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历史变迁

合集下载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发展历程长春市是中国吉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下面将详细介绍长春市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沿革长春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7年的辽东地区。

在清朝时期,长春是一个小村庄,直到1898年建成为了长春铁路车站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1945年,长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随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春成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二、经济发展长春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世纪80年代,长春市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建立了一系列汽车创造企业,如一汽集团和长安汽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长春市逐渐形成为了以汽车创造、机械创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长春市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特殊是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在农业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城市建设长春市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市内交通发达,拥有多条地铁路线和现代化的公交系统,方便市民出行。

城市中心区域拥有现代化的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需求。

长春市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了多个公园和绿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文化教育长春市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活动。

市内有多所高等学府,如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为培养人材和推动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春市还有多个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五、旅游资源长春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市内有伪满皇宫、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历史文化遗址,展示了长春市的独特魅力。

此外,长春市还有漂亮的自然景观,如南湖公园、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总结:长春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在经济、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和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长春市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夸姣的未来。

长春伪满八大部

长春伪满八大部

长春伪满八大部长春伪满八大部又名八大处,位于长春市内。

1932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将长春立为伪满洲国国都(称新京),并在长春建起了伪国务院(今白求恩医大基础楼)并下设八个部,即伪满治安部(今白求恩医大一院主楼)、伪满司法部(今白求恩医大校部楼)、伪满经济部(今白求恩医大三院主楼)、伪满交通部(今白求恩医大卫生系办公室)、伪满兴农部(今东北师大附中)、伪满文教部(今东北师大附小)、伪满外交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址)、伪满民生部(今吉林省化工设计院),还有伪满综合法衙(今长春市空军医院)。

“八大部”于1936年间基本建成,唯有溥仪的正式“新皇宫”(今地质宫)只完成地下部分。

解放后于该基础上建筑的地质宫,华丽中透着古朴,绿色的琉璃瓦的宫顶,高大的六根红柱和石砌二级多步台阶,使整个建筑庄严雄伟。

地质宫占地51.2公顷。

站在地质宫中轴线上南望,宽达60米的一条笔直的大街直插南湖公园,街旁树荫覆盖,中线花坛松、柏、丁香掩映,构成一条绿色长廊,建筑风格各具特色的“八大部”就坐落在沿街两侧,成为长带形景区。

新民大街1号伪满治安部(军事部)旧址,现为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新民大街6号伪满司法部旧址,现为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部。

新民大街5号伪满经济部旧址,现为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

新民大街7号伪满交通部旧址,现为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卫生系教学楼。

自由大路20号伪兴农部旧址,现为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自由大路18号伪文教部旧址,现为东北师大附属小学。

普庆胡同1号伪外交部旧址,现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人民大街77号伪民生部旧址,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

与净月潭合辟为八大部的净月潭风景区,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八大部”是伪满洲国的八大统治机构。

即治安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的统称。

这些政治机构同伪国务院、综合法衙(司法检察机关)都建在长春新民大街附近,形成以地质宫为中心的建筑群。

二十世纪长春市沦陷前后移民与人口城市化

二十世纪长春市沦陷前后移民与人口城市化
8 8 5万 人 。
“ 国策移 民” , 大 量 人 口进 入 长 春 市 . 快 速
推 进 长春 人 口城 市化 . 使 其 速 度 居 全 国 首 长春 的人 口城 市化 进 程
安 东 奉 天 合 计
5 8 8 8 8 2 4 8 6 2 7 4 5 4 4
7 0 3 5 1 5 1 7 3 7 3 2 7 4 8 5
北 流入 东 北 的人 口为 9 3 8 4 2 7人 . 留吉 林 省 东北 人 口的 6 0 %以 上 。 也就 是 说 , 1 9 2 3年至 上 4站 进 入 吉 林 省 的 人 口计 为 1 0 0 3 8 9 9 1 9 2 7年 .从 大 连 站 人 .进 入长 春人 口占进入 吉林省 人 口的 表1 1 9 2 3 — 1 9 2 6年 从 关 内经 大 连 站 流 入 长 春 人 口数 量 流 入 东 北 的人 口 . 8 6 . 7 %。 ” 见表 2 。 年 份 流 入 长 春 人 口 数 占吉 林 省流 人 人 口数 % 占流 入 东 北 人 口数 % 9 O 0 O以 上 流 人 吉 林 / 二、 沦 陷时期 长春 市 I 伪 满 新 京 特 别
有乘 火车或徒步出关的 . 这6 3 万人 中到吉 都 占 吉林 省 流 入 人 口的 9 O 0 A 以 上 :占流 人 车 流 入 长 春 的人 口 .每 年 都 在 2 5万 人 以 林省的有 4 3 . 5 万人, 占6 9  ̄ / 6 。“ 1 9 2 7 年。 华 东 北 人 口的 5 0 %以 上 , 1 9 2 7年 占 大 连 流 入 上 , 3年 合 计 为 8 7 0 1 1 9 人 。此 3 年 中, 由以
资料来源 : 满铁调查课 1 9 3 0年 5月《 民 国十八 年满 洲出嫁

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规划--正文

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规划--正文

一、绪论伪满十余年短暂统治作为国耻很少被提及,也经常被回避。

甚至在历史教科书中也只是一笔带过。

但是,伪满统治期间长达十余年“国都建立〞却改变了长春命运。

伪政权大兴土木使长春由一个人口仅十余万小城一跃成为人口众多、城市功能齐全、根底设施建立完备大城市。

其现代化程度曾一度超越了日本首都东京。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也不能回避史实。

我们在七十余年后今天回首那段充满耻辱岁月,也当在铭记历史教训同时,肯定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积极影响,其规划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作为新世纪高中生,我们应该以负责心态辩证地对待历史。

而不能一味地因民族仇恨而丧失了理智思考方式。

因此我们着手对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进展研究,以探求其对今日长春城市建立影响。

二、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第一节城市规划一、伪满国都“新京〞规划原那么“新京〞作为半殖民地城市,在建立之初即有明确规划意图。

由于“新京〞是伪满国都,其总体规划必然要以政治中心为原那么。

因此,规划中反复强调要使“新京〞成为国家政治中心,以到达所谓“对内招服民心,对外震扬国威,宣扬大东亚圣战〞目。

在伪国都建立中,规划重点在于伪皇宫及行政中心用地位置选择。

在城市景观威严、整齐、壮观以及城市功能分区上也花费了大量笔墨。

同时,规划中对于居住区安排、旧城改造、开展弹性以及战时治安、防空等方面也做了必要考虑。

整个规划立足要使“新京〞成为一个现代化都城,与当年世界上各大都市一比上下。

此外,由于以溥仪为首伪宫廷坚持,关东军司令部最终妥协,规划中又规定以伪皇宫正门朝南为绝对条件。

从“新京〞规划原那么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规划中充满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伪满洲国殖民地本质也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二、?大新京都市方案?出台1932年3月,满铁经济调查会开场编制“新京〞城市规划。

同年4月,伪政府设立“国都建立局〞,承当“新京〞城市规划制订到实施规划全部任务。

1932年8月,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伪满洲国国务院三方举行联席会议,对满铁调查会与国都建立局两个方案进展比拟。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的前世今生——长春市的发展历程摘要:长春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自清朝嘉庆五年设治至今,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两百多年的历史中,长春走过了一个艰难坎坷的发展历程。

长春从一个小小的长春厅,逐步发展成为如今拥有756.5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

作为在二战中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伪满国的“首都”,长春市的发展注定与其他城市不同。

关键词:长春市历史发展城市规划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能够很好的了解其发展历程,从而能够全面的掌握其近现代的发展方向。

长春市是我国东北三省吉林省的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地形较为平坦,交通十分便利。

长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从封建城市到成为铁路附属地,再到日伪政权的“行政中心城市”,最后转型成为综合工业城市。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长春的城市发展过程有其特殊性。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去分析研究长春市这一历史特殊性,可以方便我们现代规划人对长春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定位。

中国自改革开放时期起,城市化步伐逐渐的加快,城市发展获得新的生机。

为此本文便已改革开放前后作为划分前世今生的分界线,从而更好的明确长春市的历史发展。

一、长春的前世以地方行政设置为依据,在1800年-1911年间是为长春厅,1911年-1931年间为长春县,这两个行政设置都是由清王朝所设定,这一时期的长春军事意义与政治意义较强。

那时的长春初具城市规模,但与其他那些古都古城相比,应当属于末流。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前,长春市由4个区域组成,这4个区域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体管辖。

分别是:长春老城;宽城子市区,即中东铁路附属地;南满洲铁路附属地;长春商埠地。

1932年以后,长春成为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的“国都”,日本人整合了原来分散的城市空间布局,借鉴了西方近代规划理论,做了统一规划。

在建国以前,很多大型城市如上海、武汉等的城市规划都停留在纸面上并未能够实施。

而长春正好是相反的,在建国以前就有了比较成熟的城市规划方案,且多已实施。

长春市市情

长春市市情

【历史沿革】长春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自清嘉庆五年(1800年)设治至今,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中,长春走过了艰辛的发展历程。

长春设治前,长春地方属于郭尔罗斯前旗蒙古王公的封地,是蒙民放牧牛羊之所。

由于乾隆、嘉庆年间关内受灾汉民大量“闯关东”来到东北,形成以汉族人为主体“流民”潮,蒙荒开始被开垦。

清王朝在阻止“流民”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采用“借民安民”的办法,在郭前旗蒙地内设置了不管蒙民专管“流民”的政区——长春厅,管辖东起穆什河(今沐石河),西至巴延吉鲁克山(今大屯山);南起伊通边门(今新立城水库),北至吉家窝铺(今农安县巴吉垒乡)的一片面积约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垦区。

后来随着垦区的不断扩大,长春厅的政区也不断增大,长春的行政机构也随之提升,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为长春府,下辖农安县。

在行政职能上实行蒙汉兼管。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13年在全国统一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机构,将各省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长春府改为长春县。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1932年日伪政权将长春定为伪国都,在保留长春县行政建置的同时,将长春城厢部分划出设市,先叫“新京市”,后改为“新京特别市”。

从此,在长春这块地方开始实行市县并存、市县分治的行政体制。

伪长春县属伪吉林省管辖,伪新京特别市则隶于伪国务院,与各省平级。

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日伪政权跨后,长春恢复了原有的名称,在苏军占领下实行军事管制。

1945年底,国民党政府接收长春市,一直统治到1948年10月。

1946年4月14日至5月23日,因苏军撤离东北,长春市一度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解放。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

10月21日长春市改为长春特别市,1949年3月11日改称长春市,均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1949年5月9日改隶吉林省。

1952年10月14日长春县撤销,辖区并入长春市。

1953年8月1日至1954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长春历史街区——宽城子历史街区

长春历史街区——宽城子历史街区

长春历史街区——宽城子历史街区老长春的东门宽城子历史街区大体范围,东到伊通河,西到今岳阳街,南到今长春大桥,北到大马路北大街口,占地528公顷,形状不规则。

南北窄,最长1.9公里,东西宽,最长3.2公里,周长十公里左右。

旧城衙署建在大经路西侧,西四道街北侧,就是现在的大经路小学与103中学所在地。

从1825年到1954年的一百二十多年时间里,长春的主要行政机构都分布在这一带。

长春旧城的城垣和城门,在1912年到1948 年间拆除,旧城已无踪影。

老长春的城门示意图宽城子历史街区——长春旧城,这里是长春当仁不让的第二块历史街区,也是长春厅衙门北移,移衙建署后的第一块历史街区。

当年,“长春城市起源学术研讨会”上,有一种声音主张,将长春城市起源的时间设立在1825年,认定长春厅迁移到宽城子的时间,才是长春城市历史的起源。

显然,这样的论断有着一定的想当然的因素。

举个例子,一个人的历史应该从其出生的时刻算起,而不能从一个人上学或者是参加工作时算起。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1800年,清政府正式命名长春厅的成立,就应该视为长春城市的诞生。

当然,随着考古工作和城市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这一时间,或许还会有更加科学的论证和认定。

01大经路上的长春衙门位于大经路上的长春厅衙署旧照大经路是长春市的一条百年老街,1825年,长春厅北移宽城子后,新建的衙门就建在今天大经路上的长春市103中学院内。

此处衙门建有大堂三间,两廊各五间,二堂三间,内室五间,大门二门各三间,并立有道光九年时修建的向南照壁一座。

衙门虽先后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和1917年进行过两次维修,但仍然不能摆脱每年夏天淫雨辄浸入室、潮湿之气终年蒸腾所带来的烦恼。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公务人员无法办公,甚至连文卷票据存根等都无处储藏。

1926年,长春县知事张书翰向吉林省署申请重新修建长春县衙,议定修建洋式瓦房,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看到的长春县衙。

1927年10月,新公署修建完毕。

百年长春

百年长春

3
长春起源进程图
喜都
合隆
天罡城
(西汉)
书山府
(唐朝)
隆州府
(公元846年)
(帝舜25年) (公元前1800年)
长春
(清朝)
宽城(今宽城区南部)
(金朝)
耶律德光城
(契丹)
4
百年长春 城市变迁
5
长春,这座黑土地上崛起的城市已经有 了200年的历史了,她和世界上的许多名 城一样,有她独特的文化,有她独特的 历史……
6
十九世纪初的长春,是蒙古郭尔罗斯前旗牧地,因关内流民来此垦种 者日众,1800年(清嘉庆五年),进行借当时长春堡地名,在今新立 城屯,设立了管理民人的政权机构--长春厅。主官先后称理事通判、 抚民通判。首任六雅图,隶属吉林将军。长春厅辖区为:东至沐石河 190里,西至巴彦济鲁克山40里,南至伊通边门15里,北至纪家窝堡 172里,辖四乡,二千余户。1825年(清道光五年),长寿厅治所迁 至宽城子(今西四道街)。又四十年,筑木板城垣,建崇德、全安、 聚宝、永兴、永安、乾佑六门。其时,宗教发展,官学始兴,城内已 形成南北大街、双桥西街等专门的商业街及菜市场和牲畜市场等。
今白求恩医大基础医学部47建于1932年的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今吉林省社科院48建于1935年的伪满洲国军事部旧址今白求恩医大一院49建于1935年的伪满洲国司法部旧址今白求恩医大校部50建于1935年的伪满洲国交通部旧址今白求恩医大公卫系51建于1935年的伪满洲国经济部旧址今白求恩医大三院52建于1937年的伪满洲国民生部旧址今吉林省化工设计院53建于1937年的伪满洲国兴农部旧址今东北师大附中54建于1936年的伪满洲国综合法衙旧址今空军461医院55建于1932年的伪满洲国文教部旧址今东北师大附小56建于1934年的伪满洲国首都警察厅旧址今市公安局57伪满洲国建立初期位于西长春大街的伪新京特别市公署旧貌

长春城市历史 散文

长春城市历史 散文

长春城市历史散文长春,位于中国吉林省中部,是该省省会。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它不仅有着繁华的现代气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介绍长春城市的历史,带您穿越时空,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长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的这里叫做“宽城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又先后隶属于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等行政区域,并于1932年正式更名为长春。

在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长春成为“东三省”中的工商业重镇,拥有“东北曼哈顿”之称。

但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长春也成为日本侵略占领的首批城市之一。

经过四年的残酷侵略,1945年苏联红军击退日军后长春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

如今,长春已成为一个跨越式发展的现代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交相辉映。

长春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

其中最为有名的文化遗产当属长春长影世纪城。

长影世纪城是中国电影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今年已步入百岁,曾经在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发挥过重要作用。

如今,长影世纪城已成为一个集旅游、电影、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长影世纪城,长春还有许多非常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景点,比如伪满皇宫、长春万达文化旅游城以及长春净月潭等。

伪满皇宫是东亚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伪满洲国”的官方建筑,它是集清朝封建建筑艺术、日本殖民地建筑特色和东北地区民族文化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长春万达文化旅游城是一座集娱乐、购物和文艺表演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这里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而净月潭则以其“天鹅三部曲”——天鹅鸣、天鹅舞、天鹅戏——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总的来说,长春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它也在不断弘扬着自身的传统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历史变迁

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历史变迁

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历史变迁摘要: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殖民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使东北三省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此期间日本以前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为利用工具,1932年3月1号在东北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以溥仪为“执政”,以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年号“大同”,把长春设立为“首都新京”,并对长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殖民统治建设。

本文针对伪满时期长春城市发展特点,结合事实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操纵的伪满洲国定都长春的原因,就伪满洲国对长春的管理进行深入探析,对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带来严重灾难的同时,客观地评价了列强侵略对长春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历史不自觉带动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和小城镇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字:长春;伪满时期;建筑风格;历史变迁一、长春城市历史背景地处于我国东北平原长春市,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

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

在此后漫长历史岁月里,这座古都虽使用不同称谓,但一直是东北地区古代王国的古都。

早在唐朝,长春地区就作为唐‘安北都护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朝囚徒的地方。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发展历程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下面将详细介绍长春市的发展历程。

一、建市初期(1868年-1945年)长春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1868年,清朝政府在长春设立了一个驻防营垦务局,标志着长春的建城之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1916年,长春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首个设立市制的城市。

二、日本占领时期(1931年-1945年)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占领地。

日本占领时期,长春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工业化进程。

日本殖民政府投资兴建了许多工厂和设施,并将长春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然而,这段时期也带来了许多痛苦和破坏,长春市民遭受了日本残暴统治的压迫。

三、解放和新中国时期(1945年-1978年)194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结束了长达14年的日本占领。

解放后,长春市逐渐恢复了和平与稳定。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长春市积极参预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特殊是在1950年代,长春市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涌现出一批重要的国有企业,如长春第一汽车创造厂(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长春化学工业公司(现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等。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长春市迎来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特殊是在198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长春市成为吉林省的经济中心之一。

长春市的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涉及汽车创造、石油化工、机械创造、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长春市还积极引进外资,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企业进驻,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春市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改善。

长春市还注重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了许多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长春市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长春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许多剧院、博物馆和艺术机构。

浅谈长春的伪满时期日本建筑

浅谈长春的伪满时期日本建筑

浅谈长春的伪满时期日本建筑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浅谈长春的伪满时期日本建筑摘要:长春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仅有180余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伊通河沿岸的“长春堡”。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长春厅”。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而长春的建筑真正进入了重要的转折点是自1896年帝俄侵入东北。

关键词:伪满、兴亚式涉及到的问题:·长春市有哪些日本建筑?·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这些建筑是在什么时间留下的?·现在这些建筑对长春的城市环境规划有什么影响?·当时这些建筑都做什么用?名词解释:兴亚式建筑风格,这种略带中国风格的建筑,称为兴亚式(复兴东亚之意)或帝国冠帽,不仅立面试图给人以压倒性的气势,平面也多作“日”字形或者“亚”字形隐含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意图,特别能展现出最高司法机关的权威性,给人以压迫感。

正文:长春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仅有180余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伊通河沿岸的“长春堡”。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长春厅”。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而长春的建筑真正进入了重要的转折点是自1896年帝俄侵入东北。

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帝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1908年日帝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州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于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长春。

但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的魔爪又伸入长春使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

长春伪满建筑

长春伪满建筑

长春伪满建筑长春伪满建筑:历史与文化的交汇长春,这座位于中国东北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作为满洲里的首府,长春曾是伪满洲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如今留下了许多伪满建筑,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景观。

伪满洲国,是指1932年至1945年期间存在的一个独立政权,由日本帝国主导,并由溥仪被选为執政者。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长春成为了伪满洲国的 capital,许多政府机构和官邸被兴建起来,为之后的建筑留下了痕迹。

伪满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将日本和欧式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

例如,长春的伪满洲铁道总局大楼,就是一座结合了西方建筑元素的独特建筑。

其外观以仿古典主义式样为主,大量运用了希腊的柱式和三角形造型,同时又保留了日式建筑的一些特色。

这种特殊的建筑风格,使得伪满建筑在整个中国乃至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伪满建筑还承载着历史的回忆和文化的沉淀。

这些建筑见证了伪满洲国政权的兴衰,并带有对日本统治时期的回忆。

例如,伪满洲铁道总局大楼曾经是当时的权力中心,如今成为了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所在地。

参观者们可以透过这些建筑,感受当年政权的繁荣和振奋。

然而,伪满建筑并非只是历史的符号或遗迹,它们也承载着城市的现代化与发展。

长春伪满建筑群常年吸引着众多游客,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旅游资源。

这些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也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传承历史和文化,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和旅游产业。

在长春的城市规划中,伪满建筑也被融入了现代化的建设中。

以长春体育场为例,这座建筑原为战前的伪满洲国官邸,如今被改造成为一座现代体育场。

通过保留原有建筑的壮丽外观,加上现代化的体育设施,长春体育场成为了一个既具有历史意义又满足现代需求的多功能场所。

伪满建筑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价值。

这些建筑代表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现象,并反映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交融的复杂关系。

通过保护、研究和传承这些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反思二战时期日本在东北亚的侵略行为,促进和平与友好的邻里关系。

长春在古代叫什么?

长春在古代叫什么?

长春在古代叫什么?老长春人,你都知道不?不知道的现在拿好小板凳,开始补课哈长春地名演变:上古——茶啊冲(肃慎语长春发音)夏朝——喜都(三个七字)商朝——合龙城两汉——天罡城唐朝——书山府渤海——隆州府辽(契丹)——耶律德光城金朝——隆州白龙府、宽城府(宽城子)元明——城灭废墟清朝——长春厅、长春府、长春县民国——长春满洲国——新京新中国——长春长春的历史概况长春原名宽城子。

夏、商、周属肃慎;两汉、三国、西晋时属夫余国;东晋、南北朝时期入高句丽版图;隋及唐初属高句丽之夫余诚。

公元六世纪后,高句丽渐衰,终为新罗与唐朝联军所灭,长春一带又属渤海国扶余府所辖。

辽属东京道之黄龙府;金属上京路之隆洲府;元属开元路;明初属奴尔干都司,明中叶属兀良哈部;明末至清朝中期为蒙古族王公领地。

长春原有古城,公元926年毁于战火。

城市的再次形成,缘于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继与沙俄、日本的侵占相联。

故对长春既有古城之说,又有现代城市之议。

1800年7月8日清政府地设治,设立长春厅。

1825年长春厅衙署迁到宽城子,即今天的西四道街一带。

1865年长春商民募集资金修筑城墙。

1884年长春厅抚民通判李金镛创办养正书院。

1901年俄国人建成了长春的第一座火车站---宽城子火车站。

1906年长春开埠后当地政府耗资白银九万两修建道台衙门。

1907年日本人开始修建长春火车站,满铁长春附属地的规划和建设开始了。

1912年吉长铁路通车。

1931年9月19日日军攻占南岭兵营,长春沦陷。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爱新觉罗溥仪就任执政。

1934年3月1日爱新觉罗溥仪登基称帝,年号康德。

1932年11月日本关东军主持《大新京都市计划》,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

1945年8月19日苏军进驻长春,日本关东军投降。

1948年6月25 东北人民解放国围困长春战役开始,围城期间市内死亡十余万人。

1948年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分别起义,投降,长春解放。

吉林长春:1936年的伪满洲国“首都”新京

吉林长春:1936年的伪满洲国“首都”新京

吉林长春:1936年的伪满洲国“首都”新京
另一个角度大同广场,伪满中央银行尚在建设中
伪满司法部,远处是伪满州国务院大楼
兴安大道(今西安大道)
义和路,当时这里住满了伪满洲的高级官员(更多长春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日本桥通(今胜利大街),宽阔的街道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建筑
长春吉野町(今长江路),是当时日本居留民聚集区,满街的日本商店和日语招牌
通往南岭的道路
净月潭水库(更多长春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西郊的赛马场,看台和跑道边上挤满了观赛的人
长春火车站的站前广场
中央大道街景
长春商埠大马路,始建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也是长春最早的商埠地(更多长春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1921年建成的长春西花园(今胜利公园)
宽城子街市景观
日本桥公园内的满铁创业馆。

1909年10月25日,伊藤博文在此居住,次日被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击毙于哈尔滨火车站
道路边的鬼子坟,这是侵略者罪有应得(更多长春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长春人口发展与城市变迁研究(1800-1945)

长春人口发展与城市变迁研究(1800-1945)

长春人口发展与城市变迁研究(1800-1945)本文主要探讨1800—1945年长春人口发展与城市起源发展变迁问题。

城市起源发展变迁,必须依赖一定数量的人口,人口发展是其先决条件。

工业化以前,人口发展主要是农业人口的聚集和发展。

人口的生存、发展依赖一定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尤其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近代以前长春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方面促进人口发展;一方面影响和制约人口发展,延缓人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变迁的速度。

1800年,长春厅设治于当时长春堡所辖的新立城,长春厅是长春城市的第一块地域街区,它的设置标志着长春城市的起源。

随着长春厅人口、经济的不断发展,1889年,长春厅升格为长春府。

长春厅出现后,随着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长春又出现了“俄国宽城子铁路附属地”、“日本南满铁路附属地”、商埠地和东站区等地域街区。

这些街区人口不断发展,行政设治与行政职能不断扩充,奠定后来长春城市发展的整体基础。

1800—1945年,长春城市的地域辖属,经历了长春厅、长春府、长春县以及伪满新京特别市等几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人口经济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变迁。

伪满新京特别市时期,是光复前长春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变迁速度最快时期,依据马克思殖民统治“双重使命”的原理分析,日本殖民统治者,大兴土木,在长春进行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建设,吸纳大量的城市人口,一方面致使长春城市沦为殖民地,但另一方面,客观上对长春人口发展与城市变迁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人口城市化不仅需要人口数量,同时也需要人口质量。

人口的数量增减,人口的质量优劣,都直接影响城市化的进程。

1800—1945年长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人口的身体素质、人口的文化素质,以及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的发展,第一产业人口(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人口(城市人口)转化,第一产业经济(农业经济)向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城市经济)转化等等;都对长春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变迁产生重要影响。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发展历程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下面将详细介绍长春市的发展历程。

一、建城初期(1800年-1900年)长春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在清朝时期,长春地区是满族的聚居地,当时称为“宽城子”。

1800年,长春地区开始有汉族人口迁入,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镇。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长春地区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日据时期(1900年-1945年)1905年,长春地区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租界地,随后又被日本占领。

在日据时期,长春市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日本人在长春市修建了铁路、公路、工厂等基础设施,并引进了现代工业和先进技术。

长春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中心之一。

三、解放初期(1945年-1949年)1945年,二战结束,长春市重新回到中国的统治下。

解放初期,长春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

许多国有工厂和企业在长春市建立,包括长春一汽、长春化学工业公司等。

长春市逐渐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

四、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长春市也积极响应并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长春市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工、医药等行业成为长春市的支柱产业。

同时,长春市也加大了对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投资,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软实力。

五、未来发展展望长春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长春市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

长春市还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长春市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以上是对长春市发展历程的详细介绍。

长春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未来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长春市将继续努力,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

日伪时期的长春

日伪时期的长春

⽇伪时期的长春⽇伪时期的长春从1931年长春沦陷到1945年长春光复,⽇本帝国主义统治长春达14年之久,长春市变成了殖民地城市。

这个时期,长春城市建设进展很快,⽽长春⼈民却⽣活在⽔深⽕热之中。

1931年9⽉18⽇,⽇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事变。

19⽇,长春沦陷。

由于长春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地价便宜,军阀势⼒和沙俄势⼒影响⼩。

⽇本帝国主义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决定把长春作为伪满洲国的国都,妄图以此为中⼼,推⾏其殖民政策,控制整个东北。

长春沦为伪国都后,城市性质和职能发⽣了重⼤变化。

伪国都是⽇本对东北实⾏殖民统治的政治中⼼伪满洲国出笼后,在长春建⽴了庞⼤的中央机构。

从溥仪“登极称帝”的伪皇宫,到伪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都,特别是⽇本关东军⼤本营,均裹以威严雄伟的近代化建筑,竭⼒显⽰伪国都的政治尊严和殖民统治⽓势。

⽇本侵略者采取“内部统辖”⼿段,在伪皇帝⾝边设“御⽤挂”,指导和监视溥仪⾏动;任命⽇本⼈担任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控制伪国务院的⼀切活动;推⾏“次长制”,由⽇本⼈担任各部副职,掌握实权。

⽽这⼀切皆听命于⽇本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主宰伪满洲国的太⼦皇。

在它的操纵下,⼀系列残害东北⼈民的《国家防卫法》、《治安警察法》、《暂⾏保甲法》、《暂⾏惩治叛徒法》、《暂⾏惩治盗匪法》、《思想矫正法》等法西斯法律,在长春泡制出笼,并从长春推⾏到东北各地,长春市变成了⽇本帝国主义推⾏殖民统治的政治中⼼。

伪国都是⽇本掠夺东北资源的经济中⼼⽇本殖民统治的根本⽬的在于掠夺,⽽从事策划掠夺勾当的主要机构则是它们的“特殊会社”。

满业、满炭、满拓等90余个“特殊会社”的总部⼤都设在长春,⾼踞主要先遣的显赫位置上,伪国都成了“特殊会社”的天下。

⽇伪统治者称这些会社为“国策会社”,通过它们攫取路权,强占海关,垄断⾦融,控制产业,掠夺东北资源。

位于⼤同⼴场(今⼈民⼴场)的伪满中央银⾏,就是⽇本侵略军在抢夺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吉林永衡官银号、⿊龙江省官银号等中国⾦融机构基础上,成⽴起来的控制东北⾦融活动的主要机构,各种掠夺东北资源的阴谋活动,均由这些“国策会社”策划,长春市变成了掠夺东北资源的经济“统制”中⼼。

长春的历史文化简介

长春的历史文化简介

长春的历史文化简介
长春是中国吉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东北地区中部。

长春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公元907年,当时辽朝的建州王在这里建立了都城“龙泉府”。

在随后的历史中,长春先后为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
时期的吉林省省会。

长春在二战前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中心之一。

1932年,日本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长春成为“伪满洲国”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中心。

直到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长春后,长春才重新回到
中国版图。

今天,长春以汽车、机械、化工、轻工、医药等行业为主要的经
济支柱。

长春还保留着多处历史文化遗址,如长春市博物馆、伪满洲
国皇宫博物院、伪满洲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旧址、安图古城、德惠龙
泉寺等。

这些文化遗址充分展示了长春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历史变迁摘要: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殖民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使东北三省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此期间日本以前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为利用工具,1932年3月1号在东北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以溥仪为“执政”,以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年号“大同”,把长春设立为“首都新京”,并对长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殖民统治建设。

本文针对伪满时期长春城市发展特点,结合事实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操纵的伪满洲国定都长春的原因,就伪满洲国对长春的管理进行深入探析,对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带来严重灾难的同时,客观地评价了列强侵略对长春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历史不自觉带动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和小城镇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字:长春;伪满时期;建筑风格;历史变迁一、长春城市历史背景地处于我国东北平原长春市,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

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

在此后漫长历史岁月里,这座古都虽使用不同称谓,但一直是东北地区古代王国的古都。

早在唐朝,长春地区就作为唐‘安北都护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朝囚徒的地方。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长春城规模在清代得以迅速发展、嘉庆五年,清政府设长春厅衙署,下设理事通判、巡检,分别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使其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开启了长春的历史纪元。

由于关内多自然灾害和战乱,不少汉人向东北逃亡,从关内逃荒过来的中原汉人一路唱着莲花落一路“闯关东”来到这里,从此这片开阔的平原上多了些良田、屋舍、炊烟和灯火。

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往日的平静被呜咽的火车汽笛声打破,外国势力开始在渗入长春地区。

1931年,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长春沦为日本殖民地,长春人民随之翻开了数十年的血泪篇章。

二、伪满州国在定都长春的原因分析正文20世纪初,日本帝国的扩张主义者就叫嚣着要在满蒙建设新国家,1972年的“田中奏折”中就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它是中国因为贫穷、落后处于乱世以及国民党执政者蒋介石对日本军事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而日本为了避免西方白人国家的谴责,所以迫切需要找一个政治幌子以显示关东军并不是占领满洲而是当地人民请他们来帮助建立新国家的,日本才没敢直接吞并东北,而是采取曲线占领的方法,弄个满洲国出来,实际上当时的东北知识分子和实力派也是非常矛盾的,大部分东北知识分子和实力派人士既不喜欢国民党垃圾政府,也不希望被日本帝国吞并[1]。

结果满洲国这个畸形儿就因此而产生了。

伪满洲国正式成立后,设立了伪民政部、军政部、财政部、外交部、司法部、实业部、交通部、立法院、监察院、参议府等机构。

3月10日,伪满国国务院发布第一号公告,正式宣布“奠都”长春,随即的第二号公告发布,把长春正式设立为“首都新京”,长春也就正式成了日本的殖民城市。

伪满洲国正式成立后,设立了伪民政部、军政部、财政部、外交部、司法部、实业部、交通部、立法院、监察院、参议府等机构。

3月10日,伪满国国务院发布第一号公告,正式宣布“奠都”长春,随即的第二号公告发布,把长春正式设立为“首都新京”,长春也就正式成了日本的殖民城市。

1932年3月,即伪满国成立初,侵华的日本帝国的关东军司令部、伪满洲国国都建设局、满铁经济调查会共同定制了《大新京都市计划》。

这次的城市规划借鉴了19世纪巴黎的改造规划模式和英国学者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在布局手法、交通组织、市政设施等方面基本满足了当时长春城市作为伪满国度的发展与建设的需要[2]。

综上所述,因为长春处在东北三省中心位置,而且不属于近海,也就是离海远,离日本的死对头俄罗斯也远,所以万一发生战争时长春作为"首都"是可以保存一点余力的,至少当外国军队打入时可以做反击准备,还有一点长春交通便利,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小日本当时就是处于交通和战争的需要而选择长春作为满洲国的首都。

三、伪满州时期长春城市概述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所谓的“国都”,并将其更名为“新京”,长春成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见图一。

1932年3月,满铁经济调查会开始编制“新京”城市规划。

同年4月,伪政府设立“国都建设局”,承担“新京”城市规划制订到实施规划的全部任务。

1932年8月,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伪满洲国国务院三方举行联席会议,对满铁调查会和国都建设局的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11月,“国都建设局”再次制订出“城市建设规划范围”,确定新京的建设规划区为200平方公里,除近郊农村的100平方公里以外,以100平方公里为建设区域,其中原有建成区域为21平方公里,第一期5年建设区域为20平方公里(后改为2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50万。

该规划报请关东军司令部,由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和副参谋长冈村宁次最后定案,成为《大新京都市计划》[3]。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操纵下,伪满时期长春人口规模、地域较前期有所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伪满洲国时期长春市区面积为60多平方公里,中国人口达61万人,加上驻新京的外国侨民、朝鲜人和庞大的流动人口,新京市内总人口已逾160万,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

新京成为我国北方唯一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城市,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当时城内的满、汉、蒙古、回和朝鲜等民族分别居住在长春不同的城区,今天的宽城区-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今天的南关区一带主要是满族的聚居区、今天的绿园区一带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区、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区、汉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关区、朝阳区。

由于长春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当时被形象地称为“东方小瑞士”[4]。

图一长春老城地图四、伪满州国对长春的市政规划1932年3月,日本帝国定制了《大新京都市计划》,该计划主要就是对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建设和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布局。

主要就是伪皇宫的规划、行政中心的规划、交通道路的规划、住宅区的规划、供水及排水的规划以及公园绿地的规划(见图二)。

(一)伪皇宫的规划作为伪满洲国名义上的政治中心,日本对伪皇宫的规划尤为看中,大费周章的对伪皇宫进行选址,最终将伪皇宫选址定在了离建成区最近的杏花村台地(今文化广场一带),占地共26公顷。

1933年又再次增加8.9公顷归其使用,总占地近35公顷。

伪皇宫作为伪满洲国名义上的政治中心,经过一番仔细推敲,最终将伪皇宫选址定在了离建成区最近的杏花村台地,占地26公顷[5]。

1933年又再次增加8.9公顷归其使用,总占地近35公顷。

这一带南北两端地势平坦,中部略凹,由南到北恰似一条龙腹形曲线,伪皇宫布置在北端最高之台地,即所谓的龙头位置。

伪皇宫正门朝南,门前设有用于国民集会的宫廷广场—顺天广场。

规划还特别强调伪皇宫作为紫禁城必须保持其威严,以招服民心,震扬国威。

这种选台地建宫殿,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规划布局。

丞相萧何规划长安时,即将主要宫殿建于城区西南之龙首山高岗上,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二)行政中心的规划伪满洲国的行政中心主要分布在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一带。

大街两侧布置了伪国务院、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等众多公共建筑。

全长1.5公里的地段上,规划中设计了十二座公共建筑[6]。

长春由于是伪满国的“国都新京”,其总体规划必然要以政治中心为主要目的的。

在“新京”的建设中,不仅在于伪皇宫及行政中心用地位置的选择,同时,规划中对住宅安排、旧城整体改造、城市发展的弹性以及治安、防空等方面也都做了大量的规划。

整个规划的目标是使“新京”成为一个现代化都城,使其可以与当年世界上的各大城市并肩。

(三)交通道路的规划“新京”的道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状、环状与方格型相结合的形式。

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像巴黎那样闻名世界的大街。

“新京”的公共交通主要依靠公共汽车。

七七事变后,曾计划修筑总长度为12公里的环城地铁。

原定于1940年动工,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停止。

1941年1月,伪政府开始规划有轨电车。

利用满铁的旧钢轨,从日本购进车辆,并于当年通车运行。

伪满洲国后期的交通规划主要是为了战争的需要。

二战中日本在经济上,因为石油的缺乏,日本军国主义准备战争和进行战争出现了困难。

同煤炭一样,日本侵略者掠夺我国东北的石油资源,并不是从伪满时期开始的,只不过到了伪满时期更加为所欲为罢了。

日本侵略者凭借交通对我国东北石油资源的掠夺,包括天然石油、页岩油和人造石油其中最有规模效应的是对抚顺的页岩油的掠夺[6]。

(四)住宅区的规划伪满国都的居住区建设在当时世界上是较为先进的地区。

居住区拥有上水、下水、电气、煤气和采暖等现代化设施,并在亚洲首先使用了抽水马桶,实现了煤气入户的想法。

居住区按人口密度规划为四级,其中一级区在今东西朝阳路、东西中华路及柳条路一带,是日伪高级官吏的居住区,人口密度规划为2000人每平方公里。

二级区基本分布在新区(今朝阳区)内,为日伪一般官吏、伪职员和普通日本人居住区。

(五)供水及排水的规划“新京”的供水、排水设施建设十分完善。

在伪满国都建设中,针对长春缺水的自然特点。

规划了既要继续使用地下水,同时又在长春东南12公里处筑坝修建水库,并称之为净月潭。

(六)公园绿地规划公园绿地是居民接受大自然信息的窗口,对于美化居住环境、调节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在伪国都建设中,修建了许多公园,基本完成了公园城市的规划。

纵观伪满皇宫主体建筑风格各异,既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又有欧洲哥特式楼房,还有东洋式殿阁,充分显示出伪满洲国的殖民色彩和伪满皇帝的傀儡性[7]。

图二、伪满时期的新京规划图五、伪满州国对长春的城市管理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后,加强了对东北主要城市的控制和管理,凭借伪满洲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采取多方措施加强对其“首都”的掠夺式管理:(一)加强政治管理自伪满洲正式成立后,日本帝国关东军设立了伪民政部、军政部、财政部、外交部、司法部、实业部、交通部、立法院、监察院、参议府等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