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义县在唐代以前称为昌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义县在唐代以前称为昌黎——

韩愈祖上一支儿曾是当地望族

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的义县鼓楼街景,鼓楼建于1426年。

义县万佛堂石窟外景。

义县万佛堂石窟内景。

韩愈书法《唐故李观墓铭》。

昌黎,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而闻名。

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据考证,唐代以前,昌黎郡范围主要是今天的锦州、朝阳一带,于是,有人提出韩愈是辽西人。记者调查得知,韩愈的祖上在汉代时,分化出一支系生活在辽西,后来,有多人在朝中做大官,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而韩愈本人与昌黎郡没有关系,他只是借用祖上的名号,增加自己的“含金量”而已。

东汉始设昌黎郡,治所在义县

“昌黎”既是地名,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自称。“昌黎”因为韩愈而闻名。近日,记者读《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意外发现,在唐以前,锦州的义县古称昌黎,记者自然联想到韩愈,难道他是义县人?

4月初,记者来到锦州市义县,见到了义县文物管理局局长王飞。在采访中,王飞告诉记者:“韩愈所说的…昌黎‟,在隋唐时期,甚至更早一点,在东汉、两晋时代应该叫做昌黎郡。那时的昌黎郡范围广大,就是指我省的辽西一带。你不用怀疑,韩愈自称的…郡望昌黎‟所指就是这里。”

据史料记载,东汉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汉王朝在辽西一带设立昌黎郡,义县作为昌黎郡郡治所在地首次被称作昌黎。从此,历经三国、西晋、前燕、后燕和北燕等王朝更替,义县及周围的辽西地区都被叫做昌黎郡。

北魏时期,昌黎曾迁到今朝阳县木头城子一带。唐代时,昌黎又迁到现在的朝阳县东北部一带。直到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治所才迁到今天的河北省昌黎县。

“韩愈生活在唐代,他所知道的…昌黎‟只能是现在的辽西义县。所以,韩愈自称的…郡望昌黎‟应是指咱辽宁的义县。并不是在韩愈去世365年后才改名为昌黎的河北昌黎县。”王飞说。

王飞拿出了《辞海》,在昌黎郡词条的注释中,记者看到了“今辽宁义县”几个字。

既然韩愈自称“郡望昌黎”,而且这个古昌黎郡就是锦州义县,那么能否说韩愈的祖籍是义县?

王飞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告诉记者:“虽然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但是他一生从未到过昌黎郡,昌黎郡也没有任何关于韩愈的遗迹、记载甚至传说。”王飞接着说:“韩愈出生在河南是人所共知的,而其族人在历史上也都有清晰的记载,韩愈的先祖韩寻,在东汉时是陇

西太守,曾祖父韩仁泰,是唐时的曹州司马,祖父韩叡素是桂州都督府长史,父亲韩仲卿曾官居秘书郎。现在所知的史料记载中,并没有他们家族出自昌黎郡的记载,而是河南颍川,他们都是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韩氏。”

昌黎郡韩氏权势显赫,曾是名门望族

韩愈的祖籍既然不是昌黎郡,那么他为何还要自称“郡望昌黎”呢?

锦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史志专家牛广臣告诉记者,这要从昌黎韩氏讲起。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后,当时天下大乱,居住在黄河北岸的韩氏族人迁到昌黎郡,即今锦州、朝阳一带,并在此繁衍生息。

之后的300多年间,韩氏在昌黎历经前燕、后燕、北燕、北魏等几个朝代。其间韩氏人才辈出,逐渐成为显赫的世家大族。比如,韩寿是前燕皇帝慕容皝的大司马,韩矫是辽东相,韩秀是尚书郎,韩择木是昌黎伯。北魏时期的韩麒麟曾官拜冀州刺史、齐州刺史等职,死后被魏孝文帝追赠散骑常侍、安东将军、燕郡公。韩麒麟的长子韩兴宗官拜加卫大将军,后被追赠骠骑大将军,幽州刺史;次子韩显宗身居东太原太守之职。

现存东北最大的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东区石窟是由韩贞在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开凿的,韩贞曾任北魏时的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万佛堂石窟是昌黎韩氏在义县留下的唯一遗迹,虽然在义县已经找不到韩氏后人,但仍可见昌黎韩氏在当时的地位和权势。

牛广臣说:“韩愈出生于河南,属于颍川韩氏,但是韩愈并没有称自己为…韩颍川‟,而是…韩昌黎‟。韩愈自己和昌黎韩氏可能没有关系,但其先祖却和昌黎韩氏有关。”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昌黎先生集考异》中指出,韩氏是在汉代之后分成两支,一支辗转到昌黎郡,另一支就是河南颍川韩氏。“资料表明,韩愈出身于颍川韩氏,是汉代的弓高侯韩颓当的后裔。”牛广臣说,“另据《北史》列传第二十八卷记载:…韩麒麟,汉大司马韩增之后,‟而韩增也是韩颓当的后人,这样一来,从韩姓来讲,韩愈和昌黎韩氏是同一祖先,只是在后来分化为两支,一支来到了昌黎定居生活。”

韩愈借用昌黎韩家的名号,增加自己的含金量

王飞告诉记者,“郡望”在唐代对一个人的身份相当重要。

“在《辞海》中,…郡‟的解释是古代的行政区划,…望‟则有名门望族之意。…郡望‟连用,表示的是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后来又逐渐变成了古人姓氏中常用的…郡望‟,并以此区别于其他同姓的人。”王飞说。

据了解,“郡望”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下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从汉代就已经开始显露了。西汉时,有时官方会明确宣布某姓为某地的望族大姓,就形成门阀制度,人们的门第观念也日渐盛行。一些大姓门阀的宗族亲属往往高官厚禄,数世不衰,这些门阀便成为当时令人羡慕的高门望族。

唐代,世家大族的出身在社会上仍然十分尊贵。李世民曾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编纂《氏族志》,在书中,高士廉沿袭魏晋南北朝的旧例,把山东崔姓排在第一位,而皇族李姓排在第二位,李世民看到后大怒,把李姓改为第一,崔姓降为第三。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编纂了《姓氏录》,改武姓为第一姓。

唐代的大族共有“五姓七族”,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这些大族十分清高,唐高宗李治的宰相李义府出身卑微,不是

望族出身,当他为其儿子向崔氏提亲时,竟然遭到拒绝。

王飞说:“在这样的状况下,郡望出身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乃至前途命运。甚至在日常交往、一些场合的座次上都有区别。所以,在唐代很多知名人物都讲究追溯、显示、攀比自己祖先的名望,把出生于某郡之望族当名片。”

牛广臣告诉记者,在唐代,人们在称自己的身世时,不谈自己的出生地,只说自己祖先的郡望。有时自己的祖先并非望族,也要与同姓的望族联系起来,以同姓的郡望为自己祖先的郡望。同样道理,在与对方交往时,为了表示敬意,使对方感到荣耀,也就不以对方的出生地相称,而以对方先辈的郡望相称。

牛广臣说:“在这种社会风气下,韩愈自称…昌黎韩愈‟,其用意是凭借昌黎韩姓望族以炫耀自己的出身,提高自己出身的…含金量‟,以…郡望‟的显赫排除仕途上的障碍,达到进身更高阶层的目的,韩愈这样做无可厚非,但令韩愈想不到的是,他的做法却给后世研究者留下了诸多谜团。”

韩愈的祖籍争议了一千年

韩愈祖籍的争论由来已久,锦州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牛广臣表示,早在一千多年前,后晋刘昫编纂的《旧唐书》中就有错误,该书说“韩愈,昌黎人。”

“《旧唐书》作者并没有对韩愈的祖籍进行详细考证,而是直接采用了唐代李翱《韩吏部行状》的说法。”牛广臣说,“李翱是韩愈的学生,是知道韩愈祖籍的,他说韩愈祖籍是昌黎主要原因是韩愈本人自称…昌黎韩愈‟。李翱作为韩愈的学生,为了尊重老师,提高老师的声誉地位,就把韩愈说成昌黎人了。”

牛广臣说:“韩愈虽然自称…昌黎韩愈‟,但是叫过昌黎的地方都没有韩愈的任何遗迹、传说或遗物,他一生也未到过这些地方,《韩昌黎集》中也没有任何记载,这和他的自称是很不相符的。”

除了昌黎,还有人认为韩愈的祖籍是河南南阳,这争议主要是出在李白为韩愈父亲韩仲卿所写的《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说的:“君名仲卿,南阳人也。”

宋代朱熹对韩愈籍贯进行了考证,断言韩愈既不是昌黎人,也不是南阳人,而是河南修武人;近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则提出韩愈既不是昌黎人,也不是南阳人,更不是修武人,而是河南河阳(今孟县)人。一千多年来四种争议并存,莫衷一是。

当然,韩愈祖籍的争议一直存在,但是韩愈所自称的“郡望昌黎”的争议已渐渐得到认同。牛广臣说:“韩昌黎的…昌黎‟指的是古昌黎郡,也是唐代之前的昌黎,那时的昌黎正是现在的辽西大地,锦州、朝阳一带,以及大凌河中下游都在昌黎郡的范围内。昌黎郡的韩氏是名门望族,天下韩姓者,多以出自昌黎而自豪。这种习惯到了唐代有增无减,韩愈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四册《师说》一文中,将“昌黎”注释为“今辽宁义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