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摇钱树_与大理白族的_树崇拜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摇钱树 ; 白族 ; 树崇拜 【中图分类号 】K876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67X (2008) 03 - 0053 -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摇钱树 , 考古上又称 “钱树 ”, 是流行于东汉 时代以及三国时期独具特色的用具 , [ 1 ]主要为青铜 铸造 , 树状 , 树枝上缀满铜钱 。传说中 , 摇钱树是 神奇宝树 , 树枝上的铜钱可以复而再生 , 取之不 尽 , 用之不竭 , 因此又被视为神树 , 是古人为满足 求财愿望 , 在原始信仰观念作用下创造出来的一种 自然崇拜对象 。在大理洱海地区考古发掘中也出土 了同类型的摇钱树实物遗存 。
《周记 》“二十五家为社 , 各竖其土所宜之木 ” 的说法 , 在白族村落文化中亦有体现 。白族村寨和 本主庙中通常都有一棵高大挺拔的大青树 , 如大理 龙尾关将军洞庙 (又称李密神祠 ) 的大青树就高 达 20余米 , 在村民心中 , 枝叶茂盛的大青树是与 村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在一些山区村寨 , 社树不只是一棵 , 而是成林成片 。
据考古资料 , 西汉以前 , 摇钱树主要是在四川 地区大量出土 , 说明摇钱树并非是滇西的土著器 物 , 而是典型的汉式器物 , 它主要是通过既是汉晋 统治者经略滇西地区的路线 , 又是商业贸易及民族 迁徙走廊的 “蜀身毒道 ”流传到大理的 , 两地之 间相互影响的例证很多 , 摇钱树的出现也应该归于 两地间的交流 。摇钱树在四川 、滇东北 、贵州汉墓 中多有发现 , 同样出土于洱海区域汉晋墓中 。很明 显 , 在丧葬习俗方面 , 洱海区域的汉晋墓 , 无论是 其形制 , 还是出土器物 , 与内地基本一致 。[ 5 ]
金属制品 “摇钱树 ”显然是在树崇拜信仰观 念作用下产生的 。对森林和树木的崇拜产生于人类 历史的早期 , 是人类社会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自 然崇拜现象 。这种自然崇拜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 是古代的人们由于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认识有限 , 其技术与组织力量非常薄弱 , 对自然界的种种变化 以及人的生与死 、兴与衰等无法作出正确解释 , 其 行为也无法显著影响自身生存和外界的变化 , 因而 认为存在着一种超人间的神秘力量主宰着世界 , 进 而根据主观臆想 , 创造出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的 代表自然存在物和自然现象 、反映人类生存状况的 各种神灵 , 加以崇拜 。只有通过对天神不断的崇拜 和祈祷 , 才能求得安康 。但是 , 由于 “天神 ”虚 无飘渺 、高高在上 , 要祭祀就必须找到一种连接 “天神 ”或者可以替代 “天神 ”的实实在在的替代 物 。因为树高大巍峨 , 树根连地 , 树顶通天 , 且不 断向上生长 , 所以人们认为树就是连接天与地 、神 与人之间的一种桥梁 , 故而 “树 ”就成为首选之 物 。作为信仰和意识的范畴 , 世代居住在大理地区 的白族人民 , 他们对树的崇拜就充分印证了人类共 同拥有的这段历史 , 其信奉不仅具有民族的地域特 色 , 而且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 并在多元 性中不断展示了主流性的存在 。
摘 要 : 西南地区考古发现的金属制品 “摇钱树 ”, 是当时人们为满足求财愿望 , 在原始信仰树崇拜观念驱动下 而创造出来的自然崇拜对象 , 自汉代开始传入云南大理地区 。从历史的角度比较并结合文献及传说考证可知 , 这种信 仰崇拜与大理白族先民的同类信仰接触后 , 形成有机整合 , 丰富了白族先民的树崇拜民俗文化内涵 , 影响至今 。

森林曾经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 树木不仅给人类 祖先以庇护 , 而且还供给赖以生存的食物 , 于是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在对四川广汉三星堆蜀文化遗址的发掘中 , 首 次出现了 “摇钱树 ”。据不完全统计 , 迄今为止在 四川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6 个省份 36个市县中都出土数量不等的摇钱树 , 其中四川 最为集中 , 20 个市县区有出土 。目前全国出土的 摇钱树总数在 60 株以上 (包括单独的树座及残 片 ) , 其中较完整的有 12 件左右 。在众多的摇钱 树中 , 除少数出自蜀汉 、晋墓外 , 其余皆为东汉时 期墓葬出土 。[ 2 ]
摇钱树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神树造型艺术的表现 形式之一 , 既含有宇宙树 、生命树最基本的性质 , 又融入了流行于民间的神仙思想 , 包含着长生不 老 、羽化升仙 、辟邪禳灾 、生殖繁衍 、占有财富 , 甚至灵魂归宿的观念 , 是中国货币文化与民俗文化
【收稿日期 】2007 - 10 - 21 【作者简介 】杨丽萍 (1971 - ) , 女 , 大理州博物馆馆员 。
在树崇拜的发展过程中 , 并非每个民族地区都 很容易找到可以作为神树参天大树 , 因此 , 需要寻 找一种 新 的 替 代 品 。由 于 “树 ”、 “柱 ”皆 为 “木 ”, 且 “柱 ”从 “树 ”出 , 因此同出 “树 ”形 的柱崇拜就派衍而生 。元代郭松年 《大理行记 》 载 : “白崖甸 (今弥渡县城 ) 西南有古庙 , 中有铁 柱 , 高七尺五寸 , 径三尺八寸 , 乃昔时蒙氏景庄王 所造 。主人岁岁贴金其上 , 号天尊柱 , 四时享祀 , 有祷必应 。”绘于唐代的 《南诏图传 》中的 “祭铁 柱图 ”, 讲述了洱海区域的白蛮大首领张乐进求和 其他部落联盟的首领共 9人 , 在天尊柱旁举行盛大 的祭天仪 式 , 南 诏 王 室 的 先 世 “大 蒙 国 ”开 国 “皇帝 ”细奴逻之子逻盛作为乌蛮首领之一也参加 了 。正当大家跪拜于地向苍天祈祷的时候 , 忽有一 只五色鸟飞落在铁柱上 , 稍作停留后又飞到逻盛的 左肩上 , 停了 18 天才飞走 。众首领都觉得奇怪 , 后来一致认为逻盛担任大首领为天命所归 。这是古 代白族地区以神话建国 、以宗教立国的史籍传说 , 是统治集团在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原始宗教 、信仰习 俗来巩固精神领袖和政治领袖地位的典型手段 , 因 此在古代文明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 更具有文化和历 史的研究价值 。
2008年 5月 第 25卷第 3期
【文化人类学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Vol125, No13 M ay. 2008
“摇钱树 ”与大理白族的 “树崇拜 ”
杨丽萍
(大理州博物馆 , 云南 大理 671001)
墓葬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与缩影 , 出土器物 犹如一面历史的明镜 , 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定历史时 期的政治 、经济以及物质文化发展的发展水平 , 同 时也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和世界观 、人生观 、价 值观状况 。大理地区出土的摇钱树迄今虽然已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 , 但无论是简单意义上的树崇拜 , 还 是一种引申的文化意义 , 都与汉文化有着一脉相承 的历史积淀 。
在四川三星堆文化中 , 可以看到一个从人到巫 、 从巫到神、从神到王的过程 , 看到一个以巫祭为主 体的统治集团把持神权 、用宗教的力量和形式控制 着三星堆古国的历史。综观人类发展史 , 在早期国 家中常常是 “君及臣吏皆出自巫 ”。而在大理地区 , 同样存在着关于大理国创始人段思平的 “神化 ”传 说 , 如 《白古通纪 》记载 : “梅树结李 , 渐大如瓜 , 忽一夜 , 李坠 , 有娃啼声。邻夫妇起而视之 , 见一 女子 。彼因无嗣 , 乃收而育之。既长 , 乡人求配 , 不许 。忽有三灵白帝与之偶 , 生思平 。”
— 53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25卷
第 3期 杨丽萍 : “摇钱树 ”与大理白族的 “树崇拜 ”
原始先民在自己简单思维的基础上 , 把树木神化 , 使之成为流通人与天 、地关系的媒介 。
每年农历 4月 23至 25日的 “绕三灵 ”活动 , 承载着白族许多重大历史信息和原始记忆 。在长达 4天的时间里 , 白族群众祭拜神灵 , 载歌载舞 , “循苍山之麓而进 , 遵洱海之滨而归 ”, 而引领整 个绕三灵队伍前行的 “旗帜 ”则是最前面两个老 人一起握在手中的粗壮树桠 。抗日战争时期 , 游国 恩先生博涉地方历史 , 认为绕三灵乃古社祭之遗 风 , 乃 “桑林之舞也 ”。徐嘉瑞先生也认为 “古代 以树为社稷之象征 ……乃羌文化之残存 。大理绕三 灵之柳枝 , 由祭祖而演为神耳 ”[ 7 ] 。《史记 ·西南 夷列传 》中关于西南部族分为 “有邑聚 ”农耕型 和 “毋常处 ”游牧型两类 , 以及 《南诏德化碑 》 “遏塞流源 、高原为稻黍之田 ; 疏决陂池 , 下隰树 园林之业务 。易贫成富 、徙有之无 。家饶五亩之 桑 、国贮九年之禀 ……珍帛之惠 , 遍及耆年 。 …… 越赕天马生郊 , 大利流波濯锦 ”的记载判断 , 绕 三灵又可以称作 “绕桑林 ”, 不仅印证了大理地区 桑蚕业的发展历史 , 也反映了白族先民由狩猎部 族 、游牧部族到农耕民族的进化历程 。
从历史的角度考究四川及大理洱海地区考古出 土的摇钱树实物遗存 , 并结合白族中普遍存在的树 崇拜现象和有关文献传说 , 可知二者之间关系密 切 : 产生于古代西南地区 , 尤其是以四川为中心的 摇钱树制造与崇拜是该地区树木崇拜现象之一种 , 因东汉及三国时期蜀国地方政权经营西南夷 , 摇钱 树崇拜这一文化要素随军队或商贾传播至大理洱海 地区 , 与当地的同类信仰 “树崇拜 ”民俗有机结 合 , 丰富了白族先民的树崇拜民俗文化内涵 。

摩尔根 [ 6 ]认为 , 图腾 “表示氏族的标记或符 — 54 —
号 , ”并且是 “神化 ”了的 “标记或符号 ”。树崇 拜现象的本质 , 实际上是反映了古人心目中树为联 系天地的桥梁 , 即一种联系天 、地 、人的 “天梯 ”。 没有神灵崇拜 , 古人不能慰藉心灵 ; 而没有人类的 崇拜 , 神灵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但是一旦这种自 然崇拜实现了神权和王权的有机结合 , 就会被作为 维系一个群体在精神上和组织上的统一 、象征国家 权威的支柱 。
相结合的结晶 , 同时也展示了人类在冶铁 、铸铜 、 煮盐 、漆器等生产技术方面的突破 , 标志着社会当 时达到的生产力水平 。
1981 年在大理市苍山斜阳峰麓的大展屯村发 掘出土摇钱树一件 , 钱树主干为扁圆形 , 树枝上长 有钱形 , 钱有内外郭 , 钱径 216厘米 , 穿径 116厘 米 , 厚 011厘米 , 钱树残高 16 厘米 。[ 3 ] 1990 年又 在位于大理市下关北郊的大理制药厂技改工地发掘 出土了铜摇钱树杆和铭文为 “熹平年十二月 ”的 纪年砖 。铜摇钱树杆为合范模铸 , 器为一扁圆体曲 杆 , 一端为扁圆球体 , 扁侧面各留 4个小圆孔 , 顶 面留两个小圆孔 , 计有 10个小圆孔 。孔径 4 - 8毫 米 。曲杆上端较细而圆 , 下端较宽扁 , 并在端面设 有扁条榫头 。说明此器另有附件 。从同出的两件树 叶形铜片的茎柄正好可插进扁圆球体的小孔内来推 测 , 此器可能为摇钱树杆 。它的通长是 1718厘米 、 扁圆球体径 4厘米和 515厘米 、柄部上端径 212厘 米和 215厘米 、下端宽 5厘米 、厚 315厘米 、榫头 长 2厘米 , 宽 115 厘米 、厚 014 厘米 。[ 4 ]到目前为 止 , 有摇钱树出土的两座汉晋墓葬情况 , “熹平 ” 为东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年号 , 即公元 171——— 175年 。所以从大理制药厂技改工地汉墓 “熹平年 十二月 ”纪年砖的出土 , 可判定出土摇钱树墓葬 的年代是东汉中后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