,相爱的自有他们的恋爱表达方式,但不等于只有这些外在行为就一定表明是在真心相爱。
1.4 不稳定性
大学生谈恋爱的成功率是很低的,也就是真正能一直相爱并在毕业后走入婚姻殿堂的不多。
一方面大学生自身有许多不稳定性因素,如经济条件、毕业分配、年龄特点、工作地点等,另一方面确实有些大学生谈恋爱追求的并不一定是婚姻的结果。
1.5 与自我概念紧密相关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自我比较敏感,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评价,也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所以恋爱似乎成为检验自我的一个试金石。
恋爱常会是一种心理补偿,谈恋爱,似乎意味着有人爱自己,便自信心大增,如果恋爱不成便会对自我产生怀疑。
2.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2.1 光晕心理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又称为光环效应或成见效应,指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
2.2 逆反心理
即指因客观与个人主观需要不相符,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并引发一种负向要求和行为的心理活动倾向。
例如有的学生恋爱过程中,因受到双方父母的反对,或其他不利因素的阻挠,往往会使彼此相爱的态度更加坚决、关系更加紧密,难舍难分。
在心理学中此类现象又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2.3 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自我评价偏低而引起的害羞、不安、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因其产生的消极心理作用,对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不良影响也较大,自卑感过强的人,在对待恋爱上,常会因怀疑自己的能力、惧怕自尊受到伤害,而无法敞开爱的心扉;一旦恋爱中受到挫折,又往往会采取自我封闭、不再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以逃避现实。
3. 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困扰
3.1 寂寞与爱情
大学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如离开父母和朋友来到新的环境、对学习没有兴趣或不适应等,常会使大学生人陷入孤独寂寞之中,一些同学会不自觉地希望寻求异性知已,试图以“爱情”来抚慰自已,消愁解闷,寻求寄托,即所谓“寂寞期的恋爱”。
3.2 好感与爱情
好感与爱情是大学生异性交往中经常遇到又难以区分的两种感情。
青年人在性发育成熟时,便开始被异性所吸引,对异性产生好感,开始有寻求恋人的需要。
这是人生理上的自然本能。
但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容易将这种男女之间相互对异性的吸引、好感等同于爱情。
其实并非异性之间凡有好感便可产生爱情;异性之间的好感一般来讲是广泛的、无排他性的,而爱情则是专一的、排他性的、具有性爱的因素。
好感常常表现为人们一时出现的情绪感受;而爱情则是长时间的相互了解中形成的。
3.3 虚荣与爱情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因,人的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和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受他人尊重的需要。
虚荣心理是一些人试图以追求名誉、荣耀等表面的光彩,来满足自尊需要的心理。
谈恋爱,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男朋友、女朋友,似乎便满足了这种需要。
3.4 友谊与爱情
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大学生把一般的友谊误解为爱情,常有同学讲,那个男同学为什么总是帮我们送报纸、送信;为什么在一些活动那个女生总是对我特别的关心。
大学生异性相处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常都会赋予很特别的意义。
确实友谊和爱情有时很难严格划分。
4. 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挫折与情感危机
4.1单相思
单相思,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
还有的人可能已向对方表示了自己的爱慕之心,但被婉言拒绝,面对现实却无法解脱,仍执着爱慕着对方。
4.2 恋爱中的感情纠葛
这里讲的感情纠葛,是指恋爱过程中因某些主客观原因而引发的,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强烈内心矛盾与感情冲突。
比如陷入三角爱、爱情遭遇阻力、爱情中的误解。
4.3 失恋
恋爱是一对男女为寻求和建立爱情而相互了解和选择的过程。
交往中,一旦双方或者某一方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愿再保持彼此的恋爱关系,就将意味着双方恋爱的终止。
恋爱的一方失去另一方的爱情,就是通常所说的失恋。
失恋可以说是人生中最为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
第四节大学生恋爱能力的培养
1. 爱的能力的含义
1.1 什么是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它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备了爱的能力会引导一个人去真正地爱他人,也真正地爱自己,能真正体验到爱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恋爱的过程也是培养爱的能力的过程。
1.2 自爱
真正的爱就象弗洛姆讲的意味着“关心、尊重、责任、认识,它不是为某个人所爱之意义上的一种情感,而是为所爱的人的成长和幸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奋斗,它根植于自身的爱的能力”。
“爱某个人是爱的能力的实现和凝聚”。
“人对自己生命、幸福、成长、自由的确定,同样根植于其爱的能力,也就
是说根植于关心、尊重、责任和认识。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产生爱,他也就爱他自己,如果他仅爱其他人,他就根本不能爱。
”“自私和自爱是不同一的,它们实际上是对立的。
自私的人,爱自己不是太多,事实上他是仇视自己”。
在爱别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2. 爱的能力的组成
爱的能力实际是一种综合的素质,表现为在爱的过程中许多方面的能力。
2.1 表达爱的能力
当你爱上一个人时,能否用恰当的方式和语言向对方表达出来呢?表达爱需要勇气,需要信心。
表达爱是在表明爱一个人也是幸福,即使可能得不到回报。
你让对方知道被一个人爱着。
这是一种很崇高的境界。
2.2 接受爱的能力
当期望的爱了来到身边能否勇敢地接受也是爱地能力地表现。
有的大学生在别人向自己示爱后,内心挺高兴,但又不敢接受别人的爱,或者对爱缺乏心理准备,或者觉得自己不配,不值得爱,因此而失去发展爱的机会。
2.3 拒绝爱的能力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是对爱来者不拒,或者将认为不是自己的爱就简单的拒之千里。
当然也有不少大学生当别人向自己示爱时有些优柔寡断,又怕伤害对方,又怕对方误会。
拒绝爱的能力,首先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要感谢对方对自己的欣赏和感情;其二要态度明确,表达清楚,既和对方只能是什么样的关系,同学还是一般朋友,或者什么都不是;三是行动与语言要一致。
可能有些同学怕对方受伤害,虽然语言上拒绝了对方,但是行动上还与对方有较亲密的接触,如单独去看电影、吃饭等,使对方容易误解,认为还有机会,还纠缠在与自己的情感中。
2.4 鉴别爱的能力
鉴别爱是指能较好的分清什么是好感、喜欢和爱情。
有鉴别爱的能力的人,是个自信也尊重别人的人。
有鉴别爱的能力的人,会自然地与别人交往,主动扩展交往的范围,珍惜友谊,会尽量多体验他人的感受。
过于的自我孤立,对过于战在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会对他人和自我感受的认识发生偏离。
2.5 解决爱的冲突的能力
爱的冲突一方面来自日常生活中的不一致,或不协调;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
性格的差异。
相爱的人不是寻求两人的一致而是看如何协调、合作。
爱需要
包容、理解、体谅。
会用建设性的方式去解决冲突。
沟通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恋人间需要有效的沟通,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感受。
伤害性的争吵或者冷
战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6 面对失恋的心理承受力
失恋可以讲是人生中一个很大的挫折,考验的是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
失恋
使人产生痛苦的感觉是很自然的事,每个人都会有,只可能程度有差别。
失
去爱会使人感到一种重要关系的丧失,一种身份的丧失,需要一定的时间去
面对和适应。
应该正确认识失恋:失恋只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在失恋中学习,
把失恋作为一种人生的财富;失恋给人再恋爱的机会
2.7 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
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其实需要上面多种能力的综合。
爱需要两个人真正地关心对方,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对方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要保持爱情的常新,需要智慧、耐力、持之以恒及付出心血,同时又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追求与发展。
学新的东西,善于交流,欣赏对方,是爱的重要源泉。
作业
1. 大学生在爱情方面有哪些心理困惑?
2. 培养爱的能力对大学习的人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3. 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