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战略进攻
苏联的冷战战略与作战计划
![苏联的冷战战略与作战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d7c3c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7.png)
苏联的冷战战略与作战计划冷战时期,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对手,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与作战计划以保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这些战略与计划既包含军事层面的布局与战术,也涉及到外交、经济、情报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应对。
一、苏联冷战战略的基础1.1 核讹诈政策在冷战初期,苏联面临着美国的核威慑。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苏联采取了核讹诈政策。
他们在对抗美国的同时,通过拥有强大的核武器力量来保持平衡,一旦遭到攻击,将以核战回应。
这一政策有效地阻止了美国采取过激行动,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安全。
1.2 北约威胁下的东欧战略苏联的东欧集团国家是其在欧洲的重要战略区域。
为了在冷战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苏联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东欧的战略。
其中包括统一行动、瓦解西方力量及巩固对这些国家的控制等措施。
这些战略保证了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也提供了后方支援和战略基础。
二、苏联的作战计划2.1 红场防线和后备战略苏联的冷战时期有一个重要的战略计划,即红场防线。
这是苏联为了应对可能的大规模侵略而制定的计划。
红场防线的关键在于秘密布置,并将军队和武器装备集中在莫斯科周边地区。
这种作战计划既有防御性质,也具备反攻能力,以便在敌人侵略时能够打击其后方和资源。
同时,苏联还制定了后备战略。
这是为了充分调动国内资源,以备战争爆发时的物资供给和人员调动。
后备战略不仅在军事上,还涉及到经济、工业和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这些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苏联提供了一定的战略优势。
2.2 分割和吞并计划苏联在冷战时期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分割和吞并计划,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著名的是分割欧洲的“帷幕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东欧国家,将钢铁帷幕将西方阵营和苏联完全隔离开来。
这将使苏联能够独立行动,避免西方对其进行战略干预。
此外,苏联还实施了一些吞并计划,试图扩张其势力范围。
例如,进军阿富汗的行动就是苏联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该国并将其纳入自身势力范围的典型例子。
三、苏联冷战战略的成效与教训苏联冷战战略的一些成效在于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维护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1979~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介绍
![1979~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0c9d9fd4afe04a1b071de92.png)
1979~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介绍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亦称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
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
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
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
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
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
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军全面入侵(1979.12~1980.1)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然袭击方式大举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
27日晚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
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
东路3个师沿铁尔梅兹─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南下;西路3个师沿库什卡-赫拉特公路南下。
次年1月2日,东西两路在坎大哈会师。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12e185d73186bceb19e8bb20.png)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亦称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
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
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
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
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
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
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苏军全面入侵(1979.12~1980.1) 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然袭击方式大举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
27日晚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
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
二战中的战争策略
![二战中的战争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6f81d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b.png)
二战中的战争策略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各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各种战略来争夺优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二战期间一些重要的战争策略,并分析它们对战局的影响。
1. 突袭战略突袭战略是二战中应用最广泛的战术之一。
德国在战争初期采用了闪击战略,旨在快速占领邻国,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击败敌人。
这种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快速移动、协调行动和配备精良的装备。
德国在波兰、法国等国家都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这使得他们在战争的早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此外,日本在对太平洋地区的进攻中也采用了类似的突袭战略。
通过对美国珍珠港的突袭,日本试图削弱美国的军事实力并为其进攻南太平洋提供有利条件。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功,日本最终未能在二战中取得胜利。
2. 雷霆战略雷霆战略是苏联在二战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
苏联意识到必须迅速打击德国军队的主力,因此他们决定实施一系列军事行动,以削弱德国的攻势。
该战略的核心是集中兵力,利用地理优势,并对德国军队进行持续而猛烈的反击。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成功阻止了德国军队的进攻,使得德国在东线的扩张受挫。
3. 海上封锁战略在二战中,海上封锁战略被广泛运用。
英国和美国等国家采取了封锁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路,以限制其战争物资的供给。
通过控制海上航道,这些国家有效地阻碍了德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源获取。
此外,美国还利用海上封锁战略来迫使日本放弃对太平洋地区的进攻,最终为日本的投降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空中优势战略二战中,空中优势战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盟军通过控制空中制空权,有效地限制了轴心国的空中行动,并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援。
英国在战争初期的“不屈不挠”空战中表现出色,最终取得了对德国空军的重要胜利。
同样,美国通过在太平洋战区的空中作战,确保了其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
总之,二战中的战争策略多种多样,每个国家都根据其自身实力和局势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战略。
突袭战略、雷霆战略、海上封锁战略和空中优势战略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局的发展。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分析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aab0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9.png)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分析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
而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的军事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二战中的军事战略进行分析,以了解各方对战争的规划和执行。
一、德国的闪击战德国率先在二战中采用了闪击战的军事战略,这种战略以高效、快速的移动、突袭为特点,旨在迅速击败敌人并占领重要目标。
德国运用机械化部队和空军,在波兰战役、法国战役等战役中迅速取得了胜利。
这种战略的成功之处在于其迅猛的攻击和集中兵力,使得敌人无法有效抵抗。
二、苏联的持久战苏联采取的是持久战的军事战略,他们注重长期坚守和消耗敌人的战略目标。
苏联通过采取策略性撤退、阻止德军快速占领重要城市,迫使敌人在冬季战争中面临严重困境。
同时,苏联还运用人海战术,消耗敌军兵力。
这种持久战战略最终使得苏联成功地扭转了局势,并对纳粹德国构成了巨大威胁。
三、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攻击太平洋战场是二战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地区,美国采取了夺取太平洋岛屿的军事战略。
美国通过对关岛、塞班岛等岛屿的夺取,逐渐逼近日本本土。
这种战略使得美国获取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并在最后攻打日本本土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日本的袭击战略日本在二战初期采取了大胆的袭击战略,以尽快摧毁敌人海军为目标。
日本通过对珍珠港的袭击、马来亚半岛的占领等行动,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日本的袭击战略逐渐失去优势,最终被美国击败。
五、英国的防御战略英国在二战初期主要采取了防御战略,以保护自己的本土为首要任务。
英国通过在海上进行封锁,遏制德国的进攻,并在战争进程中逐渐恢复和加强其军事实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逐渐转变战略,成为盟军进攻欧洲的重要力量。
六、总结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多种多样,各方根据自身情况和战争进展制定相应的战略。
德国的闪击战、苏联的持久战、美国的太平洋岛屿攻击、日本的袭击战略以及英国的防御战略都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苏联-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变迁
![苏联-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76595800cc175527072208ae.png)
苏联-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变迁摘要:前苏联曾经一度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庞大军事力量,并与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全面对抗。
二战后,在“冷战”的不同时期,随着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与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动,苏军的军事战略也数度变迁。
苏联解体后,俄军已无力与美军继续全球争锋。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俄军正在积极进行军事战略转型。
一、原苏军的军事战略与苏联解体后俄军的衰落苏联军事战略是苏联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为苏联的全球利益服务,其实质是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军事战略的制约。
二战结束后,苏联根据实战经验和世界军事政治斗争的新格局制订其军事战略。
其核心一是以美国为主要敌人,二是结盟搞对抗;三是着眼于核战争的特点。
俄罗斯军事战略则针对新的世界政治环境和俄国家经济基础,军事战略内容上强调战略防御性,同时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企图利用核武器震慑妄想以俄为敌的国家和组织。
显然,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战略都把核武器作为国家重要军事手段。
(一)1945年至1953年,苏联奉行“积极防御战略”。
战后,美国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奉行“遏制战略”。
对此,斯大林则以“积极防御战略”作为回应:筹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政治上、军事上拉拢控制东欧,以巩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的成果,增加防御力量,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向东欧及东北亚派驻大量军队,作为前沿防御力量,组建独立的国土防空军,加强军事训练;强调以陆战为主的诸军种协同作战原则,和按比例协调发展诸军事的原则;加紧研制核武器,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二)1954年至1964年,苏联的“火箭核战略”。
此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可谓“春风得意”——1954年起苏军开始装备核武器,1955年5月14日成立华约组织,1960年建立战略火箭军。
这期间,洲际弹道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对苏联军事战略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
赫鲁晓夫觉得自己的战略核武器已具有很大优势,“积极防御”的战略显然过时了。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461351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7.png)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二战是20世纪最重要和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也是军事战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来实现胜利。
本文将对二战中的军事战略进行探讨,包括德国的闪电战、苏联的战略退却、美国的岛屿跳跃战略等。
1. 德国的闪电战德国的闪电战(Blitzkrieg)战略是二战中最具代表性的军事战略之一。
这种战略强调快速、集中、突然的攻击,以迅速击溃敌军,突破敌防线并迅速占领目标地区。
德国在二战初期使用闪电战战略迅速占领了波兰、法国等国家。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机械化部队的运用和空中力量的支援,通过迅猛的进攻打破敌方防线,形成战略性突破口。
2. 苏联的战略退却苏联在二战初期面临德国的强大进攻,采取了战略退却的策略。
苏联军队在德军的进攻面前,进行有条不紊的战略退却,以保护自己的主要城市和重要资源地区。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放弃较为无利的区域,集中军力进行有组织的反攻。
通过战略退却,苏联赢得了时间来调整和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最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击退了德军。
3. 美国的岛屿跳跃战略美国在太平洋战场采取了岛屿跳跃战略,这是一种积极推进的军事战略。
美军从岛屿上建立起空军和海军基地,然后向目标岛屿推进,以逐步孤立和削弱敌军力量。
这种战略的优势是能够避免直接与敌军进行长期而血腥的战斗,同时可以有效利用美国的海军和航空力量。
美国采用岛屿跳跃战略成功地夺取了关键岛屿,例如瓜达尔卡纳尔、塞班岛等,最终将日本困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除了上述三个例子,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二战中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战略。
例如,英国利用其海军优势保护本土,苏联通过严密的防线和人海战术阻挡德军,日本实施太平洋防线等。
这些战略的实施与战争的发展和情况息息相关。
总结起来,二战中的军事战略包括德国的闪电战、苏联的战略退却、美国的岛屿跳跃战略等,这些战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走向和结果。
军事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取决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和军事力量的优劣,而战争的结果也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
![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https://img.taocdn.com/s3/m/a738fe6bb84ae45c3b358c36.png)
二战后期,苏联军队为了把德国完全赶出自己的领土,进而把战争推向国外进行,迫使德国的仆从国退出战争,苏军从1944年1月中旬开始,从北起巴仑支海,南到黑海大约4500公里的防线上,连续对德国和它的仆从国实施了10次歼灭性的打击,即著名的“十次打击”第一次打击1944年1月14日至3月1日,这一次战役即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1943年,苏军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打开了通向内地的道路,但并没有完全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威胁。
为了彻底解除德军对苏联第二大城市的威胁,歼灭战场北翼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以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沿海第二方面军所辖的8个集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和远程航空兵的配合支援下,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展开了强大的攻势。
苏军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辉煌战果,解放了一大批城市,解除了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900天的封锁。
第一次打击的结果是苏军突破了德军长期构筑的防御工事体系,向西方和西南方推进了150公里—250公里,把德军赶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共歼灭德军3个师,击溃23个师,使德军损失10万余人。
不仅如此,这次战役还动摇了法西斯德国在芬兰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的地位。
第二次打击1944年1月初,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2月至3月在第聂伯河右岸地区对德军实施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在最高统帅部的统一指挥下,苏军乌克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在北起萨尔内以西,南至第聂伯河口1300公里的宽阔正面地带,东起第聂伯河,西至喀尔巴阡山麓500公里的纵深地带全面展开进攻,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在北翼配合行动。
1月24日,这次战役正是拉开序幕,到3月底基本结束,个别地区的局部战斗持续到4月中旬。
双方激战的结果是苏军击溃了德军66个师,全歼其中的10个师1个旅,解放了整个的第聂伯河右岸的乌克兰地区,在400公里的正面战场上攻击到国境线,兵临罗马尼亚国境,引起了德国东南欧各仆从国的惊慌。
第三次打击第三次打击分为敖德萨和克里米亚两个战役进行。
苏联三大战役
![苏联三大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d1cdf6f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b.png)
苏联三大战役在历史上,苏联有三大出名的战役,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苏联三大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苏联三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背景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使苏联及苏联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
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
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联红军。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
苏联红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死伤枕藉。
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9月中旬,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
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攻击。
影响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
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苏联三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基本简介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反攻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反攻](https://img.taocdn.com/s3/m/ce914e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7.png)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反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役。
苏联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成功抵御了德国的进攻,并最终展开了反攻。
本文将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其苏联反攻进行论述。
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于1942年。
德国希特勒将军率领的纳粹德军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以打破苏联正面防线,并阻断由伏尔加河运输线供应苏联的物资。
苏军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展开了英勇的抵抗。
斯大林格勒地势复杂,建筑物密集,为苏军提供了有利的防守条件。
苏联将士坚守城市每一条街道,展开顽强的战斗。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苏军与德军进行殊死搏斗。
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斗异常激烈。
经过数月的战斗,苏军终于击退了德军的进攻,并使斯大林格勒保持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这场保卫战不仅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势头,也给予了苏联士气上的重大鼓舞。
二、苏联反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为苏联展开了反攻的机会。
苏联决心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作为转折点,发动一系列反攻行动,有效地扭转了战局。
苏联的反攻从斯大林格勒地区开始,他们利用德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的机会,展开了战略性进攻。
苏联陆军重新组织并加强装备,在空军的支援下,他们发起了一系列攻势,迅速收复了失地。
除了斯大林格勒地区,苏联还在其他战线上展开了反攻。
苏联军队力图将德军赶出苏联领土,恢复失地,并积极寻求转入进攻态势。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苏联陆军奋起直追,波兰战役、奥斯特普采战役以及科斯鲁夫战役等战斗相继爆发。
苏联军队以强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意志,成功地将德军击溃,并向西线推进。
最终,苏联在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反攻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场胜利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势,标志着德军在东线的势力开始衰退,为苏联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最为激烈、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苏联反攻的起点。
苏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顽强抵抗的精神,成功保卫了斯大林格勒,为反攻战役打下了坚实基础。
盘点苏联卫国战争几次著名战役
![盘点苏联卫国战争几次著名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c81d1502de80d4d8d15a4f48.png)
盘点苏联卫国战争几次著名战役据统计,在1941年至1945年的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共发生大小战役100余次,其中以列宁格勒会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最为著名。
列宁格勒会战1941年7月10日,德芬两国军队在优势空军支援下,向列宁格勒方向南北对进。
双方陆续投入的兵力有: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31个师组成南部突击集团,芬军的14个师又3个旅和1个德国师组成北部突击集团;苏军总兵力为39个师又2个旅,依托列宁格勒接近地和城市周围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实施固守。
整个会战历时3年零1个月,于1944年8月9日结束。
此役钳制并消耗了德芬两国大量兵力,使德军北部战线面临彻底崩溃。
莫斯科会战1941年9月30日和10月2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方向先后转入进攻,企图围歼苏军主力,随后夺取莫斯科。
德军参战兵力为76个师又2个旅,共约180万人;苏军参战兵力为15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共约125万人。
会战历时近7个月,于1942年4月20日结束。
此役苏军以重大代价在莫斯科城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德军遭遇二战以来首次惨败,伤亡达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
“闪击战”从此破产。
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7月17日,德军前出至顿河大弯曲部,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然后拿下高加索,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
最初担负进攻任务的德军有13个师约27万人,负责防守的苏军仅12个师约16万人。
会战中,双方不断增加兵力,投入总兵力均达百万之多。
会战至1943年2月2日结束。
此役德国及其盟国损失的兵力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这次会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5日,德军为夺回战略主动权,决定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德军参战兵力为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5个集团军,约90万人;苏军参战兵力为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14个集团军又5个军,约133万人,另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草原方面军的7个集团军又10个军。
轰动世界的苏联军事战略
![轰动世界的苏联军事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d2dacbd428ea81c758f5785a.png)
轰动世界的《军事战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苏联出版了《军事战略》一书。
这本书一问世,就如同爆炸了一枚核弹一样,立即震惊了世界,产生了轰动效应,成为各国军界和政界的注意焦点和热门话题。
这部书之所以为世人瞩目,原因有三:一是其内容,它讲的是怎样使用核武器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这是关系全人类命运的大事,自然引起了普遍关注;二是苏联是个保密很严的国家,军界要员突然公开谈论苏军将如何打核战争的观点,当然引起各辊的兴趣;三是这部书的作者不是科幻小说家,而是十五位苏军将领,主编则是颇具盛名的苏联元帅索科洛夫斯基,可见它反映的是官方观点。
因此,它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本书共分八章,涉及军事的各个领域。
第一章绪论,阐明苏联战略学同资产阶级战略学的本质区别,以及战略同政治、经济和精神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第二章论述帝国主义国家的战略及对未来战争的准备;第三章论述苏联内战时期、和平建设时期和苏德战争时期战略学的发展变化;第四章论述现代战争的性质、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现代武器对战争性质的影响及未来世界大战的特点;第五章论述军队建设,火箭核武器决定军队建设的方向;第六章论述作战方法,未来的战略行动分为四种类型:火箭核突出;陆战场的军事行动;保卫国家后方和军队免遭核突击;海战场的军事行动;第七章论述国家对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包括军队的准备、经济的准备、居民的准备和民防等;第八章论述军队的领导问题。
火箭核武器给军事战略带来的变化技术兵器的发展对战争和战略学的性质有着重大影响。
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略这是大纵深的火箭核突击与各军种的行动相结合的战略,其目的在于同时摧毁和消灭敌国全境内的经济潜力和军队,以便在短时间内达成战争的目的。
根据这一定义,以往的许多原则、标准和规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被战略学认为是指导性的,现在却正被彻底修改或者完全失去了意义。
集中兵力的原则现在需要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这个原则。
在以往战争中,在主要方向集中优势兵力的方法是在陆战场有限地段上集中有生力量和兵器,增加兵力密度,而现在用集中火箭核武器突击的方法显然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二战中的战时战略
![二战中的战时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7f5d19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6.png)
二战中的战时战略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
在二战期间,各个参战国采取了不同的战略与战术,其中的战时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二战中的战时战略,旨在揭示那些被证明为关键的决策、计划与行动。
一、德国的闪电战二战爆发时,纳粹德国以其独特的闪电战战略迅速侵略并占领了欧洲大陆的大片领土。
德国使用机动性强、迅猛有力的武装部队,通过集中兵力、突袭、迅速推进等手段,快速摧毁对手,并取得战争的优势。
例如,波兰、法国、挪威、荷兰等国都在德国的闪电战下迅速崩溃。
德国的闪电战依靠空中力量的优势,配合快速机动和有效的指挥控制,极大地提升了其战争效能。
然而,德国的闪电战策略也在苏联东线作战中暴露了一些弊端,最终导致了德军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战役中的失败。
二、苏联的人海战略苏联在二战中采用了人海战术,利用兵员众多的优势,以牺牲大量士兵的代价削弱并最终击败敌人。
尽管人员伤亡惨重,但苏联成功地抵御住了德军的进攻,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其他战役中取得了关键的胜利。
苏联人海战术的核心是以士兵的生命为代价消耗敌人的实力,以期达到削弱敌军战斗力的目的。
尽管这种战略并不是完美的,但它在巨大的压力和牺牲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苏联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三、美国的岛屿跳跃战略太平洋战场是二战中最具特色和战略意义的一个战场。
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岛屿跳跃”的战略,即通过占领战略要点的方式,逐步跨越太平洋,最终攻向日本本土。
美国的岛屿跳跃战略使得日本无法集中兵力作战,同时也为美军提供了后方补给和防御基地。
这种战略能够逐渐削弱日本的军事实力,最终将其逼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英国的空战防御战略在二战期间,英国面临着纳粹德国的空袭威胁,尤其是在“不列颠空战”中。
英国采取了积极的空战防御战略,有效地抵御了德国空军的攻击。
英国通过建立雷达系统、迅速反应和出色的空中作战技巧,在荷兰、法国等战役中成功地遏制了德国空军的进攻。
苏联二战主要方面军
![苏联二战主要方面军](https://img.taocdn.com/s3/m/b33a9da1f524ccbff121842f.png)
格鲁吉亚战役与苏联进攻
![格鲁吉亚战役与苏联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9511af5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d.png)
格鲁吉亚战役与苏联进攻1941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全球范围内爆发。
当时的苏联作为盟国之一,参与到战争中,并进行着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然而,在苏联发动进攻德国的同时,他们也面对着另一个挑战,即对自己周边地区的控制力的巩固。
格鲁吉亚战役就是苏联在这个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行动。
一、背景在二战初期,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然而,纳粹德国不断扩张势力,苏联深感威胁。
为了确保自己的领土安全,苏联决定采取主动行动,巩固自己在东欧及西亚地区的控制。
二、战役的发起1941年8月,在与纳粹德国的战争进展中,苏联决定发动对格鲁吉亚的进攻。
苏联政府认为,控制格鲁吉亚将有利于他们对南高加索地区的控制。
三、战役经过苏联进攻格鲁吉亚的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联空军对格鲁吉亚的军事基地和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以削弱格鲁吉亚的防御能力。
第二阶段,苏联陆军在空袭之后发动了地面进攻。
他们迅速占领了格鲁吉亚的一些关键城市,并推进到首都第比利斯附近。
第三阶段,苏联军队对第比利斯进行了全面攻击。
格鲁吉亚士兵的顽强抵抗并不能改变战局,苏联最终占领了第比利斯及其他重要地区。
四、战后影响格鲁吉亚战役的结果是格鲁吉亚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失去了独立地位。
苏联将自己的军事基地和行政机构建立在格鲁吉亚境内,对这一地区实施了长期的控制。
然而,格鲁吉亚战役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和支持。
许多国家对苏联的行动表示谴责,并坚持认为格鲁吉亚有权拥有自主权。
总结:格鲁吉亚战役是苏联在二战中为了巩固对自身周边地区的控制而展开的一次重要行动。
尽管苏联最终占领了格鲁吉亚,但这一行动并未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格鲁吉亚战役的结果直接导致格鲁吉亚失去了独立地位,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苏联红军战争策略及其实战经验分析
![苏联红军战争策略及其实战经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12c3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1.png)
苏联红军战争策略及其实战经验分析苏联红军在二战时期成功地击败了希特勒纳粹德国,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
苏联红军的战争策略及其实战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本文将从战争策略、实战技巧和作战指导原则三个方面对苏联红军的战争经验进行分析。
一、战争策略苏联红军的战争策略有两个最重要的核心:全面性和进攻性。
全面性是指苏军在战争中采取了全面作战的战略,这是苏联的战略原则。
全面作战的意义在于将战争分成若干个方面进行,用相互协同的手段来完成任务。
进攻性则是指苏联红军在作战中始终保持攻势,不断向前推进。
这种攻势性使苏军在作战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
苏军全面作战的意义在于,采用相互协同的手段,各个方面的军队与兵种相互支援以取得胜利。
苏军在二战中采用了实战经验,不断改进作战方法,改进装备,以适应敌人的变幻多端的作战方式。
例如在坦克战中,苏军将多个坦克编成小组,进行协同作战,保证了坦克小组的相互支援,使敌人难以抵挡进攻。
苏联红军保持攻势的精神,是苏联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进攻就能取得胜利,所以在战争中苏军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
这种进攻性在前线的战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苏军官兵始终不断地向敌人的阵地进攻,虽然有时候会有人牺牲,但是他们要付出的代价远远少于敌人的代价。
二、实战技巧苏联红军采用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实战技巧,如迅速机动、合理协同等。
这些技巧对于苏军在战争中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迅速的机动是苏联红军在战争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苏军在战争中不断对敌人进行侦察、监视,然后通过迅速的机动,把军队集中到最重要的地方去进行进攻。
同时苏军还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策略手段,例如在夜晚时使用喇叭模仿敌人的交谈声或者使用火箭弹射照强光,制造假象,以诱使敌人分散成为苏军攻击的目标。
合理协同是苏联红军击败敌人的重要技巧之一。
合理的协同,使苏联红军在战争中能够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潜力,抚平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装备和武器上,苏联红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了完备的战斗措施,保证了在战争中能够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特长。
德国的东线攻势对苏联的进攻战略
![德国的东线攻势对苏联的进攻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59ea98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a.png)
德国的东线攻势对苏联的进攻战略1941年,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战役,即所谓的“巴巴罗萨行动”。
这场东线攻势对于苏联来说,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对双方的战略和战术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战背景德国发动对苏联的进攻战役并非一时决定,而是有其深远的背景原因。
1939年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的关系表面上和睦,但实质上存在着许多矛盾。
德国希望占领波兰和东欧国家,并拓展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而苏联则试图通过与德国缓和关系来减缓压力,以应对未来的威胁。
二、德国的战略目标德国的东线攻势旨在迅速占领苏联领土,摧毁红军的实力,使苏联陷入混乱之中。
德军的战略目标是占领战略要地,封锁苏联的资源和交通线,消灭苏联军队的有生力量,进而摧毁苏联的军事产能和人口基础。
三、苏联的进攻战略苏联的进攻战略可以从两个层面上进行讨论:一是军队层面,二是政治层面。
在军队层面上,苏联采取了持久防御战略,并以强大的工事防线、后方兵力的优势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来抵御德军进攻。
同时,苏联实施了战略性撤退,以避免全线崩溃。
他们采取了焦土战略,毁灭农田、城市和基础设施,削弱德军的后勤供应和采用游击战术对付德军。
在政治层面上,苏联采取了联盟战略。
他们与英国、美国等西方盟国结成了反法西斯的联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援助,并形成了东线和西线夹击的态势。
此外,苏联还充分利用俄罗斯的浩瀚土地和丰富人力资源,构建了战略拖延战,即耗尽德军力量,争取时间和空间的战略。
四、影响与启示1. 德国的东线攻势对苏联的进攻战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苏联在初期受到了德军的严重打击,战争开始时苏联处于劣势,但通过坚持持久防御和政治联盟,成功挫败了德军的进攻,逐渐转变了战局。
2. 此次战役也是双方战略和战术思想的碰撞。
德军追求速战速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苏联领土,但面临了苏联持久防御的困境。
而苏联则采取谨慎的战略,以避免全军覆没,最终展示了苏联军队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3. 苏德战争进一步加深了苏联与西方盟国的联系。
二战期间的战争策略与决策
![二战期间的战争策略与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4c0a8d6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8.png)
二战期间的战争策略与决策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涉及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参战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战争策略和决策,以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本文将讨论二战期间各国的战争策略与决策,探究其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德国的闪电战二战初期,德国以其独特的闪电战战略给世界带来了震惊。
德国军队采用了机械化部队和空中支援的战术,迅速攻击敌方的要害部位,使敌方无法有效组织抵抗。
这种战略的核心是速度和突袭,德国军队成功地占领了波兰、法国等国家,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德国闪电战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军事领导层的卓越决策。
德国的军事统帅们充分利用了情报收集和战场指挥的优势,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且能够在战场上迅速做出决策。
此外,德国军队还注重协同作战,各兵种之间的配合紧密,形成了高效的战斗力。
二、苏联的人海战术苏联在二战中采取了人海战术,以数量优势对抗德国的闪电战。
苏联军队通过大规模动员和战时工业的发展,迅速增加了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
他们将大量兵力集中在战略要地,以实现对德军的压制。
苏联的人海战术虽然牺牲了大量的士兵,但给德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苏联军队通过持久战的战略,耗尽了德国军队的实力,并最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苏联的决策者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使得苏联能够在战争中坚持下来。
三、美国的岛屿跳跃战略美国在二战中采取了岛屿跳跃战略,以太平洋地区为主战场,逐步逼近日本本土。
美国军队通过占领一系列的岛屿,建立了距离日本更近的基地,从而缩小了与日本之间的距离,准备对日本本土进行进攻。
美国的岛屿跳跃战略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战略使得美国能够逐渐削弱日本的军事力量,并最终在中途岛海战和冲绳战役中击败了日本。
美国的决策者在战争中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并且能够根据战场形势做出及时的调整。
结语二战期间的战争策略与决策对战争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的闪电战战略通过速度和突袭取得了初期的胜利,但最终因为资源和后勤问题而失败。
高加索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高加索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9707b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f.png)
高加索战役的发生经过介绍高加索战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高加索并粉碎入侵的德军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加索战役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高加索战役的经过高加索战役的过程是充满崎岖的。
高加索战役的过程是发生在1942年7月25日到1943年10月9日之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德国发生战争时,苏联为抵制德国入侵高加索并且打击德国而进行的一系列防御加进攻战役。
在1942年年中期,德国统治者制定了代号名称为“鼠曲草”的战略进攻计划,攻打高加索。
德军开始是想合围歼灭苏联军队在罗斯托夫以南及其东南的苏军,攻下被高加索。
首先,德军从顿河下游各个登陆场向萨里斯克等方向进攻。
德军在两天两夜内前进达80公里。
德军各个营区合编,对作战区统领进行了调整。
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地防御和反攻。
首要任务是苏军要先阻止德军的继续占领,进行顽强的防御战斗,使德军实力耗损,为苏军接下来的战略进攻奠定基础。
苏军最高指挥部为给军队补充后备军队和物质军械器材采取了积极地措施。
高加索地区的人民和军队也开始组建民兵军队,进行积极的游记工作,同时做好了生产武器军械和技术军械以及构筑防御系统的准备工作。
到1942年11月底,德军也开始在高加索地区进行了防御工作。
在高加索战役的过程中,防御阶段,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苏军被迫放弃了北高加索的许多地区,但是也增加了准备进攻坚决粉碎德军进攻的时间。
最终,高加索战役以苏联取得最终胜利结束。
高加索战役的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人员最多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场战役。
在这场历经六年的浩劫中,最终正义的一方获得胜利,世界也恢复了和平,而其中高加索战役为之后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加索战役简介将揭开谜底。
二战期间,德国在对苏联进行一次短暂的袭击后,再加上当时德国不断的进行侵略的需求,便开始把目光放在了高加索地区,因为这个地区主要生产粮食和石油,而这些又是进行扩张战争必不可少的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战略进攻苏联的战略进攻(一)苏联的将领认识到,最好的防御作战行动就是进攻。
因而,在集团军一级或者集团军以上的部队不存在纯粹的防御性作战行动的实践或理论研究。
为了实施进攻,苏军将领学的是进攻。
为了成功地自卫,他们学的还是进攻。
因此,当苏军谈到由方面军实施的或者在一个战略方向上实施的大规模作战行动时,他们所谈的只是进攻。
苏军的进攻道理很简单。
要是一张一张地拿牌,要把一副牌撕毁便很容易。
要是把十几张牌攥在一起,便很难将它们撕毁。
要想一下子撕毁一整副牌,那就办不到了:不但不能把它们全撕毁,而且这副牌中的哪一张都撕毁不了。
同样,苏军将领只要使用极其大量的部队实施进攻,他们把手上的牌作为一副牌使用。
这样,这副牌便保护了组成它的每张牌。
按照集中使用兵力兵器的原则,苏军在战争中只在一些孤立地段上使用单个的方面军实施战役行动。
在大多书场合,苏军将实施战略战役,即在同一地段上使用若干个方面军群共同实施战役行动。
(二)战略性进攻战役的展开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定的格局。
例如,已知某战略方向上有至少3个方面军担任第一梯队,1个方面军担任第二梯队,1个坦克集团军群担任第三梯队。
波罗的海舰队在其翼侧作战。
每个方面军编有1个坦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和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
此外,战略方向总司令还可以支配战略火箭军的1个军、远程航空兵的1个军、2个空降师和军事运输航空兵的所有部队。
战略方向的后方地域由防空军的3个集团军保护。
战役进攻分为五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参加该次突击的有能在这个劫夺使用的所有火箭部队,包括从战略火箭军抽调来的那个军,方面军和集团军的火箭旅,第一梯队师的火箭营,以及射程能抵达防御一方战斗地域前沿的所有炮兵部队。
首次突击的目标是:①指挥所和指挥中心、行政与政治中心、通信线路和通信中心——换言之,一个国家及其军队的大脑和神经中枢;②火箭基地、武器储存库、轰炸机基地。
摧毁这些目标可使苏联遭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③机场、防空阵地和雷达站。
为了保障进攻部队成功地突入敌防御配系,这些目标必须有苏军飞机来摧毁。
④敌庞大的军队集群。
如能在战斗开始之前将她们消灭,就无需劳师作战。
除了战略方向总司令直接指挥的部队以外,战略火箭军部队还要发挥支援作用。
这些部队特别要致力于攻击敌主要港口,以防止敌人调来增援部队,并且达到孤立攻击地域的目的。
苏军将领认为,首次突击必须出敌意料,持续时间短促,突击猛烈。
如果贻误一个小时,情况就会急剧恶化。
敌人许多战斗部队可能调离驻地,飞机可能分散到高速公路上;陆军师可能离开营房,高级领导人可能带着他们的一斑人进入地下掩体部或机载指挥所。
这时候再要消灭他们,将是极其困难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在首次攻击中尽可能使用最大限度的武器的原因。
2、第二个阶段,紧接第一个阶段之后,由各个方面军的空军集团军和战略方向总司令支配的所有远程航空兵的部队实施大规模空袭。
这次空袭分数波实施。
第一波动用所有可供使用的侦察机,不仅包括侦察团的飞机,而且包括经过侦察训练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中队。
在这个战略方向上参加着一波的侦察机总共可有一千多架。
着一波飞机的主要任务是判断首次攻击的效果,查明未被摧毁的目标。
紧随第一波之后是由所有空军集团军和军组成的主要袭击波。
袭击那些机动的目标。
最重要的机动目标是:已离开驻地的坦克纵队,已从平时使用的机场起飞并急疏散到高速公路上的机群,以及机动的防空武器。
苏军指挥官认为,事先摧毁敌人的雷达、众多的电子计算机系统、通信线路,瘫痪地面上的敌机组人员和防空部队,这将减少己方实施这种大规模空袭的损失。
在实施大规模空袭时所有参谋人员应以最快速度对源源不断而来的有关首次突击效果的情报作出估计。
所有参加过首次突击的火箭射架均应重新装弹。
因距前线太远未参加首次突击的师属火箭营、集团军和方面军的火箭旅,也应以尽快的速度向战斗地域前沿运动。
之后,所有飞机返回基地,第三个阶段的作战行动立即开始。
3、第三个阶段,参加这个阶段行动的火箭发射架将比参加第一阶段的还要多,因为有许多发射架已从后方地域调来。
制订这种作战计划的道理很简单;作战中,敌人主要关心的是,搜索并摧毁苏军所有的火箭发射架;因此每部火箭发射架都应当给敌人造成尽可能严重的损伤。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摧毁所有经过第一和第二阶段攻击仍生存下来的目标,使尽可能多的敌军部队和装备丧失作战能力。
4、第四阶段的作战行动可以划分为各个方面军的进攻战役。
每个方面军都集中全部力量保障其坦克集团军的胜利。
为做到这一点,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对敌防御配系实施突破,尔后,坦克集团军进入突破口。
同时,使用方面军炮兵师的全部兵力兵器为坦克集团军扫清道路。
火箭旅以火力保障坦克集团军的前进,空军集团军则负责掩护坦克集团军的突破作战。
方面军的反坦克旅掩护坦克集团军的侧翼,空降突击旅夺取坦克集团军需要的桥梁和渡场,在坦克集团军的前方和翼侧进行牵制作战的旅则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为坦克集团军创造有利的条件。
只有确实突破了敌防御配系和方面军部队有了实施机动的空间,坦克集团军才进入突破口,以尽快的速度向前推进,直至它能够到达的最大纵深。
坦克集团军力避持久交战,应绕过抵抗据点,与方面军的其他部队常常拉开很大距离。
它的任务和目的是,象挥动刀剑和斧头砍向敌人一样,砍得越深越好。
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前进速度比坦克集团军慢,负责摧毁前进道路上的所有抵抗据点,消灭已被包围的敌军集群,边前进边肃清残敌。
坦克集团军就象是一股汹涌的洪水,穿过堤坝上的缺口奔腾而下,所到之处冲毁一切。
相比之下,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象是一片平静的死水,整个地区一片汪洋,它淹没了敌军的岛屿,并慢慢浸透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直至它们坍塌。
在战争之初,一个方面军或所有方面军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但不应认为战略方向总司令会动用其第二梯队方面军去加强或接替损失最重的方面军。
第二梯队方面军是用于已达成最大胜利的地点,或者至少正在胜利发展的地点。
5、第五个阶段可能在第四个阶段中的某个时间即已开始。
一旦战略方向总司令确认他的一个方面军已经真正达成了突破,他就将使用第二梯队方面军进入突破口,他还会将其突击力量,即坦克集团军群投入战斗。
坦克集团军群对敌后方防御配系实施的作战行动,就是战略进攻的第五个阶段。
坦克集团军群编又个坦克集团军。
但是,此时各个方面军的坦克集团军可能都已经投入对敌后方防御配系的作战行动。
它们可能根据战略方向总司令的决心由各方面军转隶坦克集团军群。
为最后结束作战行动,该坦克集团军可能编有5个甚至6个坦克集团军,从而使其编成内的坦克多达1万辆。
即使再突破过程中损失占总数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坦克,坦克集团军群的兵力仍然是很强大的。
但是,苏军总参谋部希望损失不至于这么严重。
我们所说一叠牌的作用自不待言。
坦克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将得到战略方向总司令所有兵力兵器的支援。
他将使用所有火箭部队和空军部队投射武器,使用空降师协助坦克集团军群实施进攻。
最后,整个波罗的海舰队也将为坦克集团军群提供支援。
如果坦克集团军群准备实施进攻,国家的全部军队,直至最高统帅本人,都可以被调动起来为它提供支援。
(三)战略进攻另外还有一种形式。
它有时称为“星期五傍晚”的进攻。
它与通常那种形式的区别仅仅在于省略了上述前三个阶段。
因此,作战行动从第四个阶段开始——使用一个方面军群对一个或几个地区发起突然进攻。
实际上,在捷克发生的事正是由一个方面军群快速实施的、事先没有警告的战役行动。
有意思的是,这次战役利用了国家机器在工作一周之后星期五晚上的松懈状态,袭击了没有戒备的捷克人。
由于捷克面积小,捷克军队又显然无意保卫自己的国家,总司令便没有从白俄罗斯向前调动他的坦克集团军群,各方面军司令也没有让他们的坦克集团军进入捷克。
只有很少量的坦克参加了这次战役——总共大约有9000辆,来自各团的坦克营、各师的坦克团和各集团军的坦克师。
后来席卷西欧的可怕的和平运动的流行病又使苏军总参谋部滋长了用不流血的革命夺取胜利的新希望。
战术如果有这样的一种情况:苏军的3个摩托连在同一地段内向前运动。
第一个连遭到猛烈火力的袭击,进攻行动被粉碎;第二个连仍在缓慢的向前运动,但是损失惨重;第三个连则遭到敌人反冲击,所有指挥员均被消灭,正在撤退。
这3各连所属团的团长有3个坦克连和3个炮兵连担任预备队。
如果你是这个团的团长你会怎么做?苏军的团长又回怎么做?你的决策我不知道,但是苏军团长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他是苏军军官只能有一个决心:所有的3个坦克连和所有的3个炮兵连必须用于加强那个虽然行动缓慢,但是仍在向前运动的摩托连。
如果苏军的这位团长因为和醉酒或者是一个十足的笨蛋,竟然定下另外一种决心,那他将立即被撤职,奖为士兵,到惩戒营去。
为什么?因为,这不是西方军队的团长,而是苏军的团长。
苏军的战术是十分简明的,一句话——在决定性的地段上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
要是被发现谁对在战争中对分散师或师以上部队的兵力负责,就会立即被枪毙。
这就是苏军战术思想,集中兵力。
苏军的每一次战役,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算起,都是以水冲破混凝土堤坝的方式实施的:一滴水从一个极细的缝隙中渗出,紧接着又渗出十几滴,之后是几百升、几千升水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流出来,最后形成一股几十万吨水的汹涌奔腾的洪流。
这种战术成吉思汗就所使用过。
他的蒙古骑兵从未在战场上参加过一次势均力敌的决战。
骑兵所受的战斗训练只是学习保持对形和遵守以最为野蛮的方式执行的纪律。
作战中,成吉思汗总是在附近的小山丘上注视情况的发展变化。
一旦什么地方出现略见成功的端倪,他就在什么地方集中使用所有的兵力、有的时候还投入他个人的卫队。
从一个地点突破敌人的战线之后,他就毫不犹豫地向前推进,使敌军被一分为二,最后溃散瓦解。
在几个世纪后,拿破伦在决定性的地点也集中使用了所有的炮兵火力,以闪电般的速度赢得了自己的首次辉煌的胜利。
此后,他总是集中使用大量的炮兵和骑兵。
1940年的德军坦克在数量上少于盟军的情况下,以极其庞大的集群集中使用,象拳头一样出人意料地拣盟军最弱处打。
盟军的坦克却被分配到了步兵分队里,使其象张得很开的手指那样分散,握不成拳头。
为了是兵力的集中使用,苏军的连长、排长是没有权利申请任何种类的支援的,这样苏军的师长或集团军司令就能够在决定性的地段上集中使用所有炮兵火力,就能够集中所有的飞机来作为一支突击力量使用。
虽然苏军连长和排长不允许有任何的申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军在作战时没有火力的支援。
苏军1个摩托步营(400人)的营长下辖6门120mm迫击炮,而美军个步兵营(900人)的营长只辖有4门106mm迫击炮。
苏军1个团(2100人)的团长辖有1个编有18门122mm榴弹炮的炮兵营和1个编有6门“冰雹”型的火箭炮的炮兵连,而美军个旅(4000-5000人)的旅长却没有炮兵武器。