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形成良好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是教师调整后继教学的基本依据。
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语文教学质量,其地位之重显而易见。
笔者基于以上思考,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由统一性作业向选择性作业转变
学生的作业往往是在任务驱动下完成的,态度上消极,行为上应付,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智力、兴趣、技能存在差异,多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机会。
1.布置分层次作业,让学生自选题型
传统的作业,让不同“发展区域”的学生做同一内容同一要求的作业,这势必产生“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情况,不利于因人施教,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不了教育的普遍性与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
“分层”是承认差异,因人施教,就是有意识地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学习基础、认知差异的不同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有选择的自主权。
这样,能使所有学生随时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在策略上可采取:
(1)能者多劳策略。
即让学生做基础性作业,再做发展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类递进。
(2)自主选择策略。
能力薄弱的学生可以从较低层次的作业选择以掌握“双基”,然后逐层尝试,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较高的层次。
这既让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的练习,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空间。
2.布置“超市型”作业,让学生自选内容
“超市型”作业是指像购物超市一样,让学生在所列的作业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做的,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这样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学习发展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学了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之后,可让学生自选寓言、童话故事阅读和欣赏,数量自定、内容自选,然后举行读书汇报会,定期评比等。
这种作业有弹性,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切实做到了因材施“作”。
二、由单一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
现行教材淡化了知识体系,强化了能力、方法、情感等因素的和谐发展,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课后的练习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凸显人文色彩。
但因教材
编写的容量有限,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对此教师应不能拘泥于教材,需创造性地布置作业,实现由单一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
1.作业与课内外学习资源的相互结合
开放的语文作业内容资源应模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线。
书刊、影视、网络资源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的资源。
作业可以作为学生课前的扩展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丰富;也可以作为课堂训练,使学生学得更扎实;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延伸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深入。
(1)课前扩展性作业
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
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
老师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址、查阅的书名,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各种信息资料,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阅读作者的一些作品,整理成“摘抄”笔记等。
(2)课内巩固性作业
课内精心设计的巩固性作业,能起到及时掌握所学的内容,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的作用。
如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是很好的巩固作业的形式。
在教学中,可以以课本为范文,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加强训练,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如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情节空白处,思维发散处,言而未尽之处等,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扎扎实实的练笔训练。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3)课后延伸性作业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
学了《莫高窟》后,请学生去查找我国敦煌莫高窟的其他相关资料,了解最新情景,说说现在和过去有什么区别,体会只有祖国实力强大了,才不会所受到外来力量的侵犯。
这样的作业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给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2.作业和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
知识是一张网,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可以相互交叉并融会贯通的。
为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进语文作业内容之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画画、照片、剪报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手抄报、排练的小品来表现……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迷》后,让学生出一份手抄报。
可以出关于保护环境的。
也可以上网查资料,出关于星球、宇宙奥秘的手抄报。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绘画、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由独立性作业向合作性作业转变
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
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大量的作业不是个人能完成的,需要与同学以及他人合作。
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作业设计要体现合作性,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合作探究性实践作业
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共同探讨并形成结论。
比如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一起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一棵树,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情况;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向行家请教种养殖的有关知识;并要求把种养殖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记录,可写成日记,画成图画,甚至写成诗歌、童话,编成谜语、歌谣等。
这是一项时间较长的语文专题探究性实践作业,作业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
在整个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合作调查性实践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鼓励他们做一些“研究”,以研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观察、思考,查找并搜集资料,进行阅读,提炼自己的观点,组织文章……如学习《赵州桥》后,考查当地桥梁与赵州桥的异同;查找现代立交桥、上海杨浦大桥、长江大桥的资料,自己能试着去设计吗?并且为你设计的桥写一篇简介。
完成《赵州桥》这篇课文的作业,学生不仅获得关于古今桥梁的知识,通过图片、札记进行积累,甚至有兴趣的还能自己设计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学生想到要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必定花心思去写好这篇简介。
这样就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阅读、表达相互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四、由传统性作业向生活性作业转变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只要树立起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1.留意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予以积极的关注,把它作为一个资源进行利用,纳入到作业中来,提高作业的创新性。
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那就是每天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把看到的新闻结合自己的体会讲述出来,遇到热点新闻时,还组织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
这
种特殊的家庭作业,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深受学生的欢迎。
2.关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
现在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了一些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即将到来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你们想送给妈妈、爸爸什么有意义的礼物呀?教师建议:你们可以送一张贺卡给爸爸、妈妈,并在贺卡上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当然,还可以画一幅漂亮的画,写一首优美的诗,唱一首动听的歌等。
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更好地关心他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
3.捕捉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积极生活。
比如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
假期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这样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能引导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作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作业设计应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增强目标意识,把握文本特色,凸现人的教育,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克服作业设计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总之,教师只有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真正从“题海”里解脱出来,享受语文作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