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涂装防护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及涂装防护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的规律,通过材料研究及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寿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

1、掌握材料科学及材料加工、材料强化、材料防护的基础理论;

2、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工程和腐蚀与防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金属材料的检测、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具有从事金属材料及其防腐材料的研究,正确地制定生产工艺及选用设备的初步能力;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具有研究开发和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相关设备的初步能力;

7、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近代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腐蚀学、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五、采用外语教材的课程

弹性力学基础,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涂装材料与工艺

六、采用外语教学的课程

弹性力学基础,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涂装材料与工艺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课程实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技术应用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八、学制

原则上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8年内完成学业。

九、学分要求

本专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方向须修满19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83学分,学科基础课40学分,实践环节课34学分,专业方向限选课20学分,任选课10学分,其他5学分。

本专业腐蚀与防护方向须修满192.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83学分,学科基础课40学分,实践环节课34学分,专业方向限选课20.5学分,任选课10学分,其他5学分。

十、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专业名称:金属材料工程

一.各类课程(环节)学时(周数)、学分统计表

2003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金属材料

及热处理方向)本科培养方案构建说明

一、课程设置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的要求,并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结合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思路,在学院已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在本专业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特色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设置上,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拓宽基础学科的范围和基础教学的内涵,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教育,构建能适应终身学习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基本素质。

2.整体优化原则。从剖析本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入手,构建融汇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将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到培养方案中。

3.淡化专业界限,按专业大类构建“大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特色课。公共基础课本院各专业几乎完全相同,学科基础课根据本科专业目录和我院实际情况构建了两个学科基础平台,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三个专业共同构建学科基础平台1,前2年的课程完全打通,第五学期的大部分课程和第六学期的少部分课程也打通,为推行完全学分制创造了条件。

4.压缩学时,精简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含课内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为2440,实践性教学环节为32周,合计总学时3286。

5.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除高等数学、英语、物理等公共基础课设置分层次教学外,我院对部分面广量大的学科基础课也设置了分层次教学以满足学生考研需要,如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连接原理等。学生可根据需要来选择学习。

6.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从分析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恰当,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不低于50%。为了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加了一门专业任选课学生科研。

7.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新培养方案中用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使用多媒体授课(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 CAD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设计基础)达到所开课程的32%。

二、课程总体安排

1.公共基础课

为了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全面发展培养,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结实基础。

总共安排基础课时为1478学时,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18学时,自然科学基础544学时,语言类296学时,计算机类144学时,体育类128学时,公共基础实验48学时,其占了理论教学中总学时的 60.6 %。

2.学科基础课

使学生广泛的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工电子学等一系列的基础理论知识,形成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跨学科的综合知识面,强化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安排学科基础课960学时,占了理论教学中总学时的39.3%。其中机械电子工程模块232学时,占了理论教学中总学时的9.5%;材料科学与工程模块728学时,占了理论教学中总学时的2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