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

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
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

5.1 单、双排扣件式落地脚手架

5.1.1 立杆基础: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或未设置垫板,少排水措施;

2)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不齐全。

(2)处理措施:

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20厚砼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或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

2)离钢管底端≤20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3.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木;

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大于500。

(4)正确做法图片:

5.1.2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竖向间距及连墙件位置等不符合要求;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采用的柔性拉接不合要求,在24m以上时,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

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先拆除,脚手架使用期间,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

(2)处理措施:

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24m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接;

3)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件。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4.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c.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

6.4.5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6.4.6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6.4.7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4)正确做法图片:

5.1.3 剪刀撑: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剪刀撑设置角度偏大,搭接接长偏短,搭接扣件数目不够,剪刀撑斜杆连接不合要求;

2)剪刀撑设置较随意,未连续设置,底部斜杆的下端不到底。

(2)处理措施:

1)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6m),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m,设置3个以上旋转扣件与立杆或伸出的小横杆连接,距主节点距离≤150;

(2)剪刀撑应根据方案规定设置,不得在施工中随意设置,在外侧立面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6.2 单、双排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下表规定确定。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当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和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

3)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

6.6.3 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4)正确做法图片: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纵向水平杆设置位置、接长位置及固定方式不符合要求;

2)纵向水平杆搭设高低不平;

3)横向水平搭设间距过大。

(2)处理措施:

1)每侧纵向水平杆始端,高度方向用长短钢管交错布置,水平方向用长钢管接长,对接扣件连接。末端宜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2)纵向水平杆搭设前,用水准仪超平,每隔20—30m立杆上划线。安装纵向水平杆时拉线找平,并每隔4—5跨用水平尺校核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的高差。立杆升高,在原划线处按步距往上传递标线,每升高两节立杆,应用水准仪校核一次立杆上标线的传递误差;

3)主节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6.2.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

b.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6.2.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6.2.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4)正确做法图片:

5.1.5 立杆:

1)立杆接长位置及固定方式不符合要求;

2)脚手架的搭设常滞后于建筑物的高度。

3)立杆垂直度偏差较大。

(2)处理措施:

1)

6.3.5单排、双排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3.6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

6.3.7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1m,宜高出檐口上端1.5m。

(4)正确做法图片:

5.1.6 架体内封闭防护(密目网、脚手板、挡脚板等):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密目式安全网挂设松弛,接缝不严密;作业层上脚手板未满铺或铺设方式不正确,脚手架外侧少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2)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的马槽部位少防护;

(2)处理措施:

1)脚手架外侧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安全网设置在外排立杆的里面,采用国标要求密目网,安全网挂设拉紧,接缝搭接严密;

2)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同时应在脚手架外侧大横杆与脚手板之间按临边防护的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3)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马槽部位应从作业层起往下每层封死;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2.4 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

脚手板对接脚手板搭接

3)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不小于1.2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4)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承杆件上;

5)作业层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

(4)正确做法图片:

5.1.7 扣件安装要求:

(3)正确做法图片:(1)产生的质量问题:

由于架体中扣件数量较多,往往疏忽对扣件的验收。经常出现扣件

与钢管的规格不符,扣件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

(2)处理措施及规范要求:

规范7.3.11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b、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c、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

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

d、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e、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

5.2 型钢悬挑脚手架(扣件式)

5.2.1 型钢悬挑梁构造: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型钢悬挑梁、锚固螺栓、钢丝绳等材料选择及型号不符合要求;

2)型钢悬挑长度与锚固长度不满足要求;

(2)处理措施:

1)悬挑钢梁根据具体构造形式编制对应方案;

2)材料选用必须符合方案及规范要求;

3)根据设计悬挑长度确定钢梁总长度,地方无具体要求时,需满足规范要求,锚固段长度是悬挑段长度的1.25倍。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10.2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悬挑钢梁型号及锚固件应按设计确定,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

型钢悬挑脚手架构造(1—钢丝绳或钢拉杆)

6.10.3用于锚固的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应采用冷弯成型。U形钢筋拉环、锚固螺栓与型钢间隙应用钢楔或硬木楔楔紧;

6.10.4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钢拉杆不参与悬挑钢梁受力计算;钢丝绳与建筑结构拉结的吊环应使用235级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20,吊环预埋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

6.10.5 悬挑梁悬挑长度按设计确定。固定段长度不应小于悬挑段长度的1.25倍。型钢悬挑梁固定端应采用2 个(对)及以上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与建筑结构梁板固定,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应预埋至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位置,并应与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焊接或绑扎牢固,其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

6.10.6 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钢压板连接固定时,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100×10(宽×厚);当采用螺栓角钢压板连接时,角钢规格不应小于63×63×6;

6.10.7 型钢悬挑梁悬挑端应设置能使脚手架立杆与钢梁可靠固定的定位点,定位点离悬挑梁端部不应小于100;

6.10.8 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如果楼板的厚度小于120应采取加固措施;

6.10.9 悬挑梁间距应按悬挑架架体立杆纵距设置,每一纵距设置一根;

6.10.12 锚固型钢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4)正确做法图片:

悬挑钢梁U 型螺栓固定构造

1— 木楔侧向楔紧 2—两根1.5m 长直径18335钢筋

悬挑钢梁穿墙构造 悬挑钢梁楼面构造

5.2.2 脚手架搭设:

1)一次悬挑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20m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如需架体搭设过高,可采用多次悬挑。 2)架体搭设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等详见5.1单、双排扣件式落地脚手架。

5.3 满堂支撑架(扣件式)

5.3.1 满堂支撑架立杆、水平杆: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满堂支撑架横杆步距及立杆间距过大,自由端过长;

2)可调托撑伸出立杆长度过长或伸入立杆内长度过短。

(2)处理措施:

1)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前提下,通过验算,合理设计立杆间距、横杆步距。但立杆间距不宜大于1200×1200,横杆步距不宜大于1800;

2)自由端长度不应超过0.5m。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

3)架体高宽比须满足规范要求;

4)满堂支撑架(扣件式)立杆、水平杆的构造要求详见前文“5.1”中所述。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9.1 满堂支撑架步距与立杆间距不宜超过本规范附录C表2~表C-5规定的上限值,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不应超过0.5m。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6.9.6满堂支撑架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

6.9.7当满堂支撑架高宽比不满足本规范附录C表2~表C-5的规定(高宽比大于2或2.5)时,满堂支撑架应在支架四周和中部与结构柱进行刚性连接,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m~9m,竖向间距应为2m~3m。在无结构柱部位应采取预埋钢管等措施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在有空间部位,满堂支撑架宜超出顶部加载区投影范围向外延伸布置(2~3)跨。支撑架高宽比不应大于3。

(4)正确做法图片:

5.3.2 满堂支撑架剪刀撑: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剪刀撑设置角度偏大,搭接接长偏短,搭接扣件数目不够,剪刀撑斜杆连接不合要求;

2)剪刀撑设置较随意,未连续设置,底部斜杆的下端不到底。

(2)处理措施:

1)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前提下,通过验算,合理设计水平剪刀撑竖向间距及竖向剪刀撑跨度;

2)剪刀撑的固定及构造要求详见前文“5.1”中所述。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9.3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型:

a、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

b、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m的支撑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

2)加强型:

a、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9m×0.9m—1.2 m×1.2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且不大于5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4跨;

b、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6m×0.6m—0.9 m×0.9m(含0.6m×0.6m,0.9 m×0.9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小于3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跨;

c、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4m×0.4m—0.6 m×0.6m(含0.4m×0.4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3m—3.2m 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3m—3.2m;

d、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水平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6.9.3条第1 款第2项的规定,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宽度应为3m—5m。

6.9.4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60°,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60°。

(4)正确做法图片:

5.4 满堂支撑架(碗扣式)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满堂支撑架横杆步距及立杆间距过大,自由端过长;

2)剪刀撑设置较随意,未连续设置,底部斜杆的下端不到底;

3)架体高宽比不符合要求。

(2)处理措施:

1)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前提下,通过验算,以立杆碗扣节点间距0.6m模数设置,合理设计立杆间距、横杆步距,自由端长度不得大于0.7m;

2)按照规范要求合理设置剪刀撑位置、水平剪刀撑竖向间距及竖向剪刀撑跨度,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控制在45°—60°之间,每步必须与立杆扣接;

3)架体高宽比不应大于2,当大于2时采取扩大下部架体尺寸措施;

4)架体连墙件、剪刀撑等其它构造要求详见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部分。

(3)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66-2008),正确做法描述:

6.2.1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所承受的荷载选择立杆的间距和步距,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立杆底部设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7m;

6.2.2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通高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应设置通高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

b、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c、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6.2.3当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8m时,顶端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6.2.4当模板支撑架周围有主体结构时,应设置连墙件;

6.2.5模板支撑架高宽比应≤2;当高宽比小于2时,采取扩大下部架体尺寸或采用其他措施。

(4)正确做法图片:

14 / 14

脚手架工程施工标准化做法

1目的: 明确脚手架施工工艺控制流程,提升脚手架工程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观感符合公司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佛山公司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 3编制说明 本标准做法要求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均按此做法执行。

4 、原材料要求标准: 连接扣件:采用可锻铸铁,钢 管扣紧时接触良好,不得滑 丝。 旋转扣件:采用可锻铸铁, 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不得 滑丝。 直角扣件:采用可锻铸 铁,钢管扣紧时接触良 好,不得滑丝。 立杆底座 钢脚手板:不得有裂 纹、开焊与硬弯、必 须涂防锈漆。 Φ48×3.5钢管:表面应 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 分层、压痕、划道和硬 弯 安全网:采用≥800 密目网 A1、材料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100%外观检查,所有脚手架材料经检验合格后进行合格品标识妥善保管,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专业检测单位检测报告。

5、施工工具 双向扳手及钢卷尺防滑手套双扣安全带,另一种 安全帽电子经纬仪红外线水准仪 A2、安全防护设备及测量作业设备齐全

6 、施工准备 A3、总包单位向甲方项目部申报的脚手架搭设专 项施工方案通过后,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并做好书面交底记录。 A4、所以脚手架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A5、图纸深化:按照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图纸跟建筑物施工图核对,计算立杆的步距及横距,并绘制立杆放线定位图及悬挑卸载层悬挑钢梁排版图。

7、基础处理 A6、基础要求:采用砼硬化处理,砼厚度 ≥100mm,砼标号≥C20,必须满足脚手 架搭设施工方案的荷载要求,按照立杆放 线定位图放线。 A7、基础周边设置排水沟,基础地面不积水, 接地线采用40mmХ4mm镀锌扁钢用两道螺栓 卡箍与立杆主体结构连成一体,防雷接点≥ 四处(建筑物四个大角设置防雷点),并满 足防雷专项方案要求,保证防雷接地有效。 8、搭设要求 A8、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 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处的立柱 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 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通道出入口位 置,有存在绊倒的危险时可不用安装扫地 杆。 A9、立杆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 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 500mm。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目录 一、编制目的 (2) 二、编制依据 (2) 三、预防质量通病的施工技术措施 (2) (一)、墙体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3)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 (4) (三)、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6) (四)、外墙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7) (五)、门窗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8) (六)、屋面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9) (七)、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0) (八)、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1) (九)、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2) (十)、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3) (十一)、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4)

XXXXXXX土建工程 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一、编制目的 质量通病量大面广,危害较大,消除和防治质量通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质量创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出现屋面、外墙、门窗渗漏和混凝土楼板、外墙裂缝等质量通病,特编制此方案。 二、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验收规范》 《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规程》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 三、预防质量通病的施工技术措施 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虽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及强制性条文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质量责任制,认真总结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解决质量通病是完全可能的。 同时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工序质量,将工程质量通病和不足之处消除在分项工序中。工序验收按班组自检、班组负责人(观察、翻样)复检、专职质量员核验的三检程序。一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质量员还应通过抽检等实测实量的手段,把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地方及时加以纠正和更改。同时加强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等过程验收,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按照验评标准进行评定,专职质量员负责质量核定。 1、制订消除质量通病的规划,综合分析这些通病产生的原因,采取什么措施治理较适宜。 2、通过图纸会审,方案优化,消除由设计欠周出现的工程质量通病。属于设计方面的原因,则通过改进设计来治理。 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改进操作方法和施工工艺,认真按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及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摘要:房屋建筑是建筑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证。本文简单以房屋建筑中的地面起砂、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外墙渗漏霉变以及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漏等方面的问题为例,浅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通病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房屋建筑通病预防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质量上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通病和问题。房屋建筑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跟人们的基本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通病上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2.1地面起砂 地面起砂是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最大的问题,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水泥的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质量要求,强度过低,致使砂浆的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地面起砂;2.在搅拌砂浆的时候过量的加水,或者是对砂浆的搅拌不均匀,没有充分的混合;3.对地面的表面压光的次数不够或者是压光的时机把握不准,致使砂浆的表面遭到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中浇水过多而带来的起砂和脱皮。 2.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 内墙抹灰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内墙的基层没有做好清扫工作,同时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基层情况浇水;2.由于部分墙面凸凹不平,一次对其的抹平过厚;3.砂浆配比上出现的问题,使砂浆的保水性较差,同时硬化的收缩大,致使砂浆的粘结强度降低;4.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没有对墙体进行分层抹灰;5.对一些电线、

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埋藏较浅而且没有加以固定所导致的内墙抹灰层的开裂。 2.3 外墙渗漏,内部霉变 房屋建筑中外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渗漏和内部的霉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房屋建筑的外墙表面没有防水的措施,并且很多建筑中使用的防水涂料都不合格,因此没有在墙体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水薄膜;2.外墙表面的防水涂料脱落或者开裂,致使雨水从开裂处渗漏进来所引起的内部霉变;3.施工时脚手架的洞眼的添堵不严,还有外墙与窗户的连接处开裂老化,致使雨水从这些洞眼或者开裂处渗透进来。 3 如何有效的预防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3.1 房屋起砂的预防措施 必须要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同时也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砂,并将凸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干净。在砂浆的初次凝固之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最后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三次为宜,同时也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最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工作,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时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十天为宜。 3.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预防措施 首先,如果基层太光滑,应用介面处理剂处理或用1∶1水泥砂浆加环保型胶先薄薄地刷一层。在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处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实找平。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理干净,墙面脚手架孔和其他洞应在抹灰前填堵抹平。在基层抹灰工序前要先将基层浇水湿润,砖基层要浇水两遍以上。如果砂浆配比上的问题出现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外加剂,调整好配合比。最后,电气线路的相关管道埋设深度必须做到保证管面离墙面距离达到十毫米

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596 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通用 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与建筑业有关的职业伤害事故共有12类,其中最常见的有7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火灾。据统计,20xx年,在全国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洞口和临边防护)占约27%;塔吊事故约占37%;脚手架、模板事故约占21%;井架与龙门架事故约占5%;现场临时用电事故约占5%。近几年,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安全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而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死亡事故更是高达35%,脚手架与模板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应引起 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某工程,在浇筑5层大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通过分析在宏观、大的方面存在问题: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支架立杆伸出长

【精品】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方案要点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情况。 2、工程的层数、层高、总高度、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基础情况等。 3、选择的外脚手架方案。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工程施工图纸 三、脚手架搭设要点 3.1脚手架基础 脚手架的基础必须根据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 3.1。1基础为回填土

1)回填前必须把基底内的积水淤泥和杂物等清除干净并检查土的质量,要先深后浅,分层夯实,压实系数经检测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按式4.1。1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符合要求可进行搭设(图3.1。1—1)。 2)回填土的承载力不符合要求时基础处理方法:回填土夯实→铺7~10cm道渣→浇筑100~200厚(根据搭设高度要求)C20砼抹平,排水坡度0。5%。再通长铺设[12槽钢或木跳板等(图3。1.1—2).脚手架四周设通长排水沟. 3.1。2软弱土层须换土或进行地基加固后再验算其承载力。 3。1.3基础为原自然地面且土质坚实的,可先整平后按公式4。1.1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符合要求可进行搭设(图3.1.1-1);不符合要求应进行处理,方法同第3.1。1第2条。 3。1。4基础为楼面:必须按式4。1.2对其承载力进行验算。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法:在楼板下加设钢管支撑配合顶托进行加固(下面加固钢管对应上部脚手架立杆),钢管支撑距地200mm处设置扫地杆,往上每隔1200mm设置水平拉杆。

脚手架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完整

脚手架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承建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脚手架的搭设施工。 2 引用标准、术语 2.1 引用标准 2.1.1 广东省电力工业局第一工程局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1.2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 (1995-4-1实施) 2.1.3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建筑工程篇,SDJ69—87) 2.1.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2.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1.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2.1.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1.8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2.1.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等。 2.2 引用术语 脚手架: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上料、堆料与施工作业用的临时结构架。 门式钢管脚手架:以门架、交叉支撑、连接棒、挂扣式脚手板或水平架、锁臂等组成基本结构,再设置水平加固杆、剪刀撑、扫地杆、封口杆、托座与底座,并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相连的一种标准化钢管脚手架。 参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和广东省电力工业局第一工程局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管理手册等中的有关术语。 3 施工准备 3.1 材料及主要机具 3.1.1 施工材料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施工材料:标准门架其他构件包括连接棒、锁臂、交叉支撑、水平架、挂扣式脚手板、底座可调底座、固定底座)与托座等)。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施工材料:φ48×3.8mm钢管、扣件、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件)、连墙杆等。 其他施工材料:铁丝、顶托、安全网、档脚板、垫板(可采用钢、木、混凝土制件)等。 3.1.2 施工机具 塔吊、汽车吊、汽车、经纬仪、水准仪、对讲机、钢卷尺、吊线、铁锤、把手等。 3.2 作业条件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大全)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土方工程 1.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原因分析: (1)场地平整填土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很差,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2)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3)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场地内的填土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误差。 1.2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偏陡。(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4)边坡坡角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角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1.3填土出现橡皮土填土夯打后,土体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原因分析:在含水量很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粘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份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防治措施: 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水,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治理方法: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凉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1.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到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处理方法: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凉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1.5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梧州海骏达花园三期工程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方案 一、编制说明 为了全面提高本工程质量水平,贯彻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常见问题。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桂建管〔2014〕3 号)和《关于开展2014 年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桂建管〔2014〕27 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工程情况编制。 二、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目的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常见质量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及时防治和治理。 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减少将来房屋保修期间的维修费用,降低工程保修成本,也为住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三、施工过程中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 1.1、质量问题现象: 1.1.1 梁或柱强度不足; 1.1.2 漏振;1.1.3孔洞、露筋; 1.2、防治措施: 1.2.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 1.2.2、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随时敲打模板,便于气泡排出;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 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1 . 2. 3、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 1.2.4、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频率,但对塌落度有怀疑时应随时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高层住宅混凝土塌落度不应大于180 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 mm。 1 . 2. 5、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 mm,中间不宜大于800 m,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1.2.6、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 m的钢筋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 1.2.7、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铁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①6@ 150、宽度不小于450 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1.2.8、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1.2.9、现浇楼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1.2.10、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 后再施工;浇筑时,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8、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 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应在现浇楼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脚手架质量控制

脚手架质量控制措施 1技术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特点及工期要求等,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部署和计划进行编制施工方案。充分考虑施工中各种荷载及安全因素,对脚手架的承载力等进行计算,从理论上保证外脚手架的安全。脚手架施工属高空作业,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施工中要求严格按国家标准、相关规程及本方案等施工。做好各项技术培训、技术交底、质量交底,并做好入场工人的各项教育及学习工作。 2 材料准备 2.1 钢管 2.1.1脚手架钢管按米租赁。 2.1.2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φ48、壁厚 3.6mm的焊接钢管;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为2200mm,其它杆最大长度为6500mm,且每根钢管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 2.1.3钢管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进场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钢管上严禁打孔并必须涂有防锈漆。本工程所使用的钢管在进场第一次使用前,对钢管、扣件及紧固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抽取扣件样本进行力学性能和扭矩指标复验,不合格的扣件不得使用。钢管允许偏差见下表: 2.1.5钢管刷漆:脚手架钢管表面刷黄色油漆,剪刀撑和踢脚板表面刷红白相间警示色,外侧满挂密目式安全网围护,每隔一组或两组剪刀撑设置一道300mm

高踢脚板,固定于立杆内侧。 2.2 扣件 2.2.1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的规定,扣件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可锻铸铁制造。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残余披缝,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 2.2.2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扣件螺栓宁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2.2.3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2.2.4新旧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2.2.5钢管及扣件报废标准:钢管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扣件有脆裂、变形、滑扣应报废和禁止使用。 2.3其他材料 2.4.1脚手板: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 2.4.2连墙件:同脚手架使用的钢管。 2.4.3铁丝:绑扎采用20~22号铁丝。 2.4.4安全网: 2.4.4.1安全网采用经国家指定监督检验部门监定许可生产的厂家产品,同时应具备监督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并采用阻燃性材料(其续燃、阴燃时间均不得大于4s)。 2.4.4.2安全网的力学性能应符合《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立网采用安全网—L—1.5×6的密目安全网,平网采用P—3×6的大眼网。脚手架操作层隔层搭设一道安全网。立网安全网绑扎采用22#绑扎丝,平网采用绑扎绳。 2.4.4.3密目安全网、大眼网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旧网有允许使用的证明书。 2.4检查、验收和试验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管、扣件、安全网等材料,应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在施工现场随机抽样,委托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使用。

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

5.1 单、双排扣件式落地脚手架 5.1.1 立杆基础: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或未设置垫板,少排水措施; 2)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不齐全。 (2)处理措施: 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20cm厚砼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或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 2)离钢管底端≤20cm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3.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木; 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4)正确做法图片:

5.1.2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竖向间距及连墙件位置等不符合要求;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采用的柔性拉接不合要求,在24m以上时,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 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先拆除,脚手架使用期间,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 (2)处理措施: 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24m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接; 3)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件。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6.4.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c.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 6.4.5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6.4.6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6.4.7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

3.1 脚手架总说明 本章包括落地式双排脚手架、外防护棚、安全通道等措施项目,适用于建筑、装饰等工程中的脚手架工程。 (1)脚手架搭设、拆除及所用构件必须符合脚手架相关标准以及“项目所在地相关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标准”的规定,架体搭设应编制、验收等应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要求。 (2)脚手架搭设前应当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的规定进行计算验算,根据验算结果进行方案编制。 (3)严禁使用木、竹脚手架和钢木、钢竹混搭脚手架。 (4)本标准仅适用于高度为24米以下的脚手架搭设工程。

3.2 架体基础 落地式外脚手架基础必须垫平夯实,在基础上沿外脚手架长度方向应设置垫板,垫板材质可采用木脚手板或槽钢等,脚手架基础应釆取有组织排水,四周设置排水沟。 图3.1落地式外脚手架立面图图3.2落地式外脚手架剖面图

图3.3横向扫地杆构造图 构造说明: (1)立杆下部150mm处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在上,横向扫地杆在下,均与立杆相连。 (2)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3 杆件布置 脚手架施工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和一道20cm高的挡脚板;内立杆与建筑物距离大于150mm时必须进行封闭;脚手架施工层操作面下方净空距离超过3.0m时,必须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双排架里口与结构外墙间水平网无法防护时可铺设脚手板;架体必须用密目安全网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固定。 具体见下图:

模板脚手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

昌平区2012年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模板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北京市新港永豪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昌平区2012年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 2013年2月20日

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德胜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坝基、坝体上游面和下游面防渗;2)坝顶加固;3)溢流面防护;4)消力池清淤、加固;5)输水管、进出口闸室拆除重建,更换检修闸门和启闭机;6)土坝工程;7)上坝路;8)新建位移观测点。 (2)水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坝体上游面防渗;2)溢洪道防护;3)坝顶和坝体下游面加固;4)输水管、阀室拆除重建;5)上坝路;6)管理区路面硬化。 本工程模板及脚手架工程主要为大坝混凝土面板及迎水面混凝土基础、大坝背水面表面勾缝以及进出口闸室混凝土。结构面坡比有垂直、1:0.08、1:0.35、1:0.75四种。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坡比及不同工作内容采用不同的脚手架搭设形式。 二、编制依据: 1、昌平区2012年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图纸; 2、《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 4、《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 三、脚手架工程 (一)坝面勾缝脚手架形式选用 坝面勾缝因施工荷载较小,采用单排扣件式脚手架(Φ48×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

脚手架总说明 本章包括落地式双排脚手架、外防护棚、安全通道等措施项目,适用于建筑、装饰等工程中的脚手架工程。 (1)脚手架搭设、拆除及所用构件必须符合脚手架相关标准以及“项目所在地相关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标准”的规定,架体搭设应编制、验收等应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要求。 (2)脚手架搭设前应当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的规定进行计算验算,根据验算结果进行方案编制。 (3)严禁使用木、竹脚手架和钢木、钢竹混搭脚手架。 (4)本标准仅适用于高度为24米以下的脚手架搭设工程。

架体基础 落地式外脚手架基础必须垫平夯实,在基础上沿外脚手架长度方向应设置垫板,垫板材质可采用木脚手板或槽钢等,脚手架基础应釆取有组织排水,四周设置排水沟。 图落地式外脚手架立面图图落地式外脚手架剖面图 图横向扫地杆构造图 构造说明: (1)立杆下部150mm处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在上,横向扫地杆在下,均与立杆相连。 (2)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杆件布置 脚手架施工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和一道20cm高的挡脚板;内立杆与建筑物距离大于150mm时必须进行封闭;脚手架施工层操作面下方净空距离超过时,必须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双排架里口与结构外墙间水平网无法防护时可铺设脚手板;架体必须用密目安全网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固定。 具体见下图: 图外架杆件布置平面图图落地脚手架立面图 图落地脚手架端部设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分析(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 施分析(通用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分析(通 用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居住、工作条件越来越好,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要求高,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被应用到工程施工当中,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施工管理的方法,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对建筑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有效防范质量通病,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1.施工所需的砂浆调制不合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砂浆材料,砂浆的调制工作也是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砂浆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和装饰,对它们的质量问题有很大影响。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节

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

单、双排扣件式落地脚手架 立杆基础: (1)产生的质量问题: 1)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或未设置垫板,少排水措施; 2)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不齐全。 (2)处理措施: 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20cm厚砼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或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 2)离钢管底端≤20cm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木;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4)正确做法图片: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1)产生的质量问题: 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竖向间距及连墙件位置等不符合要求;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采用的柔性拉接不合要求,在24m以上时,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 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先拆除,脚手架使用期间,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 (2)处理措施: 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 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24m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接; 3)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件。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c.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4)正确做法图片:

脚手架工程施工标准化做法图解(万科)

A1、材料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100%外观检查,所有脚手架材料经检验合格后进行合格品标识妥善保管,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专业检测单位检测报告。 A2、安全防护设备及测量作业设备齐全 A3、总包单位向甲方项目部申报的脚手架搭设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后,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书面交底记录。 A4、所以脚手架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A5、图纸深化:按照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图纸跟建筑物施工图核对,计算立杆的步距及横距,并绘制立杆放线定位图及悬挑卸载层悬挑钢梁排版图。

A6、基础要求:采用砼硬化处理,砼厚度≥100mm,砼标号≥C20,必须满足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的荷载要求,按照立杆放线定位图放线。 A7、基础周边设置排水沟,基础地面不积水,接地线采用40mmХ4mm镀锌扁钢用两道螺栓卡箍与立杆主体结构连成一体,防雷接点≥四处(建筑物四个大角设置防雷点),并满足防雷专项方案要求,保证防雷接地有效。

A8、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通道出入口位置,有存在绊倒的危险时可不用安装扫地杆。

A9、立杆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 A10、纵向水平杆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距立柱的距离不大于500mm,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

A11、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扣件进行搭接。长度不少于1米,不小于3个扣件 A12、对头铺设的脚手板接头下面必须设置两根小横杆,板端距小横杆100~150mm。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克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建业住宅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技术措施。 一、外墙渗水防治技术措施 1.1砖砌体施工中宜采用“三一”砌筑法,以确保砌体的平、立缝砂浆饱满度,砌筑砂浆宜采用中砂配置。当平均气温高于30℃时,注意墙体隔天养护1d。施工过程控制重点检查外墙砖砌体的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出现透明缝、假缝和瞎缝。 1.2施工中尽最大可能不在外墙上留脚手架眼,对留有脚手架眼的外墙体,在墙体粉刷前,应将其堵封密实,具体方法:提前12h将架眼、洞孔砖块洒水润湿,并将粉尘杂物清扫干净,内侧采用半墙砖补砌,外侧用微膨胀C20混凝土(可参用UEA抗裂膨胀剂)捣实;小洞孔用1:3微膨胀水泥砂浆灌堵密实,施工完毕注意适当养护。脚手架眼、穿墙拉接带孔封堵时要进行详细书面技术交底,施工中安排专业管理人员严格过程控制,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1.3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每层厚度6-10mm,注意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相互错开,最好设置在混凝土构件中部,粉刷砂浆应注意控制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含泥量(<2%);外墙抹灰必须设置分格缝,施工时分格条设置在粉刷层的面层部分;施工时日平均气温高于20℃时粉刷层注意每天养护,养护期为3d。施工当中注意窗台、窗楣、阳台顶棚、雨蓬、腰线和挑檐处的排水坡度控制在

2-3%;滴水线的尺寸宜为:15mm厚、20mm宽,距离端部50mm应切出10mm宽凹槽防止“尿墙”。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1.4外墙为面砖时,找平层施工时必须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应大于7mm),细部要求同外墙粉刷,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工具挤压出浆至密实、平滑、无裂纹。 1.5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 1.6外墙涂料找平层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1.7主体、装饰进入冬季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有关冬季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施工。 二、墙体裂缝防治技术措施 2.1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最好出厂42d后再使用,急于施工时也不应小于28d;填充墙砌至梁底、板底时必须留30-50mm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7d以后,用微膨胀干硬砂浆或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嵌填密实。填充墙拉接筋应与砖块模数相匹配,不得弯折压入砖缝。粉刷时填充墙与混凝土构件连接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加贴钢丝网片,并保证钢丝网片的宽度不小于200mm,用水泥钉固定。 2.2电线导管在多孔砖砌体中严禁斜向敷设。竖向敷设时管外经累加不大于30mm时可直接暗敷于砌体中间,周围用砂浆填实。 2.3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的外窗台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设计无要求时按照省标《02系列结构标准图集》施工,还应满足下列要求:顶层和底层外窗台设置的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的高

脚手架质量控制措施

脚手架质量控制措施 脚手架质量控制措施 1、技术准备: (1)支架检验,质量达标。 (2)施工前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材料准备: 施工前设专人组织脚手架进场验收,要求如下: (1)钢管表面保证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 痕和深的划道。 (2)对于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符合规范要求,不符合时严禁使用。钢管必须 涂刷防锈漆。 (3)新扣件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4)旧扣件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 栓必须更换。 3、支架搭设 3.1支架布置方式 本工程支架布置方式为:纵距90cm、横距为120cm,水平横杆步距90cm。 对A、B立墙位置立杆进行纵向加密,间距调整为60cm,加密范围立墙左右1m, 只对A立墙立杆水平步距进行加密,步距调整为60cm。为保证支架稳定,除系 杆处立杆横向间距采用120cm,其余位置立杆横向间距为60cm。 3.1.1支架放线 使用全站红外线测距经纬仪对桥梁中心线进行放线,采用纵、横十字线法中线进行拴桩,桥梁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mm,然后由中线向两侧按支架横纵间距排布支架搭设位置线。设置经闭合计算符合规范要求的水准点,确定地基处理面高程满足施工要求。所有测量资料数据均由测量人员计算,并由技术质量负责人校核后方可使用。现场放线完成后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3.1.2模板铺设放线 在搭设好的支架方木上进行测量放线定位,放出桥梁中线与边线,有利于采用竹胶板铺设底板。通过计算出主拱圈的预拱度数值,将其累加在拱底高程上,按横

纵3米点阵布设高程点。预压完成后对高程点进行校核,测定地基及支架的弹性变形量,将其累加到拱底高程,支架高程相应进行调整,直至符合施工要求为止。所有测量资料数据均由测量人员计算,并由技术质量负责人校核,经监理人员审批后方可使用。 3.2碗扣式支架安装 3.2.1支架搭设宽度宽于桥梁正投影每侧1.0m. 3.2.2搭设前根据结构曲线半径的大小、地面的高差等原因将脚手架支设分 为若干个拼装方块。然后按照支架立杆的纵向间距在每个拼装方块的地基上利用 摆放横杆的方法在横桥向铺设15cm×10cm方木,底部用细砂找平。但是在承台 地基上方木采用顺桥向铺设,以防止由于承台局部回填不密实而造成的不均匀沉降。 3.2.3横向方木铺设完成后,开始摆放底托。 3.2.4底托摆放完毕后,开始摆放第一层立杆,第一节立杆安装完毕后,对 立杆步距,立杆的纵横间距,立杆垂直度进行校正,调整,并将结点处的上碗扣 锁紧,然后分层向上进行拼装,每安装完一层立杆都要校正立杆的步距、垂直度 及纵、横间距,并相应将结点处上碗扣锁紧。安装至顶标高后将拼装方块之间按 横杆步距0.9m用横杆连接,结点用扣件锁紧,最后安装顶托。 3.2.5脚手架搭设到顶高程后,采用脚手管在纵横桥向沿全高,每4排(且 不小于6m),设置一组双向剪刀撑。规范规定中间各道剪刀撑的净距不大于15m。 斜杆与地面成45-60度,与立杆及横杆采用扣件连接(不少于3个),斜杆下端 必须支撑在垫块或垫板上。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 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3.2.6支架的外侧顶部搭设护栏,采用安全网进行围护,端横梁处搭设工作平台及护栏,并做好围护措施。 3.2.7为满足人员上下现浇梁作业需要,在支架外侧搭设马道两条,马道与现浇梁支架用钢管锁死固定,马道坡度不得大于30°,铺设马道所用架板需设置防滑木条,间距3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