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有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就在你我身边-5G考试题
![物联网就在你我身边-5G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6764ee3186bceb19e8bbde.png)
按照传输距离远近物联网无线接入技术可分为() A. 长距离无线通信和广域无线通信 B. 短距离无线 通信和长距离无线通信 C. 窄域无线通信和广域无线通信 D. 短距离无线通信和广域无线通信 应用服务器的作用是完成垂直行业相关数据的()和() A. 存储 B. 采集 C. 下发 D. 分类 截止至2018年5月20日,中国移动物联网平台用户数到达()万 A. 2.0 B. 7.2 C. 10.5 D. 20.7 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德国电信:2014年,与11家亚太运营商成立了M2M联盟,搭建物联网平 台,在各个阶段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B. Telefonica:2012年,推出了面向全球的M2M市场平台, 提供通信相关的硬件、软件、应用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 C. DoCoMo:2014年5月13日,宣布与 ThingWorx合作开发M2M云服务平台-Toami云平台 D. SK电讯:2015年6月10日,发布基于oneM2M的开 车规级模组的温度范围? A. -20~70℃ B. '-30~80℃ C. '-40~85℃ D. '-45~90℃ 以下产品是否属于智能硬件? A. 智能后视镜 B. 智能网关 C. 黑白电视 D. 智能门锁 传感器处于物联网架构的() A. 应用层 B. 网络层 C. 平台层 D. 终端层 ()是针对物联网业务特征的全新通信网络,目前已经在31个省市试用 A. NB-IOT B. 4G C. 2G D. 物联网的以下哪个部分可能会存在安全漏洞 A. 智能锁 B. 心脏起搏器 C. 胰岛素泵 D. 摄像头 以下哪个不属于LPWAN的特点 A. 低带宽 B. 低功耗 C. 近距离 D. 大量连接 物联网的接入技术按照()可分为有线网接入技术和无线网接入技术,通常所说的物联网一般是指 () A. 传播的媒介 B. 传输的距离 C. 覆盖区域 D. 抗干扰性能 eMTC采用的关键技术是: A. 窄带划分技术 B. eDRX C. 新物理通道MPDCCH技术 D. PSM 中国移动面向的产品的应用中那个占比最高? A. 环境监控 B. 车联网 C. 智能家居 D. 可穿戴设备
《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全套试题及答案刘志镜
![《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全套试题及答案刘志镜](https://img.taocdn.com/s3/m/d21c9c046294dd88d1d26bbb.png)
《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试题及答案(刘志镜)一、单选。
1。
下列对软件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
软件配置独立于硬件 B。
软件配置影响系统功能C. 软件配置影响系统性能 D。
软件配置受硬件的制约2.数字地球的建立首先是(C)A.得到数据中包含的信息 B.使数据可视化C.收集数据D.对数据进行分类。
运算处理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D)A。
共享计算机软件 B. 共享计算机硬件 C。
共享计算机数据 D. 共享资源(硬件、软件、数据)4。
下列不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的是(B)A. 数字化 B。
微型化 C. 标准化 D。
信息化5。
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
多媒体技术(D)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A.传感器技术 B.网络技术 C.通信技术D.三维动画技术6.下面的字节数量换算(B)是对的。
A. 1KB=1000B B。
1B=8Bit C。
1MB=1000KB D. 1GB=1000MB7.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信息的产生. 存储。
处理和(B),微电子技术出色地承担了这些角色的转换,而集成电路就是微电子技术最基础. 最重要的产品之一.A。
交换 B. 传输 C。
消失 D. 发展8。
下面哪种生物芯片不属于微阵列芯片(C)A。
基因芯片 B. 蛋白芯片 C。
PCR反应芯片 D. 芯片实验室9.以下(C)是不正确的。
A。
多媒体数据经过量化处理后,提高了压缩比B。
多媒体数据经过量化处理后,产生了不可逆的信息损失C。
多媒体数据经过量化处理后,可无失真恢复原始数据D. 多媒体数据经过量化处理后,产生了图像的失真10。
下列不是云计算层次的选项是(C)A。
平台即服务层(PaaS) B. 基础架构即服务层(Iaas) C. 存储即服务层(SaaS) D. 软件即服务层(SaaS)11。
云计算的最大受益者是(C)A。
跨国集团 B。
个体用户 C. 中小企业 D。
政府机构12。
数字地球实现以后,科学家们可以(A)A。
物联网通信
![物联网通信](https://img.taocdn.com/s3/m/dda842c580eb6294dd886cd5.png)
1 融合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业务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异构网络融合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连通阶段和融合阶段。
连通阶段是指传感网、RFID 网、局域网、广域网等的互联互通,将感知信息和业务信息传送到网络另一端的应用服务器进行处理,以支持应用服务。
2物联网框架结构3 感知控制层(1)数据采集子层通过各种类型的感知设备获取现实世界中的物理信息,这些物理信息可以描述当前“物”属性和运动状态。
感知设备的种类主要有各种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装置、条码(一维、二维条码)识别装置和实时定位装置等。
(2)短距离通信传输子层将局部范围内采集的信息汇聚到网络传输层的信息传送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短距离有线数据传输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3)协同信息处理子层将局部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汇聚装置及协同处理系统进行数据汇聚处理,以降低信息的冗余度、提高信息的综合应用度、降低与传送网络层的通信负荷为目的。
协同信息处理子层主要包括信息汇聚系统、信息协同处理系统、中间件系统及传送网关系统等。
4 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将来自感知控制层的信息通过各种承载网络传送到应用层。
各种承载网络包括了现有的各种公用通信网络、专业通信网络,目前这些通信网主要有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等。
5 应用层及其应用子层的作用应用层是物联网框架结构的最高层次,是“物”的信息综合应用的最终体现。
“物”的信息综合应用与行业有密切的关系,依据行业的不同而不同。
应用层主要分为两个子层次,即服务支撑层和行业应用层。
服务支撑层主要用于各种行业应用的信息协同、信息处理、信息共享、信息存储等,是一个公用的信息服务平台;行业应用层主要面向诸如环境、电力、智能、工业、农业、家居等方面的应用。
6 按照物联网的框架结构,物联网的通信系统可大体分为两大类,即感知控制层通信和网络层传输通信7 感知控制层通信系统功能及特点感知控制层的通信目的是将各种传感设备所感知的信息在较短的通信距离内传送到信息汇聚系统,并由该系统传送(或互联)到网络传输层。
物联网网络层技术
![物联网网络层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89061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2.png)
Ad hoc网络技术
Ad 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移动网络。网络中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无 需设置任何的中心控制结点。网络中的结点不仅具有普通移动终端所需的功 能,而且具有报文转发能力。 Ad hoc网络特点: 1、无中心
Ad hoc网络没有严格的控制中心。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即是一个对等 式网络。结点可以随时加入和离开网络。任何结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 的运行,具有很强的抗毁性。 2、自组织 网络的布设或展开无需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结点通过分层协议和分 布式算法协调各自的行为,结点开机后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组成一个独立的 网络。 3、多跳路由
当结点要与其覆盖范围之外的结点进行通信时,需要中间结点的多跳转 发。与固定网络的多跳不同,Ad hoc网络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的网络结点 完成的,而不是由专用的路由设备(如路由器)完成的。
4、 动态拓扑 Ad hoc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网络结点可以随处移动,也可以随时开
机和关机,这些都会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时发生变化。 这些特点使得Ad hoc网络在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协议设计等方面都与普通的蜂窝移动通信网 络和固定通信网络有着显著的区别。
M2M示意图
蓝牙组网方式 :
无线个域网技术还有UWB超宽带技术、Z-wave技术、RFID通讯技术、 NFC和IrDA等。
Wi-Fi技术
Wi-Fi技术是一种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 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 Wi-Fi技术具有五大技术优势:无线电波覆盖范围 广、传输速度相当快、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较低、健康安全、目前Wi-Fi 技术应用现在已经非常普遍。
4、个人通信 个人局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是Ad hoc网络技术的另一应用
有线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对比探析
![有线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对比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f9270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2.png)
有线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对比探析摘要:有线通信是指在连接过程中有一条线路,并确保借助该线路成功传输信息。
无线传输是指在没有任何导线的情况下,借助发射塔功能成功传输信息。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从不同方面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通信技术领域。
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这两种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不同,都有一定的优缺点。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两种技术的优势,改进其不足,将是未来通信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概述1、有线通信技术。
有线通信意味着信号必须借助一些有形媒体来传输,而使用这些有形媒体传输信息的技术称为有线通信技术。
一般来说,有线通信技术中使用的传输介质是电线或光缆,可以有效地传输电信号。
在接收端接收到这些电信号后,通过特定设备对其进行翻译,以获得相应的信息。
一般来说,有线通信的成本往往较高,而有线通信技术的成本主要来自通信设备,有线通信技术往往更容易受到媒体的限制,但它也依赖于有形媒体,使信息的传输更稳定可靠,更不易受外部干扰。
有线通信技术也更有益于人类健康,因为它不会产生大量辐射。
此外,有线通信技术的服务质量往往更高。
使用有线通信技术可以进入更复杂的传输介质,并可以更有效地确保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有线通信技术一般不容易出现故障,即使出现故障,也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前有效地保护信息,从而避免信息的丢失。
因此,有线通信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通信质量要求高的客户来说,有线通信技术往往是更好的选择。
2、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是相对于有线通信的概念定义的。
有线通信通常使用有形的通信媒介来传输信息,而无线通信传输信息时,使用的信息载体是无形的,例如电磁波。
因此,依靠电磁波等无形媒体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称为无线通信技术。
与有线通信技术相比,无线通信技术在传输信息时不需要依赖电线或光缆等物理介质,可以使用电磁波直接传输信息。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0387e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2.png)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物联网技术基础》主要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
课程围绕物联网中“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所涉及的三大类技术架构组成的物联网技术知识体系来安排,采用项目制,利用物联网在具体行业中的应用一一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校园,主要介绍了RFID技术、传感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将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由浅入深,从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和基础知识到相关技术领域,均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联网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设计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以构建物联网的实际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引入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佐以行业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物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应用。
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以分析行业的应用背景为导入点,按照物联网三层架构分别描述了该领域应用所涉及的感知、传输和应用技术,最终导出该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能体现前沿技术研究成果,也能与产业界紧密结合。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描述课程具体的设计,是依据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引出行业职业需要的核心技术,再推导出适用于教学的物联网应用案例。
整个教学,就围绕这些应用案例来展开。
(2)课程体系结构由于本课程在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之前学生没有物联网相关专业基础,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来组织课程。
以五个项目为载体,贯穿课程的全部内容。
首先,每个项目分成子项目。
然后,每个子项目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形成了一个学习情境。
三、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向,并通过其典型应用领域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联网及其应用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物联网理论与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联网相关应用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发展与现状。
有线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对比探析
![有线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对比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f66f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3.png)
有线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对比探析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两大类别,它们在信息传输、数据交换和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本文将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对比探析。
关键词: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对比1 有线通信技术概念有线通信是一种通过物理线路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基本构成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以及连接两者的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通常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双绞线是最常见的一种,广泛用于电话线、以太网线等领域;同轴电缆则主要用于电视信号传输;而光纤则凭借其高速、远距离和大容量的优势,成为现代有线通信的主流传输介质。
有线通信技术可以提供稳定且高速的数据传输,实体线缆的数据传输受外部干扰的影响较小。
此外,有线通信的传输速率高特别是在长距离传输时。
有线通信,主要依赖实体线缆进行数据传输。
2 无线通信技术概念无线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技术。
它不需要线路连接,因此可以方便地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输。
无线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无线局域网、卫星通信等领域。
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信息通过调制的方式转化为电波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将这些信号发射到空中。
接收方接收到这些信号后,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息。
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技术和标准。
其中,蜂窝网络技术是最为成功的一种。
蜂窝网络技术通过将地域覆盖范围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进行覆盖,从而实现了大范围的覆盖。
同时,通过使用不同的频率和编码方式,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共享无线频谱资源[1]。
3 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劣对比3.1有线通信技术优势有线通信技术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数据,不受信号干扰、信号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比之下,无线通信技术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建筑物、天气等,导致信号不稳定,通信质量下降。
通信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及发展
![通信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27fca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2.png)
通信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及发展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应用,公众对通信技术其质量要求日渐严格,加之公众的娱乐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的传输距离也越来越长,短距离的信息传输已经满足不了公众的需求,需要借助通信技术,以达到远距离联系的目的。
因此,在距离控制上也将有线传输技术的作用凸显。
后续更长距离的信号传输实现与否则是有线传输技术的突破重点,也是摆在该技术面前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通信传输;有线传输;传输技术引言:在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多种类型在其中得到应用,都表现出不同的传播优势,基于光纤类型的传输技术发展非常快尤为明显。
随着近年来我国通信用户的不断增多,通信系统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有线传输技术是系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承担光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任务。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线传输系统一般是依靠介质的物理性质来对不同介质进行连接,进而达到有线传输的目的,实现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的紧密连接。
现今,我国有线传输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相应的技术体系也越来越成熟,可以根据不同通信用户的需求及传输介质的完善程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
1通信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相较于无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能够为通信提供稳定性保障,在通信网络中占主体地位。
将有线传输技术的不足有效避免,长距离传输短板问题所带来的困扰也无需再考虑。
但在技术的部署方面由于仍然面临技术问题,这些问题有待改进和进一步完善。
而通信有线传输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积极应对这些问题。
其技术特点如下:1.1网络化当今,计算机网络已覆盖到各行各业,其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随着社会计算机网络使用量的不断增长,其对于应用程序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有线传输技术通过网络化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海量通信信号的交换与传输,而且还能丰富通信传输模式,提高通信质量,快速识别出有效信号。
1.2宽带化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的运营发展都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大力支持,这就使得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泛,相应地,对于信号传输效率及稳定性要求也在与日提升。
物联网导论习题解答
![物联网导论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17360d9844769eae109ed73.png)
物联网导论习题解答令狐采学第1章概述一、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了解物联网的起源、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掌握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物联网的特征、信息处理流程与物联网框架结构、物联网的基本结构、物联网的层次框架。
二、本章知识点●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物联网的特征●信息处理流程与物联网框架结构●物联网的基本结构、物联网的层次框架三、习题及解答1. 物联网的含义包含哪些方面?答:“物联网”或“The Internet of Things”具有以下含义:(1)“物联网”依然是一个网,是一个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的网,应具有互联网的共性,这些共性应包括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存储与信息的应用。
(2)物联网中的“物”应具有英特网中的终端或端点的特性,即“物”可以被寻址,“物”可以“产生”信息、交换信息。
(3)物联网中的“物”“所产生”的信息可以加以应用,或者说,人们可以应用“物”的信息。
(4)物联网应为人服务,能满足人的某些方面的需求,如果不能为人服务,它是没有意义的。
2. 学术界、我国及国际组织对物联网是如何定义的?答:学术界对物联网的定义有以下几个:(1)面向互联网的定义:“全球化的基础设施,连接物理与虚拟的对象,以应用其捕获的数据和通信功能。
这个基础设施包括了现存的和演进的英特网和网络,它将提供特殊的对象识别、感知和连接能力,以作为开发独立的、协作的、服务和应用基础。
这些将是由高度自治的数据捕获、事件传输、网络互联和交互为特征的”。
该定义是由CASAGRAS(Coordination and Support Action for Global RFID-related Activities and Standardisation,全球RFID运作及标准化协调支持行动)提出的。
(2)面向物的定义:在智能空间,被辨识的、拟人化操作的物,通过界面连接,与社区、环境和用户进行交互。
(3)面向语义的定义:“利用适当的建模解决方案,对物体进行描述、对物联网产生的数据进行推理、适应物联网需求的语义执行环境和架构、可扩展性存储和通信基础设施。
2018.3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018.3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901e9c0a58da0116c17494d.png)
民用
地质勘探及可穿透障 碍物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UWB技术的应用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已经 试制出用于自动刹车系统 的雷达。在不久的将来, 这种防撞雷达将成为高级 汽车的一个选件。
国内的常州唐恩软件科技有 限公司,提供了基于UWB技 术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可在 室内环境实现三维15cm的高 精度定位,为目前无线电实 时定位领域最先进的定位系统
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Zigbee网络
ZigBee技术是一种可以构建一个由多达数万个无线数传模块 组成的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十分类似现有的移动通信CDMA 网或GSM网 网络节点间的距离:75m~几百米~几公里 ZigBee网络还可以与 现有的其他各种网络连接
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Zigbee技术特点
功耗低
传输速率 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在11 Mb/s、5.5 Mb/s、2 Mb/s和1 Mb/s
之间动态切换
缺点
速度不够高,且所在的2.4 GHz的ISM频段的带宽比较窄 (仅有85 MHz),同时还要受到微波、蓝牙等多种干扰源的干扰
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与蓝牙技术相比,Wi-Fi在数据安全性方面要差一些,但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 胜一筹,可达100 m左右,可用于整栋办公大楼
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IEEE 802.11b标准
IEEE 802.11b标准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WLAN标准,发布于1999年9月 主要目的 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
工作频率 2.4 GHz,与无绳电话、蓝牙等许多不需要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无
线设备共享同一频段,且采用加强版的DSSS
通信距离小于10m
目前主要应用于连接下一代便携式消费 电器和通信设备。它支持各种高速率的多 媒体应用、高质量的声像配送、多兆字节 音乐和图像文档传输等。
智能物联网中的通信技术综述
![智能物联网中的通信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2d9f8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9.png)
智能物联网中的通信技术综述智能物联网是指连接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网络。
在智能物联网中,通信技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数据交互。
本文将综述智能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1. 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物联网中,无线通信技术是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
其中,蓝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功耗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如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等。
蓝牙技术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并且具有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另外,Wi-Fi技术也是智能物联网中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
Wi-Fi技术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小范围的局域网环境。
还有一种无线通信技术是NFC(近场通信),它主要用于移动支付和身份验证等场景。
NFC技术适用于低距离的近场通信,通过在设备之间建立短暂的无线连接来传输数据,具有安全性高、传输速度快等特点。
2. 有线通信技术在智能物联网中,有线通信技术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以太网技术是最常用的有线通信技术之一。
以太网技术通过局域网连接各种设备,并且能够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以太网技术被广泛应用。
另外,还有一种有线通信技术是RS-485技术,它适用于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RS-485技术能够在长达1200米的距离内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并且能够支持多节点的拓扑结构。
3.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在智能物联网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4G和5G技术是最为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
4G技术能够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它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并且具有低延迟和高带宽的特点。
4G技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广泛使用。
而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5G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车辆、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实现了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实时的通信需求。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复习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a7ebe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4.png)
第一章1 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
(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 (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
(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1)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8 什么是IPv6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第二章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1)信息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3)网络传输层:基本功能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器网络及其融合技术等,将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远距离传输)。
通讯工程中的有线传输技术应用分析
![通讯工程中的有线传输技术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089a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6.png)
通讯工程中的有线传输技术应用分析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有线传输技术一直是通讯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线传输技术通过电信号传输数据,具有稳定性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各种通讯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通讯工程中的有线传输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有线传输技术在通讯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有线传输技术概述1.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是一种常见的有线传输技术,主要用于有线电视、有线宽带接入等领域。
在通讯工程中,同轴电缆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电信运营商等场景。
同轴电缆的主要特点是传输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适合长距离传输,因此在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双绞线双绞线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传输介质,主要用于以太网、局域网等通讯领域。
双绞线传输速度快,成本低廉,易于布线和维护,适合于企业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场所的网络建设。
双绞线的主要优势是传输距离远、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在通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光纤1. 高速化随着高清视频、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的兴起,对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有线传输技术在不断推进高速化,以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未来,有线传输技术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提升传输速度和带宽,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2. 抗干扰能力随着通讯设备的增多和通讯网络的繁杂,通讯领域对传输线路的抗干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有线传输技术在不断改进抗干扰能力,加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未来,有线传输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抗干扰能力,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通讯环境。
3. 多样化随着通讯应用场景的多样化,有线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向多样化发展。
未来,有线传输技术将更加注重多样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选择。
4. 网络化在绿色环保的理念影响下,有线传输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
未来,有线传输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化的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建设绿色通讯网络做出贡献。
通信网络中常见的数据传输媒介与特点
![通信网络中常见的数据传输媒介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0b47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a.png)
通信网络中常见的数据传输媒介与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的传输媒介是构成通信网络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通信网络中常见的数据传输媒介以及它们的特点。
1. 有线传输媒介有线传输媒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传输方式之一。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有线传输媒介及其特点。
1.1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是一种由金属中心导体、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和外绝缘层构成的传输媒介。
它具有以下特点:- 高带宽:同轴电缆能够传输宽带信号,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 抗干扰性强:金属屏蔽层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干扰,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 传输距离有限: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适用于局域网等小范围通信。
1.2 光纤光纤是一种利用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媒介。
它具有以下特点:- 高带宽:光纤能够以光速传输数据,带宽非常高,可以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
- 抗干扰性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 传输距离长:光纤的传输距离较长,可以覆盖广域网络。
1.3 双绞线双绞线是一种由一对绝缘电缆线通过绞合而成的传输媒介。
它具有以下特点:- 低成本:双绞线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
- 传输距离有限:由于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双绞线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2. 无线传输媒介无线传输媒介是一种无需使用物理连线的数据传输方式。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无线传输媒介及其特点。
2.1 Wi-Fi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通过接入点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传输。
它具有以下特点:- 便捷性:Wi-Fi可以让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互联网,提供了更加方便的上网方式。
- 传输距离有限:Wi-Fi的传输距离通常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适用于小范围通信。
2.2 蓝牙蓝牙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常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它具有以下特点:- 低功耗:蓝牙设备的耗电量相对较低,能够节约设备的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TE/DCE间的接口类型较多,目前最通用的类型有,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的RS-232C接口;国际电报电话咨询 委员会的V系列接口、X系列接口;国际标准化组织的 ISO 2110、ISO 1177等。
公用数据网上进行同步传输的DTE与V 系列同步Modem之间接口规程
机械特性(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涉及的是DTE和 DCE的实际物理连接。典型的是,信号以及控制信息的 交换电路被捆扎成一根电缆,该电缆的两端各有一个 终接插头,该插头或者是公插头、或者是母插头。位 于电缆两端的DCE和DCE必须具有“性别”相反的插头, 以实现物理上的连接。如一端为公插头、则另一端必 须为母插头。
EIA RS-232C接口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于1969年颁 布的一个使用串行二进制方式的DTE与DCE间的接口标 准。RS是Recommended Standard的缩写,232是标准 的标记号码。由于该接口标准推出较早,并对各种特 性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成为了一种非常通用的串 行通信接口,目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和数据通信都兼 容该标准。
3.2 EIA RS-232C
RS-232C接口标准是一种非常广泛使用的标准,它 广泛应用在数据通信、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领域, 也是物联网中常用的一种接口及通信方式。RS-232C 不但可以与诸如Modem等DCE配合来完成远程数据 通信,而且还完成近距离本地通信。
3.2.1特性功能
Hale Waihona Puke 1)机械性能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国际标准化组 织(ISO)和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EIA)为各种数据通信系统提供了开放互联 的系统标准,这些标准如表3.1.1所示,它包括了机械 性能、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4个方面。
表 3.1.1 DTE和DCE接口标准
RS-423A RS-422A RS-232C RS-232C RS-449
RS-232C RS-449
RS-232C RS-449
说明
25针D型连接器,用于音频Modem\、 电路接口和自动呼叫设备 34针,用于CCITT V.35的宽带Modem 37针和9针的D连接器,用于音频和宽 带Modem 15针D型连接器,用于CCITT X.20、 X.21、X.22所指定的PDN接口 新型非平衡式电气性能 新型平衡式电气性能 非平衡式电气性能
分类
标准序号 ISO-2110
ISO-2593 机械特性 ISO-4902
ISO-4903
电气特性
V.10/X.27 V.10/X.26
V.28 V.24
功能特性
X.24
V.24
过程特性 X.20 X.21 X.20bis X.21bis
兼容标准 EIA RS-232 EIA RS-366A
EIA RS-449
电气特性(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与电压电平及电 压变换的时序相关。DET和DCE都必须使用相同的编码, 相向的电压电平必须不是相同的含义,还必须使用持 续时间相同的信号元素等。这些特性决定了能够达到 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功能特性(Function Characteristic)定义的各种功能由 具有不同含义的各种交换电路来执行。这些功能分为 数据电路、控制电路、时序电路以及电气接地等。
3.1 数据终端间的通信及接口特性
物联网中的感知控制层通信系统可认为是一个点 对点的数据通信系统,物联网感知控制终端(以下简 称为物联网终端)和汇聚设备均可看成两个对等通信 的数据终端设备。数据终端间通信时需要通过数据通 信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某种变换和处理才能适合有线 或无线信道的传输。数据终端间通信的系统结构如图 3.1所示。
RS232C标准中定义了一个具有特定引脚排列顺序的25针插 头和插座,其引脚排列如图3.2所示。
上下共两排。第一排,从左到右共13针,第二排从左到右 共12针。各针的功能如表3.2.1所示。虽然RS-232C定义了25个 引脚,但实际应用于串行通信时仅需要9个电压信号,即2个收 发数据信号RXD和TXD、6个控制信号和1个信号地。由于计算 机除支持EIA电压接口外,还需支持20mA电流接口,另需4个电 流信号,因此采用了25针连接器作为DTE与DCE间通信电缆的连 接器。由于大部分数据终端设备取消了电流环路接口,所以常 采用9针连接器。9针连接器的引脚分配如图3.3所示。
图3.1中,数据终端设备(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指物联网终端或物联网中的计算机设备、 以及其他数据终端设备。数据通信设备(DCE,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可以是调制解调器(Modem)、 线路适配器、信号变换器等。对于不同的通信线路, 为了使不同厂家的产品能够互联,DTE与DCE在插接方 式、引脚分配、电气性能及应答关系上均应符合统一 的标准及规范。
定义了用于通过电话网进行数据通信的
DTE /DCE间接口的43种交换电路,用于 DTE/ACE(自动呼叫设备)接口的12 种交换电路
X.20、X.21和X.22基础上发展的,用于 PDN中的DTE/DCE间接口交换电路 利用公用电话网进行数据传输制订的规 程
利用公用数据网进行同步数据传输制订 的规程
在物联网的感知控制层中存在大量的物联网终端,这些终端 用来感知“物”的信息,并将所感知到的信息通过短距离通信 系统传送到网络传输层的汇聚设备,通过汇聚设备的处理与转 换后进入网络传输层,为综合应用层提供“物”的信息;同时, 感知控制层内的物联网终端还要接收综合应用层的各种控制命 令,这些控制命令是通过网络传输层、汇聚设备及短距离通信 系统到达物联网的感知控制终端的。从感知控制终端到汇聚设 备之间的通信系统可称之为感知层通信系统。感知控制层通信 系统可分为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两类。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主 要是采用各种短距离有线及无线通信技术来完成感知控制终端 与汇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目前,常用的短距离有线通信 技术为各种串行通信、各种总线通信等;常用的短距离无线通 信为红外、蓝牙、无线局域网、超带宽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 感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