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业链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作者:张淑芳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1期

【摘要】农业产业链的有效延伸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金融支农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金融部门而言,了解农业产业链的具体形式,研究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研究

一、农业产业链

(一)农业产业链的基本概念及其管理

农业产业链,顾名思义,是围绕着农业生产活动而派生出来的一个链条,这个链条从上游到下游是层层递进的增值关系,具体如下式所示:农产品的研发育种→种殖或养殖→深加工→销售→“三产”(这里的“三产”全称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广义含义,具体包括许多行业,例如仓储运输、通讯、餐饮、科教文卫等等)。农业产业链既是与农业产业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后者决定前者,没有后者就不可能有前者,前者只是后者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但同时前者又对后者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阻碍作用,这完全取决于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不能违背,那就是必须把农民作为其主体,分工主要按产品进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所追求的利益是各不相同的,其主体也是千变万化的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农业产业链的管理,就是把链条上所有环节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串联起来并进行整合。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龙头企业;管理的重点是把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的、有密切关联的作业,有效地加以整合,能否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取决于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之间是否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物流是否畅行无阻,商业信息的交流是否顺畅,对于所取得的成果能否公平地分享等等。站在组织边界的角度考察,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不仅包括发生在链条之间的外部整合,还包括各个链条内部的自我整合。

(二)农业产业链的构成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链的链条主要集中在整个产业的上游,即为农业生产提供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部分,下游主要由流通、粗加工、打造食品品牌、加工制造最终食品等链条组成。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品质生活的不懈追求,观察研究农业产业链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从业务领域看,广义而言,农业产业链主要包括:种子种苗业、农药化肥业、农机具制造业、种养殖业、科技研究机构、农技农机服务业、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业、农产品经销业、仓储物流业、旅游休闲农业、养老养生农业。其中,旅游休闲农业、养老养生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高附加值产业,这些产业依托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文化遗留等要素,为城市居民以及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养生的新方式,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从构成主体看,农业产业链包括关联上下游产业中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科研机构、服务组织等,广义上还可以包括地方政府和涉农金融机构。

二、农业产业链金融

(一)农业产业链金融的主要模式

当前,依照主导方的不同,农业产业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由园区进行主导的、由政府进行主导的、由核心企业进行主导的。

由园区进行主导的产业链融资是依托在特定区域内的特色规模化的农产业,以区域农产业的经营权、收益权或其他资产为担保抵押,利用产业链参与者纵向一体化的合作关系,向涉农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模式。

政府主导型产业链融资是由政府推动的,主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科研等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的项目融资,也可通过政府担保补贴,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发展符合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的农产业。

由核心企业进行主导的产业链融资,是把整个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这个链条作为中心,通过它来实现上下的联结,把其上下游的所有供应链成员(可能是中小企业,还可能是农户或消费者)都捆绑在一起,实现联合增信,有助于农户和中小企业破解长期困扰它们的担保不足问题,是有力支撑农业产业链顺利发展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

(二)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利弊

依托较为成熟的农业产业链,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经营的风险,同时,依托产供销的关系,可以为产业链参与者增信,规模化的经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净资产规模,因此,农业产业链金融有利于降低农业信贷风险和融资成本,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本与农业产业的长期合作,推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农业产业间差异性很大,产业链融资产品的贷前、贷中、贷后的产品设计、尽职调查、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核心企业、合作社,甚至是普通农户的道德风险也会

影响农业产业链融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还不完善,也对农业产业链融资产生了较大的制约。

三、加强金融创新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辽西某县级市支行在工作中,紧密结合农业产业链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好国家在农业方面的优惠政策的需要,来履行自己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责,不仅改进了对各金融机构的指导方法,从而使得各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还大力开展金融创新,收到良好成效,为地方农业加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创新窗口指导方法灵活货币信贷政策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辽西某县级市支行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在“窗口指导”方法上谋求创新,主要是在贯彻国家各项货币信贷政策方面,指导形式求活,工作方法求变,化无形为有形,使之更加具体化和实效化。

1.改进“窗口指导”方式。改变过去单纯把上级行文件层层转发的指导方式,紧密围绕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出台适应本地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的指导意见。近年来,陆续推出了《金融支持辽西某县级市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金融支持辽西某县级市农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金融支持辽西某县级市农业科技创新指导意见》、《金融支持辽西某县级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指导意见》、《金融支持辽西某县级市设施农业指导意见》、《金融支持辽西某县级市沟域旅游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六个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的出台,既贯彻了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又为辽西某县级市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落实了具体措施,受到地方党政和金融部门的欢迎。另外,每个指导意见都包含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条款,开展定期检查和年度评价,确保指导意见真正落实到位,发挥作用。

2.灵活“窗口指导”方法。积极采用公告、新闻播报等形式,加大对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的宣传,在地方报刊开辟《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政策》专栏,拓宽宣传面,扩大宣传影响;定期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座谈会,搭建政府、银行与众多农事企业对话、交流的平台,指导和促进信贷结构及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灵活开展货币信贷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研究,多次组织专题研究会,探讨“农事企业融资渠道”、“农村消费与信贷”、“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民间融资的规范与引导”等“三农”话题;与政府领导、农事企业家和新型农民共同深入农村、农事企业调研,认真分析县域农村经济与金融运行情况,寻找实现其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3.拓展“窗口指导”领域。传统意义上的“窗口指导”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的,而贯彻落实央行的货币信贷政策,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共同参与。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辽西某县级市支行积极拓展“窗口指导”的范围和领域,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组织的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农村科技创新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活动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